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数字财富领导者
CoNET
|
客户端
|
旧版
|
北美站
|
FX168 全球视野 中文财经
首页
资讯
速递
行情
日历
数据
社区
视频
直播
点评旗舰店
商品
财富汇
登录 / 注册
搜 索
综合
行情
速递
日历
话题
168人气号
文章
尚高宣布收购博闻迪,正式进军POCT领域
go
lg
...
医学博士,美国达特茅斯大学博士后,生物
医
药
行
业
的领军专家。在他的带领下,博闻迪在短短几年时间内,就在重大疾病快速检测领域形成了16个系列55种单品的丰富产品线,且拥有10万级和万级净化车间,完善的生产和检测设备、先进的生产工艺以及完善的团队资源,以及胶体金免疫检测、荧光免疫检测、核酸等温扩增检测等POCT产品相关的核心技术平台。已获得体外诊断试剂注册证33项,欧盟CE认证21项,已完成研发正在进行产品注册申报的项目8项,涵盖心血管病、传染病、糖尿病、消化疾病等多个领域,其中新冠病毒和猴痘病毒检测试剂已在欧盟注册,正在申报美国FDA的EUA授权。不断的技术创新是公司的经营宗旨和发展追求,现有已授权及在审查专利38项, 专利保护的家用及现场快速检测产品6项、荧光快速检测产品5项,医用耗材1项。公司产品都是针对多种常见病和多发病的临床诊断和快速筛查,市场需求量巨大。目前,博闻迪产品已在德国、西班牙、意大利、泰国、日本、中国等国家和地区销售,其中,中国以外的国家和地区业务占比超过70%。2021年,公司的收入同比增长119%,根据目前订单情况,2022年的业绩将继续延续这一良好趋势。 不断反复的新冠病毒间接地培育了市场,使得欧美等国家的POCT市场规模迅速扩大,并保持常年高速增长的态势。目前,欧、美、日等发达国家的POCT检测较为普遍,其市场发展也已相对成熟。新冠疫情带来的传染病检测需求使世界各地的家庭自检产品使用量暴增,POCT产品的个体消费化趋势已形成,为市场带来巨大的发展空间。个体健康意识的提升和老龄化人口的日益增长,使得个体保健在中国越来越重要。尚高与博闻迪的合作预计将利用新冠的反复将快速检测产品推向到市场。 中国作为新兴市场,具有人口基数大、经济增速快以及老龄化程度不断提高的特点,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健康管理意识的提升,个人体检的意愿进一步增强,这也为尚高和博闻迪的合作,描绘了充满想象力的发展前景。 博闻迪董事长刘凤鸣博士表示:"很高兴能和尚高这样有实力的、专业的、有国际视野的上市公司合作。目前,博闻迪的技术研究已取得了多方面的突破,正是产品开发,走向市场的关键时点,有了尚高的资金和国际资源的支持,我们可以在短时间内完成心梗5分钟快速检测试剂、新冠多样本快速检测试剂和猴痘抗原快速检测试剂这三个新品的市场注册,并有望在2023年初拿到注册证,尽快将产品推向国内及海外市场。届时,心梗检测将首次实现诊治指南要求的患者从接诊到获得检测结果并做出诊断的时间控制在10分钟之内的目标,提高心梗的救治效果,成为全球领先的心梗快速检测技术产品,迅速切入全球超过35亿美元的心梗快速检测市场;新冠检测通过采用鼻液、唾液、痰液、咽部粘液四种样本一次性检测,提升产品的临床检出效果,降低抗原检测的"假阴性率",使得检测结果更为准确;猴痘检测通过引入快速抗原检测技术手段,实现快速、及时、准确、便捷的猴痘检测筛查,助力全球市场猴痘疫情的有效控制。此次与尚高强强联手,一定可以在大幅提升业绩的同时,更好地造福百姓、回报社会。" 尚高CEO詹妮弗女士表示:"这次收购对尚高集团产业升级具有里程碑意义,标志着尚高集团正式进入POCT赛道。和博闻迪的合作,不仅和尚高原有业务在上下游业务链上形成闭环,博闻迪强大的市场能力,也将为集团带来更大的收益。我们看中博闻迪的研发能力,同时也非常看好他们快速研发新品并实现市场化的能力,这正是一个现代创新型企业不可或缺的特质。此外,POCT这种即时检测方式的推广,可以因其低成本、高效率和方便快捷的特点,使更多患者的重大疾病被更早的发现,不仅使患者治愈率大大提高,还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治疗费用,实实在在地造福每个家庭。" 关于尚高公司 尚高公司(以下简称"尚高"或"公司")成立于1997年8月,是在美国特拉华州依法注册创建的股份公司,总部位于中国北京。在中国,公司利用现代工程技术和生物技术,主要致力于中药材产品、有机农产品以及专用纺织品的生产。 前瞻性陈述 本新闻稿包含经修订的1933年证券法第27A条和经修订的1934年证券交易法第21E条含义内的"前瞻性陈述"。这些前瞻性陈述可以通过诸如"可能"、"将"、"应该"、"可以"、"打算"、"预期"、"计划"、"预算"、"预测"、相信"、"估计"、"预测"、"潜力"、"继续"、"评估"等类似词来识别"。您应仔细阅读包含这些词语的声明,因为它们讨论了未来的预期,包含对公司未来运营结果或我们公司财务状况的预测或陈述其他前瞻性信息。前瞻性陈述的例子包括,除其他外,发行 3,260,000 股普通股,POCT 可能在快速增长的市场中被广泛采用,我们预计CBP的收入将根据当前的订购量继续增长,我们预计市场空间将明显高于预期,预计2023年初获得注册证,预计进入全球心肌梗死快速检测市场,相信双方的合作将产生巨大价值。提醒您不要过分依赖这些前瞻性陈述。由于各种因素,实际结果可能与历史结果或这些前瞻性陈述所表明的结果存在重大差异,包括但不限于其筹集额外资金的能力,其维持和发展业务的能力,经营业绩的可变性,维持和提升其品牌的能力,开发和推出新产品和服务,将收购的公司,技术和资产成功整合到其产品和服务组合中,营销和其他业务发展举措,行业竞争,一般政府监管,经济状况,新冠肺炎大流行的影响,对关键人员的依赖,吸引、雇用和留住具备满足客户要求所需的技术技能和经验的人员,以及保护其知识产权的能力。尚高鼓励您在其注册声明和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提交的其他文件中审查可能影响其未来结果的其他因素。本新闻稿中的前瞻性陈述基于当前预期,尚高不承担更新这些前瞻性陈述的义务。 联系方式 埃森德投资者关系 Tina Xiao tina.xiao@ascent-ir.com +1-917-609-0333
lg
...
