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数字财富领导者
CoNET
|
客户端
|
旧版
|
北美站
|
FX168 全球视野 中文财经
首页
资讯
速递
行情
日历
数据
社区
视频
直播
点评旗舰店
商品
财富汇
登录 / 注册
搜 索
综合
行情
速递
日历
话题
168人气号
文章
观点:特朗普缺经济学常识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缺乏关心普通民众的同理心
go
lg
...
曾任
世
界
银
行
首席经济学家、印度政府首席经济顾问,现为康奈尔大学经济学教授、布鲁金斯学会非常驻高级研究员的考什克·巴苏,在Project Syndicate上发表专栏文章认为,尽管哈里斯和特朗普不管谁当选,预计将在未来十年内都会增加美国的赤字和债务,但特朗普所提议的关税将带来更大的破坏性后果。在当前充满不确定性的时刻,美国需要一位真正关心普通民众的总统。 2024年11月的美国总统大选,将对全球的民主政体以及乌克兰、中东和台湾等地缘政治热点产生深远影响。但可能造成的经济后果同样不可忽视。 在当今全球化的经济中,供应链跨越各大洲,美国的政策失误可能会在全球范围内产生连锁反应,激发贸易战、通货膨胀和失业。 选举期间往往不利于明智的政策制定,因为候选人常常做出雄心勃勃的承诺,而没有考虑其可行性。2024年的大选尤为如此,研究表明,无论是民主党的政策还是共和党的政策,都会在未来十年内增加赤字。 对短期解决方案和立即救济的关注,可能会对美国的长期财政健康造成重大影响。 根据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的预算模型,哈里斯的经济政策可能会在2034年前将联邦赤字增加1.2万亿美元。虽然这一数字令人担忧,但与特朗普的提议相比,就显得微不足道。特朗普的政策预计将在同一时期内增加5.8万亿美元的赤字。 哈里斯和拜登因在任期内创下40年来最高的通货膨胀率而受到严厉批评。但自2022年6月通胀达到峰值以来,通胀率已大幅下降,美联储上周将基准利率下调了50个基点。 尽管如此,特朗普仍然继续攻击拜登政府的物价上涨,承诺通过扩大国内石油开采来控制通胀。 尽管宏观经济学家有时未必能准确预测政策结果,但他们的担忧有时是有道理的。特朗普的经济提案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考虑一下特朗普的关税提案。如果当选,他计划对所有进口商品征收10%的关税,并对中国商品征收60%的关税。他还计划抑制外包给外国生产商,承诺“美国制造、美国购买、美国雇佣”,并威胁要“惩罚那些将工作和工厂外包到海外或墨西哥等地的人”。 虽然有针对性的关税有时在经济上是合理的,但全面征收关税无疑会推高成本并导致效率低下。表面上看,阻止外包似乎有利,但阻止美国公司获得国外廉价劳动力,将使美国产品在全球市场上失去竞争力,长期来看损害经济,并减少对劳动力的需求。 当前关于外包的辩论,往往被看作是富国工人与发展中经济体工人之间的对抗。但这种看法忽视了外包本质上是资本与劳动力的博弈。每当一个工作被转移到海外,利润就会增加,资本所有者受益,而工人承担成本。 解决方案应该是对资本征税,并将部分收入转移给工人,而不牺牲竞争力。然而,特朗普承诺削减企业税,采取了与此相反的做法。 阿根廷的经验,应作为对特朗普政策可能威胁美国经济前景的警示。20世纪初,阿根廷经济增长迅速,甚至有人预测将超过美国。但在1930年,何塞·费利克斯·乌里武鲁发动军事政变,自任总统。在极右翼民族主义者的支持下,他限制移民,并在1933年将关税几乎翻倍。 结果,阿根廷经济停滞,超过美国的梦想也随之破灭。 当然,宏观经济政策本质上充满了错误和不确定性。这就是为什么只简单的得出因果关联——如指出某个经济指标在某位总统任期内恶化,是误导且无关紧要的。 政治领袖并不被期望知道一切;他们被期望的是关心普通人,并基于合理推理和最好的科学知识做出决策。 特朗普远未达到这一标准。他缺乏同情心,尤其体现在他非人化的言辞上,特别是他声称移民正在“毒害国家的血脉”。在他的职业生涯中,他一贯表现出对弱势群体的蔑视。 在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加剧和经济动荡的时刻,美国需要一位可能并不知道所有问题答案,但真正关心普通人,并以同情心、正直和谦逊的态度面对政策挑战的总统。而唯一符合这一标准的候选人已经显而易见。 来源:加美财经
lg
...
加美财经
09-30 00:00
郑功成:进一步深化社会保险改革的根本任务是理性建制
go
lg
...
进改革具有历史局限性,改革初期简单照搬
世
界
银
行
及一些自由主义者的主张,将私有化元素(如个人账户)与市场交易的做法引入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制度,这些建制理念与社会保险制度天然具备的公共属性相悖,由此导致社会保险制度的互助共济功能大幅折损,出现个人主义泛滥、地方本位主义强化等一系列问题,成为影响社会保险制度理性建制、成熟发展的巨大阻力。 其次,制度体系存在系统性失衡、统一性不足和责任分担机制不清等问题。由于以往的改革基本上采取个别地区先行试验、单项制度甚至是面向某个群体的制度变革独行的做法,以致保险项目之间、其功能与结构之间存在系统性失衡,影响了整个制度综合效能的发挥。制度体系统一性不足,导致制度存在不公,国家利益在一定程度上沦为地方利益,影响了市场竞争环境的公平性,阻碍了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建设。加之,制度变革中还存在责任分担机制不清的问题。例如,历史责任与现实责任、不同层级财政责任、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的责任以及不同部门之间的责任边界有待廓清。 再次,法制建设严重滞后,制度运行质量不高。2010 年制定、2011 年实施的《社会保险法》严重滞后于社会保险实践发展的需要,部分条款原则性强、操作性不足,有些条款之间存在冲突或协调不足,等等。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制度领域存在立法空白,其贯彻实施主要依靠政策性文件主导。在法制建设滞后的情形下,社会保险制度运行质量不高具体表现为:一是参保质量不高,大量城镇就业人员参加的是低水平的居民保险,也有部分劳动者游离于社会保险制度之外;二是筹资质量不高,保险缴费基数计算口径与核算方式不一,名义费率背后存在实质性的筹资不公,按人头缴费的方式亟待改革:三是基金管理质量不高,个人账户和地方分割统筹状态限制了社会保险的互助共济功能,导致不同地区基金余缺并存,贬值浪费严重;四是待遇计发质量不高,各地具体政策不一.极易引发群体矛盾与代际矛盾,埋下社会冲突隐患。 此外,影响社会保险制度发展的关键要素长期陷入僵化状态,如退休年龄、养老保险最低缴费年限、参保户籍限制等,缴费基数各地自行其是,无法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面对超大规模、超快速度的超常规人口老龄化,大规模的新业态与灵活就业格局,以及进一步深化改革必然触及利益格局再调整可能引发的社会风险,社会保险制度尚未形成有效的应对机制。 综上可见,现行社会保险制度安排存在的问题亟须大力矫治。深化社会保险制度改革,是实现整个社会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本前提与保障。 三、理性建制、定型发展必须基于目标导向 鉴于现行社会保险制度的不成熟状态及其可能引发的问题,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应当坚持制度建设为主线,要尽快从制度根子上诊治好“病灶”,哪怕是付出一点数量发展的代价。当务之急是要在澄清认识误区、厘清底层逻辑的基础上遵循基本规律,充分发挥中国制度的优势,以更大气魄来矫正以往改革发展中的路径偏差,调整失衡的利益格局。通过制度性重构、制度性完善以及符合新时代发展要求的适应性调整,扎实推动各项制度走向全面优化,真正实现理性建制、定型发展。 (一)廓清建制理念、厘清底层逻辑,以高质量建制为目标一要正本清源。 必须明确社会保险制度不是商业保险,而是矫治私有制度痼疾、弥补市场失灵的共建共享型公共品,容不得私有化与市场化取向,遵循资本逻辑、市场逻辑或按照银行家思维、利己主义思维搞社会保险改革的结果必然适得其反。