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数字财富领导者
CoNET
|
客户端
|
旧版
|
北美站
|
FX168 全球视野 中文财经
首页
资讯
速递
行情
日历
数据
社区
视频
直播
点评旗舰店
商品
财富汇
登录 / 注册
搜 索
综合
行情
速递
日历
话题
168人气号
文章
德翔海运递表
港
交
所
,2023年净利骤降,行业竞争激烈
go
lg
...
imited(以下简称“德翔海运”)向
港
交
所
递交招股书,拟在香港主板挂牌上市。摩根大通、招商证券国际为其联席保荐人。 招股书显示,德翔海运成立于2001年,是一家专注于亚太地区的货柜航运公司,在亚太地区中,专注于提供由大湾区出发的频繁服务。截至2024年1月1日,公司在专注于亚太地区的货柜航运公司中排名第六,在全球货柜航运公司中排名第21。 此外,截至2023年底,公司货柜航运网络覆盖全球19个国家及地区、49个主要港口及43条航线服务。在亚太地区经营40条航线服务,覆盖16个国家及地区。 股权结构方面,招股书显示,上市前陈氏家族集团通过MaritimeLegacy合计持股公司44.21%;Sharafuddin先生通过VisionInvestments持股公司44.21%。 业绩方面,根据招股书,2021年至2023年,德翔海运营业收入分别约为18.37亿美元、24.43亿美元和8.75亿美元;同期相应的净利润分别约为10.78亿美元、10.75亿美元和0.2亿美元。 公司综合损益表情况,来源招股书 由此可见,公司业绩波动较大。一方面,公司2023年营收同比大幅度下滑;此外,2021年和2022年,公司净利润连续超过10亿美元。但在2023年,公司净利润骤降至约0.2亿美元。 公司在招股书中表示,2023年营收同比下滑约64.2%的主要原因是货柜航运服务收入减少。一方面运费降低;另一方面航运量略有下降。 德翔海运的收入来自货柜航运服务、其他货柜航运相关服务(包括滞期费、滞留费、舱位费、其他航运附加费)。其中,货柜航运服务是公司收入主要来源,2021年至2023年该项业务收入占公司营收比重均超91%。 按业务划分的收入明细,来源招股书 德翔海运表示,全球货柜航运业的波动性及周期性可能对经营业绩造成重大不利影响。 此外,公司所在的货柜航运业竞争激烈。如果公司不能有效竞争,市场地位、增长和业绩可能受损。根据德路里报告,公司与主要航运联盟中的大型竞争者相比,他们在船队规模、服务种类、客户群和财务资源方面可能优于公司。 在亚太地区等市场,公司还需与众多小型承运人竞争,他们的成本结构更灵活,给公司带来定价压力。如果竞争对手通过合并或收购增强市场地位,公司可能失去市场份额,将严重影响公司的市场地位、增长前景和业绩。 本次募资,将用于订购的两艘7000TEU新船舶及订立的船舶租赁合约;租用货柜;营运资金及其他一般公司用途。
lg
...
格隆汇
05-31 17:20
香港创业板重启,优博控股即将上市,掀IPO认购狂潮
go
lg
...
时隔三年多,
港
交
所
GEM(创业板)又将迎来新公司! 格隆汇获悉,近日,优博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优博控股”)已完成招股,计划于下周一(6月3日)在
港
交
所
创业板挂牌上市。优博控股(08529)拟发售1.25亿股股份,招股价为0.5-0.6港元,越秀融资为其独家保荐人。 值得注意的是,作为
港
交
所
创业板的罕见新股,市场对优博控股的IPO认购热情颇高。据捷利交易宝的新股孖展数据,截至5月31日上午发稿,优博控股的孖展资金总计达到169.79亿港元,孖展倍数(实际)超2263倍,可见市场热度之高。 招股书显示,优博控股成立于2005年,总部位于中国香港,是一家从事工程塑胶铸件精密制造的后段半导体传输介质制造商。 公司是半导体及集成电路行业(即组装、封装及测试)上游后段功能供应商,主要为半导体行业客户提供服务,包括无晶圆厂半导体公司、IDM公司及IC组装及封装测试公司,其产品不仅在国内销售,还销往东南亚、欧洲、美国、韩国及日本等地。 半导体行业的价值链说明,图片来源:招股书 于往绩记录期间,公司收益主要来自销售后段半导体传输介质产品、托盘及托盘相关产品及载带,其中托盘及托盘相关产品的销售分别占收益总额的90%以上,占比较大。 优博控股的后段半导体传输介质产品中,托盘及托盘相关产品主要使用精密工程塑胶于生产及交付过程中用作储存半导体组件的载体;载带主要用于保护半导体装置,包括功率分离式半导体装置、光电、IC及传感器等。 公司收益按产品类别划分的明细,图片来源:招股书 业绩方面,2021年、2022年、2023年,优博控股的营业收入分别约2.03亿港元、2.58亿港元、1.89亿港元,对应的净利润分别为2639.6万港元、2179.8万港元、503.8万港元,公司净利润呈逐年下滑趋势。 公司经营业绩,图片来源:招股书 2023年,在后段半导体传输介质行业的所有托盘及托盘相关产品制造商中,优博控股的销售收益排名全球第三,市场份额约为8.4%。 2021年、2022年、2023年,优博控股的毛利率分别为42.7%、39.6%、38.1%,也呈现出下滑趋势。 值得注意的是,2021年末优博控股录得负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约90万港元,主要由于扩张计划等导致的非经常性现金流出;2023年末公司录得负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约190万港元,主要由于与撤回约530万港元有关的缴税所产生的非经常性现金流出。 本次IPO所募集的资金,约78.2%将用作提高产能及生产力;约6.2%将用作加强在全球市场(包括中国市场)的销售及市场推广工作;约4.2%将用作购买ERP系统及升级信息系统以支援ERP系统;约3.1%将用作加强研发及材料工程的能力;约8.3%将用作一般营运资金。
lg
...
格隆汇
05-31 13:51
时代天使,真的困境反转了吗?
go
lg
...
