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数字财富领导者
CoNET
|
客户端
|
旧版
|
北美站
|
FX168 全球视野 中文财经
首页
资讯
速递
行情
日历
数据
社区
视频
直播
点评旗舰店
商品
财富汇
登录 / 注册
搜 索
综合
行情
速递
日历
话题
168人气号
文章
美股财报季拉开帷幕 美国通胀关键数据来袭
go
lg
...
,美联储主席杰鲍威尔以及英国、加拿大、
荷
兰
和西班牙的央行行长都将发表讲话。欧洲央行执委会成员施纳贝尔也将出席会议。
lg
...
金融界
2023-01-09
美国联手荷、日、韩“狙击”中国“芯” 美驻日大使讲话透“玄机”
go
lg
...
日前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美国正在与日本、
荷
兰
和韩国讨论限制对中国的半导体出口,需要各方达成协议。 周五(1月6日),他在日本首相岸田文雄与总统拜登举行峰会前几天通过电话发表讲话,强调了韩国和
荷
兰
与日本合作的重要性。他说,这两个盟友将签署一份涵盖广泛安全问题的联合声明,但有关芯片行业限制协议的工作仍在继续。 伊曼纽尔说:“你不仅要通过日本,而且你必须通过韩国,你必须通过
荷
兰
,这需要做很多工作。” 韩国拥有两家世界领先的存储芯片制造商,三星电子公司和SK海力士公司,而
荷
兰
拥有世界上最先进的芯片光刻系统制造商ASML。日本为芯片制造商提供必要的机械和材料,在该行业的供应链中也发挥着关键作用。华盛顿希望这三个国家联合起来,对中国出口采取更严格的措施。 伊曼纽尔说:“各方都在谈判桌上,各方对结果都有共同的利益。每个人都有这个行业的不同方面,正在寻求的协议将不仅仅是双边的,它必须是多边的。” 据贸易部发言人称,韩国政府没有与美国就参与美国对中国出口的限制进行讨论。 中国向韩国示好 美国于2022年10月推出全面措施,限制向中国出售先进半导体和芯片制造设备,拜登政府表示,此举旨在限制中国军方获取和开发先进技术。北京对世界贸易组织的举措提出质疑,并表示这些限制威胁到全球供应链的稳定。 据彭博社上月报道,日本和
荷
兰
原则上同意加入美国的行列,加强控制。东京官员拒绝就交易是否接近完成置评。加入韩国将对中国工业造成进一步的削弱,由于对华盛顿计划的担忧,北京一直在寻求改善与邻国的关系。
lg
...
Elva
2023-01-09
美元又遭打击、金价突破1870美元!本周美国CPI与鲍威尔讲话恐引爆行情
go
lg
...
持,美联储主席鲍威尔以及英国、加拿大、
荷
兰
、西班牙的央行行长都将发表演讲,欧洲央行(ECB)执委会成员施纳贝尔(Isabel Schnabel)也将出席会议。 2023年轮值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投票委员的费城联储主席哈克(Patrick Harker)周四将发表与美国经济前景相关的谈话,他过去被视为鸽派,但去年开始偏向中间派。
lg
...
tqttier
2023-01-09
会员
周评:非农飞出和平鸽!黄金先甜1865、后苦遇CPI挑战 美联储信誉荡然无存
go
lg
...
言至关重要,这将限制金价的上涨幅度。
荷
兰
国际集团(ING)首席国际经济学家James Knightley表示:“美联储官员仍担心,政策需要进一步收紧,并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保持收紧,以确保需求与经济供应能力平衡,价格压力消退。” 对美联储今年不会放松货币政策说法持怀疑态度的另一个原因是,其预测联邦基金利率的记录并没有激发太多信心。 2022年12月,美联储预计到2022年底联邦基金利率为0.9%,目前的利率为4.25-4.5%。而且在大流行年之前,即2018年12月,它预计2019年底的联邦基金利率为2.9%,来到2019年12月的实际利率为1.5-1.75%。 也就是说,这一系列的预测并不准确,或者换句话说,与实际值是有一定差距的。 本周非农飞出和平鸽 打响加息放缓第一炮 美国周五(6日)发布非农数据,2022年12月非农新增就业人数为22.3万人,略高于市场预期20万人。12月平均时薪年增率4.6%、月增0.3%,都比11月减速。从工资增长的角度来看,在对数据进行重大修正后,工资增长确实放缓了。11月非农报告中吓坏市场的0.6%的环比平均时薪增长,在周五被修正为0.4%。 美国同日公布,12月ISM非制造业指数降到49.6,远低于市场预期。 亚特兰大联储主席波斯蒂克(Raphael Bostic)周五表示,最新的就业数据是美国经济正在逐渐放缓的另一迹象,若情况持续下去,美联储可在下一次会议将加息幅度缩小至25个基点。 里奇蒙联准银行总裁巴尔金(Thomas Barkin)也认为,美联储以较小幅度加息,将有助于抑制对经济的伤害。 Kitco.com资深分析师Jim Wyckoff表示,黄金和整个市场似乎都松了一口气,因为就业报告没有预期中强劲。High Ridge Futures金属交易主任David Megar强调说,他不认为这份报告足以改变美联储的政策方向,但市场显然认为,这代表美联储加息接近尾声。 工资增长的下降与本周早些时候“小非农”ADP就业报告的警告一致,ADP发现12月迎来“三年来留职人员工资增长的最大降幅”,甚至换工作的人也看到了适度的降幅。此外,不仅平均时薪下降,平均工作时长也出现下降,这对平均工资影响很大,如果工时持平,平均工资下降幅度会更大。 但是美国金融博客网站Zero Hedge认为,工资终于开始反映现实的经济状况:通胀压力明显缓解,同时也暗示美国经济正在陷入衰退,而这对投资者来说,未必是好消息。 两者并进,市场需要更多美联储的声音指引,但信誉不佳的背景下,对通胀数据将会变得更为敏感,因此下周CPI将对避险资产起着关键作用。 数据周中,ADP小非农、FOMC会议纪要、非农联袂出击,飞出和平鸽,但这只鸽子飞得不远,黄金需要CPI的助力来稳定飞行。 黄金 黄金周六(7日)上涨报在1864美元附近,本周周线涨逾2%,是连续第三周上扬。黄金周五跳涨主因是上面提到的非农数据,将可能有助于促使美联储转向较不激进的加息。 Wolfpack资本公司投资长Jeff Wright指出,非农数据中的工资是比其他数据更顽固的通胀数字,年增率和月增率为情况带来一线曙光。然而Wright预测,黄金接下来将区间盘整,只要涨破每盎司1850美元,就可能遭遇获利了结卖压。 SKCharting.com首席技术策略师Sunil Kumar Dixit表示,随着本周的上涨,现货黄金似乎站稳1900美元的挑战位置。他继续补充:“如果金价持续高于1850美元的直接支撑,将为下一轮上涨1878美元增加力量,高于该水平的可能性很大,目标是1896美元。” 美元 美元指数周六重贬逾1%后,报在103.92,但今年第一周仍旧收高,非美货币集体弹升。 道明证券资深外汇分析师Mazen Issa表示,非农的薪资增长放缓令人振奋,但本次数据也存在鹰派因素,即失业率意外下滑和劳动参与率意外上升,这对美联储决定下月要加息25个基点,或者是50个基点毫无帮助。 美元下跌之际,欧元弹近1.2%至1.0644美元收复贬势,且单日升幅是2022年11月11日以来最大,但本周仍贬0.5%;英镑也劲扬1.6%至1.2097美元,周线持平。 商品货币也强势攀高,澳元和纽元均大涨1.9%,其中,澳元本周收涨近1%,新西兰元周线持平。美元兑日元贬1%至132.07日元,周线仍涨0.7%。 