二要遵循社会保险制度的底层逻辑。通过有效保护弱者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通过责任分担、有能力者多担责、互助共济实现社会共享,通过政府干预、强制实施来确保相关主体依法履责、依法受益,坚持以增进国家认同、培育集体意识、实现社会共享、促进社会平等、提供稳定安全预期为核心目标。三要与中国式现代化要求相适应,使中国社会保险制度在共同富裕的历史进程中发挥出比资本主义发达国家更大、更好的作用。 (二)尽快修订《社会保险法》,强化社会保险法治建设 修订《社会保险法》应当注重以下原则:(1)坚持制度的统一性,为各项制度在全国范围内不折不扣地得到全面贯彻落实提供统一的法律依据;(2)明确公平性、互济性等基本原则,实现对制度体系优化重构;(3)进一步明确各主管部门的职责并建立有效的协同机制,规范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性质、设置与运行的依据;(4)明确各级政府、用人单位与参保劳动者在缴费等环节的责任,为各方主体提供清晰、稳定的预期;(5)强化各项制度的积极功能,增进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的预防功能,增加工伤保险的康复功能,发挥失业保险促进就业的功能等;(6)进一步明确各级立法机关和统筹层级行政部门对社会保险基金运行的监督职责和信息披露职责,明确司法机关对社会保险制度运行中违法行为的监督职责等。 修法还应将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城乡统筹、社会保险管理体制重构等最新改革成果和成熟政策上升为法律规制,进而引领社会保险制度进一步深化改革的方向。例如,建立覆盖全民、统一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使参保人按照可支配收入定比例缴费,财政从兜底责任转变为按一定比例分担责任;将养老保险最低缴费年限由 15年提高到不少于20年,等等。在修订完善法律的同时,还需要进一步强化法治意识,使各参与主体明确其法定义务和权益,并依法承担义务、依法履行责任、依法享有权益。 (三)全面加快优化现行各项社会保险制度安排 首先,养老保险制度宜采取“政府主导的基本养老金+政策支持的补充养老金”双层架构,而不是无序的多层次。一是推进养老保险个人账户改革,彻底消除公共养老金的私有化属性,使之成为记账工具或补充养老金的“初始资金”。以“组合拳”方式统筹推进法定退休年龄、最低缴费年限、缴费率 、替代率等参数以及待遇的调整机制改革,尤其是要统一缴费基数的计算口径与核算方式,在做实费基的基础上进一步降低费率,并优化缴费责任分担机制。二是加快完善职工养老保险全国统筹,真正实现基金统收统支和养老保险待遇的分段计算、统一计发。加快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改革步伐,通过提升责任本位,在夯实缴费基数的基础上降低费率并逐步下调替代率,明确缩小三大群体之间实际待遇差距的时间表和路线图,消除法定养老金特权阶层固化现象。三是优化居民养老保险制度,从居民中分离出真正的农民,由政府代行农民雇主之责并分担一半缴费责任,使其养老金水平稳步提高。同时,将非农劳动者(灵活就业人员)纳入职工基本养老保险。 其次,医疗保险制度应明确并坚持从二元并立走向一个法定制度覆盖全民、实行省级统筹的目标不动摇,以改革居民医保定额缴费机制、建立按可支配收入的定比例缴费机制为突破口,打通职工医保基金与居民医保基金合并使用通道,同时建立国家层级医保调剂基金,推进医保筹资机制优化。在完善待遇清单目录的基础上,逐步引入个人自付费用封顶机制,真正消除城乡居民的疾病医疗后顾之忧。全面取消流动人口在就业地参保的户籍限制,实现在常住地参保、在常住地享受待遇,并明确由常住地政府负责提供居民医保的财政补贴。更加充分发挥医疗保险在“三医”协同和健康中国建设中的积极作用,最终实现从医疗保险向健康保险的转型升级。 此外,工伤保险制度应尽快扩大覆盖范围,将非农劳动者与职业农民悉数纳入,在确保工伤补偿的同时强化工伤预防功能和对工伤致残者的康复服务,全面发挥这一制度的积极效能。失业保险制度应将大量灵活就业但收入较为稳定的劳动者纳入覆盖范围,以“灵活对灵活”的方式调整缴费周期等政策参数,同时扩大失业保险基金用于预防失业和促进就业的支付范围,更好地发挥其积极功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应做到理性建制,不留后遗症,不重蹈以往不成熟改革造成路径偏差的覆辙,按社会保险模式独立建制,遵循大众参与、小众受益、较充分保障的原则,真正解除公众年老失能需要护理的经济风险,并为养老产业投资者树立信心。 最后,深化社会保险制度改革还需要积极、妥善地解决社会保险制度运行中暴露的历史遗留问题。例如,针对视同缴费问题,应按照“全国统一、标准明确、财政分责”的基本思路,出台视同缴费的认定、核算与资金划拨政策。针对滞纳金和本金的关系问题,宜明确滞纳金不得高于本金的政策,对小微企业还可以进一步制定滞纳金减免政策,以降低企业成本。 注:本文转自《中国人口科学》2024年第5期,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会保障研究中心教授郑功成。
lg
...
金融界
09-29 13:53
诺奖得主:中美紧张局势正在颠覆全球贸易流动
go
lg
...
至主席;1997年至1999年,他担任
世
界
银
行
高级副行长兼首席经济学家。
lg
...
超启
09-26 18:51
价值跃出“水面”,华润饮料通过港交所聆讯
go
lg
...
市场仍有巨大的增长空间。 (数据来源:
世
界
银
行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欧睿国际) 此外,结合行业相关竞品企业在这一块的业务的高增长态势来看,也进一步验证了行业持续扩张的机遇,显示出这一赛道“长坡厚雪”的特征。 就华润饮料而言,目前其在饮料业务上也正处在高速增长阶段,财报显示,2021-2023年,华润饮料饮料产品的收入和销量的复合年增长率均超过40%。 面对国内饮料市场持续扩大的规模和消费者对健康饮品日益增长的需求,当前华润饮料也正通过不断的产品创新,满足市场的需求。同时,凭借其主品牌的高知名度带动、并配合遍布全国广泛的渠道网络,以及零售终端的水饮协同,其饮料业务的想象空间不言而喻。 3、结语 站在当下来看,华润饮料上市面临良好的市场机遇。 一方面,从美联储降息以及国内一系列重磅政策出台的这一大背景来看,港股正迎来新一轮的上涨期.特别是在经济复苏背景下,消费股的机会也将更为明朗,受到机构及市场投资人的青睐。在此市场机遇下,华润饮料作为消费类的明星标的,相信将得到市场资金的看好与关注。 另一方面,从港股新股市场来看,回暖趋势也正持续显现。此前美的作为今年全球第二大新股在港股上市,引发市场广泛关注,上市截至目前更是连续六个交易日收红。这一巨无霸的优异表现,也极大的带动了新股市场情绪。在这一市场节奏下,后续华润饮料的上市相信也将颇具看点。
lg
...
格隆汇
09-26 15:51
黎巴嫩为何这么惨?
go
lg
...
。 2019年,经济危机彻底爆发。 据
世
界
银
行
估算,2019-2021年,黎巴嫩经济缩水了60%,货币贬值一度达到95%。 主权债务超过900亿欧元,平均每个人都背负了1.3万欧元的公共债务。 被称作19世纪以来全球最严重危机事件前三名。 很难想象,两年前还相对富裕的黎巴嫩国民,有36%突然陷入无法维持温饱的极度贫困。 2022年4月4日,仅仅坚持了18个月后,黎巴嫩政府和央行宣布破产。 …… 原本,各个宗教势力能相对和平共处的条件,是大家都有好处拿。 如今蛋糕没了,会发生什么显而易见。 时至今日,黎巴嫩仍未找到让各派都有好处拿的新办法,他们也无暇去想。 因为新的战争又开始了。 03 尾声 透过黎巴嫩种种,我们似乎能看明白一些事情——它的一切矛盾,依旧停留在千年前的宗教战争、家族争斗方面,毫无现代性可言。 不论是过去、现在甚至是可以预见的未来,不论哪一方成为主导,其本质从来没有变过,一直是分蛋糕的政治模式。 所谓的内战,乃至各种打着冠冕堂皇旗号的运动,也永远是分赃不均导致的。 人的欲望是无限的,即便达成和解,相似的剧情也必然会无限重复上演。(全文完)
lg
...
