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数字财富领导者
CoNET
|
客户端
|
旧版
|
北美站
|
FX168 全球视野 中文财经
首页
资讯
速递
行情
日历
数据
社区
视频
直播
点评旗舰店
商品
财富汇
登录 / 注册
搜 索
综合
行情
速递
日历
话题
168人气号
文章
晚间公告全知道:一公司董秘因涉嫌操纵证券市场罪被监视居住、亿纬锂能斥资百亿投建储能与动力电池项目…
go
lg
...
中航机电及配套融资的总体方案。 【
并
购
重组】 楚天龙:终止公开发行可转债事项 楚天龙(003040)9月27日晚间公告,公司决定终止可转债事项并向证监会撤回申请文件。公司原拟公开发行总额不超5.6亿元可转债,投资于数字安全应用产品与数字人民币场景化应用建设等项目。公司将按照既定发展战略,利用自有资金、银行贷款等方式,积极推动数字安全应用产品与数字人民币场景化应用等项目。 滨化股份:拟定增募资不超20亿元 丰富产品种类 滨化股份(601678)9月27日晚间公告,拟向不超过35名特定对象非公开发行股票募资不超20亿元,用于24/74.2万吨/年环氧丙烷/甲基叔丁基醚(PO/MTBE)项目、新能源化学品10万吨/年甲胺装置项目、补充流动资金。此次发行完成后,公司仍无控股股东及实控人。 伟明环保:拟发行可转债募资不超23.5亿元 伟明环保(603568)9月27日晚间公告,拟发行可转债募资不超23.5亿元,用于温州嘉伟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和上海璞骁企业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通过设立伟明(新加坡)国际控股有限公司在印尼新建嘉曼新能源有限公司开展红土镍矿冶炼年产高冰镍含镍金属4万吨(印尼)项目、永康市垃圾焚烧发电厂扩容工程项目及补充流动资金。 宁波韵升:非公开发行股票申请获审核通过 宁波韵升(600366)9月27日晚间公告,公司非公开发行A股股票申请获得证监会发审委审核通过。 盛泰集团:公开发行可转债申请获审核通过 盛泰集团(605138)9月27日晚间公告,公司公开发行A股可转换公司债券申请获得证监会发审委审核通过。 【增持减持】 东方电热:拟3500万元至7000万元回购股份 东方电热(300217)9月27日晚间公告,公司拟回购公司部分股份,用于后期实施股权激励计划或员工持股计划。回购资金总额为3500万元至7000万元,回购价格不超过11.17元/股。 军信股份:实控人及副董事长拟增持公司股份 军信股份(301109)9月27日晚间公告,公司实控人、董事长戴道国和副董事长何英品计划6个月内增持公司股份。戴道国增持金额合计不低于3000万元,不高于6000万元;何英品增持金额合计不低于2000万元,不高于4000万元。 中国交建:控股股东增持公司H股95万股 计划累计增持不超2% 中国交建(601800)9月27日晚间公告,控股股东中交集团当日增持公司H股95万股,约占公司总股本的0.01%。中交集团制定了对公司H股增持计划,12个月内累计增持股份比例不超过公司发行总股本的2%。 龙蟠科技:拟5000万元-1亿元回购股份 龙蟠科技(603906)9月27日晚间公告,拟以5000万元-1亿元回购股份,回购价格不超过38元/股。回购的股份将用于实施员工持股计划或者股权激励。 厦工股份:进出口银行厦门分行拟减持不超6%股份 厦工股份(600815)9月27日晚间公告,持股6.78%的股东中国进出口银行厦门分行拟减持不超过6%的公司股份。上述股份来源于公司重整时资本公积转增股票以股抵债所得。 元隆雅图:控股股东等拟合计减持不超6.26%股份 元隆雅图(002878)9月27日晚间公告,控股股东元隆投资计划6个月内以大宗交易方式减持公司股份不超892.68万股(占公司总股本4%);元隆投资一致行动人李素芹、公司董事边雨辰拟合计减持不超468.34万股股份(占公司总股本2.1%);公司高管王升,监事李娅、刘岩拟合计减持不超35.8万股股份(占公司总股本0.16%)。 德创环保:两股东拟合计减持公司不超2.78%股份 德创环保(603177)9月27日晚间公告,持股2.03%的股东衢州市杭与科企业管理有限公司拟通过大宗交易和集中竞价方式减持不超2.03%的公司股份。另外,持股5.74%的股东杭州展创企业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拟通过大宗交易方式减持不超0.75%的公司股份。 爱旭股份:义乌奇光拟减持公司不超2%股份 爱旭股份(600732)9月27日晚间公告,持股17.54%的股东和谐天明投资管理(北京)有限公司-义乌奇光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拟减持不超2%的公司股份。 吉林化纤:上海方大资管拟减持公司不超2%股份 吉林化纤(000420)9月27日晚间公告,持股10.34%的股东上海方大投资管理有限责任公司拟减持公司股份不超过4917.74万股,即不超过公司总股本的2%。 歌华有线:减持贵广网络 获取投资收益约2706万元 歌华有线(600037)9月27日晚间公告,8月29日至9月26日期间,公司减持贵广网络共计410万股,成交金额5076.15万元,公司获取投资收益约2706.29万元,占公司2021年度净利润的12.96%。 【其他事项】 新华网:副总裁丁平因工作调动原因辞职 新华网(603888)9月27日晚间公告,因工作调动原因,丁平向公司董事会提请辞去公司董事、副总裁职务,同时辞去董事会战略与发展委员会委员、董事会薪酬与考核委员会委员职务。 华菱钢铁:拟7亿元实施精品高速线材生产线项目 华菱钢铁(000932)9月27日晚间公告,公司下属子公司华菱湘钢拟建设实施精品高速线材生产线项目,助力公司长材向特钢领域转型。该项目投资额7亿元,建设周期12个月。该生产线设计年产规模60万吨,产品主要定位于精品高端市场。 创兴资源:董事长顾简兵辞任 创兴资源(600193)9月27日晚间公告,顾简兵因个人原因提请辞去公司董事、董事长的职务,同时一并辞去董事会各专门委员会召集人、委员职务及子公司的相关一切职务。 鼎汉技术:预中标9350万元站台门设备供货项目 鼎汉技术(300011)9月27日晚间公告,公司为北京市轨道交通12号线工程站台门设备供货项目的第一中标候选人,中标价9350.17万元。站台门系统解决方案(屏蔽门/安全门)是公司重点推广的新产品之一。 中工国际:签署古井酿酒生产智能化技改项目合同 中工国际(002051)9月27日晚间公告,全资子公司北京起重运输机械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与安徽古井贡酒股份有限公司签署了古井酿酒生产智能化技术改造项目包材密集库设备总承包项目合同,合同金额9600万元。 国药现代:与山东朗诺签署药品上市许可转让合同 国药现代(600420)9月27日晚间公告,公司与山东朗诺制药有限公司签署《药品上市许可转让合同》,山东朗诺将其研发的阿普米司特片(10mg、30mg)上市许可及相关权益转让给公司,转让费用总额2400万元(含税)。阿普米司特片临床适用于治疗符合接受光疗或系统治疗指征的中度至重度斑块状银屑病的成人患者。该产品尚处于申报注册阶段。 数字政通:签订7657万元基层社会治理创新项目合同 数字政通(300075)9月27日晚间公告,全资子公司河南数字智通科技有限公司以公开投标的方式,成功中标河南省许昌市魏都区基层社会治理创新项目,并于近日签订相关合同,合同金额7657.16万元。 华康医疗:预中标1.21亿元医院净化系统采购及安装项目 华康医疗(301235)9月27日晚间公告,公司预中标四川大学华西厦门医院净化系统采购及安装(含实验室台及医疗废气排放、医疗纯水系统)项目,中标金额1.21亿元。 易华录:拟挂牌转让国富瑞和Infologic公司股权 易华录(300212)9月27日晚间公告,公司拟公开挂牌转让所持国富瑞数据系统有限公司部分股权。此次转让将有助于为国富瑞引入新的战略投资者,为其发展注入更多资源、加速推进上市进程。另外,为降低境外投资风险、推进国企“瘦身健体”改革工作,公司拟将所持Infologic Lte Pte 60%的股权公开挂牌转让,转让后不再持有Infologic公司股权,转让价不低于888.6万元。 海南发展:中标5.12亿元招商银行总部大厦幕墙工程 海南发展(002163)9月27日晚间公告,控股子公司深圳市三鑫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中标招商银行总部大厦项目幕墙工程(标段一),中标金额5.12亿元,占公司2021年度营业收入的11.72%。 川投能源:田湾河公司流域6台机组全部恢复并网发电 川投能源(600674)9月27日晚间披露田湾河公司受地震影响情况。9月22日,田湾河公司流域6台机组全部恢复并网发电。目前,田湾河公司营地及流域三站生活物资已基本保障,机组稳定运行,水库大坝安全可控,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正有序推进。由于机组停运,间接造成发电收入减少;9月发电量指标未能完成,需要转让;送出线路受损恢复需要较长时间,对流域发电稳定性也造成了一定影响。 大洋生物:拟3.86亿元山东临沭县投建碳酸钾项目 大洋生物(003017)9月27日晚间公告,公司与山东临沭经济开发区管委会9月26日签订投资框架协议,就公司在临沐县建设碳酸钾项目达成初步合作意向,项目总投资约3.86亿元。 杭齿前进:国有股权无偿划转 控股股东将发生变更 杭齿前进(601177)9月27日晚间公告,杭州萧山国有资产经营集团有限公司拟将所持公司45.01%股份,无偿划转至其全资子公司杭州萧山产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划转后,公司控股股东将变更为杭州萧山产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实控人未发生变化,仍为杭州市萧山区财政局。 招商积余:前三季度净利同比预增21.9%-24.26% 招商积余(001914)9月27日晚间发布业绩预告,预计2022年前三季度净利4.66亿元-4.75亿元,同比增长21.9%-24.26%。业绩增长主要系公司原有物业管理项目增长、新拓展市场化项目增加、商业运营管理业务规模扩大导致归母净利润同比增加,以及遗留房地产开发业务同比亏损减少所致。 金浦钛业:拟与金川科技园合作磷酸铁及磷酸铁锂项目 金浦钛业(000545)9月27日晚间公告,全资子公司南京钛白化工有限责任公司与兰州金川科技园有限公司签订合作框架协议,双方拟在磷酸铁及磷酸铁锂项目方面开展全面深度合作。金川科技园在甘肃兰州分期建设20万吨/年磷酸铁锂项目,南京钛白在安徽省淮北市分期建设金浦新能源电池材料一体化项目。双方项目建成后,在同等条件下金川科技园优先采购使用南京钛白的磷酸铁产品。双方进一步研究产业合作,探讨南京钛白在金川科技园磷酸铁锂项目参股的可行性,具备条件后推进实施。 豫园股份:拟2.6亿元收购上海高地资产管理公司 豫园股份(600655)9月27日晚间公告,公司下属全资子公司海南豫珠企业管理有限公司拟以2.6亿元,收购复地集团持有的上海高地资产经营管理有限公司100%股权。复地集团及公司的实控人均为郭广昌。上海高地资产经营管理有限公司是复地集团旗下专业从事物业综合服务的全资子公司。另外,公司拟推第三期员工持股计划和2022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其中,员工持股计划筹资总额上限为2632.43万元,股份来源为公司回购专用账户回购的股份。 