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数字财富领导者
美股投研
|
客户端
|
旧版
|
北美站
|
FX168 全球视野 中文财经
首页
资讯
速递
行情
日历
数据
社区
视频
直播
点评旗舰店
商品
SFFE2030
外汇开户
登录 / 注册
搜 索
综合
行情
速递
日历
话题
168人气号
文章
2023年投资全景图:三大拐点渐次出现 A股二季度后上行动能更强
go
lg
...
来的分母端弹性。 图3:2023年
美
股市场
投资策略 资料来源:中信证券研究部预测、绘制 港股:二季度起有望迎来估值和业绩的双重修复 随着海外投资者对国内政策预期的逐步扭转,外资在2023年有望持续回流港股。展望2023年,国内防疫政策的进一步优化,叠加地产信用风险的逐步化解将共同带动经济基本面预期逐步企稳,改善港股市场投资者的风险偏好。在衰退预期交易后,二季度起港股料将进入估值抬升阶段,随着下半年国内经济复苏提速,料港股更将迎来估值和业绩的双重修复。 ·2023年一季度,我们认为港股将处于衰退交易阶段,美联储预计仍将持续加息缩表。在投资者逐步反映海外衰退预期的背景下,市场情绪或依旧偏弱。建议布局兼具防御性及高股息优势的板块,如通信、公用事业; ·二季度起,港股预计将进入估值抬升阶段。若美国进入实质性的“浅”衰退,且市场对于货币政策预期逐步转向,或带动外资重新流入港股市场,利好成长性板块表现。尤其此前外资流出相对较多、且相对偏好较强的创新药、互联网、新能源汽车等板块更有望受益; ·进入下半年,预计港股和美股将同步进入共震上行阶段。国内防疫政策有望进一步优化,带动经济复苏提速,且市场逐步加深海外央行货币政策转向预期,我们看好顺周期板块以及大消费行业的价值重估,建议关注大金融及服务类消费。 图4:2023年港股市场投资策略 资料来源:中信证券研究部预测、绘制 A股市场:经济迎难而上,A股聚力上行 中国:2023年经济将迎难而上 “二十大”报告系统提出“中国式现代化”,推动高质量发展进入新阶段新征程。国际上,我国面临传统与非传统安全交织的挑战,全球经济下行压力增大,衰退风险抬升。国内宏观经济亟需突出重围、迎难而上,在投资引领、财政货币政策紧密协同下,以内循环为主的新发展格局稳步建立,预期2023年GDP实现5%左右合理增长。 数字经济、城市功能、能源结构、装备制造“四个升级”将在2023年以后形成有力替代支撑。 未来我国中长期改革以发展和安全并重,在规模合理增长基石上,有望实现更高效、高质、公平、可持续的安全发展。 表1:宏观政策展望及主要经济指标预测 图5:“四个升级”将接续成为驱动经济的主动力 资料来源:Wind,信通院,中信证券研究部预测 图6:未来五大领域改革或进一步深化 资料来源:中信证券研究部预测、绘制 A股将聚力上行,全年分两阶段行情 中国经济2023年将突出重围,A股盈利增速下半年也将迎来拐点,预计2023年A股盈利同比增速(中证800口径)将从2022年的3%回升至10%,非金融板块净利润增速将从2022年的8%回升至2023年的14%。 在2023年经济和盈利整体弱复苏的假设下,预计中证800盈利增速将在2022Q4触底,随后伴随经济和内需企稳反弹,预计2023年工业/消费/TMT/医药/大金融盈利增速分别为10.5%/8.0%/26.7%/32.0%/ 5.9%,其中工业板块内部上游盈利回落,但中游(尤其新能源)盈利复苏趋势显著;消费在更加精准化的疫情防控趋势下恢复正增长,但对盈利的贡献维持较低水平;TMT和医药成为边际上盈利增量最大的板块。 表2:2022Q4至2023年中证800企业盈利增速预测(%) 随着政策预期、人民币汇率、经济基本面三大拐点渐次出现,2023年A股将逐步聚力上行,延续已开启的中期全面修复趋势,进入二季度后上行动能更强,其中外资和私募是全年增量资金的主要来源。A股行情可分为两个阶段。 