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数字财富领导者
CoNET
|
客户端
|
旧版
|
北美站
|
FX168 全球视野 中文财经
首页
资讯
速递
行情
日历
数据
社区
视频
直播
点评旗舰店
商品
财富汇
外汇开户
登录 / 注册
搜 索
综合
行情
速递
日历
话题
168人气号
文章
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 大商所多措并举助力乡村振兴
go
lg
...
作为生鲜品种,鸡蛋质量变化快、对
食品安全
要求高,去年1月,大商所优化了鸡蛋期货交割结算相关规则,包括优化厂库仓单结算流程、允许符合条件的厂库开展车板交割、加强
食品安全
管理等,让“鸡天天下蛋、蛋天天交割”的机制更好地得到保障,进一步助力蛋鸡产业链企业进行风险管理。 针对实物交割中,企业希望“环节少、费用低、方便交割”的诉求,去年4月,大商所落地实施玉米淀粉仓库免检交割,对集装箱运输玉米淀粉以免检方式入库注册仓单,通过“以箱代库”方式大幅降低检验成本和简化交割环节。 近年来,生猪现货地区间价差波动剧烈,为了让川渝等部分前期设置的生猪期货地区升贴水更好地适应现货市场实际变化,去年5月,大商所对此进行全面调整。同时,针对生猪交割中企业可能会面临跨省调运不便的问题,大商所顺应“运猪”向“运肉”转变的政策导向,推出生猪期货可变交收时间、地点和猪肉替代的生猪期货协议交收业务,大大提高各方参与交割的灵活性和自主性。 作为重要的油脂品种,豆油若存放时间过长,酸价会提高,进而影响质量,去年8月,大商所将豆油期货标准仓单的有效期由最长12个月缩短至最长4个月,在保障出库质量满足交割买方品质要求的同时,加快交割豆油周转速度,提升了豆油交割库的使用效率。 “一个期货品种功能全面有效的发挥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适应现货市场变化持续对合约规则进行调整、优化。大商所坚持‘一品一策’,贴近现货贸易变化,通过调整交割质量标准、优化交割品准入范围及升贴水设置等方式,确保期货合约标的代表现货市场广泛认可的主流商品和主流价格,进而提高期货价格对现货市场供求关系反映的精准性,为发挥期货价格发现和避险功能奠定基础,更好地满足产业的风险管理诉求。”大商所相关负责人表示。 在完善农产品期货合约规则的同时,大商所还通过持续增加指定交割仓库和交割区域等方式,不断贴近现货流通特点和产销分布,进一步优化和扩大交割布局,提升实物交割的期现结合枢纽作用。2022年全年在生猪、玉米等10个品种增加共计47家交割库,其中,在生猪、豆粕、豆油、玉米等品种上,一些此前未设库的交割区域迎来了首批交割库,广西首批豆粕和豆油交割库正式落地,意味着西南地区豆粕和豆油交割厂库实现了“零的突破”。同时,大商所采取集团交割制度的两个农业品品种——玉米及生猪期货均增设集团交割库,交割服务范围进一步扩大。目前,大商所共有农业品指定交割仓库328家(按存货地点统计),覆盖22个省(区市),交割服务范围和可供交割资源进一步扩大。 此外,在市场面临着生猪、鸡蛋等品种集中交割及疫情条件下货物出入库难的严峻挑战时,大商所及时启动应急预案,积极协调库容,启动远程视频检验,强化协议交收,全方位保障交割平稳顺畅、纾解交割难题,特别是平稳完成玉米期货2205合约121万吨大规模交割,创中国农产品期货品种单月交割量新高。 在这样的精耕细作和精心维护下,2022年,大商所12个农产品期货品种总成交量10.18亿手,成交额65.16万亿元,农业品交割量创历史新高,共计交割49.5万手,同比增长86.49%,约占全市场农产品期货交割量的82%。在服务保供稳价方面,大连期货市场通过远期价格信号和套期保值功能,引导企业合理安排产能、提前锁定利润,帮助企业稳定经营。值得一提的是,现货管理部门2022年两次在新闻发布会中引用期货价格作为分析未来生猪价格的参考,表示期货市场反映出生猪价格有望逐步回升至合理区间。 丰富“工具箱” 服务大豆振兴 大豆,可能是2022年最受关注的农产品之一。继此前的《大豆振兴计划实施方案》,去年中央一号文件进一步提出要“大力实施大豆和油料产能提升工程”,为我国大豆产业发展注入了新的强心剂。在过去的一年中,大商所深入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为我国大豆产业稳健发展贡献了期货力量。 随着2022年8月1日《期货和衍生品法》施行,“国家采取措施推动农产品期货市场和衍生品市场发展,引导国内农产品生产经营”被正式写入,为期货市场支持服务农业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一周之后的8月8日,大商所即上市了黄大豆1号、黄大豆2号和豆油期权,为大豆产业搭建起了较为完备的风险管理工具体系。据查阅数据发现,虽只经过5个月,三个期权品种的市场规模都有了显著增长。以黄大豆1号期权为例,其2022年12月的日均成交量和日均持仓量分别为2.79万手和3.94万手,较上市初期的8月分别增长了274%和181%。越来越多的大豆产业市场主体借助期权实现了更加精细化的风险管理。 完善“工具箱”只是第一步,还要让工具更好地发挥作用。此后,大商所又积极投入大豆系列品种的对外开放工作。9月,黄大豆1号、黄大豆2号、豆粕、豆油期货和期权向合格境外投资者(QFI)开放;12月,上述8个品种又同步引入境外交易者。多位业内人士表示,通过对外开放,我国大豆生产、进口和消费的行情趋势能够通过“中国期货价格”及时传递。全球大豆产业主体参考中国行情安排生产经营的内生动力,以及我国与国际大豆产业链供应链的粘性韧性,均将得到进一步增强,大豆系列品种“中国价格”和“中国品质”的国际影响力也将得到进一步提升。 在完善工具体系、促进功能发挥的同时,帮助大豆产业市场主体直接享受到期货市场的发展成果,也是大商所积极努力的方向。为此,大商所一方面在东北大豆主产区增设交割库、与九三集团合作建设上线大商所综合服务平台九三交易专区,为更多产业链企业运用期货定价或直接参与期货交割提供便利;另一方面完善“保险+期货”项目模式,针对性在黑龙江等7省推出11个大豆振兴项目,覆盖种植面积161万亩,为50家合作社和8.6万余户种植户提供了覆盖价格和产量两端的收入保障,为其改扩种大豆增添了更多底气和信心。 