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对话: 强预期、弱复苏阶段 中国经济面临四大挑战 金融界:您如何看待当前中国经济面临的挑战? 蒋先威:整体上当前国内经济处于强预期、弱复苏的阶段,但逐季上行成为市场的共识。房地产投资的刚性需求仍在,政策相对友善,融资支持下较去年应有所增长,企业投资下半年也有提速的概率;出口则相对可能出现下行,占比最大的消费在疫情政策优化,消费场景恢复后,预计可以逐季上行;投资方面,预计政府仍将通过新老基建的投入进行逆周期调入衰退风险,外需转弱,以及其它出口国的竞争影响;货币政策方面,国内通胀无显着压力,加上经济仍面临一定压力,没有收紧的必要,更多或通过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以达到精准直达的效果。财政政策在弱复苏的态势下,呵护性的政策预期也将陆续落地。 在当前的挑战方面,一是经济数据仍然偏弱。2022年12月PMI为47%,较前月再下一台阶;非制造业PMI大幅回落至41.6%;另外,2022年全年居民存款增加17.84万亿元,大幅超越2021年的9.9万亿元,如何提高居民信心及振兴投资与消费面临挑战;二是海外衰退机率上升,国内出口下滑,海关总署发布2022年12月的进出口数据显示,12月出口同比下降9.9%,给出口型产业带来压力;三是地产政策虽出现纠偏,但在“房住不炒”的大原则下,地产金融属性再度激活有难度,拉动经济的力度相对有限;四是在缺乏内外需共振下,企业盈利改善的弹性或相对较小,仍有待后续具体的政策落地发力改善。 金融界:世界范围内市场的整体通胀水平正在快速增长。这种全球性通胀局面是暂时的还是长期的?目前高通胀主要是由什么引起的呢? 蒋先威:本轮全球性通胀不是长期的,但延续的时间比预期的要更长。本轮通胀的根源是来自于各国因新冠大流行所造成的广泛影响,财政支出快速增加,货币政策极度宽松,流动性泛滥下,物价上涨难以避免。但在防疫政策紧缩下,全球供应链吃紧,加上俄乌冲突爆发,能源及谷物价格随之飙涨,几大因素共振出2022年通胀一发不可收拾,通胀的水平和持续的时间均超出了预期。 展望2023年,我们认为前期推动通胀上行的几个因素均出现改善。首先,全球供应链紧张逐步缓和,已接近疫情前的情况,而前期快速上行的能源及商品价格自去年6月上旬开始也出现见顶下行的情况。据彭博数据,能源价格自去年6月上旬至年底下跌超33%,同期谷物价格下跌13.5%,主要工业金属价格下跌10.2%。虽然通胀出现下行,但速度相对缓慢,主要是因为近期推动通胀的已从商品价格转为服务价格:以美国12月通胀数据来看,能源价格环比下降4.5%, 但能源服务环比上升1.5%, 住房成本环比上升0.8%,食品价格环比也上升0.3%;其次,随着欧美政策的持续收紧,经济衰退的风险上升,工资和住房价格均可能逐步下行,预计后续通胀将逐渐缓和,回到长期的正常轨道。 2023年A股进入修复市 “自主可控”+“刚性需求”两大主题存机会 金融界:2023年我国资本市场将会有怎样的表现?哪些领域值得关注? 蒋先威:相对于去年,我们对2023年的A股市场更加乐观。在风险溢价回落、金融条件改善、企业盈利弱修复下,推动A股在2023年进入修复市。 中美周期及政策错位,外围市场情绪不一致对A股市场产生太大的影响,防疫政策优化后,整体宏观不确定性降低,政府积极政策不断出台,提振市场信心。从企业盈利来看,全年A股上市公司盈利增速触底上行;从估值来看,即使经过近一轮的反弹,仍有不少行业指数估值仍处于相对低位,或孕育一轮新的上涨行情。 我们认为,2023年的A股或仍将维持结构性行情。上半年或仍以周期、稳增长的板块为主,下半年随着经济稳步修复后,景气度也将扩散至更多板块,未来会有更多的行业基本面修复,迎来投资机遇。 具体来看,有两个主题具有较大机会,一是自主可控,国防军工、信创等板块在整体安全的政策下具有一定的投资机会;二是刚性需求的主题,包括与民生相关的粮食,新能源板块的光伏及储能等都值得关注。 美联储最激进升息阶段大概率已过 关注成熟市场债券、上市公司估值修复机会 金融界:新的一年,一切会变好吗?我们该对2023抱有怎样的期待? 蒋先威:相较去年,2023年股债类资产的表现更值得期待。去年在各种不利因素共振的“完美风暴”下,全球股债均出现大幅调整,全球大类资产中仅有现金取得正回报。自去年四季度起,情况已出现改变,股债资产出现反弹,现金的季度回报垫底。在扰动全球投资者情绪的美联储政策方面,连续四次75个基点的急升息之后,美联储去年12月会议仅升息50个基点,今年2月会议或可能只升息25个基点,显示最激进的升息阶段大概率已过,且在年内有机会升息见顶的预期下,市场情绪明显改善,开年以来全球股、债市反弹的趋势持续。 当然,今年也不具备全面性的投资机会,但成熟市场的债券以及上市公司估值修复机会值得关注。欧、美的国债收益率水已经来到具有吸引力的水平,同时,在升息节奏相对放缓的情况下,预计未来债券的投资风险相对可控。在权益资产方面,全球经济预期可以持续增长,但整体呈现或低于长期平均水平,因此或不会出现单边上涨的行情,但欧美股市去年回撤幅度较大,加上市场预期相关上市公司全年仍能维持趋势以上的增长,不排除上半年具有一定的估值修复机会。 以中、印为首的亚洲新兴市场在通胀可控,政策与欧美错位的情况下,经济表现或优于成熟市场,良好的基本面有利于亚洲市场的企稳。另外,中、印两国人口数均超过13亿,庞大的内需市场可提供两国经济较好的增长动力。 港股方面,前期制约港股的因素已大幅缓解。以互联网公司为代表的平台经济受政策支持,有机会重回增长的轨道;中概股PCAOB的开展审查,大幅降低了中概股的退市风险,有利相关企业的估值修复,而香港和内地恢复通关后,我们看好本地航空、酒店、餐饮、旅游及零售等消费行业的复苏。 值得一提的是,东南亚几个主要国家,2022年末的观光客入境人数已经来到疫情前的40%~50%左右,预计今年将进一步提升,除了有助于相关国家的经济复苏外,也提高了相关行业板块的吸引力,我们预期亚洲上市企业盈利在中、印两国的带动下可望领先成熟市场,加上估值具有吸引力,如果美联储今年加息见顶,美元的势头出现转向,资金可望再次回流,有助亚洲股市上行。l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