图7:2023年A股市场投资策略 资料来源:中信证券研究部预测、绘制 第一阶段行情由政策驱动,并已在途中,配置上建议聚焦精准防控、地产产业链和全球流动性拐点三条主线。A股当前估值水平和活跃资金仓位仍处于低位,且依然处于政策驱动的跨年修复行情中。预计疫情反复的扰动和地产压制都明确缓解之前,处于弱复苏中的基本面预期仍有扰动,政策依然是决定配置最重要的变量。政策驱动风险偏好从低位修复,市场风格以困境反转为主要特征,建议重点关注三条主线: ① 精准防疫带来实质性放松的受益行业,影响最直接的有出行链、新冠的预防治疗(疫苗、特效药、消费医疗器械、药店)、医疗新基建、还有前期C端需求/B端业务场景受疫情压制的细分行业;② 地产产业链的困境反转,利好产业链需求和资产质量改善,关注优质开发商、建材、家电、优质银行;③ 关注全球流动性拐点利好的港股、贵金属等。 第二阶段行情由业绩驱动,风格更偏成长,配置上建议重点关注“四大安全”。疫情和地产对基本面影响明显改善后,随着A股盈利增速回升,预计业绩将成为市场的主驱动,行情也将进入第二阶段,配置上基本面弹性和长期空间更重要。一方面,随着加息结束和美国陷入衰退,当美债收益率进入稳步下行通道后,有利于全球权益的成长风格。另一方面,“二十大”后第一年预计改革类政策密度高,全国“两会”后关于税制改革、资本红绿灯、绿色低碳、共同富裕和国家安全等领域的政策落地成为重要看点。这个阶段市场风格更偏成长,建议重点关注“四大安全”领域,以及全球份额持续提升的中国优势制造业,具体包括: ① 能源资源安全关注传统能源(煤炭/油气)保供、新能源内需扩张、供需偏紧的关键矿产资源(锂、稀土);② 科技安全关注半导体产业链、信创(计算机软硬件)、数字基建(运营商、ITC设备等);③ 国防安全围绕航空航天装备及发动机、元器件自主可控需求布局;④ 粮食安全聚焦种源自主可控,抢占生物育种产业化机会;⑤ 关注全球份额持续提升的中国优势制造业(智能汽车、化工)。 图8:第一阶段行情由政策驱动 资料来源:中信证券研究部预测、绘制 图9:第二阶段行情由业绩驱动 资料来源:中信证券研究部预测、绘制 详细投资机会梳理 一、精准防疫带来实质性放松的受益行业 2022年以防疫“二十条”和“新十条”为标志,疫情防控进入了更加精准化的阶段。我们认为当前经济活力的最大限制因素正在逐步解决,围绕疫情管控放松后的复苏逻辑,建议关注消费(出行链)、医药(新冠的预防治疗、医疗新基建)以及前期C端需求/B端业务场景受疫情压制的行业。 ·出行链 疫情防控措施的优化调整陆续兑现,短期疫情影响仍在、国内出行链公司经营仍承受明显压力,市场表现也随之波动。但管控边际放松有望提升后续经营改善,同时,入境航班增加、澳门恢复电子签注等政策放松背景下,出入境需求有望温和回暖。 未来伴随更加密集的详细防控优化政策落地,出行链对增量政策有望延续脉冲上涨趋势,但个股表现或有所分化,建议优选疫后业绩消化当下估值能力强、兼具明确长期逻辑的头部公司。 图10:出行链相关投资机会 资料来源:中信证券研究部预测、绘制 ·新冠的预防治疗、医疗新基建 疫情防控放开后,呼吸系统相关OTC药物、“新一代”新冠疫苗的加强接种、ICU等硬件建设、抗原试剂的居家使用成为新冠防护的有力工具。同时预计退烧药/抗生素上游的相关原料药板块以及OTC药物下游的连锁药店板块都将成为短期抗疫需求受益板块。疫情应对方式从“防”转“治”,医院建设需求持续升级,短期ICU建设后,医疗新基建仍将持续。 图11:医疗健康产业投资机会 资料来源:中信证券研究部预测、绘制 ·前期C端需求/B端业务场景受疫情压制的行业 前期严格的疫情防控政策还限制了部分B端行业人员、生产资料的流动,例如计算机、系统集成、人力资源服务等细分领域的工作场景受到明显限制,还有部分C端需求,例如民营医疗服务、户外用品、保健品等,预计这部分B端业务和C端需求将在疫情管控逐步放开之后逐渐改善。 