全球数字财富领导者
CoNET
|
客户端
|
旧版
|
北美站
|
FX168 全球视野 中文财经
首页
资讯
速递
行情
日历
数据
社区
视频
直播
点评旗舰店
商品
财富汇
登录 / 注册
搜 索
综合
行情
速递
日历
话题
168人气号
文章
突发行情来袭!美元大跳水 金价自低点反弹逾10美元 今晚两大重磅数据驾到 欧元、英镑、日元和澳元最新交易分析
go
lg
...
例子之一是美国去年12月ISM非制造业
PMI
,该指数自2020年5月以来首次陷入收缩。在制造业进一步萎缩的同时,服务业(占美国GDP的77.6%左右)也在萎缩,这一点都不令人鼓舞。因此,如果再出现疲软的零售数据,可能会敲响更多的警钟。 以下是Economies.com所撰文章的主要内容: 欧元/美元 欧元/美元面临看空压力,并一度接近关键支撑1.0745,需要对后市交易持警惕态度,欧元/美元需要维持在1.0745上方,以令看涨趋势仍然有效,并瞄准主要目标1.0915。 (欧元/美元4小时图 来源:Economies.com) 需要指出的是,假如欧元/美元跌破1.0745,这将止住看涨情景,并推动该货币对前景转为看跌。 预计今日欧元/美元交投将位于支撑位1.0700以及阻力位1.0860之间。 今日对于欧元/美元的预期趋势为看涨。 英镑/美元 英镑/美元继续温和上涨,如图所示,英镑/美元在看涨通道内波动,这支持该货币对触及下一目标价位1.2440的可能性。 (英镑/美元4小时图 来源:Economies.com) 因此,看涨趋势情景在未来一段时间仍将有效。从4小时图来看,50周期指数移动平均线(EMA)支持看涨预期。需要指出的是,英镑/美元需要保持在1.2180上方以继续看涨走势。 预计今日英镑/美元交投将位于支撑位1.2210以及阻力位1.2380之间。 今日对于英镑/美元的预期趋势为看涨。 美元/日元 受日本央行利率决议影响,美元/日元强势反弹并突破主要看空通道阻力,该货币对前景转为看涨,有望进一步涨向133.30。 (美元/日元4小时图 来源:Economies.com) 因此,除非美元/日元跌破130.25且维持在该位下方,否则依然预测该货币对今日将呈看涨倾向。 预计今日美元/日元交投将位于支撑位130.50以及阻力位133.00之间。 今日对于美元/日元的预期趋势为看涨。 澳元/美元 澳元/美元在之前几个交易时段面临看空压力后恢复上涨走势,并尝试突破0.7000,目前等待该货币对进一步上涨并升向下一目标0.7080。 (澳元/美元4小时图 来源:Economies.com) 因此,除非澳元/美元跌破0.6920且保持在这一水平下方,否则看涨趋势情景仍将有效。 预计今日澳元/美元交投将位于支撑位0.6930以及阻力位0.7060之间。 今日对于澳元/美元的预期趋势为看涨。
lg
...
tqttier
2023-01-18
会员
商品期货收原油系商品领涨,燃油涨5%,低硫燃油涨4%
go
lg
...
呈环比回落态势,叠加前期制造业及服务业
PMI
均大幅下降,市场对美联储加息放缓的预期得到强化,美元指数大幅下挫。 相对而言,供需基本面则明显呈现弱现实状态。当前消费处于季节性低谷。虽然产量受贵州减产扰动阶段性下降,但由于仍有复产及新投产能释放,运行产能下降并不突出,后期产量仍趋于回升。不过弱现实并未妨碍市场对节后的乐观预期。在乐观预期不断强化的背景下,当前铝价或维持强势。不过高铝价对节后消费复苏有一定打压,且一旦出现超预期累库情况,价格甚至有回落的风险。 光大期货:后续燃料油走势大概率追随原油价格 根据统计局周二发布的数据,2022年我国经济总量突破120万亿元,达到121万亿元,比上年增长3.0%。数据好于预期,提振全球市场信心。欧佩克月报修正全球经济增长预期,其中2022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测为3%,高于此前预测的2.8%。在国内需求复苏的强预期之下,今日原油价格继续走高,能化品种受成本上行提振悉数反弹,其中燃料油涨幅超5%,占据大宗商品涨幅榜首。 从燃料油基本面情况来看,本周新加坡燃料油库存降低8.22万吨至327.73万吨,高硫浮仓库存下降5.4万吨至114.5万吨,但整体仍处于高位,周度去库对盘面的提振作用有限。与此同时,俄罗斯高硫出口尚未表现出明显缩减的情况,供给面依然充足,基本面利好因素不多,后续燃料油走势大概率追随原油价格,不宜盲目追多。春节临近,建议轻仓操作。
lg
...
金融界
2023-01-18
工业母机板块午后发力,工业母机ETF(159667)涨超1.3%,英威腾涨停
go
lg
...
景气度回暖,国产替代空间广阔。需求端:
PMI
从2022年中旬以后有明显回暖迹象,支撑机械制造行业需求扩张。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表现亮眼,高端设备制造投资具有提前布局进场特点,有望催化工业母机行业需求复苏。下游机械、航空航天、电子信息制造、新能源汽车等行业需求持续上升,有望持续带动工业母机景气度回升。 供给端:我国是全球机床生产与消费大国,但高端数控机床国产化率较低,国产高端数控机床渗透空间较大。下游产品精细化需求推动机床高精度发展,数控机床向四轴、五轴机床的迭代趋势日益明确。 (来源:界面AI) 声明:本条内容由界面AI生成并授权使用,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AI技术战略支持为有连云。
lg
...
有连云
2023-01-18
国泰君安证券:地缘风险的“灰犀牛”并未远去
go
lg
...
