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中心,形如盘龙由下而上,在陆家嘴天地间勾勒出一条鲜明的天际线。如今,这座中国第一高楼,迎来了一位新住户。
搬入上海中心之前,摩根资产管理(此前为上投摩根基金)在黄浦江边金光闪闪的震旦大厦度过了成立以来的最初十九个年头。从震旦大厦沿着花园石桥路至上海中心,步行不过500米。而这500米的路程,摩根资产管理整整走了近二十年。
2004年成立的“上投摩根基金”,有一个很典型的中国基金公司的名字,由“中资股东简称”+“外资股东简称”构成。其中,“上投”代表持股51%的上海国际信托有限公司,“摩根”代表持股49%的摩根资产管理。
2018年,证监会将公募基金公司的外资持股比例从49%放宽至51%,2019年8月,摩根资产管理成功竞拍上海国际信托持有的上投摩根基金2%股权,成为上投摩根基金第一大股东。
2020年4月1日,中国对公募基金公司外资持股比例的限制正式取消。次日,摩根资产管理随即宣布已与上海国际信托达成商业共识,拟收购上投摩根股权至100%。
到2023年1月20日,这场股权变动终于尘埃落定,摩根资产管理获得证监会批准,完成了对上投摩根的收购。昔日的合资基金公司正式更名,开始以摩根基金管理(中国)有限公司(品牌名为摩根资产管理)的新身份继续服务它的6400万客户。11月,摩根资产管理中国乔迁新址,搬入上海中心与摩根大通集团在上海的其他分支机构团聚,开启协同办公。
摩根资产管理选择在此时此刻加码中国业务并不寻常。
今年8月以来,北向资金净流出飙升。摩根资产管理真金白银从中方股东手中收购股份的行为,显然站在了此时此刻「市场偏见」的另一面。
理解中国,始于1921
也许有人觉得外资很难真正读懂中国,因为物理空间的隔阂为信息的获取平添了障碍,片面的信息又常常导致对中国社会的偏见与误解。只是,摩根资产管理的母公司摩根大通早早便已跨过太平洋,认识了一个不失真的中国,这也让它在众多外资中,变得与众不同。
上海中心46楼的会议室墙上,挂着许多老照片,记录了摩根大通在中国展业的一个个瞬间。其中一张颇引人注目的宽幅照片拍摄于1921年1月4日——在摩根大通的中国首家分行前,全体员工站成了3排。
进入新中国时期,摩根大通持续深化中国业务,逐渐成为在中国全面投资的国际金融机构之一。
1973年,时任大通银行主席大卫·洛克菲勒进行了具有历史性意义的中国之行,并与时任总理周恩来进行了会面。回国后,他在《纽约 时报》一篇文章中写道,“中国对外开放的广泛程度以及全世界对中国社会变革的解读和回应,必将对许多国家的未来产生深远的影响[1]。”
随着洛克菲勒访华,大通银行后续成为中国银行在美国的首家境外业务代理行。1994年,摩根大通在北京和上海设立了代表处。1996年,摩根大通作为主权借款人联席牵头发行了首笔“世纪”债券——中华人民共和国100年期1亿美元债券。
摩根大通看多中国,以百年为时间单位。
2001年,中国加入WTO。在漫长的入世谈判中,证监会为了保护尚处襁褓的中国公募基金行业,定下了49%的外资持股上限。这个比例限制意味着外资无法控股中国公募基金公司,也让世界上知名的几家基金公司面对中国这个潜在市场选择了等待。
摩根大通做出了相反的选择,它决定与中国的基金行业共同成长。
2004年,作为第一批中外合资的基金公司之一,上投摩根基金正式开业。自打诞生之初,上投摩根就是比较受到行业关注的那个,既受益于外方股东投研文化深远影响,也专注在本土化上深耕细作。
一方面,传承摩根百年投资哲学,公司形成了“重视群星胜于明星”的投研文化。完整成熟的内部培养流程下,其基金经理80%来自内部培养,整个投研团队平均从业年限超过10年。
而在本土化上,投研团队在A股市场19年来的不断耕耘为上投摩根打上了权益投资大厂的标签。凭借优异的中长期业绩、出色的基民回报表现,上投摩根在中国证券报2022年第19届“金牛奖”评选中荣获“权益投资金牛基金公司奖”及“金牛卓越回报奖”。
相关产品:摩根新兴动力A(377240);摩根中国优势A(375010);摩根远见两年持有期(010610);摩根沃享远见一年持有A(014261)。