二、地产产业链 房地产行业“三箭齐发”叠加疫情管控放松,我们认为地产产业链开启了中期的基本面修复,形成宏观经济底部复苏的基石。政策对地产产业链的托底对宏观经济复苏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不仅对优质的地产开发商有直接促进作用,更对整个地产产业链有明显的需求提振。 图12:政策对地产产业链有明显的需求提振 资料来源:中信证券研究部预测、绘制 三、全球流动性拐点利好的港股、贵金属 预计2023年一季度欧美加息周期结束,判断美元指数拐点在2022年已明确,2023年整体趋弱。预计中国向上美国向下的经济周期错位在2023年二季度后日益明显,基本面相对优势支撑下,预计人民币汇率将转强。关注全球流动性拐点利好的港股、贵金属等。 ·港股:在当前至2023年一季度的衰退预期交易后,二季度起港股料将进入估值抬升阶段,随着下半年国内经济复苏提速,预计港股更将迎来估值和业绩的双重修复。①当前至2023年一季度,建议布局兼具防御性及高股息优势的板块,如通信、公用事业;②二季度起,建议关注成长性板块,如创新药、互联网、新能源汽车等;③进入下半年,看好顺周期板块以及大消费行业的价值重估,建议关注大金融及服务类消费。 ·贵金属:高通胀背景下,黄金的配置价值凸显。2023年全球经济增速下滑预期下,黄金作为最佳的“抗衰退”资产,吸引力增强。现阶段金价受到美联储激进加息预期和美元指数走强的压制,我们判断2023年美元指数或震荡回落,通胀水平则可能维持较高水平,实际利率水平将走低,利好黄金价格上涨。 四、“四大安全” 在宏观经济正式进入复苏区间之后,结构性“成长”将重回市场主线。我们认为下一个阶段的“成长”将具有明确政策导向,尤其在海外流动性边际宽松、国内经济复苏和结构调整的过程中,有望获得政策重点扶持的行业将成为新的结构性“成长”方向。结合二十大报告对未来5年的整体规划,“四大安全”可以形成新一轮具备业绩弹性的主线。 ·能源资源安全 展望2023年,全球经济增长承压且地缘政治因素日趋紧张,在充满不确定性的国际环境中,各国能源资源安全均面临挑战,同时这也将促进能源结构调整。建议关注传统能源保供、新能源内需扩张以及供需偏紧的关键矿产资源。 图13:能源资源安全相关投资机会 资料来源:中信证券研究部预测、绘制 ·科技安全 在当前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下,党的“二十大”加大对科技产业的关注,我国“十四五”规划提出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效率基础上更加强调安全可控。 从投资角度,安全的重要性持续提升,产业链安全、信创安全、数字经济安全相关的半导体、计算机、云网等板块值得关注。 图14:科技安全关注产业链、信创、数字基建三大领域 资料来源:中信证券研究部预测、绘制 ·国防安全 二十大报告强调“如期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加快把人民军队建成世界一流军队”,“强军目标”迎提速,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军工行业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阶段。 我们认为,在目前的作战体系以及不同的需求规划下,各细分领域的长期成长性正出现差异,航空航天装备及发动机、元器件自主可控需求为国防安全投资核心主线,建议优先选择长赛道和高景气方向。 图15:国防安全优先选择长赛道和高景气方向 资料来源:中信证券研究部预测、绘制 ·粮食安全 当前我国粮食供给仍有缺口,粮食安全重要性凸显。作为“农业芯片”的种子是粮食增产最具潜力的核心生产要素,“粮食安全”必须解决“种源卡脖子”问题,实现农业关键技术自主自强。我们预计未来五年种业与生物育种板块将持续获得强政策支持。 