美通社
2022-10-25
估值低位,配置价值凸显!博时中证疫苗与生物技术ETF(561713)重磅发行!
go
lg
...
:按照申万三级行业分类,指数共覆盖9个
医
药
行
业
细分板块,包括疫苗(48.41%)、其他生物制品(23.23%)、体外诊断(7.94%)、血液制品(7.25%)等。该指数成分股加权流通市值为353.21亿,市值分布较为均衡。 随着我国疫苗市场的规模增长、产能提升和技术突破,中证疫苗与生物技术指数表现出优越的盈利能力:就指数销售毛利率及ROA指标来看,2021Q2以来,指数盈利能力均显著优于市场主流宽基指数。同时,指数估值水平位于历史较低位置,更高度凸显配置价值。 博时中证疫苗与生物技术ETF(561713)紧密跟踪中证疫苗与生物技术指数,该指数覆盖医药各细分板块,聚焦疫苗板块(占比近50%)。我国疫苗市场迎增长扩张,板块配置价值凸显!博时中证疫苗与生物技术ETF(561713)正在火热募集中,欢迎广大投资者认购!
lg
...
有连云
2022-10-25
V型反转!恒生医药ETF(159892)盘中涨超2%
go
lg
...
科技、CXO、互联网医疗企业占比高,是
医
药
行
业
中的成长板块,尤其是创新药投资方面的标的数量和质量比A股更好,一些国内大型龙头企业如药明生物、中国生物制药、阿里健康、京东健康等均仅在香港上市,看好港股医药可持续关注恒生医药。
lg
...
有连云
2022-10-25
【首席深度对话】渗透率+国产化率+集中度提升,三大逻辑驱动医疗器械行业长期发展
go
lg
...
均处于过去十年历史低位状态。再加之近期
医
药
行
业
,尤其是医疗器械行业政策利好频出,这也让医疗器械吹响医药反攻的号角,带动整个医药板块震荡向上。 医疗器械板块之所以表现强势,主要是中长期逻辑和短期逻辑的共振。 1、短期政策利好频出,医疗器械全面受益。近期脊柱集采、肝功能集采和电生理集采政策预期温和,长期压制高值耗材和IVD板块估值的政策因素得到释放。9月财政贴息贷款为医疗设备行业带来千亿元的市场新增量,医疗新基建逻辑得到进一步强化。 2、医疗器械长期增速快于医药。医药长期基本增速比较快,在医药内部医疗器械增长又比较靠前。从全球范围看,医疗器械发展周期较医药稍晚一些,从政策上也可以看出来,国内先集采的药品,因为它更成熟,然后再过渡到器械。2020年中国药械比(药品/医疗器械市场规模)仅为1:0.35,而全球药械比约为1:0.72,部分发达国家甚至接近1:1,器械相对于药品总的盘子的比例,它是在追的这样一个状态,这就造成医疗器械增速快于
医
药
行
业
。 3、国产企业占比提升,进口替代加速,医疗器械领域是可以孕育很多快速增长的公司。相比短期逻辑,医疗器械这些中长期逻辑应该是更重要更核心的。有这些托底,这个板块未来不缺机会。 长期来看,公共卫生防控很难成为影响企业长期价值的因素。在公共卫生防控期间由于业务属性等原因受负面影响的公司,预计三四季度业绩有望加速。公共卫生防控期间业绩受益的公司积累的资金和渠道也对未来公司发展有深远影响。 这轮行情究竟反弹还是反转? 高岳:我们内心来说认为是一个反转,关于这点还是比较明确的。 开头说的医药整个调整周期长、调整幅度大,机构持仓处于历史低位等,包括刚才说到的系列医疗器械政策催化,都是医药板块短期爆发的主要影响因素。 我们再看一下整个医药板块的绝对估值水平,9月板块低点时候,整个医药板块估值只有20倍左右,甚至有人调侃“医药估值可以对标化工了”。龙头公司相对好些,板块大多数公司估值是杀到了10-20倍之间。这个估值水平下,其实不用有太多的担忧,板块挖掘空间实际在变大。 之前行业里一直有句话,“医药增速是国内生产总值的两倍”,现在即便有了集采控费,医药增速仍是超越国内生产总值的。 参考发达国家,最高的医疗卫生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已经接近20%了,未来随着收入提升,大家肯定也愿意花更多的钱提升健康、延长生命。考虑到这个行业的刚性需求,中线角度看医药或许无须过于担忧。对于好企业来说,它们需要时间把企业业绩增长转化为二级市场红利。 近期集采规则出现了那些边际变化,对行业发展有何影响? 高岳:9月底以来,从种植牙集采到脊柱集采、肝功能集采、电生理集采来看,近期的连续出台集采规则传递了两个核心信息:不再“唯最低价中标论”、集采影响进入可预期阶段。 随着集采经验的持续累积,集采规则更加完善、科学,尽管后续品类依然会降价,集采规则已逐步清晰、降价进入稳定预期,在此大环境下,投资关注重心可以从关注降价幅度过渡到集采之后的市场空间、行业竞争格局及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可放长周期预期国产企业的未来空间,国产厂商不仅有望走出盈利困境,同时将借助“集采东风”做大规模。 更有助于产品放量。过去企业药品进院需要比较大努力,也需要比较长的时间,医院可能一年或者几年开一次药事会。