农保、企风为涉农主体打开风险管理“大门” 去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优化完善‘保险+期货’模式”,而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连续第八年提到“保险+期货”,明确提出要“发挥多层次资本市场支农作用,优化‘保险+期货’”。 作为“保险+期货”模式在我国的首倡者,大商所高度重视党中央关于“保险+期货”、大豆扩种、生猪保供稳价的重大战略部署,通过“保险+期货”项目帮助农户安心种植、养殖。2022年,大商所在项目设置上更为系统化,紧密围绕国家政策导向设立品种专项项目,以“一个额度分档、两个品种聚焦、三个地区专项”为思路设立6大板块,提升保费自筹比例要求,引导项目常态化、可持续发展。从全年项目开展情况来看,市场反响良好,各方参与踊跃,项目规模进一步扩大,全年引导64家期货公司联合保险公司开展了11个大豆振兴专项、19个生猪专项、23个地区专项和309个养殖分散项目,共开展362个项目,实现总理赔约3.5亿元。值得一提的是,经过多年推广和完善,“保险+期货”项目保费来源已逐步实现向“多方共担”升级,各界认可度和参与度不断提高,例如,2022年的11个大豆振兴项目,除交易所支持资金外,各级财政以及农户等共承担了超过70%的保费,为历年最高,其中财政资金支持比例更是首次突破50%。 在农保计划为广大农户打开风险管理“大门”的同时,企风计划也助力越来越多企业迈出了利用期货和衍生品工具进行风险管理的“第一步”,在市场培育和促进产业客户参与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在2022年开展的343个企风计划项目中,农业品板块项目共225个,是2021年农业品板块项目数量的3.6倍,其中期货项目110个、场内期权项目52个、场外期权项目63个。大商所与48家期货公司携手服务包括中粮、北大荒、新希望、正大等行业龙头在内的产业企业202家,覆盖粮食、压榨、饲料、养殖、贸易等产业链上中下游企业,共涉及现货量近200万吨,支持资金约4300万元,其中,191家企业为首次参与企风计划对应项目、117家企业为首次开立期货账户、160家企业为中小企业。 下一步,大商所将在中国证监会的坚强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围绕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相关要求,立足国情农情,在维护市场平稳运行的基础上,持续打造丰富且高质量的涉农产品体系、不断优化完善“保险+期货”模式、着力推进市场服务提质增效,更好发挥农产品期货品种功能作用,切实服务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贡献期货力量。
lg
...
金融界
2023-02-14
欧洲碳关税通过 加速碳中和推进
go
lg
...
2月9日晚上,欧洲议会环境、公共卫生和
食品安全
委员会(ENVI)正式通过了欧洲碳边界调整机制(CBAM)协议,具体生效日期为今年2023年10月1日。CBAM还需要在今年4月的欧洲议会全体会议上最终通过,然后还需要跟欧洲理事会进行谈判和批准。 碳边界调整机制也被称作碳关税或碳边境调节税,是指在实施国内严格气候政策的基础上,要求进口或出口的高碳产品缴纳或退还相应的税费或碳配额。CBAM按照委员会的提议涵盖钢铁、水泥、铝、化肥和电力,并扩展到氢气、特定条件下的间接排放、某些前体以及一些下游产品,例如螺钉和螺栓以及类似的物品铁或钢。欧盟重拾碳边界调整机制,并积极推动立法,再次引发对碳关税的关注。我国是欧盟第一大贸易伙伴和最大商品进口来源国、欧盟进口商品隐含碳排放的最大来源国。CBAM政策将倒逼国内出口商降低碳排放量,利好低碳出口企业,再生金属行业有望加速发展。关注资源再生等细分环保领域投资机会。 卓越新能(688196)生物柴油主要出口全球最大生物柴油市场欧盟,生物柴油获得欧盟ISCC认证,公司布局的生物酯增塑剂等生物基衍生品将受益于欧盟碳关税政策。 英科再生(688087)布局再生PS塑料全产业链、积极拓展r-PET产品。
lg
...
金融界
2023-02-14
物美张斌:乡村振兴与数字化结合,形成合力,实现闭环,共享数字化红利
go
lg
...
线下、ToB ToC 规模化销售,提高
食品安全
标准,满足百姓到店、到家、到餐厅食堂的全场景消费需求。开展自有品牌赋能,积极助力革命老区乡村振兴,“为老区精神赋予更多时代内涵”。 “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张斌表示,乡村振兴是长期的事,是集约的事,是综合的事。我们必须发自内心,与自身产业发展紧密结合,同时必须和老百姓的日常生活紧密结合,高效率、持久地做下去。乡村振兴与数字化结合,形成合力,实现闭环,共享数字化红利。按照基于数字化的绿色、环保、低碳、可持续等原则深入推进。 2月10日,全国农业企业发展联盟第一次成员大会在北京举行。大会选举产生了联盟理事会及领导成员,北大荒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王守聪当选为联盟主席,物美集团CEO张斌当选为副主席,大会通过《全国农业企业助力农业强国建设倡议书》。张斌表示,全国农业企业发展联盟的成立恰逢其时,我们有了共同学习、守正创新、合作奋斗的组织,必将展现更大作为,必将为联盟成员的发展创造更广阔的空间。 全国农业企业发展联盟是在农业农村部农垦局指导下成立,以农垦企业为核心,以涉农企业为主体,金融机构、高校、科研机构、社会组织和媒体等共同参与的契约型组织。联盟指导单位农业农村部农垦局、联盟首批67家成员单位参加了会议。
lg
...
金融界
2023-02-11
中共中央、国务院:到2025年形成一大批质量过硬、优势明显的中国品牌
go
lg
...