格隆汇
09-25 20:05
中金:大宗商品供需新范式,分化仍是主线
go
lg
...
WoodMac,Wind,国家统计局,
世
界
银
行
,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2:中国各类大宗商品人均消费及全球平均(灰线),2000年对比2023年 资料来源:BP,Energy Institute,USDA,WoodMac,Wind,国家统计局,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3:中国消费占全球的比例 资料来源:BP,Energy Institute,USDA,WoodMac,Wind,国家统计局,
世
界
银
行
,中金公司研究部 截至2023年,中国的人均煤炭、钢材、铜、铝、原油和豆粕消费分别为2.23吨标煤、648千克钢材、11.8千克铜、28.9千克铝、685升原油和54.7千克豆粕,占全球消费的比重分别为56%、51.1%、51.6%、58.4%、16.3%和30.3%。具体来看,作为中国的主体能源,煤炭的人均消费量在2000年的时候已高于全球平均值,过去20多年也支撑了中国的城镇化和工业化进程,消费稳健增长,录得了约5.1%的年化增速。钢材、铜、铝等工业金属原材料广泛应用于建筑和制造业,2000年以来的年化消费增速均在10%左右。相比较下,石油消费的增长曲线似乎稍显平缓与滞后,且2023年的人均消费仍略低于全球平均。受资源禀赋制约,石油在中国能源结构中占比一直不高。农产品方面,居民蛋白需求逐年提升,豆粕等饲料的人均消费是23年前的5倍左右。 从中国以及部分先发国家的经验来看,大宗商品的历史消费增长轨迹一般可以简化为两条曲线。一条是S型的人均消费量(versus人均GDP)增长曲线。 图表4:大宗商品人均消费量S型增长曲线 资料来源: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5:主要经济体人均石油消费与人均GDP 资料来源:BP,
世
界
银
行
,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6:主要经济体人均铜消费与人均GDP 资料来源:WoodMac,
世
界
银
行
,中金公司研究部 另一条是用单位GDP的大宗商品消费量(强度/intensity)来勾勒。大宗商品消费强度实际反映的人均消费与人均GDP曲线的斜率。先发国家的大宗商品的消费强度一般已进入到长期回落的趋势,能源品种如原油、煤炭或一次能源消费的趋势往往从高位下滑,意味着需求增长弹性往往要持平或弱于GDP增速。但发展中国家工业品的消费强度在城镇化和工业化的前半场会有比较明显的提升,即快于GDP的增速,发展到一定阶段后会触顶回落,这也基本是人均消费曲线斜率放缓的时间点。 图表7:单位GDP大宗商品消费量(消费强度) 资料来源: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8:中国单位GDP耗油量 资料来源:Wind,Energy Institute,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9:中国单位GDP耗铜量 资料来源:Wind,WoodMac,中金公司研究部 国别对比看,同一品种在不同国家的增长斜率与见顶位置也不尽相同,见顶时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也有差异,取决于各个国家的发展路径与经济节奏,因此不能机械地对比。 图表10:中国大宗商品人均消费S型增长曲线(1978-2023年) 资料来源:BP,Energy Institute,USDA,WoodMac,Wind,国家统计局,
世
界
银
行
,中金公司研究部 大宗商品需求增长有先后与弹性之别 农产品:一般而言,粮食类农产品的消费增长要先于能源和工业品达峰,不过蛋白、油脂等改善类农产品需求的增长相对偏晚一些。中国的人均口粮(水稻、小麦)消费早于1980年代就已见顶(约200千克/人)。2015年以来的二次增长主要是生物燃料需求的驱动,这属于农产品的工业化应用。 工业品:工业品中,铜与钢材的需求增长趋势基本保持一致,黑色与有色在地产、基建、机械、汽车、家电等均有许多重叠的应用场景。先发国家的经验来看,日本两者消费见顶的时间基本一致,而韩国铜消费反而先于钢材见顶。不过,我们认为中国钢材需求增长大概率将早于铜见顶,主要是钢材在中国的应用场景更加偏重于经济发展前半场,譬如固定投资属性较强的房屋、铁路、桥梁等基础建设,但铜的下游需求中汽车和家电等消费品比重相对较高,电气化的提升也为铜消费提供了更多机遇。 图表11:中国人均铜与钢材消费 资料来源:WoodMac,Wind,中金公司研究部 铝的消费增长弹性远大于铜和钢材,我们认为这主要体现了供给端对需求的影响。据我们测算,近30年间电解铝的成本上升速度远慢于铜,1990-2023年电解铝成本的复合年均增长率仅为1%,但同时期铜成本增长了170%,复合年均增长率高达3.1%。铝在部分物理性质上,如导电性、耐腐蚀性等方面弱于铜,但其成本优势推动铝在工业场景中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如在一般低压导线中,相同导电性的铝导线成本约比铜导线低87%,其重量也更轻。因此在开阔地带的长距离输电中,钢芯铝绞线成为主流选择。 能源:煤炭与石油等化石能源的增长斜率弱于电力和工业品。过去20年,以相对GDP的弹性衡量,中国化石能源的增长相比发电量与有色、黑色等工业品偏弱。作为中国的基础能源,煤炭随经济发展保持增长,但在经济与电力结构调整的过程中,煤炭的消费强度实际是在下滑的。不过,煤炭消费在2013年第一次见顶后并未持续下滑,而是保持了一定韧性,自2019年以后再度回升。石油在中国的能源结构中的占比一直不高,油车的增长空间亦被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所抑制。 图表12:中国人均原油和煤炭消费对比 资料来源:Energy Institute,中金公司研究部 中国大宗商品消费见顶在即 向前看,我们预计中国驱动的大宗商品需求增长可能将逐步放缓。一是人口达峰叠加城镇化斜率走缓并接近尾声,中国地产需求中枢已跨过拐点开启下滑趋势,传统基建的增量空间也比较有限,工业金属消费将明显承压。过于依赖地产与基建的黑色系首当其冲,铜、铝建筑相关的消费占比亦将呈下滑之势。二是双碳目标下,化石能源的消费将逐步削减,煤炭消费见顶在即,石油上方空间受限。从人均消费的S型曲线看,口粮和钢材已基本见顶,煤炭见顶在即,不过,双碳目标下的电气化趋势下,有色和原油可能将不遵循传统需求增长路径。从单位GDP消费强度看,除电力外各类大宗商品基本都进入了下行趋势,意味着未来消费即便有增量空间,增长的弹性也要弱于经济增长。 图表13:中国各类大宗商品增长轨迹示意图 资料来源:中金公司研究部 黑色系:人均铁元素消费见顶,钢材消费与经济增长开始脱钩。地产是过去钢材消费增长的第一大驱动。我们测算2000-2020年间中国生产共约123亿吨粗钢,其中40%来源于房地产建设的直接需求,这还没有考虑地产产业链上相关的机械、家电等钢制品。新开工和施工面积的萎缩将对螺纹等钢材品种的消费形成持续拖累。另外,基建对地产下滑的对冲也很难持续。传统的铁路、公路、城市交通等基建项目的每年新增量也将逐步减少,单位基建投资的耗钢强度将逐步下滑。考虑到中国制造业的体量规模以及新能源相关等新的需求增长点,部分领域的钢材需求可能有结构性亮点,譬如汽车、钢结构等。但从体量上看结构性增量难以带动整体钢需向上。 煤炭:在双碳目标下,我们预计中国的煤炭需求达峰在即。