但在集采模式下,一旦中标,现在产品进入公立医疗体系的速度非常快。和过去产业周期相比,现在一旦集采中标,放量速度会快很多,放量周期也会缩短很多。 销售费占比明显下降。关于出厂价,2018年及之前,没启动集采前,其实很多公司的销售费用比例维持在一个比较高的水平。这几年,因为集采我们会发现销售费用占比在明显下降,尤其在现有规则下,企业这种经营性的利润、相对还不错的ROE,其实是可以保证。 行业主动拥抱集采。从业内的一些交流中,我们也能感觉到整个行业反过来已经在拥抱集采了。集采来了,能够到医院去放量,让老百姓使用上。所以说,目前整个产业界的态度,包括资本市场的态度,都对集采有比较明显的变化。 总之,对很多公司来说,集采影响反映的比较充分。和过去相比,集采规则下缩短了产品的放量周期,可以更好地去实现了一个产品的爆发。我们认为,目前整个板块确实进入乐观去看的状态。 医疗新基建对医疗器械板块的拉动力,对整个行业的影响有多大? 高岳:最近的财政贴息贷款,明确提出对于医院改造这块提供贴息贷款支持。高层指引,相关部门给出了更详细的落地方案,财政补贴贷款原则上面向所有公立、非公立医药,单家医院贷款金额不低于2000万,我们知道整个医药体系10万家医院,说明政策支持力度还是比较大的。另外医院端,医疗机构也是反应积极,根据我们统计全国已经上报超过了2000亿的医疗设备贷款需求。 实际上,医疗新基建大规模开始于2021年,2020公共卫生防控暴露出我国在医疗基础设施上的短板,2021年以大型公立医院扩容为主导的医疗新基建已经开始,医疗新基建项目从包括北上广深在内的大城市逐渐拓展到其他城市。2021年12月,国家相关部门发布多则关于提前下达2022年补助资金预算的通知,新一年的医疗市场建设与扩容也已提上日程。今年在公共卫生防控反复下,国内ICU病房、传染病医院、发热门诊等方面的建设均在不断加大,相关抗疫设备和物资的战略储备也在推进。 此外,公共卫生防控对海外各国医疗卫生体系也造成了巨大挑战,部分欧洲国家已经开始规划医疗补短板的措施,发展中国家也纷纷加大医疗投入,进一步强化了医疗公司产品的终端需求。 国内医疗设备迎来国产替代大浪潮。近年来国产医疗设备技术持续突破,与进口产品差距缩小。在医保收支压力加大、国际关系紧张、公共卫生防控下供应链短缺等因素推动下,政策对国产医疗设备的支持力度也在加强,医疗设备国产替代提速。 医疗新基建投入有望在较长时间内维持高位水平,2022年国内公共医疗预算、公立医院预算事业收入、医疗专项债、国内医疗卫生项目数量和投资总额等指标显著提升。本次财政贴息贷款再次体现了国家对医疗新基建的重视,医疗新基建投入有望在整个“十四五”期间维持高位水平,行业高景气度有望持续。 驱动医疗器械发展的三个长期逻辑? 万纯:其实总结来看,驱动医疗器械发展主要有三个长期逻辑。 一个是渗透率提升,目前我国药械比还有较大提升空间,随着产品更新换代,可以实现快速放量,这个是渗透率提升的逻辑。 第二个国产替代,医疗器械市场总体外资主导,特别是高端器械领域,随着集采推进,国产产品迭代升级,快速实现国产替代。 第三个集中度提升,比如成熟度比较高的低值耗材,未来可能会演绎龙头公司集中的趋势。 三大维度看,医疗器械行业未来会有一个不错的成长发展空间。回到一个更大维度来看,经过这一轮比较充分的调整,未来医药也可以说有望进入一个新的周期,大家可以保持重点关注。 目前医疗器械各细分领域的国产化率大概处于什么水平? 高岳:目前国产化率最高的是低值耗材,不过低值耗材行业格局比较分散,目前正处于一个逐渐集中的过程。 除了低值耗材,其他领域国产替代绝对数值都不是很高。 医疗设备中,CT、MRI、超声的国产化率为17%、20%和30%。 IVD中传统的生化国产化率可能还相对高一点20%-25%,血球的国产化率为40%-45%,分子诊断的国产化率为40%。 高值耗材中,骨科创伤/脊柱/关节的国产化率分别为70%、40%、30%。我们刚才说新规则下脊柱集采8成公司中标,这样背景下可以清晰看到国产替代的空间。 内窥镜比较极端,外资目前普遍占比超90%。 政策支持采购国产医疗器械,医院自身也有降本增效的需求。政策鼓励医院优先采购国产医疗器械,有助于推动医疗器械领域进口替代进程。在医保控费压力加大的背景下,医院在采购医疗器械时也会考虑性价比,性价比突出的国产医疗器械更受青睐。 以上数据来源:医械研究院《医疗器械蓝皮书(2019版)》,中国医学装备协会,康基医疗招股书,心玮医疗招股书,蓝帆医疗招股说明书,动脉网,前瞻网等 怎么看待今年四季度以及2023年医药板块投资机会? 高岳: 医药板块: 如果从现在看到2023年年底,正好五个季度。
医
药
行
业
