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数字财富领导者
CoNET
|
客户端
|
旧版
|
北美站
|
FX168 全球视野 中文财经
首页
资讯
速递
行情
日历
数据
社区
视频
直播
点评旗舰店
商品
财富汇
登录 / 注册
搜 索
综合
行情
速递
日历
话题
168人气号
文章
【预见2023】翼虎投资董事长余定恒:低估值价值优于成长,新基建或成今年的经济增长亮点
go
lg
...
词。站在兔年大门开启时刻,如何看待当前
中
国
经
济
面临的挑战?我国经济有哪些核心增长点值得关注?A股又将会有怎样的表现?哪些领域值得关注? 金融界《启程:百位首席预见2023》特别邀请翼虎投资董事长余定恒对上述热点话题进行解读,希望给广大投资者带来启发。 核心观点: ● 疫情因素趋于影响力的边际钝化,影响全球经济的重要因素转为美联储激进加息周期之下对美国甚至是全球经济引发的衰退担忧; ● 由于疫情影响等疤痕效应的存在,经济复苏难以一蹴而就,整体偏弱复苏的演绎,经济总量上预期不会有太大的亮点,更多是政策松绑再刺激的结构性复苏; ● 从内部而言,
中
国
经
济
面临的挑战主要来自供给冲击、需求疲软、预期不足;而外部,则需警惕美国高利率周期维持的时间长短,外围经济衰退带来的出口端的影响; ● 进入存量经济+存量流动性的环境,未来投资将更加注重确定性,本质上利好价值投资,风格上低估值的价值会优于成长; ● 在消费升级以及场景化消费回归的背景下,看好医美和创新药; ● 当前市场没有大的利空因素,良性的市场预期之下,节后预期维持修复节奏,在犹豫中前行,在震荡中盘升; ● 推荐阅读《乌合之众》,投资中保持独立判断和清醒认知,是每个投资人的必修课之一。 我们的关注点 应从加息周期转向衰退周期 金融界:浅析全球性通胀背后的原因。 余定恒:全球高通胀主要是基于新冠疫情和战争背景下对供应端的冲击叠加美联储的史诗级的放水。目前来看,经历2022年激进的加息进程,美国2022年12月份CPI的增长速度降至2021年10月以来的最低水平,核心个人消费支出(PCE,美联储首选的通胀指标)的年率也降至一年多来的最低水平,诸多迹象表明美国通胀开始出现降温的迹象。虽然全球性高通胀的局面是暂时的,但是通胀的估值中枢在抬升。虽然供给端在不断恢复,但全球回不到疫情以及战争之前的低价消费品时代。相对于通胀来说,未来我们更应该关注从加息周期转向衰退周期。 金融界:您认为有哪些主要因素影响全球经济前景? 余定恒:世界范围内,疫情因素趋于影响力的边际钝化,影响全球经济的重要因素转为美联储激进加息周期之下对美国甚至是全球经济引发的衰退担忧,第二个重要因素是地缘政治,俄乌冲突正在加速撕裂全球化的纽带,过往几年展现出的逆全球化的趋势,世界范围内的阵营划分,包括对中国的经济围剿,地缘政治的全球对抗状态势必会影响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经济面临三大挑战 供给冲击、需求疲软、预期不足 金融界:您如何看待当前
中
国
经
济
面临的挑战? 余定恒:2021年是中国的手术之年,从地产到教培,再到打击平台经济的无序扩张,按照历史的推演,2022年理应定义为“稳增长之年”,但是由于众多宏观变量的裹挟,中美,俄乌,诸如美联储史诗级的加息,诸如疫情的卷土重来等等不可抗力的因素影响,2022年经济面临比较大的下行压力。值得乐观的是,2022年干扰经济增长的宏观变量都出现了相应的拐点迹象,所以着眼2023,不论是对于经济还是二级市场都应该要更加乐观一点,延续2022,稳增长依然是2023年政策的主色调,由于疫情影响等疤痕效应的存在,经济复苏难以一蹴而就,整体偏弱复苏的演绎,经济总量上预期不会有太大的亮点,更多是政策松绑再刺激的结构性复苏。 内部而言,经济面临的挑战,主要来自于三个方面:供给冲击、需求疲软、预期不足。供给端随着乙类乙管的实施逐渐迎来修复;需求疲软首先源自于人口老龄化和人口绝对负增长背景下的长期需求不足,其次来自于三年疫情的疤痕效应,就业就收入复苏不达预期;信心及预期不足则需要政策面的刺激力度给够,重振企业家信心,加大投资力度,从而带动就业和消费端的回升。外部而言需要警惕美国高利率周期维持的时间长短,外围经济衰退带来的出口端的影响。 政策松绑刺激的结构性复苏 新基建或成2023年的经济增长亮点 金融界:预计2023年我国经济将有哪些核心增长点? 余定恒:经济在总量上不会有太大的亮点,更多是政策松绑再刺激的结构性复苏,比如地产松绑和平台经济等。消费是慢变量因素,从迫切性来看,基建可以形成资产,同时对于投资及产业的拉动效应是立竿见影的,二十大反复提及要打造制造强国、质量强国、交通强国、数字强国和网络强国,从迫切性和收益性及政策导向来看,新基建应该会成为2023年经济增长的亮点。因此,今年上半年,新基建板块值得关注。 人民币汇率预期回归常态 6.5-7区间内震荡 金融界:新一年人民币汇率将呈现怎样的走势? 余定恒:在美联储正式进入降息通道之前,货币政策的发力空间不大,提振市场信心更多依赖财政政策刺激,政策部门应合理加大赤字,强化政府投资对全社会投资的带动效应。汇率而言,短期看货币政策和利率水平,长期看经济基本面情况。整个2022年在美联储激进加息的背景下,中美利率倒挂,人民币一度突破7.3的关卡,跌幅较大。随着加息进入拐点,同时
中
国
经
济
基本面逐步复苏,2023年人民币汇率预期回归常态,在6.5-7的区间内震荡。 低估值价值优于成长 看好保险、医美、新基建等板块 金融界: 2023年资本市场趋势预判,哪些领域值得关注? 余定恒:总的来看, 2023年一季度将呈现政策友好局面,偏不弱的震荡。从宏观层面来看,未来一年美国依然是高利率时代,美股的调整还将继续,国内的宏观环境将进入利率上行,社融下行的格局,货币政策整体发力空间不大,流动性趋于平稳,进入存量经济+存量流动性的环境,未来投资将更加注重确定性,本质上利好价值投资,风格上低估值的价值会优于成长。 在社会融资总额见顶、增速见顶回落、以及全社会资金价格见底回升的背景下,利好低估值的价值股,这个方向上我看好保险行业;在消费升级以及场景化消费回归的背景下,我看好医美和创新药,这主要跟人口老龄化有长期关系。在产业趋势和延续的维度上,比如新能源汽车领域,我还会布局一些今年有大量新品推出、未来有可能胜出的龙头公司。最后提一点,在政策友好的背景下,上半年可以关注新基建,如车联网板块。 犹豫中前行 震荡中盘升 未来三年可以更加乐观一点 金融界:新的一年,一切会变好吗?我们该对2023抱有怎样的期待? 余定恒:2022年是宏观变量裹挟的一年,中观的产业趋势难以对抗宏观的下行力量,主要的干扰因素有中美关系、疫情防控、美联储加息三大灰犀牛和俄乌冲突、国内重要会议两大黑天鹅。值得庆幸的是,这五大宏观变量都出现了边际的拐点,股票恰恰是预期的艺术,只要稍微一个拐点的出现,就能很好地释放上涨的动能。