金鹰重工:与国铁集团签署合计4.58亿元销售合同 金鹰重工(301048)9月27日晚间公告,近日,公司与公司实控人国铁集团签署了五项销售合同,合同金额合计4.58亿元(不含税),约占公司2021年营业收入总额的15.02%。 海南高速:以1.95亿元购置联合大厦 海南高速(000886)9月27日晚间公告,为增加优质资产,解决公司办公场地问题,公司9月26日与海南省文化经济发展有限公司签署合同,公司以1.95亿元购置其开发建设的联合大厦整栋房产。 丽珠集团:注射用艾普拉唑钠及艾普拉唑肠溶片获批印尼上市 丽珠集团(000513)9月27日晚间公告,近日,公司全资子公司丽珠制药厂收到印度尼西亚药品监督管理局核准签发的药品注册批件,丽珠制药厂生产的注射用艾普拉唑钠及艾普拉唑肠溶片获批在印度尼西亚上市。 粤电力A:茂名博贺电厂3、4号机组工程项目获核准 粤电力A(000539)9月27日晚间公告,近日,公司控股子公司广东粤电博贺能源有限公司收到批复,茂名博贺电厂3、4号2×1000MW机组工程项目获得核准。该项目规划建设2台100万千瓦超超临界二次再热燃煤发电机组,同步建设烟气脱硫、脱硝等装置。 王子新材:拟收购成都高斯51%股权 延伸军工科技板块业务 王子新材(002735)9月27日晚间公告,公司全资子公司武汉中电华瑞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拟以股权转让与增资方式,收购成都高斯智慧电子科技有限公司51%股权。其中,拟以500万元受让成都高斯16.33%股权,同时增资2167万元。成都高斯是一家立足无线通信和人工智能领域的高科技企业,公司此次投资进一步延伸了现有军工科技板块业务。 雅化集团:200万澳元认购澳大利亚东部资源公司定增股份 雅化集团(002497)9月27日晚公告,鉴于全资子公司雅化国际与澳大利亚东部资源有限公司(简称“EFE公司”)前期的合作约定,EFE公司目前已取得普德山锂钽矿矿权,雅化国际将通过认购EFE公司定增股份,以增加对EFE公司的持股比例,认购总额200万澳元。认购完成后,雅化国际持有EFE公司1.14亿股,持股比例约10%(不含期权)。参与EFE公司定增,旨在强化普德山锂钽矿等项目的合作,加快推进普德山锂钽矿的勘探和开发。 光启技术:签订2.55亿元超材料产品批产合同 光启技术(002625)9月27日晚间公告,下属子公司光启尖端与客户A签订了2.55亿元的超材料产品的批产合同。上述订单中,金额为1.06亿元的超材料产品属于公司已披露的超过12亿元订货需求范围内,金额为1.49亿元的超材料产品不在已披露的超过12亿元订货需求范围内,属于新增订单。 健康元:两款药品在印度尼西亚获得注册批件 健康元(600380)9月27日晚间公告,控股子公司丽珠集团全资子公司丽珠制药厂收到印度尼西亚药品监督管理局核准签发的药品注册批件,丽珠制药厂生产的注射用艾普拉唑钠及艾普拉唑肠溶片获批在印度尼西亚上市。注射用艾普拉唑钠适应症为用于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艾普拉唑肠溶片适应症为用于治疗十二指肠溃疡及反流性食管炎。 华峰化学:拟8.5亿元投建华峰新材料应用联合创新中心 华峰化学(002064)9月27日晚间公告,围绕公司打造全球聚氨酯制品材料龙头企业的战略定位,拟由全资孙公司浙江华峰聚创科技有限公司在温州市鹿城区滨江商务区投资8.5亿元(含购置土地款),建设华峰新材料应用联合创新中心项目,项目建设工期40个月。 新华文轩:签订12.5亿元教科书政府采购合同 新华文轩(601811)9月27日晚间公告,公司近日与四川省教育厅直属事业单位四川省学生资助管理中心签订《四川省2022-2023学年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费教科书政府采购合同书》,四川省学生资助管理中心以单一来源采购的采购方式,向公司采购教科书,合同总额约12.5亿元。 亿帆医药:复方银花解毒颗粒获批新加坡上市销售 亿帆医药(002019)9月27日晚间公告,全资子公司赛臻公司近日收到新加坡卫生科学局核准签发的“中成药”注册批文,公司独家产品复方银花解毒颗粒符合新加坡中成药标准注册,批准其在新加坡上市销售。 天宜上佳:与内蒙古和光新能源公司签订长期供货协议 天宜上佳(688033)9月27日晚间公告,全资子公司天力新陶与内蒙古和光新能源有限公司近日签订长期合作协议。天力新陶自协议签署之日起至2025年8月31日止,向内蒙古和光新能源有限公司提供坩埚、导流筒、保温筒等碳碳复合材料制品。基于目前市场价格测算,预估协议总额约4亿元(含税)。 新动力:氢燃料电池催化剂预计短期内无法形成销售收入 新动力(300152)9月27日晚间回复深交所关注函称,最近一年一期公司尚未取得氢能源业务上的营业收入。截至目前,公司实际投入在氢燃料电池催化剂量产技术上的研发资金累计约千万元,在建的项目为一条500g/批次的燃料电池催化剂量产中试生产线的建设,根据与清华大学的协议约定,该条生产线预计将于今年年底前完成验收。氢燃料电池催化剂的产品销售业务预计短期内无法形成销售收入,对于公司业绩不会产生较大影响。 建设银行:获准筹建消费金融公司 建设银行(601939)9月27日晚间公告,拟出资60亿元投资设立建信消费金融有限责任公司,作为该行所属一级控股子公司管理。该行已收到银保监会同意筹建建信消金公司的批复。 海螺新材:控股子公司拟投建SCR脱硝催化剂循环再利用项目 海螺新材(000619)9月27日晚间公告,控股子公司海螺环境拟在安徽芜湖与上海盈华化工有限公司共同出资设立“安徽海螺资源综合利用科技有限公司(筹)”,海螺资源注册资本8000万元,其中海螺环境出资7200万元,占比90%。同时,拟以海螺资源为主体,新建年产5万吨(m³)SCR脱硝催化剂循环再利用项目,固定资产投资约2.3亿元,预计2024年一季度建成投产。
lg
...
金融界
2022-09-27
“券商一哥”中信证券国际化波澜再起!“出海平台”中信里昂现人事地震,副董事长林晓东辞职
go
lg
...
。至此,中信证券彻底完成了对里昂证券的
并
购
。 后续中信证券加速整合海外业务,进行国际化布局。2016年11月10日,中信证券旗下开展国际业务的两家子公司中信证券国际和中信里昂证券宣布合并。2017年完成了业务与人员全面整合后,确定了中信证券国际化发展的统一平台。目前,中信证券国际是中信证券旗下一级子公司,旗下主要公司为中信里昂证券,后者被视为中信证券开拓海外业务的桥头堡。 中信里昂2021年商誉减值10.93亿元 虽然此次高层离任的原因并未揭晓,但是或许能从中信证券年报中窥探一二。 中信证券2021年年报显示,公司确认商誉减值损失20.69亿元,损失金额居41家上市券商首位。商誉减值主要源于2013年对中信里昂的
并
购
以及2020年对广州证券的
并
购
,分别计提资产减值准备10.93亿元和8.76亿元。 当时,中信证券在年报中解释道“2021年,为实践全球管理,中信证券完成了对于中信里昂的结构重整。此次结构重整改变了中信里昂原有业务在本集团的内部管理和报告结构,实现了对其各业务条线的垂直一体化管理,各业务条线现金流可以基本独立于其他业务条线。因此,将相关商誉分摊至各资产组组合,分别进行减值测试经比较相关资产组组合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和使用价值后,采用使用价值法确定其可收回金额,并对机构经纪资产组组合计提资产减值损失人民币10.93亿元。” 中信证券大手笔加码国际化业务 而在这之前,2020年中信证券大手笔加码国际化业务。2020年7月23日,中信证券发布公告董事会审议通过对子公司中信证券国际有限公司的增资议案。 根据议案,中信证券同意对中信国际进行现金增资,增资金额不超过1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05亿),将根据公司境外资产负债业务发展情况分批实施,其中第一批实缴不超过3亿美元。截至2019年末,中信证券国际实收资本65.16亿港元。此次增资完成后,中信证券国际的实收资本将超过160亿元人民币。
lg
...
金融界
2022-09-27
成立以来累计收益超200% “硬核”友邦千盛如何捕捉市场动向
go
lg
...
投资顾问、运营负责人等职务,深耕投资与
并
购
领域超10年,主导多个互联网、移动互联网项目的投资与管理。历任现货企业投资顾问,期货公司研发总监。 友邦千盛协会上半年管理总资产超70亿元,在全世界30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了产业布局,营销网络辐射全球,领导友邦千盛协会年内其中一支产品自2015年4月成立以来,运行了7年多时间,累计收益超200倍! 友邦千盛协会的核心团队均有10多年的金融投资经验,我们为全球机构客户及零售投资者管理70亿元的资产,提供股票、定息收益、私募市场及多元资产策略。我们的专业知识涵盖多个市场,从已发展国家到新兴市场,从单一国家到环球策略,从主题到行业投资组合。无论客户身在何地以及投资需要为何,透过主动管理,我们旨在为客户提供卓越的体验。 此外,我们以提高国内金融交易者投资水平为己任,组织过上百场投资分析培训和报告会,赢得了业内和投资者的广泛赞誉。团队对经济形势,证券期货投资机会,行业投资机会等都有独到敏锐的研究和判断,对投资者培训和实盘机会把握有丰富的经验,让投资者少走弯路,少交亏损学费,是投资者走向盈利之路的良师益友。 来源:金色财经
lg
...
金色财经
2022-09-27
开源证券:给予中材国际买入评级
go
lg
...
2021年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项目名单。
并
购
整合步伐加快,协同效应凸显。公司整合中材矿山、南京凯盛、北京凯盛、合肥院等中国建材集团旗下优质资产,不断完善产业链布局,巩固行业领先地位。股权激励落地,彰显长期发展信心。2022年4月,公司落地股票激励计划。激励对象包括董事长刘燕等高管及187名骨干。业绩考核条件为,以2020年为基数2022-2024年净利润CAGR均不低于15.5%。股权激励范围较广泛,深度绑定骨干利好长期业绩释放。 风险提示:行业智能制造升级不及预期风险;公司研发不及预期风险 证券之星数据中心根据近三年发布的研报数据计算,国盛证券何亚轩研究员团队对该股研究较为深入,近三年预测准确度均值高达95.69%,其预测2022年度归属净利润为盈利22.48亿,根据现价换算的预测PE为8.96。 最新盈利预测明细如下: 该股最近90天内共有10家机构给出评级,买入评级9家,增持评级1家;过去90天内机构目标均价为12.87。根据近五年财报数据,证券之星估值分析工具显示,中材国际(600970)行业内竞争力的护城河良好,盈利能力一般,营收成长性良好。财务相对健康,须关注的财务指标包括:应收账款/利润率。该股好公司指标3.5星,好价格指标3.5星,综合指标3.5星。(指标仅供参考,指标范围:0 ~ 5星,最高5星) 以上内容由证券之星根据公开信息整理,与本站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力求但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的准确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等,如存在问题请联系我们。本文为数据整理,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请谨慎决策。
lg
...