尤其是各细分领域的龙头企业,普遍具备强劲的增长动力。展望明年,医药领域也处在一个产业逻辑逐步向好的趋势中,板块各个方向都会呈现一定活力。 在较低的估值水平下,企业将业绩成长转化为股价收益的能力在大幅强化。考虑到行业的刚需属性,医药各领域中均能够找出未来几年保持良好业绩增长的公司。 短期来看,因为整个市场医药仓位比较低,所以短期带来一波反弹行情,后续可能会有震荡调整,都比较正常。 医疗器械板块: 医疗器械板块宏观逻辑、长线逻辑也比较清晰,总体看比较令人振奋,从目前三季报披露情况看个股业绩也有比较好的验证,未来医疗器械或许在整个医药趋势中处于中流砥柱的一个角色。 现阶段国内医疗器械领域仍具备着较强的成长活力和广阔的成长空间。从人均医疗器械配备量、药械比等指标来看,我国与全球发达国家仍存在较大的差距。随着医疗新基建的有序展开,国内医疗器械行业有望持续扩容。 整体而言,我国医疗器械市场外资占比仍然较高。特别是在部分高精尖领域,外资占据了绝大部分份额。而随着国产品牌在技术上的持续突破、以及政策对国产器械的支持,进口替代有望成为主旋律。 同时,公共卫生防控下部分国产品牌借助相关产品的销售,在海外品牌力和渠道力大幅提升,国际化进程显著加速,医疗器械投资方向将呈现百花齐放状态。 借道行业代表指数ETF,低位布局医疗器械板块 据了解,医疗器械ETF(159883)追踪中证全指医疗器械指数,为目前A股规模最大的医疗器械细分行业ETF,覆盖医疗设备、高低值耗材、体外诊断以及医美等医疗器械细分子类。与目前市场上其他医药类ETF相比,医疗器械ETF标的指数成分股高居聚焦医疗器械板块,含“械”量较高,行业贝塔更纯粹。 【连续12日获资金大额申购】截至10月21日,医疗器械ETF(159883)获资金连续12日增仓6.47亿元,近60日净流额高达8.55亿元,资金净流率97.04%,居同期主流医药类ETF第一。 【份额/规模屡创新高】截至10月21日,医疗器械ETF(159883)场内流通份额达25.74亿份,今年以来份额增长高达183%。按照上周五基金净值估算,该ETF最新规模达17.98亿元,份额、规模续创上市新高。 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医疗器械种类繁杂且研究门槛较高,个股波动大,个人投资者研究难度较高,借道指数基金更省心,还可分散个股投资风险。场内用户可通过医疗器械ETF(159883),一手仅需70元左右,免缴印花税;场外用户可关注联接基金(A份额013415,C份额013416)。 以上数据来自深交所 风险提示:投资有风险,投资需谨慎。以上资料仅为服务信息,不构成对投资人的任何实质性建议或承诺,也不作为任何法律文件。投资者在做出投资决策之前,应当仔细阅读产品法律文件,充分认识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和产品特性,充分考虑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理性判断并谨慎做出投资决策。
lg
...
有连云
2022-10-24
中银策略:做多A股低风险、高不确定阶段
go
lg
...
,周期及金地稳大类有所回落,消费大类中
医
药
行
业
成交额占比延续提升,银行/建材/农林牧渔/煤炭/石化等行业成交额占比有所回落,1年滚动成交额占比分位来看,医药/机械/交运/计算机/通信行业当前处于近一年交投热度较高区间。 “W”双底行情中超跌反弹,新主线强化是主要特征。我们在上周周报中强调,A股的“W”市场底渐行渐近,复盘2010年迄今A股市场,形成“W”形双底的年份不在少数,但触碰以M2为衡量标准的底部区域而形成的“W”双底仅有2次,分别为1)2012年5月-2013年10月,以及2)2018年9月-2019年2月,当前或为第3次。因此,在同样双底特征假设下,我们更关注前两次两轮下跌和两轮反弹中的领涨/领跌行业有何特征? 1)历史上3次“W”双底特征中,第一个“V”区间(下跌1与反弹1区间)中的行业表现整体呈现出较为明显的超跌反弹特征,我们依据历轮下跌1区间中行业跌幅大小进行分组,下跌1区间跌幅靠前的3/6/8/11/14个行业所形成的分组,在反弹1区间中的平均收益率显著高于此前跌幅靠后的3/6/8/11/14个行业所形成的分组,显示出参与超跌反弹在概率上可以获取明显超额。 2)反弹1和下跌2区间组成的反弹回落效应,以及下跌2与反弹2区间的超跌反弹效应,从分组统计的平均收益率角度来看并不明显,与此前下跌1与反弹1区间的超跌反弹效应相比,有明显减弱。 3)两次反弹2区间中先领涨行业,后期概率上仍占优。统计前两次反弹2区间前5/10个交易日率先上涨的前50%(14个)行业,在整个反弹2区间平均涨幅仍显著高于后50%行业的平均涨幅。 4)反弹2区间领涨行业由超跌反弹和新主线共同驱动。2013年反弹2区间中领涨的行业,在下跌2区间中已经展现出了较强的抗跌能力,超跌反弹因素贡献度较少,此前由银行地产等顺经济周期板块引领的反弹1区间的行业主线不再有效,在经历钱荒引发的下跌2区间后,由TMT行业引领的成长风格创业板行情成为反弹2区间中新的行业主线方向。18-19年反弹2区间中的领涨行业,主要由以消费为代表的(食品饮料/家电)核心资产行情为主线,而此前超跌的电子/非银等行业在反弹前期由超跌所贡献,但后期逐渐跑输核心资产主线行业。 