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数字财富领导者
CoNET
|
客户端
|
旧版
|
北美站
|
FX168 全球视野 中文财经
首页
资讯
速递
行情
日历
数据
社区
视频
直播
点评旗舰店
商品
财富汇
登录 / 注册
搜 索
综合
行情
速递
日历
话题
168人气号
文章
苗梦羽+张韦华:“双碳”背景下,绿电行业的投资价值解析
go
lg
...
的关注度,这背后是什原因?因为碳达峰、
碳
中
和
大目标的提出。大家知道在我们以火电为主的格局下面,碳排放量是非常非常大的,国家确立了双碳的目标之后,就要求电力行业必须要去向清洁化去做转变。于是就给水电、核电、风光发电这些绿电带来了一定的发展契机。 正是因为看到了这种变革下的一些机会,我们才会推出绿电ETF这个产品。这也是我们发行这个产品的初衷。在这里简单跟大家分享一下这个ETF相关信息。绿电ETF会以90%以上接近100%的仓位去投资标的指数的成分股,所以是尽可能的去反映指数的涨跌的情况。绿电ETF跟踪的标的指数是国政绿色电力指数,代码是399438。 我们从成分股选取的角度来看一下指数,它选取的成分股是公司业务领域属于清洁能源发电的一些公司,包括但不限于水力发电、核能发电、风力发电、光伏发电等一些公司。目前指数有50个成分股,基本上全面覆盖了A股的绿电运营的公司。 再从权重设置的角度来看,绿色电力业务占比较高的这些成分股公司,它的单一股票的权重上限是可以达到10%的水平,但是对于绿电业务占比比较低的一些公司,比如一些火电为主兼做转型的公司,它的权重上限就最高只能到3%。这样权重设置,就可以保证指数的绿电含量是比较高的。目前来看,指数的构成里面,水电的占比最高,大概是24%,然后是风电19%、光伏15%、核电13%,可以看到这些清洁电力的权重加在一起就达到70%以上的水平,所以说整个指数的绿电纯度是相当可观的。 我们再从指数的表现来说,我们会布局绿电ETF产品,很大程度上是看中了双碳目标下的能源转型的机会,从指数的表现上其实也可以看到。自从2020年9月国家提出了双碳以来,绿电指数的表现是非常不错的,收益率明显好于一些宽基指数。 二、 电力行业两大影响因素 1、 用电量 苗梦羽:介绍完标的指数,我们再说回到行业的情况。电力行业归根到底是去生产电的厂家,所以说两个事情对电力的影响会比较大,一个是量,一个是价。 我们先来说量的问题。全社会的用电量的增速,和人均收入总值的增长之间关系是比较大的,因为我们各类的生产,包括一些经济的活动,都会有用电的需求。2021年,我们全社会用电量是8.31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是百分之十点的水平。在2019年到2021年这三年之间,年均的复合增速是大概百分之七点多的水平。 未来,随着人均收入总值和工业增加值的继续增长,可以预见我们国家整体的用电量,还是会不断的提升。除了这种自然的增长之外,在双碳大的目标之下,我们还在加快电能的替代,也就是说在整体的能源消费当中,要用电能去替代像煤炭、石油等等这些化石能源的直接消费。在电能替代这件事情上,我们国家也是有明确的目标和规划,今年三月,国家十个部门联合发了叫做关于进一步推进电能替代的指导意见,里面是明确提出到2025年,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的比重要达到三成左右的水平。 根据中电联的预测,到2035年,指标是会超过38%的程度。这里会包括各行各业的一些领域的电气化,比如像工业这一块,会去淘汰不达标的燃煤锅炉和使用化石燃料的一些工业窑炉,去推广一些电锅炉。还比如像交通这一块,会去推广城市新能源的公交设备,去推广家用的电动汽车,还有一些作业单位对机械进行一些电气化的改造,还有建筑方面会推广用电采暖,鼓励公共建筑实施电气化改造等一些措施。 长期来看,量的方面,一方面,随着社会的发展,本身电量的需求就会有自然的增长。另外一方面,电能替代,会使得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的占比会有明显的提升,这两个事情,都会带来电力行业未来“量”的增长。 2、 电价 苗梦羽:接下来,我们再说价的问题。前面提到电价过去是比较躺平的状态,但是去年我们看到电力行业出了大的事件,就是市场化的改革,电价的浮动范围也扩大了。在价格上面,未来可能也会有上涨的预期。那么接下来,请张总跟我们投资者分享一下这块的情况。 张韦华:刚才苗总其实讲的很清楚,我这边就从价格方面,对行业做一些梳理和汇报。其实电价的话,这边我首先解释一下,我们国家在出政策的时候,它是分两块。我们的用电体系,分为经营性用电,就是我们说的工商业,还有叫做非经营性用电,就是我们说的居民、政府、军工、农业用电。 张韦华:其实我们在讲电价政策以及电力政策的时候,大多数跟我们居民是没有任何关系的,它针对的主要是经营性用电,也就是工商业。之所以国家现在要从电价方面搞市场化,包括从电价方面要做一些政策的改变,核心还是来自于我们在2020年九月提出的双碳目标。因为双碳目标肯定会带来成本提升,然后来促进整个行业的转型。 市场化其实从2015年就开始做了,2015年有关部门出台了电改九号文,当时提出的战略目标是我们的工商业要百分百市场化。只不过因为2015年提出政策的时候,恰逢十三五期间国家还有个核心政策,就是降成本,我们电力行业作为成本部门,就不得不承担降电价的使命,所以当时电改碰上了降电价,也就是说在十三五期间,基本上电价是只能降不能涨的。 一直到了去年,我们双碳目标的提出,电力行业使命就变得不太一样了。另外,去年煤价在大幅上涨,但是电价一直锁死,甚至只能降不能涨,火电企业面临极大的经营困境,很多发不出电了,就出现很严重的缺电问题,所以国家提出来电价要进一步市场化,允许它上涨,而且上涨幅度不超20%。 如果从去年15号到现在复盘来看的话,我们基本上各省市电价都平均上浮了20%,我们说这20%是指的工商业。虽然电价的涨幅不小,但是煤价涨得更多。因为煤炭一直属于市场化的阶段,从2006年开始做市场改革,市场化非常彻底。但是电价,是从2015年开始市场化改革,然后到去年才真正意义上的允许它上涨了,而且上涨有个上限。所以火电的电价上浮不能完全传导成本端的压力,现在火电还是存在较大的经营亏损。 所以现在就面临矛盾,这两年缺电的核心问题在于旺季的高峰负荷缺乏顶峰能力。因为其实去年已经明确了长期的战略,到2030年碳达峰,2060年要实现
碳
中
和
