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数字财富领导者
美股投研
|
客户端
|
旧版
|
北美站
|
繁体
FX168 全球视野 中文财经
首页
资讯
速递
行情
日历
数据
社区
视频
直播
点评旗舰店
商品
SFFE2030
外汇开户
登录 / 注册
搜 索
综合
行情
速递
日历
话题
168人气号
文章
超级重磅周来袭!美联储携一众经济数据亮相,美股还能继续上攻吗?
go
业报告等财经数据。 除了美联储外,
美
股市场
还将迎来重磅财报周,苹果、谷歌、Meta Platform、亚马逊等科技巨头将集中公布财报,这些都将成为扰动因素。 美联储年内首次决议来袭!重点关注何时暂停加息的线索 北京时间周四凌晨3点,美联储将公布年内首份利率政策决定,随后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将在利率决议公布半小时后召开新闻发布会,届时投资者将把目光投向美联储的利率峰值预期以及美联储眼中暂停加息的关键条件。 有着“新美联储通讯社”之称的著名记者Nick Timiraos发表了最新文章指出, 随着通胀压力进一步缓和,美联储官员应该会在本次会议上加息25个基点,并开始讨论暂停加息的条件,其中包括劳动力需求、支出和通胀需要减缓到什么程度。 根据芝商所FedWatch工具显示,美联储在本周议息会议上宣布加息25个基点至4.50%-4.75%区间的概率为98.9%,维持利率不变的概率仅为1.1%。 在议息会议的噤声期前,多位美联储官员也曾暗示,他们对下次加息25个基点持开放态度。不过,他们同样警告称,即使加息步伐确实放缓,仍打算将基准利率上调至5%以上,并在今年全年保持在这一水平。这些表态也给本周的美联储决议仍带来了不小的悬念。 目前美联储依然对年内降息持回避态度,投资者需重点关注美联储对未来通胀和经济的最新展望,以评估接下来的政策路径走向。 哪些经济数据值得关注? 本周,
美
股市场
将迎来一项重磅宏观数据——美国1月非农就业数据将于周五公布。 彭博社调查的经济学家表示,美国1月份就业市场将继续降温。预期中值显示, 美国1月新增非农就业人口为18.5万人,较去年12月的22.3万人有所回落,失业率将从3.5%上升至3.6%,但仍接近五十年来的最低水平,此外,平均每小时工资同比增长4.3%,较前值的4.6%有所放缓。 鲍威尔密切关注的指标——美国劳工成本指数季率将于21:30公布。2022年以来,ECI作为通胀参考指标之一被鲍威尔屡屡提及,成为影响美联储采取限制性政策立场的重要数据之一。 此外,“小非农”的ADP就业报告、美国去年11月FHFA房价指数、咨商会今年1月的消费者信心指数、1月ISM 制造业、非制造业指数等也值得投资者留意。 财报季进入加速阶段!科技股强势走势能否延续? 未来一周美股的表现或将继续取决于成长股的走势。因此,苹果、谷歌、亚马逊、Meta在内的科技巨头财报表现十分关键。 Meta将于周三盘后发布财报,苹果、谷歌、亚马逊将随后在周四盘后发布业绩。目前标普500指数中超过四分之一的科技公司公布了财报,虽然多数公司的利润表现超出预期,但是营收不及预期的现象变得愈发普遍。 据Refinitiv汇总发现,过去一周分析师进一步下调了对科技和通信服务板块的盈利展望,预计科技板块去年四季度利润将同比下降8.7%,通信服务板块同比下降21%,考虑到苹果等权重股对指数的影响力,业绩不佳对市场情绪的威胁值得警惕。 美联储何时暂停加息步伐? 科技巨头财报能否助攻
美
股市场
?(来源:富途资讯)
金融界
2023-01-30
1月21日证券之星全球市场早报
go
美股股市: 美东时间周五,
美
股市场