六次深度衰退(GDP同比低于0、制造业
PMI
低于40),其中有四次与战争直接相关,最近两次的主要原因分别是金融危机和疫情。不难看出,战争对于全球经济的破坏力极大,在战争期间,全球往往面临供应链冲击,对于长链条的制造业冲击更加明显。 通胀中枢上移的“警笛”:中枢抬升、已有迹象。过去80年,资源品价格经历了两次通胀中枢的上移,第一次是1973年的第四次中东战争(首次石油危机),第二次是2000年附近的车臣战争、阿富汗战争。本质上是由于在资源短缺阶段,资源战争加剧了供应链的扰动,资源品的稀缺性被进一步认知,从而带来长周期的资源溢价。考虑到目前资源紧缺的情况依然未见缓解,同时地缘问题依然延续,未来资源品价格中枢上移大势所趋,预计CRB指数在600~700的区间震荡。 高质量发展的“不得不”:一个新能源车的案例。当日益增加的需求与持续脆弱的供给之间的矛盾难以调和,滞胀风险就是悬挂在全球经济上面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化解的唯一选择就是实现高质量发展。以我国新能源车发展为例:企业端,传统燃油车的主要成本是钢铁、铜铝等原材料,而新能源车则是锂离子电池,因此在通胀高企阶段,企业更愿意生产具备高附加值的新能源车;居民端,油价持续抬升,传统燃油车的成本优势已经逐渐淡化,我们看到新能源车的渗透率在两年内由5%迅速飙升至30%。也就是说,当传统资源变得稀缺且昂贵的时候,经济增长的引擎需要切换至高附加值和低资源依赖型。 高质量发展下的投资逻辑:资源与设备从对立到共生。一方面,资源品价格高涨对于设备利润产生挤压,而设备(尤其是上游开采设备)增加投入进一步缓解资源品紧缺的现状,二者“对立”;另一方面,资源品价格高涨激发了上游企业投产的意愿,进而拉动设备需求,资源短缺也倒逼企业淘汰低效产能,增加了设备更新需求,二者“共生”。过去十年(2011~2020年)资源品价格持续走低导致全球企业资本开支动能走弱,当前是全球资本开支大周期的底部区域,新一轮周期在资源短缺的背景下已经开启。2023年,更加乐观的是,过去两年制约我国设备利润的对立点(上游成本挤压)已经边际缓解,因此2023年二者的关系从对立走向共生,设备制造的投资逻辑更顺畅,核心看好电力设备、工程机械等景气上行。 风险提示:地缘摩擦再起、中美关系恶化、内需低于预期。
lg
...
金融界
2023-01-18
【预见2023】首钢基金首席经济学家乔永远:中国经济步入复苏的早期
go
lg
...
国“软着陆”的可能性小,12月非制造业
PMI
跌落荣枯线,下降超6.9个百分点;12月平均周工时降至34.3小时,低于2010年至2019年平均34.4的水平,可能代表着全职工作的裁员潮正在扩大。 其次,疫情扰动延续。疫情不止这一轮,2022年BA5(BF7)、XQ、XBB等变异毒株不断出现,传播能力、免疫逃逸能力都在不断上升。进出境人流增多后,“第二波”可能出现,再次扰动线下消费和生产。 再次,地缘政治风险。全球政策高度不确定,俄乌冲突还在持续,冲突的规模、持续时长都在不断增加,对全球经济、尤其是大宗商品价格造成长期的影响。此外,中美争端没有彻底缓解,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中国宽货币和美国降通胀,减弱了全球经济复苏的强度。 总的来说,2023年的负面因素较多、乐观的因素较少,中国可能成为全球经济下行环境中的一抹亮色。 本次通胀可能长期存在,预计本轮美联储加息的终点将位于5%与6%之间 金融界:世界范围内市场的整体通胀水平正在快速增长。这种全球性通胀局面是暂时的还是长期的?目前的高通胀主要是由什么引起的呢? 乔永远:本次通胀具有较强的韧性与粘性,可能长期存在。 此轮通胀过程是多方面因素共同导致的,成因较为复杂。欧美流动性刺激是主因。2020年初,欧美国家释放了巨量的流动性,暂时性修复了居民的资产负债表,也推升了单位产量对应的货币数量。正如弗里德曼名言,“通货膨胀永远而且无处不在是一种货币现象”,不仅是70年代“大滞胀”的解释,也是本次通胀周期的成因。战争和疫情是催化剂。俄乌冲突导致全球能源、金属等大宗商品价格暴涨,直接导致了欧洲和日本的地区的输入性通胀 “长新冠”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欧美的劳动参与率,造成工厂人力短缺、生产放缓,导致服务通胀的水平居高不下。 预计本轮美联储加息的终点将位于5%与6%之间。尽管美国经济软着陆的呼声很高,我们倾向于认为,美联储将会选择一定程度的经济衰退,来尽快压低通胀。一是,维护央行的声誉,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已经做出“higher for longer”的表态,转鸽的可能性小;二是,防范滞胀的风险,美联储会尽力防止70年代重演,确保经济政策不陷入两难境地。从历史来看,美联储加息的终点要高于核心通胀,目前的核心CPI是6%。 房贷利率下降不一定拉动地产销售,真正拉动地产销售的是对房价上涨的预期 金融界:您如何看待当前中国经济面临的挑战?请展望一下2023年的中国经济? 乔永远:不宜过度乐观,也不宜过度悲观。尽管2022年基数较低,但想要实现5%、甚至更高的经济增长依然需要做出较大的努力。必须承认,2023年中国经济依然面临众多的挑战。 第一是外需接连走弱。无论是从出口运价的高频数据,还是海外
PMI
、消费者信心指数等指标来看,目前全球需求都处于一个明显下降的周期内,在2020-2021年成为重要拉动因素的出口可能全年都将保持负增长。 第二是居民信心不足。从央行最新公布的12月金融数据来看,居民资产负债表的衰退仍在持续,新增贷款较前5年均值少63%、新增存款较前5年均值多103%,体现出居民信心缺失,风险偏好保守的趋势。2023年内,需要更大的政策刺激,来扭转这一趋势,重塑居民信心。 第三是地产依旧低迷。今年来,首套房贷利率已经下跌1.4个百分点,居民房贷增速一路下降,并没有明显改观。我们认为,房贷利率下降不一定拉动地产销售,而真正拉动地产销售的是居民对房价上涨的预期,如2009年的经验。换句话说,2023年,如果“房住不炒”的要求仍然强,地产很难大幅度回暖。 2023年的亮点可能在制造业,中国产能周期、金融周期将继续保持扩张 金融界:在全球经济下行的背景下,预计2023年我国经济将有哪些核心增长点? 乔永远:消费触底反弹。在初次疫情高峰之后,多个国家推出了较大力度的刺激政策,拉动消费增速回归正增长。我国也可能推出消费券或现金补贴,缓解居民消费的“疤痕效应”。参考海外经验,预计2023年末消费规模相较于2019年累计增长5%,消费增速(剔除价格因素)约为4.2%,较2022年提升8个百分点以上,略低于疫情前水平。 地产边际改善。在低基数的作用下,2023年1月30城商品房销售面积已经实现同比正增长,为全年开了一个好头。此外,正如两次金融危机的经验,地产可能再度成为政策的支点,在2023年的刺激核心可能是保障性住房,以拉动中国房价租售靠拢国际水平。“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次提到“房住不炒”,且提出“推动房地产业向新发展模式平稳过渡”。 