2024年8月党中央和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1]明确提出未来5年逐步减少煤炭消费。发电仍是最大的煤炭消费领域。随着新能源装机量的显著增长,我们预计火电发电量将在未来1-2年内见顶,中国煤炭消费达峰也将同步到来。不过,自然条件的不确定性使得可再生能源出力有间歇性和波动性的特点,考虑到在电气化趋势下电力需求可能超预期增长,火电仍将承担“压舱石”作用。当下正处在火电从主力电源向支撑调节电源转变的过渡阶段,火电在达峰后可能仍将在高位波动一段时间。 石油:能效提升与绿色转型限制国内石油消费的增长空间,因此我们认为在电气化趋势下,中国的石油消费增长可能并不会遵循部分先发国家的路径,中国石油需求的达峰高度和时间点都将明显小于和早于先发国家。石油需求的增长比较依赖于汽车保有量的提升,一般来说城镇化发展到一定程度居民汽车保有量才会加速上升,这使得石油增长一般滞后于工业品。当前中国的每千人汽车保有量245辆,较发达国家有一定差距,中国的人均石油消费可能是为数不多也低于全球平均的大宗商品。如果以其他商品作为参照,中国的石油需求仍有比较大的增长潜能,但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的提升意味着中国可能将绕过这个进程。 不过当前新能源汽车可能暂未对传统油车形成存量替代。短期燃油乘用车存量或将继续增长。 有色:铜、铝因其优良的导电性能,在电气化时代被赋予了新的意义,有色的新能源需求将对冲其传统需求的下滑,相比于钢材等品种,其需求增长趋势因此将得以延长。后文针对这一点将作进一步的阐述。 农产品:我们预计中国的农产品消费在总量上增长将放缓,但在结构上趋于多元,并向高端化、健康化的方向转变。 印度等新兴经济体需求正从量变走向质变 1900年至今的四次大宗商品“超级周期”的背后,均有欧美、日本、中国等主要经济体在城镇化与工业化驱动下商品需求的大幅提升。印度及东南亚等地作为处于需求上行通道的新生力量,能否在全球需求回归内生驱动之际,成为商品需求的增量贡献者,也备受市场关注。我们在2023年10月发布的《印度商品需求:机会与挑战并存》中已经从一个偏宏观的视角分析了印度需求的潜力与掣肘,并对能源、黑色、有色和农产品各个品种均做了定性的展望。 从理论上讲印度大宗商品需求的增长亦当遵循S型曲线。当前其各类商品的人均消费均处于偏低的水平,在S型曲线上仍处在增长前期。随着其城镇化与工业化的加速,大宗商品需求应有比较大的增长潜能。综合考虑印度需求的全球占比,我们认为当前印度对各类商品全球平衡的“影响力”排序为:焦煤>油脂>石油>铁矿>铜、铝。本文将主要聚焦未来几年内印度对焦煤、铁矿和石油等品种全球平衡表的影响几何。 黑色系:钢材消费或率先受益,长流程份额将持续提升 以中国的经验看,钢材下游中固定资产投资属性偏强,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印度城市化与工业化的前半场,钢铁及焦煤、铁矿等原料的需求或将率先受益。印度在2017年提出的国家钢铁政策[2]中计划到2030年将人均钢铁消费提升到160千克/人,同时将粗钢产能提升至3亿吨。近年来印度粗钢产量持续增长,2024年1-7月印度粗钢产量已同比增长7.2%。供给端,在炼铁环节,2023年印度生铁和DRI产量分别为8570万吨和5110万吨。在炼钢环节,2023年印度转炉钢和电炉钢产量分别为6430万吨和7190万吨。需求方面,2023年印度钢材表观消费量约1.35亿吨,人均粗钢消费量94.7千克。从需求结构上看,印度钢铁下游消费中建筑占约七成,机械约17%,汽车约8%。进出口方面,2023年印度转为了钢材净进口国,未来可能维持小幅的净出口状态。 我们预计以高炉-转炉为基础的长流程炼钢或将成为印度钢铁产量增长的主要驱动。当前印度转炉份额约为47.2%。根据其2017年提出的规划,印度将在2031年将高炉-转炉工艺产量提升至60-65%。历史上,印度因焦煤资源缺乏的原因,煤基DRI-电炉的工业比较普遍,同时印度铁矿也适合生产DRI所需的球团。印度球团/粗钢产量比约为55%,而中国仅为20%。当前印度是全球最大的DRI生产国,不过其DRI是以动力煤为能源,而非像中东、美国等地一样利用天然气。相较于电炉钢,长流程在规模、效率、质量、承载就业等方面均具有优势,是大规模钢铁工业的重要基础。向前看,我们预计印度转炉钢在其粗钢生产中的份额或将逐步提升。 图表14:印度人均钢材消费 资料来源:CRU,WoodMac,Wind,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15:印度粗钢产量:分工艺 资料来源:CRU,中金公司研究部 毋庸置疑,印度对铁矿、焦煤的需求将随高炉产量的释放而逐年增长,但印度增长本身具有不确定性,且自身煤、矿产量亦在增长,因此其对全球平衡表的影响仍要进行具体分析。印度焦煤和铁矿不同的资源禀赋使得其在海运市场上的未来角色并不相同。我们在本文中提供了3个印度钢材消费增长情形,自下而上地分析焦煤与铁矿海运市场可能受到的影响。 从中国经验看,“两化”前半场的时候,钢材消费增长的弹性应大于其经济增速,即单位GDP的钢材消费强度在逐步上升。因此在基准情形上我们预计到2030年印度钢材消费将达到2.14亿吨,对应2023-2030年间6.8%的年化增长,略快于同期内6.3%的GDP年化增长(参考标普的印度GDP增长预测),到2030年人均钢材消费约140公斤。在悲观情形中,2030年印度钢材消费增长到1.83亿吨(23-30 CAGR 4.5%),对应120公斤的人均钢材消费。在乐观情形中,2030年印度钢材消费增长到2.44亿吨(23-30 CAGR 8.9%),对应160公斤的人均钢材消费。 焦煤:海运市场需求增量可期 在基准情形中,到2030年印度生铁产量将增长至1.7亿吨左右。除高炉外,烧结、铸铁和合金等环节亦消费一定量的焦炭。我们预计印度的焦煤进口需求将与其生铁、焦炭产量保持同步增长。尽管印度煤炭资源量比较充裕,但焦煤的资源禀赋较差,质量亦偏低。根据CRU,进入焦化环节的焦精煤产量占其官方公布的焦原煤产量仅约9%,主因在于焦煤的灰分较高,一般在28%-45%之间,同时印度洗选矿能力较为有限,剩余的焦煤实际上是被应用于发电环节的。因此,即便印度煤炭产能在不断扩张中,我们认为印度钢厂对进口炼焦煤的高依赖度在未来可能不会有太大的改观。我们认为到2030年印度实际可利用的焦煤资源也仅在1500万吨左右。印度将不得不向海外索求焦煤资源。在基准情形中,到2030年印度对海运焦煤的进口需求约为1.38亿吨,较今年进口量增长近一倍,相当于今年焦煤总出口的45%。即便未来中国焦煤进口需求可能是一个下滑的趋势,印度的增量对海运煤市场的影响也不容小觑。 图表16:印度焦煤平衡表及分情形展望 资料来源:WoodMac,CRU,CEIC,S&P Platts,中金公司研究部 当然从理论上说,印度也可以通过进口焦炭的形式来满足高炉的需求。我们的平衡表里并没有考虑印度未来焦炭的进口增量。从一定程度上说,进口焦炭的需求将通过焦炭生产国,譬如中国和印尼来传导到海运焦煤市场上。因此,印度如果选择从中国进口大量焦炭的话,对海运煤市场的需求压力可能会被蒙煤分担一些。蒙古焦煤资源较为充裕,远期产量预期较高,但运输到海运市场成本较高。通过国内的焦化产能出海在逻辑上是可行的。我们看到今年上半年印度焦炭进口量明显增长,同比增幅达15.3%。印度进口焦炭的不确定性主要在政策端。今年4月印度商工部宣布建议对进口低灰冶金焦炭(Low Ash Metallurgical Coke)以进口数额限制的方式实施为期1年的保障措施[3]。 铁矿:尚不足够影响全球平衡 印度对海运铁矿市场的影响可能并不如焦煤大,主因在于其铁矿资源亦比较充裕。印度铁矿资源以赤铁矿为主,出口以球团和低品粉矿为主。印度铁矿分为商业矿(可出口)和钢厂自有两种,前者可以用于出口,而后者则一般是钢厂自我消化。