美国股市 美国股市周五(6日)四大指数收盘齐扬,道琼斯暴涨逾700 点,标普500指数走高逾2%,创2022年11 月30 日以来最佳,费半指数猛升超过4.6%,纳斯达克指数强弹逾2.5%,迎自2022年12月29日以来最大单日涨幅。 美股主指在今年首周缔造佳绩,道琼斯和标普500指数本周均上涨1.5%,纳斯达克指数周涨幅达1%。 华尔街认为,近期一些数据和一波科技和金融业裁员表明,美国劳动力市场虽然仍充满活力,但可能开始失去动力。 State Street Global Advisors投资策略师Michael Arone表示:“所有投资人关心的是,数据显示通胀正朝着美联储的目标迈进。这就是投资者关心的全部,平均时薪表明通胀放缓,他们对此感到雀跃。” 摩根士丹利全球投资办公室分析师Mike Loewengart称,美联储政策正发挥作用的迹象浮现,这让投资人感到欣慰,因为这表明美联储不必变得比现在更过于鹰派。 然而,彭博行业研究分析师Heather Burke警告:“非农就业人数变化的中值估计为20.2万人,而之前的估计为26.3万,失业率将稳定在3.7%。但美联储估计今年失业率将飙升至4.6%。在此之前,需求与供应不会保持一致,这将迫使美联储保持鹰派立场,目前仍没有机会转向。” 下周重要经济数据: 周一01/09 中国12月贸易帐(十亿美元) 中国12月贸易帐(十亿元) 欧元区11月失业率 周二01/10 中国12月社会融资规模(十亿元) 中国12月末M2货币供应(年率) 中国12月新增人民币贷款(十亿元) 英国11月工业产出(年率) 英国11月商品贸易帐(百万英镑) 央行动态 英国央行行长贝利和欧洲央行执委施纳贝尔在瑞典央行举办的会议上发表讲话 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参与关于央行的独立性的讨论 周三01/11 美国上周API原油库存变化(万桶)(至0106) 澳大利亚11月季调后零售销售(月率) 美国上周EIA原油库存变化(万桶)(至0106) 财经事件 EIA公布月度短期能源展望报告 周四01/12 美国12月未季调核心消费者物价指数(年率) 美国12月未季调消费者物价指数(年率) 美国上周季调后初请失业金人数(千人)(至0107) 央行动态 费城联储主席哈克就美国经济前景发表讲话 周五01/13 法国11月消费者物价指数(月率)终值 美国1月密歇根大学消费者信心指数初值 央行动态 圣路易斯联储主席布拉德在一个经济预测论坛上发表讲话,并参与有关美国经济与货币政策的交流 费城联储主席哈克就大费城地区商会经济展望发表讲话,并参与有关经济趋势的讨论
lg
...
会员
小萧
2023-01-07
金市展望:黄金突然暴涨不停!下周鲍威尔携CPI来袭、多头前景不妙?
go
lg
...
为需要做更多工作来对抗物价压力之后。
荷
兰
国际集团(ING)首席国际经济学家James Knightley表示:“美联储官员仍担心,政策需要进一步收紧,并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保持收紧,以确保需求与经济供应能力平衡,价格压力消退。” 市场普遍预期去年12月份的CPI通胀年率将从去年11月份的7.1%降至6.5%。 下周二: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就“央行独立性”发表讲话 下周四:美国消费者物价指数(CPI)、美国初请失业金人数 下周五:密歇根州消费者信心指数
lg
...
夏洛特
2023-01-07
美股收盘:道指涨近700点 中概新能源车股重挫小鹏汽车跌15%
go
lg
...
危机有所缓解。数据显示,欧洲基准TTF
荷
兰
天然气期货本周累计跌幅一度达到9%。据Maxar Technologies Inc.的数据显示,下周天气可能会继续温和,法国和德国的天气预报也显示气温将远高于平均水平。近年,能源价格一直是通胀的主要推手,而意外的低需求正在减轻消费者的负担,并引发欧洲当局的乐观情绪。在去年创纪录的天然气价格和担心政府将不得不实施能源定量配给之后,暖冬的到来帮助该地区的储气水平保持在健康水平。 是否跟进特斯拉降价?小鹏内部人士:小鹏有自己的销售节奏 据媒体,特斯拉中国开启大规模降价。针对小鹏汽车是否会跟进降价一事,小鹏汽车内部相关人士回复称,小鹏汽车有自己的销售节奏,会根据自身情况决定产品售价及促销活动,而非跟随其他车企。 郭明錤:苹果VR头显开发进度不及预期,大量出货时间或将延后 知名苹果分析师郭明錤发文称,苹果AR/MR头显开发进度因机构件落摔测试不及标准,与软体开发工具的时程故晚于预期,故大量出货时间可能将自原本2023年第二季度延后到2023年第二季度底或2023年第三季度,代表1月份苹果为此新设备举办媒体发布会可能性逐渐降低。按照目前开发进度,苹果较有可能会为AR/MR举办一场春季发布会,或是在WWDC发布此新设备。 3B家居据悉准备在几周内申请破产 消息人士透露,3B家居准备在几周内申请破产,此前这家家居用品零售商在关键的假日季节销售额未达预期。据悉,该零售商正处于计划申请第十一章破产保护的早期阶段,相关讨论可能会延续到2月。Bed Bath &; Beyond周四早些时候警告说,可能会申请破产保护,在经历了又一个财季的严重亏损和销售额下滑之后,该公司对能否继续经营下去存在很大疑问。 壳牌Q4天然气利润大增,预计将缴纳20亿美元暴利税 Shell PLC周五表示,尽管由于工厂停产导致产量大幅下降,但去年第四季度液化天然气(LNG)交易业务的收益可能大幅提高。壳牌将在2月2日发布全年业绩,其预计将在2022年支付约20亿美元的额外税款,这些税款与欧盟和英国对能源行业征收的暴利税有关。壳牌第四季度LNG的产量预计将是自该公司2016年以530亿美元收购英国天然气集团以来的最低水平,由于澳大利亚两家主要工厂的长期停产,产量降至660万至700万吨。但壳牌表示,其液化天然气交易业绩将“显著高于”上一季度。 创十多年来最大跌幅!三星电子四季度利润同比下滑近70% 三星电子今日披露业绩显示,第四季度营业利润4.30万亿韩元,同比下降69%,环比下降60%左右,远低于预期的6.65万亿韩元,且创十多年来最大跌幅;第四季度销售额70.00万亿韩元,同比下降8.6%,预期为72.77万亿韩元。业绩乏力的原因,包括新冠利好(居家办公增加电子消费支出等)消失,通胀加息冲击世界经济,消费电子和半导体需求骤减。 LG电子:预计Q4经营利润暴跌91%,远逊预期 韩国家电巨头LG电子预计,第四季度营收将同比增长5.2%至21.86万亿韩元,低于预期的22.56万亿韩元;经营利润同比下降91.2%至655亿韩元,远低于市场预期的3195亿韩元。LG电子表示,暴跌原因在于原材料价格上涨、物流和营销成本增加以及韩元大幅贬值。 因存在安全隐患,蔚来召回997辆ET5电动汽车 据媒体,从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获悉,日前上海蔚来汽车有限公司受委托向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备案了召回计划。自2023年1月6日起,召回2022年9月7日至2022年10月10日期间生产的部分2022年款蔚来ET5电动汽车,共计997辆。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官网信息显示,本次召回范围内车辆在发生严重正面碰撞时,前舱避震塔受冲击变形后可能会挤压高压线束,极端情况下会引起高压线束破损并与车身发生短路,存在安全隐患。
lg
...