,时代天使以173港元的发行价正式登陆
港
交
所
,总市值一度突破800亿港元,曾在其高光时刻被外界推上神坛,被赞誉为“微笑第一股”。 据时代天使公开披露的数据显示,2019年至2021年是时代天使的高速增长期。2019年、2020年的收入增长率分别为26.4%、55.8%,利润率也从10.5%一路狂涨到22.5%。然而,上市仅仅两年,时代天使的营收和利润就出现了双双下滑,2022年时代天使营收较2021年减少0.2%,净利润减少25.4%,净利润率从22.5%下滑至16.8%。紧接着在2022年9月,时代天使迎来了牙科耗材领域的集采风暴,正畸行业遭受重创。在同年12月披露的集采中选结果中,时代天使的3款产品入选,价格降幅大约在23%—30%。 至2023年中期,时代天使的净利润率下滑至4.75%,市值也一路缩水,整体市场表现是增量不增价,其面临的困局日益凸显。尤其是去年7月,在时代天使工作了二十年的CEO李华敏突然离场,这让外界着实对正畸第一股再捏了一把汗。 数据来源:时代天使财报 李华敏在致全员信中曾表示:“新阶段的时代天使不再需要一个火车头似的带队家长,而是需要一个具有数字化科技理念和全球化战略的核心领导团队,带领企业在安全稳健中加速前行。”这背后反映出时代天使在中国市场的天花板已经触手可及,哪怕在国内市场,时代天使已经成功与隐适美平起平坐,形成了“双强寡头”的格局,但是与全球市场相比,把自己圈定在有限的中国市场已经岌岌可危。 同时,时代天使也必须对内忧外患的局面作出改变。据媒体报道,2019年,时代天使和爱齐科技在中国的收入分别为6.5亿元和13.6亿元,分别同比增长32.0%和32.2%。以此来看,两者的收入增速基本一致,但爱齐科技在中国的收入规模则为时代天使同期的两倍。 彼时,时代天使、隐适美两家头部厂商累计占据超过70%市场份额。但是,正雅、可丽尔等国产品牌份额也有所提升。这就意味着来自竞争对手从下而上发起的攻击越来越猛烈,加上隐适美的不断降价,时代天使可谓是腹背受敌,压力巨大。而创始人的离场,使时代天使急需的不仅仅是企业转型的策略,更是从根本上对这场危机的反击和行动。 大股东接手承受考验 时代天使的题确实难解,不难想象,手握现金大奶牛,顶着中国正畸第一股头衔的光环,最坐不住的人必定是控股股东,收入利润双下滑,市值不断缩水,从某种意义上说,松柏投资对时代天使的接手并不是主动出击,大概率是在当时的形式裹挟下,不得不进行的一种选择。 从时代天使的公告可以看到,松柏投资在时代天使CEO和国际化业务总裁这两个位置上进行了全新部署,分别由松柏投资的合伙人胡杰章和黄琨担任。 投资人接手创始人的活儿,临危受命,大量投资者担心公司存在巨大的风险:投资人能经营好一个上市企业吗?大股东是否有足够实力,带领时代天使重回辉煌时代?虽然时代天使的上市招股书中显示,“松柏投资集团在口腔全产业链中有广泛的控股经营和参股投资,从最上游的教育培训到中上游的隐形矫治器、种植体、生物再生、影像设备、口内扫描仪,再到中游的诊所管理软件及分销服务,及最终到下游的口腔医院及诊所”,但是,投资和亲自下场操盘一家企业毕竟是两回事。 更重要的是,大股东接手后如何处理产业链上其他投资企业的竞争关系?是否能发挥产业链收购企业与时代天使的协同效应?如何处理和老团队的信任关系?这才是真正的考验。 在接盘一个月之后,新任管理层便从内部将元老级管理层宋鑫由公司首席商务官升任为公司首席运营官(COO),重用老团队的核心高管,给予核心高管以信心,在稳住基本盘的同时,开始了海外扩张,仅9个月的时间,时代天使的业绩筑底回升。 鲜为人知的国际化 根据时代天使公布的2023年度业绩报告显示,2023年公司营收14.7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6.2%,实现毛利润9.21亿元,同比增长17.19%;但是,公司拥有人应占利润仅为5347.5万元,同比减少了74%。在净利润持续走低的情况下,公司股价出现了超十个点的上涨,这背后究竟是何原因? 根据财报显示,时代天使的销售及营销开支由2022年度的2.98亿增加至2023年度的4.93亿元,大增65.4%,主要是由于“启动及扩展国际业务至其他国家及地区的销售及营销开支增加导致”,想要走出国门,自然要花费巨资铺路,这也正是净利润下滑的主要原因。但若剥离国际业务启动阶段的投入来看,中国业务经调整净利润达到人民币2.56亿元,同比增长接近30%。 值得关注的是国际业务虽然投入巨大,但是时代天使的第二增长曲线也确实有所兑现。2023年,时代天使总案例数达到245,000例,国际案例数达到33,000例,在出海第一年就占到总案例数的近14%,且多方预计国际案例数还会快速增加。从市场反映看,外界对时代天使的态度不止在于其收入和利润,更重要的是其未来的发展潜力和成长空间,因此海外市场的快速放量和增长成为公司股价反弹的强心剂。 至此,时代天使的新任管理者在上位之后,不仅没有暴雷,反而交出了第一份亮眼的成绩单,也带给外界一个全新的局面,那就是把格局打开,以“利润”换“市场”,把中国生意做到了全球,在“时代天使2.0时代”中,国际化开始正式成为时代天使新的增长引擎。 那么换了核心管理者的时代天使,快速从一家民营企业转型成为一家国际化公司,这期间都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2022年11月,巴西本土的正畸龙头公司Aditek在松柏投资的推动下,被时代天使并购。由此可见,时代天使的国际化业务并不是在松柏投资正式接盘后才开始的,这也侧面说明看似9个月的接盘逆袭其实远不止9个月,而是有着更长的准备期。同时,巴西应该是时代天使2023年国际化成绩的一个重要支撑点,也是松柏投资在很早之前就种下的一颗种子。 2023年,时代天使在美国和欧洲亮相,先后参加了美国、西班牙、德国、英国、意大利、法国等多个世界顶级学术会议,动作频出。从一系列的报道看,时代天使在短期内覆盖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8个国际办事处,搭建了一个巨大的海外本土团队,这个速度明显快于一般的中国企业出海。 所谓背靠大树好乘凉,这其中离不开巨大的资源借力,包括松柏投资已经在国际口腔届搭建起来的信誉、口碑、人脉、以及全球人才资源库等,否则仅搭建团队,招募办事处员工都是一件在短期内无法完成的事情。 与此同时,过去两年时代天使做了一个重要的决策,就是全球化业务先从拥有最高专业水平的欧洲、澳大利亚以及美洲等国际主流正畸市场切入,而不是选择门坎相对较低的东南亚和东欧市场。这种不留试错空间,精准、快速切入核心市场的战略,显然需要一个非常专业的市场情报收集和分析团队支持,无疑这也离不开松柏投资。 因此,在看待时代天使国际化时,我们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如果没有背靠大树,那么对于任何一家中国企业,出海都是一件极其困难的事情。 避开国内撕杀加速出海 格局决定人生上限,对于企业亦然。 2022年,拼多多的跨境电商平台Temu在美国上线,开启抢占海外市场,成为全球零售业的一支强大力量。2023年11月,拼多多市值一度超过阿里引发巨大震动。企业的国际化成功不止于业绩、市值的收获,往长远看,更是对自身定位和价值的重新审视,也是获取更大舞台、视野的机会。 复盘2021年,我们发现,时代天使虽然迎来了上市高光,但它本质上仍把目光停留在国内惯有的市场厮杀中,比如低价策略、下沉市场、更适合中国人等来顺应消费降级的大趋势和竞争对手的步步紧逼。关心眼前事、具体事,看似是在努力解决生存问题,但实则恰恰相反,因此业绩不断下滑,陷入绝境。 而今天的时代天使虽然出海首战告捷,但距离成功转型成为一个国际性企业,还为时尚早。目前我们可以肯定的是,它已经开始活跃地参与到众多国际主流正畸市场活动中,成为全球隐形正畸牌桌上的一位重量级玩家。据报道,国际隐形矫治巨头隐适美的母公司艾利科技于今年2月发布2023年年报,其全球收入高达38.62亿美元,净利润为4.45亿美元,近三年的年均病例数高达244万例,是目前时代天使年病例数的近10倍,因此,时代天使从中国迈向全球,任重道远,但也可以说未来将具有很大的想象空间。 尽管时代天使这份不错的答卷让外界打消了顾虑,但更重要的是,打开格局意味着“真正打开的其实是人心”。所以,时代天使能否更好地拥抱国际市场的多元需求和文化?其团队是否愿意走向更大的世界?这不是多少资源和支持能解决的问题。归根结底,格局是一个民营企业真正变身为国际化公司的核心所在,也决定着其最终能够站多高、走多远。 注: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子弹财经
lg
...
格隆汇
05-31 11:22
一脉阳光(02522.HK)开始招股,第三方医学影像头号玩家6月7日抢滩港股
go
lg
...