,也就是说未来我们的主体能源就是绿电,或者说我们的光伏、风电是我们主体能源。在短期储能没有得到巨大发展的情况下的话,光、风电最大的问题就是它不能调峰。 举个例子,比如说早高峰,早上十点的时候不一定有风,也不能保证一定是有光的,因为可能会有阴天;晚高峰的时候,一定是没有光的,也不能保证有风。所以这个时候就需要火电来出力,而火电出力的前提是要正常经营,但是火电在这两年,一方面电价它自己上浮有上限,同时煤价还是进一步市场化的。所以今年国家从二月,包括今年五月开始不断对煤炭机制做一些改革,也要求进入电厂的煤炭要全部长协化,从目前的结果来看的话,虽然说也在进一步履约,但是还是没有办法解决火电的盈利问题。 因为绿电要长期发展,我们的火电公司就要一方面去建设绿电,一方面还要给新能源做调峰;而且我们今年这波缺电,很多专家组也明白了,我们国家还是缺装机、缺火电的,所以也要去建火电。那么这一系列的要求,使得火电必须具备盈利能力,只有具备盈利能力才能一方面顶得上峰,另一方面还能有钱去建设新能源。所以这个时候关于电力市场化进一步推进、进一步放开的声音又开始出来。其实最近这段时间大家对这个行业关注度也比较高,一个核心原因在于上个月像中电联(电力行业的官方机构)建议电价有序的涨到四毛三,我们过去的平均电价是三毛八,当然这只是一个建议。另外,广东省在出电力交易文件的时候,其中加了一条,要求一次能源价格能传导。也就是比如我的电力行业,电价上浮上限目前没有放开,涨幅不能超过20%,但是煤价如果大幅上涨,导致电力行业亏损了,亏损要由全体的工商业来承担,其实也是成本传导的意思。 另外,最近能源局在出的一个征求意见稿,要全面推进电力现货交易市场。包括去年12月,相关领导层面也提出要建立全国统一的电力市场。其实电力现货交易以及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它是相辅相成的东西。它的核心思想就是电价是长期的任务,没有办法短期迅速上涨,因为我们短期其实还是有很大的经济压力,包括我们短期还要面临公共卫生防控复苏和公共卫生防控的问题。所以短期的话,更多还是通过市场化的手段,让电价不能过快上涨。 另外有两个手段,一方面就是容量电价,另一方面就是现货交易。因为现货交易最大的优势在于它是短时间交易,在日内做交易,另外一个优势就是没有涨跌幅限制的。当然这次文件也提出来了,虽然整体没有涨跌幅,但它在里面做了二次限价,如果它长期处于高价的话,我们要做二次限价,它并不会像海外一样一天能涨到100倍甚至1万倍。这在我们国家是不可能的,因为我们国家对于整个居民电价一直要求的是保持稳定。 总的说来,双碳以及最近电力市场化的进一步推进,整个电价上浮其实是要进一步松绑的,也就是说用户的成本会逐步提升。其实我们去年国家层面提出绿电交易,它也是市场化的一个体现,绿电交易核心也是解决整个成长的问题。任何行业在成长阶段它都需要有ROE提升,这个ROE的提升一方面需要成本下行,另一方面需要整个收入端的提升。绿电交易的话,本质上就是提供一个稳态的现金流,因为我们知道,其实绿电目前最大的问题是补贴的问题,就是现金流很难得到兑现的问题。 国家去年也明确了,绿电交易需要有溢价,这个溢价就是它的环境属性,同时也鼓励高耗能参与电交易,来使绿电交易能有一定的供需不平衡。供需出现紧张,让它能有一定溢价,包括最近也看到像北京、贵州也出台了一些文件,要求耗能的绿电使用量必须达到一定的比例,其实都是对于整个绿电发展和绿电电价帮扶的一个体现。 所以对电价判断来看的话,就是长期方向非常明确,电力长期一定是市场化的,短期因为综合经济以及公共卫生防控的影响,实际电力更多是通过市场化以及通过容量电价,包括通过现货交易来实现有限的上涨。但是不管怎么说,电价上浮的松绑,对绿电和整个电力行业,都是偏向利好的事情。 三、 双碳为绿电行业带来哪些机会 苗梦羽:好的,谢谢张总给我们详细解释了电价的情况。短期来看,还是要有一定的控制的,然后长期来看它肯定还是有一定上浮的,说完了电力行业整体会有上升的预期。接下来我们具体到绿电的领域是怎么样的情况?为什会觉得双碳是电力行业很重要的变化? 因为我们国家的碳排放,主要就集中在电力和工业这两个碳排放的大户。从2019数据来看,电力行业的碳排放量大概是47亿吨的水平,占到了当年总排放量的45%,是非常高的比例。所以说,双碳是电力行业清洁化的压力和动力,使得它改变过去依赖传统化石能源的这种情况,未来更多更快地去采用绿电实现替代。 截止到2021年末的时候,全国的发电装机容量是2376G瓦,其中火电的占比是接近55%的水平。从2021年全年的发电量来看,火电的占比更高,达到了67%的水平,直接贡献了我国大部分的发电量。在这种实现双碳大目标的要求之下,这种发电结构长期是不是也会有很大的改变?会给我们绿电板块,包括像火电转型带来怎样的整体上的机会?能不能请张总跟我们讲解一下? 张韦华:好的,我这边就先讲一下整体的机会。十三五期间,电力行业因为受到收入端的压制,其实长期是处于关注比较低的状态。很多时候我们在讲电力行业的时候,虽然我们叫它公共事业,但很多人觉得它应该叫公益事业,因为它的电价只能降、不能涨,而且成本也一直处于上涨阶段,导致行业利润处于长期压缩的态势。所以其实这个时候,我们对于绿电板块的整体观点,在我们看来它就是估值切换的逻辑。 如果我们从整个产业生命周期的角度来讲,我们认为一般产业的发展格局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就是我们说的成长期、洗牌期、出清末期和龙头进阶的阶段。如果我们抛开这两年,只看过去的话,确实整个电力行业已经完整经历了成长期、洗牌期和出清末期。大部多数人可能也认为这个行业走入出清末期了。因为双碳的提出,电力行业其实现在又开始进入龙头进阶的阶段。如果是关注我们研究报告的话,也可以很明显地看出来,电力行业在去年之前基本上都是贝塔性的行情,但是从去年开始,可以看到一线电力央企开始走出了独立行情。这个就是我们整个行业的一个估值切换的变化。 为什么一线央企会走出独立的行情?核心就是因为大家对整个板块的认知,以及对绿电的认知不一样。在去年之前的话,大家可能认为整个行业基本上整个利润没有增速,甚至长年亏损。但从去年开始,我们相关领导层面提出了双碳目标,我们相关部门能源局明确了未来绿电是主体能源。 而我们对整个行业的估值恰恰分两块,一块就是像绿电它作为成长属性的行业,我们可以按照它的业绩增速给出估值。整个业绩增速又可以拆为两块,一块是装机增速,还有一块是整体的ROE。 我们刚才也说,未来绿电是我们的主体能源,而且双碳目标明确,绿电的成长性非常确定,同时我们所有的央企也明确了自己的装机规划,装机增速是非常明确的。同时,从去年和今年的一系列政策来看,国家也是在持续鼓励和完善绿电交易政策来帮助绿电的发展。所以为什么去年整个板块有这大的行情,就是因为大家对它的增速有信心,也就认为它能够保持常年高速的增长,所以我们就愿意给它比较高的估值。 另外一块就是火转绿。因为我们绿电其实也包括这些转型的标的。火电的估值修复来源于什么呢?我们双碳的使命不只是绿电承担,同时也要火电来承担,一方面绿电是由这些央企来建,而央企大部分都是火电。另一方面,这两年能源安全和能源清洁问题产生了矛盾,整个矛盾就是会出现一些缺电的问题,所以在储能没有取得重大突破的情况下,我们需要火电来给这些新能源做调峰,来帮助他们去顶峰,也就是说在新能源力不足或出力不稳定的同时,让火电去帮它发展。包括今年六七月份我们看到相关领导有一个讲话,我们除了要鼓励煤电和煤炭协同发展以外,我们还要鼓励煤电和新能源协同发展。这也是我们过去在报告里讲的,也就是煤电和新能源协同联动发展对整个行业是最有利的。因为火电其实是一个最好的调峰资源,当然长期还是以储能为主。 今年为什么整个电价层面会做一些松绑,核心也是为了解决火电盈利难的问题。包括官方媒体《经济日报》去年提出来电力要回归商品属性,今年提出电力要平衡好它的公用事业属性和它的商品属性。商品属性就是我们说的电价长期要搞市场化,公用事业属性就是它的盈利要保持一定的稳定。第一,要去建设绿电;第二,要建一些火电;第三,我要给绿电做调峰。所以今年整个板块的行情,一方面来自于整个绿电成长带来的估值提升;另一方面,来自于未来火电,尤其是这些央企的盈利也会趋于稳定,ROE也会趋于稳定,所以它整个的估值会呈现修复。 今年之前,很多火电公司估值偏低。