金融界
2023-01-07
中国将美国告上WTO!台湾寻求加入WTO磋商:希望发出自己的声音
go
lg
...
即回复置评请求。 据彭博社报道,日本和
荷
兰
已原则上同意加入美国的行列,加强对向中国出口先进芯片技术的控制,它们可能至少会采取去年10月份出台的一些全面措施,限制向中国公司出售设备。 然而,即使中国胜诉,WTO也没有能力迫使美国扭转其行动。加上国内经济动荡,这些限制措施已经阻碍了中国众多最大的芯片公司。 中国半导体企业在国内正面临新的挑战,中国政府现在不再像以前那样向它们投入大量资源。中国暂停了大规模芯片投资,因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财政受到新冠疫情的影响,高级官员正在讨论昂贵补贴的替代方案,这些补贴没有产生具体效果,反而导致了腐败和美国的制裁。
lg
...
市场焦点
2023-01-07
德国监管机构:挪威取代俄罗斯成第一大天然气供应国,2022年进口减少12.3%
go
lg
...
声明说:“从俄罗斯运来的天然气,通过
荷
兰
、比利时和挪威等地的额外进口,得到了部分补偿。”柏林政府还匆忙通过了液化天然气(LNG)的船运条款,以填补进口缺口。 该监管机构指出,德国的经济形势趋紧,限制了对邻国的出口,尽管其他地区需求下降也减少了出口,而此前俄罗斯能源供应充足,传统上是允许出口的。 德国天然气出口总额为501太瓦时,比去年同期的749太瓦时下降了三分之一,使德国国内市场的净余额增加到948太瓦时(2021年为902太瓦时)。 与此同时,德国的天然气消费量下降了14%,这得益于平均气温比前四年的平均气温高出1.1摄氏度。 德国目前的天然气储存水平为90.72%,远高于监管机构2月初认为的40%的临界阈值。 然而,该声明补充说,鉴于德国总体供应状况的大局不确定性,在2023年冬季之后再次填充天然气库存仍将是一个挑战。
lg
...
Sue
2023-01-06
全球大瘟疫简史
go
lg
...
就达数百万人。1909年霍乱随商船登陆
荷
兰
鹿特丹港口,同年意大利、匈牙利等中南欧地区爆发严重疫情。1904-1910年霍乱席卷俄国,后来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俄国战俘将疾病带到多国军队中,霍乱随战乱步伐蔓延至世界各地。 广义上,1961年开始的第七次大流行至今仍在继续,霍乱从印度尼西亚向周边地区蔓延,逐步波及140多个国家和地区。根据WHO数据,1961-1992年霍乱流行期间全球患者数量超过280万人;至今全球平均每年新增霍乱病例约130-400万例,死亡约2.1-14.3万例。 除了死亡,历史上霍乱对人类社会亦造成多方面冲击,包括经济损失、欺诈、大逃亡和社会暴力。20世纪90年代,人们才开始详细统计疫情对商贸活动造成的经济损失。其中,当时的印度约有8亿人口,印度称霍乱使其运输和旅游业损失收入超10亿美元;而同期拉丁美洲的秘鲁仅有2千万人口,而霍乱使其贸易和旅游业受损已超过7.7亿美元。1832年法国首次爆发霍乱,医生短期内未能发现有效治疗方式,大量不法分子声称自己有治病秘方并骗取“国难财”,民众因恐慌对这些秘方深信不疑。1833年1月法国巴黎疫情仍未控制,民众恐慌导致12万人逃亡;1852年霍乱爆发于伊朗,惊恐之下伊朗国王与4/5的市民逃离了首都德黑兰。1820年,菲律宾爆发霍乱,民间出现谣言称外国人故意将疾病带入,导致马尼拉发生袭击外国人的暴力事件,2天内数十名欧洲人和华人被杀害。1892年俄国爆发霍乱,政府防疫措施失灵,导致民众袭击医生、警察和政府官员的暴力事件频频发生。 4.3 战疫历程:认知、科学、机制,缺一不可 早期面对未知的疾病,误判其传染性造成了霍乱大流行的后果。第二次大流行期间,欧洲人面对未知的疾病,就其“传染性”发生争论,但大规模检疫和隔离措施,与当时的现代化建设、殖民统治、重商主义等发展思路相矛盾,因此社会主流观点不愿承认其传染性,没有实施防疫措施,相关医学研究进展缓慢,导致疫情大规模扩散。1855年英国医生通过一张“地图”发现水是霍乱的传染源,从而有效控制了疫情传播。19世纪中叶,法国、德国、意大利等欧洲科学家努力查找霍乱病原体,但进展有限。1854年英国伦敦爆发区域性霍乱,次年英国医生斯诺通过流行病学和统计分析,绘制了病人居住地地图,认为病人密集度高的区域可能是病源所在地,并认定当地的一口水井是罪魁祸首。斯诺将结论上报政府,伦敦政府听取其建议封了水井,使发病人数大幅减少。 19世纪末疫苗问世却未能阻止霍乱流行,而配套的治疗措施和疫苗接种制度才是防疫的关键。1893年第一种针对霍乱的疫苗被研制出来,但并未得到普及,疫苗诞生也未能阻止第六次和第七次霍乱大流行。第六次大流行期间,印度逐步建立对霍乱的权威性治疗体系,才遏制了印度长达10年的严重疫情。1913年,埃及建立了强制接种霍乱疫苗的制度,此后埃及再未出现大规模流行现象。一战期间德国为军队强制注射了疫苗,之后霍乱通过俄国战俘侵蚀了匈牙利和奥地利军队,但德国军队因接种了疫苗而躲过一劫。20世纪疫苗科技和医治水平的不断进步逐渐削弱了霍乱的破坏力。1893年的霍乱疫苗保护率只有50-70%,保护期仅3-6个月,且具有毒副作用,由于成本高而未得到普及。20世纪80年代,口服霍乱疫苗问世,保护期达三年,头年保护率可达85%。2004年,中国研制的新型口服疫苗上市,大幅降低了成本和副作用,并成为WHO推荐用药,已经在非洲等贫困地区推广。目前,口服补液、静脉输液和抗生素的治疗体系已经能有效医治病患,死亡率可控制在1%以下。 短期来看,强有力的公共卫生管理措施是遏制疫情的关键。1866年美国纽约州通过改革法案成立了一支由专业医务人员组成的委员会,以应对纽约霍乱。该委员会颁布了31000多道禁令、12000英尺长的卫生清理区域命令、770道蓄水池清理条例,最终有效控制了疫情。20世纪初中国政府在东北建立特别疫情指挥部,在多地主要铁路交汇处建立隔离和收留中心、对所有公共运输设施消毒、严格管理丧葬场所等,在三个月内遏制住了疾病。 长期来看,改善居民用水卫生条件是防疫之本,建立全球性预警系统和防控机制是全球战疫的重要举措。19世纪末的霍乱世界流行,使各国政府开始积极建立卫生保健规则和兴建新式卫生下水道系统,有效防止了霍乱再次爆发。