图16:“三期叠加”驱动行业升级发展 资料来源:中信证券研究部预测、绘制 五、优势制造 2022年以来欧洲能源危机对传统欧洲优势产业形成明显冲击,这部分受损产能在全球宏观弱复苏/衰退的背景下修复速度预计较慢,建议关注中国份额不断提升的智能汽车、化工细分行业。 另外,我国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建设制造强国的进程中,技术跃迁势在必行,关注存在技术跃迁属性的高景气赛道。 图17:智能汽车、化工及存在技术跃迁属性的高景气赛道投资机会 资料来源:中信证券研究部预测、绘制 债券市场:面临上半年宽信用、下半年宽货币环境 预期2023年宏观经济将在更为积极的宽信用政策推动下经历短周期复苏,但外需走弱风险加大料将导致经济修复过程存在波折,债券市场面临上半年宽信用、下半年宽货币环境。 利率债方面,10年期国债到期收益率将呈现先上后下的倒V型走势,收益率曲线或经历平坦化再陡峭化的过程。 信用债方面,建议布局高资质中久期和中高票面短久期的双轮驱动策略,关注稳增长动能下债市调整后的增配机会。 可转债方面,在权益市场逐步回暖的背景下,聚焦正股择券策略有望重新回归,关注经济景气拐点主题等。 表3:2023年债市策略展望 资料来源:中信证券研究部预测、绘制 附录:七大产业及各子板块2023年投资观点一览 表4:七大产业及各子板块2023年投资观点一览 资料来源:中信证券研究部(含预测) 风险因素 欧美经济衰退导致海外需求收缩超预期;俄乌冲突局势加剧影响全球供应链;海外流动性收紧力度超预期;中美科技、贸易和金融领域摩擦加剧;汇率波动风险;全球与国内疫情的不确定性。 经济复苏进度不及预期。大宗商品价格大幅波动。资本市场大幅波动;银行资产质量超预期恶化。保险海外投资政治和监管风险;外汇管制和汇率波动风险。证券投资业务亏损风险;代理成交额下滑;财富管理市场发展低于预期;信用业务风险暴露。资管竞争格局恶化;渠道垄断加剧;管理费率下行。财富管理资本市场改革不及预期;养老金税收递延政策低于预期;渠道费率改革低于预期。金融科技监管政策超预期;不动产等资产价格波动超预期。宏观经济增长乏力导致国内政府与企业IT支出不达预期的风险;互联网平台经济监管持续趋严的风险;美元走强导致的汇兑风险;相关产业政策不达预期的风险;全球流动性不及预期的风险;企业新业务投资导致利润与现金承压的风险;企业核心技术、产品研发进展不及预期等。汽车相关产业政策不达预期的风险;缺芯导致整车出货量不及预期的风险;汽车需求放缓的风险;关键原材料大幅涨价的风险;自动驾驶事故导致相关企业估值大幅下降的风险;智能汽车数据隐私管理不足的风险等。补贴退坡带来的新能源车需求不及预期;2023年中游产能释放,行业竞争加剧,格局恶化的风险;全球工业体系“逆全球化”有加剧的风险,对公司海外业务拓展带来的负面影响;上游原材料价格进一步上行使行业盈利能力承压;新技术客户验证与产能投放不及预期等。经济增速下行超预期,对应消费需求下降超预期;资本加持,行业竞争失序的风险;各行业政策风险以及由此带来的估值压制因素;通胀超预期,提价能力不足影响盈利能力的风险。家电原材料成本大幅波动;地产销售复苏低于预期;家电公司业务拓展不及预期;行业需求景气度下降等。海外衰退对国内出口产业链需求造成压制;核心零部件受制于进口。军队武器装备建设节奏低于预期;军民融合政策支持低于预期;国企改革进度慢于预期等。新增光伏装机不及预期;硅料投产速度不及预期;土地、环保和接入等影响光伏基地项目的建设;风电、电力系统投资不及预期等。经济增速下滑导致周期产业下游需求不及预期;国内外供应增长超预期等。房地产销售继续下行的风险;地产信用继续出险,新开工和投资不足,产业链不振的风险。电力装机不及预期,在建进度低于预期的风险;人工成本和油价快速攀升的风险。控费政策超预期风险,新药临床试验失败风险,个股业绩不达预期的风险。
lg
...