在2022年的双底行情中,我们同样能看到类似的特征,即5-7月反弹2区间的领涨行业与2-5月下跌1区间的超跌行业的相关性高,超跌反弹的行情特征呈现的较为明显。而对于当前或正在展开的反弹2行情中,超额收益行业或同时由超跌反弹与新主线共同贡献,前期跌幅较大并且符合发展方向的医药/计算机/电子等成长行业有望继续保持领先优势。 双重因素催化,成长预计延续占优。近期A股市场有所回暖,成长风格表现强势,当前成长风格仍具备双重催化,预计仍有望延续占优。1)三季报进入密集披露期,成长板块业绩高增速持续验证;10月以来,三季报业绩及业绩预告披露加速,截止10月22日,A股业绩披露数已达639家,已披露样本来看,成长风格表现优异,增速达54.5%,显著优于A股整体的38.0%,分行业来看,医药、电力设备及新能源、电子、计算机等成长板块业绩增速居前,分别高达102.4%、100.2%、77.8%、50.1%; 2)“二十大”密集提及成长板块,行业有望迎政策利好。10月16日“二十大”召开,“二十大”报告中,反复重点提及“安全”,在军事方面,相较十九大报告,本次会议特别强调“全面加强练兵备战,深入推进实战化军事训练”,制造业方面,十九大的“科技强国”进一步替换为“制造强国”,能源方面,本次会议也强调“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信创、国防军工、新能源及半导体等高端制造业有望成为后续投资主线,持续受益。 二十大频繁提及“安全”,“安全主线”相关行业中军工、信创等交易热度与估值仍处于相对低位。本次二十大报告中,“安全”关键词提及频次约为0.5%,较十九大提及频次显著提高。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事科技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以及“健全国家安全体系,增强维护国家安全能力”。顶层战略关注之下,安全主线有望持续获得政策倾斜,而相关行业如国防军工、信创板块中的计算机软硬件等行业当前仍然是交易热度和估值的相对低位,处于优良配置时机。 “能源主线”高景气持续验证,相关行业均处于高性价比配置位置。10 月 20 日,海力风电披露拟 10亿元投建高端海上风电设备项目,实现北部区域市场布局,风电、海缆板块有望持续受到提振。10月 18 日,宁德时代宣布与美国 Primergy SolarLLC 达成协议,为 Gemini 光伏+储能项目独家供应电池,该项目总投资达 12 亿美元,项目完成后预计将成为美国最大的光伏储能项目之一,全球光风新能 源高需求共振下,储能持续维持高景气。而据乘联会数据,9 月新能源乘用车批发销量达 67.5 万辆,同比+94.9%,环比进一步抬升 9.2%。相比于行业的高景气,从交易热度和估值角度来看,当前“能源主线”的储能、风电、新能源汽车等均处于较高性价比的配置位置。 半导体设备、医疗器械、CRO等当前交易热度处于警戒区间,但长线来看行业仍具备较高投资价值。当前半导体设备、CRO、医疗器械交易热度已达到历史高位,但估值角度来看,行业估值仍然处在历史上的较低水平,同时半导体设备持续受益于高端制造业“自主可控”的政策导向,医疗器械、CRO等受贴息贷款、行业趋势等的拉动也有较强的高景气确定性,长线来看仍然具备较高投资价值,值得持续关注。 04一周市场总览、组合表现及热点追踪 证金公司下调A股转融资费率。10月20日中证金融公司整体下调转融资费率40BP,调整后各期限档次的费率具体为:182天期为2.10%、91天期为2.40%、28天期为2.50%、14天和7天期为2.60%。证金公司表示,此次下调转融资费率,是根据资金市场利率水平做出的正常经营性调整,旨在满足证券公司低成本融资需求,促进合规资金参与市场投资,维护我国资本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相对应的,周五晚间沪深交易所表态将扩大融资融券标的股票范围,促进融资融券业务稳健发展。我们认为,此次下调费率以及标的扩容将有助于券商更好优化其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提升券商业绩,同时将有助于提升市场整体流动性,促进市场长期稳定的发展。 此前三次下调转融资费率后A股均有大行情。历史数据显示,融资费率曾3次下调,消息公布后券商板块均出现上涨,A股也相应走强。2014年8月15日,证金宣布182天期转融资业务费率大幅下调80基点,从6.6%降至5.8%,在随后的数个计算周期,万得全A指数、中信券商指数都迎来上涨行情,与此同时,融资余额也在多个周期内上行增长,融资交易额/全市场交易额整体呈现下降趋势;2016年3月18日,证金公司发布公告再次调降费率,自2016年3月21日起,恢复转融资业务182天、91天、28天、14天、7天等五个期限品种,并下调各期限转融资费率,下调幅度在30%以上,在随后周期中,万得全A指数、中信券商指数同样迎来上涨行情,融资余额相对上轮调整波动趋小,融资交易额/全市场交易额在短、中期呈现下降趋势,在长期出现上升态势;2019年8月7日晚,中国证券金融股份有限公司公告,整体下调转融资费率80个基点,其他期限品种也有所下调,在随后周期中万得全A指数、中信券商指数在短期回调,中期开始有所反弹,年涨跌幅恢复负值,而融资余额则主要呈现上升态势,融资交易额/全市场交易额也以大幅提升为主,并在半年后逐步回落。