我们认为“新模式”就是《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提出“探索新的发展模式,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完善住房保障基础性制度和支持政策,以人口净流入的大城市为重点,扩大保障性租赁住房供给”、“完善长租房政策,逐步使租购住房在享受公共服务上具有同等权利”。地产行业集中度将进一步走高,如果保障性住房规模继续提高,可能主要通过龙头房企承建承租,如北京已经配租的龙湖冠寓、万科泊寓、保利首开乐尚公寓;都市圈土拍有望“降价增量”,既满足地方土地收入需要,也降低保障性住房建设成本,并保障龙头房企的利润率。 周期性力量扩张。2023年的亮点可能在制造业,中国的产能周期、金融周期将继续保持扩张。政策主线已经迎来五年之变,从供给侧改革转向需求侧进取,转折节点是《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2020年以来,一般贷款利率首次低于个人房贷利率,新设的经营贷利率更是大幅降低企业融资成本,一度低于房贷利率超过1.1个百分点。经历了多年的“去杠杆”后,制造业企业的主动贷款意愿较高,企业贷款一直保持在高位。截至2022年12月,企业中长期贷款已经连续5个月保持同比多增,如果能够叠加居民信心的边际好转,金融周期将加快现有的上升趋势。 2023年人民币走势将不会“一帆风顺”,但到年末有望上升至6.6左右 金融界:为进一步提振市场信心,财政、货币政策应具备哪些应对之策?预计新一年人民币汇率将呈现怎样的走势? 乔永远:财政政策将在2023年担当主角。2022年12月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强于2021年“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提升效能,更加注重精准、可持续性”的表述。如果减税降费的任务持续,明年赤字率目标可能在3.6%左右,高于2022年目标2.8%,以匹配“会议”提出的“保持必要的财政支出强度”;地方专项债可能加量发行,既绕开债务率的要求,也通过透明的渠道,防范地方隐形债务增多,即“优化组合赤字、专项债、贴息等工具”,“保障财政可持续和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可控”。 货币政策重视精准性,结构性政策将继续挑起大梁。中央经济工作指出,“保持广义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一方面表明“大水漫灌”可能性很低,另一方面意味着“结构性”而非“常规性”货币政策是刺激手段。在流动性总体稳健的基调下,“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目标”都会用定向低利率的方式完成。此外,利率的提升不会太快。央行可能引导利率慢提升,通过低利率环境配合财政扩张,避免财政负担过大;央行再次下调利率的可能不大,考虑到通胀因素,当前实际利率相当低,刚刚由负转正,足以调动社会投资的积极性,也能“防止形成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 2023年人民币走势将不会“一帆风顺”,但到年末有望上升至6.6左右。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主要由两方面的因素决定,其一是中期(三年左右)的经济增速差,第二是中美政策利差。由于2023年中国经济向上、美国经济向下的趋势较为明显,因此决定人民币走势的最重要因素就是美联储的加息终点。而美联储当前的鹰派表态可能支持终端利率接近6%,这会导致人民币汇率全年走强、但走势并非是“一帆风顺”,而可能多次出现波折,全年平均汇率将较2022年的6.73继续呈现小幅贬值的趋势。 基金对REITs的需求不断提升,有望推动二级市场价格上涨 金融界:2023年我国资本市场将会有怎样的表现?哪些领域值得关注? 乔永远:总体上,2023股票市场将强于2022年,但具体涨幅需关注预期的兑现程度。当前股市对2023年的预期较为乐观,但2023面临内外部较多的挑战,是否能够足额兑现当前的乐观预期仍不确定。 2023年将是REITs大发展的一年。从供给端来看,2022年下半年获批的REITs审批速度更短、发行速度及频率明显加快;截至目前已有约48家企业公布与公募REITs上市发行相关的筹备工作,2023年REITs上市数量有望快速增加,也有望实现常态化发行。 从需求端来看,基金对REITs的需求长期存在。公募REITs凭借高派息率、风险收益适中等优势,可帮助投资者解决资产荒问题,为其提供长期、稳定、风险收益适中的投资选择。在当前低利率、金融监管趋严背景下,基金对REITs的需求不断提升,有扩募潜力的REITs将会受益,有望推动二级市场价格上涨。
lg
...
金融界
2023-01-18
2023年A股流动性展望:居民超额储蓄释放,全面注册制有望落地实施,资金净流入规模可能超千亿
go
lg
...
从美国经济基本面来看,美国的制造业
PMI
全面跌破荣枯线,2022年12月非制造业
PMI
也跌破荣枯线,美国经济下行压力进一步显现。就业方面,失业率已经触底回升。且根据纽约联储的数据,美国2023年经济衰退的概率骤升。 考虑到美国经济可能进入衰退,叠加美联储加息放缓,并且冬季过后能源危机对欧洲经济的拖累也会化解。在此情况下,只要不出现全球性的政治或者金融风险事件,预计美元指数将在2023年高位回落。 3.2023年美元指数和美债收益率双降将对A股和港股形成有利条件 综合以上,2023年有望逐渐形成美元指数和实际美债收益率双降的局面,从历史来看,历次美元指数下行都为A股(尤其中国A50指数)以及恒生指数带来较大级别的上涨机会。 我们在报告《如果美元指数和美债收益率见顶,对A股意味着什么?——流动性深度系列(二十二)》,深入分析了美元指数和美债收益率对A股的影响,结论如下。 将美元指数和实际美债收益率构建四象限组合,在不同组合下A股表现不尽相同: 美元指数下降而美债收益率上升区间(蓝色区域):A股多上涨,大盘价值、上证50有超额收益,金融、能源; 美元指数上行而美债收益率下降区间(黄色区域):A股涨跌不一;成长有超额收益,大小盘不一定;信息技术 美元指数和实际美债收益率双升的区间(绿色区域):A股下跌;大盘价值、上证50有超额收益;金融、日常消费 美元指数和实际美债收益率双降的区间(红色区域):A股多上涨;成长风格,从大盘成长到小盘成长;日常消费、信息技术、新能源等偏成长性行业。 类似的,港股市场上,美债收益率下降(黄色区域+红色区域)的阶段,医疗和信息技术多有超额收益。 总的来看,如果2023年美债收益率和美元指数均加速下行,进入左下角象限的概率较大,则A股上涨概率较大,成长风格相对占优,那么类似信息科技、医疗保健等偏成长性的方向相对占优。 