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数字财富领导者
CoNET
|
客户端
|
旧版
|
北美站
|
FX168 全球视野 中文财经
首页
资讯
速递
行情
日历
数据
社区
视频
直播
点评旗舰店
商品
财富汇
登录 / 注册
搜 索
综合
行情
速递
日历
话题
168人气号
文章
陕国投研报|1月中国宏观经济预测与分析
go
lg
...
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
中
国
经
济
顶住压力持续发展,经济总量再上新台阶。四季度以来,受外需下行、疫情反复和地产低迷等因素拖累,GDP增速由三季度的3.9%回落至2.9%,全年同比增长3.0%,均好于市场预期。12月受疫情扰动加剧影响,国内经济复苏进程放缓。生产方面,12月规上工业同比增长1.3%,PMI持续回落,连续三个月位于枯荣线以下,生产景气度持续走弱。三驾马车中,投资增速小幅放缓,基建投资持续发力,制造业投资小幅回落,房地产投资持续低迷;受去年低基数效应以及防疫物资需求增加影响,消费市场增速降幅收窄,餐饮等线下消费增速跌幅持续扩大。进出口同比增速延续下跌趋势,外需收缩叠加疫情扰动出口阶段性承压,价格支撑减弱下,进口增速维持低位。通胀方面,CPI涨幅小幅回升,PPI同比降幅收窄,CPI-PPI剪刀差持续收窄。货币与融资方面,社融增速下滑,债券融资拖累明显,企业中长期贷款持续改善,居民贷款仍显颓势。 从全球环境来看,全球经济衰退预期不减,海外需求不断收缩,大宗商品价格震荡下行,国内出口持续承压。国内经济与欧美主要经济体处于不同周期,外围紧缩货币政策对国内进一步采取宽松政策形成一定制约,需要财政进一步发力以对冲国内经济复苏力度偏弱的压力。 十二月宏观经济数据分析 01 生产:采矿业增速小幅回落,制造业增速持续下行,公用事业增速显著回升,生产景气度持续下降。 四季度GDP同比增长2.9%,全年同比增长3%,均好于预期。生产方面,12月份,工业生产依旧偏弱,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较前值回落0.9个百分点。受高基数效应拖累,上游采矿业同比增长4.9%,较上月回落1个百分点;能源保供稳价政策持续显效,公用事业同比增长7%;制造业同比增长仅0.2%,较上月回落1.8个百分点。制造业中,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等部门保持较高增速,汽车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等部门增速明显下滑。12月份PMI继续下行1个百分点至47,连续三个月位于枯荣线以下,PMI新订单回落至43.9,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总体有所放缓,生产景气水平回落。 (数据来源:wind,陕国投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02 投资:整体保持平稳增长,基建投资持续发力,制造业投资小幅回落,房地产投资持续低迷。 投资方面,1—12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572138亿元,同比增长5.1%。12月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环比增长0.49%。其中,基建投资持续发力,同比增长11.52%,制造业投资整体维持温和复苏态势,同比增长9.1%,较上月小幅回落0.2个百分点,其中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汽车制造业等行业投资仍然保持较高景气。12月房地产投资持续低迷,销售数据持续下滑,但供给端政策效应逐步显现,房屋竣工面积数据开始回暖,预计随着疫情影响减弱,经济活动恢复,房地产投资将持续改善。 (数据来源:wind,陕国投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03 消费:消费市场增速降幅收窄,受疫情迅速扩散影响,餐饮等线下消费增速跌幅持续扩大。 消费方面,受去年低基数和防疫物资需求增加等因素影响,12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1.8%,降幅较上月收窄4.1个百分点。限额以上社零同比下降1.3%,较上月回升4.5个百分点;商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0.1%,较前值回升5.5个百分点,其中中西药品类本月增速较快。防疫政策优化,叠加年底燃油车购置税优惠和新能源补贴政策即将到期,12月全国乘用车销量同比增长3.0%。随着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12月国内迎来第一波感染高峰,受短期内疫情迅速扩散影响,居民生活半径进一步受限,线下消费进一步锐减,餐饮等接触型消费跌幅进一步扩大至-14.1%。预计在短期疫情过峰后,商品和服务消费需求将不断释放,消费市场有望进一步恢复。 (数据来源:wind,陕国投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04 进出口:进出口同比增速延续下跌趋势,外需收缩叠加疫情扰动出口阶段性承压,价格支撑减弱下,进口增速维持低位。 进出口方面,12月中国进出口总额5341.4亿美元,同比下降8.9%。