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数字财富领导者
CoNET
|
客户端
|
旧版
|
北美站
|
FX168 全球视野 中文财经
首页
资讯
速递
行情
日历
数据
社区
视频
直播
点评旗舰店
商品
财富汇
登录 / 注册
搜 索
综合
行情
速递
日历
话题
168人气号
文章
曼谷 Web3 游记:数字游民天堂 世俗与割裂的“罪恶都市”
go
lg
...
,泰国各个政府部门系统性腐败严重,社会
贫富差距
极大;但另一方面这个国家又显得“秩序井然”,国民习以为常且幸福指数较高。 这就是泰国,每一分每一秒都让人觉得矛盾和割裂: 一个法律明文规定性交易违法的国家却因为红灯区而闻名世界; 一个最好的高等学府和知名红灯区仅仅隔了一个地铁站的国家; 一个不管男女老少高矮胖瘦都可以出卖肉体赚钱的国家,这就是真实的泰国。 泰国 Web 3 现状 Crypto 是一种解构的力量,在矛盾与混乱之地,方是舞台,没错,说的就是泰国。 加密江湖一直流传着韩国人炒币凶猛的传说,而泰国人民也不遑多让。 2022 年 6 月,加密货币大跌之后,一名泰国男子抢劫了曼谷一家金店约 200 万泰铢的金项链,警方逮捕归案后,该男子表示,他是因为加密货币带来严重损失导致其产生犯罪想法。 2022 年,一份数据显示,在 16-64 岁人群中,20% 左右的泰国人拥有加密货币,位列榜首。 然而,外界想要进入并不容易,和互联网一样,泰国加密市场有着极强的本土特征和“势力”。 泰国市场依然是泰文主导,大部分人的社交平台是 Facebook,在年轻群体中,LINE 和 Instagram 较为主流,这一点和台湾类似。 至于泰国的加密项目,你首先想到什么? 以 2020 年为界限,在这之前,我首先想到的是,OmiseGo、Everex、Velo。 这三个项目都是由泰国金融科技公司推出的区块链跨境支付项目,这个赛道也很符合泰国特色。泰国本身是旅游大国,同时老挝、柬埔寨等大量周边国家来泰国打工催生了大量汇款需求,同时东南亚整体金融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理论上”让区块链和 Crypto 有了用武之地,为什么要说理论上呢,因为后来这三个项目都“表现不佳”:OMG 转型做了以太坊 Layer2,也就是如今的 Boba Network。Velo 由泰国最大的商业集团正大集团提供支持,其于 2021 年宣布收购美国加密巨头 Stellar 的商业运营公司,但二级表现一般。 2020 年后,泰国的加密明星项目属于 DeFi 和 GameFi,比如 Band Protocol、Alpha Labs、GuildFi ,或者统称为“Band 黑帮”。 在资本层面,泰国还是以传统的大银行、大财团为主导,比如 SCB(泰国汇商银行)、Kasikorn Bank (开泰银行)。 SCB 旗下的金融科技投资部 SCB 10X 目前几乎等同于一个 Crypto Fund,同时布局投资和孵化,投资了超过40个项目,比如 Fireblocks、Nansen、Axelar、Sandbox 等。 2022 年 10 月,SCB 10X 在曼谷打造了 1 千平米的 Web3 联合办公空间 DistrictX,入驻了 Nansen、Tokenunlocks、Fireblocks 等加密企业。DistrictX也承担了孵化器的任务,SCB 10X 首席执行官 Mukaya (Tai) Panich 表示,SCB 10X 计划在 2023 年上半年孵化六家 Web3 初创公司。 Kasikorn Bank(开泰银行)的科技子公司 KBTG 则在 2021 年宣布推出了专注于 DeFi 的孵化公司 KX 和 NFT 艺术品平台 Coral,可以直接使用泰铢或美元等法币在 Coral 上购买 NFT 艺术藏品。 在交易层面,通过询问身边的泰国人,发现不少人也会使用 Binance ,但此外,泰国本土有着庞大的本土势力,最知名当属持牌交易所 BitKub,可以泰铢出入金,占据了泰国本土市场 95% 的份额。2021 年 11 月, BitKub 向 SCB 出售了大部分(51%)股份。 总体上,在曼谷市场想要有所发展,最好能和 SCB\正大集团这种当地大银行\财阀建立联系或者合作,这样才能事半功倍。1 月底,以太坊基金会的一些成员到访曼谷,并参加了 SCB 10X 举办的欢迎晚宴。 针对以太坊基金会的欢迎晚宴 数字游民天堂 当我们谈到数字游民,泰国是一个绕不开的地方。 英国 ClubMed 在 2021 年根据气候、生活成本、网速和线下活动数量等指标罗列了最适合数字游民的 15 个国家,其中泰国第一,不过其中新加坡排名第三,略显离谱。 最近,从曼谷回到新加坡,我才真正理解了泰国的好。 在星耀樟宜吃了碗难吃且少量的虾仁炒饭,花了 25 新(125人民币),打个车花了 40 新(200 元人民币),相比之下,曼谷则是我等无产阶级的天堂。 一大盘蟹肉满满的海鲜炒饭,120 株(24 人民币),花个 300 株就可以在米其林餐厅吃一顿好的,高档日料店不再是有钱人的专属,按摩店(massage)随处可见,路边小店按摩一个小时只需要 250 株(50 人民币),手法还不错……如果是在清迈,物价还会更加便宜。 此外,泰国在医疗领域异常发达,医疗旅游规模常年位居世界第一,传统强项是整形美容、变性手术、牙齿健康、试管婴儿等,比如,每年大量澳大利亚人到泰国做牙齿修复和美容,在小红书上,也可以看到大量国内的人到泰国做医美的帖子。 