金融界
2023-01-11
李大霄:中国资产迈进牛市,有六个重要逻辑
go
lg
...
国资产的系统性风险得到消除,中国资产在
美
股市场
和港股市场同时得以逆转。 二是人民币汇率走强助推中国资产走牛。美元兑离岸人民币在2022年11月2日创下7.34的高位,截止到2023年1月10日11:00报6.7777,人民币大幅走强使中国资产吸引力大幅抬升。最近外资大量流入迹象明显。 三是我国经济增速加快恢复提升中国资产吸引力。随着防疫政策的优化,经济增长成为主要目标,生产生活秩序迅速恢复,鼓励住房汽车等消费成为主要发力方向,今年的经济增长目标可能定在5%左右,中国经济迅速恢复使得中国资产吸引力抬升,同时中国资产一个强大的牛市亦有助于中国经济迅速恢复并持续发展。 四是中国特色资本市场的理论创新提升中国资产吸引力。央企和国企是中国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部分资产长期处于估值偏低状态,其理论创新不足,上市公司估值抬升主观意愿不强,市场主流资金对其持深根固柢的偏见,散户亦避之不及。我觉得对证监会主席易会满提出的理论创新,应该给予高度重视,这是中国股市在32年以来首次资本市场的理论创新,很多人重视不够,我倒觉得这里隐藏着巨大机会。 五是行业调控政策逆转提升中国资产吸引力。之前房地产受到严厉调控,房地产从受到居民狂热追捧到当下无人问津,房地产调控方向亦从严厉调控变为暖风频吹,房地产含上下游占经济比重达到30%,房地产市场实际上是一个不可轻视的支柱产业,当对房地产重要性的认识提高之后,相关政策暖风还会加力,还有平台经济等行业的规范治理告一段落之后,对经济增长的负向贡献将会迅速转正,毕竟是已经具备国际竞争力的优势行业。 六是长期资金配置助推牛市。随着养老金、社保基金、企业年金、银行理财、外资、公募基金、私募基金等大规模进场,中国资产将昂首挺胸迈进牛市,将做空中国者彻底抛弃。以中概股、在港中概股、恒生科技指数、恒生国企指数、恒生指数为第一方阵,上证50指数、沪深300指数、上证指数为第二方阵,其中最低估最优质蓝筹龙头股,自2022年10月31日开始步入牛市。在最悲观最绝望的时候,也许就是深度价值投资者一生之中最难遇的投资机会。虽然部分中国资产涨幅已瞠目结舌,短期微幅震荡不可避免,但对于长期视角来说也许才刚刚开始。中国资产的主要指数以及优质股份的绝对底部,也许很难再见了。
lg
...
金融界
2023-01-10
ATFX宏观:12月财新中国服务业PMI冲高至48,连降四月后首次回升
go
lg
...