出口方面,海外整体需求持续收缩,国内各地陆续迎来疫情高峰,大批工人和物流从业人员感染停工,对出口生产和运输的影响加剧,叠加去年同期高基数效应的压制作用,12月出口增速延续下跌趋势,出口金额同比下降9.9%,增速较上月回落0.9个百分点;进口方面,12月多数大宗商品价格下跌,价格因素对进口增速的贡献减弱,进口增速维持低位,但基数效应对进口的压制本月有所减轻,进口金额同比下降7.5%,增速较上月回升3.1个百分点,贸易顺差边际回升至780.1亿美元。近期海外需求收缩,出口数据快速回落,12月出口集装箱运价指数持续走低。 (数据来源:wind,陕国投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05 通胀:CPI涨幅小幅回升,PPI同比降幅收窄,CPI-PPI剪刀差持续收窄。 通胀方面,12月物价总体运行平稳,内需有所修复,CPI-PPI剪刀差持续收窄。12月受鲜菜价格季节性回升影响,CPI同比上涨1.8%,涨幅较上月扩大0.2个百分点,扣除食品与能源的核心CPI略有回升,同比上涨0.7%,涨幅较上月扩大0.1个百分点,需求温和复苏。12月份,受去年同期基数走低影响,PPI同比降幅收窄0.6个百分点至-0.7%,但增速仍低于预期;从环比看,本月国际油价震荡下行带动生产资料价格持续下行,PPI环比由上涨0.1%转为下降0.5%。 (数据来源:wind,陕国投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06 货币与融资:社融增速下滑,债券融资拖累明显,企业中长期贷款持续改善,居民贷款仍显颓势。 货币与融资环境方面,12月伴随财政支出力度放缓,M1同比增长3.7%,较前期回落0.9个百分点;M2同比增长11.8%,较前期回落0.6个百分点。12月社融存量344.21万亿元,同比增长9.6%,较上月回落0.4个百分点,新增社融规模1.31万亿元,同比少增1.05万亿元。从新增社融结构看,主要系政府债和企业债同比明显少增,以及居民部门信贷疲弱对新增社融规模形成拖累。预计随着企业预期改善、房地产需求政策再发力以及开年政府债发行落地,社融增速有望企稳回升。 (数据来源:wind,陕国投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经济增长分析预测 12月经济产出缺口向下,增速缺口向下。经济增长领先指标显示增长动能放缓。12月产出增速缺口向下,产出缺口向下;OECD领先指标走弱。1月EPMI大幅上行,季节调整后比上月回升,显示经济动能已开始逐步恢复 (数据来源:wind, 陕国投固定收益事业部) 12月的PPI同比下降0.7%,CPI同比上涨1.8%。考虑短期疫情的扰动,我们预计PPI还将继续回落筑底,CPI处震荡态势,。 通胀先行合成指数小幅下行,通胀先行合成指标更多反映的是国内的生产和需求的恢复。一致指数显示12月至明年2月CPI通胀增速整体达到阶段高位后有所下行。 我们计算的通胀高频指标,1月高频数据CPI为-0.62与上月持平,1月高频数据PPI为-1.90,较上月-1.69有所下行。 通胀先行合成指数小幅下行,PPI同比降幅收窄,主要由于生产资料等分项仍有下行所致。 通胀先行扩散指数有所下行,反映国内的经济的复苏受到疫情影响小幅减缓。 下月经济预测 目前是经济短周期从底部向上恢复期,震荡较大。月度模型仅作为趋势参考。短期预测模型预测12月CPI为2.2%,小幅高于上月的1.8%;PPI预测为 -1.27%,低于上月的-0.7%;工业增速预计为3.99%,比上月的1.3%有所回升;PMI预计为47.25,基本与上月的47持平。 (数据来源:wind, 陕国投固定收益事业部) 一月重点经济与市场事件 1月6日,国务院国资委部署2023年国资央企重点工作,强调要组织开展新一轮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着力打造一批创新型国有企业;要聚焦战略安全、产业引领、国计民生、公共服务等功能,加快打造现代产业链链长,积极开拓新领域新赛道,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 1月11日,央行、银保监会联合召开主要银行信贷工作座谈会,要求合把握信贷投放节奏,适度靠前发力,进一步优化信贷结构,精准有力支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重点领域、薄弱环节。 1月13日,美国劳工部数据显示,美国12月CPI同比上涨6.5%,符合市场预期,涨幅创2021年10月以来最小;环比则下降0.1%,为两年半来首次环比下降。12月核心CPI同比上涨5.7%,创2021年12月以来最低水平。 1月22日,31省份2022年全年GDP数据全部出炉。总量方面,粤苏鲁继续稳坐“前三把交椅”,依次为129118.58亿元、122875.6亿元和87435亿元。浙江、河南、四川、湖北、福建、湖南紧随其后,排名与2021年同期相比也未发生变化。增速方面,16省份跑赢“全国线”,福建、江西增速并列第一,均为4.7%。 1月28日,国家税务总局发布的增值税发票数据显示,春节假期,全国消费相关行业销售收入与上年春节假期相比增长12.2%,比2019年春节假期年均增长12.4%。其中,商品消费和服务消费同比分别增长10%和13.5%,比2019年春节假期年均分别增长13.1%和8.1%。 陕国投声明:文章内容并非投资建议,仅作参考,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负。 作者: 黄龙,固定收益事业部策略分析师; 徐一宁,创新与研究发展部(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博士后; 高雨欣,创新与研究发展部(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研究员
lg
...
金融界
2023-03-15
国家统计局:制造业升级态势明显,前2个月中高技术制造业增速保持两位数增长
go
lg
...