但是目前世界贫困地区卫生条件仍然堪忧,全球约20亿人无法获得清洁水,厕所等卫生设施的缺乏也是霍乱流行的重要原因。2017年,WHO制定了终止霍乱的全球规划图,要求各国配合及时发现并通报疫情、在贫困地区改善卫生基础设施和推广口服疫苗、协调全球力量帮助疫情受灾区,目标于2030年实现各国霍乱人数减少90%,并在20个国家彻底消除。 5 SARS:21世纪的首次全球瘟疫 5.1 起源:从吃“野味”到吃板蓝根 SARS是21世纪出现的第一个严重和易于传播的新疾病,由变种冠状病毒引发,主要通过近距离飞沫和接触传播,但不排除有粪口传播等其他途径。其临床表现为发热、呼吸困难等,与肺炎症状类似,因此最早被称为“非典型性肺炎”,简称“非典”,后被WHO命名为SARS(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直译为“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征”。2013年中科院武汉病毒研究所证实SARS病毒的源头是中华菊头蝠,而野生动物市场上的果子狸是病毒的直接来源。 2002年11月16日,首例“非典”出现于中国广东省。疫情初期,由于病理未知,官方并未对外公布病情,引发了民众的猜测和恐慌。广东民间有传言称医院有大批病人因某种“怪病”而死亡,而民间认为煲醋和吃板蓝根可以预防怪病,因此市面出现抢购米醋和板蓝根的风潮。不少人由于买不到米醋和板蓝根,转而求助中国香港的亲友,亦造成部分中国香港民众恐慌,疫情也开始被外界所知。 5.2 爆发:春运助推,短暂冲击经济,持续触动社会 2003年2月正值中国春运,返乡返岗过程中人员大规模流动,2月中国客运总量达14.73亿人,旅客周转量达1338.94亿人公里,均达到全年峰值。2月,与广东临近的中国香港出现病患,山西省也出现自广东返乡的病患,但3月才被确诊。3月北京、内蒙古、中国台湾等地陆续出现首例确诊病例。截至3月底,中国内地报告病例806例,中国香港和台湾地区共计540例。 2003年2月下旬,一名常驻上海的美国商人在途经中国香港到达越南河内后确认染病,并传染了多名当地医疗人员。常驻河内的WHO医生向WHO通报了病情,3月12日WHO发出了全球警告,3月15日WHO正式将该病命名为SARS。之后SARS从东南亚传播到澳大利亚、欧洲和北美。7月,全球SARS确诊和疑似病例数均不再增长,疫情基本结束。根据WHO数据,截至2003年8月,中国内地累计报告SARS病例5327例,死亡349例;全球累计患病8422例,死亡916例。 SARS流行期间民生经济遭遇短暂冲击。疫情期间政府限制人员流动,叠加民众自主减少外出和消费活动,一定程度阻碍了经济发展。2003年4-6月中国客运量明显减少,其中5月客运量减少至8.09亿人,仅是2月的54.9%。2003年全国二季度GDP增速从11.1%下滑至9.1%,其中运输物流业和住宿餐饮业下滑明显,分别降至2.3%和7.4%。然而疫情过后经济快速恢复,住宿餐饮业甚至出现短暂爆发,GDP增速恢复至10%。 SARS爆发间接撼动了部分地区政治局势。例如,中国香港爆发疫情后,民众认为特区防治不力而导致社区大规模传染,引发了民众对特区的不满情绪。同年爆发约50万人参加的游行,其中游行口号包括“非典危,港人更危”、“无能管治,灾难绵绵”等,可见SARS的爆发是当时政治游行的催化剂。此外,香港旅游业因疫情而倍受冲击,严重影响香港经济,因此香港特区向中央请示,催生了对内地居民的“自由行”政策,使中国香港与内地的关系进入历史新篇章。 SARS对医疗卫生系统产生冲击,一部分幸存者至今仍遭受激素治疗的后遗症。对医护人员而言,由于初期不知疾病的传染性,大量医者因防护不足而感染,2003年5月6日北京公布确诊SARS患者1897例中医护人员就有335人,约占18%。据统计,中国内地和中国香港分别有13位和8位医护人员人因此殉职。对一些患病后治愈的幸存者而言,由于缺乏有效治疗手段,抢救中使用的激素类药物易引发后遗症,有人因此长期遭遇疾病折磨和经济困境,这部分人在10年后才被广泛关注。 5.3 战疫历程:信息公开是战疫的转折点 疫情初期,信息的隐瞒或误判导致民众和政府掉以轻心,加剧了传播风险和防疫难度。2003年2月11日广东省政府表示所有病人的病情均在控制当中,2月12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人表示全国近期内不会发生大范围呼吸道传染病的流行。因此民众毫无戒备之心,广州民间如期举办大型活动,例如2月12日广州举办现场球迷超5万人的中国和巴西的足球友谊赛,2月18日举办了罗大佑万人演唱会。中国政府也未能及时向WHO通报疫情,2月10才将疫情通知了WHO,且仅包括广东省的发病状况。同时,中国拒绝WHO调查人员进入北京考察,因此外界也未能第一时间了解疾病情况。直到4月4日,国家旅游局仍宣布中国一切旅游活动正常进行。 信息公开后,中国各部门政府第一时间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控制疫情,防疫工作步入正轨。4月17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后,政府认识到了SARS的严重程度和潜在威胁,开始严肃应对。4月19日时任总理温家宝正式警告地方官员,瞒报少报疫情的官员将面临严厉处分。4月20日北京公布共有确诊339例(原先仅37例)。当日,中国政府宣布了多项政策和人事任免,包括:卫生部宣布实行“疫情一日一报制”、多所高校停课、任命王岐山担任北京市代理市长等。4月26日民政部与卫生部联合发出紧急通知,要求SARS患者遗体要及时、就地火化,不得举行遗体告别仪式;4月30日卫生部通知要求SARS防治场所严禁使用中央空调;5月9日国务院公布施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 信息公开也引起了WHO与世界各国对疫情的高度重视,全球警报系统和对疫情防治的协调统筹能力发挥了显著作用。由于越南河内向WHO通报了病情,3月12日WHO发出全球警告,建议隔离治疗疑似病例,并成立医护人员网络以协助研究SARS疫情。