表性个股的大幅走强缺乏行业周期的支撑。
美
股市场
的谷歌、微软、亚马逊等互联网个股,依旧处于“跌跌不休”的状态,甚至于亚马逊传出2023年计划裁员18000人的消息。总的来说,互联网板块的强势表现缺乏坚实基础,中期涨势能否延续至长期仍存疑。 餐饮业的服务是显而易见的。在12月份疫情防控措施取消后,线下就餐的场景被彻底打通。百胜中国、海底捞等餐饮龙头个股股价,近期均有不错表现。 行业发展的研判除了要关注PMI数据之外,还需要追踪CPI数据。行业周期复苏,除了信心增强外,对应商品的价格也会出现显著上涨。地产业、互联网、餐饮业的商品价格均可在CPI类目中找到对应。基于此,12月份的中国CPI增速值得期待。 风险提示、免责条款、特别声明: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以上内容仅代表分析 师个人观点,相关预测不保证完全准确,且不构成任何操作建议。请勿将本报告视为唯一参考依据。在不同时期,分析师的观点可能发生变化,更新内容不会另行通知。
lg
...
金融界
2023-01-06
强生拟将消费者健康业务分拆上市 有望成今年美股最大IPO
go
lg
...
者健康业务分拆上市的计划,这是新年伊始
美
股市场
提交的第一份重要的IPO文件。 根据周三提交给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 的文件,分拆后的公司名为Kenvue,将包括泰诺、李斯德林、露得清和Nicorette等强生品牌。拟议的股份出售条款将在稍后的文件中披露。 2022年是美国IPO市场自2009年金融危机高峰以来最糟糕的一年。在2021年筹集了创纪录的3390亿美元后,去年美股IPO融资总额锐减至240亿美元。 Kenvue计划中的IPO可能是今年最大规模的之一,如果成功,可能标志着IPO市场正在从波动和通货膨胀中反弹,摆脱新冠疫情和俄乌冲突的影响。 在截至10月2日的9个月里,Kenvue的营收超过110亿美元,净利润达17亿美元,而上年同期营收为110亿美元,净利润为16亿美元。 文件显示,此次IPO的收益将连同相关债务融资交易所得归强生所有。上市之后,Kenvue仍将被强生控制。
lg
...
金融界
2023-01-05
强生拟将消费者健康业务分拆上市,有望成今年美股最大IPO
go
lg
...
者健康业务分拆上市的计划,这是新年伊始
美
股市场
提交的第一份重要IPO文件。根据文件,分拆后的公司名为Kenvue,将包括泰诺、李斯德林、露得清和Nicorette等强生品牌。拟议的股份出售条款将在稍后的文件中披露。在2021年筹集了创纪录的3390亿美元后,去年美股IPO融资总额锐减至240亿美元。Kenvue可能是今年最大规模IPO之一,如果成功,可能标志着IPO市场正在从波动和通货膨胀中反弹,摆脱新冠疫情和俄乌冲突的影响。在截至2022年10月2日的9个月里,Kenvue营收超110亿美元,净利润达17亿美元。
lg
...
金融界
2023-01-05
2023年 美联储不再是市场的主要驱动因素?
go
lg
...
Armstrong表示,2023年在
美
股市场上
获利的关键将是“找到能够捍卫利润率的公司。因为盈利增长前景才是股市的真正风险”。 他指出,分析师对标普500指数成分股公司2023年的利润率预期为13%,创历史新高。但通胀和美联储紧缩政策可能对此构成挑战。 “我不认为这一利润率目标是可实现的,因为消费者的消费支出正在增加,从能源成本、抵押贷款成本到食品价格;另外,随着美联储潜在的持续加息进程,失业率可能开始攀升,这正是为了破坏需求。所以我认为利润前景将成为股市的关键。”
lg
...
金融界
2023-01-03
2022年美国科技公司IPO熄火
go
lg
...