高农产品食品药品质量安全水平。严格落实
食品安全
“四个最严”要求,实行全主体、全品种、全链条监管,确保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制定农产品质量监测追溯互联互通标准,加大监测力度,依法依规严厉打击违法违规使用禁限用药物行为,严格管控直接上市农产品农兽药残留超标问题,加强优质农产品基地建设,推行承诺达标合格证制度,推进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良好农业规范的认证管理,深入实施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工程,推进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标准化试点。深入实施
食品安全
战略,推进
食品安全
放心工程。调整优化食品产业布局,加快产业技术改造升级。完善
食品安全
标准体系,推动食品生产企业建立实施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体系,加强生产经营过程质量安全控制。加快构建全程覆盖、运行高效的农产品
食品安全监管
体系,强化信用和智慧赋能质量安全监管,提升农产品食品全链条质量安全水平。加强药品和疫苗全生命周期管理,推动临床急需和罕见病治疗药品、医疗器械审评审批提速,提高药品检验检测和生物制品(疫苗)批签发能力,优化中药审评机制,加速推进化学原料药、中药技术研发和质量标准升级,提升仿制药与原研药、专利药的质量和疗效一致性。加强农产品食品药品冷链物流设施建设,完善信息化追溯体系,实现重点类别产品全过程可追溯。 (十一)优化消费品供给品类。实施消费品质量提升行动,加快升级消费品质量标准,提高研发设计与生产质量,推动消费品质量从生产端符合型向消费端适配型转变,促进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加快传统消费品迭代创新,推广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推动基于材料选配、工艺美学、用户体验的产品质量变革。加强产品前瞻性功能研发,扩大优质新型消费品供给,推行高端品质认证,以创新供给引领消费需求。强化农产品营养品质评价和分等分级。增加老年人、儿童、残疾人等特殊群体的消费品供给,强化安全要求、功能适配、使用便利。对标国际先进标准,推进内外贸产品同线同标同质。鼓励优质消费品进口,提高出口商品品质和单位价值,实现优进优出。制定消费品质量安全监管目录,对质量问题突出、涉及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消费品,严格质量安全监管。 (十二)推动工业品质量迈向中高端。发挥工业设计对质量提升的牵引作用,大力发展优质制造,强化研发设计、生产制造、售后服务全过程质量控制。加强应用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研发,强化复杂系统的功能、性能及可靠性一体化设计,提升重大技术装备制造能力和质量水平。建立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检测评定制度,加强检测评定能力建设,促进原创性技术和成套装备产业化。完善重大工程设备监理制度,保障重大设备质量安全与投资效益。加快传统装备智能化改造,大力发展高质量通用智能装备。实施质量可靠性提升计划,提高机械、电子、汽车等产品及其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可靠性水平,促进品质升级。 六、提升建设工程品质 (十三)强化工程质量保障。全面落实各方主体的工程质量责任,强化建设单位工程质量首要责任和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单位主体责任。严格执行工程质量终身责任书面承诺制、永久性标牌制、质量信息档案等制度,强化质量责任追溯追究。落实建设项目法人责任制,保证合理工期、造价和质量。推进工程质量管理标准化,实施工程施工岗位责任制,严格进场设备和材料、施工工序、项目验收的全过程质量管控。完善建设工程质量保修制度,加强运营维护管理。强化工程建设全链条质量监管,完善日常检查和抽查抽测相结合的质量监督检查制度,加强工程质量监督队伍建设,探索推行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委托社会力量辅助工程质量监督检查。完善工程建设招标投标制度,将企业工程质量情况纳入招标投标评审,加强标后合同履约监管。 (十四)提高建筑材料质量水平。加快高强度高耐久、可循环利用、绿色环保等新型建材研发与应用,推动钢材、玻璃、陶瓷等传统建材升级换代,提升建材性能和品质。大力发展绿色建材,完善绿色建材产品标准和认证评价体系,倡导选用绿色建材。鼓励企业建立装配式建筑部品部件生产、施工、安装全生命周期质量控制体系,推行装配式建筑部品部件驻厂监造。落实建材生产和供应单位终身责任,严格建材使用单位质量责任,强化影响结构强度和安全性、耐久性的关键建材全过程质量管理。加强建材质量监管,加大对外墙保温材料、水泥、电线电缆等重点建材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力度,实施缺陷建材响应处理和质量追溯。开展住宅、公共建筑等重点领域建材专项整治,促进从生产到施工全链条的建材行业质量提升。 (十五)打造中国建造升级版。坚持百年大计、质量第一,树立全生命周期建设发展理念,构建现代工程建设质量管理体系,打造中国建造品牌。完善勘察、设计、监理、造价等工程咨询服务技术标准,鼓励发展全过程工程咨询和专业化服务。完善工程设计方案审查论证机制,突出地域特征、民族特点、时代风貌,提供质量优良、安全耐久、环境协调、社会认可的工程设计产品。加大先进建造技术前瞻性研究力度和研发投入,加快建筑信息模型等数字化技术研发和集成应用,创新开展工程建设工法研发、评审、推广。加强先进质量管理模式和方法高水平应用,打造品质工程标杆。推广先进建造设备和智能建造方式,提升建设工程的质量和安全性能。大力发展绿色建筑,深入推进可再生能源、资源建筑应用,实现工程建设全过程低碳环保、节能减排。 七、增加优质服务供给 (十六)提高生产服务专业化水平。大力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开展农技推广、生产托管、代耕代种等专业服务。发展智能化解决方案、系统性集成、流程再造等服务,提升工业设计、检验检测、知识产权、质量咨询等科技服务水平,推动产业链与创新链、价值链精准对接、深度融合。统筹推进普惠金融、绿色金融、科创金融、供应链金融发展,提高服务实体经济质量升级的精准性和可及性。积极发展多式联运、智慧物流、供应链物流,提升冷链物流服务质量,优化国际物流通道,提高口岸通关便利化程度。规范发展网上销售、直播电商等新业态新模式。加快发展海外仓等外贸新业态。提高现代物流、生产控制、信息数据等服务能力,增强产业链集成优势。加强重大装备、特种设备、耐用消费品的售后服务能力建设,提升安装、维修、保养质量水平。 (十七)促进生活服务品质升级。大力发展大众餐饮服务,提高质量安全水平。创新丰富家政服务,培育优质服务品牌。促进物业管理、房屋租赁服务专业化、规范化发展。提升旅游管理和服务水平,规范旅游市场秩序,改善旅游消费体验,打造乡村旅游、康养旅游、红色旅游等精品项目。提升面向居家生活、户外旅游等的应急救援服务能力。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引导网约出租车、定制公交等个性化出行服务规范发展。推动航空公司和机场全面建立旅客服务质量管理体系,提高航空服务能力和品质。积极培育体育赛事活动、社区健身等服务项目,提升公共体育场馆开放服务品质。