从这个角度而言,宏观的干扰因素变少,2023年可以更加乐观一些。 着眼3年维度,国内的机会依然来自于休养生息大背景下的政策兜底,而风险点正是在有效内需疲软背景下政策力度的不足,今年两会可以作为很好的政策观察窗口,如果积极,则未来三年可以更加乐观一点。 当前市场没有大的利空因素,良性的市场预期之下,节后预期维持修复节奏,在犹豫中前行,在震荡中盘升。两会作为重要的观察窗口,3月中开始进入政策、基本面多重验证区间,隐含波动率预期上升,保持高位震荡。 金融界:请您推荐一本您认为最值得阅读的书籍。 余定恒:《乌合之众》是一本关于大众心理研究的书,作为一本出版在100多年前的书籍,勒庞被誉为群体社会的马基雅维利,是群体心理学不可逾越的一座高峰。在个体成为群体的一部分之后,他的智力水平就会大幅度下滑。只有在情绪方面,群体的整体水平才会上升,而其他方面则与之相反,会下降到一个非常低的水平。智商下降,独立人格丧失,就好像被群体的操作系统所接管一样,表现出这种群体的无意识。而群体只会干两件事:落井下石和锦上添花。我们常说,股价走势是市场的合力,落井下石对应杀跌,锦上添花对应追涨。股票市场运行特征也是典型的乌合之众。股票这一大众博弈的群体活动中,理性的力量永远无法战胜潜意识的掌控,在强大的趋势面前,内心的平静可以瞬间被攻破,所谓的理性力量在涨跌的诱惑中被击得粉碎,从而陷入追涨杀跌的韭菜行为特征。在投资中保持独立判断和清醒认知,是我们每个投资人的必修课之一。
lg
...
金融界
2023-02-02
星展中国被纳入央行碳减排支持工具金融机构范围
go
lg
...
与资源,推进绿色创新和绿色增长,为推动
中
国
经
济
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据了解,星展银行已帮助多家内地企业完成可持续融资,通过可持续发展挂钩贷款、可持续发展债券、社会责任银行承兑汇票、绿色贷款、绿色及可持续贸易融资、绿色存款等多种方式支持内地企业及所在行业加速转型,迈向净零排放未来。截至2021年末,星展中国绿色信贷同比增长78.21%。 碳减排支持工具是中国人民银行于2021年11月8日推出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其核心内容是人民银行通过碳减排支持工具向金融机构提供低成本资金,引导金融机构在自主决策、自担风险的前提下,向碳减排重点领域内的各类企业一视同仁地提供碳减排贷款,推动金融机构持续优化信贷结构,并降低企业融资成本。2023年1月,央行宣布碳减排支持工具延续实施至2024年末,将部分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和外资金融机构纳入碳减排支持工具的金融机构范围,进一步扩大政策惠及面,深化绿色金融国际合作。
lg
...
金融界
2023-02-02
全面注册制时代开启!券商板块巨振,基金经理火线解读!医疗回暖顶流ETF连续4日“吸金”
go
lg
...
上,鸽派信号初露端倪。中信建投认为,在
中
国
经
济
复苏稳步回升和金融持续改革并加大对外开放的背景下,叠加美国加息接近尾声,人民币升值趋势明确,外资继续加大流入A股趋势明显,内外资有望形成合力推动A股估值向上修复。因此,2023年市场震荡攀升仍是大概率事件。 【市场热点回顾及解读】 今日A股窄幅整理,截至收盘,沪指涨0.02%,深成指跌0.22%,创业板指跌0.44%,北证50跌1.78%。两市成交10259亿元,连续两日突破万亿关口! 北向资金继续“买买买”,但加仓势头有所放缓,今日全天净买入近27亿元,为连续第17日加仓! 从个股表现来看,今日A股市场共2311只个股上涨,2565只下跌,193只持平,赚钱效应好。 板块方面,消费、医疗回暖,半导体行业大涨,ChatGPT概念持续发酵;券商高开低走,军工、锂电池题材表现不振。 资金方面,电子、食品饮料、传媒、医药生物、机械设备主力净流入额居前,其中电子行业主力净流入22.14亿元高居首位。从近5日维度来看,计算机、有色金属、汽车为三大主力净流入额超百亿元的板块。 【ETF全知道热点盘点】今日重点聊聊券商、医疗两个板块主题的交易和基本面情况。 一、【券商ETF(512000)】 千呼万唤始出来,昨天盘后A股全面注册制官宣正式启动。但奇怪的是,今日券商股似乎并不领情,券商板块高开后迅速下跌,盘中持续弱势振荡,东方证券、国盛金控、国金证券均跌超4%,中信建投、广发证券、中信建投等跌幅居前,仅红塔证券等5股红盘,中证全指证券公司指数收盘跌逾2%。 热门ETF方面,一键跟踪券商板块行情的券商ETF(512000)高开低走收跌1.92%,盘中巨振近4%,但全天成交额超12.55亿元,继续大幅放量,交投激增近30%,最终险守10日均线。 面对情绪上的高开低落,大家也不要因为一日的走势所气馁,A股这样的场面其实数不胜数,理性客观的看待其实相对情绪反应更重要。 券商ETF(512000)基金经理丰晨成盘中火线解读到,A股市场历经30余年,发行制度经历了由审批制到核准制,再到向注册制过渡的阶段。经过近4年的试点,注册制的相关制度与规则得到了市场各参与主体的检验,各主体对注册制理念、制度、影响理解渐深,市场平稳运行,全面实行注册制的条件已经具备。截至2023年1月底,A股市场通过注册制上市的企业共1004家,总市值达9.6万亿元,占A股整体比例分别为19.8%/10.5%。 全面注册制改革是证券市场发行制度改革的重要一步,也是我国资本市场发展史上里程碑意义的事件。在上市发行制度上,实现了各板块的统一。 对券商投行业务而言,注册制下的主板上市条件更多元包容,在充分信息披露基础上,可缩短审核周期,有助于减少企业上市排队时间,提升发行效率。 全面注册制改革中短期对A股市场尤其是券商基本面的影响有限,更多的是对市场情绪面的影响。我们测算了过往两次试点注册制消息公布后市场后续走势,可以看出市场在其后一个月、三个月都走势积极,券商板块的表现都较市场表现更优。 资料来源:中金公司 中泰证券认为,注册制制度建设里程碑事件,利好券商长远发展!总体上,全面注册制推出时点略超预期,制度内容基本符合预期,利好券商长远发展。当前继续看好券商板块,总量层面:经济复苏预期下市场偏好提升;政策层面:以全面注册制为起点,新制度建设周期逐步开启;估值层面:当前板块1.3倍PB, 近10年13%低分位。 资料显示,券商ETF(512000)跟踪的中证全指证券公司指数一键囊括49只上市券商股,其中前5大权重占比达43%,前10大权重占比达58%,近6成仓位集中于十大龙头券商,“大资管”+“大投行”龙头齐聚;另外4成仓位兼顾中小券商的业绩高弹性,吸收了中小券商阶段性高爆发特点,是一只集中布局头部券商、同时兼顾中小券商的高效率投资工具。 二、【医疗ETF(512170)】 你方唱罢我登场。与高歌猛进后短暂休整“蓄力”的券商板块不同,医疗板块在连续多日调整后再度反弹上攻,显著回暖!CXO板块表现尤为亮眼,康龙化成涨超4%,皓元医药涨近4%,博腾股份涨近3%。