2021年
美
股市场
出现创纪录的科技公司IPO之后,今年在美国唯一值得注意的科技IPO是英特尔分拆的自动驾驶部门Mobileye。 这家公司的IPO筹集了不到10亿美元的资金,而其他任何一家美国科技公司的IPO都没有达到1亿美元。相比之下,在2021年,美国至少有10家科技公司IPO融资10亿美元以上。 投资者放弃了风险和未来增长的前景,转而青睐那些资产负债表足够强劲、能够经受住经济低迷和维持较高利率的盈利企业。 科技股投资者正在寻找触底的迹象,但股票研究公司New construct首席执行官David Trainer表示,投资者首先需要认清现实,重新根据基本面、而不是不切实际的承诺来评估新兴科技公司。
lg
...
金融界
2023-01-03
盘点“扼杀今年的5天”!这5天占全年跌幅的95% 谁是大跌背后的元凶?
go
lg
...
的过高预期也加剧了市场的痛苦。 今年,
美
股市场上
,下跌的股票远多于上涨的股票,这背离了二战以来的历史模式——在这种模式下,股票上涨的频率通常远高于下跌的频率。截至本周二,美股在141个交易日中录得下跌,107个交易日录得上涨。 主要股指正朝着2008年以来最糟糕的一年迈进。道琼斯指数今年迄今下跌8.8%,标普500指数下跌19.7%。与此同时,由于投资者抛售成长型股票,纳斯达克指数下跌33.6%,在三大股指中表现落后。 Colas表示,在2022年推动大部分下行趋势的主题也将在2023年出现,不过如果美联储停止加息,通胀继续降温,这些主题可能会推动股市上行。 “明年的某个时候,随着投资者得出美联储加息结束的结论,股市应该会出现一些大幅上涨的日子。潜在的抵消因素将是企业业绩令人失望或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导致的下跌天数,”他表示。 有关明年股市大起大落的争论意味着,投资者可能要到明年年底才能知道2023年股市是涨还是跌。 但对投资者来说重要的是,上涨的日子最终会比下跌的日子多,这是今年没有发生的事情。相反,今年标普500指数下跌的天数比上涨的天数多34天。这就是造成亏损的原因。 “在市场上涨或下跌之前,不可能知道哪一天会‘成为今年的主角’。历史只告诉我们,随着时间的推移,绿色日子比红色日子多,这足以让投资者倾向于持有股票,”Colas总结道。
lg
...
夏洛特
2022-12-30
ATFX:圣诞节后首日,恒生指数创近四月新高
go
lg
...
创出9月份以来新高。值得注意的是,隔夜
美
股市场
涨跌不一,道琼斯微涨0.11%,纳指和标普均不同程度下跌。由此可见,恒生指数上涨的主要动力并非来自外围市场。 ▲图1,12月28日港股板块涨幅榜-ATFX 涨幅榜前三板块分别为电力、风电、短视频概念;跌幅榜前三分别为:在线教育、教育、内地物管。圣诞节前曾引领恒生指数走强的互联网、房地产两大板块已不见踪影。电力板块走强的宏观背景往往是“电力短缺”,比如今年8月份四川“用电荒”,然而本月并未有相关情况出现,所以电力板块的强势状态较难持续。在线教育跌幅居首,但板块内龙头个股新东方仍处于显著涨势,预计不会对恒生指数构成持久性拖累。综合评判,今日恒生指数的强势上涨可能主要受到乐观情绪的推动,没有出现主导涨势的持续强势板块。如果地产股和互联网不能接力走强,稳定站上20000点整数关口的难度将加大。 技术角度看,恒生指数反弹节奏延续,12月9日至20日的回调并未破坏反弹结构。注意,我们这里仍在使用“反弹”这一词汇来形容当前的上涨走势,而不是用“反转”或者“多头”这样的词汇。在没有经受61.8%左右的大幅回调考验时,即便指数上涨的幅度再大,都不能定性为趋势转折。 ▲图2,港股市场股价排名-ATFX 港股市场股价排名前三的个股分别为:百胜中国、香港交易所、腾讯控股。这三家上市公司的股价走势对恒生指数的未来波动具有较强的指向性。香港交易所比较特殊,其营收变动与所有港股的交易量相关。