那我们认为在这一系列政策的推进下,整个双碳目标的明确下,一方面绿电(包括火转绿的部分)它的成长属性会进一步明确。另一方面,火电的估值也会得到修复,这就是我们认为目前绿电板块的整体机会。 四、 绿电板块细分行业的投资逻辑 苗梦羽:好的,谢谢张总,给我们讲了绿电板块的成长价值和火电的修复情况。我们知道,绿电板块包括水电、核电、风电、光伏这些细分领域。具体到每个细分,其实又有着一些不同的行业的特征,它的投资逻辑和机会可能也不尽相同,接下来我们也跟大家一起梳理一下各个细分行业的情况。 1、水电 苗梦羽:首先是水电。水电在我们国家的发电结构中,占比是比较可观的,大概2021年是占到全年发电量16%的水平。它的原理,就是利用水位的落差,用水流来推动水轮机,把水的势能转化为水轮机的机械能,然后再带动发电机,从而就转化为电能。我们会看到,水电行业有几个比较特殊的地方。水电,它利用的就是自然界的水流,在水电站建成之后,可以说它的成本主要是折旧的一些费用和财物的一些费用了,没有像火电、核电,去购买燃料的成本,这是比较特殊的地方。 第二个,水电总体的开发量是有限的。目前,我们国家的开发阶段已经进入后期了,截止到2021年底的时候,剩余经济可开发量大概不到四千八百万千瓦,也就是说水电这一块新增的装机空间其实是比较有限。水电现阶段的,比如说成本情况、优质资源,是不是也具备了一定的稀缺性,是不是会给行业带来一些投资的机会,请张总给我们分析一下。 张韦华:苗总刚才讲的也很清晰,一般我们是从收入和成本两个方向去分析整个行业的投资价值。水电的话,它的收入主要来自电量和电价。电量,又来自于来水量和整个装机容量。来水量的话,其实是一直是很难预测的,像过去我们在分析水电的时候,最难受的地方就是来水,因为即便科技发展到现在这个阶段,我们对降雨的判断还是很难的。尤其今年是最明显的,比如今年二季度很多媒体都在说三季度我们要预防特大洪水,但是到了三季度我们看到结果就是突然干旱了。当然这也跟这两年气候异常有关。很多气候的走势跟大家预测的是背离的。来水其实到现在为止,还是靠天吃饭。当然这里面我们还是有一个统计规律,但是整个并不是科学规律。就是“偶丰奇枯”,就是我们把历史拉的足够长的话,会发现偶数年水量偏丰一些,奇数年来水偏枯一些。这里面还要考虑几个异常的气候,一般来说对水量影响比较大的就是厄尔尼诺等。如果遇上厄尔尼诺不管是偶数年还是奇数年,来水量一定是比较多的。比如96、97年的特大洪水就是因为厄尔尼诺。 所以来水这一块并不是很好预测。但是有一点比较好,就是我们国家其实从2015年开始,五年规划水电装机,整个装机容量目前已经进入了开发的末期,基本上再往后的话,水电就没有可以开发的了。水电分为这么几块,理论蕴藏量、经济可开发量、技术可开发量。比如我们理论蕴藏量可能有六个亿,但是我们技术可开发量只有5个亿左右,这里面如果电价不改变我们经济可开发的可能就只有4.2-4.3亿元左右。所以基本上这一波水电开发完之后差不多也就结束了。我们国家从2015年开始出了一系列的政策来保障水电的发展,就是水电要优先消纳。也就是只要整个水电能发出来就必须上网,只要我水电能送过来,你就必须要。不管是从政策层面,还是从目前整个经济层面,它基本上销量都是能保障的,所以基本上我们认为水电电量这块从长期来讲的话其实是不用太担心的。尤其是一些大型水电公司,电量基本都是保持稳定的。 电价方面,去年涨电价,针对的其实主要是火电,这里面并没有水电。我们也不认为水电它可能也会享受这些政策,为什么呢?刚才苗总也说了,水电几乎是没有什么成本的,因为它的成本就是财务成本和折旧费用,而这两块本身就是现金流,一旦财务费用和折旧结束之后,水电几乎是没有成本了。而且全球也只有我们国家有独立的水电上市公司。海外的水电公司基本就是特许经营,水电资源是政府所有的,我给你一个十几年的经营期。而我们国家水电公司是可以独立上市的,利润这么好还允许你电价上涨确实很难。 但是今年随着整个电价改革推进,很多相关部门开始对于电力的商品属性他有了一定的认知。比如说江苏省,比如雅砻江水电有2/3的水电是送到江苏省的,过去它对标的都是当地的火电电价,而且这个电价过去是没有涨过的。但是今年8月份开始江苏省允许水电的电价跟着他们的火电电价一起上下浮动。因为各地都缺电,作为商品属性,既然稀缺的话就给你涨价。所以这也是超出我们市场预期的。 也就是说,如果我们的市场化程度能进一步推进,整个电力行业都把它作为一个商品来看,当然也要关注它的公共事业属性,水电电价也是存在一定上涨预期的。 我们看到今年云贵川这几个水电大省也面临缺电问题,过去因为这几个省份经济比较弱,经常是把他们的水电外送到其他需要用电的省份,比如“西电东送”就是从云南送到广东,但是这两年云南和广东都缺电,云南的电送到广东自然要涨价。包括在省内部,随着资源的紧张可能也会面临一个上涨趋势。所以我们如果关注水电的话,会发现这两年水电电价也呈现一个上涨趋势。 水电的电量端长期保持稳定,电价不排除有一定上涨趋势。另外成本端对水电也比较友好,因为从去年开始,开始有水电折旧科目陆续到期了。水电折旧的大头是大坝,一般是折45年,但是我们的大坝也不是只用45年,一般都是百年以上。另外就是水轮机一般用18年,但是也可以做技术改进或者延长使用寿命,所以基本上从去年开始大的水电站的水轮机就陆续到期了。而且再过10到15年的话,我们很多大坝的折旧也开始陆续到期了。未来基本上水电的开发会越来越少,所以资本开支也会越来越少、财务风险也会越来越低。所以,从去年开始,整个水电成本就出现下行周期。再结合着收入端保持平稳,所以从长期维度来看的话,我们一直是非常强烈推荐水电的,水电具备很好的投资价值。 2、核电 苗梦羽:接下来我们再说一说核电的情况。核电本质就是核能到热能,然后再到机械能,最后到电能的转换。在我们刚刚提到的这几种清洁能源当中,核电它有一些特征,它不像风光发电会受到季节环境等一些因素的影响,它可以全年都在发电。另外,它不像水电要求地势要有一定比较大的高低差。核电,相对来说对地理位置的要求也比较低一些,所以也是一种非常优质的清洁电能。 核电在2016年到2018年,它是经历了连续三年的零审批,在2019年开始重启了核电机组的审批。在双碳的背景之下,政策也发生一些变化,在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用到“积极”这个词来表述我们对于核电领域的发展政策。结合核电自身比较高效的优势特征,再加上2019年审批重启,未来的装机有可能扩容的情况,核电行业它未来的投资逻辑大概是怎样的情况?能不能请张总介绍一下。 张韦华:好的,苗总刚才也说的很清楚,核电其实是跟着政策走的。我们在2011年福岛核事故之后,基本上全球都停止了核电的建设,我们国家也是,基本上就停滞了。而且那个时候核电逻辑也不太好,如果从收入和成本端来分析的话,核电收入也是电价和利用小时。当时其实国家对核电电价是这么定的,核电的标杆价是四毛三,它跟当地火电的标杆价去取孰低。在2015年之后就不太合适了,因为2015年的核心策略叫做降电价,整个火电的价格都是往下降,所以在2015年之前,四毛三和火电标杆电价取孰低,可能对核电是有利的,但是一五年之后对核电就不太有利了。 另外,2015年之后,我们国家面临整体能源过剩的问题。我国在发电的时候,它有个优先级,一般是优先采纳水电、风电、光伏,然后是核电火电,也就意味着当地方的能源过剩时,除了关停火电,也会关一部分核电,所以这个时候,核电一方面电价有下行趋势,一方面的利用也没得到保证。