这个趋势? 付凌晖回应称,制造业是
中
国
经
济
发展的重要基础,2010年以来,中国制造业规模已经连续多年位于世界第一,经过长期的积累,制造业基础形成了一个规模比较大、体系比较完善、竞争力较强的体系。去年,由于受外部多重超预期因素影响,制造业企业预期一直有所波动,去年四季度连续3个月低于临界点以下。从今年的情况看,随着疫情防控较快平稳转段,国内稳经济政策效果持续显现,企业预期改善,2月份制造业PMI已经回升到了52.6%,这些情况充分说明企业的预期在好转,也表明今年经济企稳回升是有很好的微观基础支撑的。 从下阶段来看,制造业预期仍然会保持总体稳定。今年经济有望整体好转,市场需求会扩大,带动企业生产积极性提高。同时我们也看到,今年制造业的政策支持力度还会加大。这些年我们一直非常重视实体经济发展,制造业是实体经济重要组成部分。这些年在金融方面、信贷方面支持制造业,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一直保持较快增长,同时制造业投资前2个月保持了8.1%,制造业中高技术制造业增速保持两位数增长,制造业升级态势比较明显。从这些情况来看,今年企业预期会保持总体稳定。
lg
...
金融界
2023-03-15
国家统计局:有条件、有基础、有信心实现5%左右的预期增长目标
go
lg
...
民生就是就业。由于受疫情影响,过去三年
中
国
经
济
平均增速为4.5%,就业压力比较大。面对这样的困难,这两年一直在实施就业优先战略。促进就业稳定,关键还是要发展经济。要推动经济稳定增长,5%的经济增长目标高于过去三年经济平均增速,有利于扩大就业,稳定经济,改善民生。其次,5%的预期目标有利于防范和化解经济运行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和风险,同时也有利于引导各方面积极推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提高经济发展质量。经济增速如果过低,可能导致经济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暴露,风险就会增加。如果经济增速设定过高,会导致各方面资源条件比较紧张,不利于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从这些方面来看,5%的预期增长目标符合当前发展情况。然后,从当前经济运行情况和资源要素支撑条件来看,能够支撑5%左右的预期增长目标。目前,大多数研究认为中国潜在经济增长率在5%-7%之间,设定5%的目标基本符合潜在增长水平。 第二,5%的预期增长目标有压力、有挑战。从国际上来看,今年的国际形势比较复杂,全球经济增长趋于下行,主要国际组织对今年经济增长的预期都是下调,国际货币基金组织1月份预计今年世界经济增长2.9%,比2022年低0.5个百分点,说明世界经济运行增长态势是放缓的。同时还有国际通胀问题,虽然一些主要经济体大幅加息,通胀水平比去年有望回落,但总的来看还是属于高通胀水平。高通胀情况下,一些经济体的紧缩货币政策趋势可能还会延续,这也会进一步抑制全球经济增长。同时,国际环境中,地缘政治、单边主义、保护主义在抬头,这些对全球经济增长的压力会逐步显现。从国内来看,
中
国
经
济
总量去年达到了121万亿元,总量非常大,1个百分点的增长,可能相当于过去几个百分点的增长,增量是非常巨大的。看绝对量,现在一年的增量可能相当于上世纪九十年代一年的总量。所以,要实现这样的增长非常不容易。今年经济运行在逐步恢复,但是也要看到,在疫情冲击的这几年当中,企业还是个人的资产负债表受损的问题,还需要时间修复。长期积累的一些结构性问题还比较突出,稳定经济增长需要付出努力。 第三,实现5%左右的预期增长目标充满信心。首先,
中
国
经
济
经过长期发展,物质技术基础已经非常雄厚,经济总量达到121万亿元,有超大规模的市场优势、完善的产业体系、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劳动力素质还在不断提高,创新发展的动能不断增强,这是经济发展最重要的基础。其次,今年疫情对生产需求的抑制性作用有较大幅度消除,有利于释放经济增长潜力。三是,扩大内需方面,政策会持续加力。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今年要把扩大内需,特别是把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权威部门话开局”系列新闻发布会中,各部门已经在筹划今年扩大需求方面相关政策,会对实现全年目标起到促进作用。四是,党的二十大描绘了未来发展蓝图。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两会对今年的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这些将极大激励和振奋经济发展信心。 付凌晖指出,总的看,今年实现5%左右的预期目标有压力、有挑战,但是也要看到,我们有条件、有基础、更有信心实现增长目标,要按照有关要求,扎扎实实把各项工作做好,真正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推进,实现发展预期目标。
lg
...
金融界
2023-03-15
Mysteel:看清2023年粗钢产量变化的形与势
go
lg
...