如同很多欧美人长期待在泰国做“人上人”,中国人在泰国也算是一种跨境套利,低成本享受“高档生活”,但这也是问题所在。 泰国过于世俗,导致长期待在这里且没有外部约束的人容易过着灯红酒绿、纸醉金迷的生活,甚至晚上在素坤逸漫步,会时不时被动吸入二手大麻。 此外,泰国有着“系统性腐败”,在这里给钱能解决大部分问题,低门槛和相对自由的环境也导致人员鱼龙混杂,比如我在曼谷时,被人叮嘱,少去华人聚集的地方,也不要和当地华人有过多交集。 总结起来,泰国有美好的一面,但不一定适合所有人,如同文章开头所言,这是一个极度「世俗」和「撕裂」的国家,走马观花的旅游和长期定居是截然不同的状况和心态,而后者其实有一定的门槛。 首先签证问题,旅游签(最久 90 天)加上多次落地签,可以让你在泰国待半年左右,但是如果想超过一年的长期定居,就需要拿到长期签证。此前,泰国当局严厉打击了一些当地的华人势力,也收紧了针对中国人的工作签证。 想要在泰国常居,身边不少人选择办理“精英签证”,一次性缴纳 12 万人民币,获得 5 年签证,也有的朋友选择在曼谷当地大学读个硕士(英语授课),拿学生签证待个一年半载。 无论是在曼谷还是清迈,都聚集了相当一批 Web3 从业人员,不少都是从新加坡、香港、上海迁移过去,有项目方高管/创始人、VC的投资经理和合伙人,OTC从业者,甚至有交易所准备以曼谷为据点进行大量人员迁徙…… 不足之处在于,泰国的教育偏向文科,开发者社区和资源严重不足,同时这里的 Distraction 很多,很容易让人在灯红酒绿中迷失自己。 在曼谷和一群 Web3 行业的朋友们聚餐时,有人提到,当他此前再次回到曼谷,飞机落地之时,有一种回家的感觉,那一刻,他觉得曼谷才是家。 来源:金色财经
lg
...
金色财经
2023-02-07
【预见2023】浙商证券李超:四大宏观不确定性因素将逐一淡化,助力权益市场夺回失去的牛市
go
lg
...
性、新增产能意愿等均受到显著冲击。一是
贫富差距
扩大加速社会撕裂和民粹主义抬头,工人提高工资诉求提升,工会对抗力量增强,物价-工资螺旋式上升与罢工冲击供应链稳定性施压海外供给。二是海外滞胀环境下,资产负债表受挫,企业扩产意愿受限。由于持续的疫情和成本通胀冲击,叠加2023年海外经济体滞胀走势进一步加剧,需求下降、成本上行的组合冲击,企业扩产意愿受限,供给能力较弱。 预计2023年货币政策宽松幅度边际收敛 金融界:为进一步提振市场信心,财政、货币政策应具备哪些应对之策?预计新一年人民币汇率将呈现怎样的走势? 李超:为进一步提振实体经济及市场信心,仍需政策积极应对。我们认为当前仍有较强稳增长保就业诉求,央行可能采取定向降准,也存在进一步降低5年LPR概率,幅度为10BP,进而带动居民购房意愿及企业中长期贷款需求。当前货币政策首要目标在稳增长保就业、金融稳定、汇率及国际收支间高频切换,政策基调在稳健略宽松及稳健中性间灵活切换的判断,该状态预计在一季度持续,预计二季度起,我国经济形势趋稳、汇率及国际收支失衡风险也将有所缓解,货币政策首要目标缺失,政策基调转变为稳健灵活适度。 预计短期央行宽信用政策延续,信贷投向上,其一为基建,根据央行公众号文章2023年1月5日披露,相关银行为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支持的项目累计授信额度已超过4.3万亿元,我们认为基建领域由于信贷供、需均较为旺盛,实现了供需匹配、持续放量,是核心信用载体;对于制造业,政策持续鼓励银行加大制造业中长期贷款投放,其中,高技术制造业、新能源及设备更新是几个侧重点,实体也有较强的信贷需求;对于房地产,2022年末地产金融政策转向,“要求落实落细金融支持房地产市场一揽子政策措施”的基调下,地产开发贷、保交楼贷款也为企业中长期贷款贡献增量。另外,随着疫情政策优化及地产政策调整,居民消费、购房活动有望逐步回暖,带动居民端信贷需求增加。 若展望全年货币政策总基调,根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准有力”的部署,预计2023年货币政策工具将是以结构性调控为主,侧重定向引导、精准滴灌,总体宽松幅度或较2022年边际收敛,信贷增速保持稳健,M2增速有所回落,社融增速在基数影响下震荡上行。 财政政策方面,维持政策连续性、稳定性,财政重在加杠杆发力和提升政策有效。2023年财政政策重在“政府加杠杆发力”和“提升政策有效性”两方面: 政府加杠杆支撑广义财政支出。在加力提效的财政基调下,我们预计2023年广义财政支出规模仍旧在40万亿元左右,资金来源主要依托三方面,其一依托于政府加杠杆、债务融资的提升,预计2023年赤字率有望提升至3.2%,与之对应的赤字规模超过4.1万亿元,为保持支出强度并递补卖地收入不足,预计2023年新增专项债规模不低于3.65万亿元,其二金税四期等税收征管力度的加强和经济回升修复税基等逻辑有助于带动税收收入高增,其三预计2023年大规模减退缓税政策力度可能较2022年边际下降,也会提供增量资金。支出层面,考虑政府事权与支出责任的主次,预计巩固抗疫成果与兜牢“三保”仍将是重点方向,卫生健康、社保就业将继续保持较高支出比例,与2020-2022年的支出重点较为接近;二十大强调统筹发展与安全,预计公共安全、外交、国防等领域支出将有显著提升;此外,服务二十大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成教育强国、科技强国、文化强国、体育强国和健康强国”的中长期目标,科教文卫、交通运输和城乡社区是支出重点。