促进网络购物、移动支付等新模式规范有序发展,鼓励超市、电商平台等零售业态多元化融合发展。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建设新型消费体验中心,开展多样化体验活动。加强生活服务质量监管,保障人民群众享有高品质生活。 (十八)提升公共服务质量效率。围绕城乡居民生活便利化、品质化需要,加强便民服务设施建设,提升卫生、文化等公共设施服务质量。推动政务服务事项集成化办理、一窗通办、网上办理、跨省通办,提高服务便利度。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推动基本公共教育、职业技术教育、高等教育等提质扩容。大力推动图书馆、博物馆等公共文化场馆数字化发展,加快线上线下服务融合。加强基层公共就业创业服务平台建设,强化职业技能培训、用工指导等公共就业服务。加强养老服务质量标准与评价体系建设,扩大日间照料、失能照护、助餐助行等养老服务有效供给,积极发展互助性养老服务。健全医疗质量管理体系,完善城乡医疗服务网络,逐步扩大城乡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覆盖范围。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预警处置机制,加强实验室检测网络建设,强化科技标准支撑和物资质量保障。持续推进口岸公共卫生核心能力建设,进一步提升防控传染病跨境传播能力。加强公共配套设施适老化、适儿化、无障碍改造。 八、增强企业质量和品牌发展能力 (十九)加快质量技术创新应用。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引导企业加大质量技术创新投入,推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应用,促进品种开发和品质升级。鼓励企业加强质量技术创新中心建设,推进质量设计、试验检测、可靠性工程等先进质量技术的研发应用。支持企业牵头组建质量技术创新联合体,实施重大质量改进项目,协同开展产业链供应链质量共性技术攻关。鼓励支持中小微企业实施技术改造、质量改进、品牌建设,提升中小微企业质量技术创新能力。 (二十)提升全面质量管理水平。鼓励企业制定实施以质取胜生产经营战略,创新质量管理理念、方法、工具,推动全员、全要素、全过程、全数据的新型质量管理体系应用,加快质量管理成熟度跃升。强化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和企业质量保证能力建设,构建数字化、智能化质量管控模式,实施供应商质量控制能力考核评价,推动质量形成过程的显性化、可视化。引导企业开展质量管理数字化升级、质量标杆经验交流、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质量标准制定等,加强全员质量教育培训,健全企业首席质量官制度,重视质量经理、质量工程师、质量技术能手队伍建设。 (二十一)争创国内国际知名品牌。完善品牌培育发展机制,开展中国品牌创建行动,打造中国精品和“百年老店”。鼓励企业实施质量品牌战略,建立品牌培育管理体系,深化品牌设计、市场推广、品牌维护等能力建设,提高品牌全生命周期管理运营能力。开展品牌理论、价值评价研究,完善品牌价值评价标准,推动品牌价值评价和结果应用。统筹开展中华老字号和地方老字号认定,完善老字号名录体系。持续办好“中国品牌日”系列活动。支持企业加强品牌保护和维权,依法严厉打击品牌仿冒、商标侵权等违法行为,为优质品牌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九、构建高水平质量基础设施 (二十二)优化质量基础设施管理。建立高效权威的国家质量基础设施管理体制,推进质量基础设施分级分类管理。深化计量技术机构改革创新,推进国家现代先进测量体系建设,完善国家依法管理的量值传递体系和市场需求导向的量值溯源体系,规范和引导计量技术服务市场发展。深入推进标准化运行机制创新,优化政府颁布标准与市场自主制定标准二元结构,不断提升标准供给质量和效率,推动国内国际标准化协同发展。深化检验检测机构市场化改革,加强公益性机构功能性定位、专业化建设,推进经营性机构集约化运营、产业化发展。深化检验检测认证机构资质审批制度改革,全面实施告知承诺和优化审批服务,优化规范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程序。加强检验检测认证机构监管,落实主体责任,规范从业行为。开展质量基础设施运行监测和综合评价,提高质量技术服务机构管理水平。 (二十三)加强质量基础设施能力建设。合理布局国家、区域、产业质量技术服务机构,建设系统完备、结构优化、高效实用的质量基础设施。实施质量基础设施能力提升行动,突破量子化计量及扁平化量值传递关键技术,构建标准数字化平台,发展新型标准化服务工具和模式,加强检验检测技术与装备研发,加快认证认可技术研究由单一要素向系统性、集成化方向发展。加快建设国家级质量标准实验室,开展先进质量标准、检验检测方法、高端计量仪器、检验检测设备设施的研制验证。完善检验检测认证行业品牌培育、发展、保护机制,推动形成检验检测认证知名品牌。加大质量基础设施能力建设,逐步增加计量检定校准、标准研制与实施、检验检测认证等无形资产投资,鼓励社会各方共同参与质量基础设施建设。 (二十四)提升质量基础设施服务效能。开展质量基础设施助力行动,围绕科技创新、优质制造、乡村振兴、生态环保等重点领域,大力开展计量、标准化、合格评定等技术服务,推动数据、仪器、设备等资源开放共享,更好服务市场需求。深入实施“标准化+”行动,促进全域标准化深度发展。实施质量基础设施拓展伙伴计划,构建协同服务网络,打造质量基础设施集成服务基地,为产业集群、产业链质量升级提供“一站式”服务。支持区域内计量、标准、认证认可、检验检测等要素集成融合,鼓励跨区域要素融通互补、协同发展。建设技术性贸易措施公共服务体系,加强对技术性贸易壁垒和动植物卫生检疫措施的跟踪、研判、预警、评议、应对。加强质量标准、检验检疫、认证认可等国内国际衔接,促进内外贸一体化发展。 十、推进质量治理现代化 (二十五)加强质量法治建设。健全质量法律法规,修订完善产品质量法,推动产品安全、产品责任、质量基础设施等领域法律法规建设。依法依规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侵犯知识产权、工程质量违法违规等行为,推动跨行业跨区域监管执法合作,推进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支持开展质量公益诉讼和集体诉讼,有效执行商品质量惩罚性赔偿制度。健全产品和服务质量担保与争议处理机制,推行第三方质量争议仲裁。加强质量法治宣传教育,普及质量法律知识。 (二十六)健全质量政策制度。完善质量统计指标体系,开展质量统计分析。完善多元化、多层级的质量激励机制,健全国家质量奖励制度,鼓励地方按有关规定对质量管理先进、成绩显著的组织和个人实施激励。建立质量分级标准规则,实施产品和服务质量分级,引导优质优价,促进精准监管。建立健全强制性与自愿性相结合的质量披露制度,鼓励企业实施质量承诺和标准自我声明公开。完善政府采购政策和招投标制度,健全符合采购需求特点、质量标准、市场交易习惯的交易规则,加强采购需求管理,推动形成需求引领、优质优价的采购制度。健全覆盖质量、标准、品牌、专利等要素的融资增信体系,强化对质量改进、技术改造、设备更新的金融服务供给,加大对中小微企业质量创新的金融扶持力度。将质量内容纳入中小学义务教育,支持高等学校加强质量相关学科建设和专业设置,完善质量专业技术技能人才职业培训制度和职称制度,实现职称制度与职业资格制度有效衔接,着力培养质量专业技能型人才、科研人才、经营管理人才。建立质量政策评估制度,强化结果反馈和跟踪改进。 (二十七)优化质量监管效能。