出了水面。 5月30日,一脉阳光正式于
港
交
所
开启招股。招股价为每股14.60港元至16.80港元,每手500股,招股时间为5月30日至6月4日,预计将于6月7日上市,即将成为“中国医学影像服务第一股”。这不仅代表了其技术实力和市场认可度的提升,更是国内第三方医学影像行业蓬勃发展的一个缩影。 一脉阳光的上市只是一个新的起点。站在投资视角来看,随着国内第三方医学影像市场的不断扩大,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增长红利。如何准确把握这一市场的发展趋势,分享其增长带来的收益,是每一个投资者都需要深思的问题。 而一脉阳光之所以能够从赛道中脱颖而出,并成功登陆港股市场,其背后的优势和战略布局值得我们深入分析。为了更好地理解一脉阳光的增长逻辑,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问题入手: 首先,为何能成为港股第一股? 其次,业务发展和业绩表现究竟如何? 最后,未来估值增长空间如何? 1、唯一一家+提供医学影像全产业链服务,兼具领先性和独特性 先说结论,笔者认为,一脉阳光能成为港股医学影像服务板块首个上市的企业,离不开其全产业链布局的领先性和业务能力上的独特性。 简单来说,一脉阳光构建了包括影像中心服务、影像解决方案服务、一脉云服务在内的三大核心业务。这三板块务相互协作,形成了一个一站式生态系统,有效连接了医疗服务的各个参与者。 资料来源:公司资料 得益于完善的业务布局,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显示,一脉阳光是中国唯一一家为整个医学影像产业链提供全面影像服务及价值的医学影像平台营运商及管理者,并且中国第三方医学影像中心市场五大参与者中的其他四大参与者(按患者支付的费用计)并没有同时提供与一脉阳光的影像解决方案服务及一脉云服务相似的解决方案及服务,展现出其独有的服务能力。 并且,在多个关键指标上,“唯一一家”、“第一”、“独有”的种种头衔,也足以印证一脉阳光在赛道之中的领先地位。 据悉,2023年,公司在医学影像中心网点数目、设备数量、注册执业影像医生数量、日均检查量以及患者支付的费用等方面均位居中国所有第三方医学影像中心运营商第一。同时,按照影像中心产生的收入计算,一脉阳光在所有第三方医学影像中心中排名第二。 显而易见的,通过全产业链式的战略布局,一脉阳光不仅确立了其在中国第三方医学影像服务市场中的领先地位和独特质地,也为未来的持续发展和创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正是其能成为港股医学影像服务板块首个上市企业的底气所在。 2、业绩增长动力强劲,加速价值释放 当然,商业模式只是为公司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基础框架,只有通过实际的业务数据,我们才能更准确的评估公司的发展状况和价值所在。 直观的看到数据,招股书显示,一脉阳光的医学影像中心网络广泛覆盖17个省、自治区及直辖市,从一二线城市延伸至59个县级行政区,可见公司渠道布局的广泛性和深入性。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的医学影像中心网络由共97个影像中心组成,包括9个旗舰型影像中心、24个区域共享型影像中心、50个专科医联体型影像中心以及14个运营管理型影像中心。这种多样化的影像中心组合,不仅能够满足不同地区和不同层次的医疗服务需求,也展现了一脉阳光在服务模式创新上的不断探索和实践,以及对基层医疗服务的重视。 在服务能力上,一脉阳光的影像解决方案服务已经覆盖了超过80家医疗机构,既证明了公司在行业内的影响力,也显示了其服务的广泛认可度。并且,公司拥有包括PET、超导MRI及多层螺旋CT扫描器在内的先进影像设备,总数超过220台,为公司提供了强大的技术和硬件支撑,确保了服务质量和效率。 另外,2023年一脉阳光运营的影像中心的日均检查量更是达到了约20,000次,这一数字在中国是最高的。不仅再一次验证了一脉阳光在医学影像服务领域的领先地位,也反映了其在市场需求满足和客户服务效率方面的良好表现。 而业绩作为公司业务发展好坏最直观的体现,一脉阳光近年来快速增长的营收、毛利等各核心指标,都无一不验证了其成长势头的持续性。 招股书显示,一脉阳光的收入由2021年的5.92亿元增加32.5%至7.84亿元,并进一步增加18.4%至2023年的9.29亿元,2021年至2023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25.3%;毛利由2021年的1.75亿元增加35.3%至2022年的2.37亿元,并进一步增加40.4%至2023年的3.33亿元,2021年至2023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37.8%。 资料来源:招股书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2023年,一脉阳光的经调整归母净利润为5999.6万元,成功实现了从亏损到盈利的转变。这一成就不仅证明了公司在经营策略和管理效率上的成功,也为其股东和投资者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回报。 此外,一脉阳光的现金流状况亦在持续强化,2023年公司经营性现金流高达2.01亿元。强劲的现金流不仅确保了公司日常运营的顺畅,也为未来的扩张和投资提供了坚实的财务基础。 资料来源:招股书 3、蓝海市场前景广阔,强者恒强为估值打开上升空间 随着一脉阳光即将正式登陆
港
交
所
,要探讨公司未来价值的增长潜力,必然需要剖析公司所处行业的发展潜力。 尽管我国第三方医学影像中心市场起步较晚,发展时间相对短暂,但在需求、政策、技术等多重因素的共同驱动下,该市场已经展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其发展速度和规模的扩张预示着一个巨大的市场空间。 例如,人口老龄化及居民健康意识的提高,对高质量、高效率的医学影像服务的需求不断增加。其次,一系列政策的出台,鼓励发展第三方医学影像中心,尤其是在县级行政区设立第三方区域共享型影像中心,以促进优质医疗资源向基层医疗体系延伸,并平衡资源分布。再者,国内人均医学影像设备每百万人单位相对较低,导致基层医疗系统的医学影像设备资源整体匮乏,这也推动了第三方医学影像中心市场的增长。此外,技术革新也提供了有力支撑,如人工智能(AI)、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的应用,提高了医学影像的诊断准确性和效率,并为医疗服务提供了更加智能化和个性化的解决方案等等。 体现在市场规模上,据弗若斯特沙利文预计,中国医学影像服务市场规模将有望在2030年将达到6615亿元。其中,中国第三方医学影像中心市场规模有望于2023年的29亿元增至2030年的186亿元,年复合增长率高达30.7%,仍远未触达市场天花板。 这一增长率不仅显示了市场的强劲动力,也表明了第三方医学影像中心在满足日益增长的医疗需求方面所发挥的关键作用,未来几年还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的态势。 资料来源:招股书 不难判断,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扩大、技术创新的持续推进、政策环境的日益优化,一脉阳光作为第三方医学影像中心的头部企业,凭借其在行业内的领先地位和独特服务能力,有望乘着市场增长的大潮中实现强者恒强的局面,在取得业绩增长的同时也在资本市场上获得更高的估值。 4、结语 总体而言,一脉阳光的商业模式和增长路径已经逐渐清晰。 回到投资视角上,对于一般个人投资者来说,第三方医学影像领域这类医疗服务行业的专业性可能较难把握,理解起来也相对复杂。相比之下,专业的投资机构凭借其专业知识和信息获取能力,在评估企业价值方面通常更为精准,能够为普通投资者提供一些指引。 自2016年起,一脉阳光就先后得到了包括高盛、百度、京东健康、中金公司、中国人保、奥博资本等多家知名投资机构的加入,彰显出资本市场对一脉阳光价值的认可和青睐。 当然,机构们的行业经验和资源网络也将给一脉阳光未来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背书和帮助,进一步注入了信心,增加了市场对其上市表现的期待。相信随着一脉阳光顺利迈入港股市场,其在资本加持下很大可能还将会释放更大的能量。
lg
...
格隆汇
05-31 08:42
一脉阳光(02522.HK)开始招股,第三方医学影像头号玩家6月7日抢滩港股
go
lg
...