证券之星
2022-09-27
华安证券:维持朝聚眼科(02219.HK)“买入”评级
并
购
落地华北扩张可期
go
lg
...
华安证券发布研究报告称,维持朝聚眼科(02219.HK)“买入”评级,预计2022-24年将实现营业收入为12.51/15.6/19.34亿元,同比增25.15%/24.65%/23.98%;实现净利润2.17/2.75/3.45亿元,同比增33.88%/26.86%/25.52%。眼科医疗服务市场的蓬勃需求和优质医疗资源的紧缺为公司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该行看好其布局消费眼科带来的业务高增长可能,旗下医院集群化运作进一步提高运营及扩张效率,本次收购将进一步助力其扩大华北地区业务版图,提高品牌影响力。 截至2022年9月27日收盘,朝聚眼科(02219.HK)报收于3.61元,上涨2.27%,换手率0.05%,成交量35.4万股,成交额125.5万元。投行对该股的评级以买入为主,近90天内共有3家投行给出买入评级,近90天的目标均价为6.98。华安证券最新一份研报给予朝聚眼科买入评级。 机构评级详情见下表: 朝聚眼科港股市值24.98亿港元,在医疗服务Ⅱ行业中排名第20。主要指标见下表: 以上内容由证券之星根据公开信息整理,与本站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力求但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
lg
...
证券之星
2022-09-27
苗梦羽+张一鸣:工业母机,国之重器——工业母机ETF投资价值解析
go
lg
...
为了去满足一些高端需求也对外进行大量的
并
购
,尤其是对一些欧洲比较优质的资产去进行大量的
并
购
。 过了2011年之后,就进入了机床的第二阶段。2011年发生了一件轰动全国的事件,就是温州动车事件,自从那以后,整个国产的基建泡沫在一定程度上被刺破了,整个制造业迎来了一段时间的低迷期。工业母机作为国民经济,尤其是制造业的晴雨表,所有的机床厂收入、销量都受到了很大的影响,但是在2011年之前又收购了很多海外的资产、扩了很多产能,自从2011年之后,很多机床厂就会发现自己过剩的产能消化不掉,收购进来的资产也很难进行很好的利用。 因此刚才苗总提到的十八罗汉很多就出现了破产、倒闭、被收购、被整合、被整改,发展至今十八罗汉还完完整整留存下来的只有唯一一家,济南二机。但是我们说在行业下行期的时候,其实也为下一轮周期孕育了曙光和机会,我们发现2012年之后,并不是说机床的需求就没有了,只是说下滑,但是大量的国营机床开始退出市场之后,给了很多民营机床机会,比如说现在有一些优秀的民营机床公司,实际上就是在那个时候成立自己的机床事业部,慢慢去把自己的机床事业做大做强。 第三个阶段就是2020年。2019年是机床销量底部的位置,2020年机床的销量又开始起来了。我们看到在过去十年当中,上一轮下行周期当中孕育出来的一些民营机床,他们抢夺了很多过去国营机床的份额,因此在2020年之后,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民营机床厂不断壮大,他们接订单的增速也远比行业的增速要高得多。 因此2000年之后整体总结下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就是草莽发展期;第二个阶段就是机床的下行期,但是也孕育了很多优秀机床的公司;第三个阶段就是当下,整个大周期又开始进行新一轮的起步。 苗梦羽:谢谢张总给我们复盘了机床行业的发展历史,说完了历史的情况之后我们就来关注一下现状,机床现在是怎样的状态? 根据Wind的数据,2019年,全球十大机床的企业当中,日本企业有四家,德国企业有四家,美国企业有两家,这些巨头公司的营收规模都达到百亿元人民币以上的水平。我们再来看看国内机床行业经历了前面说到七十多年的发展之后,国内机床行业当前的格局是怎么样的?实力又如何?这方面能不能请张总给我们讲解一下。 张一鸣:从全球范围来看,实际上每一个工业强国都孕育了自己非常优秀的机床公司。举几个例子,比如日本的山崎马扎克一年的营收要在三四百亿以上。德国也有很多很强的机床公司,比如德马吉,还有加拿大的赫斯基。但是反观国内,中国其实是全球最大的机床消费国,中国的机床消费量大概占全球的30%,第二名是美国,只有12%,但是我们看国内这么好的土壤却没有孕育出几家特别大的机床公司,像大部分现在做机床的公司,尤其是民营企业一年的营收都不超过30个亿。因此我们也认为未来有很大机会的,尤其是一些比较优秀的民营机床公司,在中国强大制造业背景之下,有望成长为一批优秀的甚至可以说营收破百亿的机床公司。 苗梦羽:刚刚张总也给大家介绍了,国内基本上机床行业处于一个大而不强的状态,在机床行业面临低质量发展的困局之下,我们其实也可以看到政策也发现了这一点,并且不断针对这个情况来做一些调整。 通过前面跟大家分享的信息也可以总结一下,能够给工业母机也就是机床这个行业做一个赛道的定位。首先肯定是张总给大家介绍的,国内的机床行业发展前景还是非常广阔的,从世界范围来看我们已经是全球制造业中心了,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固定资产投资的增加,我们国家从2009年以来一直是世界第一大机床生产和消费国了,所以说机床行业在我们这一片土壤上有极大市场发展的空间,这个是发展前景方面。 第二点就是发展路径方面。刚刚张总给大家复盘历史的时候也有提到海外机床的发展经验,像龙头的一些国家,德国、日本、美国都培育了一批人民币百亿级别的龙头公司。我们国家在机床市场比较广阔的基础上也有望复制发展路径去做技术升级,培育一批非常优秀的公司,从而就增强我们整个国家机床行业整体的实力,这个是发展路径的方面。 第三个点就是机床的发展重要性和迫切性也是比较突出的,我们给大家讲断供的事件,加上国内机床的格局,目前还是大而不强的局面,相信这个都已经足够反映出我们有多大程度迫切需要发展机床行业提升它的实力。与此同时国家对于机床行业政策程度以及重视程度的转变,也是明显可以看到支持的政策跟密集出台,说明了政府层面对于机床的发展也有着比较高的信心和比较大的决心。 五、工业母机的投资逻辑 苗梦羽:那么,大家也会比较关心未来能够驱动机床行业不断发展和进步的主要逻辑是什么。 1、 国产替代 苗梦羽:我们来分析一下。首先我们刚才说了很多像国产化程度不高的问题,像断供卡脖子、进口依赖度高、出口的产品技术含量比较低,这些种种的事情都指向我们需要做国产化或者国产替代这么一个大的总体方向。 我们目前机床多大程度上会依赖进口呢?我看到前端产业研究院的数据,2018年,我国低档数控机床的国产化率大概是82%,基本实现了国产化,中档数控机床的国产化率只有60%多,相比是比较低的,再到高档数控机床的国产化率就仅仅只有6%的水平,也就是说基本上依靠进口的状态。最近几年我们过程的机床国产替代的程度是不是有在做提升,包括未来国产替代主要是在什么样的方向?空间会有多大?这个请张总给我们分析一下。 张一鸣:这几年无论是在客户端,还是在机床生产商、供应商上,我们都看到了非常大的变化,我刚刚在复盘机床行业发展历史的时候,2020年之后到现在国产机床发展第三个阶段的起点,为什么说2020年是一个分水岭,主要还是因为2020年之前我们很多还是靠进口,但是2020年发生了公共卫生事件,但是我们国家2020年是率先从公共卫生事件当中复苏起来的,所以说制造业也迎来了一段复苏的黄金期。 当时发生的事情就是要去买进口机床,但是海外的供应链都因为公共卫生事件受阻,那就一定要依靠国产自己的力量,所以说2020年开始是一个非常明显的分水岭,从需求上来讲扩产需要大量的机床,从供给上来看,因为公共卫生事件的原因,所以说海外很多机床核心的供应链受阻,国产化的进程就开始浩浩荡荡的加快了。这两年我也一直在不断的跑各种生产车间,很明显可以看到公司的老车间和新车间用的机床品牌完全不一样,像老车间里面很多都是进口的机床,新车间我们看到了很多新面孔,非常多国营的机床品牌。 所以说我们从下游客户那边,也可以看到这两年国产的机床正在发生一些悄然的变化,国产的机床也能够逐步进入到新的更加高端的车间里,去承担对精密度要求更高、对价值量更高的一些工作。反过来我也跑了很多机床的生产商,我们去看看市场的供给端在发生什么改变,我们也看到很多优秀的民营机床公司,他们现在也在努力完成高端化、国产化的突破,比如说过去很多民营机床公司,他们做的更多的是小型的立式加工中心,但是为了满足中国制造高端化的要求,小型的立式加工中心,或者说一些比较低端的,一些早就完成国产化的机床肯定是远远不够的。因此现在大量的民营机床公司都在力争往更加高端的机床去做,比如说像一些卧加、车洗复合、龙门式的加工中心,甚至还有五轴机床,还有一些像锣床也都在往高端通用化的锣床进行发展。 因此我们可以看到,无论从下游的需求端来看,客户更加的能够信任国产的机床,还是从供给方来看,国产的机床厂也都在努力往更加高端的方向努力,相信未来几年会是高端民营国产机床大力发展的几年。 2、 高端化 苗梦羽:刚刚张总给我们讲了国产替代的一些方向,我们都知道我们国家是一个制造业大国,但是传统和低端制造业仍然占据相当大的比重,未来更大的目标像高端智能制造去转型,能够成为制造业强国。随着制造业低端向高端转型的话,工业各类下游的应用领域,比如像汽车、航空航天、3C电子等等,其实对于加工的精细度效率以及稳定性要求也是会越来越高的,是不是意味着对于机床的要求也会有相应的提升?张总其实给我们介绍到了一些,接下来我们也想针对这个问题再讨论一下,我们的机床是不是需要明显的向高端化转型,这是不是会给机床行业带来一些比较好的机会呢? 张一鸣:应该说往高端化的转型是这个行业现在正在发生的事情,其实不止机床,整个制造业都在往高端转型,我们说过去中国制造业还停留在比较中低端的水平,更多高端的我们要依靠欧洲、日本、美国这些国家的力量。但实际上我们会发现中国现在其实各个产业都在往高端化走,制造业都在往高端化走。既然要往高端化走,高端的产品需要三个东西,高端的人才、高端的技术还有高端的设备,高端的设备是指高端的机床。因此这个趋势是一个非常长的趋势,人才我们要培养一流世界顶尖的人才,技术也在发展,还有就是设备,这三者缺一不可。 现在很明显,刚刚苗总也提到一个数据,高端机床的国产化率只有6%,所以说很明显高端的工业母机、高端的机床现在构成了制约我国高端制造向前迈进的短板。因此在这个趋势之下,我相信一定会有相关的包括产业政策也好,一些制造业巨头也好,都会投入、引领高端机床向前稳步的发展。 3、 机床更新换代周期 苗梦羽:那我们刚刚说了国产替代包括高端升级的逻辑,另外机床作为一种设备,它并不是永远就能用下去,永远用不坏,它也会老化报废。同时随着工业生产要求的转变之后,也会需要有更新的设备来匹配制造的需求,所以说机床会有自己的更新周期,前面张总给大家介绍大概是十年左右,我们从机床的消费量数据来看,上一轮的顶点是在2011年左右,到现在是十年的时间,国内机床理论上迎来大量换代周期的窗口,这里面会有多大的需求量,张总您觉得这会不会成为未来几年机床行业的发力点或者说一个驱动点呢? 张一鸣:其实我一开始在讲怎么去判断机床周期的时候,我也提到两个周期,一个是小周期,一个是大周期。