从过往三年财政实际支出进度的经验来看,当财政收支阶段性陡增时,政策支持方向会更加注重社会民生政策和短期焦点问题,前者主要以稳就业和保市场主体为目标,后者主要是疫情因素。 2023年财政资金重在提质增效。财政政策的提质增效主要反映在四个方面:1)发挥财政资金的引领和杠杆作用,支持中央及地方重大项目投资。2)专项债投资范围进一步拓展,更好发挥财政资金效果。2022年4月12日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会议表示“合理扩大专项债券使用范围”,10月监管部门明确要求新增专项债两大投向——新基建涵盖云计算、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基础设施等,新能源项目则涵盖公共充换电基础设施、大型风电等绿色低碳能源基地;2022年12月21日《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明确表示“探索地方政府和社会力量支持职业教育发展投入新机制…将符合条件的职业教育项目纳入地方政府专项债券”。 3)夯实并扩大财政直达机制体量,保障基层财力,针对性解决基层用于“兜牢三保”的资金,预计2023年财政直达机制规模不低于2022年,是提升财政资金效率的重要举措。4)积极运用财政贴息政策,短期减轻企业经营压力,中长期配合产业政策,支持现代产业体系的建设;2022年以来我国已经先后多次实施财政贴息政策,一方面重点支持制造业、服务业等受疫情冲击的薄弱领域进行定向扶持,另一方面积极助力高质量发展,服务于科教兴国战略,加大高校、职业院校和实训基地贴息支持,促进产业转型则针对新基建、产业数字化转型、设备购置与更新改造等方面进行贴息支持 2023年,考虑经济结构调整、中期财政规划、防范债务风险等因素,从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配合的角度来看,财政边际发力相对有限,更多需要货币政策支持,带动准财政及政策性金融工具等发挥作用: 1)防风险限制政府加杠杆空间,准财政工具是合适选择。我国房地产发展的大周期拐点已至,房住不炒、共同富裕等政策要求下,卖地收入难以持续保持高增长,更无法根本上满足政府推进经济建设事权所需的资金,增加债务性收入是可选方向,但考虑存量历史债务(隐性债务)、债务风险和财政持续性等潜在限制,准财政工具是补充地方政府事权所需资金的合适新工具。 2)特殊转移机制常态化提供经验。2020年特殊转移机制在提升财政资金效率和“兜牢三保”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后续进行常态化落实,转变成为财政直达机制,如今是改善基层财力的重要政策手段。 3)提升国有主体参与程度替代政府发力,准财政工具可替代财政发力。我们认为,通过逐步分离、减少地方政府的部分事权,让国企、央企通过市场化方式参与更多优质项目,是降低土地财政依赖、平稳地方政府债务规模的一个合适选择,准财政工具也自然成为替代财政工具发力的合适选择。 对于人民币汇率,2022年11月起,受我国央行边际收紧短端流动性(11月上中旬)、国内防疫政策优化、重大会议释放稳增长防风险信号及多项维稳政策力度加强(如地产金融政策、央行降准等)、国内市场预期改善及美元走弱等因素综合影响,人民币汇率开启升值。12月5日升值破7,2023年1月20日收于6.77。展望后续人民币汇率,我们认为短期或有调整,走势可能重回震荡,但二季度起,人民币汇率升值趋势将得到进一步确认,全年有望升值至6.6。2023年以来的汇率走势有一定预期推动的“超调”成分,一旦市场期待的央行宽松力度、疫情形势改善幅度、春运客流量、消费生产等高频数据等因素的演绎任一不及预期,都可能影响汇率走势,使其出现短期回调。此外,也需关注欧洲情况演变,其仍是美元走势的关键影响因素,进而影响人民币汇率,冬季时段,若欧央行加息、缩表节奏加快,欧债压力仍有进一步加剧风险,一旦危机爆发,美元可能在一季度再次上行,使人民币汇率阶段性承压。总体看,预计短期人民币汇率可能重回震荡。 2023年全年维度,我们认为中美经济“比差逻辑”下中国明显占优,将带动人民币汇率升值、外资流入及两者的相互强化。中美经济对比存在“比差逻辑”和“比好逻辑”,2023年全年来看,全球主要经济体表观是衰退实质是滞胀,美国经济增速大概率降至潜在增速下方,我国也在疫后修复期,全球处于“比差逻辑”中,而在此环境下我国经济独具韧性,将支撑人民币汇率升值。 对于我国,虽然全球经济回落也将冲击我国出口,但我国统筹发展与安全,在双循环驱动下,内需企稳对冲外需转弱。其中,产业体系现代化、国家安全将驱动制造业投资保持强韧性,逐步替代基建、地产成为经济主驱动力;地产新发展模式有望推出,从根本上为地产领域风险化解提供解决方案,地产投资、销售状况也将明显改善;此外,疫情防控政策优化,有利于降低消费波动率。综合看,我国经济表现将显著强于全球主要经济体。我们预测2023年我国GDP实际增速为5.1%,高于2022年水平。 但2023年的美国经济将受2022年的货币政策紧缩及2023年的财政回归中性而面临较大回落压力,预计全年GDP增速为1.5%,低于其潜在增速,也明显低于我国经济增速。虽然受基数影响,全年美国经济将是逐季向上的走势,但财政中性、货币紧缩将是核心掣肘,我们预计2023年美国赤字率4.5%,回归疫前水平且低于2019年的4.7%,美国财政支出力度明显减弱;虽然2023年货币政策可能转向降息但考虑通胀压力也较难回落至中性利率以下。