自4月2日WHO先后进入中国广东、北京和澳门协助调查,疫情信息逐步公开,世界各国建立信息通报和共享机制。4月15日WHO将中国广东、山西、香港、台湾以及加拿大多伦多、越南河内和新加坡列为疫区。之后,加拿大发布了多份隔离令,新加坡、中国香港和台湾采取了疑似病例隔离、学校停课等措施。疫区以外的国家和地区政府纷纷出台政策防止公民前往疫区。5月-7月,WHO陆续将新加坡、中国香港、中国内地、加拿大以及中国台湾从疫区中除名。 SARS期间,中国不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并及时调整防范措施,阻止了疫情后发省份和地区的疾病扩散。例如,山西、内蒙古、北京等地的疾病传播多数源自于从广东返乡人员,且农村地区传染风险大,这些规律引起了政府高度重视。4月22日国家旅游局规定不得组织到中西部地区和农村旅游,防止疫情通过旅游向农村和边远地区扩散。时任国家主席胡锦涛亲自到四川农村视察防疫执行情况,四川政府也针对返乡农民工采取措施了跟踪隔离等措施。后来四川全部病例均为输入型,未发生本地传播。截至5月中旬,中国内地31个省份和地区中,有7个地区无病例,12个地区确诊病例控制在个位数。 SARS之后,中国就应对公共突发事件建立了更完善的法律法规和处理机制,信息透明成为公共决策重要组成部分。1989年中国颁布并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根据该法,信息公开的裁量权在地方政府而非中央。这一法律漏洞导致广东省政府未能及时通报病情。2005年该法被修订,规定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需要采取最高级别的预防、控制措施,且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予以公布、实施。2008年5月1日中国正式实施了《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规定了县级以上政府部门应依法公开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预案、预警信息及应对情况。 6 危险重重:麻风病、炭疽病、黄热病、肺结核、疟疾、伤寒、MERS 麻风病:“隔离”的抗疫方式登上历史舞台,由曾经的残忍、粗暴逐渐转变为文明、科学。麻风病是由麻风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主要经飞沫传播,患者身体组织出现肿胀或溃烂,易致失明或身体残疾。公元前1000-600年古埃及和印度已有该病的记载,后来疾病于中世纪爆发于欧洲,中世纪后爆发于亚洲,至今麻风于部分贫困地区依然流行。世界各地均有患病,主要集中在南亚、东南亚、非洲和拉丁美洲。早期人类用较粗暴隔离的方式应对麻风。中世纪欧洲对麻风病人进行排斥,病人甚至曾与犹太人一起被屠杀;古代中国民间将麻风病人弃置荒野,使逃亡者逐渐聚集成“麻风村”。随人类对疾病的认知进步,隔离方式变得更加文明和科学。中世纪欧洲有教会专门收留麻风病人,11世纪英国建立了第一个麻风病禁锢所,13世纪欧洲已有19000个禁锢所,18世纪中国建立了第一所慈善性质的“麻风院”,19世纪印度将麻风病人单独隔离至收容所。1940年代抗生素问世,麻风病方得以治愈。然而至今世界上一些医药贫困的地区依然有麻风病在流传。 炭疽病:人畜共患,催生了生物武器,书写了残酷的战争和恐怖主义历史篇章。炭疽病是由炭疽杆菌所致的的急性传染病,主要经接触传播,宿主多为动物皮毛及畜产品,主要表现为皮肤坏死或水肿,最快1-2日即可夺命。公元前1500年已有疑似炭疽症状的记载,20世纪通过羊毛自然传播的炭疽在世界多国大规模流行。后来,人类发现炭疽杆菌容易繁殖、存活时间长、致命快,且通过动物传播隐蔽性强,很多强权国家借此研发生物武器。一战期间,德国间谍在纽约港口向运往欧洲的马匹身上注射炭疽病毒,造成牲畜死亡以扰乱敌国后勤供应;二战期间,英国在格鲁伊纳岛试验了一颗炭疽杆菌炸弹,直至1990年英国官方才宣布该岛已脱离危险。二战后,兽用疫苗和抗生素已经能有效防止炭疽的自然传播,然而人类仍未阻止人为传播。2001年美国“911”恐怖事件爆发后,有人把含有炭疽杆菌的信件寄给数个新闻媒体办公室以及两名民主党参议员,导致17人感染,5人死亡,并造成城市恐慌。 黄热病:科学家以生命代价证实蚊子是传播媒介,成为疫情防控的转折点。黄热病由黄热病病毒引起,主要通过蚊子传播,患者突出表现为黄疸、发热、出血等。目前的研究已经证实,黄热病病毒起源于非洲或美洲猴子中的相似病毒。作为一种以蚊子为传播媒介的传染病,黄热病早期主要在非洲和美洲的热带地区流行,17世纪商贸活动往来将黄热病的流行地区扩大到北美和欧洲。在数百年不断出现的疫情中,黄热病主要杀伤白人和印第安人,而黑人患病较少,这可能与白人和印第安人从未接触过黄热病而缺乏免疫力有关。1668年黄热病首次出现在纽约,此后黄热病在美国各地间隙性爆发达百年之久,1800年黄热病开始在欧洲地中海沿岸大规模爆发,并曾导致巴塞罗那六分之一的人口死亡。面对黄热病的威胁,欧美各国政府主要吸取了防控黑死病的经验,如隔离检疫、清洁城市环境等,但由于缺乏对黄热病传播途径的认知,这些措施的效果有限。1900年,美国军医里德奉命研究黄热病的防治方法,过程中其两名助手自愿接受感染蚊子的叮咬导致一人死亡、一人健康严重受损,最终以生命的代价证实蚊子是黄热病的传播媒介,由此灭蚊成为预防黄热病的主要手段,成为人类控制黄热病疫情的转折点。1936年,美国细菌学家泰勒发明了黄热病疫苗,进一步削减了黄热病的威胁。至今,世界大部分地区均已不再有黄热病出现,但在非洲和拉丁美洲部分地区,政府公共卫生意识不足、执行不力等因素使得黄热病仍然间歇性爆发,黄热病目前仍然是威胁世界卫生安全的主要瘟疫之一。 肺结核:防控阶段性胜利后的忽视导致再度流行,移民难民流动及细菌耐药加大防控难度,至今每年死亡150万人。肺结核是结核分支杆菌引起的传染病,主要通过飞沫传染,大多数感染者没有症状,也没有传染性,只有10%的感染者会恶化为开放性结核病,表现为慢性咳嗽、咳血、体重减轻等,致死率50%。