04 外资回流,股市资金供需转净流入——股市流动性展望 1. A股投资者结构及当前各类资金仓位如何? A股投资者机构化进程持续进行中,2022年机构持仓占比相比2021年继续稳步提升。具体来看,自由流通市值口径下,截止2022Q3机构持仓占比53.36%,其中,公募基金、私募基金、外资持仓分别占比15.55%、9.86%、8.79%。 2022年以来,市场波动较大,部分资金的仓位随着市场调整发生变化。那么,各类资金仓位如何变化,当前又处于怎样的历史水平? · 公募基金:仓位窄幅波动 2022年以来,公募基金季报仓位虽有所变化,但基本处于历史中等偏上水平的窄幅区间波动,主动偏股公募基金平均仓位约85%-87%,显示主动偏股公募基金通过调整仓位进行择时的动力并不强。其中,普通股票型、偏股混合型基金的平均仓位分别较年初下降1.23%和1.61%;分别处于2019年以来的36%分位和50%分位。 · 私募基金:仓位波动较大,年末处于历史高位 2022年以来,私募基金收益波动剧烈,根据招商私募综合指数计算的2022年收益率为-9.65%,而私募基金的仓位随着市场的波动也出现了较大变化。截止2022年11月末,私募证券投资基金规模5.56万亿元,相比年初下降9.22%。与此同时,主观多头策略型私募仓位在年内经历了大升大降后,在2022年末平均为81%,处于2019年以来的81%分位,为较高水平。 · 保险:2022年11月仓位触底回升 2022年以来,保险资金投资股票和基金的占比一波三折,基本处于历史低位,10月降至 2019年以来的最低水平;11月触底回升。具体来看,截止2022年10月末,保险资金运用余额中,投资于股票和基金部分的比例为11.84%,较年初下降了0.86%,为2018年以来的次低水平,近略高于2018年12月的仓位(11.71%)。最新数据显示,2022年11月保险仓位触底回升,升至12.84%,较11月提升了1%。 · 外资:年度持股占比为2017年以来首次回落 2022年在海外流动性紧缩环境下,外资持股在A股占比有所下滑,2022年9月末外资持股规模约3万亿元,占A股总市值的比例约4.3%,较上年末的4.59%下降0.3%。从外资所持人民币金融资产结构来看,股票仓位在2022年也有所下滑,不过仍处于历史较高水平。截止2022年9月末,外资所持人民币金融资产中,股票占比31.84%,相比年初的36.4%下降4.56%,处于2013年以来的69%分位。 总结来说,私募基金仓位在2022年末已经升至2016年以来的88%分位,为近几年的较高水平。相比之下,保险资金仓位尽管在2022年11月触底回升,不过仅为2016年以来的中等水平(56%分位);外资和公募基金2022Q3的仓位则为2016年以来的中等略偏上水平。 2. 资金供给端 · 公募基金 2022年由于市场波动加剧,赚钱效应减弱,居民申购基金热情下降。1-11月股票型和混合型老基金净赎回1865亿份,综合老基金的平均单位净值和平均仓位估算,1-11月老基金资金净流出960亿元,其中9-10月公募基金老基金为净申购,11月随着市场反弹再度转为净赎回。2022年内累计新发偏股类公募基金规模为3670亿元。综合新发基金和老基金申赎,则2022年公募基金增量规模累计为2710亿元。 从历史数据来看,在经历了公募基金发行的爆发期后,随着市场调整公募基金发行会明显降温,降至历史低位。而后期随着市场反弹,当万得全A达到前期基金密集发行期的成本后,公募基金发行会有小幅回暖(图中红色圈的位置,2009年6月、2015年10月);而当市场开启新一轮上行周期并有效突破成本线后,公募基金发行会迎来新一轮爆发(图中蓝色圈的位置,2014年8月、2020年1月)。在本轮公募基金爆发周期中,2021年下半年公募基金发行开始放缓,2022年以来随着市场调整,基金发行降至历史低位,下半年随着市场重新回到最近一轮公募基金爆发期的成本线,基金发行小幅回暖。 展望2023年,预计随着A股转好,公募基金发行情况有望较2022年回暖,但是在经历2022年的调整后,随着市场反弹存量基金的赎回压力也会有所增大。假设2023年老基金累计赎回比例从2022年的3.5%扩大至5%,结合仓位估算,2023年老基金赎回造成资金流出规模约2040亿元。新发基金方面,参考历史,在2017年9月-2018年1月突破前期成本线后,基金月均发行规模相当于前期最低单月发行规模的7.5倍,本轮基金发行缩量以来,偏股类基金单月最低发行规模96亿,按照此倍数计算,为720亿元。据此,假设2023年月平均新发行700亿份,则新发基金带来增量资金约8400亿元,按照平均85%仓位则对股市贡献的增量资金7140亿元。因此综合新发基金和老基金申赎两个因素,2023年公募基金净增量规模约5100亿元。 · 私募基金 2022年以来,受市场环境影响,私募基金新增备案情况整体放缓。截止2022年11月末,私募证券投资基金规模5.56万亿元,相比年初下降9.22%。与此同时,私募仓位波动较大。据此估算,年内前11个月私募基金大约净流出2190亿元。 展望2023年,市场有望企稳回升,且私募基金是比较灵活的资金;考虑到近两年“公奔私”热潮为私募基金带来新的增量,预计基金规模有望回升,假设年度增速为4%,则年末私募证券投资规模将超过6.4万亿元。如果主观多头策略型私募仓位按照平均70%估算,私募基金整体仓位需要在此基础上打六折(参考2020年官方公布的私募仓位数据),则2023年私募基金带来增量资金约1040亿元。 · 银行理财产品 2022年开始,资管新规正式实施,银行理财的发展步入新阶段。受市场影响,2022年银行理财发行显著放缓。数据显示,2022年1-10月银行理财发行产品数量较去年同期减少近50%,不过从银行理财存量规模来看,截止2022年二季度末,银行理财存续规模29.15万亿元,相比年初稳中略增1500亿元,同比增长12.98%。 理财产品的配置结构方面,2022年上半年为应对市场波动,银行理财增加了对现金及存款的配置,对权益资产的配比稳中略降,且减少了对于债券的配置。具体来看,2022年6月末,银行理财资产配置中债券资产占比67.9%,较年初略降0.5%;权益资产配比略降至3.2%,降幅较此前已明显收敛;且新发的银行理财中超过8%为基础投资资产中含有股票的产品。 考虑到银行理财的发行情况和市场变化,如果按照全年银行理财规模12.98%的增速以及3.2%的权益投资比例估算,则2022年银行理财为股票市场贡献的增量资金为1220亿元。展望2023年,随着市场企稳回升,银行理财产品收益有望得到改善,带动银行理财规模稳中有升,保守假设全年规模增速为13%,权益投资比例提升至3.5%,则2023年银行理财为股市带来增量资金规模约1490亿元。 · 信托产品 经历了四年的调整,信托行业在功能和结构上已经发生深刻的变化,并且信托全行业的资产规模已经在2021年末实现止跌,意味着信托行业新业务增量和旧业务的压缩已经达到一个相对平衡的状态。2022年以来,信托全行业资产规模有所回升,上半年增加5600亿元。不过资金信托规模上半年先降后升,2022年9月末资金信托余额15万亿元,同比减少4.2%;资金信托中投资股票的比例为4.31%,较年初下降0.51%。据此估算,前三季度信托资金在股市进出基本持平。 