再一个就是成本,我们知道2011年的时候福岛核事故就是因为安全性问题。如果当时在没有政策推进情况下,希望它重启的话,必须要提高安全性,每提高一个等级,它的成本都是有增加的。所以去年以前核电行业的逻辑是会弱一些,基本上没有人关注。 但是从前年开始就不太一样了。一方面前年,政策层面开始表述有序去发展核电,市场开始有了核电重启的预期,也确实开始重启了。在去年和今年,国家在做核电表述的时候,就加了两个字“积极”,当然今年,在上面又加了两个字,叫做“在安全的基础上积极有序发展核电”。核电也是属于双碳环节的一环,未来如果是绿电是主体能源的话,我们需要顶峰,核电可以承担一部分替代火电的作用。 另外,因为2018年贸易摩擦,国家开始偏向于发展自己的核电技术。过去核电成本的提升主要也是因为技术大部分来源海外,很多成本是不可控的,当我们成本是自主可控的话,基本上按照学习曲线的话,成本长期一定是会往下走的。 今年从实际的执行过程可以看到,虽然说去年国家说了所有的电价政策针对的是火电,但是我们可以看到今年很多相关部门也把一部分核电纳入市场化,也允许核电价上涨了,所以从今年开始,我们可以看到核电的收入端和成本端,都是在往好的方面去转。 从2019年开始,国家也开始出一系列政策去保障核电利用小时稳定地发展。而且,现在一部分的核电公司也开始向绿电去转型,去建设风电光伏,所以我们会发现有些核电公司涨幅会比其他核电公司好,也是因为它除了本身核电行业的业绩稳定,同时还具备成长性之外,还具备一定的绿电概念。 我们认为核电其实跟水电比较像,本身也稳定,而且随着现在整个政策推进,长期还具备非常强的成长性。当然,核电成长性跟其他电源不太一样,因为核电建设周期会比较长,它一般来说是需要5年左右,所以基本上我们可以看到大概在2025年核电会有投产的高峰。总的来说,从目前时点来看,核电也跟水电一样,它具备非常好的长期投资价值。 3、 风光发电 苗梦羽:最后我们再来看一下风光发电这一块,风电和光伏作为纯正血统的新能源,再加上双碳政策的推动,在所有的清洁电力中,可以说是装机规模增速比较快的。根据相关部门的数据,我们可以看到截止到今年的十月,国内的风电光伏累计的装机容量是分别达到了3.5和3.6亿千瓦,同比增长幅度是16%和29%。 另外,随着组件价格的下降,包括技术革新,还有供应链效率的提升,风光发电的成本也是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们看到国际可再生能源署的数据,2021年全球的光伏发电的度电成本是下降了13%,陆上风电、海上风电的成本,分别是下降了15%和13%。拉长到更长的时间来看,数据就更加明显。2010年到2021年之间,新交付的陆风和海风项目的全球加权平均度电成本降幅分别达到了68%和60%。而且最近几年,国内的装机量,不断快速地增加了,其实越来越多的是由中国的风电和光伏去贡献出来的。在这种像装机规模不断提升、成本下降等这一些有利的情况之下,风光发电这一块,未来还有怎样的投资机会,张总能不能跟我们讲一讲? 张韦华:好的。其实风光发电的话也就是我们侠义的绿电,风光发电我们一直把它看为成长行业,因为从双碳目标提出来之后,风光就具备成长性了,我们就按照增速给估值,可以拆两块来看。一个是装机增速,另一个是ROE。这两块相乘就是我们说的业绩增速。 首先是装机增速,刚才苗总也提了不管是全球层面,还是国内层面,都提了非常明确的绿电增长目标,而且增速都非常快。但是现阶段影响增速最核心的什么?其实就是ROE,也就是成本端的组件价格。去年和今年其实制约风光的最大因素就是组件价格一直居高不下,制约组件价格居高不下的因素就是硅料价格的不稳定。所以很多时候我们想看到绿电行业明显的成长性的话,其实也要看到硅料价格、组件价格的明确下行。 另外一块就是收入端。绿电确实今年受到了一些短期的制约。一方面就是福建省的海风出现了报低电价事件,当然我们后面也看到国家层面是不支持这种报低价行为的,所以最后报低电价也取消了。另外,像山西新能源在旺季的时候也出现了很多报低价行为,所以导致市场很多人担心,随着现货交易的推进,随着电力市场化的推进,绿电会不会在里面不占优势。 其实这里面我们一直在说电力市场化在2015年提出,它还是需要一步一步走的,不可能面面兼顾。其实这次能源局发布的现货交易市场也提出来了,未来要对这种持续的高价和持续低价做二次限价。因为我们都知道新能源最大的问题在于它的不稳定,所以其实很多时候跟报价策略有关,新能源如果在旺季报价的话,你要想明白用户需要什么,用户在旺季需要的是稳定的电源,所以这时候你如果是稳定电源卖再贵我都要,但是如果是不稳定电源你卖再便宜我可能都不要。所以对于新能源最大的问题是你不应该在旺季的时候随便去报价。比如山西光伏特别多、甘肃风电特别多,那如果未来随着现货交易的推荐,那我这个电力可以卖到上海浙江等等缺电并且愿意用绿电的地方,而不是在本省消纳。因为我本省产能是过剩的,而且需求也没那么足。 其实去年国家就开始规划绿电交易,今年因为经济比较差再加上公共卫生防控的问题,很多绿电交易的政策还没有推进下来,因为这些最终会导致用户成本上升。随着大家对未来公共卫生防控优化下经济预期的加强,我们相信政策会得到进一步推进。绿电交易的本质就是能让绿电的成本去做传导。国家去年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也提出来了,新增可再生能源消费不纳入总量考核,说的通俗就是高耗能也要参与绿电交易。因为过去绿电交易最大问题在于就是量比较少,一方面是因为供给比较少,目前只有增量的新能源才愿意去参与交易。另一方面,需求比较少,原因就是目前只有这种出口企业,还有外资考核的企业,他才去参与交易。 未来,我们国家会让高耗能去参与交易。同时,也会鼓励存量的新能源去参与交易。很多存量的新能源之所以不愿意参与交易,因为他想要补贴。但如果参与绿电交易,国家通过让高耗能参与交易来保证绿电交易溢价的话,其实会比等补贴会有更好的现金流。所以我们相信随着整个政策推进,绿电的成长性是非常明确的。而且绿电的估值还是有一个非常强的支撑的。 ROE方面,目前很明显出现了硅料价格下行,未来会带动成本下降。另一方面,我们相信绿电交易会逐推进带来收益提升。 五、 绿电板块投资机会总结 苗梦羽:我们来总结一下,从电力整个行业来看,长期可以说是量增价升的预期。量增,一方面是来自于自然的增长,另一方面是电能的替代。价升,主要是电力市场化可能会带来价格机制的改善。 具体到我们绿电板块来看,因为双碳带来电力清洁化的要求,进而就使得我们未来的发电结构会有一定的变化,绿电的占比长期会有明显的提升,包括一些火电企业会做一些转型。 再具体到绿电的每个细分行业来看:水电方面,有可能成本下行、收入会上升。因为它是优质的资源具备一定的稀缺性,稳定性整体也是比较高的。 核电,它是本身就有高效稳定的优势,再加上我们国家机组审批是重启了,政策也相对比较友好了,成本和收入可能都会有改善的预期。 风光发电这一块,装机增速比较快,成长性整体上比较突出的,同时成本上也有好转的预期,还有未来绿电交易可能会带来收益的一些提升和成本的传导。 站在当前的时点来看,绿电行业它整体的投资价值,在双碳大目标的促进下,还是比较不错的。绿电ETF,代码是159669,感兴趣的投资者可以多多关注。 (来源:界面AI) 声明:本条内容由界面AI生成并授权使用,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AI技术战略支持为有连云。
lg
...