从经济结构看,最大的压力来自投资,预计美国去库周期可能延续至2023年Q3或Q4。 综上,中美经济基本面“比差逻辑”下,我国更具优势;此外,全年维度看,我国货币政策宽松幅度或有收敛、而美联储将转向宽松的“货币政策差”,美元及美债收益率下行,我们预计2023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全年震荡升值,年内有望升至6.6,汇率升值与资本流入可形成相互强化。 俄乌战争和用工荒导致的通胀缺口存在长期化的可能性 金融界:世界范围内市场的整体通胀水平正在快速增长。这种全球性通胀局面是暂时的还是长期的?目前的高通胀主要是由什么引起的呢? 李超:从核心驱动因素划分,本轮高通胀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2021年,主要源自供需缺口。全球发达经济体在疫后推行了大规模的财政刺激(如美国疫后共计推出6万亿美元的财政刺激措施,其中近2万亿美元以现金或失业补助的形式直接支付给民众),推动消费需求快速复苏;但生产端受到疫情反复的约束修复缓慢(包括疫情导致民众就业意愿低下,货运能力不畅等),巨大的供需缺口导致2021年全球通胀居高不下。 第二阶段为2022年上半年,主要源于俄乌冲突导致的能源和粮食价格高企,战争和发达国家针对俄罗斯开展的制裁导致商品供应中断价格大幅上升,抬升通胀压力。俄罗斯是全球关键的原材料和能源生产国。从能源端来看,俄罗斯天然气和原油的产量分别占全球的17%和14%,最大供给对象均是欧洲。除能源外,俄罗斯还是部分原材料金属的重要生产国,俄罗斯的钯产量占全球的37%,铂产量占全球的11%。除原材料和能源外,俄罗斯和乌克兰还是全球的重要粮仓。二者合计的谷物出口在全球占比达到25%。 第三阶段为2022年下半年,主要源于工资增长压力,使得各国的服务业产生明显的价格上行压力。在供给端的持续性冲击下,老百姓在原有的工资水平下无法承担全面提升的生活成本,开始出现广泛的罢工压力并要求提薪。这一现象已在美国、欧洲、日本陆续出现。这也是当前阶段下全球通胀面临的核心挑战。 从三轮驱动因素来看,俄乌战争和用工荒导致的通胀缺口存在长期化的可能性。一是能源方面,俄乌战争后,欧洲国家开始制定俄罗斯能源脱钩规划,即便未来战争结束,俄罗斯对欧的能源供给也难以恢复至战前水平。二是劳动力方面,新冠疫情导致了部分劳动力的永久性流失,用工缺口可能抬升工资中枢,以美国为例,美联储统计美国疫后损失劳动力约350万人次。其中210万源自疫后的提前退休,此外疫情导致40万劳动力死亡,该部分劳动力未来均难以回归。三是疫情和俄乌战争后,逆全球化趋势有所加剧,贸易品价格也可能 小幅提升。 四大宏观不确定性因素将逐一淡化,助力权益市场夺回失去的牛市 金融界:您从去年12月便提出夺回失去的牛市,为何做出这个判断?2023 年我国资本市场将会有怎样的表现?哪些领域值得关注? 李超:展望2023年,我们认为扰动市场的四大宏观不确定性因素将逐一淡化,这将助力权益市场夺回失去的牛市! 首先,地缘政治层面,我们预计俄乌战争在2023年一季度进入均衡状态的概率较大,地缘冲突对市场的扰动将逐步下降。俄罗斯方面,2022年下半年以来战线持续受挫和谈意愿明显增强,乌克兰方面近期正面战场告捷但欧美国家主张其走向和谈的声音逐步增加。但在此之前双方为争取较为有利的谈判筹码,导致战事或局部加剧。 其次,海外流动性层面,我们强调欧债风险是2023年全球最需重视的金融稳定风险,这一风险可能在23年一季度出清并倒逼全球央行走向流动性拐点。我们预计23年一冬季是欧洲通胀压力最大的时间,也是欧央行持续紧缩力度的峰值阶段,欧债危机可能自此爆发。爆发后欧央行可能重新启动量化宽松,在此过程中,不排除欧央行上调2%通胀目标的可能性。此外,欧债危机一旦爆发也可能连带影响美联储紧缩周期就此暂停。 另外,疫情方面,我国决定将新冠病毒感染由“乙类甲管”调整为“乙类乙管”,这意味着我国防控工作目标将围绕“保健康、防重症”,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我们认为,随着疫情第一波高峰顺利渡过,需求收缩和预期转弱的问题将逐步得到改善,疫情对国内经济的扰动将逐步淡化,消费需求和服务业将在2023年逐步恢复。 最后,地产方面,我们预计地产中长期规划将在2023年两会后出台,地产政策及市场预期将进一步明确。2022年12月中财办曾指出,研究推动房地产业向新发展模式平稳过渡,摆脱多年来“高负债、高杠杆、高周转”模式。我们认为2023年地产工作重点是建立并完善新发展模式,新发展模式的核心是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其中多主体供给的核心是低杠杆、低负债、低周转的国有企业。综合考虑地产投资趋势以及重要会议的时间节点安排,我们认为相关规划最早在二季度出台的概率较大。 综上,考虑全球经济的不确定性将逐步消除,随着疫情防控政策的逐步优化以及地缘政治博弈达到新稳态,市场风险偏好有望提升,流动性合理充裕叠加信心修复带来的增量资金也将对资产价格形成有利支撑。 从权益市场看,预计A股更多表现为结构性牛市行情。一方面,防疫方案优化后跨区域人流的恢复将为出行产业链带来困境反转的投资机会,建议重点关注以航空、机场、旅游、酒店、餐饮、免税等板块受益于跨区域人流修复带来的景气度改善,以及与之相对应的困境反转下的投资机会。另一方面,在供给短缺和内循环补短板的背景下,我们持续看好制造业强链补链(半导体和机床母机)和产业基础再造(新能源化与智能化)的阿尔法收益机会。
lg
...