60年前实现碳中和。” 这无疑是打响了
中
国
经
济
低碳转型的第一枪,而粗钢产量压减工作作为整体减碳的重要部分也进入了快车道。 2021年,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生态环境部、国家统计局合作开展全国粗钢产量压减工作,全年粗钢产量10.33亿吨,较2020年下降3198万吨,创下有史以来最大降幅。2022年,为保持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巩固好粗钢产量压减成果,四部委继续开展粗钢压减工作,全年粗钢产量10.13亿吨,较2021年下降1978万吨。 2、粗钢产量压减的政策重心变化 两年间,全国粗钢产量已从2020年10.65亿吨下降至去年的10.13亿吨,累计降幅5176万吨;焦炭消耗量也累计减少了1856万吨。从数据上来看,钢铁行业在2030年前完成碳达峰任务已经比较确定。在此背景下,相较于21年政策提出的3000万吨的粗钢压减目标,22年的粗钢压减任务并未定位追求绝对的减量目标,而是提出以“产量不超去年”和“对冲需求下行”为目的的指导性方向。 展望2023年,全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速目标5%和扩内需的政策定位,市场曾普遍认为今年或不对钢厂产量进行限制,粗钢产量可能再次反弹。但必须提示,就近两年粗钢产量在不变价GDP中的占比来看,由于房地产行业的衰退和新基建用钢需求强度下降等因素,粗钢产量的变化对GDP的贡献弹性逐年走低:保经济增长和保粗钢产量并不构成等式。 3、2023年粗钢产量变化的形与势 2022年4月下旬,政策层面提出了全年粗钢产量同比下降的目标。随后,在政策指导和市场价格调节双重机制下,二季度日均铁水产量维持在237.8万吨;但下半年除了金九银十仍保持238万吨左右的产量外,其余时间均只有225万吨以下的水平,淡旺季产量差异明显。 按3月全国日均铁水产量238万吨来计算,一季度全国247家钢厂铁水产量同比增加1444万吨。无论从市场供需的平衡角度还是从政策实施的连续性和必要性角度来看,减产压力都开始累积。考虑到去年下半年产量走低,如果今年要继续进行粗钢压减工作,二季度无疑是最合适的时间窗口。 从限产的执行方式来看,2021年的粗钢产量压减中全国一刀切的模式已成为过去式。2022年的减产工作以产能较为集中的地区为主:仅河北、山西和江苏三省,去年粗钢产量同比下降了1933万吨,承担了全国粗钢产量减量的绝大部分。同时,减产指标安排也更加细化,按照钢厂的绩效评级分解到钢厂,进行针对性地产量调控。另外,2022年钢铁企业在政策指导和市场价格调节双重机制下主动降产限产也是当年粗钢产量减量任务完成比较顺利的重要因素。 从需求角度考虑,市场普遍认为在房地产继续下行的背景下,今年用钢消费量环比或将持续下降。即使乐观估计中考虑到基建需求将对冲房地产的减量,全年用钢消费量或有0.5%-1%的增量空间:但按1%的增量计算,今年用钢消费量也仅增加980万吨。 所以,如不对粗钢产量加以一定条件的限制,今年粗钢增量将远超需求增量,钢厂利润仍将继续收缩。原料利润高企,钢厂持续亏损,不利经济发展的质量和钢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由此可见当下,限产的必要性日显突出。
lg
...
我的钢铁网
2023-03-15
科技股、医药股齐发力,港股快速拉升,港股通50ETF(159712)涨超1.6%
go
lg
...
从“估值的修复”走向“盈利的修复”,在
中
国
经
济
和内地经济复苏的背景下,港股基本面也将有所好转,并且还将有相应的投资机会。 (来源:界面AI) 声明:本条内容由界面AI生成并授权使用,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AI技术战略支持为有连云。
lg
...
有连云
2023-03-15
315基民必藏贴:“万基时代”借力专业选手!如何抓住关键上涨期?警惕购买“雷区”,消除“精神内耗”
go
lg
...
2亿人。 25年来,公募基金始终与
中
国
经
济
发展同向同行,为实体经济注入源头活水;勇挑养老投资重担,守护数万亿元规模的“养老钱”;践行普惠金融初心,累计向持有人分红超4万亿元。我国公募基金发展已经变身成为金融生态里面的“好金融”。中国基民数量也早在2021年年底就突破了7.2亿人。
lg
...
金融界
2023-03-15
【会议纪要|钢市面对面】冷镀生产企业专场(2023.3.14)
go
lg
...
车行业将得到优化。 5、未来经济展望:
中
国
经
济
韧劲十足,未来可期。 海峡凯西(成都)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总经理 姜建海 1、需求方面,年前期待年后行情,但节后行情不佳,3月初以来虽然钢价上涨,成都冷镀市场行情不佳,采购谨慎。 2、库存方面,目前产品、原料库存均保持正常水平。 3、未来市场展望:疫情结束后终端市场项目并未出现较大好转来支撑行情,并且从往年情况来看4月底、5月份都属于销售淡季,因此需要关注国家是否会出台相关政策来支撑下游消费。 酒钢兰州嘉利华公司 主管 朱磊 1、供应方面,去年开始,因效益不好便对冷轧产能进行缩减,往新疆、兰州、陕西地区的资源投放都受到影响。 2、需求方面, 由于西北区域下游制造业单一,地产行业不佳带动冷轧消费下降,制门行业订单量不高。 3、未来市场展望:由于2021年消费基数较高,因此22年同比下降较多。今年疫情影响淡化,国家对地产的政策刺激将有所显现,所以对冷镀3、4月份较为看好,或将好于去年。 福建凯景新型科技材料有限公司 资材部经理 林永嘉 1、需求方面,目前外贸强于内贸,海外需求较好。 2、价格方面:此轮拉涨在于去库存,钢厂产量维持低位,表需上升,现阶段仍处于上行趋势。 3、未来市场展望:目前原料热卷价格涨幅快于成材,后期还需关注需求释放情况。若外贸能够平稳过渡,内贸恢复,行情还可以进一步延续,持乐观谨慎态度。 4、下游操作建议:稳中求进,下游需控制库存,按需采购,观察需求释放情况。 四、观点总结 1、各位嘉宾对于未来几月冷镀行情多呈现谨慎乐观。 2、价格方面,当前
中
国
经
济
依旧是充满韧劲,并且随着内贸逐步恢复,预计4、5月份下游将逐步进入采购高峰期,价格上涨的行情还将延续。但也需要关注国外黑天鹅事件以及国内实际的需求恢复情况,因此对未来行情还是持谨慎乐观态度。 3、下游方面,建议下游企业还是根据自身实际需求情况安排采购节奏,以稳为主,防止因价格波动而出现不必要的损失。 五、下周钢市面对面直播主题 贸易商专场 2023.3.21 下午3:00-4:00
lg
...