出了水面。 5月30日,一脉阳光正式于
港
交
所
开启招股。招股价为每股14.60港元至16.80港元,每手500股,招股时间为5月30日至6月4日,预计将于6月7日上市,即将成为“中国医学影像服务第一股”。这不仅代表了其技术实力和市场认可度的提升,更是国内第三方医学影像行业蓬勃发展的一个缩影。 一脉阳光的上市只是一个新的起点。站在投资视角来看,随着国内第三方医学影像市场的不断扩大,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增长红利。如何准确把握这一市场的发展趋势,分享其增长带来的收益,是每一个投资者都需要深思的问题。 而一脉阳光之所以能够从赛道中脱颖而出,并成功登陆港股市场,其背后的优势和战略布局值得我们深入分析。为了更好地理解一脉阳光的增长逻辑,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问题入手: 首先,为何能成为港股第一股? 其次,业务发展和业绩表现究竟如何? 最后,未来估值增长空间如何? 1、唯一一家+提供医学影像全产业链服务,兼具领先性和独特性 先说结论,笔者认为,一脉阳光能成为港股医学影像服务板块首个上市的企业,离不开其全产业链布局的领先性和业务能力上的独特性。 简单来说,一脉阳光构建了包括影像中心服务、影像解决方案服务、一脉云服务在内的三大核心业务。这三板块务相互协作,形成了一个一站式生态系统,有效连接了医疗服务的各个参与者。 资料来源:公司资料 得益于完善的业务布局,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显示,一脉阳光是中国唯一一家为整个医学影像产业链提供全面影像服务及价值的医学影像平台营运商及管理者,并且中国第三方医学影像中心市场五大参与者中的其他四大参与者(按患者支付的费用计)并没有同时提供与一脉阳光的影像解决方案服务及一脉云服务相似的解决方案及服务,展现出其独有的服务能力。 并且,在多个关键指标上,“唯一一家”、“第一”、“独有”的种种头衔,也足以印证一脉阳光在赛道之中的领先地位。 据悉,2023年,公司在医学影像中心网点数目、设备数量、注册执业影像医生数量、日均检查量以及患者支付的费用等方面均位居中国所有第三方医学影像中心运营商第一。同时,按照影像中心产生的收入计算,一脉阳光在所有第三方医学影像中心中排名第二。 显而易见的,通过全产业链式的战略布局,一脉阳光不仅确立了其在中国第三方医学影像服务市场中的领先地位和独特质地,也为未来的持续发展和创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正是其能成为港股医学影像服务板块首个上市企业的底气所在。 2、业绩增长动力强劲,加速价值释放 当然,商业模式只是为公司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基础框架,只有通过实际的业务数据,我们才能更准确的评估公司的发展状况和价值所在。 直观的看到数据,招股书显示,一脉阳光的医学影像中心网络广泛覆盖17个省、自治区及直辖市,从一二线城市延伸至59个县级行政区,可见公司渠道布局的广泛性和深入性。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的医学影像中心网络由共97个影像中心组成,包括9个旗舰型影像中心、24个区域共享型影像中心、50个专科医联体型影像中心以及14个运营管理型影像中心。这种多样化的影像中心组合,不仅能够满足不同地区和不同层次的医疗服务需求,也展现了一脉阳光在服务模式创新上的不断探索和实践,以及对基层医疗服务的重视。 在服务能力上,一脉阳光的影像解决方案服务已经覆盖了超过80家医疗机构,既证明了公司在行业内的影响力,也显示了其服务的广泛认可度。并且,公司拥有包括PET、超导MRI及多层螺旋CT扫描器在内的先进影像设备,总数超过220台,为公司提供了强大的技术和硬件支撑,确保了服务质量和效率。 另外,2023年一脉阳光运营的影像中心的日均检查量更是达到了约20,000次,这一数字在中国是最高的。不仅再一次验证了一脉阳光在医学影像服务领域的领先地位,也反映了其在市场需求满足和客户服务效率方面的良好表现。 而业绩作为公司业务发展好坏最直观的体现,一脉阳光近年来快速增长的营收、毛利等各核心指标,都无一不验证了其成长势头的持续性。 招股书显示,一脉阳光的收入由2021年的5.92亿元增加32.5%至7.84亿元,并进一步增加18.4%至2023年的9.29亿元,2021年至2023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25.3%;毛利由2021年的1.75亿元增加35.3%至2022年的2.37亿元,并进一步增加40.4%至2023年的3.33亿元,2021年至2023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37.8%。 资料来源:招股书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2023年,一脉阳光的经调整归母净利润为5999.6万元,成功实现了从亏损到盈利的转变。这一成就不仅证明了公司在经营策略和管理效率上的成功,也为其股东和投资者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回报。 此外,一脉阳光的现金流状况亦在持续强化,2023年公司经营性现金流高达2.01亿元。强劲的现金流不仅确保了公司日常运营的顺畅,也为未来的扩张和投资提供了坚实的财务基础。 资料来源:招股书 3、蓝海市场前景广阔,强者恒强为估值打开上升空间 随着一脉阳光即将正式登陆
港
交
所
,要探讨公司未来价值的增长潜力,必然需要剖析公司所处行业的发展潜力。 尽管我国第三方医学影像中心市场起步较晚,发展时间相对短暂,但在需求、政策、技术等多重因素的共同驱动下,该市场已经展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其发展速度和规模的扩张预示着一个巨大的市场空间。 例如,人口老龄化及居民健康意识的提高,对高质量、高效率的医学影像服务的需求不断增加。其次,一系列政策的出台,鼓励发展第三方医学影像中心,尤其是在县级行政区设立第三方区域共享型影像中心,以促进优质医疗资源向基层医疗体系延伸,并平衡资源分布。再者,国内人均医学影像设备每百万人单位相对较低,导致基层医疗系统的医学影像设备资源整体匮乏,这也推动了第三方医学影像中心市场的增长。此外,技术革新也提供了有力支撑,如人工智能(AI)、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的应用,提高了医学影像的诊断准确性和效率,并为医疗服务提供了更加智能化和个性化的解决方案等等。 体现在市场规模上,据弗若斯特沙利文预计,中国医学影像服务市场规模将有望在2030年将达到6615亿元。其中,中国第三方医学影像中心市场规模有望于2023年的29亿元增至2030年的186亿元,年复合增长率高达30.7%,仍远未触达市场天花板。 这一增长率不仅显示了市场的强劲动力,也表明了第三方医学影像中心在满足日益增长的医疗需求方面所发挥的关键作用,未来几年还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的态势。 资料来源:招股书 不难判断,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扩大、技术创新的持续推进、政策环境的日益优化,一脉阳光作为第三方医学影像中心的头部企业,凭借其在行业内的领先地位和独特服务能力,有望乘着市场增长的大潮中实现强者恒强的局面,在取得业绩增长的同时也在资本市场上获得更高的估值。 4、结语 总体而言,一脉阳光的商业模式和增长路径已经逐渐清晰。 回到投资视角上,对于一般个人投资者来说,第三方医学影像领域这类医疗服务行业的专业性可能较难把握,理解起来也相对复杂。相比之下,专业的投资机构凭借其专业知识和信息获取能力,在评估企业价值方面通常更为精准,能够为普通投资者提供一些指引。 自2016年起,一脉阳光就先后得到了包括高盛、百度、京东健康、中金公司、中国人保、奥博资本等多家知名投资机构的加入,彰显出资本市场对一脉阳光价值的认可和青睐。 当然,机构们的行业经验和资源网络也将给一脉阳光未来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背书和帮助,进一步注入了信心,增加了市场对其上市表现的期待。相信随着一脉阳光顺利迈入港股市场,其在资本加持下很大可能还将会释放更大的能量。
lg
...
格隆汇
05-31 08:42
RWA 会是币安和 OKX 的下一个决胜机会吗?
go
lg
...