中证医疗指数收涨0.64%,日线二连阳。 热门ETF方面,两市规模最大医疗ETF(512170)早盘一度冲高涨近2%,随后震荡回落,午后维持窄幅震荡,最终收涨1.09%,全天成交额4.2亿元。行情数据显示,医疗ETF(512170)最新规模超183亿元,稳居两市规模最大医药医疗类ETF! 值得注意的是,医疗ETF(512170)已连续4个交易日连续获资金净申购,累计“吸金”超3亿元! 2022年调整年,医疗ETF(512170)持续获得资金大手笔加仓,2022年全年,医疗ETF(512170)基金份额增长超134.5亿份,位居所有主题ETF首位,震荡调整中持续获得资金加码。 中信证券研报指出,2022Q4以来,南北向资金共同加仓医药生物板块,其中以医疗设备、研发外包、药品及医疗服务板块最为明显。南北向资金的加仓突出医疗医药板块当下三大投资核心逻辑:医疗新基建、创新产业链及医药消费复苏。我们认为,医药板块已逐渐走出公共卫生防控带来的扰动与波折,当下正站在新周期的起点,未来将围绕三大核心逻辑持续增长。 资料显示,医疗ETF(512170)成份股全面覆盖了医疗器械和医疗服务领域的细分龙头,其中医疗器械直接受益于公共卫生防护、医疗物资出口等需求,抗疫概念股合计18只,权重近4成,COVID-19检测概念12只;同时覆盖8只CXO龙头概念股。医疗服务概念则直接受益于人口老龄化、医疗消费升级和医美等高成长领域,具备长期国民级需求增长。 风险提示:券商ETF被动跟踪中证全指证券公司指数,该指数基日为2007.6.29,发布于2013.7.15;医疗ETF被动跟踪中证医疗指数,该指数基日为2004.12.31,发布于2014.10.31。指数成份股构成根据该指数编制规则适时调整,其回测历史业绩不预示指数未来表现。文中提及个股仅为指数成份股客观展示列举,不作为任何个股推荐,不代表基金管理人和本基金投资方向。任何在本文出现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个股、评论、预测、图表、指标、理论、任何形式的表述等)均只作为参考,投资人须对任何自主决定的投资行为负责。另,本文中的任何观点、分析及预测不构成对阅读者任何形式的投资建议,本公司亦不对因使用本文内容所引发的直接或间接损失负任何责任。投资人应当认真阅读《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基金产品资料概要》等基金法律文件,了解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选择与自身风险承受能力相适应的产品。基金过往业绩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根据基金管理人的评估,券商ETF、医疗ETF风险等级为R3-中风险。销售机构(包括基金管理人直销机构和其他销售机构)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对本基金进行风险评价,投资者应及时关注基金管理人出具的适当性意见,各销售机构关于适当性的意见不必然一致,且基金销售机构所出具的基金产品风险等级评价结果不得低于基金管理人作出的风险等级评价结果。基金合同中关于基金风险收益特征与基金风险等级因考虑因素不同而存在差异。投资者应了解基金的风险收益情况,结合自身投资目的、期限、投资经验及风险承受能力谨慎选择基金产品并自行承担风险。中国证监会对本基金的注册,并不表明其对本基金的投资价值、市场前景和收益做出实质性判断或保证。基金投资需谨慎。 (来源:界面AI) 声明:本条内容由界面AI生成并授权使用,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AI技术战略支持为有连云。
lg
...
有连云
2023-02-02
【预见2023】瑞银首席
中
国
经
济
学家汪涛:预计2023年GDP增长4.9%,房地产仍然会是支柱行业
go
lg
...
嘉宾:汪涛,瑞银亚洲经济研究主管,首席
中
国
经
济
学家 核心观点: 春节前后这一轮疫情高峰应该在中国大部分地区都会过去,经济活动会逐渐地正常化。2023年
中
国
经
济
将出现复苏,预计全年GDP增长4.9%,有望接近5%。 在过去两三年,居民储蓄率增加了3%到5%不等。当走出疫情,人们把积压的储蓄和需求释放出来,消费反弹最主要的动力,实际上就是正常化。 房地产仍然会作为一个支柱行业,但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比起2000年—2013年会大为降低。 美国国债收益率在今年年底会下到3以下,甚至可能低于中国的十年期国债收益率。今年美国经济增长可能大幅减速到1%以内。
中
国
经
济
将出现复苏,预计全年GDP增长4.9% 金融界:请您展望一下2023年
中
国
经
济
?预计2023年我国经济将有哪些核心增长点?您如何看待当前
中
国
经
济
面临的挑战? 汪涛:我们判断2023年
中
国
经
济
将出现复苏,预计全年GDP增长4.9%,有望接近5%,房地产2022年对GDP增长带来了非常大拖累,超过3%,今年影响或不到0.5%。 在固定资产投资和出口上面,今年出口因为全球的增长放慢,美国预计会出现温和的衰退,今年出口增长按美元计价,预估下跌4%,同时净出口(出口减去进口)对GDP贡献大概是负的0.5%,0.6%,去年是正的1.5%,出口对经济的贡献由比较大的“正贡献”变成“负贡献”。 因为出口的下行,出口订单大幅减弱,制造业过去一年的营收也在下滑,所以制造业投资今年也会比去年减弱,同时基础设施投资得到政府一定支持,但是比去年增长也还是要放缓。 我们判断,在春节前后这一轮疫情的高峰应该在大部分中国的地区都会过去,之后经济活动会逐渐地正常化。一季度我们判断经济环比正增长6%左右。去年四季度GDP环比应该下降。能一季度的同比增长还是比较差,但是二季度同比、环比都会出现比较明显地反弹。 正常化是消费反弹最主要的动力 金融界:您觉得这一轮消费复苏的主要动力是什么?反弹的力度又会有多大? 汪涛:抽样调查发现,在过去的两三年,居民这三年储蓄率比以前增加了3%-5%不等。当走出疫情,人们可以把积压的储蓄和需求释放出来,所以消费反弹的最主要动力就是正常化。 那么会有多强呢?需要提醒两个值得注意的地方。 ⑴过去两年多疫情的持续,实际上对居民的资产负债表有一定损伤,包括很多小微企业、小商小贩小餐馆,部分人群失业或者收入明显下降,需要一段时间才能修复。 ⑵目前为止没有大规模的政府直接的收入补贴或者消费刺激,所以消费反弹可能不是很强。 房地产仍然是经济支柱行业 但重要性下降 金融界:您如何看今年中国房地产市场走势,会不会迎来复苏,如果复苏会是什么时点? 