展望2023年,随着A股好转上行,综合目前信托行业现状,预计未来资金信托的规模有望止跌企稳,而投资股票的比例会有所提高。假设2023年同比增速回升至4%,投资股票的比例平均4.5%,则保守估计2023年信托带来增量资金为270亿元。 · 保险资金 2022年6月以来,保险公司保费收入增速已经转正,带动保险资金运用余额增速回升。截至2022年11月,保险资金运用余额24.8万亿元,同比增速8.96%;较年初增长了6.8%。其中投资股票和基金的比例12.84%,相比年初提升了0.14%。据此计算,前11个月保险资金对A股贡献增量资金为1460亿元。 展望2023年,预计随着疫情影响减弱,保费收入端会有所好转,在此情况下,保险资金运用余额预计保持温和增长;而考虑到股市有望企稳回升,保险投资股票和基金占比可能小幅提高。假设全年保险资金运用余额规模增速10%,以股票和基金投资比例平均12.5%计算,则2023年有望带来增量资金约2400亿元。 · 社会保障资金 不考虑股份划转的情况下,社保基金的资金来源主要包括彩票公益金分配和中央财政预算拨款。2022年划拨给社保基金的彩票公益金为402亿元,中央财政预算拨款每年200亿元,考虑股权分红再投资,股票投资比例按照20%计算,则2022年社保基金增量资金165亿元。 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方面,基本养老金委托投资快速推进。最新数据显示,所有省份均已启动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委托投资,截止2022年9月末,基本养老保险委托合同规模1.6万亿元,假设其中年底之前这部分资金90%到账,投资比例20%,则保守估计全年增量资金规模310亿元。 截至2022年6月,全国企业年金实际运作金额为2.73万亿元,按照8%的股票投资比例计算,上半年贡献增量资金约150亿元。从历史数据看,一般一季度增量规模较高,考虑到企业年金规模扩张,保守估计2022年全年增量资金规模270亿元。 近几年职业2022年规模增长加快,规模增速经历了先升后降的过程,2021年底职业年金规模1.79万亿,如果按照2022年增速15%计算,假设职业年金投资股票比例与企业年金相当,则年度增量资金约215亿元。 综合以上各类保障类资金,2022年社会保障类资金贡献增量资金约960亿元。 展望2023年,以上各类养老金大概能够维持年均900多亿相对稳定的增量贡献。而边际变化可能主要来自个人养老金的落地实施带来的增量。 2022年11月4日,多部门密集出台4项个人养老金政策,标志着个人养老金制度正式落地实施,近期各家券商、基金、银行也积极进行各类产品平台相关测试。个人养老金享受一定政策优惠。一方面,在缴费环节,个人向个人养老金资金账户的缴费,按照12000元/年的限额标准,在综合所得或经营所得中据实扣除。另一方面,多家基金公司表示,对旗下符合要求的养老目标基金增设Y类份额,并修改基金合同和托管协议中对应的条件,Y类基金份额是仅面向个人养老金,根据相关规定可通过个人养老金资金账户申购的一类基金份额,且对Y份额管理费实行五折优惠。 根据目前政策安排,国内个人养老金将主要通过投资各类养老金融产品而间接投资于股票市场,养老金投资注重投资的稳健长期性。个人养老金的落地实施,将为养老目标基金、养老理财等养老金融产品带来战略性发展机遇,并为股市带来中长期增量资金。 通过对基本养老保险在职人数增速、缴费上限调整比例、个人养老金参与率等条件做出基本假设,预计2022-2023年个人年度累计缴费上限规模可能达到1290亿元,如果按照初期5%比例投资股票,则为股市带来增量资金规模上限约65亿元。 综合养老金三支柱,预计2023年可以带来增量资金规模合计约1020亿元。 · 境外资金 2022年受美联储加息缩表的影响,外围流动性环境收紧,外资呈现出较大波动,不过年末随着人民币升值和美联储加息放缓,北上资金加速回流,全年累计净流入900亿元。外资持股占比在年内整体下滑,截止2022年9月末,外资持股占A股流通市值的比例降至4.95%,较年初下降0.47%。北上资金持股占比在三季度进一步下滑5%以下。 展望未来,随着美联储加息逐渐步入尾声,美债收益率回落,中美利差有望重回扩大。且随着美国衰退概率增大,只要不出现全球性的政治或者金融风险事件,预计美元指数将在2023年高位回落。外围流动性环境改善叠加人民币贬值压力缓解甚至进入升值周期,外资将继续回流A股。另外,进一步扩大股票互联互通标的范围的相关调整已经进入准备阶段,年内有望落地,届时将成为引导外资流入A股的另一驱动因素。 综合以上两个因素考虑,如果按照外资持A股流通市值占比回升至2022年初的水平,则保守估计带来增量资金约3280亿元。 · 融资资金 2022年内融资资金累计净流出2675亿元,年末融资余额占A股流通市值的比例约2.28%。融资资金整体属于顺势资金,其资金流向主要取决于市场表现。展望2023年,假设A股能够走出结构牛行情,2023年股票市场企稳回升,参考历史,融资余额占A股流通市值的比例平均为2.4%左右,据此估算,则2023年融资资金有望净流入2790亿元。 · 股票回购 2022年上市公司回购持续发力,2022年累计回购规模约1031亿元。近几年上市公司回购实施规模的高点一般滞后于回购预案高点1-2个月,2022年上市公司公布预案的计划回购上限规模达到2265亿元。展望2023年,参考近几年回购规模,且考虑到近几年回购已经成为一种常态,保守估计2023年回购规模仍有可能达到近1000亿元。 3. 资金需求端 · IPO 2022年疫情拖慢了IPO进度并导致市场主体融资需求转弱,以及在上半年新股出现大面积破发后发行人持观望态度。以发行日期为参考,2022年累计共有400家公司进行A股IPO发行,对应融资规模5222亿元,低于2021年的6000多亿元。其中主板、创业板、科创板、北交所分别IPO规模863亿元、1763亿元、2437亿元、174亿元。由此来看,北交所发行规模整体仍较低,短期对市场的边际影响相对有限。 展望2023年,IPO全面注册制有望落地实施,加上疫情影响减弱,预计全年IPO规模会有所回升。2022年北交所IPO数目44家,在加强国内供应链安全、支持专精特新发展背景下,预计2023年北交所IPO有望提速,如果按照月均25亿元规模计算,则全年北交所IPO规模为300亿元。其他板块而言,其他板块IPO按照月均450亿元计算,两者合计全年IPO约为5700亿元。 · 再融资 2022年上市公司定增实施规模整体仍比较高,全年定增融资规模合计为7490亿元,其中货币认购定增规模5866亿元,较2021年的6769亿元有所下降。从定增预案来看,2022年发布的定增预案计划募资规模并不低,对应规模9117亿元较2021年定增预案规模9600亿元略下降。从历史来看,定增项目实施周期一般较长,当年的实施规模往往受到前期定增预案规模的影响,由此预计2023年定增规模可能略有下降。如果按照货币认购定增规模月均450亿元估算,则2023年定增规模5400亿元。 此外,配股和优先股发行也会构成市场的资金需求。