我的钢铁网
2023-03-15
银行倒闭浪潮引发全球金融动荡,中国市场意外成为“避风港”?
go
lg
...
行风险的担忧引发的,因为投资者加强了对
中
国
经
济
复苏的押注。Skandinaviska Enskilda Banken AB的亚洲策略主管Eugenia Fabon Victorino表示,由于美国的动荡现在使美联储的政策利率接近峰值,人民币将会走强。 “中国的增长故事并没有被硅谷银行的影响所否定,”新加坡的Victorino说: “中国央行一直非常善于对小型银行实施纪律管理,管理利率风险,这‘实际上是美国的薄弱环节’。” 硅谷银行的倒闭引发了人们的担忧,即受到利率上升冲击的银行将促使美联储重新评估其紧缩路径,高盛集团(Goldman Sachs Group Inc.)和太平洋投资管理公司(Pacific Investment Management Co.)表示,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现在可能会喘口气。这将导致与中国的利差收窄,并提高人民币资产的吸引力。 周二中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为2.87%,而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盘整在3.5%。亚洲债券承压,韩国三年期国债收益率跌至五周低点,印度三年期国债收益率下跌。 瑞士信贷集团(Credit Suisse Group AG)亚太区首席投资官John Woods说,中国股市可能会受益于美元走软和更支持性的在岸政策带来的更大风险偏好。 "如果我们真的开始重新定价所谓的转向或暂停,美元可能会走弱,而这通常会对亚洲整体产生更有利的影响,特别是通过资本重新流入中国," Woods在接受彭博电视采访时表示。 彭博情报表示,从长期来看,如果美国金融体系的可信度受到质疑,人民币可能会成为一种意外的避险资产。 周一人民币一度上升1.2%至一个月高点,周二下午4点回落至1美元兑6.8685元人民币。中国股市的表现好于亚洲股市,基准的沪深300指数(CSI 300 Index)在过去四个交易日下跌1.2%,而摩根士丹利资本国际新兴市场指数(MSCI Emerging Markets Index)同期下跌3.1%。 据预测,周三公布的中国官方数据可能会显示今年头两个月的零售销售、工业产出和投资出现反弹。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和其他经济领导人的连任也表明,中国打算保持政策的一致性,提振投资者信心,推动新冠疫情后的经济复苏。 澳新银行(Australia & New Zealand Banking Group Ltd.)驻上海的利率策略师Zhaopeng Xing说,相对于一些发达市场,中国通胀放缓带来的较低利率风险也将推动快速资金流入中国资产。
lg
...
白兔捣药秋复春
2023-03-14
上交高金MBA2024级项目启动会暨金融赋能产业发展论坛隆重举行
go
lg
...
家赵广彬先生以《复杂多变的全球局势下,
中
国
经
济
的“回升”之路》为题,从“2023年经济形势挑战与机遇”“最新政策的经济启示”,以及“中国全面进入数字经济时代”三个维度对2023年中国宏观经济形势进行分析与展望,并指出,经济发展仍然是中国的长期首要目标,科技创新将逐渐成为推动
中
国
经
济
的主要动力。未来十年,中国将全面进入数字经济时代,而数字人民币将成为中国数字经济最重要的基础设施之一,有望重塑支付格局。 金融赋能实业 金融服务社会 -- 2024级培养体系解析 在发布会环节,高金金融MBA项目学术主任张介教授全面剖析了2024级金融MBA的人才培养目标与课程体系,带领多元背景的考生思考如何在挑战与机会并存的时代背景下,找到个人发展的定位与机会。 张介教授以两个法案(降低通胀法案、芯片与科学法案)为切入点,生动解析了金融如何赋能或影响产业,并强调金融在企业管理以及产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高金是上海市人民政府为实现将上海建设成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国家战略,依托上海交通大学,按照国际一流商学院模式创立的国际化金融学院。高金MBA始终致力于为上海金融中心建设输送人才,为了达成这个愿景与使命,高金MBA根据时代需求不断更新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课程涵盖“金融赋能实业”和“金融服务社会”两大主题框架。 上交高金金融MBA项目学术主任张介教授 在“金融赋能实业”的框架下,同学们可以选择“综合管理”、“产业”、“科创”三大主题方向课程;在“金融服务社会”框架下,高金提供兼具广度、深度以及前瞻性的课程体系,帮助在不同金融细分领域深耕的同学们找到最适合自己兴趣和职业发展方向的课程组合。“高金的培养目标与课程体系设计是为了满足不同背景的学生多元、进阶的职业发展需求,结合理论与实践,从金融视角下多维度认识管理,助力企业发展,成为通晓现代金融知识的行业领军人才。” 