创新产品,还是传统金融机构既得利益集团
港
交
所
中介机构在分蛋糕,根本不可能真正交给 Web3 新生势力硬起来。 新赛道的 Web3 钱包,OKX 和币安搞了那么久,但铭文符文符石和 memecoin 等,热了一会儿没坚挺住,没有长周期也没有交易量。甚至 BTC core 对铭文符文一直耿耿于怀,靠这个支撑一个大的新生态几乎很难。 倒是美国的比特币现货 ETF 比香港的比特币现货 ETF 真正坚挺多了,关键是老美的比特币 ETF 给我们的提示是想做大还是要琢磨现实世界的老钱和增量用户。 综合来看,币安和 OKX 在存量加密货币市场已经足够卷了,二者唯一的机会不是折腾了这么久的 Web3 钱包和新的 memecoin,而是现实世界资产代币化的 RWA(+DePIN)交易所 / 赛道。 币安和 OKX 的下一个决胜,在 RWA? 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最大的增量市场,就在现实世界资产。 我曾经在第一篇 RWA 文章列了一下现实世界资产的数字,2020 年全球货币与市场数据作为参考(美元):白银 439 亿,黄金 10.9 万亿,股票 89.5 万亿,全球债 253 万亿,不动产 280.6 万亿,衍生品 558.5(低点)~1000 万亿(高点),还不包括后面的新兴资产比如 AI 算力、可再生能源绿等。 增量市场,我们可以回想一下:这轮 BTC 上涨周期的核心原因是什么?基本上都会想到是因为比特币现货 ETF。ETF 的核心本质是什么?现实世界与比特币的连接产品啊,它是一个典型的 RWA 模式产品,在纽交所芝加哥所纳斯达克交易,而比特币现货交易则被 coinbase 接住了,直接带动进入资金数百亿美元,增量的日交易量接近四五十亿美元。 目前唯一的最大的增量市场,就是现实世界的资产、资金和用户。我们一直在强调 RWA 的本质是企业融资,企业融资的核心是机构市场,现实世界的主流资产和资金都在企业和机构市场手中。而且 RWA 产品,可以让增量的小白用户不需要复杂的数字钱包,在传统交易所,用常规的信用卡或者养老金账户等就可以,RWA 代币或数字资产有专业的托管和交易平台。 退回到比特币现货 ETF,除了美国的上市公司之外,跟随 ETF 进来的基金机构,包括后面的银行以及养老基金的试点投资等等,你只需要分析一件事儿,看看比特币 ETF 在其投资配置的占比以及进来前的资产配置分类就好,你就知道 RWA 资产背后的空间有多大。 说到现实世界资产,RWA 交易所离不开 DePIN。 RWA 和 DePIN 的组合,是现实世界资产的映射或锚定的有效展现。DePIN 是现实世界资产发行上链的基础设施,它的本质是物联网 IoT 的上链 3.0 + 资产代币化。头部交易所早就有 DePIN 赛道了,但是从上币的那些 DePIN 项目看,如果按当前的 WiFi 或者数据共享等项目,很难直接产生现金流价值;但它作为 RWA 资产发行的基础设施,在资产发行和交易的过程中是可以直接产生 RWA 代币价值,而这个 RWA 代币现金流,又可以进一步组合成为 RWA 产品。 在现实世界资产上,DePIN 结合 DAO 和智能合约的 SPV 以及加密基金(代币分红或流动性),可以让 RWA 资产发行和锚定变得更链上、更原生(实现模式比较复杂够单开一篇详细聊聊的了)。 所以我们来理一理: offshore 的头部币安、OKX 和火币等,都是原生代币交易所,从最早的 ICO 和合约起家,做大站住第一梯队;Offshore 的目标客户群,基本上以炒币散户为主。 美国的 coinbase,属于半 offshore 和半持牌吧,在币安被美牵制并通过比特币现货 ETF 的时候,顺利接住了这一拨泼天流量;coinbase 的客户群比较复杂,除了散户之外,ETF 带来了不少机构客户。 香港持牌交易所 HashKey(香港站),走合规、主流代币和证券化代币,基本上以 PI 客户为主,零售散户限制比较多还比较少,总体交易量不大,而且大多是非币本位的,尤其是以合规出入金为主。 其实还有个
港
交
所
,虽然港股没落交易量劇降,但又靠着保守监管争权夺利抢到了香港比特币现货 ETF 的主导权,带着一帮券商中介小弟们分肉,严重怀疑 STO 也会一样,
港
交
所
的目标客户群大部分是机构客户和 PI 投资者,相当于是炒比特币概念股的传统投资者和投资机构。 所以,你还会奢望香港的持牌交易所有啥革命和颠覆吗? 我们倒是该认真思考:RWA 交易所才是在 offshore 交易所和持牌交易所之间用现实世界资产吸引老钱的唯一机会吗? RWA 交易所的核心关键 RWA 虽然市场空间庞大,但是由于跨界或连接现实世界和加密世界,极大需要正确的宣导、普及知识、专业教育以及咨询孵化、投顾等等。未来的现实世界资产代币化普及,涉及到大量的迁移、uplift 以及交易和交付,RWA 交易所及其生态机构将成为关键。 但目前的持牌交易所和众多号称做 RWA 交易所或者 RWA 资产协议的,基本上只是解决了资产发行的问题,比如 STO 资产协议,或者 NFT 凭证模式,或者 STO 资产代币化的标准与流程,到了代币化上线后就戛然而止,没了。从业者目前还并没有解决市场结构、市场参与者(2B 和 2C)、原生代币以及流动性等四个问题。 如果从 RWA 角度,借鉴传统交易所的经验,一个交易所的市场结构是比较复杂的,从交易的资产标的和资金两端以及交易方式,从市场参与者的分类及交易特征,从交易所的不同层次的交易渠道布局等等。 RWA 交易所首先要分析好资金端策略。其一,对比港股的特殊性在于中美资产交换的资金,中美脱钩导致
港
交
所
的作用下降流动性没了,但从 RWA 角度是不是可以承接起这些不放在明面上的中美资产交换资金?其二,对比 ICE、CEX 和 LME,作为现实世界资产的大宗商品和贵金属,如果能够转化为 RWA 产品,围绕这些资产的现货交易、期货、期权、衍生品和合约等,再加上杠杆套利资金,其资金规模也不可限量。其三,类似滴灌通澳交所,全球资金都在寻找现金奶牛资产的投资机会,从企业融资的需求角度和海外资金追经营性现金流和短期收益的角度,这也是围绕 RWA 领域的大规模需求。 RWA 交易所的资产端,需要体现出资产的稀缺性、杠杆和套利的特点,从当下的资金喜好,比较利好三类 RWA 资产:稀缺性的实物资产、能够产生稳定现金流的资产以及高效的生产性资产。基本上不动产已经被排除在外了,稀缺性的实物资产比如 AI 算力、绿色能源、高效新材料等。现金奶牛的资产主要有:天然稀缺与垄断行业,如能源、矿产、金融、公用事业等;跨经济周期的,如生活消费品、基础设施或公用事业等;高效材料或生产性资产,如 AI 算力、高端硬件设备、新材料等。从 RWA 资产代币化的角度,或许更适合那些有较大潜力持续产生稳定自由现金流的高质量成长资产。 RWA 交易所聚焦的是增量用户和产业用户,所以市场参与者必然与原生加密货币交易所不一样。通过现实世界资产代币化期望带来的参与者主要包括:现货实货类交易的实体企业,类似于提货单、仓单交易;资产配置型交易,大多是基金机构进行宏观的资产配置,但为什么要到 RWA 交易所来配置是需要设计好激励机制的;量化套利的投机交易机构,RWA 交易所可能更适合进行交易策略和流动性合约;中介交易服务机构,这个就比较复杂,也看 RWA 交易所的市场拓展,可以吸引更多的 Broker、Dealer 和 Maker 等。 RWA 交易所的多层次布局也很关键,交易所的基础是 CEX+DEX,有 AMM 流动池,还需要有产业交易必备的 OTC 大宗,因为涉及到 RWA 资产代币化,所以还要有 L2 基础设施,有 LaunchPad 资产发行 / 发射平台,有 DePIN 作为现实世界资产基础设施,也可以有 NFT 作为权益凭证货提货单凭证,有平台代币作为平台治理、交易激励或流动性,有 DAO+Fund 打辅助,有 Liquidity 或 Farming 的流动性机制。 总而言之,RWA 交易所的关键在于几个方面:现实世界资产发行上链,基于 DePIN 物联网 IoT 的上链 3.0 和现实世界资产的代币化;链上原生代币治理、激励或套利,这个是吸引增量的内生价值;更好的促进结构化和流动性,弥补或改善传统金融或交易所的不足;实现多层次融资和交易市场。 资金方面要从海外的流资和融资市场,建立通畅的可接受的渠道,吸引更多的机构客户和企业客户进来;基于 RWA 资产特点设计好套利空间,既有足够的资产价值空间,又有增量的内生价值;结合区块链和数字资产如 NFT、代币和合约的组合优势,进一步实现传统的股市、债、衍生品等价值结构化,同时结合原生代币的内生价值激励;最终,做大 RWA 交易平台的金融叙事和平台代币的金融市值,实现一个 「DePIN + 产业交易 + 数字 IPO(RWA 资产发行)+ 数字银行 + 产业指数等数字衍生品 + 产业 / 平台货币」 的 RWA 产业蓝图。 不要太怀疑现实世界资产规模,我们且不说芝商所等大宗商品,就单说山东的农产品电子盘,一个大蒜的电子交易盘超过 200 亿人民币,这个也算是 RWA 模式,基于大蒜种植周期的期现套利、现货交易和冷库仓单等 RW 交易基础上,加杠杆加套利操盘而形成的电子交易盘(网站 + APP),这个东西很简单就可以迁移到链上,上链就是 RWA 交易。 一不小心又聊多了,意犹未尽有机会再聊聊 RWA 交易所的经济设计模式。所以,现在先思考一下:RWA 交易所有没有机会替代
港
交
所
成为未来的多极化中的联结点? 来源:金色财经
lg
...