当前商业矿占比较高。历史上印度铁矿生产和出口受法院的非法开采禁令、出口关税等影响较大。近几年钢厂自有矿的开采权得以延长,商业矿矿权也经历了重新拍卖,印度铁矿产量随粗钢产量的增长水涨船高,2023年达到了历史新高的2.49亿吨,同比增长了28.2%,我们预计到2030年其产量可能达到3亿吨。 印度生铁产量的增长叠加自有矿占比的提升,可供出口资源可能面临一定压力。另一方面,印度对海外铁矿,特别是高品矿的进口需求长期来看也将提升。不过,短期来看,因为其自身产量的增长,印度对海运铁矿石市场的影响还是相对比较小的。从我们的平衡表可以看出,在基准情形下,要到2028年印度才可能转变成铁矿的净进口国,即印度的铁矿石需求大于其本国供应量。在乐观的情形下,这个时间点可能提前到2026年。在悲观情形下则要到2030年以后。 图表17:印度铁矿平衡表及分情形展望 资料来源:WoodMac,CRU,CEIC,S&P Platts,中金公司研究部 动力煤:用电强度提升利好用能需求 印度的动力煤需求亦将受益于其工业化进程,尤其是发电量的快速增长。与新能源发电相比,火电持续稳定、灵活调节的特质对工业化早期供电与电网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叠加印度自身的煤炭资源禀赋较强。尽管印度亦有清洁能源计划,但我们认为煤电仍将是印度电源建设的首选。煤电在其发电结构中可能仍将占据主导地位。2023年其煤电占总发电量的比例约为75%,煤电装机量约一半。根据印度电力部发布的《国家电力规划2022-2032》[4],为满足其尖峰能源需求,到2032年印度煤电装机需新增46-54GW(在当前基础上再增加20%)。 我们预计在中长期内印度煤炭需求仍将增长。除了占印度煤炭消费近7成的电力外,其余领域,如钢铁和水泥的产量亦将保持增长。近几年需求增速快于自身产量释放,印度对进口动力煤的依赖明显提升。长远来看,随着印度着力推进煤炭产能开发与释放,我们预计印度对海运动力煤进口的需求可能并不会像炼焦煤一样同步增加,而是呈一个逐步降低的趋势。 原油:印度已成为全球石油需求的重要增长来源 经济增长对资源消耗强度的拉动遵循相似的轨迹,从人均石油消费与人均GDP的相关性来看,印度石油需求仍处于上行通道。2014年以来,印度开始成为全球石油需求增长的重要来源, 2023年,印度石油消费约为541万桶/天,全球占比达5.3%,与1997年我国占比基本相当。 往前看,我们认为印度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或继续支撑道路运输需求扩张,并驱动印度石油需求重回长期增长路径,2022-25年需求复合增速或有望达到6.8%,为全球石油需求贡献重要增量。 农产品:受益于人口与人均消费的双重增长 经济增长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将推动居民饮食结构的改变,叠加人口基数的扩张,我们认为印度对肉类和大豆等高蛋白食品以及油脂的需求有明显的增长空间,有潜力成为未来全球农产品市场增长的新动力。根据USDA-ERS的研究,印度2019年的人均卡路里摄入量约为2500卡路里/天,其中肉类卡路里摄入量仅为300卡路里/天,远低于全球平均水平,居民的卡路里摄入量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另外,印度的农产品消费也将受益于印度持续增长且庞大的人口基础。我们预计印度将在未来的全球农产品市场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绿色需求对冲传统领域逆风 “双碳”目标主要通过三个方面利好有色金属需求增长 我们认为,“双碳”目标主要通过三个方面利好有色金属需求增长,一是前端能源的结构转型,二是终端电气化率的提升,三是构建与之相匹配的电网系统。三条主线相辅相成,共同推动铜、铝等有色金属消费的长期增长。 首先,全球来看,电力生产是最主要的碳排放量来源,约占总排放量的30%,因此其脱碳步伐也最为领先,对铜、铝等有色金属消费的拉动作用也最为显著。根据BNEF预测,到2028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量有望达到722GW,GWEC预测风电新增装机量有望达到162GW。随着技术进步带来的成本降低、发电效率提升、以及电力市场的不断完善,光伏、风电需求对于支持政策的依赖性或将减弱,逐步转向以经济性为主要指导的内生性增长,需求韧性将显著提升。 其次,终端消费电气化对于有色金属需求增长的推动以新能源车领域最为突出。不过,我们也意识到政策变化对于新能源车渗透率的短期影响不可忽视。年初以来,欧洲补贴退坡,进口关税提升以及美国电池采购新规导致补贴口径收窄,中国之外市场的新能源车销量增长因此较为疲软。2024年上半年,中国以外新能源车销量255万台,同比增速 6%,其中欧洲销量139万台,同比增速仅2%;北美销量81万台,同比增速10%。但长期来看,随着动力电池成本下探,新能源车性价比持续提升,同时补能网络不断完善,我们认为新能源车渗透率的上升路径仍较为明确。 另一方面,续航里程和补能效率作为新能源车的核心产品竞争力,各家车企均在加速技术迭代,驱动单车铜、铝消耗持续增长。铜受益于单车带电量持续提升,同时高压快充迭代趋势明确,整车需要串联更多的电芯。铝的增量则来自于汽车的轻量化需求。相较于高强度钢,铝合金材料密度仅为其 1/3,相较于碳纤维等复合材料又具有显著的成本优势。因此,铝合金是目前实现汽车轻量化的最理想选择。 最后,上述的各类能源供给与消费侧的绿色转型,需要与之相匹配的电网系统作为基础。一方面,新能源发电侧与用电侧多存在地域错配,电力外送需求将推动特高压钢芯铝绞线用量增长。例如我国风能与太阳能资源集中在西北地区,但用电负荷中心却主要集中在东南部。风光大基地建设的逐步落地的同时,“十四五”期间国家电网规划新增特高压交流线路1.26万公里、直流线路1.72万公里。 另一方面,能源结构的变迁对配电网接纳容量与消纳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未来电网投资有望进一步向用铜密度更高的配电侧倾斜。3月1 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印发《关于新形势下配电网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5],提出要加大配电网投资。我们预计“十四五”配电网投资占比有望突破 60%。电网设施的完善也有利于潜在装机需求的进一步释放。 近年来,中国地产周期面临下行压力。开工数据自2021年末、竣工数据自2024年初均进入深度负增长区间。与此同时,在地方债务压力与投资回报率下行的双重压力下,基建投资也出现边际放缓。传统框架中,有色金属需求增量主要来自于中国,而中国需求又主要受房地产与基建周期驱动。因此,2022年以来,对于中国需求的担忧对有色价格形成明显压制。 不过,对比2018与2023年的铜铝下游数据,我们发现五年间新能源需求占比呈迅速提升的趋势。在我们的历史平衡表中,铜的新能源需求占比(包括光伏、风电、新能源车)从2018年的4%上升至2023年的14%,铝的新能源需求占比(包括光伏、特高压、新能源车)从2018年的3%上升至2023年的16%。虽然新能源增速已有所放缓,但是从基数看已足以与传统建筑需求相抗衡,近年来新能源领域对铜需求的增量,已能基本抵消国内地产周期下行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展望未来,我们预计从2024到2028年,全球铜的绿色需求占比将从14%进一步提升至17%,铝的绿色需求占比将从13%进一步提升至22%。