金融界
2023-02-07
元宇宙赛道已经“凉了”?2023 元宇宙领域有何重要看点?
go
lg
...
元宇宙世界或将更加频繁上演。社会伦理和
贫富差距
也可能会被元宇宙凸显。 来源:金色财经
lg
...
金色财经
2023-01-29
500亿美元的大窟窿!有钱人加速“用脚投票” 这国正面临“生死存亡时刻”
go
lg
...
织(OECD)的38个成员国中,该国是
贫富差距
最大的国家之一。 近几个月来,智利许多大型企业也开始削减在国内的敞口。 Empresa Nacional de Telecomunicaciones去年将其光纤资产出售给了包括KKR & Co.在内的一个集团,而电力供应商Enel Chile将其输电线路出售给了加拿大安大略省教师养老金计划和阿尔伯塔投资管理公司的一个部门。亿万富翁卢克西奇家族Quinenco集团的一个部门SM Saam将10亿美元的港口和物流资产出售给了Hapag-Lloyd。 资产出售带来了资金的流入,但股东和高管对再投资兴趣不大。Dolphin Markets的数据显示,在智利57个IGPA指数成员国中,公司在2021年支付了创纪录的10.9万亿比索(132亿美元)的股息,2022年又支付了10.6万亿比索,比前两年增加了一倍多。 缺乏新的投资正在抑制该国的长期前景。 智利央行将未来十年的趋势增长预期从去年12月的2.8%下调至2.1%。该央行还将中性利率预期从3.5%上调至3.75%。 私人银行Quest Capital策略主管特雷霍斯(Gonzalo Trejos)表示:“智利的竞争力正遭受巨大损失。”“这意味着现在看起来便宜的东西可能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保持便宜。” 缓慢的恢复 不过,一些人表示,有理由持有乐观预期。 今年9月,智利人以压倒性多数否决了由博里克支持的新宪法。批评人士称,新宪法将限制投资和增长,侵蚀必要的权力制衡,并导致财政支出激增。 LarrainVial财富管理总经理科尔多瓦(Gonzalo Cordova)表示:“由于新宪法遭到否决,以及其他已被缓和的进程,我们看到资金缓慢回流智利,特别是针对当地固定收益市场的一些机会。” Avante的科雷亚等人则认为,几乎没有迹象表明投资者会在短期内大量回归国内市场。 科雷亚说:“大多数把资本撤出智利的投资者永远不会把钱带回来。”“那么如何重建经济呢?靠当地的新财富。新富人们。这将需要很长、很长时间。”
lg
...
夏洛特
2023-01-20
贫富差距
难以想象!全球1%的超级富豪,占有了三分之二的新增财富
go
lg
...
周一(1月16日),乐施会(Oxfam)的一份新报告称,自2020年以来,全球共创造42万亿美元的新财富,其中26万亿美元,即63%是由前1%的超级富豪所积累的。全球贫困慈善机构表示,全球其余99%的人口仅收集了16万亿美元的新财富。
lg
...
Dan1977
2023-01-16
国泰君安董琦:经济结构变化将带来更多投资机会,提振市场信心要两手抓
go
lg
...