小周期是经济周期,这个是受到宏观经济影响,现在也是处在一个非常底部的位置,大周期也一样,大周期就取决于设备的更新替换。 但不同的设备的使用寿命不同,还有一个是实际使用寿命也不同,什么叫实际使用寿命呢?就是一些设备会随着技术的演进,即使设备实际的寿命没到,但是我也必须得把你换掉。比如说我要生产的产品需要用到新的技术、新的设备,那旧设备就需要换掉,不管这个设备现在还可以用五年也好、还可以用十年也好,都需要进行更新替换的。 一般来说,我们会发现国内机床的大周期和国外一些发达国家的大周期不是一样的,我们复盘一下,像日本和德国一般来说它的机床六到八年就要进行一次更新替换,但国内是十年以上的时间,甚至是可以接近十五年,这个背后的原因也和我们的国情,以及过去国产机床的发展历史是有很强的关系。 像日本和德国六到八年的机床更新替换周期我觉得是一个非常正常的,反而是一个比较健康的周期,因为我不可能用十年前的设备生产现在的零部件或者工件,一定会有很大的差异,因为像工程机械,为什么一定要用到报废再进行换,因为它平时的工作,说得通俗一点就是用来刨土搬砖,但是机床是要用来加工的,而且是精密加工,即使寿命还在,但是我们生产的东西在往高端化发展,也就是说十年之后的产品工件的加工要求,现在的机床可能已经不能满足了,只要不能满足就要进行更新替换。 也就是说六到八年是一个比较正常的替换周期,但是我国为什么周期会被拉长,两个因素,第一方面是还没有非常成熟的二手市场。因为我们知道日本和德国,比如说日本的报废机床会往东南亚,德国的机床老了之后可能会往东欧,会往其他的非发达区域进行二次销售,这是一个原因。第二个原因就是我前面讲格局的演化导致的一个问题。在2000年到2011年这一轮周期,高端机床基本上是由海外的品牌占领,低端的机床是由国内的国营机床占据了很高的份额,但是自2011年之后很多国营机床都没有产能了,产能都关掉了,所以就导致在这个时期,想要买机床的客户他买不到合适的价位,你要么买进口要么就买二手,所以相当于人为地把原来机床的使用寿命周期给拉长了。 我认为从2020年之后,我们会看到很多国产的民营机床去接棒,一方面接棒原来老的国营机床,同时也在往高端化去替代进口的机床。所以说这样替换下来,对于下游客户来说,一是解决了产能问题,二是解决了高端机床的价格问题,同时也解决了交付问题,所以说我认为从2020年之后机床的使用周期会回归到一个比较健康理性的水平,甚至可以向德国和日本六到八年的周期去看齐。我们现在也看到2019年是过去十几年来机床销量的低谷,2020年2021年都实现了不同程度的同比增长,因此我们也对未来三到五年机床销量的增长保持比较乐观的信心。 六、工业母机ETF产品介绍 苗梦羽:谢谢张总给我们分析了机床行业的三个逻辑,国产化、高端化和更新换代。最后一个部分我们再来介绍一下这个产品,工业母机ETF,代码是159667,9月26日开始发。首先这个产品是ETF,所以在未来产品上市交易之后,它是可以像股票一样自由买卖的,非常方便,这是一个它重要的特征。 另外它本质上还是一个指数基金,主要的目标就是跟踪标的指数,所以说它是会以接近百分之百的仓位,去投资标的指数的成分股。 说到标的指数,这个产品跟踪的指数叫做中证机床指数,代码是931866,这个指数是从沪深市场选取50个业务涉及到机床整机和关键零部件制造服务的上市公司,覆盖了像工业母机制造中核心的很多领域的公司,是能够反映整个行业的表现。 第三个方面就是投资价值,我和张总一起给大家介绍了很多关于机床行业的信息,包括像行业发展的历史、大而不强的现状,也给大家分析机床行业是一个发展前景广阔,并且发展路径非常明确,同时发展它的必要性和迫切性也非常突出的赛道,也受到政策的支持。未来的发展阶段,这个行业还有像国产替代、高端升级、更新替换的逻辑去支持它下一个阶段的发展,所以说整体上是一个中长期比较值得关注的行业。 另外就是看一个投资标的的话,我们也会关注一下估值的情况,我刚看到也有投资者留言问估值的情况怎么样,我们跟大家说一下,估值的方面,到9月19日,工业母机这个行业的PE估值是30倍左右的水平,历史的分位数处于2015年以来8.6%的位置,整体的估值水平还是相当低的位置。 所以整体上,在当前节点来看,工业母机行业整体的投资价值还是比较不错的,感兴趣的投资者可以关注工业母机ETF(159667)。 七、互动问答 1. 工业母机的估值是多少? 苗梦羽:我前面有介绍,工业母机目前是30倍左右的估值,大概历史是8.6%的分位,未来这个行业随着一些国产替代的深化,包括高端的转型,可能估值也会有更高的空间,这块张总有没有什么补充? 张一鸣:估值这块我这边比较关注的一些机床的标的,或者说机床比较核心的标的,我看到的估值还要再低,现在基本上都在20倍,这个可以说远低于估值中枢了。这个也会有很多因素导致,现在整个经济在下行期,工业母机作为国民经济的晴雨表,现在低于历史分位我觉得也是很正常的,但是我们刚刚提到了经济周期现在已经逐步步入一个低点了,因此经济周期对于估值的压制作用,我相信未来在比较短的时间就会被消除。 另外一方面,刚刚苗总有一点讲得非常对,就是工业母机,国之重器,未来会随着中国制造不断的高端化,高端的机床一定会不断的进行国产替代,因此未来的发展空间是很大的。机床作为这么关键的设备,甚至我们可以把它的重要性和更加难的芯片设备进行比拟,因为底层逻辑都要进行急切的国产替代,所以我认为20倍的估值就可以说是比较低了,我觉得未来估值往更高的台阶去走,是没有问题的。 2. 现在经济不好,机床更新的时间是不是会推迟,机床更新的时间是不是会跟经济去挂钩呢? 张一鸣:机床更新其实跟经济好坏没有太大的关系,经济不好是不是资本开支周期会往后延迟?现在确实因为各方面的因素,因为公共卫生事件、可能大家对于未来经济预期是比较悲观的,但是我们从周期的角度考虑,现在本身处于一个经济下行期,或者说处在工业资本开支的下行期,其实除了机床之外、还有工业机器人、注塑机、叉车,如果把月同比增速拉出来的话,复盘个十年、二十年是没有意义的。因为第一阶段是高速增长时期,我们就从2012年开始复盘,我们会发现工业母机、机器人、注塑机、叉车这些所谓的通用自动化产品,它的月同比增速是完全同步的,你可以把它拟合成一条线,可以说是一条非常完美接近正形曲线的一条线。这条正形曲线的周期就是三年,几乎没有发生过任何偏离。 我们还是认为遵循原有经济的原理、规律,遵循过去十年都没有发生过偏离的规律,我们还是认为在今年四季度,最晚在明年一季度,经济周期就会到达一个底部的位置。 3. 机床投资的机会在哪里? 苗梦羽:现在周期处于一个底部的区域,接下来可能会有上行的预期,我们不是说处于底部的时候它马上就会起来,只是说在底部区域的时候,可能对于投资来说是一个比较好的布局时机,可能是做一个潜伏的动作,接下来在周期真正起来的时候有望取得一个比较好的收益。 4. 国产替代的空间有多大? 苗梦羽:可以看一下现在国产化率是多少,反之就可以看到国产替代的空间有多大了。刚刚给大家分享过一组数字就是2018年的时候低端基本上是80%多,也就基本上是国产化程度比较高了。中端可能只有60%的水平,再到高端就不到10%、只有6%的水平。中高低端加起来,最新的数据应该是整体的国产化率只有70%左右的水平。 反之我们就可以知道国产替代的空间是存在于剩余的,比如像中高端进口这一部分,也就意味这我们整体国产替代的空间还是非常足够的,这块张总有没有什么补充呢? 张一鸣:国产替代的空间我觉得还是体现在中高档需求这里,因为像低端,刚才苗总也说到国产化率80%多了,而且我们了解一些比较偏低端的机床,现在各家企业从微观数据上面来看,它的盈利能力也不会特别强,大概也就二十几个点的毛利率。所以说低端机床基本上是一个完全国产替代,而且是一个红海市场,甚至都可以进行出口。 国产替代现在主要进行的攻坚的任务还是中高档机床,尤其是高档机床,现在国产化率只有6%。那为什么这么着急呢?因为越是高端的机床,它的下游越是关键,比如像军工、航空航天这些关键的领域,用的机床都是需要用到五轴的加工中心,这一块现在的国产化率可以说非常低,包括五轴机床的核心零部件,国产化率都很低。 像一些大型的设备,都要用到进口的大机床,比如说进口的龙门机床,这一类机床国产化率也非常低,这一些机床如果要进行国产替代的话,它的盈利能力也会非常强。所以我们看到很多民营的机床公司也在力争往这个方向进行突破。从轴数上面看,大家都在往更加高级的五轴去做;从机床的加工中心类型来看,都在往卧式加工中心、龙门加工中心去做,去追求一个更强的盈利水平。往这些方向做可以说帮助国家解决了一个难题,因为国家要在高端制造上继续向前肯定离不开更加高端的设备,高端的设备又是用最高端的工业母机、最高端的技术来进行生产的。因此我认为未来随着中国制造业进一步的高端化,高端的工业母机市场国产化空间还是非常大,而且是持续扩大的。 5. 我们国家的工业母机有什么样的优势? 苗梦羽:从我的视角来看,一个是市场的空间,一个行业它能够有一个比较好的发展,首先它肯定要有一个比较好的土壤,一个大的发展空间才有未来发展的机会,这个是我们国家作为制造业大国非常具有优势的方向点。 第二个就是我们国家对于工业母机这一块政策的支持力度,可以看到是在不断提升的,一个行业如果从国家层面受到支持、受到重视,可能它会迎来除了好的政策之外,也有更多的资金、更多的关注度,包括它的发展技术攻坚速度也会有相应的提升,这个是从我这边视角看到的行业优势,张总您从行业视角、产业视角是怎样的看法呢? 张一鸣:我觉得苗总刚刚提到的几点其实已经非常全面了,我这里再补充一点,我国制造业体量非常大,工业门类是全球最全的一个国家,其实我们知道工业母机机床的生产是离不开产业链协同的,我们说美国、日本、德国可能具备工业母机相关产业链上的一个比较全面的优势,但是像其他国家,比如像东南亚的一些国家,或者像其他一些发达国家,比如说韩国、还有欧洲的一些其他国家,他们要发展起来的话,可能数控系统得去找日本买,像一些传统系统,比如说轴承或者滚珠丝杠去导轨,要去找德国、瑞士去买。 但是中国如果要去生产机床的话,虽然说中国现在部分机床核心零部件上还没有特别强的、能和国际巨头去掰手腕的公司,但是每个环节都有奋发图强的公司在往高端看齐。所以我们可以看到未来中国要真正发展工业母机,是每一个产业链上所有公司进行协同的发展,这样子我们就会看到未来可能十年之后,国内有一些机床公司,整个产业链里面的所有核心零部件都是用中国制造的,这里面我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机床消费国,同时也作为联合国唯一所有工业门类都齐全的一个国家,最大的一个优势就是产业链齐全上带来的一个制造优势。 6.目前市场行情不是很好,选择工业母机这个产品的风险大不大 苗梦羽:首先这个产品确实是股票型的基金,跟踪的是中证机床的指数,如果从风险程度上来说,投资股票肯定不能说是一个低风险的事情,所以我们建议投资者还是根据自己的风险偏好去选择投资的产品,不要选择超出自己承受能力范围的,比如一些高波动型的行业,如果说咱们心理上和资金上都不能够承受那也不要强求自己。 对于工业母机行业来说,它目前周期上处于一个底部区域,包括它未来中长期的前景,包括政策支持力度、发展空间都还是比较大,如果说投资者本着中长期投资的目标,想选择一个有发展空间的行业,还是可以考虑这的,同时也要结合自己的风险偏好、风险承受能力。
lg
...