综合三次下调后大行情回顾,我们预计本次转融资费下调后也会带来类似的作用机制。 沪深交易所扩容融资融券标的股票范围。此次上交所将主板融资融券标的股票数量由现有的800只扩大到1000只,深交所则是将注册制股票以外的标的股票数量由现有800只扩大到1200只。以2022/10/21日收盘价计算,上交所此次主板融资融券标的股票范围扩大后,主板标的股票流通市值占沪市主板A股流通市值达到95%,实现了对沪深300指数成分股中沪市成分股的全覆盖,对中证500指数成分股、中证1000指数成分股中沪市成分股的覆盖率分别达到98%、86%;而深交所也做到了对沪深300指数成分股中深市成分股的全覆盖,对中证500指数成分股、中证1000指数成分股中深市成分股的覆盖率分别达到92%、81%。 总体来看,近期政策制度利好不断,或催生新一轮市场行情;行业层面,此轮政策将直接利好券商板块。转融资费下调将有助券商优化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从而提升券商业绩,同时也将提升市场整体流动性;转融资业务试点开启了转融资市场化改革,旨在提高资本市场资源配置效率,更好服务于证券公司多样化融资需求;沪深标的股票范围扩大措施总体有利于吸引增量资金,提升市场活力,提高相关股票的流动性和定价效率,将积极促进融资融券业务的长期稳健发展,满足投资者多样化的投资需求。
lg
...
金融界
2022-10-23
医药板块上涨拉动港股科技ETF(513020)涨超1.4%,荣昌生物涨超8%
go
lg
...
。 今日医药板块上涨拉动港股科技上攻,
医
药
行
业
的长期基本面依然稳健。我国卫生总费用持续增长,过去十年行业复合增速达到12%。同时,我国卫生总费用占人均收入总值比重也呈逐年增长趋势。医疗新基建投入有望在较长时间内维持高位水平。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以及居民健康意识增强,未来医药市场规模仍将快速扩大,长期向好。随着集采等政策边际改善,板块整体估值性价比突出,院内诊疗恢复可期,业绩与估值有望迎来持续性修复。创新驱动下,进口替代和国际化依然是
医
药
行
业
长期发展趋势,后续真正有产品力的产品海外落地或为创新药带来估值提升的机会。
lg
...
有连云
2022-10-21
医疗板块行情回归,再鼎医药、康方生物领涨,恒生医疗ETF(513060)盘中成交额近2亿
go
lg
...
强势反弹,机构认为行业强势反弹的基础是
医
药
行
业
估值处于历史低位区域,目前潜在回报率较高,存在均值回归的基础。机构将继续推荐关注估值与业绩相对匹配的医疗设备、医疗研发外包、血液制品三个子行业。
lg
...
有连云
2022-10-21
中医药传承创新写入二十大报告 产业迎来发展新时代
go
lg
...
供给等多个方面相继出台多项政策,支持中
医
药
行
业
的发展。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 金融界上市公司研究院收集整理 相比以往,本次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提及的“传承创新”或将是未来一定时期内中医药产业发展的主旋律,对应于市场角度,中药创新药及品牌中药或将成为国家扶持中医药发展的主要着力点。 医保政策持续助力中医药发展 生物医药是与政策强相关的行业,从产品销售环节来看,医保与集采更是影响生物医药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汇总梳理以往的政策动态,可以发现在这两个方面,国家正不断加码扶持力度,助力中医药创新。 医保支付方面,2021年12月,国家医保局和中医药管理局联合下发《关于医保支持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要求完善适合中医药特点的支付政策。 其中值得关注的政策条款包括,中医医疗机构可暂不实行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RG)付费,对已经实行DRG和按病种分值付费的地区,适当提高中医医疗机构、中医病种的系数和分值。 以及将经国家谈判纳入医保目录的中成药配备、使用纳入监测评估,充分利用“双通道”药品管理机制,将参保患者用药的渠道拓展到定点零售药店。 目前在中医院就诊的患者基本是参照西医的诊疗规范,辅以中医药治疗,整体的治疗方案相比不使用中药而言成本更高,在DRG支付体系下,医院的支出将会更大,长此以往可能会导致医院亏损。 