从占比的提升幅度来看,新能源需求的增长并不逊色于2000-2010年间的中国需求增长。量变带来质变,随着边际需求增量让位于新能源汽车、风电、光伏等领域,铜铝价格周期或与能源转型进程关联愈发紧密,而与传统需求周期逐步分化。 图表18:全球铜绿色需求预测2023-2028 资料来源:WoodMac,BNEF,IEA,Marklines,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19:全球铝绿色需求预测2023-2028 资料来源:WoodMac,BNEF,Marklines,中金公司研究部 数据中心铜消费量有限,但长期来看电网升级扩容可能利好用铜需求 AI与数据中心的发展可能通过电网升级扩容的需求来驱动铜的消费。必和必拓(BHP)预测,到2050年,数据中心与人工智能的兴起将会带来每年350万吨铜的消费。虽然目前数据中心相关的需求占铜总需求尚不足1%,但到2050年,这一比例将提升至6%-7%。这其中不仅包括数据中心内部的冷却系统、处理器连接系统,也包括配套的电力供应系统。数据中心自身铜消费需求有限,但数据中心需要稳定、庞大的电力供给,对电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全球电网新建与改造升级需求有望驱动铜消费长期增长。根据IEA测算,2022年数据中心(不含加密货币)的用电量约为240-340TWH,约占全球用电量的1.3%;包含加密货币后约为450TWH,约占全球用电量的1.7%。IEA预计中性情形下,到2026年数据中心(包含加密货币)的用电量将提升至800TWH,CAGR约15%。我们认为,数据中心对于电力供给的平稳性诉求较强,因此目前的电网系统可能有升级扩容的需求,从而对铜消费形成利好。 美国再工业化提供边际增量 为了衡量再工业化进程对于大宗商品需求的拉动,我们在《美国再工业化需求测算:见微而知著》中测算了美国1988-2001年间主要大宗商品消费量对于实际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的弹性,综合来看,美国制造业投资上行对于全球商品需求中石油需求的提振相对明显,实际固定资产投资上升1%,全球石油消费或提振0.24%。这里仍需提示的是,由于《通胀削减法案》重点推动新能源产业链回流美国,考虑到铜、铝在光伏、新能源车应用中更高的密度,我们预计对铜、铝的消费弹性可能高于历史水平。 自去年四季度起,我们已观察到美国制造业投资增长开始显露出由建筑向设备投资过渡的迹象,后续可能为石油、有色等市场带来一定边际增量。 供给侧,新旧能源、地域之间 与上下游分化明显,可能埋下风险 有色:干扰率上升推动资本开支约束提前兑现 正如我们在2024下半年展望中所指出的,铜、锡、锌等有色金属矿产资本开支长期不足。以铜矿为例,全球铜矿资本开支自2013见顶后,多年维持低位,即使在2020-2021年的铜价上行周期中,推动铜矿产能内生增长的扩张性资本开支也并未有显著的增加,大型矿山更加倾向于以并购的形式扩张自身铜矿产能。 从存量角度来看,逆全球化趋势、资源民族主义带来的矿端干扰率提升正推动供给收紧逻辑的提前兑现,我们预计全球铜矿供给将在2026年达峰。具体影响事件如2023年11月28日,巴拿马最高法院裁定政府与第一量子矿业方面续签的Cobre铜矿20年运营合同违宪,勒令该矿停止开采[6]。印尼也可能将在今年12月31日实施铜精矿出口禁令。此外,现有运行项目大多来自于2000-2012年的开采周期。随着浅表资源的消耗,矿山品位下降,开采成本趋于上升。矿山设备的老化也导致检修停产更加频发。 从增量角度来看,未来潜在的铜矿大多为绿地项目,所需的初始资本投入趋于上升,如图表所示,Baimskaya、El Abra等远期大型项目初始资本开支强度高达2.5万美元/年产吨铜。且未来的项目大多分布在政治动荡、基建薄弱的国家和地区,因此激励价格中所需风险补偿大幅提升。根据WoodMac的测算,IRR=15%的基准情形下,铜矿激励价格高达4.85美分/磅(折合10689美元/每吨)。 图表20:铜矿资本开支与产量(3MMA) 资料来源:WoodMac,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21:全球铜矿激励价格曲线 资料来源:WoodMac,中金公司研究部 铁矿:资本开支回升幅度稍显逊色 我们认为,矿端资本开支不足、供给弹性较弱也是近几年铁矿价格在下游需求逆风中得以保持相对坚挺的重要原因。近几年铁矿价格长期维持在100美元/吨以上的水平,在黑色产业链内部的利润分配中也占据明显优势。对比四家主流矿山的铁矿业务资本开支周期与产量来看,上一轮CAPX周期见顶于2011年,稍微滞后于2010年铁矿年均价的高点。这轮资本开支推动矿山产量逐年释放并于2018年见顶停滞。产量高点落后资本开支高点约7年, 与铁矿项目的开发周期基本吻合。从一定意义上说,本轮铁矿“牛市”的种子在上一轮资本开支周期见顶的2011年可能就埋下了。 本轮资本开支周期自2017年见底后开始上行,与价格回升的趋势保持一致。按照上一轮资本开支与产量间隔7年的规律,产能投放周期应自2024年开始,这与今年铁矿发运量的表现也基本符合。近几年海外矿山项目接连投产并开始产量爬坡,譬如力拓的Gudai-Darri、BHP的South Flank、FMG的Iron Bridge II等项目。除主流矿山外,一些低品位的非主流矿山的供给也开始释放,贡献了许多增量,譬如Mineral Resources的Onslow项目。这使得2024年铁矿成本曲线有一个比较明显的右移,铁矿的供需均衡价格也承压下行。未来几年,我们预计全球铁矿供给将脱离停滞期并延续今年增长的趋势,比如几内亚的西芒杜,作为当前世界储量最大、品位最高的待投产项目,最早可能在2025年底试运行。 但相比于上一轮,本轮资本开支回升的幅度仍相对逊色,特别是2020年以来,四大矿山的CAPX相比于铁矿价格的上涨弹性偏弱。我们认为这可能是由于矿山对远期需求较为悲观,对于产能投资也相对谨慎。一方面,中国的铁矿消费面临下降已基本是市场共识,另一方面,钢铁行业也面临脱碳需求,西澳铁矿资源为赤铁矿,主要用来生产烧结粉,但烧结环节碳排放较大,在未来钢铁生产中可能并没有太多用武之地,这都是西澳的几家矿山在进行投资中需要考虑的问题。相比之下,可应用于DRI和氢冶炼的球团在近几年比较受到青睐,是钢铁与铁矿行业投资的热点。印度和中国分别出于经济发展和资源安全的诉求,在政策主导下对自有矿的开发力度反而在加大。总的来看,海运铁矿市场供给端的资本开支意愿并不足够,尽管说需求端面临较大压力,但铁矿价格的底部支撑相比于过去可能是抬升的,其回落的过程可能也比较曲折。 图表22:四大矿山铁矿业务资本开支与铁矿价格 资料来源:CRU,Bloomberg,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23:四大矿山铁矿业务资本开支与产量 资料来源:CRU,Bloomberg,中金公司研究部 煤炭:新增产能投资主要在印度、印尼和蒙古 过去几年的高煤价下,全球煤炭企业均收获了丰厚的现金流,但在转型压力下,澳大利亚、美国等传统煤炭出口国的产能投资提升幅度仍比较有限,煤炭企业的资本开支意愿不高,也面临诸多外部约束。俄乌冲突的短暂扰动过后,欧洲煤电需求重回下行通道,抑制了煤炭企业扩大生产的意愿。但即便是需求前景相对乐观一些的焦煤,企业对产能投资的兴趣也并不大。从图表可以看出,三家主要海运焦煤生产商的资本开支增长平平与处在高位的煤价形成了鲜明对比。从长期来看,我们认为海运焦煤市场的供给侧可能缺乏足够应对需求增长的弹性。 但在印度、印尼和蒙古等新兴经济体国家,煤炭作为经济发展的基础能源,亦或是重要的出口商品,可能仍有一席之地。我们看到这些地区对于煤炭行业的投入仍呈上升趋势,以满足本国或是出口需求。