健全以“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和“互联网+监管”为基本手段、以重点监管为补充、以信用监管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创新质量监管方式,完善市场准入制度,深化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和强制性认证制度改革,分类放宽一般工业产品和服务业准入限制,强化事前事中事后全链条监管。对涉及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公共安全、生态环境安全的产品以及重点服务领域,依法实施严格监管。完善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制度,加强工业品和消费品质量监督检查,推动实现生产流通、线上线下一体化抽查,探索建立全国联动抽查机制,对重点产品实施全国企业抽查全覆盖,强化监督抽查结果处理。建立健全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控机制,完善产品伤害监测体系,开展质量安全风险识别、评估和处置。建立健全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强制报告制度,开展重大质量安全事故调查与处理。健全产品召回管理体制机制,加强召回技术支撑,强化缺陷产品召回管理。构建重点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完善质量安全追溯标准,加强数据开放共享,形成来源可查、去向可追、责任可究的质量安全追溯链条。加强产品防伪监督管理。建立质量安全“沙盒监管”制度,为新产品新业态发展提供容错纠错空间。加强市场秩序综合治理,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促进质量竞争、优胜劣汰。严格进出口商品质量安全检验监管,持续完善进出口商品质量安全风险预警和快速反应监管机制。加大对城乡结合部、农村等重点区域假冒伪劣的打击力度。强化网络平台销售商品质量监管,健全跨地区跨行业监管协调联动机制,推进线上线下一体化监管。 (二十八)推动质量社会共治。创新质量治理模式,健全以法治为基础、政府为主导、社会各方参与的多元治理机制,强化基层治理、企业主责和行业自律。深入实施质量提升行动,动员各行业、各地区及广大企业全面加强质量管理,全方位推动质量升级。支持群团组织、一线班组开展质量改进、质量创新、劳动技能竞赛等群众性质量活动。发挥行业协会商会、学会及消费者组织等的桥梁纽带作用,开展标准制定、品牌建设、质量管理等技术服务,推进行业质量诚信自律。引导消费者树立绿色健康安全消费理念,主动参与质量促进、社会监督等活动。发挥新闻媒体宣传引导作用,传播先进质量理念和最佳实践,曝光制售假冒伪劣等违法行为。引导社会力量参与质量文化建设,鼓励创作体现质量文化特色的影视和文学作品。以全国“质量月”等活动为载体,深入开展全民质量行动,弘扬企业家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政府重视质量、企业追求质量、社会崇尚质量、人人关心质量的良好氛围。 (二十九)加强质量国际合作。深入开展双多边质量合作交流,加强与国际组织、区域组织和有关国家的质量对话与磋商,开展质量教育培训、文化交流、人才培养等合作。围绕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实施等,建设跨区域计量技术转移平台和标准信息平台,推进质量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健全贸易质量争端预警和协调机制,积极参与技术性贸易措施相关规则和标准制定。参与建立跨国(境)消费争议处理和执法监管合作机制,开展质量监管执法和消费维权双多边合作。定期举办中国质量大会,积极参加和承办国际性质量会议。 十一、组织保障 (三十)加强党的领导。坚持党对质量工作的全面领导,把党的领导贯彻到质量工作的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到实处。建立质量强国建设统筹协调工作机制,健全质量监督管理体制,强化部门协同、上下联动,整体有序推进质量强国战略实施。 (三十一)狠抓工作落实。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将质量强国建设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专项规划、区域规划。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结合实际,将纲要主要任务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有效衔接、同步推进,促进产业、财政、金融、科技、贸易、环境、人才等方面政策与质量政策协同,确保各项任务落地见效。 (三十二)开展督察评估。加强中央质量督察工作,形成有效的督促检查和整改落实机制。深化质量工作考核,将考核结果纳入各级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内容。对纲要实施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予以表彰。建立纲要实施评估机制,市场监管总局会同有关部门加强跟踪分析和督促指导,重大事项及时向党中央、国务院请示报告。
lg
...
财经风云
2023-02-06
东方证券:给予温氏股份买入评级,目标价位24.09元
go
lg
...
生猪价格波动风险、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
食品安全
风险等。 证券之星数据中心根据近三年发布的研报数据计算,东北证券王玮研究员团队对该股研究较为深入,近三年预测准确度均值为79.65%,其预测2022年度归属净利润为盈利52.33亿,根据现价换算的预测PE为25.64。 最新盈利预测明细如下: 该股最近90天内共有23家机构给出评级,买入评级21家,增持评级2家;过去90天内机构目标均价为27.04。根据近五年财报数据,证券之星估值分析工具显示,温氏股份(300498)行业内竞争力的护城河优秀,盈利能力较差,营收成长性较差。财务可能有隐忧,须重点关注的财务指标包括:货币资金/总资产率、有息资产负债率、应收账款/利润率、应收账款/利润率近3年增幅、经营现金流/利润率。该股好公司指标0.5星,好价格指标2星,综合指标1星。(指标仅供参考,指标范围:0 ~ 5星,最高5星) 以上内容由证券之星根据公开信息整理,与本站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力求但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的准确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等,如存在问题请联系我们。本文为数据整理,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请谨慎决策。
lg
...
证券之星
2023-02-02
盒马两公司售不合格水产分别被罚5万
go
lg
...
盒马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文华路分公司因违反
食品安全法
,分别被罚款5万元。处罚详情显示,当事人购进的部分鲜活面包蟹、鲜活鲫鱼不符合
食品安全
标准,两当事人对鲜活鲫鱼记录的台账无供货商地址、联系方式等内容。
lg
...