而《意见》明确中医药的支付改革不强推DRG改革,给了医疗机构更多的缓冲期,利于充分探索符合中医药服务特点的改革方式,是为中医药产业单独开设了“避风港”,非常利好中医药的发展。 用药的渠道拓展到定点零售药店对中医药产业发展同样具有深刻意义。以品牌中药为例,品牌中药在零售端具备消费属性,例如阿胶、片仔癀除了药用功能外,还可作为保健、礼品,该项规定可以发挥出药店分布广泛、市场化程度高、服务灵活的优势,极大促进了相关产品的持续放量。 本次党的二十大会议再度强调“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健全公共卫生体系。”可以预见到的是,医保对中医药产业的支持力度在未来一定时期内仍将持续,并有进一步强化的可能。 事实上,今年来,医保试点已放开部分中药品种的支付限制。2017年医保目录对部分中成药增加医保报销限制,导致相关药品销售额下滑。2022年国家医保局发文试点部分药品按说明书支付,其中包含丹红注射液、注射用血塞通(冻干)等受限产品。 在利好政策的带动以及政策将持续的预期之下,东阿阿胶、华润三九、白云山、同仁堂等已在零售药店终端获取一定市场地位的老字号头部品牌中药企业,或将从中获得主要收益,迎来新一轮的业绩增长。 2019年中国城市零售药店终端中成药品牌 TOP10 资料来源:米内网 金融界上市公司研究院整理 关注中医药转型机遇 创新药品类公司或将受益 自去年起,中医药政策落地迎来爆发期。国家对中医药支持政策已由顶层设计逐步过渡到落地执行阶段,具有较强的连贯性。例如明确了中药配方颗粒的使用规定、将符合条件的中医医药机构纳入医保定点、建设中医药多学科交叉创新团队等。 资料来源:国务院,药监局,卫健委 金融界上市公司研究院整理 此前,国家药监局在中药创新药的注册分类及申报、审批流程等方面就已经给予了政策支持。包括对具有人用经验的中药复方制剂适当减免药效学试验;中药创新药处方来源于经典名方或国医大师、名老中医等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中医临床专家经验方,且提取工艺仅为水提的,可简化工艺研究,豁免非临床有效性研究等。 从产品角度看,2021年,已经有12个中药新药获批,近5年以来,累积共有20个中药新药获批,其中有8款已被纳入国家医保目录,其中化湿败毒颗粒、宣肺败毒颗粒、关黄母颗粒为2021版医保目录新增中成药品种。 因此,无论从顶层设计、政策落地还是市场反馈的结果来看,国家对于中药创新药的支持绝非停在纸面,而是已切实影响到产业发展以及市场竞争格局。 集采方面,从近期中药集采的结果看,2021年9月,湖北省际联盟发布集中带量采购公告,采购品种主要以非独家品种为主。111个拟中选品种,平均降幅为42.27%,最大降幅为82.63%。 2021年12月,广东省联盟发布集中带量采购文件,采购品种连花清瘟、小儿豉翘清热等独家产品。中标独家产品降幅均小于35%,部分降幅仅为1%-3%。 因而不难发现,国家的政策正要求和引导中医药企业去做真正的创新,而非止步于工艺的优化,剂型的改良等。 为契合时代发展要求,近年来,头部中医药企业的研发投入正逐渐加大,据半年报显示,73家中药上市公司中共50家企业研发费用相比去年同期增长,占企业总数的比例为68.49%。 其中,其中,天士力、白云山、以岭药业、康缘药业、华润三九、云南白药、济川药业、红日药业、步长制药、片仔癀今年上半年研发费用排名前十。 资料来源:choice 金融界上市公司研究院整理 天士力上半年积极布局26款产品,形成了以复方丹参滴丸带动了养血清脑颗粒(丸)、芪参益气滴丸、注射用益气复脉、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等系列领先品牌为主力,构建了以心脑血管用药为主的现代中药大药体系,研发费用相比去年同期增长81.66%。 以岭药业研发费用继续维持高位,研发广泛布局多项疾病领域,已获临床批件品种涉及风湿免疫系统、消化系统、五官科及儿科等疾病。同时,多项已上市产品的后续研究扎实推进,包括养正消积胶囊正在申请新增适应症;完成津力达颗粒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影响及其代谢组学研究等,有望驱动销量进一步增长。 不难发现,以天士力、以岭药业、康缘药业为代表的中药创新药企业的研发费用均已超过营业总收入数倍,传统中药行业已经逐步向创新研发驱动发展的方向转型,片仔癀、云南白药等大品牌中药企业的研发费用也实现了大幅跃迁。 可以预见的是,在政策端的持续引导下,未来医保、药物集中采购等政策措施将涵盖中医药全领域,中
医
药
行
业
也将更加注重创新研发,中医药将迎来产业发展的全新时代。
lg
...
金融界
2022-10-20
创新药企恒润达生IPO:实控人轻工机械专业出身、曾任职险企,尚无产品上市,三年半累亏超5亿元
go
lg
...