有连云
2022-09-27
国元证券:给予星期六买入评级
go
lg
...
15年起开启互联网业务转型,2019年
并
购
遥望网络,布局直播电商业务。2021年,遥望网络成为抖音、快手等平台的头部MCN公司,GMV达到102.55亿元。2022年6月,公司挂牌转让子公司星期六鞋业100%股权,实现专注向品牌管理、供应链管理的轻资产运营模式转型,有望迎来业绩拐点。 直播电商市场快速增长,MCN头部效应明显 2020年,我国直播电商市场规模达1.23万亿元,年增长率为197.0%,根据艾瑞咨询的估计,预计2020年-2023年年均复合增速达58.3%,2023年市场规模将超过4.91万亿元,市场空间广阔。抖音、快手为代表的短视频平台贡献直播电商GMV主要增量。MCN机构竞争格局分散,行业增速放缓逐渐进入整合期,监管对于直播电商日渐趋严,中小机构长尾出清,头部机构规模优势明显。 构建标准化直播运营平台,发力非标打造新增长 公司以“人-货-场”商业逻辑,连接明星、达人与商家的社交电商服务,成为短视频双平台头部MCN机构,通过完善前端主播矩阵、加强后端供应链扩充细分品类、标准化平台建设等举措构建竞争壁垒,稳固头部地位。2022年,公司开始切入非标品服装领域,基于“遥望云”平台构建开放式SaaS平台,成为未来两三年内新的核心增长点。此外,公司布局数字业务赋能互联网营销,并与TikTok合作积极开展海外业务,培育发展新动能。 投资建议与盈利预测 公司旗下遥望网络为抖音、快手头部MCN机构,随着主播扩增、供应链整合以及遥望云中台建设持续推动直播电商业务增长。公司利用供应链优势新增品牌分销业务,并切入非标品服装领域提供SaaS平台服务,新业务有望推动GMV快速增长。传统鞋业有望年内完成剥离,对业绩带来正向影响。我们预计公司2022-2024年营业收入分别为45.39/64.98/83.18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6.17/9.76/12.77亿元,EPS为0.68/1.07/1.40元/股,对应PE为23x/15x/11x,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行业监管趋严风险、宏观经济风险、疫情反复风险、鞋业剥离进度不及预期风险、市场竞争加剧风险。 证券之星数据中心根据近三年发布的研报数据计算,信达证券冯翠婷研究员团队对该股研究较为深入,近三年预测准确度均值为79.77%,其预测2022年度归属净利润为盈利6.1亿,根据现价换算的预测PE为21.81。 最新盈利预测明细如下: 该股最近90天内共有11家机构给出评级,买入评级10家,增持评级1家;过去90天内机构目标均价为22.8。根据近五年财报数据,证券之星估值分析工具显示,星期六(002291)行业内竞争力的护城河良好,盈利能力较差,营收成长性一般。财务可能有隐忧,须重点关注的财务指标包括:应收账款/利润率、应收账款/利润率近3年增幅、经营现金流/利润率。该股好公司指标0.5星,好价格指标1星,综合指标0.5星。(指标仅供参考,指标范围:0 ~ 5星,最高5星) 以上内容由证券之星根据公开信息整理,与本站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力求但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的准确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等,如存在问题请联系我们。本文为数据整理,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请谨慎决策。
lg
...
证券之星
2022-09-27
东方证券:给予威高骨科买入评级,目标价位62.06元
go
lg
...
终深耕骨科植入医疗器械市场,通过自研和
并
购
,实现对脊柱、创伤、关节全产品线布局,并采用多品牌战略深度覆盖高、中、低端市场,已成为国内骨科产品品类齐全、规模领先、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企业之一。公司背靠威高集团,成立之初定位国内骨科中高端市场,持续加强研发投入,既拥有上游材料研发能力、也具备底层技术创新基础,此外与威高集团在下游渠道和客户方面也具有显著协同效应。公司经营数据持续向好,营业收入端从2017年的9.06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21.54亿元,CAGR为24.18%,归母净利润从2017年的2.03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6.90亿元,CAGR达到35.84%,保持快速增长趋势。 骨科高值耗材行业具有长期发展潜力,龙头企业大有可为。受益于老龄化趋势加剧、人均医疗支出增长、骨科手术成熟且渗透率不断提升等因素,未来骨科植入物市场预计将保持快速增长趋势。此外,不论是存量渗透率提升还是增量创新,骨科临床中仍有许多未满足的需求,创新进展大有可为。最后,从行业格局来看,整体行业较为分散、进口产品占比高仍是行业痛点,龙头份额提升空间广阔。 骨科龙头产品线布局齐全,竞争优势显著。从产品端来看,公司产品布局完善、竞争力强,拥有I类产品备案凭证218项,II类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11项,III类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83项,可提供超过20000种不同规格的各类骨科医疗器械,2019年国内整体骨科植入物医疗器械市场份额排名第五、国产厂商第一,已实现对部分外资厂商的超越,产品有望不断获得下游认可,持续提升份额。从研发端来看,公司研发实力出众,经过多年专注发展与积累,已建立了完整的、自主的技术体系,所获专利数和医疗注册证数量均处于行业前列,多款原创产品填补了国内空白。从渠道端来看,公司与超过1000家经销商建立了合作关系,业务范围覆盖全国主要地区,产品应用于超过1500家终端医疗机构的相关骨科手术中,基本覆盖了全国骨科领域排名前列的医院,持续深化完善销售渠道布局。 脊柱国采即将落地,机遇与挑战并存。脊柱国家集采即将落地,建议积极关注后续变化,从前期关节和创伤集采执行来看,集采带来市场渗透率提升,综合能力强、产品线完整的国产龙头企业集中度持续提升,长期成长逻辑并未发生改变。同时,集采使得龙头企业的成本控制优势进一步凸显,集采的降价压力也将倒逼企业创新升级,真正具备创新能力的企业才有望脱颖而出。 我们预测公司2022-2024年每股收益分别为2.14、2.30、2.98元,参照可比公司,我们认为目前公司的合理估值水平为2022年的29倍市盈率,对应目标价为62.06元,首次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骨科集采政策超预期、渠道拓展不及预期、疫情反复影响经营、新业务拓展不及预期、假设条件变化影响业绩预测等风险。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 证券之星数据中心根据近三年发布的研报数据计算,华金证券李蕙研究员团队对该股研究较为深入,近三年预测准确度均值高达97.18%,其预测2022年度归属净利润为盈利8.11亿,根据现价换算的预测PE为23.6。 最新盈利预测明细如下: 该股最近90天内共有5家机构给出评级,买入评级4家,增持评级1家;过去90天内机构目标均价为64.41。根据近五年财报数据,证券之星估值分析工具显示,威高骨科(688161)行业内竞争力的护城河良好,盈利能力优秀,营收成长性一般。财务健康。该股好公司指标4星,好价格指标2.5星,综合指标3星。(指标仅供参考,指标范围:0 ~ 5星,最高5星) 以上内容由证券之星根据公开信息整理,与本站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力求但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的准确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等,如存在问题请联系我们。本文为数据整理,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请谨慎决策。
lg
...
证券之星
2022-09-27
金色观察|Coindesk:加密行业如何通过美元强势“海啸”进行交易
go
lg
...
可以肯定的是,很大一部分是由于以太币在
并
购
后的下跌,而不仅仅是因为一般的市场环境,尽管指数中的其他资产也因抛售而下跌。 与此同时,CoinDesk文化娱乐指数(CNE)——充满了与NFT相关和虚拟世界的硬币,如ApeCoin的APE、Decentraland的MANA和The Sandbox的SAND——下滑了“仅”6.9%,好于四个股票板块。 CoinDesk Indices 董事总经理 Jodie Gunzberg在周四的“先行者”一集中表示:“是的,高通胀、利率上升和强势美元,这给所有数字资产带来了下行压力,但并不相同。CoinDesk 文化与娱乐指数中的加密货币并没有像其他加密货币那样受到影响,因为“它们不像 DeFi 或货币或与金融市场联系更紧密的智能合约平台那样对经济敏感。” 根据 Gunzberg 的说法,这一举动与股票中常见的模式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与我们在标准普尔 500 指数中再次看到的防御性板块没有什么不同,”她说。“当我们看休闲、娱乐和游戏等事物时,那里有更多的防御特征。然后是一些对经济更敏感的行业,比如房地产。” 对于交易者来说,从细分领域考虑加密意味着,除其他外,在利率上升的环境中提出更复杂的交易方式。 “你可以制定多头/空头策略,或者你可以制定过度重视文化和娱乐等行业甚至数字化市场的策略,”Gunzberg 说。“然后你可以减持智能合约平台……在这种经济环境下,它们确实受到重创。” 与此同时,市场正准备在 11 月再次加息 75 个基点。根据芝加哥商品交易所的美联储观察工具,截至上周五下午,交易员给出的美联储将加息四分之三至 3.75% 至 4% 的概率为 71.7%。正如他们所说,这取决于数据,并且在接下来的一个月左右可能会发生很多事情。 来源:金色财经
lg
...
金色财经
2022-09-27
日本房地产泡沫如何走向破裂——金融篇
go
lg
...