汪涛:房地产的销售和新开工面积在最近这一两个月应该会见底,刨去季节性因素以后,三四月份开始环比会出现反弹,全年从现在的低谷可能到年末环比增长应该是双位数的。但是因为去年跌得比较多,所以今年全年的销售和新开工面积比去年可能还是略有下降。 为什么觉得现在已经见底而且会反弹呢?主要有三大方面的因素: ⑴新开工和销售,也就是房地产活动已经超跌。去掉季节因素,新开工面积过去几个月平均水平是2020年下半年可能都不到一半,这几个月销售平均水平比2021年上半年也跌了35%以上。虽然有一些结构性的长期的因素,比如城镇化放慢,住房拥有率已经很高了,长期来说中国房地产可能不会有2021年那么高的水平,但我们该还是会超过它一半的水平,所以是超跌了。 ⑵政策的调整。尤其11月中旬“16条”出来之后,政府对房地产行业政策出现转折,现在降低房地产行业的风险是主要目标,之前主要“着力于去杠杆”变成现在“着力于稳房地产、稳经济”,最近一段时间各种不同的渠道来支持开发商融资方面,包括银行增加信贷、贷款延期,发债、股市融资、信托和政策性银行保交楼资金等等都在陆续的出台或者增加。最近需求方断也出台首贷利率调整机制,使得按揭利率可以下调。 ⑶走出疫情,经济重启,经济会反弹复苏,会带动房地产形势好转。长期来看,房地产仍然会作为一个支柱行业,但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比起2000年—2013年那十几年会大为降低,将来对经济增长贡献不会是最主要引擎,现在是房地产行业下跌很多,要把它稳住。以后我们需要吸收、化解房地产深度调整引发的对其他方面的影响。 今年CPI通胀可能平均3%左右 金融界:考虑到当前海外通胀仍将高位运行,容易通过生产、流通等多个环节向我国传导,尚需要高度关注通胀反弹的潜在可能性。同时,国内防疫优化后经济复苏,各种需求也开始起来,您觉得今年通胀会在什么水平? 汪涛:今年CPI通胀可能平均3%左右,随着经济重启,不少服务业价格可能会明显地反弹,比如机票、餐饮、住宿价格等服务业价格反弹会推涨CPI。 但今年总体不用太担心CPI,原因如下: ⑴
中
国
经
济
重启,但是在在全球经济放缓大的背景下,全球大宗商品价格,尤其是能源价格目前比去年年初下降很多。 ⑵房地产今年在比较低的水平企稳,在房地产比较弱的情况下,上游很多原材料价格涨不起来。上游成本的压力对下游的影响比去年要弱。 另外,货币政策可能有一次降准,但更多主要集中在提供流动性,提供流动性的方式可能用不同形式的再贷款。LPR也有可能略微下调,但中期借贷便利(MLF)政策利率应该不会改变。同时今年信贷增长或比去年略有提高,今年信贷增长有可能达到10%,用来支持各方面的经济,包括财政政策和经济的复苏。 今年人民币对美元或升值到6.5 金融界: 2023年人民币汇率还将受到中美利差的巨大影响。您觉得2023年人民币预计将在什么位置稳定,或者说会在怎样一个区间波动? 汪涛:瑞银预测美联储加息到二三月份就结束,今年下半年可能会开始降息,我们判断美国的国债收益率在今年年底会下到3以下,甚至可能低于中国的十年期国债收益率。所以美元贬值,被动的会带来人民币对美元的升值。 从中国的基本面来说,一方面今年因为经济重启,对外旅游也重启,再加上今年出口下降,所以今年经常项目的顺差会明显地降低,不利于人民币升值,但是也要看到随着
中
国
经
济
的重启,经济增长加速,而欧美经济增长是减速,美国甚至出现温和地衰退,我们判断今年美国经济增长可能大幅减速到1%以内。大概0.2%,不超过0.5%。一升一降,市场对人民币的信心可能会增强,所以跟经常项目方面可以互相弥补。 目前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是6.8左右,但如果
中
国
经
济
复苏更加强劲,美国这边降息力度非常明确,今年人民币对美元或升值到6.5。但是人民币升值幅度应该会低于其他主要货币对美元的升值幅度,所以对一揽子汇率,人民币可能还是略微贬值。
lg
...
金融界
2023-02-02
一场黑天鹅正在酝酿!杀死美联储通缩的一把利刃:中国通胀反弹过猛
go
lg
...
时报》在1月27日消息指出,在上个月,
中
国
经
济
突然从新冠清零政策转向,以划时代的方式改变了全球经济轨迹。 其中最重要的是通货膨胀动态,经济学人智库的展望认为:“美国和欧元区2023年的停滞将被其他地方,尤其是中国更强劲的增长所抵消。” 更重要的是,经济学人表示:“美国和欧元区的总体通胀可能出现第二次飙升,这可能是由于与乌克兰战争,或是
中
国
经
济
在重新开放后全球商品价格再次上涨所推动的,这也可能引发比我们目前预期更激进的紧缩周期。” 该智库分析师表示,美联储和欧洲央行收紧货币政策“将促使资产价格进一步下跌,消费者支出大幅下滑,导致全球经济严重衰退”。他们补充,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的其他央行将被迫效仿,从而拖累整体增长并增加债务压力。 所有这些都意味着,期望美联储加息结束的投资者肯定会失望。那些认为欧洲央行可能很快就会结束其紧缩周期的人,可能也是如此。 Raymond James策略师Tavis McCourt表示:“在我们看来,一个更强大的中国增加了美联储顽固鹰派的可能性。” “对于中国,我们确实需要更多的东西。如果这推动了足够多的需求,使大宗商品价格回升至接近2022年春季的水平,那么我们在通胀方面取得的进展就会变得更加脆弱。” 然而,中国恢复常态对通胀的影响对各地官员来说仍然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 印度储备银行前行长拉古拉姆·拉詹(Raghuram Rajan)表示:“虽然中国的开放总体上是个好消息,但潜在的通胀影响可能会有一些不平顺。” 汇丰银行经济学家弗雷德里克·诺伊曼(Fredric Neumann)表示,2022年
中
国
经
济
放缓让鲍威尔的工作轻松一些。然而走向2023年,中国的经济将使美联储官员“变得更加艰难”。 2023年理应是各国央行控制通胀的一年,但随后中国放松新冠清零政策,释放多年被压抑的消费需求,并加大应对全球价格上涨的难度。下一次全球价格的冲击,是否通过中国放开而迫在眉睫? 数据会说明一切,中国的活动指标在1月份强劲反弹,提振新兴市场的资产价格是确切、可追踪的事实,而且是由消费所带动的。中国1月份制造业和服务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均回到扩张区,分别为50.1和54.,帮助2023年进一步增长铺平道路。 详情显示,中国的外部环境依然充满挑战,新出口订单PMI为46.1仍处于收缩状态,小型民营企业47.2仍处境艰难,这些是暂时保持刺激措施的充分理由。然而,服务业PMI近13点的大幅改善,为中国增长不平衡的批评带来足够清楚的信号。 这也是市场普遍认为中国未来通胀压力上升的原因,预计下半年政策将有所收紧。 没错,紧缩可能会在下半年才出现,而且仅仅是市场所预期的,实际政策的转向,还需要更多经济数据的追踪和支持。 一段时间以来,包括债券和股票等市场,持续在期待