正如前文所述,印度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离不开煤炭。印度煤炭资源禀赋高,当前约有1100亿吨煤炭储量,全球排名第5(次于美国、俄罗斯、澳大利亚和中国),且储产比高达147(中国为37),意味着较大的待挖掘潜力。印度煤炭以露天矿为主,开采成本偏低。图表24显示了印度最大煤炭企业CIL近几年水涨船高的资本开支,我们预计印度煤炭产量将保持较高增速。印尼煤炭行业近几年享受到了地缘冲突导致的煤价高企的红利,出口量增长很快,对产能投资也相对积极。我们预计印尼煤炭将以满足印太地区经济发展和用能需求为主。蒙古方面,中国自身焦煤资源瓶颈叠加澳煤贸易流向转变,蒙煤出口量增长较快。作为重要的出口商品,蒙古政府鼓励开发国内煤炭资源。除公路外,中蒙边境上AGV、铁路等跨境运输通道也在积极推进中,以甘其毛都口岸为例,若铁路通车,跨境运输能力最高有望突破1亿吨/年。我们预计未来蒙煤的消费比例或随进口量进一步提升,海运煤的进口需求可能会被替代,这可能是未来海运煤市场的一个下行风险。 图表24:Coal India资本开支 数据说明:财年数据 资料来源:Bloomberg,中金公司研究部 中国方面,产能投资依然是由政策主导的。在“双碳”目标下煤炭需求达峰在即,但短期煤炭“主体能源”的定位不会改变,依然是能源系统的压舱石,国家鼓励先进产能释放。《关于建立煤炭产能储备制度的实施意见》[7]中要求“保持煤炭产能合理充裕,增强煤炭供给弹性和灵活度,有效应对煤炭供应中的周期性和季节性波动等情形”,“到2027年,初步建立煤炭产能储备制度,有序核准建设一批产能储备煤矿项目,形成一定规模的可调度产能储备。到2030年,产能储备制度更加健全,产能管理体系更加完善,力争形成3亿吨/年左右的可调度产能储备,全国煤炭供应保障能力显著增强,供给弹性和韧性持续提升。”值得一提的是,近几年新疆对煤炭产能开发热度较高,未来可能将取代三西地区成为中国煤炭增量的主要来源。 原油:上游投资不足带来供应瓶颈 2021年以来的高油价对于上游投资的刺激效果有限,据IEA数据,2023年全球油气上游资本开支约5380亿美元,低于2019年水平约7%,但布伦特油价中枢却抬升了约28%。我们测算2024年全球石油供给的剩余产能或已基本集中在了主动约束产量的OPEC+国家,而在美国原油产量在2023年创历史新高后,增产速度可能已经步入放缓通道。 2024年美国大选为石油供应前景增添变数,共和党在竞选承诺中明确提出“让美国成为全球迄今为止最重要的能源生产国”[8]。但历史经验显示共和党执政或并不一定意味着美国原油增产。我们认为共和党再次执政,可能也难以改变今明两年美国页岩油产量的增长放缓趋势。近年来高油价对美国油气上游资本开支的刺激有限,新井钻探不足,库存油井释放后也已经降至历史低位。并且由于美国页岩油主产区中联邦土地的使用率已高达91%,即使共和党当选,在短期内可能无法通过政策调整来有效缓解增产减速。 长期看,存在环保争议的阿拉斯加州和墨西哥湾海上的石油产量或直接受大选结果影响,但供给增量的实际兑现或需要较长周期。概率相对较高的是,特朗普当选或有望促进阿拉斯加州的储备项目如期投产,在2026-30年带来15-20万桶/天的新增产量。此外,如果特朗普再次增加阿拉斯加州和墨西哥湾海上油气的租赁范围,从政府释放油气租赁到最终投产或需要约10年周期,且政策后续的推进也存在不确定性。 本文摘自中金研究2024年9月22日已经发布的《新宏观策略研究(七):大宗商品供需新范式,分化仍是主线》,分析师: 王炙鹿 分析员 SAC 执证编号:S0080523030003 缪延亮 联系人 SAC 执证编号:S0080123070015 SFC CE Ref:BTS724 郭朝辉 分析员 SAC 执证编号:S0080513070006 SFC CE Ref:BBU524 李林惠 分析员 SAC 执证编号:S0080524060004 陈雷 分析员 SAC 执证编号:S0080524020004 赵烜 联系人 SAC 执证编号:S0080123080030 庞雨辰 分析员 SAC 执证编号:S0080524070004
lg
...
格隆汇
09-23 09:12
三重打击下,中国终于提高退休年龄!例外论不奏效了?
go
lg
...
这意味着未来劳动力中的工人将减少。根据
世
界
银
行
的数据,1963年,平均每位中国女性生育不到八个孩子。而到2022年,这一数字仅略高于一个。也就是说,中国父母没有实现自我替代。与其他国家的同龄人一样,中国女性选择生育更少甚至不生育,这部分是因为教育水平的提高、抚养孩子的成本增加以及对未来的更悲观预期。 新加坡的先例可能为中国提供一个未来的预见。自2022年以来,新加坡一直在提高退休年龄和工人可再就业年龄。根据该计划,工资可能会根据新的职责或责任进行调整。今年,它宣布将再次提高,分别达到64岁和69岁,从2026年起生效。政府的最终目标是到2030年将退休年龄提高到65岁,再就业年龄提高到70岁。与此同时,经合组织(OECD)建议日本取消强制退休规定,以保障劳动力并维持养老金制度。 诚然,这些国家的问题比中国小。尽管如此,中国政府推出的渐进式改革之后,可能还会进一步提高退休年龄,同时还会出台其他政策措施,以抵消人口拖累给经济带来的挑战。
lg
...
超启
09-22 17:36
养老金,抄底了!
go
lg
...
及老龄化带来的负债端压力。据OECD和
世
界
银
行
预测,2035年中国65岁以上人口占比逾20%。另据中国老龄社会预测,2035年中国老年抚养比将超50%。 在此大背景下,养老金缺口会越来越大。据华东师范大学路锦非教授预测,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职退比将下降至2050年的1.11倍,在其他因素不变情况下,预计2027年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不抵支,2034年累计基金结余预计耗尽。 另一方面,伴随着国债长端利率不断下降,养老金重仓的固收类资产难以获得持续、稳健的高额回报,未来必然会有需求通过配置权益类风险资产来提升回报率,弥补扩大的缺口。 政策上,中国证监会也正在制定资本市场投资端改革方案,为养老金等长期资金入市创造有利条件,包括配置衍生品金融资产、参与非公开发行、优化养老金考核制度等等。 多家媒体曾表示,未来一两年内,养老金可投资运营规模可达2万亿元以上,按照30%上限来计算,能够进入资本市场的规模将超6000亿元。 从更长期看,随着养老金改革加速,5年后养老金市场化规模有望接近10万亿元。其中,基本养老金3万亿元,全国社保基金3万亿元,企业年金2万亿元,职业年金1万亿元,个人税延养老金如果能在一两年内推出,未来也可能有5000亿到1万亿元。 即便入市比例远不及30%上限,那么入市资金至少也会有万亿规模级别。 02 今年二季度,养老金加仓TOP3公司市值总和为13.87亿元,占总持仓市值比例的5.5%,算是非常激进的加仓操作了。要知道,养老金来源于老百姓的缴费,要保证当期发放,所以对投资的流动性、安全性、收益稳健性要求更高。 具体看,对明泰铝业,养老金二季度增持比例为3.86%,杀进第三大股东之位。同时,全国社保基金一一三组合、全国社保基金四一八组合也分别位列第二大、第六大股东,持股比例为4.19%、1.41%。其中,前者是一次性加仓杀入的,后者反而小幅减仓0.22%。 明泰铝业主要从事铝板带箔生产与销售,产品主要有CTP/PS版基、电解电容器用铝箔、单零箔等,应用于航空航天、交通运输、汽车制造等多个行业。 2016—2023年,明泰铝业营收整体保持大幅增长,从74.8亿元增长至264.4亿元,归母净利润从2.69亿元增长至13.47亿元。其中,2023年营收、利润均出现负增长,后者且已经连续2年下滑了。 