严重后果,政府仍然尝试延续大型金融机构
并
购
中小型金融机构的处理方式,但这反而加重了大型金融机构的经营风险。直到小泉政府上台提出《金融再生计划》,加速不良债权处理,同时配套实施强化监管与治理的措施,提高银行自身的竞争力,日本不良贷款问题才逐步得到解决。 4、回顾日本房地产泡沫膨胀与破灭过程中金融市场与实体经济的关联,结合我国当前的相关情况,可以得到如下启示:第一,加强影子银行体系监管,逐步降低其金融风险。在化解影子银行风险过程中,一方面要避免经济下行期过度放松金融监管政策,防止高风险影子银行“死灰复燃”,另一方面要注意平稳推进,避免影子银行体系过快收缩带来的系统性金融风险。第二,金融开放与金融自由化要循序渐进,尤其是要建立与金融体系相适应的监管体系。对比来看,目前我国金融自由化程度偏低,未来仍有较大改革空间。金融监管体系改革在兼顾金融体系效率的同时,更要注意金融体系的安全性。第三,构建完备的不良贷款处理框架,及时、果断处理银行的不良贷款问题。增强银行抗风险能力和处理不良债权的能力,必要时可通过财政资金充实银行自有资本。 日本是二战后第一个由发展中经济体跨入发达经济体的国家。日本经济从“高速增长-中速增长-长期停滞”的换挡、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一度遭遇美国战略遏制、人口的老龄化、房地产泡沫的形成与破裂、产业结构的变迁等,对当前中国经济发展提供了较为丰富的历史借鉴。对日本发展历程的对照性回顾,一直是中国宏观经济研究的重要内容。在国际局势波诡云谲,中国着力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当下,重读历史会给我们带来新的启示。为此,我们推出“日本启示录”系列报告,着眼当前中国经济发展中呈现出的新问题,寻找这个前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带来的启示。 本系列的第一篇系统梳理泡沫经济时期日本土地、人口、政策相关状况,探究日本房地产泡沫膨胀与破裂的根源所在。但仅从土地、人口、政策方面,显然难以还原上世纪九十年代日本房地产泡沫膨胀与破裂的全貌。作为“日本启示录”系列的第二篇,本文尝试从金融体系和实体经济等方面,进一步探究日本房地产泡沫膨胀与破裂的始末。 一 金融体系风险暗含 “住专”资产质量低下 “住专”全称为住宅金融专业公司,是日本专门从事住宅信贷和房地产信贷的民间信用机构。根据日本政府此前规定,金融机构不能为个人购买房地产提供抵押贷款。为绕过这一限制,1971年部分银行联合出资成立了日本第一家以办理个人住宅抵押贷款为主要业务的住专公司——日本住宅金融会社。住宅金融专业公司最初成立目的是为了加强其股东银行在住宅抵押贷款业务上的竞争力,因此“住专”自身资金来源主要为同业拆借,其自身并不吸收公众存款。 1985年后,随着政府取消对金融业分业经营的限制,以往只能通过向“住专”贷款而间接参与个人住宅贷款业务的股东银行纷纷进入到个人住宅贷款市场,“住专”只能被迫转向为企业发放房地产贷款。1985年至1990年,“住专”公司贷款规模由5.04万亿日元猛增至12.5万亿日元,其中企业贷款增量超过7万亿日元。 随着日本房地产泡沫的膨胀,“住专”公司贷款规模急速扩大,其资产质量不断下降。一方面,由于“住专”公司不能直接吸收存款,只能从其他金融机构借入资金,与普通商业银行相比,“住专”公司的负债成本相对更高。因此,“住专”公司只能通过信用下沉等方式扩大自身贷款规模,进而导致其资产质量下降;另一方面,“住专”公司作为银行的子公司,在股东银行受到信贷控制后,时常会通过下属的“住专”公司向有业务往来的房地产公司发放贷款,或直接把即将成为坏账的债权转让给“住专”公司。 1992年日本房地产价格出现下跌后,“住专”公司坏账问题开始显现。1991年开始,日本房地产价格出现下跌,以大量土地作为抵押品、资产信用质量低下的“住专”公司首先受到冲击。根据日本大藏省的调查,截至1996年2月七家“住专”公司不良资产总规模达到8.13万亿日元,不良资产比例为75.9%,其中近5万亿日元贷款或将无法追回。 “住专”公司坏账问题使得日本银行的系统性风险加速暴露。如前所述,“住专”公司不能直接吸收存款,只能从银行等金融机构拆借资金。日本房地产泡沫破裂后,“住专”主要贷款对象中小房地产公司普遍出现经营亏损,无法按期还贷,甚至丧失了支付贷款利息的能力,且有些企业已资不抵债,“住专”公司即使采取清偿还贷措施,也无法全额收回贷款。而作为“住专”公司资金来源的银行系统,出于对“土地价格绝不会下降”的“土地神话”的信仰,选择通过“住专”公司继续向房地产业追加贷款,政府系统的农林中央金库和县级农业信用社也采取了同一步调。结果在日本泡沫经济崩溃的1990年代前期,出现了“僵尸银行支撑僵尸企业”的局面(Anil Kashyap and Takeo Hoshi,2011),即形成了“地价下跌→房地产公司经营恶化和还贷困难→住专出现不良债权→金融机构增加对住专的低息贷款→住专继续向房地产公司追加贷款→地价继续下跌→房地产公司经营进一步恶化并大量破产→不良债权拖垮住专→住专的股东银行出现危机”的恶性循环。根据日本大藏省的统计,截至1996年3月末,“住专”七社自金融系统的借款总计已达到12.97万亿日元。这也最终引发了一系列日本金融机构破产,其中甚至包括兵库银行、太平洋银行等大型上市银行。 金融自由化加速推进 二战后,为促进经济高速增长,日本针对国内金融行业出台了一系列管制措施,并形成了一套独特的金融体系。日本政府针对金融行业的管制措施主要包括:市场准入管制、分业管制、利率管制、资本流动管制等。其中,市场准入管制提高了大藏省对金融机构及金融系统的掌控力,并通过控制发放新的银行执照严格限制新竞争者进入银行市场,降低了银行间的竞争压力;分业管制通过限制业务活动领域,减少不同金融机构间的竞争,试图充分发挥不同类型金融机构的业务优势;利率管制人为压低国内存贷款利率,一方面为国内重要行业发展提供低成本的资金,另一方面降低日本出口企业的生产成本,提高其国际竞争力;资本流动管制不仅使得国内金融机构专注于国内市场,也有效抑制了其他国家货币政策对于日本的溢出效应。通过一系列金融管制措施,日本成功解决了经济高速增长时期的资金短缺问题。 1970年代开始,随着日本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型中速增长,日本政府对于金融系统的诸多管制使得其金融系统不再适应国内外的经济环境。日本金融体系与国内外经济环境间的“不兼容”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首先,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日本企业的自有资金不断增加,直接融资的渠道亦不断拓宽,通过银行等金融机构进行外部融资的需求减弱,以利率管制等方式人为压低利率的必要性也不断降低。1955年至1972年,日本非金融企业现金和存款占总资产的比重由9.40%提升至15.54%,企业自身资金充裕程度明显提升。而在1973年至1990年,日本非金融企业现金和存款占总资产的比重持续保持在12%以上的相对高位,直至房地产泡沫破裂后才出现大幅下滑。从融资方式来看,1980年至1989年,日本企业外部融资中直接融资的比重也由11.9%上升到27.0%。 其次,1970年代开始日本政府大量发行国债,并由银行等金融机构承销。当时日本政府为使国债发行不影响到利率管制,对国债发行和流通市场均实施了严格管理。但金融机构以低于市场的利率承销国债,严重影响了其流动性和收益性,并造成了金融机构资金短缺,于是金融机构强烈要求在市场上卖出国债。压力之下,日本政府开始逐步放开国债利率管制,并走向了通往利率市场化的道路。1977年,日本开始放宽对金融机构所持国债的管制,允许商业银行承购的国债自由上市流通。此后,日本政府陆续放开了对银行间拆借利率、银行间票据利率、大额可转让存单(CD)利率等的控制,并于1994年实现了除活期存款利率以外的完全利率市场化。 再次,1970年代开始,随着日本经济的高速增长,外资金融机构开始要求日本进一步开放其国内金融市场。与此同时,日本国内金融机构也开始参与海外投资,并要求本国监管机构放松管制。在此背景下,日本和美国成立了由政府专家组成的日元/美元汇率、金融和资本市场工作组。1984年,日美联合特别工作组起草的“关于日元/美元汇率、金融和资本市场问题报告”公开发表,明确日本应采取存款利率自由化、金融业务多元化、促进货币市场发展等措施来实行金融自由化。 最后,随着日本国民收入的提高,其对金融产品的需求趋于多样化和复杂化,许多新金融工具、新金融市场开始出现,而这也意味着对分业管制和利率管制的打破。 因此,为使日本金融体系适应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变化,日本开启了一系列金融自由化改革。在此期间,日本政府以渐进式改革方式推行利率自由化、金融机构经营自由化以及资本流动自由化改革。根据Menzie Chinn和Hiro Ito编制的金融开放指数(The Chinn-Ito Financial Openness Index),1970年后日本金融开放程度明显提高,甚至一度高于法国、英国等国家。 日本政府的金融自由化改革虽然使得金融系统的活力明显提升,但也为后续日本房地产泡沫的膨胀与破裂埋下了伏笔。 一方面,随着资本市场的开放,日本国内企业的融资渠道开始由银行扩展至股票、债券市场,资质较好的大型制造业企业开始出现“脱离”银行的趋势,1986年至1990年日本大型制造业企业从银行的融资额甚至为负。银行为了应对这一趋势,被迫将重点转向扩大与中小企业之间的业务,中小企业获得的贷款规模急速增长。日本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贷款余额由1984年的105万亿日元增长至1989年末的247万亿日元,而同期对大企业的贷款余额仅增长了不到3万亿日元。而中小企业获得贷款后,并未全部用于生产经营,多数资金流入到房地产市场。因此,中小企业贷款规模的急速扩张,不仅助推了房地产泡沫的膨胀,也使得银行资产质量出现了明显的下降。房地产泡沫破裂后,以中小企业为主要客户的中小规模地方性金融机构(如信用金库)率先出现破产情况,1991年10月三和信用金库成为日本战后首家破产的金融机构。 另一方面,在日本政府进行一系列金融自由化改革的同时,其金融监管体制的改革却相对落后,助长了房地产市场的泡沫。二战后日本政府对金融机构实行了过分的控制和保护政策,形成了“护送船队”模式的金融监管体系 ,以至于出现了“日本金融机构不倒”的神话。进入1980年代以后,虽然金融自由化的步伐加快,但政府并未完全放弃对银行经营的干预,从而使银行形成了政府将继续提供隐性担保的预期。因此,在诸多金融管制政策放松后,许多银行采取了较为激进的经营策略,在贷款审查、投资审核等方面过分放松,许多银行甚至通过贷款给信托公司等机构使银行资金直接流入股市及房地产市场,加剧了资产泡沫的膨胀程度。根据野口悠纪雄(2005) 的研究,1984年末至1990年末日本银行对非银行金融机构的贷款规模由15.1万亿日元增长至40.2万亿日元,其中约有10.8万亿日元新增贷款流入了房地产市场。 二 金融体系与实体经济过度绑定 日本泡沫经济时期,金融系统与实体经济联系过于紧密,使得房地产泡沫的破裂产生了更广泛且深远的影响。 