中
国
经
济
活动指标的改善,鉴于住房部门政策的大转弯和新冠清零限制的取消。现在的一个重要问题是,中国的增长反弹对其他新兴市场意味着什么,这些国家在2022年的大部分时间里一直受到通胀、利率上升的困扰,但今年到目前为止开局都非常好。 也就是说,中国的V型增长反弹,究竟会不会影响到美联储、欧洲央行,以及全球市场紧缩时面临政策失效。 不过,目前尚不完全清楚中国的重新开放将如何影响全球通货紧缩的步伐,以及未来几个月各央行的降息能力。 从鲍威尔的讲话中,金融市场也能看出端倪。一向来鹰派的鲍威尔,此次却明显释放出鸽派信号,甚至对未来加息的步调没有给出具体的时间表,而是采用“边观察、边调整”的持续加息计划。 市场预期继续消化主要新兴市场和美国下半年的降息,为较低的利率创造一个潜在的积极阶段。但与中国相关的增长顺风,以及新的通胀冲动,可能会阻碍这些计划,导致更长时间的暂停而不是彻底放松。 这将会对黄金、美元、美国股市、债市等全球资产造成重大的影响。如果美联储的紧缩政策越拉越长,最终投资者发现,通往2%的通胀目标太过魔幻,市场在评估前景时可能会变得更敏感、更挑剔。 (来源:Seeking Alpha) 中国的消费正在上升 RBC Capital Markets策略师Michael Tran表示,最直接的传导点是能源市场。他指出:“虽然处于早期,已经有迹象表明中国的消费机器正在加速运转。鉴于对能源安全的关注,我们预计中国的进口将继续回升,尤其是在炼油厂开工增加,以及储备原油仍然是战略重点的情况下。” 中国的家庭消费和旅游业将对全球需求和价格动态产生重大影响,从短期来看,这对日本来说可能是一个特殊的风险,日本正在经历42年来最严重的通货膨胀。 Capital Economics经济学家Sheana Yue表示:“经过三年的隔离,国外旅行的需求被大量压抑。我们预计到2023年底,出境游将从几乎没有恢复到大流行前水平的75%。” 摩根大通驻悉尼的经济学家汤姆·肯尼迪补充说,中国的重新开放“显然有利于对外账户和国内生产总值”,其中服务业受到的提振最大。肯尼迪补充说,在新冠疫情之前的时代,仅中国游客和留学生就分别为澳大利亚的GDP贡献约0.5%和0.4%。 肯尼迪指出:“这些数字很有意义,尽管我们已经假设会出现一定程度的复苏,而且全面回归可能会分布在多个季度,可能要到2024年。” 新加坡的2023年也变得更加有趣。新加坡旅游局首席执行官Keith Tan告诉美国CNBC,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国的航空公司和中国的机场,以及他们是否准备好恢复大量国际航班”。 中国全球经济角色大转变 如果说2023年有什么明确的话,那就是中国在全球经济中的角色将大不相同。荷兰国际集团(ING)银行的经济学家Iris Pang指出,亚洲最大经济体自2022年第二季度以来经济放缓,这主要是由于严格的新冠病毒措施扰乱了港口和陆路物流、零售和餐饮业,并导致一些关键制造地点的工厂暂时停工。 “即使放宽了限制,疲软的国内经济和高企的外部通胀也在2022年第四季度对制造业造成了打击,”Pang补充道。 他解释说:“此外,房地产开发商一直在努力获得足够的现金来完成住宅项目。这引发了房地产开发商在第四季度通过银行、股票和债券市场获得融资的一系列宽松措施。脆弱的经济意味着根本没有通胀压力,幸运的是没有通缩。” 总结而言,对于中国如何改变通胀动态的真正全球试金石,将是鲍威尔在美联储团队将在多大程度上被迫采取严厉的货币措施,这样的不确定性估计在不久的将来,会越来越常见到。
lg
...
小萧
2023-02-02
会员
中航电测强势封板!除了借壳,军工板块还有什么值得期待?
go
lg
...
工龙头企业或逐步打造军工龙头企业:作为
中
国
经
济
的旗舰和领航企业,预计各领域央企或将重点打造支柱型上市公司,军工领域龙头企业或将涌现; 二是加强专业化整合,加强上市公司平台建设,上市公司平台化已成为趋势,上市公司价值得到明确和提升:预计各集团将针对业务集群进行专业化整合,推动优质资源、未上市资产向上市公司汇聚,上市公司或将出现产业平台化。 三是更好的激励和约束机制或将推行。 四是建立健全投资者关系管理体系:引入分析师会议、新媒体等新手段,与时俱进;强调以市场化的手段引导上市公司的价值回归; 当前国企改革已进入深水区,国企改革将持续发力,加强优质资产对接资本市场,盘活可开发资产,退出低效无效上市平台,统筹优化上市平台布局,国企改革已成当前重要投资主线之一。 资产注入、股权激励将是全年主题 军工行业是一个长周期板块,由于每年我国军费开支的增速都是均匀固定的,因此上市公司唯有通过政策支持、资产注入以及股权激励的方式来提升自身估值水平。投资者也可从以上三大方向来进行投资决策。 首先股权激励是军工国企较为确定的长期利好。因为军工企业曾经在投资者眼中有着业绩透明度差等问题,而股权激励一定程度上可以增强市场对公司的业绩预期,进而提升估值。 25家军工上市公司股票在实施股权激励方案后12个月内上涨了57.14%,涨幅超过50%的企业占33.33%;在实施24个月之后,股价涨幅达到76.47%;在实施36个月之后,93.75%的公司股票上涨,68.75%以上的股票涨幅超过50%。少数股价没有上涨的主要原因是非基本面因素。 第二个方向资产注入目前来看即使成飞集团上市,军工行业还是具有较大的资产证券化空间。举个例子来看,截至2021年航天科技集团,资产证券化率21.03%;中国电子科技集团,资产证券化率32.59%。 在2022年两会上,航空工业集团董事长谭瑞松提出了建立军工央企资产重组平台的建议,呼吁从行业管理、政策机制等方面着手解决军工资产市场、能力、资产流动性等问题,让军工央企释放更多存量资产的市场价值,优化资产结构。集团资产证券化或将成为下一步国企改革的重点方向。 总之,在经济复苏程度数据还没落地的背景下,具有确定性兼具业绩弹性的军工板块还是投资者值得关注的防御型资产。天风证券建议关注相应板块机遇: (1)三年国改,改革或加速:关注中航改革龙头【中航沈飞、中航西飞、中直股份】; (2)超额景气度赛道1航发:(航发中游【中航重机、航宇科技、图南股份、钢研高纳、派克新材】、航发权重【航发动力】、航发上游【西部超导、华秦科技】); (3)超额景气度赛道2导弹:(新远程火箭弹【北方导航、中兵红箭】、新型号机载导弹TR【国博电子、国光电气】、新型号航天导弹模组【新雷能、盟升电子】、导弹元器件【振华风光、紫光国微、航天电器、振华科技、鸿远电子等】; (4)沈飞链:中航沈飞、光威复材; (5)其他中小市值:电磁装备-湘电股份、王子新材;电子对抗-佳缘科技;元器件检测-苏试试验/思科瑞;民营数模/模拟国产芯片-臻镭科技、铖昌科技。
lg
...