流动性、利率)、长期结构因素(老龄化、
贫富差距
、全球化)。 我们得到的核心结论是:疫情之前,过去40年的低通胀水平,周期性和结构性因素能够解释60%的原因,货币政策能够解释17%的。疫情之后,通胀中枢大幅上移,周期性因素贡献50%,货币性因素贡献35%,结构性因素回落到15%。如果再加入供应链因素,周期性和供应链因素可以解释高通胀的70%以上。从这样一个变化,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看出,本轮全球大通胀核心源于疫后刺激带动的周期变化和疫情与地缘扰动带来的供应链压力。 鉴于此,我们认为,2023年在海外逐渐衰退、供应压力继续减弱的情况下,全球通胀的大方向还是逐渐回落,但是由于地缘问题的长期化以及逆全球化的加剧,通胀回落的速度不会很快,甚至在2023下半年存在资源品再度通胀的可能。 对于中国而言,短期我们认为通胀风险不大,实质上由于需求疲弱,我们的核心CPI目前还处在通缩的状态。但是随着经济修复,下半年我们需要对国内服务业以及部分资源品的通胀保持一定警惕。 传统货币与财政政策影响有限,提振信心需两手抓 金融界:为进一步提振市场信心,财政、货币政策应具备哪些应对之策? 董琦:2023年的财政与货币政策依然会是友好的,上半年货币政策依然会处在适度宽松的阶段,降准降息的进程还没有结束。财政政策,一般公共预算这本账的发力可能相对稳健,但广义财政体系依然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 但是对于市场而言,我们认为传统的货币与财政政策影响有限。近些年,我们已经屡次见过降准降息股市下跌的情况,本质上市场并不缺流动性,面对当前的经济增长阶段,传统总量政策的空间和效力都在不断减弱。 因此,对于后续提振信心,我们认为有两个抓手值得关注,一是对民营经济的支持性政策,特别是改善民营企业营商预期的政策。二是产业政策,推动新发展格局需要大量的产业政策落地,特别是从过去的简单补贴,要向激发需求的角度转化。 人民币升值是大趋势,节奏预计先贬再升 金融界:预计新一年人民币汇率将呈现怎样的走势? 董琦:近期人民币出现快速升值,主要原因是国内疫情和地产政策快速转变,以及美国通胀与服务业PMI超预期回落的影响下,市场对中美经济预期加速反转、资本流出放缓以及春节前“结汇潮”多个因素的催化。2023年全年,人民币依然是升值的大趋势,但是节奏上,预计在当前基础上先贬再升。一方面,一季度经济数据仍存不确定性,出口压力还没有充分释放,同时需要警惕“结汇潮”消退和一季度中美货币政策继续分化的尾部影响。随着经济、政策确定性改善,人民币将进入小幅的升值周期。 图3:中美利差倒挂收窄带来资本流出减缓,2023年倒挂收窄趋势将得到加强 数据来源:Wind,国泰君安证券研究 金融界:2023年我国资本市场将会有怎样的表现?哪些领域值得关注?对投资者有什么建议。 董琦:我们对2023年的股票市场相对乐观。支撑未来市场继续向上的力量来源于两块,一是分子端盈利修复,随着经济修复开启,盈利表现也将逐渐改善。更重要的是宏观环境的不确定性下降,带动分母端的改善。2022年我们经历了史无前例的地缘政治、疫情、经济一系列的不确定性扰动,2023年这些不确定性都将逐步走向确定,这会带动风险偏好上行、无风险利率的下行。 投资领域而言,我们认为一季度市场的热点将聚焦经济修复的顺周期价值板块,以消费、地产、金融为主,之后市场热点将逐步切换到以科技制造为代表的成长风格,围绕高质量发展主线,大量的产业政策将带动市场热点百花齐放,特别是能源体系、数字经济产业、专用与通用设备等。 当然,上半年过程中仍然有很多灰犀牛并没有走远,以俄乌冲突以及中美大国博弈为代表的地缘政治问题,高利率尾部阶段欧债与新兴市场债务问题,全球衰退共振等都构成风险要素,因此阶段性的关注贵金属、低库存资源品相关的投资机会可以适当应对不确定性。
lg
...
金融界
2023-01-12
经济社会风险财政化,使得财政缺口越来越大,当前地方债务风险形势如何?
go
lg
...
,财政应该从解决收入分配问题入手,缩小
贫富差距
,提高边际消费倾向。 《中国经济周刊》首席评论员钮文新补充称,中国财政应该更多集中到投资方向,只有在投资方向努力,底层老百姓才能有收入。新基建很有必要,但是包给专业公司去做,对全社会老百姓普惠就不够了。“从投资端发力、增加普通老百姓就业机会,会不会带来更好的消费市场?”钮文新提出这一猜想。 人民币没有长期贬值理由,预计在6.8附近稳定 美联储还在加息,显然会产生一些货币政策外溢效应,将直接威胁到人民币走势。人民币未来将怎么走? 夏乐指出,人民币今年会更多会呈现双边波动,而不像去年的单边波动。回顾过往,2015年之后或者2016年开始,人民币汇率很大程度上由中国经济力量主导。当中国经济走得稳、走得好的时候,人民币就会显露出强劲的走势。只要我国经济走得好,大家自然会把更多投资放到人民币资产上来,人民币在国际上的地位也会不断提高,这都有利于支撑汇率。 钮文新补充称,人民币没有长期贬值的理由,因为经济并没有出现使之贬值的动力,疫情过去了,经济恢复了,汇率也会回来的。同时,还应该认识到贬值升值都是双刃剑,应该尽可能保持汇率稳定。 罗志恒分析,关于汇率不同群体诉求是不同的,例如在进口、出国等因素影响下,人们的态度都会转变。但是2023年人民币汇率会保持基本稳定态势,预计在6.8附近。 钮文新也指出,希望在6.8附近能够稳定,稳定了以后企业预期才能稳定。“如果不稳定的话,不管升值还是贬值,大家心里都慌,贬值的时候出口,趁着贬值多赚钱;升值的时候快点进口,趁着升值能够多赚几个钱,但这种东西都是非常浮躁的”。 