一是,实体企业过度参与房地产投机活动。1980年代日本房地产泡沫的形成主要受到非金融企业部门推动,企业部门是房地产的主要购买者。根据日本内阁府的数据,非金融企业部门的土地购买金额由1980年的0.3万亿日元大幅增长至1990年的16.8万亿日元,而住户部门反而是当时土地的出售方。在此期间,日本非金融企业部门杠杆率迅速提升,由1980年的94.4%升至1990年的139.3%,远高于同期其他发达经济体水平,尤其是中小企业过度借贷进入房地产市场后,杠杆率明显上升;而居民部门杠杆率上升相对温和,仅从45.7%升至68.4%,绝对水平实际上与美国(61.1%)、英国(57.7%)等发达经济体相近。非金融企业部门大规模购入土地,使得土地在其资产负债表中占比大幅上升,当土地价格出现下跌时,实体企业资产负债表受损更为严重,进而出现“资产负债表衰退”。 二是,“主银行”制度下金融机构与实体企业的联系更加盘根错节。二战过后,在清理企业不良债权的过程中,日本逐渐形成了主银行制度。尽管日本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主银行制度,但二战后主银行制度已经成为日本金融界和企业界的一个惯例。根据于潇(2003)的研究,一般认为日本主银行制有以下特征:(1)主银行是客户企业的大股东,主银行一般不持有与自己没有业务或交易关系的企业的股份;(2)向客户企业提供系列贷款。主银行既向企业提供短期贷款,也提供长期贷款。虽然企业所需贷款并不一定全部都由主银行单独提供,但企业大额贷款是由主银行与其他金融机构组成的银团提供的,其中主银行的贷款份额最大,承担的贷款损失责任也更多。当企业不能如期归还贷款或者出现坏帐时,主银行要分担其他金融机构的贷款损失;(3)向客户企业派遣董事或经理。主银行向客户企业派遣人员可以分为两种情况:一是在正常情况下的人员派遣,以大股东身份派遣董事或者经理到客户企业;二是在企业出现问题时,主银行派遣人员接管企业;(4)管理客户企业的结算帐户。主银行几乎都是所属企业的结算银行,由主银行负责企业的帐户管理、现金支付和结算。而根据Masahiko Aoki和Hugh Patrick(2002)的研究,1970年至1991年日本上市公司中,有77%的公司都有主银行。 主银行制度的存在将金融机构、实体企业和资本市场三者牢牢绑定,加剧了金融风险的扩散。一方面,泡沫经济时期股票、土地在日本金融机构资产负债表中的占比不断提升。土地、公司股份在日本金融机构总资产中的占比分别由1985年的1.8%、9.0%,提升至1989年的3.3%、18.3%。另一方面,银行在资本市场,尤其是股市中的参与程度更高。1986年,银行机构持有的股票市值占比达到20.9%,而1990年更是增长至25.9%。 三 不良债权处置滞后 房地产泡沫破裂后,日本国内企业,尤其是中小房地产公司普遍出现经营亏损,无法按期还贷,甚至部分企业陷入资不抵债,金融机构即使采取清偿还贷措施,也无法全额收回贷款,日本金融机构的不良债权规模急速扩张。同时,由于银行等金融机构本身持有大量的企业股票、债券,股价下跌后金融机构本身的资产规模也在缩水,银行支付困难、濒临破产的情况开始出现。但是,房地产泡沫破裂后,日本政府却未及时处置金融系统中的大量不良债权,从泡沫破裂到不良债权得到完全处理,历时近十五年,可以说延误了最宝贵的处置窗口。具体来看,日本政府对于不良债权的处置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1991年:“护送船队”模式延续 房地产泡沫破裂初期,无论是日本政府、银行还是居民、企业部门,均未意识到不良债权将会带来严重后果,这也导致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日本政府并未及时采取措施,及时处理不良债权问题。一方面,在房地产泡沫破灭后,日本政府、银行等金融机构乃至企业对宏观经济形势判断过于乐观,对泡沫破灭引发的地价、股价暴跌及其对实体经济的严重冲击认识不足,错失了处理不良债权的最佳时机。以日本央行为例,其1991年7月公布的《形势资料》指出 “由于企业和家庭相对良好的收入环境,日本经济还会持续保持增长”。另一方面,政府与金融机构之间存在的信息不对称性,导致日本政府对于不良债权的实际情况把握不清。企业与金融机构出于种种考量,会通过各种手段掩盖不良资产的存在,导致泡沫爆发初期日本政府难以得知不良资产的具体规模。 房地产泡沫破裂初期,规模较小、资产质量较差的中小规模地方金融机构率先受到冲击,日本政府尝试继续通过“护送船队”模式化解中小金融机构的风险。1991年10月三和信用金库成为二战后日本首家破产的金融机构,随后几年釜石信用金库、东洋信用金库等中小型金融机构相继倒闭。对这些陷入经营困境的中小规模金融机构,日本政府力图实行以往的“护送船队”方式,通过行政指导由关联金融机构采取救助性
并
购
或收编为子公司等形式,试图最大限度降低这些金融机构破产对金融体系和经济活动的冲击。 但是,由大型金融机构
并
购
中小型金融机构的做法并未能彻底解决不良债权问题,反而加重了大型金融机构的经营风险。1995年8月,兵库银行成为日本第一家债权破产的地方银行。1997年下半年,随着亚洲金融危机的爆发,日本国内大型金融机构经营状况愈发艰难。1997年11月,三洋证券、北海道拓殖银行、山一证券、德阳城市银行等大型金融机构因筹资困难相继宣布破产。1998年10月和12月,日本长期信用银行、日本债券信用银行相继破产并暂时实行国有化管理。这些大型金融机构破产使日本陷入金融恐慌,银行不良债权问题进一步深化,“惜贷”现象更加突出。 1996年:“住专”公司正式破产 1995年下半年开始,随着日本房价的持续下跌,“住专”公司坏账持续增加,难以维持正常经营,破产已不可避免。桥本内阁上台后,把解决“住专”问题和金融体制改革作为头等大事,并决定从1996年度政府预算中拨款,用于为“住专”填补亏空。最终,7家住专公司的 6.41万亿日元债务,分别通过持有其债权的公私金融机构放弃债权、“赠与”、及政府财政补贴来解决。具体分担机制是,住专的母体银行放弃债权3.5万亿日元,其他向住专提供贷款的非母体银行放弃债权1.7万亿日元,政府农林系统金融机构“赠与”5300亿日元,政府划拨财政补贴资金6850亿日元。同时,日本政府从存款保险机构设立的紧急金融安定化筹集资金和金融安定化筹集基金中划拨2000亿日元,成立住宅金融债权管理机构,负责住专资产的清偿,7家住专公司将其自有资产和债权交渡给住宅金融债权管理机构后解散。至此,“住专”公司在日本正式销声匿迹。尽管“住专”公司最终获得了财政资金的注入后以破产收场,但向金融机构注入财政资金的做法还是引发了大众舆论以及部分在野党的强烈抗议。之后近两年时间内,向大型金融机构注入财政资金的主张也被打入了冷宫。 1998年:金融改革加力 1998年开始,一系列大型金融机构的倒闭使得日本政府不得不放弃以往的“护送船队”模式,转而进行更大力度的改革。具体来说,主要包括以下措施: 1)大幅注资金融机构 1998年10月,日本政府颁布了《金融再生法》和《金融功能早期恢复法》等新法律,建立了特殊公共行政(临时国有化)制度,同时决定启动注入资金高达60万亿日元的计划,用来解决金融机构的不良债权问题。其中,17万亿日元用于加强存款保险;18万亿日元投入到《金融再生法》在存款保险机构下设的金融再生账户中,用于资助整顿和回收银行,收买不良债权,购买破产银行股份并将其国有化,支持过渡银行的运作;25万亿日元被用来增加金融机构的自有资本。1999年3月,日本政府又向15家大型银行注入了7.45万亿日元的公共资金。 2)进一步推进金融自由化 日本政府于1998年4月开始实施新的《外汇法》和《银行法》,并对一系列已有法律进行修改。包括:改革对证券融资市场的过度管制,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和地位,破处传统分业限制,推进金融机构经营业务自由化和资产交易自由化,废除对外汇业务的诸多限制,维护和强化金融安全监管体制,强化日本央行的独立性和对金融市场的调控能力等。这一系列改革使日本金融市场和资本市场进一步国际化、自由化和公开化,由此掀起了日本银行业大规模合并的浪潮。经过一系列合并后,日本原有的二十多家大银行已归并成为瑞穗、三菱东京、三井住友、日本联合、理索纳五大金融集团。总体来看,这一时期大型金融集团的形成有助于渡过金融危机的难关。虽然银行间的合并重组并未减少不良债权,但通过结合各银行的优势与特点,提高了银行业的整体素质,进而改善金融状况,恢复金融信用,增强抵御金融危机冲击的能力。 3)改革金融监管机构 日本政府于1998年6月正式设立金融监督厅,在总理府直接管辖下,负责对大多数金融机构的监管。1998年12月,日本政府成立金融再生委员会,旨在整顿金融秩序、重组金融组织、再造金融体系。该委员会作为临时机构,负责执行金融再生法、早期健全法以及金融机构破产和危机管理等方面的立案,并负责处置日本长期信用银行等几家大型金融机构的破产案件。同时,将在此之前成立的金融监督厅归并到金融再生委员会之下,但其仍继续行使其原有的检查和监督职能。2000年3月,日本将对中小金融机构的监管权由地方政府上收至中央政府,交由金融监督厅负责。2000年7月,在金融监督厅的基础上成立金融厅,并将原属于大藏省的金融政策制定权(包括金融制度的规划、提案,以及金融机构破产处置和危机管理等)、企业财务制度检查等职能转移至新成立的金融厅。2001年1月,在全面推行政府机构改革时撤销金融再生委员会,其处置濒临破产金融机构的职能也归到金融厅。至此,日本金融监管权再一次高度集中。金融厅升格为内阁府的外设局,独立全面负责金融监管业务。至2001年为止,一个以金融厅为核心、独立的中央银行和存款保险机构共同参与、地方财务局等受托监管的新的金融监管体制基本框架正式形成,金融厅成为日本金融监管的最高行政部门。 2002年:《金融再生计划》 尽管资产泡沫破裂后,日本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试图解决不良债权问题,但其不良贷款规模仍在不断增长。1998年至2001年期间,虽然日本政府对存量不良债权的处置取得了一些进展,但土地价格的持续下跌、以及亚洲金融危机的爆发使得不良资产“前清后溢”,不良贷款规模继续增长。根据日本金融厅的数据,2002年日本国内不良贷款规模达到43.2万亿日元,不良贷款率增长至8.4%,不良贷款问题仍是阻碍日本经济复苏的主要因素之一。 小泉政府上台后,提出“没有改革,就没有日本经济的复苏”,并任命经济学家竹中平藏为主管宏观经济运行和改革的经济财政大臣,加速不良贷款的处理。2002年,日本政府政府制定了《金融再生计划》,尝试通过更大力度的改革措施解决银行的不良贷款问题,以振兴日本经济。根据日本金融厅的文件,《金融再生计划》主要包括以下措施。 实际上,《金融再生计划》的推出也并非一帆风顺。2002年10月日本金融厅长官竹中平藏在与各大银行首脑会晤时,就有部分人对他的激进改革构思表示强烈反对,且当时日本的执政党——自民党内部大部分人也反对其改革计划。不过,在两方面因素的支撑之下,《金融再生计划》最终仍然得以顺利推行:一方面,小泉政府及其本人深刻认识到改革的必要性及困难程度。小泉政府上台后,曾多次要求日本国民忍受改革带来的“阵痛”,并称“改革是需要时间的,说不定我的任期内伴随的痛苦更多些”。