有连云
2022-12-19
碳
中
和
概念逆市走强,
碳
中
和
50 ETF(159861)涨超1.2%,科达利涨超5%
go
lg
...
碳
中
和
概念逆市走强,科达利涨超5%,天华超净、天赐材料等多股跟涨。
碳
中
和
50 ETF(159861)涨超1.2%,成交额超1000万元。 银行证券表示,国际能源署预计2022年至2027年间全球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容量将增加2400GW,占全球电力增量的90%以上。在全球能源转型的大背景下,未来五年世界新增的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将相当于此前20年增加的总和。目前环保行业PE为19倍,相对沪深300估值溢价水平处于从底部区域回升的通道,具备较高投资价值。 (来源:界面AI) 声明:本条内容由界面AI生成并授权使用,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AI技术战略支持为有连云。
lg
...
有连云
2022-12-19
地产链逆市上涨,“建材+金融”受益
go
lg
...
补,玻璃需求或能得到支撑。 长期看,“
碳
中
和
”带来供给端出清加速有望为建材板块提供长期支撑。目前感兴趣的投资者可继续关注建材ETF(159745),但地产需求端的恢复情况需要进一步观察地产竣工数据改善情况、企业销售发货情况及消费建材主要原材料价格回落情况。不及预期带来的调整风险。 同时,地产融资端相关还可关注大金融板块。此前政策端提到的“保交楼转向借款或将提速”有望为银行打开业务量,而“把工作重点转向专项再贷款发放和财政贴息拨付,督促加快设备购置和改造”,发放利率较低的设备类再贷款发放,有利于银行成本压降。“降准”带来宽松流动性下,可关注当前估值较低的金融ETF(510230);此外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投融资等政策的持续推出,有望加速A股资金来源的加速机构化、长期化,长期有望提升权益市场整体稳定性,对证券行业构成利好,同时有利于保险、银行的资产端投资受益。也可关注证券ETF(512880)。 港股12月16日也涨势较好,港股通50ETF(159712)、港股科技ETF(513020)双双涨超0.5%。 来源:Wind 海外流动性方面,美国CPI呈快速回落趋势,11月CPI同比+7.1%,延续10月以来CPI超预期回落的趋势。货币政策方面,12月FOMC会议,以一致同意的投票结果上调基准利率50bp至4.25-4.5%,符合市场预期。虽然点阵图显示23年末利率中枢达到5.125%,上调了利率中枢,但短期内加息步伐放缓较为确定,海外流动性的相对放宽、美元见顶、中美利差倒挂有望收窄等均有利于港股的估值回暖。 11月份以来,随着房地产融资利好政策、公共卫生防控优化政策的密集出台,港股医药、消费及地产板块估值均开始探底回升。2023年政策端强调扩内需与经济发展,地产虽未见开工数据回暖,但政策端的支持仍有利于地产板块的估值回复。消费方面,公共卫生防控高峰之后有望迎来线下消费场景的全面恢复,低基数叠加需求侧拉动,消费行业的复苏空间可期。且8月以来,CPI-PPI 的剪刀差转负为正,未来有望进一步扩大,为消费行业利润空间恢复提供积极支撑。 展望后市,经济复苏预期回暖后市场估值有望较经济基本面先行修复,或存在左侧布局的机会,感兴趣的小伙伴可继续关注港股的投资价值,关注港股通50ETF(159712)、港股科技ETF(513020)。但需警惕复苏不及预期等带来的调整波动风险。 创新药沪港深ETF(517110)盘中涨幅一度接近2%,最终收涨1.04%。相较于一个月前的高弹性上涨而言,近日创新药沪港深等港股通标的进入了小幅盘整阶段。 来源:Wind 伴随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优化审评审批鼓励创新、药品上市许可人制度、两票制、医保支付等政策快速推进,中国创新药行业发展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 国内产品高端创新、也面临着非常严峻的“卡脖子”问题,2022年以来,医保支持创新药相关政策频发,重点内容包括医保定点扩容、加强医药服务价格管理、扩大医保准入、推进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等政策表明政策对于创新药发展支持的决心。 当前创新药沪港深ETF的标的指数中证沪港深创新药产业指数估值已经达到自上市以来13.53%分位的历史低位,配置性价比显著。结合PCAOB官方发布的中概审计监管合作的积极推进,有助于恢复市场对于港股的信心,建议对于创新药板块感兴趣的投资者可以在低位定投的方式布局创新药沪港深ETF(517110),把握创新药板块的复苏机会。 (来源:界面AI) 声明:本条内容由界面AI生成并授权使用,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AI技术战略支持为有连云。
lg
...
有连云
2022-12-19
当前绿色信托的创新特点与发展展望
go
lg
...