高开高走,三大指数强势反弹。截至收盘,道琼斯指数涨1.00%,报33375.49点;纳斯达克指数涨2.66%,报11140.43点;标普500指数涨1.89%,报3,972.61点。 周五的涨势由谷歌和奈飞两大科技公司带动。得益于Q4新增用户远超市场预期,奈飞大涨逾8%。此外,谷歌涨超5%,苹果涨1.92%,亚马逊涨3.81%,Meta涨2.37%,微软涨3.57%,奈飞涨8.46%。 新能源汽车股全线上涨,特斯拉涨4.91%,蔚来涨2.79%,小鹏汽车涨5.03%,理想汽车涨3.47%,Nikola涨5.44%,法拉第未来涨5.04%,Workhorse涨8.16%,Lordstown涨11.11%,Rivian涨2.79%,Lucid涨4.97% 热门中概股普涨,纳斯达克中国金龙指数涨2.48%,阿里巴巴涨2.81%,京东涨1.70%,拼多多涨2.90%,哔哩哔哩涨3.00%,百度涨5.91%,新东方跌0.12%,网易跌0.18%,腾讯音乐涨1.70%。 欧洲股市: 欧洲时间周五,欧洲三大股指均实现上涨。 截至收盘,英国伦敦股市《金融时报》100种股票平均价格指数20日报收于7770.59点,比前一交易日上涨23.30点,涨幅为0.30%。法国巴黎股市CAC40指数报收于6995.99点,比前一交易日上涨44.12点,涨幅为0.63%;德国法兰克福股市DAX指数报收于15033.56点,比前一交易日上涨113.20点,涨幅为0.76%。 国际油价: 美东时间周五,国际油价上涨。 截至当天收盘,纽约商品交易所2月交货的轻质原油期货价格上涨0.98美元,收于每桶81.31美元,涨幅为1.22%;3月交货的伦敦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上涨1.47美元,收于每桶87.63美元,涨幅为1.71%。 国际金价: 美东时间周五,国际金价上涨。纽约商品交易所黄金期货市场交投最活跃的2月黄金期价20日比前一交易日上涨4.3美元,收于每盎司1928.2美元,涨幅为0.22%。 市场分析人士认为,市场预计美联储将放缓加息步伐、下调加息幅度是当天金价上涨的主要原因。 主要货币: 在岸人民币兑美元北京时间20日23:30收报6.7955,较上一交易日夜盘收盘跌217点。 美元指数20日小幅下跌。衡量美元对六种主要货币的美元指数当天下跌0.04%,在汇市尾市收于102.0160。 截至纽约汇市尾市,1欧元兑换1.0854美元,高于前一交易日的1.0831美元;1英镑兑换1.2396美元,高于前一交易日的1.2393美元。 1美元兑换129.59日元,高于前一交易日的128.47日元;1美元兑换0.9204瑞士法郎,高于前一交易日的0.9152瑞士法郎;1美元兑换1.3384加元,低于前一交易日的1.3454加元;1美元兑换10.2867瑞典克朗,低于前一交易日的10.3117瑞典克朗。
证券之星
2023-01-21
决策分析:什么情况?金价进退两难 美股借力冲高 美联储官员偏“鹰派”论调,令市场持续陷入寻找方向
go
欧美央行官员近几天的偏“鹰派”论调,令
美
股市场
持续陷入寻找方向的混沌。 本周,所有三个指数都有望收低。道琼斯指数下跌超过3%,有望创下自2022年9月以来最糟糕的一周。标准普尔500指数下跌1.5%,可能创下12月以来的最差单周表现。纳斯达克指数下跌不到1%,有望打破两周的连胜纪录。 Seymour Asset Management创始人兼首席投资官Tim Seymour表示,这是市场开始崩溃的地方。 美国12月成屋销售下滑至10多年来的最低水平,在抵押贷款利率迅速飙升的背景下,这是美国住房市场有记录以来最糟糕的一年之一。美国全国房地产经纪人协会周五公布的数据显示,美国12月成屋销售总数年化下降1.5%至402万户,为2010年以来的最低水平,成交量连续11个月出现下滑。