另一方面,日本社会经历了长时间的经济不景气之后,思变已经成为社会的主旋律,这也使得小泉政府的改革措施深得民心。竹中平藏曾回忆道,当其制定的改革计划正式公布后,日本国会内部发生了“大骚乱”,对他本人的攻击也愈演愈烈,但国民对其改革计划的支持率却达到了75%。 与以往的政策相比,《金融再生计划》主要做出了两点突破: 一是,政府在注资施救的同时,配套实施了强化监管与治理的措施。包括要求注资银行提供“经营健全化计划”情况报告、向未实现“经营健全化计划”规定目标的银行颁布限期整改命令、以及接管整改不力、业绩大幅下滑、危及市场稳定的注资银行等。 二是,监管与治理由重保护和酌情主义转向重原则与结果。一方面,按照“适者生存”、“强者生存”的市场规律,对各类金融机构进行了优胜劣汰的彻底洗牌;另一方面,在强化监管与治理的组合政策指引下,确立了实现坏账处理与提高银行竞争力并举的治理目标。 《金融再生计划》出台后,在日本经济复苏的大背景下,日本银行业的不良贷款问题逐步得到解决。2002年下半年开始,中国、美国、欧盟等经济体先后开始复苏。在外需回暖的推动下,日本经济景气程度也逐渐回升,实际GDP增长率由2002年一季度的-1.9%升至四季度的1.4%,并在此后不断复苏直至2008年初。在此背景下,日本银行业的不良贷款问题也明显改善:2002年至2005年,日本不良贷款规模由43.2万亿日元大幅降至17.9万亿日元,不良贷款率也由8.4%降至4.0%,并在2006年进一步下降至3%以下。至此,困扰日本经济十余年的不良贷款问题基本得到解决。 四 结论与启示 上世纪八十到九十年代日本房地产泡沫的膨胀与破裂,及后续的“失去的三十年”,引起了业界及学界长时间的探讨。本文通过系统性梳理泡沫经济时期日本金融体系的相关状况,探究日本房地产泡沫膨胀与破裂的根源所在。研究发现: 1)日本金融系统的隐含风险更高,为房地产泡沫的膨胀与破裂提供了基础。一方面,在房地产市场扮演重要角色的“住专”公司资产质量低下,抵御风险能力极低,最后只能以破产收场。另一方面,日本金融自由化改革加速推进,但其“护送船队”式的金融监管体系却未与时俱进地改革,部分银行等金融机构采取了较为激进的扩张策略,资产质量不断降低,经营风险持续增加。 2)日本金融系统与实体经济深度绑定,使得房地产泡沫的破裂产生了更广泛且深远的影响。一是,实体企业过度参与金融投机活动,非金融企业部门成为土地的主要购买者,杠杆水平也不断提升。二是,“主银行”制度下,银行既是企业最大的债主,也是其最大的股东,土地、股份在银行资产负债表中占据重要地位,金融机构、资本市场与实体企业三者之间紧密联系,加剧了金融风险的扩散。 通过对日本房地产泡沫膨胀与破灭过程中金融市场与实体经济关系的回顾,结合我国当前的相关情况,可以得到如下启示: (一)加强影子银行体系监管,降低金融危机传染风险 按照金融稳定理事会(FSB)的定义,影子银行是指游离于银行监管体系之外、可能引发系统性风险和监管套利等问题的信用中介体系(包括各类相关机构和业务活动)。从日本“住专”公司的经营行为来看,其无疑具有一系列影子银行的特征。在我国,资管新规发布前,以银行理财、信托等资管产品为代表的影子银行体系与日本的“住专”公司具有一些相似之处:从负债端来看,虽然二者资金来源不尽相同(我国银行理财、信托产品资金来源包括个人及机构投资者),但都具备“高成本”的特征。由于“住专”公司只能通过拆借等方式从金融机构融入资金,因此可从当时日本货币市场拆借利率与存款利率来观察“住专”公司的负债成本:在房地产泡沫破裂前的1989年,日本三个月拆借利率均值达到5.5%,而同期日本存款利率均值仅为3.1%左右;从资产端来看,二者资金均有较大比例流向了房地产市场,且母行、股东对资金投向存在一定影响。这些相似之处无疑使得我国金融系统的潜在风险明显增加。 但2018年4月资管新规发布后,我国影子银行体系扩张得到了有效的遏制。2019年BIS的工作论文 测算显示,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我国影子银行规模由48.6万亿元降至45.0万亿元,在M2中的占比也由27.9%降至23.8%。近期,银保监会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截至2022年6月末,我国高风险类信贷影子银行规模较历史峰值压降约29万亿元,影子银行在我国金融体系中的重要性不断降低。不过,我国影子银行规模仍然较大,与传统银行体系、房地产企业关联度较深,这使得其拆解工作难以“毕其功于一役”。在化解影子银行风险的过程中,一方面要避免经济下行时期过度放松金融监管政策,防止高风险影子银行“死灰复燃”,另一方面也要注意平稳推进整顿规范,避免影子银行体系过快收缩带来的系统性金融风险。 (二)金融开放与金融自由化要循序渐进,金融监管体系要与时俱进 1970年代开始,日本金融自由化程度快速提高,但金融监管体系却相对落后。这不仅导致金融机构较为激进的经营行为未能得到有效监管,也使得房地产泡沫破裂后大量的不良债权难以得到及时处置。2019年以来,我国持续推动改革完善LPR报价形成机制,建立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建设了较为完整的市场化利率体系和利率传导机制。同时,我国金融市场对外开放不断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程度不断提升,人民币国际支付份额于2021年12月提高至2.7%,超过日元成为全球第四位支付货币。不过对比来看,目前我国金融自由化程度仍低于智利、俄罗斯、马来西亚、墨西哥等与我国发展水平相近的国家 ,尚不及日本1970年代水平,未来仍有较大改革空间。在此背景下,金融监管体系改革在兼顾金融体系效率的同时,更要注意金融体系的安全性。 (三)构建完备的不良贷款处理框架,及时、果断处理银行不良贷款问题 日本《金融再生计划》主要遵循严格资产评估、充实银行自有资本、强化银行治理机能三项原则,其核心是对不良债权严重的民间银行实行国有化改革。从日本处理金融不良债权的过程中,可以得到如下启示: 首先,了解真实的不良贷款状况。房地产泡沫破裂初期,日本金融监管机构并没有明确不良债权的认定标准。直到1992年12月,日本大藏省才首次明确日本银行业不良债权的定义,并不定期对金融机构的不良债权情况进行检查。这使得银行对不良债权的处理并不积极,利用多种方式加以隐藏,而且倾向于向原有发生不良的企业追加授信,进一步加大了不良债权的规模。中国的不良贷款率目前较低,截至2022年6月仅为1.67%。不过,一旦经济调整压力加重、银行实际不良资产规模或会反弹,令不良资产统计数据可能出现“失真”:一方面,很多企业采取借新还旧、“搭桥”等手段掩盖信用变差的事实;另一方面,银行迫于考核压力,有时也通过“展期”等方式将不良贷款强压下来。从日本经验来看,要防止不良资产风险扩散,明确不良贷款的类别、查明不良贷款的真实余额尤为重要。 其次,构建完备的不良贷款处理框架,必要时通过财政资金充实银行自有资本。日本央行前行长白川方明接受采访时曾表示“为处理不良债权亟需建立必不可少的制度框架,特别是公共资金的投入”。日本前财政大臣竹中平藏也表达过类似的观点。他认为房地产泡沫破裂后,日本经济停滞的原因在于日本政府对动用国库资金向银行注资犹豫不决,而是仅仅以扩大需求面的错误政策来应对;当政府最终采取行动时,却走了弯路,而且也太晚。在我国,通过财政资金充实银行资本已有先例,如早年财政部、中央汇金等为四大行注资,以及近年来发行专项债补充中小银行资本金、接管包商银行等。不过,上述行为均有一定特殊性,因此我国仍需要提前制定针对各种情况、各类机构的普遍性不良资产处理框架。从日本的经验来看,需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一是,政府应加强相关立法并组织建立高层次的协调机构来处理不良债权。在处理不良资产的过程中,日本政府建立了直属内阁府的“金融再生委员会”,协调金融监督厅、日本央行及存款保险机构。同时,日本能够比较成功地处置商业银行大量不良资产,完备的法律、税收、会计框架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我国应该大力推进多方面的制度创新,对坏账准备金的提取和使用、不良资产的处置等都要通过法律条文形式确定下来并不断完善,强化处置不良资产的法律保障。 二是,充分发挥资产管理公司的职能。日本的整理回收机构(RCC)等不良债权回收机构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功。1999年我国成立了信达、华融、长城、东方四家资产管理公司,专门处理从四大商业银行剥离出来的巨额不良贷款。同时,近年来地方资产管理公司也在不断发展,目前我国地方资产管理公司已达到59家。在化解不良债权的过程中,各类资产管理公司可通过发起设立重组基金或纾困基金、建立协作机制和沟通桥梁,帮助企业缓释资金压力、化解存量资源错配、实现项目盘活和企业盘整等方式,发挥积极作用。 三是,合理推进银行重组工作。在房地产泡沫破裂初期,日本政府力图实行以往的“护送船队”方式化解中小金融机构的经营问题。但是,由大型金融机构
并
购
中小型金融机构的做法并未能彻底解决不良债权问题,反而加重了大型金融机构的经营风险。1998年日本金融改革后的银行重组则比较彻底,注重了各大银行的未来发展前景以及各自的优势与特点,使得国内外市场信心得到恢复,银行业的健康形象得以重建。 最后,提高银行自身实力,增强其抗风险能力和处理不良债权的能力。尽管政府力量介入能够救助陷入困境的金融机构,但政府长时间介入反而可能促成适得其反的道德风险问题,更根本的措施还是在于提升银行的经营水平与盈利能力。在处理银行不良资产过程中,日本政府早期并未从治理不良资产根源上入手,一味纾困(“输血”)导致被救济金融机构的严重道德风险,延误阻碍了金融机构势在必行的内部改革(“造血”)。直到小泉政府将公共财政支持与银行内部改革成效及业绩相联系,把无条件援助变成了有条件的支持,日本金融机构不良贷款问题才得到了明显改善。 风险提示:房地产市场政策差异、财政、货币政策体系差异、房地产市场下行超预期、居民去杠杆力度超预期等。
lg
...
金融界
2022-09-27
上一页
1
•••
755
756
757
758
759
•••
767
下一页
24小时热点
中国突发重大消息!南华早报独家:中国领导人们计划下月召开会议 十大国际机构负责人将受邀参加
lg
...
CPI“打脸”特朗普!10月数据升至三个月高位 金价直线拉升、一度站上2615 美联储12月降息稳了?
lg
...
突发重磅!中国祭出楼市最新救市大动作 投资者恐重燃大规模刺激措施预期
lg
...
两个“特朗普”突传会面!马斯克引入“电锯模式” 裁减政府工作岗位、向国有企业出手
lg
...
全球害怕的源头找到了!CPI是绝对爆点,日元跌破155、人民币反弹
lg
...
最新话题
更多
#SFFE2030--FX168“可持续发展金融企业”评选#
lg
...
14讨论
#链上风云#
lg
...
47讨论
#美国大选#
lg
...
1287讨论
#VIP会员尊享#
lg
...
1467讨论
#比特币最新消息#
lg
...
565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