证券之星
2023-02-02
【预见2023】中信证券程强:"四个升级"将成为重要经济增长点,A股"转折之年"外资和私募是增量资金主要来源
go
lg
...
济增长点之一。 ● 预计2023年
中
国
经
济
增长仍将低于潜在经济增速中枢,需要实施更为精准有力的货币政策以支持实体经济恢复,2023年下半年预计可能进行一次降息和一次降准。 ● 尽管在2022年低基数下和疫情防控“放开”后经济的逐步复苏具有较大的确定性,但同时也应留意疫情感染高峰可能出现反复、全球地缘政治冲突延续、海外主要经济体步入衰退周期和全球经济增长内生动力不足等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 ● 预计2023年A股行情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由政策驱动,第二阶段行情由业绩驱动。 全球经济内生增长动能缺乏 我国经济2023年有望逆势而上 金融界:您认为当前影响全球经济前景的最主要因素有哪些? 程强:当前,全球经济内生增长动能缺乏,新冠疫情对全球供应链造成极大冲击,国际环境持续动荡,逆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强,导致总体经济增长不断趋缓,消费与投资需求增长的抑制因素较强,提振动力不足。经济发展内生动力方面,发达经济体长期依赖低利率政策刺激经济需求,但全要素生产率未见提高,劳动力市场匹配效率也有所下降,全球经济增长动能缺少实质性改善;新冠疫情扰乱了全球供应链,冲击了各国经济稳定,对全球经济带来极大冲击;近年来部分国家民粹主义抬头,在疫情冲击下对全球经济的负面影响更加突出,导致贸易保护主义政策频出,加强了逆全球化趋势;地缘政治冲突及其次生的非传统安全问题短期内也难以解决。目前全球各主要经济体疫情防控政策均已基本放开,主要流行毒株的毒性不断减弱,新冠疫情对全球经济的影响正在不断弱化,但这并不能从根本上逆转全球经济的衰退趋势。 在缺乏内生动能的宏观背景下,预计2023年主要经济体货币流动性的继续退潮将使企业投资与居民消费意愿进一步下降,发达经济体需求下行压力加大,欧美或将陷入实质性衰退,日本经济增长动能也不够稳健。南亚与东南亚等新兴经济体面临承接全球制造产业链转移的机遇,有动力在2023年全球经济增长压力增大的环境中逆流而上,但仍会面临国际资本流出压力与自身政经稳定性的挑战。对我国来说,2023年发展的内外部环境有望得到整体改善,主要得益于疫情防控压力的减轻,在经济增速的低基数和全球流动性压力减弱的背景下,我国经济2023年有望逆势而上,实现5%左右的增速。 2023年海外通胀有望总体回落,但幅度有限、粘性仍强 金融界:世界范围内市场的整体通胀水平正在快速增长。这种全球性通胀局面是暂时的还是长期的?目前的高通胀主要是由什么引起的呢? 程强:能源价格上涨,疫情导致的商品短缺、货运价格上涨、劳动力工资上涨,极端天气频发和贸易壁垒等因素导致目前全球通胀高企。俄乌冲突爆发后,欧洲天然气供应出现紧张局面,2021年以来世界多地出现高温、降雪、冻雨等极端天气使天然气井被迫停工,同时后疫情时代天然气需求逐步放量,多方因素导致全球天然气供给短缺,天然气价格持续高位。隔离封控政策导致企业开工不足,塑料、木材、钢材等上游原材料供不应求,价格大幅上升。海外经济体劳动力市场匹配效率下降,贝弗里奇曲线外移,人工成本明显上升。极端天气还导致全球农业受灾严重,农产品价格上升。防疫政策和贸易保护政策使得全球贸易不畅,海运价格大幅上升,陆路运输也受到限制,供应链成本的上升推动企业上调商品价格。 2023年海外通胀有望总体回落,但幅度有限、粘性仍强。首先多数央行持续收紧货币政策,全球经济持续走弱将在需求层面减轻通胀压力。其次在各国疫情防控政策不断优化、俄乌冲突不出现进一步恶化的情形下,预计全球供应链将逐步修复,能源价格将有所回落,全球商品价格攀升也将有所缓解。但疫情导致全球劳动力市场出现长期供给短缺,工资增速持续高位运行,将对核心通胀形成支撑。OPEC在2023年将进行减产,预计油价仍将高位运行。当前干旱和洪水等极端天气仍在影响全球主要粮食生产国,国际粮价或将继续高位波动。因此目前全球高通胀局面短期内仍然存在较大粘性,通胀水平难以迅速回落。 基建和制造业将延续增长 消费景气水平将缓慢修复 金融界:您如何看待当前
中
国
经
济
面临的挑战?请您展望一下2023年的
中
国
经
济
? 程强:2023年我国经济的内外部环境有望得到整体改善。国内方面,主要得益于疫情防控压力的减轻和地产政策的优化。疫情放开后第一波感染高峰的到来虽然导致短期内开工不足,使一季度增速受到一定影响,但从二季度开始经济将逐步复苏。即使后续再次出现感染高峰,预计对经济的影响也将明显减小。2022年11月以来,地产第二、第三支箭不断创新扩容,第一支箭信贷也给予了大力授信支持;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增加了房地产需求端的支持内容,在扩大国内需求部署上,明确把“支持住房改善”摆在支持新能源汽车、养老服务等消费政策之前,地产已成为扩内需、促消费的重要抓手,预计2023年全年房地产投资有望在2022年约10%降幅的基础上明显收窄。国际方面,虽然全球经济持续走弱,欧美进入衰退周期,但全球流动性压力的减弱将为我国经济发展创造有利环境。 预计2023年
中
国
经
济
将顶住各方面压力,实现5%左右增速的增长。投资方面,基建和制造业将延续增长,房地产持续调整,预计在政策接力呵护下,2023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将达7%左右。消费方面,消费景气水平将缓慢修复,地产相关消费对经济的拖累料将显著改善,新能源汽车免征车辆购置税政策将持续对汽车消费产生正向带动。进出口方面,海外经济进入景气下行通道将带动中国出口增速进入下行区间,但由于我国能源价格较为稳定,部分能源占比较高的商品国际竞争力会有所加强,除此之外海外对能源安全和产业链安全的重视程度将增强,海外各国还将有一定程度的资本开支需求,因此中国的工业资本品可能将有所受益,从而对整体出口形成支撑。 “四个升级”将成为我国2023年重要经济增长点之一 金融界:在全球经济下行的背景下,预计2023年我国经济将有哪些核心增长点? 程强:2023年,随着供给端和需求端双向发力,地产将再度成为扩内需的重要支撑点。2022年12月,在地产三支箭等供给端政策持续转暖背景下,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进一步增加了房地产需求端的支持内容,明确把“支持住房改善”摆在支持新能源汽车、养老服务等消费政策之前的首位。随着部分城市降低首贷利率,地产当月销售增速转正时点有望更早到来,预计2023年地产销售、竣工、拿地、开工指标将逐步企稳,房地产全产业链的修复将对扩大内需、促进消费起到积极作用。 除了房地产相关行业的复苏,“四个升级”,即数字经济升级、能源结构升级、装备制造升级和城市功能升级也将成为我国2023年重要经济增长点之一。数字经济包括“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数字化治理”与“数据价值化”四大业态,核心产业包括电子信息制造业、电信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和互联网行业等。2021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45.5万亿元,同比名义增长16.2%(高于同期GDP名义增速3.4个百分点),占GDP的比重达39.8%。