抵押贷款。又如中航信托设立的全国首单“
碳
中
和
”主题绿色信托计划,信托财产除资金外还包括了碳配额(CEA)和中国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等碳资产。 (三)与碳交易市场的结合更加紧密 随着双碳目标的提出,信托公司开市不断创新探索碳信托服务模式,拓展绿色信托服务范围。2021年7月16日,全国碳市场正式开市,为碳资产流通提供更大范围的交易平台。随着碳金融市场体系日趋完善,多家信托公司开始创新推出碳信托产品,目前存续规模已超过28.37亿元,类型涵盖碳融资类信托、碳投资类信托和碳资产服务类信托,其中碳投资类信托居多。中航信托、华宝信托、中融信托、吉林信托等均设立了碳投资类信托,主要投向碳配额(CEA)、CCER等。中海信托、英大信托等设立了碳服务类信托,基础资产包括
碳
中
和
债、CCER等。 (四)央企、国企交易对手更加突出 从绿色信托相关案例来看,业务交易对手多为央国企。如紫金信托发行首批公墓绿色公交客票收费权ABN,发起机构为南京公交集团。又如兴业信托投资的“华电福新能源有限公司2021年度第三期绿色中期票据”,其发行主体为华电福新能源有限公司,是华电集团旗下唯一一家多元化清洁能源上市公司。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央国企目前主导多数绿色资产的现状,另一方面央国企信用资质良好,更易进入信托业务开展的白名单中。 制约绿色信托未来发展的重要因素 (一)绿色产业发展的可持续性 绿色产业与一般产业存在本质上的差别,这是因为绿色项目兼具环境与经济双重特性。正因如此,绿色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仍面临一定的不确定性:一是产业扶持政策的不确定性,如税收优惠、财政补贴等政策力度未来有可能减弱;二是产业周期性发展的不确定性,很多产业尚处于发展初期,短期看固然显得朝气蓬勃,但长期来看,资本过剩、技术迭代、需求走弱等因素都会诱导行业进入下行周期,从而给相关领域绿色资产带来减值损失;三是项目收益的不确定性,很多绿色产业均涉及较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和项目建设的前期投资,总体上呈现前期一次性投资大,后期经营性回报期长的特点,甚至有些项目后期回报难以用经济利益计量,或者过长的投资周期加剧了未来风险。因此,目前包括绿色信托在内的绿色金融的发展还存在较多的难点和障碍,需要通过建立绿色公益性补偿机制、改善金融产品环境价值评估标准、加强绿色金融监管、创新绿色金融工具等方式不断完善绿色金融体系。 (二)受托人的专业管理能力 绿色信托业务的拓展对受托人能力提出较高的要求。首先,信托公司需要普及绿色发展理念,将推动绿色转型上升为战略导向和文化指引,通过提升战略定位,自上而下推动。其次,信托公司需在管理机制、风险防范、贷后管理、人才培养、投研建设等方面进行调整,完善内部基础设施建设,为绿色信托发展提供优质土壤。再次,由于绿色信托运用方式灵活、财产类型丰富,信托公司要从模式、产品、服务方式等多方面发力着手,推动绿色信托业务创新,以满足社会绿色转型中多元化的投融资需求。 (三)市场资金与项目的匹配 在绿色信托业务实践中,往往存在资金成本、期限不匹配的问题。这是因为多数绿色项目由于具有公益性、非经营性等特点而缺乏较好的盈利性,导致项目无法承担较高的资金成本,如果交易对手为资质较好的央国企,其可接受的资金成本往往更低。也有些绿色项目建设运营期限较长,导致前期资本投资回报周期被拉长。因此,更好的对接市场上低成本的长期资金,成为绿色信托未来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对未来绿色信托创新发展的展望 (一)绿色信托规模有望持续提升 2020年以来,服务“双碳”目标成为我国绿色金融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党的二十大报告再次明确要“推动绿色发展”,我国经济将坚持走绿色的高质量发展之路,绿色产业进入蓬勃发展期,资金缺口巨大。根据中金公司、清华大学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北京绿色金融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等权威机构测算,我国实现“双碳”目标的资金需求规模达到百万亿量级,绿色金融市场发展潜力巨大。作为绿色金融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绿色信托是信托业服务国家绿色发展战略的主要方式,也是行业实现转型发展的重要方向,未来规模有望持续提升。 (二)信托在支持绿色发展中的功能将进一步发挥 相较于其他金融机构,信托在开展绿色金融业务具有其独特的功能优势。首先,信托公司可以借助信托财产的风险隔离功能,保障绿色信托资产的安全性和独立性;其次,信托公司可以运用信托架构灵活多变、资产配置横跨各市场的特性,结合项目特点提供更加合理的综合性金融服务,更好满足绿色项目多元的金融服务需求。近年来,除主流的绿色信托贷款外,绿色资产证券化、绿色股权投资、碳信托、绿色慈善信托等业务迅速发展,证明信托在绿色金融中可发挥的作用更加多元。 (三)不断提升绿色产业投研能力 信托公司传统业务领域多为房地产、基础产业、工商企业等,对传统工业绿色转型、清洁能源、新能源汽车、绿色建筑、碳市场等绿色产业领域的研究起步较晚。而这些领域往往又是市场发展较快、技术迭代频繁、行业竞争格局激烈的新兴领域。信托公司在这些领域相对薄弱的投研能力无法有效支撑相关业务的拓展,成为绿色信托发展的严重掣肘。因此,信托公司应不断加大对绿色产业的研究投入,储备一批绿色专业人才,为绿色信托发展清扫障碍。 (四)充分挖掘和匹配各类资源 在资金端,信托公司依靠传统的短期、高成本资金渠道无法支持绿色信托业务的开展。因此,积极拓展长期、低成本的资金来源成为绿色信托发展的关键。可重点关注保险、股权投资基金等机构资金渠道,以及家族信托等长期财富管理资金来源。在资产端,信托公司一方面可以深挖传统客户绿色转型的融资需求,比如房地产领域的绿色建筑,基础产业领域的清洁能源电站建设等;另一方面,信托公司还应积极拓展其他绿色产业领域的业务机会,充分挖掘股东资源、客户资源,积极对接其他机构资源。
lg
...
金融界
2022-12-19
圣晖集成:研发中心建设项目已启动图纸设计,预计明年开工建设
go
lg
...
定新能源产业; ⑤导入ESG理念,助力
碳
中
和
,绿色规划、绿色采购、绿色工法,应用绿色工程技术,协助企业达成
碳
中
和
。 问题8:在中美大关系下,公司是否会面临供应商断供的可能? 答:从公司目前经营情况来看贸易摩擦未对公司持续经营能力造成重大不利影响;在国家产业政策的大力支持以及进口替代的发展趋势下,公司采购的设备、材料均有国产替代方案,发生供应商断供的可能性极低。 问题9:公司未来是否会在北方及中西部地区布局发展? 答:公司在北方如北京、青岛等地均有服务的客户,西部地区目前也正在积极跟进拓展接洽中,在西南和华中地区,尤其是武汉、成都、长沙等地,公司已拥有一批稳定成熟的客户资源。 (来源:界面AI) 声明:本条内容由界面AI生成并授权使用,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AI技术战略支持为有连云。
lg
...
有连云
2022-12-19
中央经济会议部署稳增长,煤炭底部布局
go
lg
...
表述基本一致,即仍围绕这“积极稳妥推进
碳
中
和
、能源安全、能源转型、加大油气的勘探力度”,对于煤炭未来的产能规划更多的受制于
碳
中
和
影响,中国的能源安全更多受制于油气且尤其是原油,未来更多考虑的是减少原油的需求以及加大国内油气的产能增量,即加快能源转型和加大油气勘探力度,煤炭的新建产能需要花费更长时间,“远水不解近渴”,且2030年碳达峰仍是重要目标,所以对于煤炭基本面的供给端,未来仍将是偏紧的状态。中央经济会议对房地产和基建也做了工作部署,房地产“保交楼、保民生、保稳定,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以及基建“通过政府投资和政策激励有效带动全社会投资,加快实施“十四五”重大工程,加强区域间基础设施联通”,房地产的竣工端和销售端有望得到更多政策的支持,明年下半年有望看到地产开工的拐点,基建在今年地方专项债发行之后以及明年更多的政策支持,仍将是全年稳增长的重要手段。投资逻辑:我们认为9月底以来煤炭等传统能源板块出现较大调整,当前已经临近布局时点,调整即是加配机会,主要原因包括:一是当前煤炭股票的PE估值多数为4-5倍,属于超跌,即使是PB-ROE体现,PB相对于ROE也属于严重低估阶段;二是煤炭股票的股息率多家在10%以上,甚至达到16-17%,明显高于银行长存利率;三是防疫“新10条”发布,经济预期恢复;四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明年定调是稳经济,地产和基建将继续受到政策支持;五是2023年长协基准价不变,政策明确了煤炭的强势地位,2023年煤炭业绩也有强力支撑;六是供暖季已至,需求有望持续反弹,而供给仍面临不确定性,煤价易涨难跌;七是美国CPI见顶回落,加息步伐放缓;八是煤炭股高盈利&高分红&高股息,非常符合央国企提估值的逻辑。当前煤炭基本面利多,市场调整将带来更好的加配煤炭股的机会,仍旧坚定推荐。海外及非电煤弹性受益标的:兖矿能源、兰花科创、晋控煤业;销售结构稳定且高分红的受益标的:中国神华、陕西煤业、山煤国际;能源转型受益标的:华阳股份、美锦能源(含转债)、电投能源;焦煤需求预期改善逻辑受益标的:山西焦煤、平煤股份、淮北矿业(含转债);高成长标的:广汇能源、中煤能源、宝丰能源(煤化工且有拿煤矿意愿)。 风险提示:经济增速下行风险,疫情恢复不及预期风险,新能源加速替代风险。
lg
...
