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需求,所以 24年底备货增加,25年Q1财报已体现这部分收入。 3、销售费用37.6亿,同比增加约 9亿,增幅31%,主要是公司持续拓展海外市场,加大全球营销布局,加强渠道和服务网络建设,销售、服务人员增加,带来的职工薪酬、股权激励以及相应的办公、差旅等费用同比增加,以及与业务拓展相关的如广告宣传费、租赁费等增加。 4、研发费用 31.6 亿,同比增加 7.1 亿,增幅 29.3%,主要是公司持续加强研发创新,加速新产品升级迭代,研发投入增加。从费用投入结构来看,主要是研发人员增加,对应的薪酬、办公及股权激励等费用增加,另外为加强数字化建设,软件系统账号、维护的费用投入,以及设备折旧等增。 5、资产减值损失 7.8 亿,主要是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6.9 亿,其中新能源对暂未开工电站项目的前期投入,以及库存材料计提减值等。 (二)2025年一季度经营情况 在外部环境复杂多变的情况下,公司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公司一季度收入 190 亿元,同比增长 50%,归母净利38.3 亿元,同比增长82%。从收入结构来看,逆变器同比保持了良性增长,储能实现了快速增长,新能源投资开发业务收入有所下降,主要系低毛利的家庭光伏业务收入占比提升。现金流大幅改善,2025 年一季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17.9 亿元。 三、对未来行业发展的观点 展望未来,我们认为行业发展的主逻辑一直没有变化。第一,碳中和的目标一直没有变。在碳中和目标下,长期来看,未来清洁能源能够持续稳定发展。第二从发展空间上来看,全球风光一次能源消费占比尚处低位,全球一次能源消耗中可再生能源占比仅 14%左右,其中光伏风电占比 5%左右,未来提升空间非常大。第三是新能源未来规模化+技术进步,度电成本持续降低,经济性持续改善,新能源将是最便宜的电力来源,预计未来仍将保持快速增长。 四、问答环节 1、美国对等关税发布后,近期发货节奏和价格变化? 答:光伏逆变器正常发货。储能业务,美国市场,近期储能发货暂停,但市场还在,只是后推了;其他市场,发货节奏基本符合预期。总体价格稳中有降。在这段时间内,公司要进一步修炼内功,持续加大研发创新力度,提高产品竞争力,并为客户做好服务。 2、公司25年储能的出货目标? 答:公司年初制定的25年储能全球出货目标是40GWh-50GWh,现在美国关税存在不确定性,美国的量不好判断。假如美国高关税政策一直持续,极限情况下和年初目标相比会影响全年发货 4-5 GWh,整体发货影响有限。 3、电力电子在很多新兴领域如 ai 也有应用,公司如何看新产业布局? 答:公司在做的是电力电子技术协同方面的多元化业务,比如氢能、新能源汽车驱动系统、充电桩等。公司会基于市场协同和技术协同,对相关新业务机会保持关注。 4、风电市场景气度提升,如何展望公司今年变流器市场情况? 答:136号文对风电影响小,无论是陆风还是海风都呈现向上的发展势头,公司在风电变流器领域处于领先地位,公司会充分把握机遇,实现收入增长。25 年一季度风电变流器发货 9GW,同比增长 100%以上。除了风电变流器,我们还有风电变桨、电网模拟器、高压传动业务,把风电业务扩展为大容量传动业务。 5、怎么看大储市场格局? 答:公司会坚持电芯中性战略,定义好需要的储能电池,跟合作伙伴一起做好电池的长寿命、高可靠、高防护、高安全性。储能系统的核心能力主要是电力电子、电化学和电网支撑技术,公司始终坚持"三电融合 智储一体"理念,深度融合电化学、电子电力、电网支撑技术,提升整个系统性能,包括安全性、稳定性、效率、数智化水平、并网能力等,保障储能全生命周期的可持续价值。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在对电网的理解及电网支持方面。公司具备电芯定义能力,电芯厂商如果能够提供有竞争力的产品,公司保持开放合作态度。 6、美国市场收入占比?一季度储能发货情况? 答:美国市场收入大概占公司整体收入的10%~20%。一季度储能发货量比较大,但是发货并不代表当期确认收入,储能从发货到确收有一定的滞后期。 7、怎么看光伏市场的增长? 答:光伏长期需求保持增长,但 24 年到 30 年的复合增长率大概 10%以上,一是因为基数比较大,二是叠加美国关税和中国 136号文件影响,市场会被推迟。因为基数大今年国内光伏增长的压力还是比较大的,但是后面几年应该还是比较乐观的,国家领导人在近期的会议中也再次强调了双碳目标的承诺和绿色发展的坚定信心。欧洲光伏市场相对稳定,美国市场今年可能今年增长承压,其他东南亚、中东、南美等地区光伏市场还是在增长,所以总体来说今年相对会差一些,过了今年以后,应该会调整纠偏,长远来看还是充满信心的。l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