上投摩根的权益投资板块中,极具辨识度的当属成长股投资。2008年,以现任权益投资总监杜猛为首的7位研究员成立新兴产业研究组,成为行业内较早开始专门研究新兴产业的团队。这帮助上投摩根在2011年成为第一批抓住苹果链投资机会,随后又在2014年成为第一批抓住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投资机会的基金公司之一。
如今,合资公司变为外资独资,变化的是股东结构,不变的是整个团队对中国市场深刻理解的沉淀。
以完成对上投摩根的收购为标志,摩根大通成为了中国第一家拥有独资控股的银行、证券、期货、公募基金公司的外资机构。历经百年的在地经验,让摩根大通成为更懂中国的那个外资。
投资中国,不只是当作另一个新兴市场
2010年,中国正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直到今天,在一些国际投资人眼中,中国股票只是众多新兴市场中的一个配置选项。这种「新兴市场」的视角也导致外资们总是在和美元指数的性价比比较中,频频在流入流出中折返跑。
对中国的细致观察与思考,让摩根大通得出了不一样的结论:不要将中国当作一个淘金的新兴市场,这里是一片新的孵化伟大企业的热土。
正如摩根大通中国区首席执行官梁治文所说,中国是世界最大的制造基地和各国主要的贸易伙伴,对那些能够支持跨国企业在华展业和帮助中资企业出海拓展的金融机构来说,这将为他们带来大量的商机[2]。
摩根大通在中国的历史以百年计,对中国未来的信心同样以百年计。这份基于理解的信任,让摩根大通在周期波动时,依然坚定地看好中国市场。
今年5月,摩根大通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杰米·戴蒙率高管团队访华。在5月31日开幕的摩根大通第十九届全球中国峰会上,摩根大通邀请了来自全球37个国家和地区的超过2600名投资人和企业家齐聚上海,他们代表了全球极具影响力的投资者以及市值总额达4.5万亿美元的企业。
与会投资人与企业家在峰会上讨论了中国在电池技术、人工智能、光伏、可再生能源、医疗保健等方面令人兴奋的投资机会。主会场之外,还有800多场一对一或小组会谈以及10场投资者巡回活动,帮助投资者与企业家建立更为直接的沟通。
在这场以“蓄势以待 放眼未来”为主题的全球中国峰会上,摩根大通希望与全球投资者一同分享对中国的理解,帮助全球资本更好地理解中国、投资中国。
正如摩根大通资产及财富管理部首席执行官欧朵思今年在接受《券商中国》专访时所言,“在今天的世界上,如果不对中国正在发生的事情有非常深刻的了解,作为一个投资者是不负责任的[3]。”
目前,摩根资产管理在中国的基金产品已实现了全方位布局,并在高等级货币、国内权益、养老和国际业务等方面实力出彩。值得一提的是,它的每一条大的产品线,团队领军人都具有丰富的本地投资从业经历。
摩根资产管理在9月份提出了“筑巢引凤 聚才引智”的人才战略,营销、投研、服务团队全面招揽业界精英,进一步强化人才梯队。11月,摩根资产管理中国选择在当前这个“好做不好发”的时间节点发行摩根标普港股通低波红利ETF,首发规模超过13亿元,有效认购户数近17000户 ,是今年以来成立的认购户数最多的策略ETF。[4]
先发的优势、持续的投入以及客户的信任,让摩根资产管理在外资公募中保持着超前的竞争优势。
整个摩根大通集团在中国的积极行动贯穿2023年全年,这早已超过了被动适应新时代背景下的大国关系,而是想要在中国与世界之间,扮演更重要的“桥梁”角色。
链接世界,成为一个窗口
沟通是合作的先决条件,摩根资产管理以接近20年的时间,在中国与世界之间建立了一个宝贵的沟通平台。
事实上,摩根资产管理在中国培育了超400人的本土团队,基于对本地市场的丰富实践,通过与全球团队的密切交流,也在身体力行的填补和缩短中国和世界在产品布局、投资管理、渠道布局和客户服务等领域的信息空白和差距,不断推动中西方经验的融合与交流,担当了中国与世界沟通的桥梁。