肺结核是一种古老的疾病,至少可溯至新石器时代,发病主要与拥挤环境、营养不良有关。随着城市规模及人口密度的增加,18世纪末欧洲的肺结核疫情达到顶点,每年的总人口死亡率达到1%。1882年德国细菌学家科赫首次分离出结核杆菌,1921年卡迈特发明卡介苗,1944年链霉素被发明,人类防治肺结核的手段不断丰富,全球尤其是发达国家的肺结核疫情得到较大程度的控制。疫情防控的阶段性胜利使得各国政府开始忽视防控工作,加上移民难民流动的增加、多重抗药性菌株的出现及HIV关联肺结核患者的增多,1990年代后肺结核再度全球流行,1993年WHO宣布肺结核疫情进入全球紧急状态,2006年发起结核病防治计划但未能达成2015年的防治目标。据估计,仅1882年发现结核杆菌以来全球就有至少2亿人死于肺结核,而目前全球约有四分之一的人口患有潜伏性结核病,美国也有5-10%的比例,全球每年死亡150万人,死亡者95%来自发展中国家。 疟疾:目前全球感染者达2亿,疫苗、药物研发及国际间合作仍需加强。疟疾是由疟原虫引起的传染病,主要通过蚊子传播,患者2-3天发作一次,表现为发热、畏寒等,在中国又被称为“打摆子”。疟疾的流行历史较长,公元前2700年中国就有了疟疾的历史记载。目前的研究证据显示,疟原虫可能来源于感染黑猩猩或大猩猩的近亲物种。由于疟疾主要通过蚊子传播,因此主要流行于热带地区,尤其是非洲,但也曾在欧洲和北美流行。1880年法国军医拉韦朗首次发现疟原虫,1898年苏格兰医生罗斯证实蚊子是疟疾的病媒,随后灭蚊和防蚊成为预防疟疾的主要手段并产生明显效果。药物方面,秘鲁原住民最早发现金鸡纳树树皮具有治疗疟疾的作用,该疗法1640年传入欧洲,后化学家发现其有效成分是奎宁,20世纪中叶氯喹和青蒿素先后被发明,一系列新的药物降低了疟疾的威胁,但多年的使用使得抗药性疟原虫不断出现。疫苗方面,直到2015年第一种疟疾疫苗才被成功研发出来,但其保护效率不高且仅能维持一年半。由于疫苗长期缺乏且蚊子和疟原虫通过进化而抗药性不断增强,加上发展中国家在公共卫生方面投入不足,疟疾的防控形势不容乐观,2015年全球疟疾感染者达2亿人,死亡44万人,死亡者90%来自非洲。 伤寒:“伤寒玛丽”让人类发现了“健康带菌者”,推动免疫学发展的同时,也引发了公众对人权的热议。伤寒是一种由伤寒杆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临床表现为发热、畏寒,严重者可导致肠穿孔以致命。伤寒杆菌在水中可存活2-3周,在粪便中能维持1-2个月。伤寒杆菌携带者容易通过其接触过的水和食物向外散播细菌。1906年美国一位富人雇佣了一位爱尔兰移民“玛丽”做厨师,结果一屋子里的11个人中有6人感染伤寒。经医学专家调查,玛丽之前的7个工作地点都曾爆发过伤寒,累计22人患病。然而,外表健康的玛丽抗拒检查,认为这是一种侮辱,在多次反抗后才被警察强制带走。玛丽成为了第一位无症状伤寒病菌携带者,她的出现吸引大量医学研究,医学发现了人体免疫机制在病原体毒性有限时能阻止发病,但不能彻底消灭病原体。另一方面,美国卫生部曾对玛丽进行强制隔离并要求其不能再当厨师,但由于大众缺乏对“健康带菌者”的正确认知,且玛丽本身带有“移民”、“女性”等易引起社会歧视的标签,政府被媒体和大众指控侵犯人权。然而,1915年玛丽又引发了一场25人的大感染,公众对玛丽的态度由同情转变为憎恶。“伤寒玛丽”也因此成为代名词,推动了社会关于疾病和人权的思考。 MERS:源自中东却在三年后的韩国意外爆发,医疗业私有化和公共卫生管理缺失是罪魁祸首。MERS(Middle East Respiratory Syndrome,中东呼吸综合征)与SARS类似,均是由冠状病毒导致的呼吸道传染病,2012年始发于沙特,主要在中东地区流行。根据WHO数据,截至2020年1月全球共有MERS确诊病例2519例,死亡866例,死亡率高达34.3%。全球共有27个国家出现过确诊病例,但超过80%的病例都在沙特。然而2015年5月韩国突然爆发MERS,成为全球仅次沙特的第二大疫情国。5月20日一名从中东出差回国的韩国男子确诊,5月29日该男子已传染9人,6月8日韩国确诊68人,7月11日确诊数达186例、死亡38例,1.7万人隔离,2900多所学校停课,引起社会极大恐慌,疫情持续近7个月才消停。MERS的爆发揭露了韩国公共卫生管理的多重漏洞。疫情初期,韩国政府拒绝公开收治MERS患者的医院名单,而医院是MERS传播的主要场所,导致疫情加剧、民众恐慌。信息不透明的背后是韩国医院私有化和管理体系漏洞。韩国医疗体系私有化程度高,众多私人医院担心影响“生意”而不愿公开名单,同时政府也担心信息公开导致医院不肯接收新的病人而选择不作为。疫情结束后,韩国政府开始采取多项措施加强公共卫生管理,2018年9月韩国再次出现MERS病例,但政府仅一个月就控制住了疫情。 7启示 7.1 瘟疫对人类社会具有巨大的破坏力 黑死病削减了欧洲30-50%的人口,天花导致3亿人死亡,西班牙流感致死破5千万,霍乱至今每年仍然夺走几百万生命……宏观上是数字,微观上是多少家庭的悲欢离合。瘟疫对经济的冲击长期来自人口削减对生产力的破坏,短期来自商贸活动停滞带来的直接影响。然而,我们难以准确估计其真正影响,因为没有人知道“假如没有瘟疫,世界会发生什么”。同时,天灾背后的“人祸”也让人刻骨铭心,欧洲中世纪黑死病导致的犹太人被迫害和屠杀,1918年西班牙流感导致医院瘫痪,2001年恐怖主义散播炭疽细菌引发骚乱,2003年SARS导致板蓝根脱销,人心的恐慌与猜疑、社会的动荡与不安随瘟疫一幕幕上演。遥远的历史显得模糊,冰冷的数字缺乏震撼,只有当我们亲身经历的时候才深感瘟疫的残酷。 7.2 瘟疫危机往往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催化剂 落后、不健全的社会形态或制度的弊端往往在瘟疫中被放大,而瘟疫导致的生存危机又能够迫使人们突破旧有社会形态或制度,进而使人类文明在危机中不断前进。例如黑死病期间,宗教忏悔和种族迫害均未能产生防治效果,反而隔离检疫措施使很多城市免于瘟疫或者疫情缓解,对比效果的强烈冲击使得人们思想逐步从中世纪的宗教禁锢中走出,成为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的开端。