值得一提的是,2020年以来,生物
医
药
行
业
上市企业经历过持续升温股价起飞的阶段,也体验过股价震荡下行、估值不断创新低的窘境。多家2020年后上市的创新药企也曾陷入“上市即巅峰”的怪圈。 以君实生物为例,该公司2020年7月15日登陆科创板,上市首日股价涨幅达172.7%,首日盘中还创下上市以来最高价220.4元/股。不过,截至2022年10月19日收盘,君实生物报53.38元/股,股价已低于发行价。 此次闯关科创板的恒润达生,尚无产品上市销售且处于持续亏损状态,该公司不仅需解决盈利问题,若成功登陆A股还将面临投资者的审视。 实控人险企职员出身,三年半亏损5.28亿元 成立于2015年的恒润达生是一家专注于突破性免疫细胞治疗产品研发及生产的创新生物医药公司,主要聚焦恶性血液病和实体肿瘤等治疗领域。 恒润达生虽为创新药公司,但其创始人及实控人李国顺却并非医药科班出身,算得上是跨界创业。 2015年,李国顺、上海寓庸、李国清、上海觉海和恒润研究院共同出资设立恒润达生前身达生有限。恒润达生经过多轮增资及股权转让,引进了深创投、杭州红土、安捷医疗等投资者。目前,李国顺通过直接、间接持股和一致行动人关系合计控制49.1798%股份,为公司实控人。 据招股书,李国顺1987年毕业于福建省莆田市技术学院轻工机械专业,中等专科学历。1991年至1997年间,其曾为中国人民保险公司莆田分公司职员。1998年,李国顺摇身一变成为上海秀屿医疗器械技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正式进入医药领域。 成立7年的恒润达生目前已建立包含10个产品的11个研发管线,涉及2种细胞类型产品体系。其中,2项在研项目已处于Ⅱ期注册临床试验阶段,2项处于Ⅰ期注册临床试验阶段,多项应用了CAR-NK、DASH CAR-T等技术开发的在研管线处于临床前研究阶段。 所有产品均处于在研阶段也意味着恒润达生尚无产品销售收入,而由于不断的研发投入以及股权激励,该公司持续亏损。 2019-2021年及2022年上半年,恒润达生归属于股东的净亏损分别为1.17亿元、1.03亿元、1.93亿元和1.17亿元,三年半合计亏损达5.28亿元。截至2022年6月30日,该公司累计未分配利润为-2.76亿元。 恒润达生2019-2021年及2022年1-6月的研发费用分别为8436.79万元、8459.53万元、1.6亿元、9964.31万元,逐年增长,但与同行业可比上市公司相比,该公司研发投入仍处于较低水平。 公开资料显示,2021年,君实生物、科济药业、药明巨诺的研发费用分别为20.69亿元、5.02亿元、4.14亿元,分别为恒润达生的12.9倍、3.13倍、2.58倍。 此外,为激励员工为公司长期发展服务,2019-2021年及2022年上半年,恒润达生均进行了股权激励,股权激励费用分别为1316.07万元、694.4万元、1786.17万元、661.43万元。 恒润达生表示,公司未来几年将存在持续大规模的研发投入,在可预见的未来经营亏损将不断增加,上市后未盈利状态预计持续存在且累计未弥补亏损可能继续扩大。 产品最早2023年提交上市申请,已有同类药物获批上市 正处于Ⅱ期注册临床试验阶段的HR001、HR003产品,作为恒润达生研发进展最快的在研产品被寄予厚望。 招股书显示,恒润达生在研产品HR001用于治疗复发/难治性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r/r B-NHL)适应症,预计于2023年提交新药上市申请(NDA);HR003用于治疗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r/r MM)适应症,预计2024年提交NDA。 公开资料显示,未来CAR-T细胞治疗NHL中国市场规模有望快速增长,预计2021年至2025年复合增长率为149.6%,预计2025年至2030年复合年增长率为41%,并在2030年增长至184亿元。 截至2022年6月30日,中国尚无治疗MM的CAR-T细胞治疗产品获批上市。预计中国CAR-T细胞治疗MM市场规模将在2030年增长至71亿元,2025年至2030年的复合增长率预计为43%。 值得注意的是,国内已经针对r/r B-NHL适应症的同类药物获批上市销售,已有针对r/r MM的同类药物提交NDA,且有多个同类药物处于不同的临床试验阶段。恒润达生HR001、HR003未来获批上市销售后,不仅面临上述品种的直接竞争,还将与同适应症的其他药品展开竞争。 2021年9月,药明巨诺CAR-T细胞治疗产品瑞基奥仑赛注射液(商品名:倍诺达)获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批准上市,适应症为用于经过二线或以上系统性治疗后成人患者的复发或难治性大B细胞淋巴瘤(r/r LBCL);2022年9月30日,倍诺达治疗复发或难治性滤泡淋巴瘤患者适应症获NMPA批准。 针对r/r MM适应症,科济药业用于治疗r/r MM的产品全人抗BCMA CAR-T(CT053)已完成了中国关键Ⅱ期患者入组,并正在北美进行关键Ⅱ期试验。 2022年2月底,传奇生物/杨森制药联合开发的抗BCMA CAR-T细胞治疗产品,被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上市,用于治疗r/r MM成人患者。 值得一提的是,恒润达生尚无商业化销售产品的经验,尚未组建完整的商业化团队。现阶段公司规模较小,存在销售团队招募进度不及预期及入职后短期内流失的风险。 在研产品临床进展及审批进度是否及预期,产品上市后是否具有竞争力,均存在一定不确定性,恒润达生若想在激烈的竞争中突出重围还需做出更多努力。
lg
...
金融界
2022-10-20
医药板块午后走高,医疗器械ETF基金(159797)涨幅超2%
go
lg
...
TF(159839)配置A股30个生物
医
药
行
业
龙头;中药ETF(560080)聚焦中药生产与销售等相关领域;美股生物科技ETF(513290)跟踪纳斯达克生物科技指数,是投资美股生物科技产业最便捷的工具,为投资者提供了一个极佳的全球资产配置的工具。
lg
...
有连云
2022-10-20
上一页
1
•••
199
200
201
202
203
•••
211
下一页
24小时热点
特朗普阵营突传重大消息!彭博社:推动美联储“出售”黄金储备 购买100枚比特币
lg
...
中美突发重大消息!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会见拜登 双边释出哪些关键信号?
lg
...
突然语出惊人!索罗斯战友:美联储“过早”宣布通胀胜利 决议降息犯下致命错误
lg
...
突发重磅爆料!英媒:马斯克可能被美国调查 曾与普京、俄罗斯官员多次通话……
lg
...
特朗普将大量印钞!传奇交易员罕见信号:新政府将抛弃美元 这“走势图“胜于雄辩
lg
...
最新话题
更多
#SFFE2030--FX168“可持续发展金融企业”评选#
lg
...
14讨论
#链上风云#
lg
...
47讨论
#美国大选#
lg
...
1304讨论
#VIP会员尊享#
lg
...
1477讨论
#比特币最新消息#
lg
...
578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