金色财经
05-30 15:53
STO与RWA向散户敞开 与内地共创虚拟资产新时代
go
lg
...
港财政司副司长黄伟纶透露,香港政府正与
港
交
所
紧密合作,通过互联互通制度加强与内地的金融联系。这不仅为两地投资者提供了更广阔的投资选择,也为双方金融市场的繁荣注入了新的活力。通过这一制度,香港和内地有望实现投资产品范围及机会的双赢合作,共同推动金融业的创新与发展。 STO与RWA向散户敞开,市场潜力无限 香港证监会的最新表态更是令人振奋。据透露,证券型代币发行(STO)和真实世界资产(RWA)投资有望对散户投资者开放。这一举措无疑将极大地拓展虚拟资产市场,吸引更多的资金和金融科技人才涌入香港。散户投资者的加入,将进一步推动市场的活跃度和创新力,为虚拟资产领域注入更多活力。 创新金融产品频出,香港引领市场潮流 今年4月,香港市场迎来了比特币及以太币现货ETF的登场,这一创新金融产品的推出,不仅为投资者提供了更多样化的投资选择,也标志着香港在虚拟资产领域的重要突破。这一突破将进一步巩固香港作为全球金融中心的地位,并为其未来的金融创新之路奠定坚实基础。 监管框架日趋完善,确保市场健康发展 在推动虚拟资产发展的同时,香港特区政府也高度重视市场的监管工作。通过制定合理的监管政策,香港旨在为虚拟资产的创新和投资提供一个安全、透明的环境。这将有助于防范金融风险,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促进市场的健康稳定发展。 香港在推动虚拟资产发展方面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不仅展现了其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创新精神,也彰显了其与内地加强合作、共同推进金融创新的决心。随着虚拟资产市场的不断成熟和监管框架的逐步完善,香港有望成为全球虚拟资产发展的重要枢纽,为内地乃至全球的投资者提供更多的机遇。让我们共同期待香港与内地在金融创新领域的更多合作与突破,共同开启金融发展的新篇章! 来源:金色财经
lg
...
金色财经
05-30 14:43
轩竹生物撤回IPO,四环医药(0460.HK):将会积极寻求其他上市路径
go
lg
...
场融资机会。” IPO闯关难度升级 自
港
交
所
提出18A条款以来,至今已有超百家未盈利生物科技公司登陆
港
交
所
。而在A股市场,科创板也为未盈利生物科技公司们敞开大门,允许以第五套标准上市。然而,相较于前几年火爆行情,如今的科创板第五套标准申报上市似乎闯关难度正在升级。 据悉,轩竹生物原本冲刺IPO选择的具体上市标准为《科创板上市规则》第2.1.2条第(五)项规定:即预计市值不低于人民币40亿元,主要业务或产品需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市场空间大,目前已取得阶段性成果。医药行业企业需至少有一项核心产品获准开展二期临床试验,其他符合科创板定位的企业需具备明显的技术优势并满足相应条件。 随着资本市场环境的变化以及上市审批的标准日益提高,对于拟上市企业的盈利状况给予了更高的关注度。这一变化对于尚未实现盈利的创新药企而言,无疑加大了其闯关IPO的难度。面对这一挑战,轩竹生物经过深思熟虑,最终决定撤回科创板IPO申请,转而寻求其他更为合适的上市途径。这一决策体现了公司在面对市场变化时的灵活性与前瞻性。 “医美+创新药”双轮驱动,成效显著 轩竹生物撤单是当前IPO上市难度升级的一个缩影。对于母公司四环医药而言,这一事件无疑是一个挑战,但同时也给投资者一个重新审视其投资价值的机会。 一方面,四环医药的医美业务正处于快速放量、高速发展的黄金时期,为公司后续的稳健成长和持续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四环医药通过“自研+BD”的商业模式,成功打造出涵盖“填充+塑性+支撑+补充+光电设备”的医美全生命周期产品组合,能够满足不同年龄客户群体的多种需求。目前,其医美产品管线中拥有包括一代“童颜针”、二代“少女针”等十余款III类医疗器械产品和数十款II类医疗器械产品。 2023年,公司已经成功推进3.0营销的业务升级,通过深耕精细化运营,实现收入盈利双双实现高增长。根据公告显示,公司医美业务收入4.5亿,同比增长200%;分部盈利0.9亿,同比增长2450%;收入占比也大幅提升,从6.9%上升至24.2%,未来有望持续增加,成为四环医药的业绩增长主要动能。 另一方面,四环医药积极向创新药研发企业转型发展,高价值产品管线厚积薄发,商业化加速兑现,为收入增长提供新动能。 以轩竹生物为例,作为拥有国内乳腺癌赛道上布局最全管线的中国领先创新药自主研发平台,目前在研产品管线超25条,聚焦于肿瘤、消化、NASH领域,正在从biotech企业向国内领先的biopharma公司不断蜕变。 而旗下的糖尿病生物制药平台公司惠升生物,是国内为数不多在糖尿病及并发症领域实现了全产品覆盖的生物医药领导者。惠升生物拥有近40款产品,对二代、三代、以及以德谷、德谷门冬双胰岛素为代表的新型胰岛素实现了全部覆盖。其中1类创新药SGLT2抑制剂加格列净已经获批,最新一代胰岛素德谷胰岛素已递交上市申请,研发进展在行业领先。 从发展战略上来看,四环医药正精心绘制一幅“医美+创新药”的双轮驱动发展蓝图,且其成效显著。 从四环医药的整体产品管线布局中,我们可以窥见其实力所在。据2023年公司年报显示,四环医药已成功掌握超过40款医美产品以及超过60款创新药/生物药。其中,创新药板块正迅速向biopharma方向升级,多个自研的新产品更是在年内顺利获批上市,展现出清晰的业绩增长轨迹。 展望未来,四环医药有望进一步将重心集中在高增长的医美领域以及高价值的创新药及生物制药领域。在医美业务上,公司致力于实现收入与盈利的双增长,为市场带来更多优质的医美产品与服务。在制药业务上,四环医药将加速推进已获批创新药的产品上市,同时实现创新药对仿制药的产品迭代,积极优化整合仿制药业务,做好“减法”,以确保资源的高效利用与业务的持续发展。 图表一:四环医药产品管线图 数据来源:公司官网,格隆汇整理 小结 如果我们以四环医药2023年报财务数据来看,公司账上其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理财产品、定期存款共计46.11亿、净资产51.4亿,均与公司当前市值近乎相等,同时,叠加四环医药通过“医美+创新药”双轮驱动战略已经实现了从仿制药向医美以及生物医药领先企业的成功转型,笔者认为,公司的市场价值似乎与其内在价值并没有相匹配,存在明显估值倒挂现象。
lg
...