圆桌讨论 -- 当我们在谈金融时,我们在谈什么? 为什么要继续研究生的教育?如何选择学习深造的方向?SAIF MBA是什么?金融MBA能为我带来什么价值?……带着这些问题,上海高金金融研究院助理院长、SAIF金融MBA项目执行主任倪海英老师对话3位高金校友和在校生,共同探讨金融对于职业发展、个人成长,以及产业和社会经济发展的价值。 上海高金金融研究院助理院长、SAIF金融MBA项目执行主任倪海英 从核电工程师到科技创业者,2016级校友、上海岳乾激光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晓翔将金融对于企业的作用比喻成“水”之于“树”,而金融MBA的学习对于技术背景出身的他而言,是一段突破思维局限、提升眼界的学习之旅。“创业离不开交大‘科研’与‘金融’生态圈的赋能。除了专业知识的补充,金融思维更重塑了我看待企业的视角,而高金人的身份也让我有动力和责任感去做好每一件事,将优秀变成一种习惯。” 隐山资本投资总监、2012级校友商迟作为全日制MBA校友,分享了从传统物流行业运营管理转型投资的经历。从事投资十年,他对于金融如何赋能产业的理解与体会不断加深,“金融的价值不仅在于为企业赋能,更是对于产业的提升。” 他指出,“认知”决定了投资能力的“上限”,而高金MBA的学习不仅为转型金融打开了一扇门,更是打开认知世界的大门(open the gate)。 鼓山文化合伙人兼副总裁、2020级在校生柳一鲲自2022年发起创立源橡科创促进中心,致力于打造科技企业数字引擎与科技创业的产业互联网,他也是高金MBA学联科技投资俱乐部(科创汇)的会长。在他看来,金融是人的活动,“金融的长视角特点可以引导创业者长期视角,引导产业与企业的长期发展,帮助企业家用更长远的企业价值、最大化的视角来规划战略。” “成功看似偶然,却是长期专注带来的必然。”倪老师指出,在三位来自不同领域,不同背景的校友/在校生身上,能看到相同的特质 -- 在专业领域孜孜以求的“勤奋”,不断探索未知、提升认知的“好奇”,以及不论顺境逆境,坚定前进的“积极”;而这些也是高金选拔人才的重要标准。 在对高金MBA的课程培养体系进一步梳理后,倪老师鼓励到场考生思考为什么要投入MBA的申请与学习,“尤其是来自于实体行业的同学,‘产业背景’叠加‘金融思维’能带来什么样的价值?”站在能力培养、企业管理以及产业发展的角度思考学习金融的价值,让金融成为助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血液,让个人成长与产业发展共振,成为推动变革的力量。 来源:金色财经
lg
...
金色财经
2023-03-14
【预见2023】中原信托副总经理赵阳:2023年投资路线,结构层面配置经济复苏板块,赛道股关注产业革命细分项
go
lg
...
力将较2022年显著上升 ·当前,
中
国
经
济
面临着外需转弱、消费乏力、投资失衡困境,在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导向下,消费和基建投资有望托底经济,
中
国
经
济
或将迎来一轮弱复苏 ·A股市场风险资产将明显跑赢避险资产,资产排序为股票>;债券>;商品,重点关注高端制造、国产替代、信创板块;港股情绪和估值存在上涨修复空间;商品市场则品种分化,基建等相关需求旺盛,利好黑色、有色等工业品 ·2023年债市配置应以高等级信用债和信用风险较小的大行永续债和二级资本债为主,同时关注地产债信用修复下潜在的挖掘机会 ·依据个人风险偏好匹配风险不同的产品,高净值投资者可通过家庭信托、家族信托,在财富保值增值的基础上,实现传承、风险隔离 以下为对话全文: 影响全球经济前景的三种因素:通胀、货币政策、地缘政治冲突和大国博弈;2023年的全球经济将面临通胀居高难下,货币政策易紧难松,衰退风险逐步加大的逆风格局 金融界:您认为当前影响全球经济前景的最主要因素有哪些?请您展望一下2023年的全球经济? 赵阳:我认为目前全球经济最主要的影响因素在于通胀、货币政策、地缘政治冲突和大国博弈三个方面。 从通胀的角度看,2022年在全球央行过度宽松和俄乌冲突愈演愈烈的背景下,大宗商品价格进一步冲高,推动全球通胀持续高企,也成为了引发欧美央行大幅收紧货币政策的导火索。虽然随着各大央行的持续加息,大宗商品价格冲高后有所回落,但与疫情前相比,大宗商品价格整体来看依然处于历史高位,通胀压力并未真正远离。展望2023年,虽然在高基数的影响下,发达经济体通胀有望高位回落,但由于美国就业市场超预期强劲,居民资产负债表整体较为健康,美国通胀下行面临一定阻力,在高位持续的时间可能长于预期;欧元区则面临俄乌冲突延续导致的粮食和能源短缺的威胁,通胀粘性或将持续较长时间。因此2023年对全球经济而言,通胀仍是不可忽视的重要挑战。 从货币政策的角度看,2022年美联储、欧央行、英国央行等主要发达经济体央行均大幅加息以收紧货币环境,一方面虽然一定程度上阻止了通胀的失控上行,但另一方面也为2023年潜在的经济衰退风险埋下了伏笔。展望2023年,由于通胀尚未回到合意区间,欧美央行的加息进程在上半年仍将大概率延续,持续加息和高利率对全球经济的负面影响将逐渐开始显现:一方面高利率环境对投资和耐用品消费带来拖累,欧美经济衰退风险已经初现端倪,未来或将愈演愈烈;另一方面高利率和强美元的组合之下,新兴市场国家或将面临资本流出压力,本币汇率和债务风险将明显加大,经济衰退风险攀升。 