城市功能升级包括便捷的物流服务、金融服务、文娱服务、社区服务等方面,很多业态兼有建设和运营属性,既能促进投资、又能拉动消费。随着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逐步落地,能源结构升级成为支撑经济社会发展主要动力之一。在政策支持和市场驱动下,我国光伏、风电、储能和新能源汽车等行业的增加值有望实现更高增长。近年来,我国装备制造业发展迅速,正向“创新驱动型”模式转变。据工信部统计,高技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速大幅高于制造业平均增速,2021年对规上工业贡献率分别达28.6%、45%,涌现出C919航空客机、蛟龙号载人潜水器等多个高端产品,未来能源装备、石化装备、矿山机械、工程机械、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等领域或将长期保持较高景气。2023年,预计上述四领域合计贡献GDP占比提升1.7个百分点。 财政政策应进一步扩张,优化组合赤字、专项债等政策工具,叠加贴息等工具的创新使用 金融界:为进一步提振市场信心,财政、货币政策应具备哪些应对之策?预计新一年人民币汇率将呈现怎样的走势? 程强:当前我国经济恢复的基础尚不牢固,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仍然较大,外部环境动荡不安。为应对这些风险挑战,财政政策或将进一步扩张,优化组合赤字、专项债等政策工具,叠加贴息等工具的创新使用,进一步地“加力提效”。加大力度方面,2022年财政实际扩张约为9.46万亿,逆周期调节贡献显著。2023年财政还需在此基础上有增量,预计2023年财政赤字率在3%,新增专项债3.8万亿元,政策性银行专项金融工具资金支持1.5-2万亿元,总体能够匹配经济增长需求。优化政策工具组合方面,准财政工具预计将担当更重责任。2022年年中加码了5000亿元专项债使用限额和7400亿元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有效抵补了卖地收入下行对财政调节力度的拖累。2023年财政政策预计还将加码基建做逆周期调节,仍需更多增量工具来维持逆周期调节力度。 2022年由于美元多次加息和国内经济基本面走弱,人民币贬值幅度超过10%。2023年来看,预计美联储将停止加息,美国可能在年中进入经济衰退,美元可能进入走弱周期。如果2023年
中
国
经
济
能延续复苏态势,人民币汇率有望结束贬值并在二季度后实现小幅升值。美元停止加息后,国内货币宽松空间将得到释放。预计2023年
中
国
经
济
增长仍将低于潜在经济增速中枢,需要实施更为精准有力的货币政策以支持实体经济恢复,2023年下半年预计可能进行一次降息和一次降准。此外,为支持房地产市场平稳运行,预计央行2023年会出台更多创新性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包括保交楼贷款支持计划、住房租赁贷款支持计划、民企债券融资支持工具等。 2023年A股行情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关注三条主线,第二阶段重点关注“四大安全” 金融界:2023年我国资本市场将会有怎样的表现?哪些领域值得关注? 程强:2022年以来压制A股的多重因素将在2023年迎来转折,预计2023年A股市场将较2022年有明显改善。政策方面,2022年11月和12月落地的防疫优化“二十条”和“新十条”明确了科学精准的原则和逐步放松的趋势,目前各地基本实现过峰;2022年下半年来,地产三支箭不断创新扩容,1月5日央行、银保监会宣布建立首套住房贷款利率政策动态调整机制,需求端开始发力。流动性方面,预计2023年欧美加息结束,人民币汇率拐点出现并逐步升值,A股在全球权益市场中配置价值将有效提升,打开估值修复空间。经济基本面方面,随着各地防疫政策优化,预计2023年二季度疫情对经济的影响将明显缓解,消费开始进入回暖通道,对冲外需不足影响;随着稳增长政策起效和疫情扰动缓解,“三箭齐发”和需求端政策的优化也将助力房地产行业回归良性循环,A股盈利增速的拐点凸显。 随着上述三大拐点渐次出现,2023年A股将逐步聚力上行,延续已开启的中期全面修复趋势,预计进入二季度后上行动能更强,其中外资和私募是全年增量资金的主要来源。数据显示,进入2023年后,增量资金“抢跑”入场,外资回流中国资产速度加快,活跃资金仓位迅速抬升。预计2023年A股行情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由政策驱动,并已在途中,建议关注精准防控、地产产业链和全球流动性拐点三条主线,具体包括精准防疫带来实质性放松的受益行业(出行链、新冠的预防治疗、医疗新基建和前期C端需求/B端业务场景受疫情压制的细分行业等)、地产产业链行业(优质开发商、建材、家电、优质银行)以及全球流动性拐点利好的港股和贵金属等;第二阶段行情由业绩驱动,风格更偏成长,可重点关注“四大安全”(能源资源安全、科技安全、国防安全、粮食安全)领域,具体行业包括传统能源(煤炭/油气)保供、新能源内需扩张、关键矿产资源(锂、稀土)、半导体产业链、信创(计算机软硬件)、数字基建(运营商、ITC设备等)、航空航天装备及发动机、元器件自主可控需求布局、种源和生物育种等。除“四大安全”之外,还可关注全球份额持续提升的中国优势制造业(智能汽车、化工)。 对2023年经济复苏程度的期待应保持理性 金融界:新的一年,一切会变好吗?我们该对2023抱有怎样的期待? 程强:2022年是不平静的一年,受俄乌冲突、海外经济体持续加大货币政策收缩力度、地产行业风险持续暴露以及国内多地散点疫情爆发等事件的影响,经济基本面有所下行,市场预期走弱,金融市场较为震荡。展望2023年,我们对经济发展的期待要更为乐观。2022年底以来,制约经济发展的不利因素不断减弱,经济发展面临的内外部环境较过去3年有明显改善,经济复苏渐行渐近。内部环境方面,随着疫情防控政策的优化、第一波感染高峰期基本结束、地产政策的持续发力和各项促消费政策的不断落地,经济发展环境将迎来明显改善;外部环境方面,预计2023年欧美结束加息,流动性压力将得到缓解。2022年12月6日,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2023年经济工作,指出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提出“四个敢”,即坚持真抓实干,激发全社会干事创业活力,让干部敢为、地方敢闯、企业敢干、群众敢首创。 这是对全社会释放出两个明确信号:一是发展的信号,要更加注重经济发展,引导全社会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干事创业和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上来;二是创新和改革的信号。接下来,随着一系列具体政策的出台落地,这些信号会更加明确,对社会各界的引导作用也会加快凸显出来,激励地方政府和各类市场主体在创新和改革中释放发展活力,积聚发展动力,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尽管在2022年低基数下和疫情防控“放开”后经济的逐步复苏具有较大的确定性,但疫情感染高峰可能出现反复、全球地缘政治冲突延续、海外主要经济体步入衰退周期和全球经济增长内生动力不足等风险因素广泛存在的背景下,对2023年经济复苏程度的期待仍应保持理性。
lg
...