格隆汇
05-30 08:44
轩竹生物撤回IPO,四环医药(0460.HK):将会积极寻求其他上市路径
go
lg
...
场融资机会。” IPO闯关难度升级 自
港
交
所
提出18A条款以来,至今已有超百家未盈利生物科技公司登陆
港
交
所
。而在A股市场,科创板也为未盈利生物科技公司们敞开大门,允许以第五套标准上市。然而,相较于前几年火爆行情,如今的科创板第五套标准申报上市似乎闯关难度正在升级。 据悉,轩竹生物原本冲刺IPO选择的具体上市标准为《科创板上市规则》第2.1.2条第(五)项规定:即预计市值不低于人民币40亿元,主要业务或产品需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市场空间大,目前已取得阶段性成果。医药行业企业需至少有一项核心产品获准开展二期临床试验,其他符合科创板定位的企业需具备明显的技术优势并满足相应条件。 随着资本市场环境的变化以及上市审批的标准日益提高,对于拟上市企业的盈利状况给予了更高的关注度。这一变化对于尚未实现盈利的创新药企而言,无疑加大了其闯关IPO的难度。面对这一挑战,轩竹生物经过深思熟虑,最终决定撤回科创板IPO申请,转而寻求其他更为合适的上市途径。这一决策体现了公司在面对市场变化时的灵活性与前瞻性。 “医美+创新药”双轮驱动,成效显著 轩竹生物撤单是当前IPO上市难度升级的一个缩影。对于母公司四环医药而言,这一事件无疑是一个挑战,但同时也给投资者一个重新审视其投资价值的机会。 一方面,四环医药的医美业务正处于快速放量、高速发展的黄金时期,为公司后续的稳健成长和持续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四环医药通过“自研+BD”的商业模式,成功打造出涵盖“填充+塑性+支撑+补充+光电设备”的医美全生命周期产品组合,能够满足不同年龄客户群体的多种需求。目前,其医美产品管线中拥有包括一代“童颜针”、二代“少女针”等十余款III类医疗器械产品和数十款II类医疗器械产品。 2023年,公司已经成功推进3.0营销的业务升级,通过深耕精细化运营,实现收入盈利双双实现高增长。根据公告显示,公司医美业务收入4.5亿,同比增长200%;分部盈利0.9亿,同比增长2450%;收入占比也大幅提升,从6.9%上升至24.2%,未来有望持续增加,成为四环医药的业绩增长主要动能。 另一方面,四环医药积极向创新药研发企业转型发展,高价值产品管线厚积薄发,商业化加速兑现,为收入增长提供新动能。 以轩竹生物为例,作为拥有国内乳腺癌赛道上布局最全管线的中国领先创新药自主研发平台,目前在研产品管线超25条,聚焦于肿瘤、消化、NASH领域,正在从biotech企业向国内领先的biopharma公司不断蜕变。 而旗下的糖尿病生物制药平台公司惠升生物,是国内为数不多在糖尿病及并发症领域实现了全产品覆盖的生物医药领导者。惠升生物拥有近40款产品,对二代、三代、以及以德谷、德谷门冬双胰岛素为代表的新型胰岛素实现了全部覆盖。其中1类创新药SGLT2抑制剂加格列净已经获批,最新一代胰岛素德谷胰岛素已递交上市申请,研发进展在行业领先。 从发展战略上来看,四环医药正精心绘制一幅“医美+创新药”的双轮驱动发展蓝图,且其成效显著。 从四环医药的整体产品管线布局中,我们可以窥见其实力所在。据2023年公司年报显示,四环医药已成功掌握超过40款医美产品以及超过60款创新药/生物药。其中,创新药板块正迅速向biopharma方向升级,多个自研的新产品更是在年内顺利获批上市,展现出清晰的业绩增长轨迹。 展望未来,四环医药有望进一步将重心集中在高增长的医美领域以及高价值的创新药及生物制药领域。在医美业务上,公司致力于实现收入与盈利的双增长,为市场带来更多优质的医美产品与服务。在制药业务上,四环医药将加速推进已获批创新药的产品上市,同时实现创新药对仿制药的产品迭代,积极优化整合仿制药业务,做好“减法”,以确保资源的高效利用与业务的持续发展。 图表一:四环医药产品管线图 数据来源:公司官网,格隆汇整理 小结 如果我们以四环医药2023年报财务数据来看,公司账上其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理财产品、定期存款共计46.11亿、净资产51.4亿,均与公司当前市值近乎相等,同时,叠加四环医药通过“医美+创新药”双轮驱动战略已经实现了从仿制药向医美以及生物医药领先企业的成功转型,笔者认为,公司的市场价值似乎与其内在价值并没有相匹配,存在明显估值倒挂现象。
lg
...
格隆汇
05-30 08:44
被低估的香港加密ETF:数据背后的表象与潜流
go
lg
...