摩根资产管理自2013年起每年召开中国投资峰会,今年已是第十年举办。作为摩根资产管理在中国最具影响力的旗舰活动,全球海内外多位资深投资专家分享他们对中国经济和金融发展的独到见解,共同探讨当前市场环境下的中国投资机遇。
摩根资产管理的《环球市场纵览》是一份有19年历史的投资洞察报告,由摩根资产管理分布在全球各地的20多位资深策略师共同完成,涵盖全球各类资产类别和当下最受关注的投资主题,许多渠道客户经理会用这份报告中的图表帮助客户理解市场。很早之前,摩根资产管理就开始不留余力的向海外投资者推广中国、看多中国,定期向他们发布《中国市场纵览(Guide to China)》。
这座桥梁并非单行道。除了向世界展示中国,摩根资产管理也在帮助中国投资者与世界链接。
今年7月,借着在中国的业务实体更名的契机,摩根资产管理从中国投资者的视角出发,专为中国市场定制的《环球市场纵览—中国版》应运而生,在未来将协助更多中国投资人实现全球多元投资。
全球化的资源赋能和本地化的深耕经验,使得摩根资产管理在中国不再单独地被“外资”的标签所定义。在长达20年的深耕中,摩根资产管理不仅仅收获了丰富健全的产品线和成熟专业的本地团队,更有对中国市场和投资人的深刻理解。扎根中国、投资中国、成为中国与世界的投资桥梁,是摩根资产管理进入中国市场的初衷,也是其中国故事的生动表达。
而摩根资产管理也将继续用自己的方式与中国相处,某种意义上讲,摩根资产管理正在成为中国与世界互相了解的一个窗口。
在一个充满了信息茧房的世界里,摩根资产管理决定成为桥梁、消弭偏见。
参考资料
[1] 摩根大通入华100周年,金融巨擘开启中国新篇章,第一 财经
[2] 摩根大通全球中国峰会举行 实现在华业务全面发展,上海 证券报
[3] 专访欧朵思:作为全球投资者,不能不了解中国市场,券商 中国
[4] 资料来源:Wind,数据截至2023.11.23
本公司与股东实行业务隔离制度,股东并不直接参与基金资产的投资运作。上投摩根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于2023年4月正式更名为摩根基金管理(中国)有限公司。摩根基金管理(中国)有限公司在中国内地使用「摩根资产管理」及「J.P. Morgan Asset Management」作为对外品牌名称,与JPMorgan Chase & Co.集团及其全球联署公司旗下资产管理业务的品牌名称保持一致。摩根基金管理(中国)有限公司与股东之间实行业务隔离制度,股东不直接参与基金财产的投资运作。风险提示:投资有风险,在进行投资前请参阅相关基金的《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基金产品资料概要》等法律文件。本资料为仅为宣传用品,不作为任何法律文件。基金管理人承诺以诚实信用,勤勉尽责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同时基金的过往业绩及其净值高低并不预示其未来业绩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并不构成对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上述资料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或发售或邀请认购任何证券、投资产品或服务。所刊载资料均来自被认为可靠的信息来源,但仍请自行核实有关资料。观点和预测仅代表当时观点,今后可能发生改变。本材料为公开宣传材料,受雇于摩根基金管理(中国)有限公司并被授权的员工可基于产品或服务沟通目的通过个人朋友圈转发。未经授权请勿转发。本材料仅在中国内地分发,且仅针对中国内地的有关适格投资者。PUB2023110058
转载内容来源: 远川投资评论 作者:孙然
本条资讯来源界面有连云,内容与数据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AI技术战略提供为有连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