金融界
2023-02-01
【预见2023】刘永好:中国经济发展底气和信心源自四个方面,建议年轻人创业、工作更多关注传统产业升级机遇
go
lg
...
和的智慧猪场、新乳业的“‘鲜活GO’+
食品安全
+数字工厂”项目、川娃子的智慧供应链、鲜生活冷链的数智化产品矩阵、化工板块的数字化运营体系,以及新希望地产的“项目管理+全面预算+数字品质”项目,在总部管理、核心板块优选项目先期探索、建设数字化全体系。 年轻人创业、工作,可以更多关注传统产业升级带来的机遇 金融界:外需走弱背景下,扩大内需成为当前宏观经济的焦点。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 “着力扩大国内需求”作为 2023 年重点工作任务,提出要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请结合所在行业谈一谈看法。 刘永好:2023年,随着我国新冠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衣食住玩这些最基础的产业将最早迎来复苏;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又提出要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这就给我们带来很强的信心。因为我们处于食品行业,我们可能成为最先享受恢复红利的行业,目前对肉蛋奶的需求在提升,我们必须要做好新的准备,不断适应时代的发展,满足消费者不断增长的需求。 金融界:当下年轻人希望将工作和生活做更好的平衡,这也是扩大内需应有之义,您对年轻人有哪些建议? 刘永好:新一代年轻人受教育程度普遍比较高,赶上了互联网潮流,向往更好的生活。他们有很多独特的能力和视角,不喜欢受太多条条框框的约束,对新的技术、新的市场、新的社会、新的消费,尤其是数字化的认识更深刻、更敏感、更容易接受,所以要相信年轻人。 传统企业要了解变化后的市场,知道、贴近年轻人的想法和需求,从而推动转型,推动企业变革。所以新希望一直在大力进行组织再造,实现干部的年轻化;同时我们建设了多个产业生态体系,和年轻人一起创业。我认为,不管是在传统企业转型升级的过程中,还是在创业的过程中,围绕产业升级、围绕满足新兴的尤其是围绕年轻人需要的市场需求,都将有巨大的机遇在里面。 建议年轻人不管是创业、还是工作,都可以更多关注传统产业升级带来的机遇,一起满足大家对美好生活追求这一市场需求。 金融界:人口老龄化时代,人口总量高峰即将到来,企业做了哪些准备?在智能化、适老化等方面做了哪些尝试。 刘永好:新希望在拥抱新消费的过程中,我们也注意到我国老龄化的趋势,便将目光投向医疗大健康产业。我们希望利用大型企业集团的强综合能力,民营医院的灵活管理、激励机制,与公立医院的积淀、社会保障力结合,逐步建立一个服务人民生命健康的现代化医疗健康体系,这也是“希望,让生活更美好”的初心,在老龄化时代新的延展。
lg
...
金融界
2023-02-01
中国银保监会发布《关于财产保险业积极开展风险减量服务的意见》
go
lg
...
宽服务范围。各公司在安全生产责任保险、
食品安全
责任保险、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等责任保险以及车险、农险、企财险、家财险、工程险、货运险等各类财产保险业务中,要积极提供风险减量服务。鼓励各公司积极为专精特新等领域提供专业化风险减量服务,切实发挥保险的经济“助推器”作用。鼓励各公司把风险减量服务嵌入企业管理与生产流程中,为企业提供专业的一揽子风险减量服务,构建风险减量服务新模式。 (五)丰富服务形式。鼓励各公司丰富服务提供形式,拓宽服务渠道,加强互联网新媒体运用,可通过文字、图片、视频等形式在官网、APP、微信等平台提供风险减量相关案例和培训,提升风险减量服务的可获得性和便利性。 (六)增加服务供给。支持各公司自行组建风险减量团队或委托监测机构、评估机构、培训机构等第三方机构开展风险减量服务,丰富服务供给来源,做深做实做细服务内容。 (七)延伸服务链条。鼓励各公司以风险减量服务为切入点,延伸至投保企业所在行业上下游产业,为客户提供一站式服务方案或解决方案。 三、夯实风险减量服务基础 (八)完善制度建设。各公司应当根据自身条件研究制定风险减量服务总体规划,健全组织机制,逐步探索推进。 (九)强化内控管理。鼓励各公司建立完善风险减量服务相关内控制度,明确风险减量服务标准、费用管理要求,构建风险减量服务评价回溯体系,通过内部审计、外部监督等手段,提高风险减量服务内控管理水平。 (十)加强人才建设。鼓励各公司结合业务结构、发展特点等情况,建立风险减量服务团队,注重日常培训和经验交流,不断提升风险减量服务人才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 (十一)提升信息化水平。鼓励各公司建立完善与风险减量服务相适应的信息技术设施,着力构建风险减量服务的长效机制,实现人防、技防的有机统一,助力提升企业的风险防控能力。 (十二)创新科技应用。加快科技创新与风险减量服务融合,鼓励各公司利用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物联网等科技手段,重塑风险减量服务理念,压缩服务时空距离,优化服务模式,降低服务成本,提升财险业风险减量服务整体效能。 (十三)推动基础研究。鼓励各公司加强与外部机构的沟通协作,建立高效的产学研融合机制,聚焦农业、安全生产、高新技术等重点领域,加强定量分析技术、安全技术、防灾技术等研究,探索建立各类业务风险数据库,夯实风险减量服务基础。 四、依法开展风险减量服务 (十四)协商一致。各公司提供风险减量服务,应当与投保企业协商一致,明确具体服务内容和形式,不得存在虚假宣传、违规承诺、强制捆绑销售等违规行为。 (十五)账务处理。各公司应当严格按照会计准则对风险减量服务进行账务处理,确保数据真实准确,不得通过风险减量服务套取费用或从事其他违法违规行为。 (十六)消费者权益保护。各公司应当切实提升技术安全水平,妥善保管投保企业资料和商业数据,不得非法买卖、泄露相关信息,加强第三方风险减量服务机构管理,不得损害投保企业的合法权益。 五、加强风险减量服务组织保障 (十七)加强统筹监管。各银保监局要统筹多方资源,强化与相关部门的工作联动,积极配合地方政府优化财险业风险减量服务的政策环境。指导财险公司加强风险减量服务基础能力建设,依法合规开展风险减量服务,提高服务质效。 (十八)加大人才培养力度。保险学会要加强与科研院所、社会机构合作,通过组织开展培训、人才交流等活动,提高行业风险减量服务人才队伍专业能力。 (十九)加强行业协同。保险业协会要加强行业风险减量服务交流,积极组织行业开展宣传活动,提高财险业及社会公众对风险减量服务的认识,促进财险业风险减量服务持续、健康发展。 各单位要认真总结风险减量服务推进过程中的经验、做法,对于发现的有关问题,及时报告监管部门。 中国银保监会办公厅 2023年1月15日
lg
...