2003年SARS爆发初期我国政府在信息公开方面的问题引发政府信任危机,事后我国出台了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促进了我国政府信息公开改革进程。2015年的MERS爆发也引发韩国政府对医疗行业监管的反思。抗疫经验和教训就这样不断转化为推动社会前行的动力,与人类文明进步相生相伴。 7.3 瘟疫是在人类定居、驯化动物、城市等文明进程中产生的 从表面看,细菌、病毒等微生物是传染病的根源,但人类在几百万年的历史中只有近1万年才出现瘟疫,说明瘟疫的产生可能也有人类自身的因素。从演化生物学看,瘟疫的产生需要微生物获得感染人的能力并持续在人与人之间传播,而这些均需要人类的一系列“配合”才能实现,如定居、驯化动物、城市等。大约1-1.2万年前,原以四处打猎为生的人类由于大型野生动物灭绝而被迫定居,并先后驯化了植物和动物,这两大变化为瘟疫的产生提供了直接条件。一方面,定居后伴随而来的老鼠、驯化后的牲畜等提供了潜在的病原体并与人类长期接触,继而这些病原体通过定向进化而变为人类传染病;另一方面,定居使得人类排泄物与食物、饮水开始有了交叉污染的可能,为众多传染病提供了传播的条件。大约6000年前,美索不达米亚首先出现了城市,城市的出现使得人口聚集,这为传染病的大流行提供了条件。人类文明在定居、驯化动物、城市等过程中得以发展,但也为瘟疫的产生提供了条件,瘟疫因此被称为“文明病”。 7.4 捕杀野生动物正在成为新传染病产生的重要原因 近现代以来,捕杀野生动物在人类各类嗜好和生活陋习的驱动下增多,造成野生动物所带有的病原体获得了接触人类并适应人体环境的机会,多种新传染病因此产生。经调查,19世纪末鼠疫的全球第三次大流行是人们追求皮草服饰和大量猎杀土拨鼠导致的,近年来SARS、MERS、埃博拉病毒等也被证明其直接或根本来源是蝙蝠、果子狸等野生动物且与食用野味有关。因此,保护野生动物、改变生活陋习对减少新传染病的发生及公共卫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7.5 科学是人类战疫史上最有力的武器 以祈祷来驱散病毒、以杀猫来消灭鼠疫、以板蓝根来治疗怪病、以偏方来求得心安……不科学的防疫措施和应对方法非但不能遏制疫情,甚至可能加剧传播、伤及更多生命。相反,19世纪下半叶现代微生物学的发展及科赫法则使得众多的传染病得以明确病原体和传播途径,一方面为针对性的防疫措施提供科学依据,另一方面也为疫苗开发提供基础。20世纪中叶以来发明的抗生素、重组疫苗和抗病毒药物更是极大丰富了人类防治传染病的手段,显著降低了众多传染病对人类社会的威胁。此外,科学精神也发挥了巨大作用,比如1796年詹纳正是通过细致观察、理性分析和严谨试验的科学精神而发明牛痘疫苗,又如1854年英国伦敦爆发的霍乱中,斯诺首次通过流行病学调查即地图标记的方法确定传染源为一口水井,随后水井的封闭大大缓解了疫情。历史证明,现代科学及理性严谨的科学精神是人类战胜瘟疫的最有力武器。 7.6 政治不可凌驾于科学之上,政府要重视防疫,信息要公开透明 政治不可凌驾于公共健康权益和科学之上。19世纪,欧洲现代化建设、殖民统治、重商主义正值鼎盛时期,而检疫、隔离等措施与之相矛盾,因此执政者轻视且执行不力,最终导致霍乱疫情扩散。1918年美国的执政者隐瞒疫情的严重性,将战争利益放置于防疫之上,导致西班牙流感随“一战”蔓延至全球。2003年中国部分地方政府为遏制恐慌和维护稳定而瞒报病例,错过了防疫的最佳时机。2015年韩国政府未公布患者所在医院更让民众感到恐慌。重视不够、瞒报误报、措施不力往往导致疫情快速恶化,不仅不能带来稳定,反而导致政府公信力受损、社会猜测和恐慌,最终祸及自身。因此政府应将公共卫生安全放置首位,信息公开透明,直面疫情并第一时间组织抗疫防疫工作,尊重专业人士意见,确保行政措施科学有效。 7.7 完善的公共卫生体系是防疫的根本 除医学进步,完善的公共卫生体系并确保执行是防疫的关键所在。14世纪意大利部分城市专业卫生机构的出现使得隔离检疫等措施得以有效实施并使一部分城市免于黑死病疫情,19世纪中叶开始欧美国家通过卫生立法强制牛痘疫苗的全民接种并得以逐步控制天花流行, 19世纪饮用水的清洁及厕所革命使得霍乱疫情得以大幅缓解。反面来看,一战期间,虽然已经有霍乱疫苗,但匈牙利和奥地利军队未注射疫苗,仍然造成传染悲剧,而德国的强制性疫苗接种帮助德军躲过一劫。因此面对各类可能突发的传染病,加强公共卫生设施建设、建立卫生保障机制、加强应急管理和执行力、最终使公共卫生体系进一步完善是防疫的根本。 7.8 瘟疫无国界,全球应携手抗疫 无论是蒙古鼠疫席卷欧洲、印度霍乱向西传播,还是中东MERS占领韩国、美国流感蔓延世界,一种疾病从“地方病”进化为“世界病”的过程,均离不开商贸、旅游、战争、殖民等人类文明之间的交往。瘟疫无国界,世界上的每一个角落在当今全球化的背景下都难以独善其身。另一方面,巨大的风险使得公共卫生领域的全球合作持续推进,20世纪WHO已经成功消灭了天花,SARS期间WHO对各国的预警、督促和治疗建议有效遏制了疾病的全球传播,2017年WHO的终止霍乱全球规划也已经进入实施。但目前世界各地的卫生资源不平衡问题仍然突出,全球疫情信息共享机制也有待进一步完善,因此公共卫生领域的国际协作机制仍然需要进一步加强。 7.9 未来传染病仍是人类社会的重大威胁 从遗传角度,细菌和病毒具有比动植物快的多的繁殖和进化速度,其中遗传稳定性差的RNA病毒及单链病毒具有更强的变异能力,因此对人类社会的威胁更大。而在可见的未来,人类与牲畜、宠物及野生动物的接触将无法避免,这为寄生于动物身上的病原体提供了适应人体环境并传播的机会。同时,未来城市规模的扩大、人口密度的增加及全球人员流动的加快都将为病毒或细菌的人际传播提供越来越有利的环境。反观现代医学的发展水平,疫苗及抗病毒药物的研发需要数年时间,无法在疫情爆发后的短期内完成研发,生产方面也不具备迅速满足全球需求的充足供应能力,隔离等防疫措施将仍然是未来面对突发疫情的主要手段,手段的单一性使得未来传染病的防治面临较大不确定性和风险。因此,比尔盖茨曾表示“在全世界范围内,大家还没有足够的准备来应对突发传染病”。 7.10 人类的自我救赎:短期应急与长期防疫 短期应急: 1)迅速响应。