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246年的历史。伦交所是欧洲最重要的股票交易所。 伦敦证券交易所集团在上市公司数据、上市公司市值、成交额等方面均位列全球前列。截至2018年9月末,伦敦证券交易所集团共有2490家上市公司,仅次于日本交易所集团、多伦多证交所集团和美国纳斯达克证券交易所,位于第4位;上市公司总市值达到4.2万亿美元,位于全球第6位;2018年1-9月成交额达到2万亿美元,位于第7位。 再看看交易制度,伦敦股市没有涨跌停板,且交易时间长达8个半小时,常规交易时间为当地时间周一至周五的8:00-16:30。伦敦股市交易实行T+0制度,而交收T+2制度。交易订单类型包括市价单、限价单、止损单、限价止损单、隐藏限价单和中间价挂钩订单等。 伦敦证券交易所海外上市公司占比高达30%,根据伦交所官网,截至2018年10月末,伦敦证券交易所2152家上市公司中,英国公司1511家,占比为70%,海外上市公司有641家,占比达到30%,这充分显示了伦敦证券交易所国际化属性。海外上市公司中,从数量来看注册地又以避税天堂根西岛、泽西岛、英属维尔京群岛、马恩岛、百慕大、开曼等居多。 从上图可看出,目前,在伦敦交易所成交最活跃的大股份里面,有8家都是俄罗斯的能源巨头,另外两家分别来自韩国与荷兰。而这十家公司里面,除了韩国三星与俄罗斯西伯利亚银行之外,其他的全部都是油气与资源公司。这一点上,伦交所的成分老旧,可见一斑。 但是,伦交所上市的公司,与沪深、香港、以及美国的股市相比,却显得很低调,没有太多知名的金融巨头和科技独角兽。 究其根源,在于伦交所的保荐制。保荐制度下,即便是上市之后,如果出了问题,保荐人还是要负责任的。保荐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上市公司的“靠谱性”,因为保荐人要考虑自己的口碑。 然而正是这一点,却阻隔了一大批优秀的非英国公司到伦敦上市的可能性。 从国别上来看,在伦交所上市数量最多的5个国家(地区)分别为俄罗斯、韩国、印度、荷兰、以及英属维京群岛。 据统计,当前有5家中国内地公司在伦交所主板上市,按照上市先后顺序依次是大唐发电、浙江高速、中国石化、中国国航和华泰证券,除浙江高速外其余四家公司均为“A+H+G”三地上市,华泰证券为沪伦通下首只以全球存托凭证(GDR)产品在伦交所挂牌交易的标的。 继沪伦通之后,此次港交所主动提出合并收购,也将为伦交所带来新的生机。截止发稿时,伦交所已给出回应,称注意到香港交易所的声明,并证实港交所已提出了主动、初步且“高度有条件的方案”以收购伦交所的全部股份,并表示董事会将考虑该方案,并将在适当的时候发布进一步声明。 2.这笔收购怎么样? 下面先从财务角度看下这笔收购。 根据Bloomberg数据披露,2018年伦敦交易所的盈利为5.92亿英镑,假设15%左右的增长速度,那么2019年的盈利应为6.9亿英镑左右。对应到每股盈利,则2019年的预计EPS为1.97GBP/股。此次收购的代价(83.61GBP/股),相当于42.4倍PE,较当前52倍的PE相比,并不算便宜。 而收购方式上,此次采取的是“现金+发行新股”的方式。发行新股与完全现金收购不同,会导致收购来的标的公司的盈利被摊薄。此次收购代价的1/4是现金支付,而3/4通过发行新股筹集,这会带来一定程度上的被动,因为如果将来港交所的股价下跌,那么需要发行的股票数量会增加。但是如果股价上涨就会比较有利。 财务因素并未考虑收购为伦交所带来的结构性改变。事实上,港伦两大交易所合并,必然会带来两地股市一定程度上的融合,这一方面会增加伦交所的成交量,另一方面会有更多来自香港乃至中国内地的IPO在伦敦进行。这些都将长期利好伦交所的业务。 如果我们看长期走势,会发现伦交所其实是英国股市的一只大牛股。自2004年1月1日上市以来,伦交所总体保持上涨趋势;在2008/09年出现深度调整并探底之后,更是维持了10年的上涨。