牛市来临时,香港交易所股价必定走强;熊市来临时,港股交易量急剧下降,香港交易所的股价也随之走低。所以,香港交易所的股价是港股市场涨跌后的“结果”,前瞻性不足,故对其一般关注即可。 ▲图3,香港交易所及HSI日线级别收盘图叠加-ATFX 百胜中国是国内最大的餐饮企业,旗下知名品牌众多,比如肯德基、必胜客、小肥羊、黄记煌、Lavazza、COFFii &JOY、塔可贝尔、东方既白等。百胜中国的注册会员超4亿,拥有巨大的市场潜力。随着内地疫情形势彻底改变,餐饮业将迎来大发展,百胜中国也是受益者。 腾讯控股的前景并不明朗。作为互联网板块和腾讯系的领头羊,腾讯的一举一动都备受市场关注。前段时间,腾讯创始人兼CEO内部会议上痛斥积弊的内容,引起市场普遍担忧。通常来说,企业发展面临困境时,管理层会进行深刻反思,以期找到阻碍业绩增长的因素。从马化腾的内部讲话来看,反思特征显著,预计今年四季度腾讯控股的业绩面仍将承压,有可能难以保证营收和净利双增长的局面。 百胜中国和腾讯控股的前景一好一坏,对应的恒生指数未来走势也可能是好坏参半,最终有可能以宽幅震荡的技术走势呈现出现。 ATFX分析师团队简明观点:圣诞节之后是元旦和春节,如果恒生指数保持“节后即大涨”的波动特征,那么未来一个月的港股走势值得期待。 ATFX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以上内容仅代表分析师观点,且不构成任何操作建议。
lg
...
金融界
2022-12-28
外围市场拖累,新能车ETF(515700)回调-2.93%
go
lg
...
002466)回调-3.27%。 昨天
美
股市场
特斯拉股价下跌超过10%。近期有传出马斯克为了收购推特,质押减持特斯拉股票。还有传言特斯拉订单疲软,甚至有工厂停产的。 市场分析人士表示,新能源汽车板块市场的悲观预期已经包含在股价中了。近期相关会议指出,要着力扩大国内需求,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支持新能源汽车消费;要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新能源等前沿技术研发和应用推广。综合来看,在政策支持持续和行业动能强劲的双重有利条件下,2023年的新能源汽车市场景气可期。 东莞证券研报认为,新能源车市需求表现相对坚挺,预计12月新能源车销量能够保持较高增速。展望2023年欧美经济面临衰退担忧,新能源车消费将为扩大内需的重要抓手之一,预计增速将有所放缓,但仍将实现快速增长。 (来源:界面AI) 声明:本条内容由界面AI生成并授权使用,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AI技术战略支持为有连云。
lg
...
有连云
2022-12-28
上一页
1
•••
134
135
136
137
138
•••
147
下一页
24小时热点
突发重磅!中国反制:对美国进口商品再加50%关税至84% 市场暴动了
lg
...
中美重磅!白宫确认特朗普对华关税加至104% 离岸人民币大跌至历史低点
lg
...
中美重磅消息!路透:中国计划举行高级别会议,以应对特朗普104%关税
lg
...
美国对华104%关税生效 中美贸易战升级后习近平首次发表讲话 释放重大信号
lg
...
忽然之间:“抛售美国”席卷全球!中国愿意对话喘口气,“一生仅见”瓦解时刻逼近
lg
...
最新话题
更多
#SFFE2030--FX168“可持续发展金融企业”评选#
lg
...
32讨论
#链上风云#
lg
...
80讨论
#VIP会员尊享#
lg
...
1861讨论
#比特币最新消息#
lg
...
1050讨论
#CES 2025国际消费电子展#
lg
...
21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