2022年配股实施募资规模634亿元;无优先股发行。展望2023年,目前已经处于股东大会通过状态的的配股项目预计募资规模890亿元,假设其中80%能够在年内实施,则配股融资规模为700亿元。 ·限售解禁与重要股东减持 2022年市场赚钱效应较差,在此环境下重要股东减持动力减弱,下半年减持规模有所扩大,全年重要股东累计净减持规模约4142亿元,相比2021年全年净减持5116亿元有所放缓。2022年解禁规模为4.6万亿元,以当前价格计算,2023年解禁规模为4.3万亿元,有所下滑。 从历史数据来看,重要股东减持规模与A股走势存在高度相关性。减持规模6个月滚动平均规模与万得全A的相关系数高达0.7,部分阶段减持的拐点相比A 股的拐点存在一定时滞。另外重要股东减持规模与A股限售解禁规模高度相关,相关系数达到0.79。展望2023年,解禁规模下降有助于减持规模下降,但另一方面,股市好转也会增大股东减持动力,且部分2022年积压的减持需求可能在2023年释放,因此,综合考虑两个因素,保守估计净减持规模为3500亿元。 ·其他(手续费、印花税、融资利息) 2022年A股成交总额214.4万亿元,如果按照经纪业务平均佣金费率0.3‰、印花税率1‰计算,则佣金费和印花税为2787亿元。融资余额平均约1.5万亿元,按照融资利率平均8%计算,则年内融资利息为1218亿元。展望2023年,预计股市成交额会有所回升,假设成交额平均提高10%,则佣金费和印花税约3050亿元。平均融资余额根据前文的测算大约为1.6万亿,对应融资利息为1280亿元。 05 总结 疫情三年以来国内货币政策随着宏观经济环境变化经历了三阶段的精细化调整,2023年货币政策定调“精准有力”,政策节奏上或从相对宽松到逐渐中性。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定调的表观文字来看,预计2023年的流动性环境介于2020年和2021年。外需下行叠加地产投资和销售仍在继续寻底,经济下行压力下,一季度货币政策大概率会保持相对宽松。而在社融明显改善或者经济企稳之后,政策力度可能减弱,市场的流动性也大概率逐渐回归中性。 货币政策的三个关注点:1)防范化解市场风险背景下,货币政策需要提供一定支持但不宜过度宽松。2)疫情冲击过后消费场景的恢复叠加居民高储蓄,被长期压制的消费需求或集中释放,且过去一段时间我国M2处于相对高位具有滞后效应,关注通胀回升的潜在可能及对货币政策的边际影响。3)政策工具方面,人民币加权平均贷款利率已创下2008年以来的历史新低,总量工具空间或有限,而传导链条短、更有针对性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可能大有可为。 海外流动性拐点,美元指数和美债收益率“双降”有利于A股和港股表现,且成长风格往往受益。展望2023年,随着美联储加息周期逐渐进入尾声,以及美国经济衰退预期逐渐强化,两因素叠加有望强化美元指数和美债收益率的下行趋势,这样的环境下A股和港股上涨概率较大,且成长风格相对占优,如信息技术、医疗保健、日常消费等。 2023年股市微观流动性的几个边际变化: 1)居民超额储蓄释放叠加市场好转,基金发行有望回暖。2022年居民储蓄高增,未来随着市场好转,部分居民储蓄将转化为股票和基金投资,带动基金发行回暖。但扭亏阻力位的存在意味着部分基民在“回本”之后会减仓或者赎回产品,导致存量基金的赎回增加。预计2023年公募基金整体贡献净增量扩大。 2)海外流动性环境改善,人民币升值,外资将明显回流。 3)全面注册制有望落地实施,IPO规模或继续扩张。 股市流动性展望:资金供需好转,股市供需转净流入。资金供给端,2023年随着市场企稳,公募基金发行有望回暖不过老基金赎回或相应增大;私募基金当前仓位处于历史高位,加仓空间有限,但私募规模有望企稳回升带来一定增量资金;保险机构仓位处于历史低位,且随着保费收入好转有望带来增量资金;美债收益率和美元指数双降将引导外资回流。资金需求端,全面注册制有望落地带动IPO规模继续扩张;再融资规模整体保持较高水平;解禁规模下降可能带动净减持规模有所收窄。综合供需测算结果显示,2023年A股资金净流入规模可能超千亿。
lg
...
金融界
2023-01-18
兴证策略:十大指标详解外资驱动因素
go
lg
...
维度二:中国基本面 指标2:
PMI
指数
PMI
指数与外资流入A股市场的节奏相关度较高。中国经济基本面决定了A股分子端,对外资流入A股市场有较强的驱动力。在
PMI
维持较高水平或者上升的阶段,外资流入的步伐往往提速,而当
PMI
回落或在荣枯线附近徘徊时,外资流入的步伐往往趋缓,甚至出现阶段性净流出。 指标3:中国5年期主权CDS 中国主权CDS与北上资金净流入存在较强的负相关性。由于主权CDS可以帮助金融机构在资产组合层次实施“宏观对冲”,并用于抵消相应国家的“国家风险”,因此可用于衡量外资对国内经济的担忧程度。当中国5年期主权CDS价格快速上升/回落时期,外资大概率流出/流入A股。 维度三:全球流动性 指标4:10年期美债利率 美债利率的大幅波动,对外资流入造成一定影响。一方面,美债利率上行往往伴随全球流动性收紧,同时会抬升外资的投资成本,另一方面,美债利率的上行将使中美利差收窄,进而导致人民币资产的相对性价比降低,导致北上资金流出压力较大。在美债利率涨得过急的时候,历史上,美债利率突破60日均线后,北上资金放缓净流入乃至净流出的概率较高,反之亦然。 指标5:中美利差 中美利差对外资流向也有较好的解释作用。历史上,中美利差在快速变动的阶段往往会对外资流入A股产生影响,彼时二者的正相关性较强。中美利差快速收窄,外资流入A股市场的步伐往往减缓,甚至转为净流出。反之,当中美利差快速走扩的阶段,外资往往加速流入A股市场。 指标6:离岸人民币汇率 人民币汇率是影响北上资金的重要因子之一。人民币的大幅升值将提升了以人民币计价的中国资产吸引力,从而吸引外资流入,而人民币贬值时将导致中国资产吸引力的回落,市场则通常会面临外资流出压力。从历史数据来看当人民币汇率出现较大幅度的单边变化时,陆股通净流入规模和美元兑人民币汇率在多数时间呈现出较强的负相关性。 维度四:A股性价比 指标7:A股相对收益 中国权益资产的相对收益吸引外资流入的重要因素之一。当中国权益资产表现优于其他发达市场,资本的逐利性或驱动全球配置型的海外资金加速配置中国资产,并进一步对市场形成正反馈作用,外资净流入与MSCI中国/MSCI发达市场具有明显的正相关关系。例如2022年5-6月,当海外市场因为衰退担忧而深度回调的时候,随着中国经济爬出疫情的“深坑”,A股也从底部开启一轮反弹,在全球市场表现一枝独秀,进而吸引外资大幅加仓。反之,当A股在全球市场中相对收益较低的阶段中,外资,尤其是交易型资金倾向于流出中国,转为加仓收益相对较高的其他市场。 指标8:A股波动率 A股波动率与北上资金净流入呈现出较强负向关系。通过计算全部A股近20个交易日涨跌幅的标准差反映A股市场的波动率变化。当A股波动率下降,赚钱效应改善,为外资提供了较好的市场交易环境,吸引北上资金大幅流入。反之,随着A股波动率抬升,市场赚钱效应回落,外资大概率将开始放缓流入节奏、乃至流出A股。 