金融界
2023-01-30
推动财险业高质量发展 银保监会发布风险减量服务意见
go
lg
...
宽服务范围。各公司在安全生产责任保险、
食品安全
责任保险、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等责任保险以及车险、农险、企财险、家财险、工程险、货运险等各类财产保险业务中,要积极提供风险减量服务。鼓励各公司积极为专精特新等领域提供专业化风险减量服务,切实发挥保险的经济“助推器”作用。鼓励各公司把风险减量服务嵌入企业管理与生产流程中,为企业提供专业的一揽子风险减量服务,构建风险减量服务新模式。 (五)丰富服务形式。鼓励各公司丰富服务提供形式,拓宽服务渠道,加强互联网新媒体运用,可通过文字、图片、视频等形式在官网、APP、微信等平台提供风险减量相关案例和培训,提升风险减量服务的可获得性和便利性。 (六)增加服务供给。支持各公司自行组建风险减量团队或委托监测机构、评估机构、培训机构等第三方机构开展风险减量服务,丰富服务供给来源,做深做实做细服务内容。 (七)延伸服务链条。鼓励各公司以风险减量服务为切入点,延伸至投保企业所在行业上下游产业,为客户提供一站式服务方案或解决方案。 三、夯实风险减量服务基础 (八)完善制度建设。各公司应当根据自身条件研究制定风险减量服务总体规划,健全组织机制,逐步探索推进。 (九)强化内控管理。鼓励各公司建立完善风险减量服务相关内控制度,明确风险减量服务标准、费用管理要求,构建风险减量服务评价回溯体系,通过内部审计、外部监督等手段,提高风险减量服务内控管理水平。 (十)加强人才建设。鼓励各公司结合业务结构、发展特点等情况,建立风险减量服务团队,注重日常培训和经验交流,不断提升风险减量服务人才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 (十一)提升信息化水平。鼓励各公司建立完善与风险减量服务相适应的信息技术设施,着力构建风险减量服务的长效机制,实现人防、技防的有机统一,助力提升企业的风险防控能力。 (十二)创新科技应用。加快科技创新与风险减量服务融合,鼓励各公司利用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物联网等科技手段,重塑风险减量服务理念,压缩服务时空距离,优化服务模式,降低服务成本,提升财险业风险减量服务整体效能。 (十三)推动基础研究。鼓励各公司加强与外部机构的沟通协作,建立高效的产学研融合机制,聚焦农业、安全生产、高新技术等重点领域,加强定量分析技术、安全技术、防灾技术等研究,探索建立各类业务风险数据库,夯实风险减量服务基础。 四、依法开展风险减量服务 (十四)协商一致。各公司提供风险减量服务,应当与投保企业协商一致,明确具体服务内容和形式,不得存在虚假宣传、违规承诺、强制捆绑销售等违规行为。 (十五)账务处理。各公司应当严格按照会计准则对风险减量服务进行账务处理,确保数据真实准确,不得通过风险减量服务套取费用或从事其他违法违规行为。 (十六)消费者权益保护。各公司应当切实提升技术安全水平,妥善保管投保企业资料和商业数据,不得非法买卖、泄露相关信息,加强第三方风险减量服务机构管理,不得损害投保企业的合法权益。 五、加强风险减量服务组织保障 (十七)加强统筹监管。各银保监局要统筹多方资源,强化与相关部门的工作联动,积极配合地方政府优化财险业风险减量服务的政策环境。指导财险公司加强风险减量服务基础能力建设,依法合规开展风险减量服务,提高服务质效。 (十八)加大人才培养力度。保险学会要加强与科研院所、社会机构合作,通过组织开展培训、人才交流等活动,提高行业风险减量服务人才队伍专业能力。 (十九)加强行业协同。保险业协会要加强行业风险减量服务交流,积极组织行业开展宣传活动,提高财险业及社会公众对风险减量服务的认识,促进财险业风险减量服务持续、健康发展。 各单位要认真总结风险减量服务推进过程中的经验、做法,对于发现的有关问题,及时报告监管部门。
lg
...
金融界
2023-01-30
中消协公布2022年十大维权舆情热点,雪糕刺客、主播售假问题上榜
go
lg
...