K)这 6 支虚拟资产现货 ETF 在
港
交
所
正式敲钟上市,并开放交易。 如果从开场数据来看的话,3 支比特币现货 ETF 在 4 月 30 日的首日发行规模达到 2.48 亿美元(以太坊现货 ETF 为 4500 万美元),其实远超美国比特币现货 ETF 在 1 月 10 日约 1.25 亿美元的首发规模(剔除 Grayscale),也说明了市场对香港加密 ETF 的后续表现预期颇高。 而市场对这 6 支香港加密 ETF 的诟病,主要也是集中在其相对美国加密 ETF 的「低迷」的交易量上:上市首日,香港 6 支加密 ETF 总交易量为 8758 万港元(约 1120 万美元),其中三支比特币 ETF 交易量为 6750 万港元,尚不足美国比特币现货 ETF 首日总交易量(46 亿美元)的 1%。 随后交易量更是一路走低,5 月 23 日甚至跌至 100 万美元以下。 但值得注意的是,香港加密 ETF 的交易量却与资管规模呈现出了明显的倒挂趋势:截至 2024 年 5 月 23 日,6 支香港虚拟资产现货 ETF 的总资管规模超 3 亿美元,其中比特币现货 ETF 持有总量为 3660 枚 BTC,总净资产为 2.54 亿美元;以太坊现货 ETF 持有总量为 1.338 万枚 ETH,总净资产为 5083 万美元,相较首日均小幅微增。 虽然从绝对体量上看,2.5 亿美元的规模,仍远逊于美国比特币现货 ETF 约 573 亿美元的体量,但这其实忽视了客观上香港 ETF 市场和美国 ETF 市场的「池子大小的差异」——香港 ETF 市场的总体量也不过 500 亿美元,而美国 ETF 市场规模则高达 8.5 万亿美元,相差约 170 倍。 因此从相对占比上看,2.5 亿美元的比特币现货 ETF 占香港 ETF 市场的 0.5%,而 573 亿美元则占美国 ETF 市场的 0.67%,二者其实并非存在数量级的差距,同时这还是推出不到 1 个月的表现,也从侧面说明香港加密 ETF 对香港本地金融市场的影响同样巨大。 如果细看近 1 个月来香港加密 ETF 内部数据变化,华夏、嘉实、博时 HashKey 三家也呈现出此消彼长的态势: 华夏、嘉实的 BTC、ETH 持仓量均出现明显下滑,而博时 HashKey 后发势头尚可,总资管规模超 1 亿美元,超过总量的 33%,较首日增长3000万美元——目前博时 HashKey 的 ETH 持仓第一,BTC 则仅次于华夏,且差距从最初的上千枚迅速缩窄至不到 500 枚。 超预期批复背后「甜蜜的烦恼」 数据不会说谎,香港加密 ETF 交易量与规模走势倒挂的背后,其实映射出一种「结构性」的潜流——利益攸关的多方正打磨流程、疏通堵点, 如果回看本轮香港监管机构批准并一口气推出 6 支加密 ETF 的节奏,会发现最主要的一个市场反馈,就是「情理之中,意料之外」: 情理之中在于,自 2022 年港府大踏步拥抱虚拟资产与 Web3 之后,一系列相关政策与监管框架就在稳步推进,其中就包括大家翘首期待的加密资产 ETF,因此各利益攸关方早就开始紧锣密鼓进行筹备; 意料之外则在于,各方对 ETF 通过的判断多集中在三季度或下半年,故一直在循序渐进打磨运营流程、技术对接等问题,但港府却出乎意料地在 4 月份提速,批复进度大大超乎了市场预期,使得各方不得不先将精力放在材料申报等工作上,原定的部署计划则不适配了。 简言之,这就导致利益攸关的各方将申请工作前置,而原先准备细细打磨的运营、渠道、产品等维度的问题尚未完全解决,则就只能放在 ETF 上线之后进行「补课」,从而造成了一些明显的「甜蜜的烦恼」。 这里也不得不提及香港加密货币 ETF 首创的实物申赎模式(即持币申赎),允许投资者直接使用比特币和以太坊认购 ETF 股份——投资者可以直接持 BTC、ETH 申购 ETF 份额,支持现金赎回,同时现金申购 ETF 的份额,也支持 BTC、ETH 赎回。以博时HashKey发行的3008.HK和3009.HK为例,3008每一股对应1/10000份BTC, 3009每一股对应1/1000份ETH。 参与证券商:招商证券国际,Mirae Asset证券,胜利证券,艾德证券 做市商:Eclipse Options (HK) Limited,Jane Street Asia Trading Limited,Optiver Trading Hong Kong Limited,Vivienne Court Trading Pty. Ltd. 该创新机制的优势在于帮助投资者实现了虚拟资产和传统资产的双向流通,但同时又涉及了利益攸关的多方角色: 参与交易商(PD),是 ETF 发行人(博时HashKey、华夏、嘉实)选择的机构,承担在一级市场新增 ETF 单位的责任,目前有胜利证券、招商证券国际、胜利证券、华赢证券等; 券商,是投资者进行 ETF 二级市场交易的主要渠道,投资者可以通过券商账户像股票交易一样买卖 ETF 份额; 托管商,负责保管 ETF 对应的加密资产,并确保资产的安全; 做市商,提供 ETF 做市服务,负责在二级市场上买卖 ETF 份额,以保证市场流动性; 所以需要参与交易商(PD)、券商、托管商/交易所、做市商等不同机构之间进行磨合,以配合打通整个交易链条的堵点。 也即每一个环节的对接效率,就成了 ETF 上线跑起来之后各方需要磨合解决的一个大问题,以上图的博时 HashKey 加密 ETF 的持币申购为例: 投资人需要先在 PD 处开设账户; 然后在规定时间内提交 ETF 份额创建指令; 再向 PD 打币,而币将被托管至 HashKey 托管服务中; 随后香港中央计算所创建 ETF 份额,并发送至 PD 处,再通过 PD 给到券商; 而后续还需要普通投资者在券商里进行交易; 其间涉及 PD/券商开户过程中的投资者 KYC 信息对接、一级市场的申购创建份额、PD 和托管商之间的对接、PD 和券商之间的对接等等,这也是目前的主要卡点,所以不少资金尤其是一级市场资金还在保持观望,这也容易造成一种负反馈恶性循环,即交易量低迷→套利机构进场缓慢→交易量持续低迷。 不过一切都在慢慢解决,近 1 个月来资管规模的变化趋势就是明显的例证。 加密 ETF 或仍需 2 个月发酵 因此,从这个角度看,香港加密 ETF 的实际表现仍需时间发酵,如果根据目前的实际情况进行估计,预计还需约至少 1-2 个月时间去打磨和理顺相关运营流程、渠道、技术对接等细节。 那我们不妨展望一下, 2 个月后,香港加密 ETF 市场可能会迎来那些值得期待的变化? 首先,后续随着运营流程、技术对接等的优化,越来越多的 PD、券商等角色入场后,他们原先的客户群也会自然而然地成为增量用户的种子池,实现覆盖用户、可触达资金的体量跃迁,这无疑将极大拓展香港加密 ETF 的未来想象力。 同时,2 个月后,如今保持观望、需要更多时间进行评估的传统金融机构,也可以基于 ETF 产品推出杠杆、借贷、资管等更多衍生产品,实现此前难以直接使用比特币实物资产完成落地的金融创新,满足各类投资者布局加密资产的需求。 二者也可以互相促进,形成一个正反馈的路径——更多 PD、券商与更多用户的接入,会进一步促进加密 ETF 的更多金融创新,而各种基于现货 ETF 的结构性产品及衍生品也会给香港市场带来更多可能性,实现良性循环。 与此同时,还有一个新的最大变量值得格外关注——对机构而言,香港以太坊现货 ETF,已然成为一个「抢跑」美国 ETF 的时间窗口。 原因便在于虽然美 SEC 批准了 8 份以太坊现货 ETF 的 19b-4 表格,但当下仍属于「靴子最终落地」的等待阶段,市场普遍预计其离正式推出还需至少 1-2 个月的时间。 那在这个窗口期内,对以太坊现货 ETF 感兴趣,尤其是想提前埋伏接下来增量资金入场、ETH 大规模上涨的机构资金,就可以通过香港 ETF 这个安全且合规的便宜渠道,相对其他玩家实现「抢跑」,率先布局这个近乎明牌的 Alpha 机会。 小结 《等待戈多》中,戈多象征希望和美好的未来,而对如今的香港加密 ETF 来说,当下的戈多,就是整个交易流程不同机构之间的磨合优化。 交易量与规模走势倒挂背后,利益攸关的多方正打磨流程、疏通堵点,2 个月后,或许才是香港 ETF 起量并迎来真正开场的关键节点。 来源:金色财经
lg
...
金色财经
05-29 21:45
上一页
1
•••
46
47
48
49
50
•••
459
下一页
24小时热点
特朗普重大决定冲击全球!美元跌了、比特币歇了 黄金惊现过山车行情
lg
...
特朗普决定与一则报道让黄金“血流成河”!金价崩跌逾90美元 如何交易黄金?
lg
...
马斯克突然语出惊人!比特币骤跌失守9.35万、黄金下探2605低点 拜登将宣布中东停火
lg
...
PCE数据或“大爆表”?!金价暴跌、一度失守2660
lg
...
突发大行情!金价日内暴跌近100美元!中东欲停火“叠加”特朗普财政部长人选、令多头一蹶不振
lg
...
最新话题
更多
#SFFE2030--FX168“可持续发展金融企业”评选#
lg
...
14讨论
#链上风云#
lg
...
47讨论
#美国大选#
lg
...
1329讨论
#VIP会员尊享#
lg
...
1503讨论
#比特币最新消息#
lg
...
615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