金融界
2023-02-02
收评:A股三大指数震荡涨跌各异,成交额连续两日突破万亿,大消费全天活跃
go
lg
...
。 对于A股,中信建投证券表示,在
中
国
经
济
复苏稳步回升和金融持续改革并加大对外开放的背景下,叠加美联储加息接近尾声,人民币升值趋势明确,外资继续加大流入A股趋势明显,内外资有望形成合力推动A股估值向上修复。因此,2023年市场震荡攀升仍是大概率事件。但是,市场短期止跌反弹,能否延续取决于量能的变化和内外资能否形成合力。但随着政策加码等积极因素积聚,市场结构化行情有望持续。操作上建议持股为主,若持币低吸为宜。短线建议关注券商以及数字经济、人工智能、新能源等成长股板块。 光大证券指出,坚守低吸潜伏策略。大消费板块持续调整之后,短线或有超跌反弹,关注旅游酒店、白酒、免税等。数字经济重回风口,短线具备持续性。同时,继续关注央企改革、军工、养老、三胎等政策主题机会。 东北证券建议,操作上以指数震荡、高低轮动为主要思路;仓位上可以适度采用逆向思路,即、如果后续指数顺势回落并回补3240-3247点的下方缺口,则仓轻者可以适度回补些仓位,等待指数再度反弹挑战3300点上方时卖出;仓重者则适度控制仓位、震荡行情中的高低轮动行情为基调,优化持仓,更偏与科创成长、两会题材等内资偏好的主线,并且考虑到全面注册制的落地、需要防范券商股的高开低走。
lg
...
金融界
2023-02-02
人民币高举胜利旗帜!美元空头进入“美联储紧缩周期” 交易员:中国囤美元的时代来临
go
lg
...
加权指数的进一步升值,尽管我们预计由于
中
国
经
济
增长加速和美元走软,人民币兑美元将进一步升值。” 高盛和其他全球投资银行已上调今年对人民币汇率的预测,原因是预期
中
国
经
济
重新开放和北京放松房地产业限制措施的决定将引发强劲的资本流入。 截至午盘,全球美元指数从前一收盘价101.217跌至100.918,离岸人民币兑美元报6.7188。 离岸人民币的一年远期汇率为每美元6.5811,表明 12 个月内升值约2.09%。 亚洲股市周四飙升,而美元走软,此前美联储主席鲍威尔表示“通货紧缩”过程正在进行中,这提振了风险偏好,因为投资者希望美国利率的攀升将很快结束。摩根士丹利资本国际除日本以外最广泛的亚太地区股票指数周四上涨0.91%。在去年下跌近20%之后,该指数今年上涨近11%,刚刚创下2012年以来最好的1月表现。 日本日经指数上涨0.10%,而澳大利亚S&P/ASX 200指数上涨0.14%。中国股市上涨0.11%,而香港恒生指数上涨近1%。 期货显示欧洲股市可能继续上涨,Eurostoxx 50期货上涨0.74%,德国DAX期货上涨0.74%,富时期货上涨0.46%。 美联储在经历了一年更大幅度的加息后宣布预期加息25个基点,并表示在对抗高通胀的斗争中取得了关键的转折点,但政策制定者预计仍需要“持续增加”借贷成本。不过,市场从鲍威尔在新闻发布会上关于正在进行的“通货紧缩”进程的评论中获得了鸽派暗示,这帮助标准普尔500指数和纳斯达克指数隔夜大幅收高。 Thornburg Investment Management投资组合经理兼董事总经理Ali Hassan表示,鲍威尔在新闻发布会上似乎对更宽松的金融状况不以为然。“这是市场可以购买的绿灯,而不会觉得他们在与美联储作对。” 货币紧缩步伐放缓的前景提高了对所谓软着陆的预期,在经济增长疲软但富有弹性的背景下,通胀有所缓和。鲍威尔周三表示,尽管利率大幅上涨,但他对经济软着陆的希望仍然存在。 “从现在开始,数据将比鲍威尔所说的更有分量,”新加坡盛宝市场的市场策略师Charu Chanana表示。“因此,在经济数据出人意料地大幅打破市场一直依赖的软着陆说法之前,冒险反弹可能会有空间。” 现在焦点将转向定于周四举行的欧洲央行(ECB)和英国央行(BOE)会议,以及两家央行可能采取的利率路径。 Saxo Markets策略师表示,欧洲央行最近的鹰派程度超过了其他央行,本周可能会重蹈覆辙。他们表示,鉴于优柔寡断的市场定价以及分裂投票的范围,英国央行可能是最难预测的。
lg
...
小萧
2023-02-02
国君策略:全面注册制开启,资本市场焕新生,战略看好A股行情
go
lg
...
3年出现系统性的下降。考虑到投资者对于
中
国
经
济
恢复信心的定价已经比较充分,估值驱动的行情已经接近尾声,往后看市场会逐步的向企业盈利的超预期增长以及未来政策的重点转换。行业配置上,关注开工链条和制造业复工复产,价值板块推荐建材/建筑/轻工/家电;科技制造推荐汽车/电子/计算机/通信等。主题投资上,短期利好券商和创投类公司。 ▶风险提示:注册制推进不及预期;国际地缘政治风险等。
lg
...
金融界
2023-02-02
上一页
1
•••
854
855
856
857
858
•••
1000
下一页
24小时热点
特朗普阵营突传重大消息!彭博社:推动美联储“出售”黄金储备 购买100枚比特币
lg
...
中美突发重大消息!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会见拜登 双边释出哪些关键信号?
lg
...
突然语出惊人!索罗斯战友:美联储“过早”宣布通胀胜利 决议降息犯下致命错误
lg
...
特朗普将大量印钞!传奇交易员罕见信号:新政府将抛弃美元 这“走势图“胜于雄辩
lg
...
突发重磅爆料!英媒:马斯克可能被美国调查 曾与普京、俄罗斯官员多次通话……
lg
...
最新话题
更多
#SFFE2030--FX168“可持续发展金融企业”评选#
lg
...
14讨论
#链上风云#
lg
...
47讨论
#美国大选#
lg
...
1304讨论
#VIP会员尊享#
lg
...
1477讨论
#比特币最新消息#
lg
...
578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