不存在所谓3%赤字率警戒线问题,财政空间在持续收窄 今年1-11月,中国全口径财政赤字7.75万亿,去年只有3.71万亿。有人预计今年财政赤字可能达到10万亿,怎样面对如此巨大的财政赤字缺口?是不是还要发一些特别国债,用时间慢慢消化它? 罗志恒表示,3%赤字率问题和特别国债问题,并不是问题的核心,问题的核心在于政府收支差通过什么方式来弥补。如果有更多存量资金盘活,历史结余资金使用,赤字率可以压下来一点,就可以不到3%。2023年要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把稳增长上升到更加重要的高度,发行长期建设国债就不需要发特别国债。 具体到2023年赤字率,罗志恒坦言应该会突破3%,因为可以盘活的资金体量相对而言没那么大了,赤字率估计可能会突破3%或者3.5%。 罗志恒强调,国际上不存在所谓3%赤字率警戒线问题,“如果把政府所有的收支活动放在一块,我们的赤字率早就接近10%了,跟3%早就没有半毛钱关系了,把铁道债、城投债、政策性金融债加起来,基本就是10%的水平。”罗志恒补充,关键在于通过什么方式来弥补,而不是揪住那个点不放。如果单纯把赤字率控制在3%以下,可以专项债发得高高的,专项债反正不计入赤字。 对于中国而言,未来还有没有财政空间?罗志恒表示,总体看财政空间是有的,但是空间在持续收窄。 当前中国财政形势收支矛盾在加剧,区县政府这一级面临流动性风险和财政重整风险,应该说财政形势是紧平衡和负重前行。 同时,我们面临一些经济社会风险财政化问题。比如房地产出现风险财政去兜底,去保交楼。金融风险出现问题,比如河南村镇银行出现问题怎么办,垫付了几百亿资金。金融风险财政化,城投风险财政化,通胀风险财政化,对财政空间形成制约。 有利的方面看,我国有大量公有资产,对财政空间是有利的。从货币金融环境看,目前整体利率水平和美国持续加息相比,有利于我们发债。 钮文新补充称,看财政赤字和债务问题,不能从绝对规模上进行静态考量,而应该在不断变化的过程考量它的风险。 地方债务规模不是问题关键,关键在于发债支出效率和结构 关于房地产,夏乐指出,房地产政策转向保交楼,如果政策目标是不出现金融风险和社会风险的话,目前的转向是有效的。夏乐指出,长效机制还是要坚持,不应该再去刺激房地产,“房住不炒”作为金科玉律应该坚持。越来越多国家开始在房地产市场进行干预,就是因为它们看到房价过度炒作是给金融体系、经济带来了一定的风险。 罗志恒分析,房地产市场到2023年下半年可能会逐步企稳,但是中长期向下的拐点已经到来。原因在于劳动年龄人口,或者说主力购房人群人口在2010年见顶并持续回落。这两个见顶,意味着房地产需求没那么大了,转向了结构改善、品质提升。 房地产市场政策已经在回暖,但是城投债并不乐观,很多地方城投债已经开始违约。这些问题会对整个地方财政、土地市场、房地产市场都会有一系列影响。 近日,贵州遵义最大城投——遵义道桥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披露的银行贷款重组方案引起广泛关注。根据重组协议,155.94亿元银行贷款重组后期限调整为20年,利率调整为3%/年~4.5%/年,前10年仅付息不还本,后10年分期还本。 罗志恒表示,只要是通过市场化方式解决,通过展期降息问题都不大,要按照市场化、法治化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罗志恒指出,遵义道桥的例子,反映出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问题,以及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问题。背后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宏观财政汲取能力下行,支出责任刚性范围扩大,以及经济社会风险财政化,使得财政缺口越来越大,以至于中央转移支付还不能弥补缺口。 这些年大规模减税降费和退税,宏观税负持续下行,财政汲取能力持续下行。政府支出责任刚性程度却在上升,过去单一考核GDP,现在环境保护、精准脱贫、防范化解重大风险都要做。大疫三年,面临诸多经济社会风险问题,房地产风险、金融风险都要财政兜底,最后转嫁成为财政风险。 怎么看待地方债务风险问题?罗志恒指出,地方债务规模不是问题关键,关键在于发债支出效率和结构是什么样的,以及整个债务的期限结构,会不会出现期限错配导致违约问题。如果借的是长款,干的活是短期的,这没有任何问题,不会出现违约的问题。 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罗志恒指出,要从根本上解决政府和市场关系。现在的情况是事业单位既不是市场化,也不是行政单位,有大量靠财政供养的人员。 罗志恒也表示,我们的发展阶段决定了短期内会涌现出地方政府债务比较突出的问题,“人家西方几百年走到现代化,我们改革开放才四十年”。这跟粗放型增长模式有较大关系。中国是不缺资金,缺的是资本,如果资本市场起来,就不用通过债务驱动经济发展,也就不会有这么多的债务问题。 实现区域均衡发展,转移支付应跟着人走 中国地域辽阔,省与省之间资源禀赋、经济强弱都不一样。如何通过财政努力,使发展更加平衡,这是一个重大问题。过去,更多看到的是中央财政转移支付,未来会有哪些手段? 罗志恒指出,实现区域均衡发展,一是转移支付跟着人走,二是把重心上移,由省级政府来确定这种区域均衡。 区域均衡发展有两种思路,一种是把人按在那里,再把资金资源转移过来;另一种是,人留在不同区域,转移支付跟着人走。