维度五:外资风险偏好 指标9:VIX指数 2018年以来,外资流入A股节奏与VIX指数显著负相关。海外投资者的风险偏好是外资流入的重要影响因素。外资入场跟海外市场、尤其是美股等发达市场的表现呈明显正相关关系,随着外围风险偏好修复,新兴市场都会受益于正向“溢出效应”。当海外尤其美股表现较好、波动率回落时期,全球资金有望加速流入中国等新兴市场,但是当外围市场波动加剧下,海外投资者情绪大概率将受到压制,北上资金大概率将流出A股。 <?XML:NAMESPACE PREFIX = O /> 维度六:地缘政治 指标10:美国TPU指数 TPU指数和外资流向呈现较明显的负相关关系。全球地缘政治环境的变化也会导致外资短期的大幅波动,我们用美国TPU(贸易政策不确定性指数)予以跟踪。由于全球地缘政治环境的变化将显著影响外资的风险偏好,因此其对海外资金的配置行为也将产生显著的影响。例如2022年11月以来,随着TPU指数大幅回落,国际关系进入缓和阶段,北上资金也开始大幅回流。 外资驱动因素和指标总结 中国基本面、全球流动性、资产性价比、外资风险偏好和地缘政治环境维度下的8个指标自去年11月以来均出现积极变化、形成合力,对本轮外资大幅流入起到重要催化作用。除MSCI指数中A股纳入因子未变化,
PMI
指数于2022年11-12月延续回落外但稳增长政策下2023年中国经济复苏预期升温,其余八大指标都自去年11月出现改善的拐点,是本轮外资大幅流入的重要驱动因素。 风险提示 1、历史经验可能失效;2、中美博弈超预期;3、稳增长政策不及预期;4、美联储收紧超预期。
lg
...
金融界
2023-01-17
【固收】早到的不一定是最好的
go
lg
...
预期。虽然2022年12月份官方制造业
PMI
和社融总量不及预期,但疫情防控政策优化本身便是最大的扩大内需政策,出行、酒店入住率等高频数据快速改善,1月中旬短期限票据利率快速抬升意味着信贷“开门红”概率增大,央行货币政策或“按兵不动”,而且首套住房贷款利率政策动态调整机制允许地方政府在满足一定条件下自主确定首套房贷利率下限,客观上降低央行降息的必要性。 以同业存单为代表的短端债券方面,MLF“量增”信号意义较强,有助于缓解同业存单一级市场提价压力,2.60%—2.65%短期内或构成1年期国股行同业存单利率的上限。当存单利率接近MLF利率时,MLF到期续作构成潜在利多因素,因为在央行呵护的态度下,商业银行可把1年的资金需求由存单转向MLF,因此MLF利率2.75%或后续预期降息10bp后的2.65%依然构成当前存单上限。 以10年国债为代表的长端债券方面,“早到的降息不一定是最好的降息”,只要支持降息的基本面逻辑仍在、市场对降息仍抱有一定预期,1月份不降息反而给多头提供了博弈2月份降息的波段交易机会,预计10年国债在2.75%-2.95%之间震荡。如果1月份降息,或演绎“利多出尽”,下半年供需缺口放大或推升国内尤其是接触性服务业通胀,在全年降息或仅有一次、并非持续的降息周期内,1月份降息或是阶段性的止盈时点。 债市的主要矛盾应从2022年12月对宽信用政策的强预期和银行理财的机构行为转移到疫情防控优化后经济内生修复的高度和后续是否降息。经济修复带来融资需求抬升,引发利率中枢上行的斜率通常是偏缓和的,而且观察经济修复需要一定的时间;降息预期的波段交易机会或继续演绎“买预期、卖现实”。 风险提示:春节居民取现数额多于预期,流动性需求剧增;一季度政府债务发行集中;经济内生修复高度好于预期。
lg
...
金融界
2023-01-17
美国通胀数据成美元最大“噩梦” “恐怖数据”将是下一个重大考验
go
lg
...
例子之一是美国去年12月ISM非制造业
PMI
,该指数自2020年5月以来首次陷入收缩。在制造业进一步萎缩的同时,服务业(占美国GDP的77.6%左右)也在萎缩,这一点都不令人鼓舞。因此,如果再出现疲软的零售数据,可能会敲响更多的警钟。 美国去年12月数据显示通胀持续降温,本周将公布PPI数据,从制造业方面观察通胀是否还可能有进一步降温迹象。目前市场预估美国去年12月PPI年率增长7.2%,增幅较前值7.4%小幅下滑,而12月PPI月率料增长0.2%,前值为增长0.3%。 美元可能继续下跌 眼下做空美元成为华尔街最热门的交易。随着投资者越来越多地押注美联储将放缓加息步伐,投资者纷纷抛售美元。衡量美元兑一篮子六种主要货币的ICE美元指数周一盘中一度重挫至七个月低点101.77。 加拿大帝国商业银行(Canadian Imperial Bank of Commerce)策略师Patrick Bennett表示:“虽然今年才过去两周,但感觉2022年大规模的‘买入美元’交易已经结束,如今做空美元成为最热门的宏观交易。” 近几个月来,由于摩根大通资产管理公司(JPMorgan Asset Management)和高盛集团(Goldman Sachs Group Inc.)等机构预期美联储将很快放缓加息步伐,美元走势发生戏剧性转变。交易员眼下预计,美联储的利率峰值为4.94%,而本月早些时候的预期为5%以上。 美元下跌之际,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CFTC)的数据显示,杠杆基金已将日元空头头寸削减至2021年2月以来的最低水平。他们还削减了对澳元的空头押注。 澳大利亚国民银行( National Australia Bank)策略师Rodrigo Catril表示:“随着市场越来越相信美联储将暂停加息,美元正面临压力。” XM.com指出,通胀趋软的预期,加上对美国经济表现的担忧,可能会进一步巩固投资者的观点,即此前加息的影响可能尚未完全反映在经济数据中,因此可能需要在今年晚些时候降息。这可能会导致更多美元抛售,尤其是美元兑欧元和日元的抛售。 随着欧元区潜在通胀继续加速,预计欧洲央行今后将继续比美联储更积极地加息。至于日本央行,上周有报道称,官员们可能会在周三的会议上采取进一步行动,以纠正国债收益率曲线的扭曲,这加剧了人们的猜测,即日本央行可能会在美联储准备退出的时候开始自己的紧缩行动。 欧元/美元能否延续反弹至1.1175? XM.com指出,在上周四美国通胀数据公布后,欧元/美元上扬,当日收于1.0800上方。现在,该货币对正在回调,但即使回落到1.0800以下,由于更高的高点已经得到确认,当前的短期趋势仍将保持积极。 XM.com称,如果跌破1.0800,可能会触发1.0715附近的买盘,而新一轮疲软的美国经济数据可能会导致该货币对反弹至1.0800上方。这样的走势可能会为欧元/美元升向1.1175区域铺平道路,该区域在去年3月31日起到阻力位的作用,并在2021年11月至2022年2月期间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欧元/美元日线图 来源:XM.com) XM.com补充道,另一方面,强于预期的美国零售销售数据可能会鼓励一些美元买盘,并可能将欧元/美元拉低至1.0715下方。然而,欧元/美元仍将高于始于去年9月28日低点的上升趋势线,因此,这样的回调可能被视为下一轮向上之前的修正动作。要想让该货币对的前景转向看跌,可能需要明显跌破平价。
lg
...