疫情线索出现后要迅速加以研判,确定疫情发生后要第一时间启动应急机制,成立疫情防控指挥部,明确各部门职责;尊重专业人士意见,采取科学的应对措施,并确保执行。 2)明确源头。尽快启动流行病学调查,调查疾病传染源和传播途径,并及时公开。针对传播方式采取相应措施阻隔传染源。 3)病原鉴定。获取样本后,开展实验室检测、诊断及病原学鉴定工作。 4)信息公开。树立坦诚、公开的理念,启动疫情监测系统和疫情通报制度,及时、准确地公开信息,并接受社会监督;同时加强跟国际社会和科技界的沟通,共同战胜疫情。 5)隔离追踪。在疫情初期应第一时间隔离患者,并追踪其密切接触者;建立专门的收容收治场所,并加强隔离场地人员流动控制和健康人员的防护措施;确保疑似病例和高危感染人士隔离观察。 6)积极治疗。对传染病患者应集中隔离治疗,全力救治并减免费用,及时制定传染病的标准化治疗指南或方案,同时加强医护人员防护,避免医护人员感染。 7)后勤保障。调动政府和社会力量支援疫区,做好准备应对疫情期间民众生产活动和生活起居可能发生的困难,维护社会各环节稳定运作。 8)经验总结。随着对疾病的认知进步以及疫情始发地区的防疫效果,应不断总结治疗和防范经验,不断完善疫情应对措施。疫情后期也要有序推进复工复学,尽量减弱疫情对经济社会的影响。 长期防治: 1)加强配套法制建设。完善传染病防治相关法制建设,包括重大事件应急、信息公开、医者保障、吹哨人保护、市场监管、媒体舆论等,一方面确保合理措施有法可依,另一方面规范行政执法行为,避免执法的随意性,公权力被滥用。 2)完善公共卫生应急体系。进一步完善传染病预警和监测制度;制定传染病预防控制预案,内容包括:传染病预防控制指挥部的组成及职责、传染病的监测、传染病的报告和通报制度、疫情中卫生机构任务职责分配、传染病分级、疫点疫区现场控制、医疗物资储备与调用等。 3)加强公共卫生投入和管理。加强饮用水、下水道、污水处理、生活垃圾处理等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有计划的疫苗接种制度;强化对畜牧业的检疫工作;开展群众卫生活动,进行预防传染病的健康教育。 4)继续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推进实施分级诊疗;推进公立医院改革,探索政事分开、管办分开;支持、鼓励“互联网+医疗”的发展。 5)加大医疗科技投入。加大对基础医学、药物及疫苗、医疗设备、体外诊断等医学领域的投入力度,完善人才激励机制,依靠科学对抗瘟疫。 6)加强自然环境和野生动物保护。根据野生动物保护法,加强执法力度,打击非法捕杀及贩卖野生动物等活动;大力倡导改变食用野生动物等生活陋习;加强对野生动物的检疫工作。 7)重视全球合作与履责机制。加强与国际组织和国家间合作,进行国际传染病防治、医学、公共管理等领域的经验交流,有能力的国家应积极帮助世界贫困地区早日战胜疾病。
lg
...
金融界
2023-01-06
原油收盘:输油管道中断及库存下降提振 原油终结两日连跌走势
go
lg
...
,增加了能源需求前景的不确定性。
荷
兰
国际集团(ING)大宗商品策略师沃伦·帕特森和埃娃·曼塞(Ewa Manthey)在一份报告中表示:“近期石油市场的供应看起来更好,风险可能倾向于下行。然而我们的石油余额开始显示,从第二季度到年底,市场开始收紧,这表明我们应该会看到从23年第二季度起价格走强。” 美国能源情报署公布,截至12月30日当周美国原油库存增加170万桶后,油价周四继续走高。根据S&;P Global Commodity Insights进行的一项调查,分析师平均预计将增加450万桶。消息人士称,美国石油学会周三晚间表示,上周美国原油库存增加了330万桶。由于周一是新年假期,本周数据比往常晚发布一天。 EIA还显示,汽油库存每周减少30万桶,馏分油库存每周减少140万桶。标准普尔全球商品洞察调查曾预计汽油和馏分油分别减少160万桶和140万桶。 俄克拉荷马州库欣的原油库存。EIA称,美国纽约商品交易所交货中心本周增加30万桶,而战略石油储备库存减少270万桶。 与此同时,美国能源情报署周四公布,截至12月30日当周,美国国内天然气供应量减少2,210亿立方英尺,随后天然气期货进一步下跌。根据S&;P Global Commodity Insights进行的一项调查,这低于分析师平均预测的2,350亿立方英尺的降幅。 SIA财富管理公司首席市场策略师Colin Cieszynski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天然气在今年年初尤其不稳定,但市场基调已经发生了一些变化。期货价格在周二下跌近11%后,周三上涨4.6%。 Cieszynski表示,2022年,“天然气的主要推动力来自供应方面,特别是与制裁有关。”“临近年底,尤其是本周,市场人气的主要驱动因素已转向需求方面,因为北美和欧洲异常温暖的气温降低了通常处于家庭供暖季中期的需求。”
lg
...
金融界
2023-01-06
上一页
1
•••
348
349
350
351
352
•••
419
下一页
24小时热点
特朗普阵营突传重大消息!彭博社:推动美联储“出售”黄金储备 购买100枚比特币
lg
...
中美突发重大消息!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会见拜登 双边释出哪些关键信号?
lg
...
突发重磅爆料!英媒:马斯克可能被美国调查 曾与普京、俄罗斯官员多次通话……
lg
...
特朗普将大量印钞!传奇交易员罕见信号:新政府将抛弃美元 这“走势图“胜于雄辩
lg
...
周评:马斯克入阁刺激“特朗普交易”!鲍威尔携“恐怖数据”提振强美元 比特币大幅跑赢黄金
lg
...
最新话题
更多
#SFFE2030--FX168“可持续发展金融企业”评选#
lg
...
14讨论
#链上风云#
lg
...
47讨论
#美国大选#
lg
...
1304讨论
#VIP会员尊享#
lg
...
1477讨论
#比特币最新消息#
lg
...
578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