金融界
2022-12-19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九个重点信息
go
lg
...
内需能够落到实处。 (8)“碳达峰
碳
中
和
”的思路出现重要变化。2021年中央财经委员会提出“控制化石能源总量”作为碳达峰的重点工作,于是2021年出现了煤炭限产、拉闸限电,对经济发展构成制约。此次会议强调“在落实碳达峰
碳
中
和
目标任务过程中锻造新的产业竞争优势”、“加强重要能源、矿产资源国内勘探开发和增储上产”,表明对于化石能源重新给予重视,双碳的重心放在产业升级上面,对于经济发展或将产生促进作用。 (9)切实落实“两个毫不动摇”。两个毫不动摇强调国企的市场化改革和鼓励支持民营经济。我们看好正股、转债的两条主线,一条是国企的估值重估,一条是民企的预期反转。此次会议提出“支持平台企业在引领发展、创造就业、国际竞争中大显身手”,我们特别看好互联网平台龙头。 2、短期债市应该已经企稳,把握债市的波段机会 未来如果经济触底回升,同时宽货币空间有限,那么债市趋势性加久期的理由和机会都将不断下降。虽然没有趋势性机会但可以有波段机会:每一次债市超调事实上都是做波段的机会,比如当下的二永债、信用债和国债期货等品种,吸引力均已明显上升。 短期债市应该已经企稳,但中期应关注股市大涨引发新一轮理财赎回、经济强复苏这两个潜在风险点。如果风险点兑现,在风险出尽后,就是债市阶段性加久期机会。 风险提示:政策变化超预期;国内疫情扩散超预期。
lg
...
金融界
2022-12-19
朱民:要聚焦新能源投资
go
lg
...
重要的方面,因为新能源投资上去能够推动
碳
中
和
的变化。我们现在能源上最大的挑战跨越一个坎,这个坎就是每年新增能源的部分,能够抵上每年经济增长和人们消费能源需要的新增能源总量,现在还达不到,因为达不到,还得增加传统能源的消费,尽快达到这个平衡点是特别重要的一件事,也需要大规模投资。 现在我们比较有信心的是光伏电的直接成本已经低于煤电,青海直接发的电送到河南的主网电已经低于河南主网电的煤电价格,这是直接成本,还有别的成本,但这会推动大规模新能源的发展,这是我们的一个强项。与此同时,会推动大规模投资的构建新型电力系统。以后光电分布式能源,核电、水电主体发电都是清洁能源,因为它的时间、阶段、阳光不一样,风不一样,需要柔性输电,它需要有高弹性的大电网,也需要去中心化的微电网,新型电网需要大规模投资,这是我们抓投资中特别重要的一方面。 支持
碳
中
和
的科创投融资,零碳电气化投资,风电、特高压输电电网、储能、配电网领域投资,包括电动车、绿色、高能效城镇化,这是一个全面的过程,因为它是一个长期的大规模的投资,所以这是一个时空的置换和对冲来支持短期的增长,也支持长期的效益。所以,聚焦宏观的总需求管理的第二个支柱投资,它的抓手是
碳
中
和
。
lg
...
金融界
2022-12-18
下周前瞻:12月LPR公布,成品油调价窗口开启,A股10只新股申购,解禁规模环比大降
go
lg
...
周EIA原油库存 2022上海国际
碳
中
和
技术、产品与成果博览会 2022深圳国际医疗器械展览会 周四 12/22 美国至12月17日当周初请失业金人数 周五 12/23 美国11月核心PCE物价指数年率 日本央行公布10月货币政策会议纪要 【新股申购】 下周(12月19日-12月23日)京沪深三地有10只新股发行,集中在前三天。周一4只:尚太科技、华光源海(北交所)、浙江大农(北交所)、清越科技(科创板),周二3只:太湖雪(北交所)、三祥科技(北交所)、鸿铭股份(创业板) ,周三3只:佳合科技(北交所)、佰维存储(科创板)、富乐德(创业板) 另外,按目前安排,下周暂有4只新股首发上市,12月20日上市的是基康仪器(830879)、奔朗新材(836807);12月21日上市的是康普化学(834033)、九菱科技(873305)。 【限售解禁】 下周(12.19-12.23)A股解禁规模环比大降,共有95家公司涉及限售股解禁,合计解禁量约103.24亿股,按最新收盘价计算,解禁市值为1176.32亿元。(上周为82家、592.99亿股、3147.37亿元)。 未来四周解禁情况 下周解禁数量最大的公司为居然之家,解禁股数量达37.42亿股,华峰化学次之,解禁数量达26.21亿股,中新集团、力合科创、永安期货、成都燃气、中国建筑、齐鲁银行、中国海防、合盛硅业、元利科技、中航重机等公司解禁数量居前。 从实际解禁市值来看,下周4家上市公司解禁市值超百亿,分别为华峰化学(188.48亿元)、居然之家(153.14亿元)、禾迈股份(125.54亿元)、合盛硅业(124.33亿元)。华峰化学限售股类型为定向增发机构配售股份,解禁股东为华峰集团有限公司、尤小平、尤金焕和尤小华。禾迈股份本次上市流通的是首次公开发行的战略配售限售股及部分限售股,其中,战略配售股份数量为74.9万股,股东数量为1名;除战略配售股份外,本次上市流通的限售股数量为1420万股,股东数量为8名。合盛硅业此次解禁股份类型为定向增发机构配售股份。 解禁股数量占总股本比例方面,20股解禁比例超10%。元利科技比例居首,高达61.53%;居然之家、华峰化学解禁比例超过50%,中新集团比例达到46.8%,百诚医药、力合科创比例接近4成。
lg
...
金融界
2022-12-18
财信研究解读202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大力提振信心,重回合理区间
go
lg
...