过去因为农村弱,所以转移支付给农村;因为中西部比较弱,所以转移给中西部地区。未来理念需要改变,要让转移支付跟人挂钩,做到教育、医疗、养老人均公共服务均衡。 夏乐对此补充称,长期福利跟着人走,例如发消费券,地方政府应该照顾到所有居民,而不仅是户籍居民,只要在你的城市生活、做出贡献,就应该得到福利。在技术上我们也有很多优势,简单一个按钮直接可以把补贴发到个人账户。 钮文新表示,转移支付跟着人走,但是可能带来西部更加空心化的问题。人都跑到东部来了,有没有这种可能性?他认为,这些问题都在探讨之中,应该进一步讨论清楚。 供给和需求应该兼顾,对中小企业扶植不宜过早退出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从整个经济战略的全局出发定了今年应该在内需方向多发力,而且要把扩大消费摆在很重要的优先位置。 夏乐指出,在中央政府层面全国性地给老百姓发现金,现在看好像遇到一些障碍,不排除未来地方政府层面有能力、有意愿的多做一点。此外,对于中小企业的扶植不宜过早退出,因为存在疫情的不确定性,不能让一些小企业倒在黎明前。 夏乐还特别强调,如果在需求侧做了刺激,在供给侧什么都不做,可能会加大未来通货膨胀的风险。这就需要供给和需求兼顾,在供给侧充分照顾这些中小企业。 罗志恒表示,对于中国经济而言,最大的韧性就在于每个人发自内心的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经济如何起来?只需要给市场主体提供一个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中国经济就能够起来。 要解决消费的问题,其实很简单,就是稳增长和稳就业。可以做的包括,基础设施投资建设、进一步调整房地产政策,对互联网行业规范的同时还要促进其发展。“这样就业起来了,消费就会自发释放,都不需要刺激,花钱买快乐的事情谁不愿意干。”罗志恒强调。
lg
...
金融界
2023-01-10
61.8%居民倾向“更多储蓄”!如何促销费?姚洋:发行消费券还要扩大规模,有必要下决心发一笔专门消费国债
go
lg
...
月疫情冲击阶段的高点。除去疫情影响外,
贫富差距
较大、低收入人群占比较高亦是限制我国消费修复的主要原因之一。 随着防疫政策优化措施落地而第一波感染接近高峰,预计明年一季度随着感染潮边际缓解,消费场景逐渐修复,届时通过发放以满减、折扣、代金券等形式的消费券对居民消费意愿的修复将起到一定的作用。
lg
...
金融界
2022-12-28
消费券关注度回升!中信证券:预计未来可能进一步推广范围、扩大力度
go
lg
...
疫情的冲击不对称,2020年以来出现了
贫富差距
有所扩大、低收入人群占比走高的情况,亦是限制我国消费修复的主要原因之一。 ▍我国历史上消费券以外的促消费政策。 在经济增速下行压力加大阶段,促消费政策都未缺席,除去消费券外仍有多种政策工具。其中,2008~2009年与2018年~2019年经济增速下行压力加大时期,政府出台了大量政策促进消费。2008~2009年“家电下乡”:对家电产业的需求刺激、拉动消费作用明显。此外,2009年也加大了对汽车消费的支持,汽车销量增速创历史。2018~2019年新能源汽车补贴:加快发展新能源汽车,大幅降低新能源汽车成本,大力推动新能源汽车消费使用,开展“汽车下乡”促销活动等。 ▍防疫优化落地的后疫情时代,消费券或是选项。 考虑明年国内宏观经济面临外需走弱的预期,预计内需的修复将成为确保经济回稳向上的重要力量。政策关注扩大内需,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先后发布《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和《“十四五”扩大内需战略实施方案》。近年学者对于消费券政策的经济效应的研究较多,结论指向发放社会消费券对促进消费有积极效果,且不存在明显的挤出效应。2020年以来短期疫情后多地通过发放消费券的形式来刺激消费的恢复,未来可能进一步推广范围、扩大力度。
lg
...
金融界
2022-12-21
悦读书|你所不知道的美联储货币政策演变 读诺奖得主本·伯南克《21世纪货币政策》有感
go
lg
...
引政策辩护,认为其没有造成金融不稳定、
贫富差距
、市场扭曲等问题,也没有保护僵尸企业。我相信读者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当然,我们对一项政策好坏的判断要看其主要影响。
lg
...
金融界
2022-11-30
上一页
1
•••
16
17
18
19
20
下一页
24小时热点
中美突传重磅消息!拜登签署8950亿《国防授权法案》 延长5年制裁中国主要官员
lg
...
中国军方突传重磅!四名上将缺席晋衔仪式 日经:中国军队反腐调查恐正在扩大
lg
...
中国传发行创纪录的3万亿特别国债,但这不是终极“火箭筒”?
lg
...
中国经济重要信号!北京、上海上月消费同比双双大跌超10% 究竟怎么回事?
lg
...
2014年来最大规模资金回笼!中国央行维持利率不变,明年恐大降息?
lg
...
最新话题
更多
#SFFE2030--FX168“可持续发展金融企业”评选#
lg
...
19讨论
#链上风云#
lg
...
56讨论
#VIP会员尊享#
lg
...
1634讨论
#比特币最新消息#
lg
...
750讨论
#2025市场前瞻#
lg
...
14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