明泰铝业业务明显有周期,也与铝价密切相关。在业绩大幅增长的这几年,铝价持续上涨,而在2022-2023年铝价下跌期间,业绩表现也较为糟糕。 反映在股价上,明泰铝业走了一波超级过山车。2020年6月至2022年初,股价一度翻了400%,而后股价震荡下移,跌幅超过60%。 在我看来,养老金大幅加仓明泰铝业有两大逻辑。第一,估值层面上,股价大幅下跌后,PE不足10倍,位于多年低位水平,投资性价比更高了。第二,业绩层面上,应该是博弈未来铝价迎来中长周期上行,带动业绩周期性上行。事实上,今年上半年,铝价大幅上涨,明泰铝业业绩也有了大幅改善——营收大增21%,归母净利润大增33%。 再看伟星股份,2只养老金新进公司第八、第九大股东,持股比例分别为1.54%、1.51%。同期,全国社保基金115组合位列第六大股东,持股比例为2.21%。 伟星股份主营拉链、纽扣、金属制品、塑胶制品、衣架等产品,属于国内综合规模最大、品类最齐全的辅料企业。 2013—2023年,伟星股份营收年年增长(除2020年),从18.49亿元增长至39亿元,年复合增速为7.75%,归母净利润从2.29亿元增长至5.58亿元,年复合增速为10.32%。业务拆分看,海外营收占比越来越高,2024Q2为32.5%,较2020年大幅提升10.37个百分点。从这个维度看,伟星股份还是一家国际化企业,但并不太被市场关注。 再看盈利能力。截止2024Q2,销售毛利率为41.8%,已经连续2年上升,逼近2016年高峰的时候了。最新净利率为18.27%,较2023年末大幅提升4%,创下历史新高。 在如此传统的行业,伟星股份能取得如此稳健的增长以及尚佳的盈利能力,实属难得,算是不起眼领域的“小黑马”。这或许也是养老金即便在股价、估值高位也要大幅加仓的重要逻辑吧! 要知道,2020年4月至今,伟星股份股价累计上涨280%,远远跑赢大盘以及众多所谓白马股。 最后看一看新易盛,也是近年来少有的超级大牛股——2023年以来,股价大幅暴涨460%。在股价绝对高位,养老金二季度大幅加仓0.57%,位列第十大股东之列。 新易盛主营业务为光模块。在2022年光模块厂商排名中,位列全球第7,次于中际旭创、华为海思、光迅科技、海信宽带等国内龙头。 今年上半年,新易盛营收27.28亿元,同比增长109%,归母净利润为8.65亿元,同比增长200%。业务高速增长背后源于,AI大模型的训练和推理应用需要对AI数据中心的网络带宽提出更大需求,带动高速光模块需求快速增长。 此外,最新毛利率为43.76%,同比上升18.29%,净利率为33.48%,同比上升7.85%。这主要源于高速率光模块产品占比显著提升,同时公司在高速率光模块、硅光模块、相干光模块及800GLPO光模块也获得了较大技术突破。 总体看,新易盛属于新兴科技领域,养老金杀入算是比较罕见的,可见对其未来业绩成长性比较看好。 03 不管是中央汇金也好,养老金也罢,从来都不是“救世主”。就好比从去年10月底至今年7月,仅中央汇金通过ETF便增持了6000亿元,但不改市场下跌趋势。 主导市场方向的最大变量为宏观经济基本面。最近几个月,不管是PMI、CPI/PPI、金融信贷数据,还是最终披露的消费/投资/进出口都难言乐观,也是主导市场持续萎靡的核心原因。只要这一主要矛盾不扭转,“国家队”即便继续大幅增持,也只是托底市场而已。寄希望它来逆转当前熊市,并不现实。 但无论如何,大市已经连跌了3年多了,很多板块或个股已经跌无可跌,未来向上的弹性远大于向下,投资性比价越来越高。而此前大市大幅下跌过程中,一定存在一批被市场杀错的优秀公司。而这里面有一定可能性在今年已被“国家队”某只基金选中并进行了逆势布局,值得持续跟踪与研究。(全文完)
lg
...
格隆汇
09-13 16:21
彭博:土耳其正式申请加入金砖国家组织,希望在西方联盟之外拓展
go
lg
...
入。 金砖国家自称是西方主导的机构(如
世
界
银
行
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替代选项。新成员可能通过开发银行获得融资,并拓展政治和贸易关系。 埃尔多安领导的正义与发展党,长期以来指责西方国家阻碍土耳其实现自给自足的国防工业和强大的经济。埃尔多安多次呼吁改革联合国安理会,扩大五个常任理事国的数量,并表达了加入由俄罗斯和中国发起的上海合作组织的兴趣,这个组织被视为北约的对立面。 埃尔多安表示:“我们不必像一些人所声称的那样在欧盟和上海合作组织之间做出选择。相反,我们必须在双赢的基础上发展与这些组织及其他组织的关系。” 金砖国家的扩展主要由中国推动,旨在通过吸引传统上与美国结盟的国家来增强其全球影响力。 自2005年以来,土耳其一直在与欧盟进行加入谈判,但遇到了一系列障碍,包括欧盟对土耳其民主缺失的批评。 土耳其认为,加入金砖国家有助于改善与俄罗斯和中国的经济合作,并成为连接欧盟与亚洲之间的贸易通道。 知情人士表示,土耳其希望成为俄罗斯和中亚天然气出口的枢纽。 埃尔多安的政府一直试图吸引中国电动车制造商的投资,这些制造商可以利用土耳其与欧盟的关税联盟,扩大市场准入。 土耳其外交部长哈坎·菲丹在参加6月金砖国家外长会议后表示:“金砖国家是一个在全球经济体系中增加了多样性的方法、身份和政治的组织。” 尽管如此,土耳其仍在努力恢复与欧盟的入盟谈判。菲丹上周在与欧盟同行进行五年来的首次非正式会谈后表示,这仍然是“一个战略目标”。 来源:加美财经
lg
...
加美财经
09-04 00:00
强的“可怕”!印度股市徘徊在历史高位,狂飙突进能否继续?
go
lg
...
世界第四大经济体之位。 值得关注的是,
世
界
银
行
最新将本财年印度经济增长预测从早先估计的6.6%上调至7%。
世
界
银
行
表示,未来两个财年印度的中期经济增长率将保持在平均 6.7% 的强劲水平,预计私人投资将逐渐进入并帮助消费复苏。 至于印度股市,市场整体仍表示看好。 安纳德·拉蒂证券和股票经纪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兼执行董事Sujan Hajra预计,本财年GDP将实现7%的增速,加上通胀下降,预计将持续对印度股市形成支撑。 汇丰银行亚太区股票策略主管Herald van der Linde及其团队则表示,目前印度股市炙手可热,但仍存在十条风险因素。 这些风险没有一个会立即构成威胁,但如果它们聚集在一起,可能会产生危险。 不过,他们会继续增持印度股票,因为即使存在风险,印度新兴市场也拥有最强劲的增长速度。 摩根士丹利经济学家在一份报告中说,未来几个月,美国经济增长、美联储政策等将是影响亚洲宏观前景的关键因素。 其基本预测是美国经济软着陆,美联储到2025年年中降息175个基点。 该机构预计,未来四个季度亚洲的GDP增长率将保持在4.3%左右,并对印度、日本、印尼和韩国持乐观态度。
lg
...
格隆汇
09-03 18:40
上一页
1
•••
5
6
7
8
9
•••
90
下一页
24小时热点
猝不及防!中国股市突然遭遇暴跌 究竟怎么回事?
lg
...
突发!一则数据暴击欧元,美元冲破108,黄金触及2700 比特币大狂欢
lg
...
市场突然剧烈震荡上行!知名美媒记者:华尔街未来几天可能有“大事”发生……
lg
...
普京一再暗示动用核武器,黄金暴拉触及2700!小心这一巨大利空
lg
...
【比特周报】中国“最懂区块链官员”宣告开除党籍和公职!特朗普一举刺激比特币上破9.9万
lg
...
最新话题
更多
#SFFE2030--FX168“可持续发展金融企业”评选#
lg
...
14讨论
#链上风云#
lg
...
47讨论
#美国大选#
lg
...
1326讨论
#VIP会员尊享#
lg
...
1495讨论
#比特币最新消息#
lg
...
602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