从地缘政治的角度看,2023年俄乌冲突仍在持续发酵,对全球地缘政治格局、大宗商品供应链的长期影响值得警惕。除此之外,叙利亚、伊核、朝核、台海等国际和地区热点问题2023年也需要持续关注。大国博弈方面,自2018年中美贸易摩擦发生以来,中美竞争格局持续升温,2023年甚至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中美摩擦都将成为影响中美关系乃至全球政治格局的主旋律,仍需重点关注。 综上所述,2023年的全球经济将面临通胀居高难下,货币政策易紧难松,衰退风险逐步加大的逆风格局,全球经济下行压力将较2022年显著上升,疫情后的全球经济弱复苏或将告一段落,新一轮的全球经济衰退和货币政策宽松可能已经渐行渐近。但考虑到随着
中
国
经
济
逐步恢复,对全球大宗商品需求和贸易环境恢复都将带来一定提振,叠加技术进步对全球经济增长的长期提振,长远来看也不必对全球经济过度悲观。 当前,
中
国
经
济
面临着外需转弱、消费乏力、投资失衡困境,在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导向下,消费和基建投资有望托底经济,
中
国
经
济
或将迎来一轮弱复苏 金融界:您如何看待当前
中
国
经
济
面临的挑战?请您展望一下2023年的
中
国
经
济
? 赵阳:当前
中
国
经
济
面临的挑战,正如2022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所指出的,“经济恢复的基础尚不牢固,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仍然较大,外部环境动荡不安,给我国经济带来的影响加深”。具体来看,主要体现在外需转弱、消费乏力、投资失衡三个方面。 首先从外需看,后疫情时代由于全球供应链受阻带来的出口红利,2020-2022连续3年我国出口都保持较快增长,成为支撑经济增长的主要拉动因素。2023年随着全球经济衰退风险的不断加大,叠加海外供应链修复产生的替代效应,以及前期高速增长带来的高基数,外需走弱已成为必然。2022年四季度出口连续3个月负增长已经充分说明了这一趋势,2023年这一趋势或将愈演愈烈,对工业生产和制造业投资的冲击值得警惕。 其次从消费看,虽然疫情防控措施的彻底放开,卸下了疫情带给消费市场的沉重枷锁,在短暂的冲击后推动了消费市场,尤其是线下消费的快速复苏,但老百姓依然不能、不愿、不敢消费,消费距离恢复到疫情前的水平还有相当大的差距。一方面3年疫情对就业冲击巨大,失业率上升、收入下降使得居民消费意愿和消费能力都受到很大影响,边际消费倾向的修复无疑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另一方面疫情的不确定性也使得居民防御性储蓄显著增加,短时间内很难再次转化为消费需求。 最后从投资看,三大类投资失衡的矛盾依然突出。制造业投资前期受外需提振,一直保持较高景气度,但随着外需走弱趋势逐步明朗,制造业投资回落迹象开始显现;基建投资一直是疫情冲击下政府稳增长的重要抓手,2023年稳增长诉求仍强的背景下,保持较高的基建投资强度是大概率事件,但土地出让收入大幅下滑背景下的城投债务隐忧值得关注;地产投资虽然经历了多轮政策刺激,但下行风险仍未真正缓和,2023年政策仍有望继续发力,但在房住不炒的大环境下,2023年地产投资恐怕难有明显起色,止跌企稳同比转正已是较为乐观的结果。 因此综合来看,2023年虽然出口、工业、地产面临一定压力,但消费和基建投资仍有望托底经济,在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导向下,
中
国
经
济
或将迎来一轮弱复苏。 风险资产可能明显跑赢避险资产,资产排序为股票>;债券>;商品;A股市场重点关注高端制造、国产替代、信创板块;港股情绪和估值存在上涨修复空间;商品市场整体偏向走弱,品种表现分化,基建等相关需求预计旺盛,利好黑色、有色等工业品 金融界:2023年我国资本市场将会有怎样的表现?哪些领域值得关注? 赵阳:首先,A股市场整体机会大于风险。回顾2022年的宏观环境,海内外均存在较多不确定性,投资者情绪偏弱,市场表现较为低迷,A股市场整体估值已经回到历史偏低位置。今年A股市场已逐步体现弱复苏预期,类似22年3、4月份期间大幅下跌的行情已经较难出现,中长期机会逐渐大于风险。 其次,港股2023年或存在一定上涨修复空间。2022年港股面临的三重压力包括:地缘局势影响风险偏好、国内经济活动受限影响企业盈利、美联储紧缩影响融资成本和流动性,因此未来市场的修复节奏和持续性也取决于这三重压力的解决进展和程度。近期三重压力均出现边际好转,港股情绪和估值的部分修复逐步显现,但反弹的持续性还需要分子端盈利的兑现和后续更多政策配合。 第三,美股欲扬或需先抑,尤其是二季度面临衰退压力。美国的加息政策退出可能要分阶段兑现,有可能当前阶段降速,年中前后停止加息,年底宽松预期升温。 第四,商品市场整体偏向走弱,品种表现分化。