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导读
地缘风险的“灰犀牛”并未远去,当日益增加的需求与持续脆弱的供给之间的矛盾难以调和,滞胀风险就是悬挂在全球经济上面的“达摩克利斯之剑”,高质量发展是“不得不”的选择。当前是全球资本开支大周期的底部区域,新一轮周期在资源短缺的背景下已经开启,逆全球化背景下长期看好资源与设备的对立共生、螺旋向上,2022年资源占优,2023年环境更利好设备(电力设备、工程机械等)。
摘要
了解资源国的诉求,也就理解了地缘风险的“灰犀牛”并未远去。我们在系列第一篇报告《逆全球化的底层逻辑是什么》中讲到,资源紧缺的阶段往往会发生资源战争,本质上是由于资源国希望通过供给定价推升资源品价格,对于这一逻辑迟疑的读者可以跟我们来看一组数据:2001~2010年间,CRB价格指数年均上涨了8.0%,主要的资源国GDP年均变化如下:俄罗斯(+12.4%)、澳大利亚(+13.1%)、沙特(+19.5%)、南非(+13.3%);而在2011~2020年间,CRB指数年均下跌了3.5%,相应的GDP增速变化:俄罗斯(+0.5%)、澳大利亚(-0.6%)、沙特(-3.5%)、南非(-3.4%)。因此,资源国的兴衰就系在资源品的价格上,从这个维度,我们不难看出俄乌局势以及能源博弈的本质——为了摆脱过去十年经济停滞的困境,资源品库存底部是资源国抬升资源品价格中枢的最好时机,地缘问题是催化剂。
资源国的潮汐——滞胀风险推动全球高质量发展。
全球经济的“大动脉”:深度衰退、多半战争。过去50年美国经历过六次深度衰退(GDP同比低于0、制造业PMI低于40),其中有四次与战争直接相关,最近两次的主要原因分别是金融危机和疫情。不难看出,战争对于全球经济的破坏力极大,在战争期间,全球往往面临供应链冲击,对于长链条的制造业冲击更加明显。
通胀中枢上移的“警笛”:中枢抬升、已有迹象。过去80年,资源品价格经历了两次通胀中枢的上移,第一次是1973年的第四次中东战争(首次石油危机),第二次是2000年附近的车臣战争、阿富汗战争。本质上是由于在资源短缺阶段,资源战争加剧了供应链的扰动,资源品的稀缺性被进一步认知,从而带来长周期的资源溢价。考虑到目前资源紧缺的情况依然未见缓解,同时地缘问题依然延续,未来资源品价格中枢上移大势所趋,预计CRB指数在600~700的区间震荡。
高质量发展的“不得不”:一个新能源车的案例。当日益增加的需求与持续脆弱的供给之间的矛盾难以调和,滞胀风险就是悬挂在全球经济上面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化解的唯一选择就是实现高质量发展。以我国新能源车发展为例:企业端,传统燃油车的主要成本是钢铁、铜铝等原材料,而新能源车则是锂离子电池,因此在通胀高企阶段,企业更愿意生产具备高附加值的新能源车;居民端,油价持续抬升,传统燃油车的成本优势已经逐渐淡化,我们看到新能源车的渗透率在两年内由5%迅速飙升至30%。也就是说,当传统资源变得稀缺且昂贵的时候,经济增长的引擎需要切换至高附加值和低资源依赖型。
高质量发展下的投资逻辑:资源与设备从对立到共生。一方面,资源品价格高涨对于设备利润产生挤压,而设备(尤其是上游开采设备)增加投入进一步缓解资源品紧缺的现状,二者“对立”;另一方面,资源品价格高涨激发了上游企业投产的意愿,进而拉动设备需求,资源短缺也倒逼企业淘汰低效产能,增加了设备更新需求,二者“共生”。过去十年(2011~2020年)资源品价格持续走低导致全球企业资本开支动能走弱,当前是全球资本开支大周期的底部区域,新一轮周期在资源短缺的背景下已经开启。2023年,更加乐观的是,过去两年制约我国设备利润的对立点(上游成本挤压)已经边际缓解,因此2023年二者的关系从对立走向共生,设备制造的投资逻辑更顺畅,核心看好电力设备、工程机械等景气上行。
风险提示:地缘摩擦再起、中美关系恶化、内需低于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