中赢得主动。报告明确提出“在落实碳达峰
碳
中
和
目标任务过程中锻造新的产业竞争优势”,目前我国在风电、光伏发电和锂电池等主要新能源领域建立了规模世界领先、技术水平世界先进的产业链,未来要抓住全球绿色低碳转型以及产业结构、布局调整过程中孕育的新机遇,制胜新赛道,赢得主动。 (三)科技政策:聚焦自立自强 外部发展环境不确性的提高,“来自外部的打压遏制随时可能升级”,对重要产业体系的自主可控性和可靠性要求明显提高。因此,会议提出“科技政策要聚焦自立自强”, 把“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作为明年的第二大工作任务。具体做法上,一是完善新型举国体制,“发挥好政府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中的组织作用”;二是突出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三是人才是第一资源,“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和能力,加快引进高端人才”;四是围绕制造业重点产业链,找准关键核心技术和零部件薄弱环节,集中优质资源合力攻关。 五、重点工作:扩大需求,提振信心 (一)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 会议把“着力扩大国内需求”放在重点工作的首位,并明确提出“要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显示出消费将是2023年政策支持的重点,也是明年经济回升的主动力。 会议将消费摆在优先位置,主要原因有三:一是疫后三年消费持续遭遇严重冲击,存在较大修复空间。如2020-2021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两年平均增长4%,增速较疫情前的2019年已下降约一半,预计2022年将进一步下降至-0.5%左右,与疫情趋势水平的差距进一步拉大,在三大需求中修复空间最大(见图10)。二是面对海外需求超预期放缓和价格支撑减弱,出口对经济大概率由支撑转为拖累,加上房地产市场由增量时代转向存量时代,地产需求难以维持以往的高速增长,消费将成为扩大需求的重要抓手。三是充足的居民储蓄余粮,为消费改善提供重要动力保障。疫情发生三年来,居民储蓄存款年均增加约12.5万亿元,为疫情前五年年均增幅的1.9倍左右(见图11)。根据海外的经验,疫情放开将成为居民部门储蓄存款转化为消费的重要催化因素。 对于如何扩大消费,会议提出“增强消费能力,改善消费条件,创新消费场景”三大抓手。首先,增强消费能力的关键在于稳定就业,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如受疫情冲击和企业盈利下降的影响,31个大城市城镇调查失业率和外来户籍人口调查失业率不断创疫后新高(见图12),是居民消费能力下降的主因,亟待政策加力推动居民就业增收。其次,改善消费条件有利于提振居民消费倾向,如2022年三季度末居民年化消费倾向(消费/收入)为67.7%,低于2019年末水平2.4个百分点(见图13),存在较大修复空间,对消费回升形成支撑。最后,消费场景恢复和创新也是推动消费回升的重要力量。如国内社零增速与反映居民出行的百城拥堵延时指数走势高度相关(见图14),预示着随着2023年防疫政策不断优化,疫情冲击导致的居民出行减少、消费场景受限现象将出现明显缓解。 方向上, 会议提出支持住房改善、新能源汽车、养老服务等消费,预计住房改善消费领域有望出台新的支持政策,新能源汽车消费有望保持高速增长,养老服务消费迎来长期发展机遇。预计在低基数、防疫政策优化、经济恢复以及储蓄余粮释放的支撑下,2023年居民消费支出有望增长8-1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约增长7-11%。 (二)支持平台企业在国际竞争中大显身手 2020年底以来,对平台经济的监管政策,大体先后经历了“强化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为资本设置‘红绿灯’?出台支持平台经济规范健康发展的具体措施?推动平台经济规范健康持续发展,完成专项整改,推出一批‘绿灯’投资案例?支持平台企业在引领发展、创造就业、国际竞争中大显身手”的过程(见图16)。 本次会议明确支持平台企业在在引领发展、创造就业、国际竞争中大显身手,释放出四方面的信号:一是肯定平台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贡献和作用。平台经济在技术创新、吸纳社会就业和参与国际竞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二是标志着对平台经济的监管政策开始走向常态化,并由过去的强监管阶段、规范发展阶段进入了支持发展阶段。三是平台经济是民营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会议强调对民营经济要切实落实“两个毫不动摇”,从政策和舆论上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发展壮大,因此对平台经济的支持,在政策逻辑上与对民营经济的支持是一致的。四是我国需要大力支持平台经济,打造大国核心竞争力。如截止2022年9月末,美国、中国估值超过10亿美元的独角兽公司数量排名全球前二名,但从新增数量看,受贸易摩擦和强监管等综合影响,2018年以来中美差距已经显著拉大(见图17),中国需加大追赶力度。 (三)大力提振民企、外资发展信心 会议提出“切实落实‘两个毫不动摇’”,“必须亮明态度,毫不含糊”,从制度和法律上把对国企民企平等对待的要求落下来,从政策和舆论上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发展壮大,表明我国将继续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加大对民营企业的政策支持力度,更大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此外,会议强调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意在增强外资企业信心,推进更高水平对外开放,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 提振民企、外资发展信心,有利于改善企业生产投资意愿,为经济恢复和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一方面,面对疫情冲击和复杂多变的内外部环境,2022年企业预期大幅走弱,民间投资和外商投资增速持续走低,如2022年1-11月份民间投资和外商投资分别同比增长1.1%和-3.4%,低于整体投资4.2和8.7个百分点(见图15),亟待出台政策稳住投资信心。另一方面,民营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具有“56789”的地位,是市场活力的重要来源,科技创新的重要载体,经济恢复与高质量发展离不开民营经济的壮大发展。 (四)推动房地产业向新发展模式平稳过渡 房地产经济体量大、上下游产业链长、涉及面广,在国民经济中地位重要,其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近30%(见图18),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但2021年以来房地产投资增速持续下降,今年1-11月累计增速降至-19.9%(见图19),对经济拖累明显,也对经济金融带来一定风险。下一步要防止房地产市场风险向财政风险,进而向金融机构风险转化,斩断传导链条。为此,会议提出“要确保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有效防范化解重大经济金融风险”。不难预见,化解房地产市场风险将成为明年经济金融风险化解的重中之重。 如何化解?从短期看,针对房地产企业的措施有两项,一是“推动行业重组并购”,二是“有效防范化解优质头部房企风险,改善资产负债状况”;针对居民的举措是继续“因城施策,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从中长期治本之策看,还是要解决房地产业的发展模式问题,从高负债、高杠杆、高周转“三高”发展模式向新发展模式平稳过渡,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 (五)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坚决遏制增量、化解存量 本次会议明确提出“要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坚决遏制增量、化解存量”,与2020年“抓实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工作”、2021年“坚决遏制新增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的表述相比,对地方政府债务依然保持严控态度。 一方面强调化解存量,有利于降低已有的债务风险。预计具体方式包括,推动城投等平台公司市场化运作和转型、利用公募基础设施REITs盘活存量资产、对隐性存量债务进行重组与重构等。另一方面坚决遏制增量,意味着2023年城投平台新增融资或延续收缩态势,但在土地出让收入减少、城投风险加剧的大环境下,适度的融资支持和债务置换仍值得期待。
lg
...
金融界
2022-12-18
上一页
1
•••
218
219
220
221
222
•••
255
下一页
24小时热点
中国房地产突传“撤资”利空!新加坡资管巨头:将大幅削减对华仓位……
lg
...
中美重磅!彭博专栏:特朗普贸易战曾让中国措手不及 但中国领导人这次准备好了
lg
...
金价惊人暴涨后技术面大变脸!FXStreet分析师黄金下周预测 这些因素恐引爆行情
lg
...
特朗普重大决定引爆行情!美元大跌70点 金价短线巨震26美元 究竟怎么回事?
lg
...
特朗普重大宣布震惊市场!比特币猛烈反弹9.8万、黄金2717持稳上行 普京作战惊传“巨响”
lg
...
最新话题
更多
#SFFE2030--FX168“可持续发展金融企业”评选#
lg
...
14讨论
#链上风云#
lg
...
47讨论
#美国大选#
lg
...
1327讨论
#VIP会员尊享#
lg
...
1499讨论
#比特币最新消息#
lg
...
603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