短视频,号称“科技与狠活”,引发舆论对
食品安全问题
的关注。有消费者认为,此类现象暴露出当下市场上存在的一些利用食品添加剂“合成食品”,威胁消费者健康的问题;但也有观点称,此类短视频是对食品添加剂的误读,混淆了非法添加物和食品添加剂的概念,有制造噱头博取关注的嫌疑。 三、医疗美容风险与陷阱阻碍“求美”消费需求释放 随着消费水平的提高,以及国内医美技术不断进步和市场监管逐渐完善,我国医疗美容市场增长潜力持续释放。然而,医疗美容行业的专业性使得医美机构与消费者存在着“信息差”,消费者很难了解一些医美项目的具体内容,容易被医美机构误导消费,从而导致诸多消费纠纷,让行业前景蒙尘。中消协统计数据显示,从2015年到2020年,全国消协组织每年收到的医美行业投诉从483件增长到7233件,主要问题包括:部分医美机构证照不齐全,未取得医美经营许可或超范围经营;机构工作人员不具备执业资格,操作不规范;医疗产品渠道不明,部分医美机构使用假货、水货针剂以及山寨设备等;医美效果难以评估,服务质量与消费者预期仍有较大差距等。2022年11月,中消协发出消费提示,呼吁广大消费者要理性看待医美需求,正确选择医美机构,审慎作出医美决策。 四、预制菜产品品质及应用场景存在侵权隐患 2022年7月,媒体报道称,一些消费者发现自己在餐厅花大价钱消费的菜肴,换个环境出现在超市的冷柜中可能只需要三分之一的花费。还有一些消费者在消费后发现餐厅菜品是用预制菜制作的,感觉受到了欺骗,认为其奔着“现做餐品的烟火气”而来的消费初衷落了空。媒体调查称,对于使用预制菜,尚无哪家餐厅主动在就餐前告知消费者。2022年9月,一则“专家称预制菜如同‘猪狗食’”的话题,让预制菜再次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 五、主播售假问题暴露直播带货侵权乱象 直播带货是当下购物的热门方式,但消费者心动于直播间内物美价廉的商品时,也面临着假货带来的权益受损困扰。2022年以来,各地公安、市场监管等部门已查处多起通过直播平台售假案件,其中不少案件涉案金额超过千万元。中消协发布的《2022年“双11”消费维权舆情分析报告》显示,直播销售乱象成为消费者维权焦点之一,假冒伪劣、货不对版、优惠差异等是主要问题。从央视“3·15”晚会曝光翡翠直播售假骗局,到快手、抖音头部主播接连遭“打假”,诸多争议事件暴露出直播带货售假引发消费乱象。 六、“菜刀不能拍蒜”争议警示企业须尊重消费者权益 2022年7月,知名老字号品牌张小泉因“消费者投诉菜刀拍蒜断裂”引发舆论热议。“拍蒜”本是公众做饭最常见的场景之一,张小泉作为以传统刀具闻名的老字号,客服一句“不建议使用这种菜刀拍大蒜、拍黄瓜”,让消费者的朴素情感无法理解。“不能拍蒜的菜刀还算菜刀吗”的质疑声之下,是人们对张小泉没有满足消费者消费需求的批评。该事件也暴露出在消费升级的背景之下,一些商家强推性价比畸低的产品,再通过所谓“消费者教育”完成收割闭环,让消费者花了冤枉钱,又有苦说不出的行业痛点。 七、电商平台“保价”服务被指“套路”消费者 保价服务成为2022年各大电商平台在“双11”促销活动中的宣传重点,但其实施成效却引发舆论质疑。2022年10月下旬,阿里、京东、抖音等电商平台均在“双11”相关活动宣传中强调平台保价服务,保价时间从27天至34天不等,一些平台还增设了“一键退差价”的渠道;各大电商平台的商家也推出了规则不一的保价服务,一定程度上提振了消费者对于“双11”促销力度的信心,一时间成为舆论焦点。然而,有媒体调查发现,不少商家的保价服务事实上附加各种条件,有的将价格先升后降,有的修改商品链接逃避价保责任,有的随意设定满减规则,不仅使得消费者“雾里看花”,还存在侵害消费者权益隐患。 八、“密室逃脱”“剧本杀”等沉浸式娱乐形式隐藏不安全因素 近年来,文娱消费持续升温,以“密室逃脱”“剧本杀”等为代表的沉浸式娱乐项目蓬勃兴起,在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精神文化生活需求、促进文化消费的同时,也成为消费者投诉的重灾区。一是多家“密室逃脱”“剧本杀”主题涉及惊悚、恐怖、血腥、鬼怪等元素,但部分店家存在未明确告知消费者游戏规则及环境问题,尤其是未对未成年人作出提醒与劝阻。二是“密室逃脱”“剧本杀”往往在狭小昏暗的空间开展,且游戏场景采用易燃可燃物装修装饰,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三是因个别经营者倒闭或跑路,预付式消费者单方面遭受财产损失。此外,剧本涉嫌抄袭、消费者意外受伤、店内工作人员骚扰等乱象也屡见报端。 九、知网涉垄断被罚事件警示平台发展不可忽视消费者权益 2022年12月26日,市场监管总局依法对知网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作出行政处罚,责令知网停止违法行为,并依法处以8760万元罚款,对此知网回应诚恳接受,坚决服从,并公布了15项整改措施,有关知网的垄断争议落下帷幕。作为国家支持建设的知识基础设施工程,知网在中文学术文献信息服务和知识服务市场不断开拓,已成为我国颇具市场影响力的学术文献数字化服务平台。然而,关于平台“店大欺客”的批评声近年来越来越多,“大学生起诉知网设最低充值金额是霸王条款”“知网不向个人提供查重服务被教授起诉”“高校学生集体吐槽收费过高的查重费用”……屡屡引发舆论关注的事件背后,不仅暴露出平台侵犯消费者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问题,更显示出平台阻碍知识传播与科技创新的隐患。 十、网络游戏停服删档引发虚拟财产侵权争议 近年来,一些运营不当的网络游戏“停服删档”引发虚拟财产纠纷,导致消费者投诉的事件屡屡引发舆论关注。如2022年2月,手游《云裳羽衣》停止运营引发消费者大量不满,中消协介入后,该游戏运营方中止了停服流程。2022年10月下旬,媒体报道了一起“男子起诉游戏运营商停服案”,该事件中,北京互联网法院判定手游运营商具有过错,应按照玩家充值金额的一定比例进行赔偿。2022年11月下旬,“网易与暴雪停止合作”事件也引发舆论对拥有庞大玩家群体的《魔兽世界》《炉石传说》等游戏可能因“停服”导致消费者权益受损隐患的关注。相关案例中,舆论争议的焦点主要在于大多数游戏在停服后会删除与游戏相关的数据存档,被质疑侵犯游戏玩家的权益。并且,一些游戏运营方提出的补偿措施大多是引流至公司其他游戏的礼包或福利,这又导致消费者质疑所谓的补偿方案是游戏运营商换一种方式“割韭菜”。
lg
...
金融界
2023-01-30
上一页
1
•••
121
122
123
124
125
•••
138
下一页
24小时热点
重磅!华尔街日报:习近平已发捍卫人民币的信号 无干预下人民币最惨价曝光
lg
...
特朗普妻子发行的虚拟币“梅拉尼娅币”惊人暴涨2000% 一文告诉你如何购买
lg
...
中美重大消息!特朗普推迟对中国立即征收关税 渴望与中国领导人达成协议
lg
...
重磅!特朗普宣誓就任美国第47任总统、就职演讲毫不回避“敏感问题”
lg
...
特朗普就职前美元走弱,这意味着什么?
lg
...
最新话题
更多
#SFFE2030--FX168“可持续发展金融企业”评选#
lg
...
19讨论
#链上风云#
lg
...
56讨论
#VIP会员尊享#
lg
...
1694讨论
#比特币最新消息#
lg
...
828讨论
#CES 2025国际消费电子展#
lg
...
19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