2022年俄乌冲突双方均为能源出口大国,且西方对俄罗斯禁运、出口等方面进行制裁;疫情已经导致供应链问题,制裁对能源供应链的破坏进一步加剧,因而出现了全球性的通胀。预计2023年地缘政治、疫情和天气扰动等造成的供给风险虽说不能完全解除,但可以大幅缓解,从而对能源价格形成下行压力。另外,美国年中前后可能停止加息,对商品的压制也有望减少。国内稳增长的政策逐步落地,基建、市政建设等相关需求预计保持旺盛,将利好黑色、有色等工业品。 2023年我们认为以下领域值得关注: 假设 2023 年疫情对我国经济活动影响显著下降,参考国际经验,经济增长与市场情绪可能明显提振。经济基本面回暖带动风险偏好回升,风险资产可能明显跑赢避险资产,资产排序为股票>;债券>;商品。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针对 2023年经济的挑战提出六项“统筹”以应对,并将“扩大国内需求”作为 2023 年重点工作的首项,强调“要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消费板块中长期存在机会。22年中概股和医疗行业均出现大幅下跌行情,关注信息科技、医疗领域2023年可能出现困境反转的机会。 受到国际政治环境、国内发展瓶颈等多方影响,政策持续强调了国家安全、自主研发等重要性,重点关注高端制造、国产替代、信创板块,这些板块与人工智能、新能源等产业革命密切相关,特别是近期火爆的ChatGPT等相关产业链,都是重要的关注方向。 2023年债市配置应以高等级信用债和信用风险较小的大行永续债和二级资本债为主,同时关注地产债信用修复下潜在的挖掘机会 金融界:请您预判下2023年债市配置的机会在哪里? 赵阳:我认为,在理财赎回压力未根本性解决、城投债务滚续压力增大和土地市场遇冷等多重压力下,配置上城投债要谨慎下沉,对地产依赖小的资源省份基本面会相对稳定,整体以高等级信用债和信用风险较小的大行永续债和二级资本债为主,关注地产债信用修复下潜在的挖掘机会。 具体来看,此轮债市负反馈起源不同于以往,理财净值化的背景下,债市调整造成理财破净,刷新“散户”对于理财风险收益特征的认知,从而引发“散户”集中赎回行为。不同于以往的机构赎回,监管对于市场的呵护行为传导到市场企稳是比较困难的,此轮的赎回短期内恐怕很难回流。 理财是城投债的重要配置机构,在理财面临赎回压力的情况下,市场对于城投的需求将有所走弱;而土地市场遇冷造成地方财政承压,城投债基本面恶化。加之,2023年是城投债到期压力最大的一年,由于面临较大的非标置换压力,再融资过程中出现舆情的概率在加大。但对于资源省份来说,受益于能源价格高企,财政收入均呈现较高的增长,财政相对稳定。 理财赎回潮中,永续债和二级资本债跌幅显著,配置价值逐渐显现。但是年初的九江银行不赎回风波也提醒市场注意高等级的商业银行的不赎回风险。 地产债方面,随着监管政策的呵护,地产销售端跌势趋缓,地产债呈现企稳的态势;此轮地产出清后,存量地产企业杠杆有降低的趋势,风险逐步降低,信用逐步修复。地产信用修复的过程中,存在超额收益的机会。 依据个人风险偏好匹配风险不同的产品,高净值投资者,可通过家庭信托、家族信托,在实现财富保值增值的基础上,实现传承、风险隔离 金融界:请您对不同风险偏好的投资者给出建议? 赵阳:近几年,常见的投资产品形态发生了较大变化,尤其是2022年,投资者的体验普遍不佳,未来,波动将是常态。 对于保守型投资者,希望本金安全,收益目标为通胀水平。可配置较高比例存款、现金类产品,较低比例中低风险产品,例如纯债产品。 对于稳健型投资者,具有一定的风险承受能力,在追求稳定收益的同时对本金的安全性有一定的要求,,可配置较高比例中低风险产品,例如纯债产品,较低比例中高风险产品,例如权益类产品。 对于进取型投资者,风险承受能力较高,愿意承担一定的风险去博取更高的收益,可多配置一些中高风险、高风险的产品。 大部分投资者由于平时对金融市场关注不多,产品波动时很容易焦虑,从而操作变形。投资理财应选择专业的持牌机构,比如银行、证券公司、信托公司等。 对于有财富传承、风险隔离需求的投资者,可通过信托公司特有的家庭信托、家族信托,在实现财富保值增值的基础上,实现传承、风险隔离等。
lg
...
金融界
2023-03-14
上一页
1
•••
815
816
817
818
819
•••
1000
下一页
24小时热点
黄金突发劲爆行情!拜登刚刚就俄乌战争做出重大决定 金价日内飙升逾30美元
lg
...
人民币最多恐再跌10%!彭博:中国领导人的“强势货币”梦遇特朗普回归
lg
...
中国抛售再次提醒!全球都盯紧特朗普这一任命,本周英伟达风暴来袭
lg
...
黄金突然大涨1%,事关高盛最新预测?朝鲜突传再派10万人援俄
lg
...
突然!两大投行对中国股市态度转向了
lg
...
最新话题
更多
#SFFE2030--FX168“可持续发展金融企业”评选#
lg
...
14讨论
#链上风云#
lg
...
47讨论
#美国大选#
lg
...
1305讨论
#VIP会员尊享#
lg
...
1477讨论
#比特币最新消息#
lg
...
581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