tqttier
1评论
2023-01-17
会员
新的一年,新一轮涨势!新货币政策、“鲸鱼”、“减半”等重磅利好不断 比特币今年重返5万美元?
go
lg
...
者关注的最重要的宏观数据是疲弱的服务业
PMI
以及就业和工资数据的下行趋势。再加上通货膨胀的下降趋势,导致了信心的提高,而此时比特币的估值……接近历史低点。在宏观数据走弱和估值偏低的背景下,货币政策放松的前景引领了本轮反弹。” 美联储在2022年七次提高借款利率,迫使股票,尤其是科技股等风险资产陷入混乱。去年12月,基准基金利率升至4.25%-4.50%,达到2007年以来的最高水平。 随着投资者越来越多地将加密货币视为一种高风险资产,比特币卷入了围绕利率上升所导致的市场闹剧。 支持者此前曾谈到比特币作为高通胀时期“对冲”的潜力。但比特币在2022年未能实现这一目标,相反,随着美国和其他主要经济体努力应对更高的利率和生活成本,比特币的价格下跌了60%以上。 日本加密货币交易所Bitbank的加密货币市场分析师Yuya Hasegawa在1月13日的一份报告中表示,这“在市场参与者中酝酿了一种希望,即美联储将进一步放慢加息步伐。” 美联储可能会暂时维持高利率。不过,一些市场参与者希望,各国央行将开始放慢加息步伐,甚至大幅降息。一些经济学家预测,美联储最早可能在今年降息。 这是因为经济衰退的风险也在央行行长们的脑海中发挥着作用。 世界经济论坛组织者周一(1月16日)发布的一项研究显示,在接受调查的首席经济学家中,约三分之二的人认为2023年可能出现全球经济衰退。 美元也走软,过去三个月美元指数下跌了9%。大多数比特币是用美元交易的,因此美元走弱对比特币有利。 加密货币交易所Luno的企业发展和国际副总裁Vijay Ayyar表示:“我们看到美元处于高位,通胀缓解,加息放缓——所有这些都表明,未来几个月市场的风险会增加。” “鲸鱼”购买比特币 Kaiko表示,被称为“鲸鱼”的大型数字货币购买者可能正在引领比特币的最新反弹。 这家加密数据公司周一在一系列推文中表示,加密交易所币安的交易规模已从1月8日的平均700美元攀升至今天的1100美元,这表明鲸鱼对市场恢复了信心。 “鲸鱼”是指哪些囤积了大量比特币的投资者,其中有一些是个人,如MicroStrategy首席执行官Michael Saylor和硅谷投资者Tim Draper。还有一些是做市商之类的实体,它们在买卖双方的交易中充当中间人。 对加密货币持怀疑态度的人表示,这使得市场容易受到少数持有大量代币的投资者的操纵。根据金融科技公司River Financial的数据,最富有的97个比特币钱包地址占总供应量的14.15%。 去年12月,苏塞克斯大学教授Carol Alexander表示,比特币可能在2023年出现“有管理的牛市”,第一季度比特币价格将突破3万美元,下半年将达到5万美元。她的推理是,随着交易量的蒸发,以及市场的恐惧程度极高,鲸鱼将会介入支撑市场。 比特币挖矿难度上升 还有其他因素在起作用。 数家比特币矿工因比特币价格下跌而被挤出市场。比特币矿工使用耗电量大的机器来验证交易和制造新代币,他们受到比特币价格暴跌和能源成本上升的挤压。 Ayyar表示,从历史上看,这对比特币来说是个好兆头。 这些参与者积累了大量的加密货币,使他们成为市场上最大的卖家之一。随着矿商纷纷抛售所持比特币以偿还债务,比特币剩余的抛售压力在很大程度上得以消除。 然而,最近比特币的网络“难度”一直在增加,这意味着更多的计算能力正在被部署,以释放新的代币进入流通。 根据BTC.com的数据,刚刚过去的这个周日,挖矿难度达到了创纪录的37.6万亿,这意味着平均需要37.6万亿次哈希或尝试才能找到一个有效的比特币区块并将其添加到区块链中。 数字资产经纪商GlobalBlock的市场分析师Marcus Sotiriou表示:“比特币挖矿难度是衡量创建下一个交易区块难度的指标。” “在上次更新之前,比特币的挖矿难度下降了3.6%,此前一场冬季风暴导致一些矿商关闭。然而,现在矿工们似乎已经重新上线了,他们有了新的、更高效的机器。” 2024年“减半”事件 与此同时,加密日历上发生的事件可能会让交易员有理由为新年欢呼。距离现在还有一年的时间,但所谓的比特币“减半”是一个经常让加密投资者兴奋不已的事件。 一些投资者认为,由于会挤压供应,减半对比特币价格有利。 Ayyar表示:“有迹象表明,这可能是比特币新周期的开始,因为比特币通常会在15-18个月左右减半。” 下一次减半预计发生在2024年3月至5月之间的某个时候。 然而,Ayyar警告说:“当前节点下,比特币处于超买区域,因此肯定会看到下跌。”他补充说,如果比特币在未来几天收于1.8万美元以下,价格可能会下跌。
lg
...
夏洛特
2023-01-17
上一页
1
•••
863
864
865
866
867
•••
978
下一页
24小时热点
PCE“大爆表”!美联储首选通胀指标10月份仍处于高位,金价急跌近10美元
lg
...
FX168日报:特朗普阵营传大消息!黄金突然变脸的原因在这 日元暴涨近200点
lg
...
2.8%!美国经济表现出令人惊讶的韧性,第三季度GDP修正值持平于初值
lg
...
战况升级、朝鲜高级将领在俄被袭受伤!金正恩的战略意图是?
lg
...
中国国防部长董军传涉嫌腐败遭到调查 中方最新回应来了!
lg
...
最新话题
更多
#SFFE2030--FX168“可持续发展金融企业”评选#
lg
...
14讨论
#链上风云#
lg
...
47讨论
#美国大选#
lg
...
1329讨论
#VIP会员尊享#
lg
...
1517讨论
#比特币最新消息#
lg
...
628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