进入2019年,上涨速度增加。 在我看来,伦交所的走势反映出了过去10年资本市场的总体趋势,那就是股权配置的重要性逐渐增加。进入2019年以来,全球各国再度开启降息周期,而欧盟甚至开始了“负利率”。 对于负利率来讲,把钱存在银行(或者买债券)就等于亏钱,所以势必会有大量资金涌入股市,而交易所作为股票交易的基础设施,将受到持续利好。从这一点上,港交所收购伦交所,也是交易所长远发展战略的题中之义。 3.前景与展望 其实港交所与伦敦交易所的合作,早就已经开始了。2012年12月,港交所完成了对伦交所旗下的金属交易所(London Metal Exchange, LME)的收购。 今年8月初,港交所推出了6只基于LME基本金属期货的“小型金属期货合约”,极大地丰富了港交所的商品期货市场。 事实上,港交所还在探讨将这6只“小金属期货”的交割仓库安排在深圳的前海联合交易所(QME)。港交所充当了沟通LME、QME内地金属市场的“超级联系人”的角色。 值得一提的是,市场投资者对于港交所高额溢价收购LME并不买账。港交所宣布竞购LME后,其股价跟随香港大市跌落近30%。2012年6月15日晚间宣布并购公告后,港交所在随后一个交易日大跌4.5%,而其竞争对手美国洲际交易所(ICE)则反5%。历史再次重演,9月12日港交所开盘一度下跌超3%。 目前,伦交所与上交所的合作已经迈出了第一步(6月17日华泰证券GDR登陆伦交所),而随着此次港交所与伦交所的合并,内地股市、香港股市、以及英国股市这三大市场将有利于进一步融合。 正如李小加在声明会议中指出,此次要约并非恶意收购,而是因为对伦敦证交所钦慕已久而做出的战略选择。而港交所收购要约公告也给出了答案: ❶ 创造一个全球布局、世界领先的跨资产类别金融基础设施集团,连接西方 成熟的金融市场及东方新兴的金融市场,尤其是<中国>市场,更好地应对不断变化的全球宏观经济环境。 ❷ 帮助<英国>在中国市场国际化和人民币成为全球主要储备货币的进程中捕捉新机遇,巩固伦敦作为全球领先离岸美元及离岸人民币中心的地位。 ❸ 强化<香港>作为连接中国、亚洲与世界的桥梁角色,推动中国内地的资本市场通过有序可控的渠道继续开放,以及为快速增长的亚洲财富提供投资出路。 ❹ 结合伦敦证券交易所集团的全球数据资源、分析能力、分销渠道和香港交易所与全球数码化水平最高的新兴经济体中国的连系,为全球投资者提供独一无二和高价值的 数据产品和服务。 ❺ 方便企业更容易于伦敦、香港、米兰及中国内地(透过香港交易所的互联互通机制)市场透过首次公开招股及二级集资市场进行全球融资。 ❻ 在股票、定息、货币、大宗商品及衍生工具产品方面提供创新机遇,提升于国内、区内 以至全球的竞争力;在多个市场及平台应用领先科技;及提高伦敦及香港市场的透明度、韧性及抗风险能力。 4.券商观点 一中信证券 1战略价值清晰,若成功有望打造全球性金融基础设施集团 (1)这次并购是在本港事件压力之下的一次突围。本次并购若成果,客观上将一定程度消除外界对其未来制度优势不确定性的担心,进一步使香港在全球金融体系中得以重新定位。 (2)推动人民币国际化。有望打造美元、欧元、人民币等主要货币计价的金融资产交易平台,推动人民币国际化。 (3)增加信用背书。如若成功,香港和伦敦双金融中心的信用背书将创造一个全球布局、世界领先、覆盖亚欧美三大时区、同时为美元、欧元和人民币等主要货币提供国际化的金融交易服务的交易所集团。 (4)补足FICC及货币业务短板。二者协同可为全球上市公司和投资者提供全资产、全方位、全产品服务,大幅提升港交所三年规划实现的确定性。 2估值需协同效应带来的增量业务消化,效益有待时间展现 本次交易建议的估值溢价需要二者可能的协同效应来逐步消化,但长久效益需要时间逐步体现。我们认为可能的影响包括: (1)已列入三年规划的ETF通未来落地,将中国流动性与全球资产对接,进一步打开境内资金全球配置和海外资金中国配置的通路。 (2)通过债券通,将中国信用等级高的高收益债与全球资金进行对接。 (3)通过将伦交所数据资源、分析能力和销售渠道与港交所连通的全球数字化程度最高的内地市场结合,有望打开数据服务空间。 (4)实现全球融资,提升对上市公司的持续吸引力。 3投资建议:短期中性,长期利好 尽管收购价格估值溢价较高,短期影响中性。长期看,战略价值清晰且具有深远意义。当前交易仍处初级阶段,后续还需包括伦交所董事会、双方股东、监管部门及反垄断和其他相关机构等多个步骤的审批。维持公司2019/2020/2021年EPS预测7.6/8.4/9.4港元,对应2019/2020/2021年PE估值分别为32/29/26倍,维持“增持”评级。 4风险因素 宏观经济放缓超预期,日均成交量持续疲弱,战略规划实施进度低于预期,合并提议推进低于预期。 二国元证券 若合并成功,香港金融中心地位有望显著提升 报价比较合理,具备交易成功的可能性 投资建议:短期提升港股估值,关注并购进程。 总而言之,今天是尝试的开始。这一千载难逢的跨国联姻是否能成,让我们拭目以 知识小卡片:【全球四大金融交易运营商格局】 <港交所> ◉香港交行连续两年发行了全球最大的IPO。 ◉香港交所也有意不让类似美国的监管体系进入其市场。港交所没有像美国主要交易所那样采用激进的营销策略。中国正寻求放宽上市规则,推出商品期货市场,以吸引更多上市,并扩大业务,以保持其作为亚洲金融(4.15, 0.00, 0.00%)中心的地位。目前,只有在香港、中国大陆、百慕大和开曼群岛注册的公司才能申请在该市上市。香港贸易代表局正寻求改变这一规定,以便向澳大利亚等亚太其他国家的公司上市,以减少对中国的依赖。 ◉目前科创板已与港交所形成一定竞争。 <伦交所> ◉伦敦证交所在一个四部分的“技术路线图”上投入了大量资源,该计划旨在将交易所的交易技术引入下一代。它还部署了名为 Infolect 市场数据系统,这一改进将交易执行的平均速度降低到两毫秒,比以前快了大约 15 倍。 ◉伦敦证交所认为,提高速度对于伦敦证交所保持全球竞争力至关重要。交易所还致力于为客户降低技术成本。 ◉与纽交所和纳斯达克一样,伦敦证交所正在走向全球,将中国、俄罗斯和印度作为新股上市的主要市场。这一战略在2006年已经与俄罗斯几家大型能源上市公司取得了成效。 ◉为了吸引更多的内地上市,伦敦证交所于2004年10月在香港开设了代表处,并设想在内地设立代表处。伦敦证交所声称,英国监管结构是一个关键优势:在英国上市的公司必须遵守高标准的公司治理标准,但不必遵守美国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十分昂贵的要求。 ◉过去纳斯达克曾试图合并伦交所,但并未成功。 <纳斯达克> ◉纳斯达克是美国最大的电子股票市场,在所有行业领域,如微软、英特尔、谷歌、甲骨文、嘉士伯、星巴克,都是领先公司的所在地。 ◉在过去的十年里,它上市的公司远远多于任何其他交易所。尽管纳斯达克最初享有成长型公司交易所的美誉,但它如今提供了一个市场层次更高的纳斯达克全球精选市场,为成熟的蓝筹股公司提供了一个平台。 ◉作为全球第一个电子股票市场,纳斯达克一直努力保持其作为交易所技术领导者的声誉——它提供的交易速度不到一毫秒,股票交易数量超过任何其他美国交易所。交易所使客户服务成为另一个关键的差异化点,并开发了多项产品,帮助上市公司解决投资者关系、股权研究、风险管理、公司治理和其他上市后需求。纳斯达克也认为其上市成本结构是一种竞争优势。 <纽交所> ◉作为全球规模最大、流动性最强的股票市场,纽交所希望保持其“黄金标准”的品牌形象,无论是上市标准还是其主办的蓝筹股公司。 ◉为了推进全球化目标,纽约泛欧交易所于2007年1月宣布与东京证券交易所结成战略联盟。纽约泛欧交易所首席执行官约翰·泰恩说,该联盟将创建“世界上第一个真正的全球市场”。 ◉在另一项全球举措中,纽约证交所与一批私人股本投资者于2007年1月斥资1.15亿美元收购了印度国家证券交易所5%的股份。l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