2022年全年,美国二手房销售下降17.8%,创下2008年以来最大跌幅。美联储数十年来最激进的紧缩行动导致抵押贷款利率在2022年飙升至20年来的最高水平,许多潜在买家被排挤出局。 金价周五小幅走低,因美元走强,不过美联储加息放缓的希望令金价有望连续第五周上涨。 截至发稿,现货黄金收报1923.08美元/盎司,日内跌幅0.47%。 道明证券大宗商品策略师Daniel Ghali表示:“美元正在找到某种形式的稳定,反过来我们可能会看到金价在下周走低。” 然而,近期疲软的美国经济数据和美联储政策制定者的鹰派言论加剧了对全球经济放缓的担忧,并促使投资者寻求避险金属。 美联储官员的评论指出最终利率将高于5%,但交易员仍押注利率将在6月达到4.9%的峰值,并认为2月加息25个基点的可能性为93.7%。
Dan1977
2023-01-20
【预见2023】洪灝:经济复苏之路并非坦途,消费需求复苏预计半年时间方能重回疫情前水平
go
加速下行,而这一不确定性尚未充分反映在
美
股市场
里。换言之,全球经济的参与者对于经济前景依然过分乐观,低估了经济下滑的速度和渐行渐近的市场震波。而美国的宏观波动性也将通过汇率、大宗、股票和债券外溢至中国乃至全球市场。 另外,从通胀上来看,随着欧洲能源价格和海运费用开始回落,欧洲通胀开始有所收敛,供应链瓶颈得到改善,同时能源危机通过各方的努力也有所缓解。而最新公布的12月CPI数据也进一步印证了美国通胀见顶放缓的趋势。但通胀的回落预示着需求的减退,这也意味着全球经济增长将承压。 经济复苏之路绝非坦途 金融界:您如何看待当前中国经济面临的挑战?请您展望一下 2023 年的中国经济? 洪灝:中国将一波三折、循序渐进地重启,中国房地产行业将在政策支持下缓慢复苏,而美国将在2023年步入衰退,三者共同构成了我们2023年展望的基准情景,而这也是2023年经济和市场面临的三大不确定性,任何一个不确定性的改善都会提高我们的基准情景收益率。 目前我们确乎看到了一些积极的改善信号:中国已经大刀阔斧地开放重启,房地产“三支箭”利箭齐发。这使得笼罩于市场之上的不确定性有所消散,2023年中国的经济前景也有所明朗。 但需要明确的是复苏之路绝非坦途,尽管开放重启的速度超乎想象,但面对疫情达峰和信心低迷的挑战,消费需求复苏仍需一段时间,预计需要半年时间方能重回疫情前的水平;而消费大幅复苏的前提取决于房地产的复苏,尽管目前政策支持力度相当大,但相较于2014年房地产耗费一整年时间修复的行情,眼下房地产面临的历史性挑战更为严峻,这也使得我们对复苏所需的时间不容低估。 而从更长期的维度审视,房地产和中国经济的关系已经发生了根本性转变。随着中国人口结构和城镇化进程的变化,房地产现在已经进入存量博弈。这也是中国经济需要直面的挑战。 同时,疫情以来托底中国经济的最大助力——出口,随着内外需双双回落,于2022年10月同比增速(以美元计价)29个月以来首现负增长。2023年在海外衰退压力加大的背景下,国内出口增速可能会进一步下滑。用我们的经济周期理论来审视,每七年一轮的中国出口中周期已于2022年初见顶并开始放缓,这一更为长期的下行趋势也是需要直面的挑战。而从中美需求的相对强弱来审视,随着中国重启,内需复苏虽非一日之功,但方向一定是上行的,进而带动进口回升;同时央行扩张性的货币政策也对内需的扩张形成助力。与之相对的是,美联储持续货币收紧将不断压缩其国内的需求,由此2023年中国进出口将迎来巨额的贸易逆差。 金融界:在全球经济下行的背景下,预计 2023 年我国经济将有哪些核心增长点? 洪灝:2023年内需的释放,将是中国乃至全球经济复苏的重要变量。 中央国债规模应加大发行空间 金融界:为进一步提振市场信心,财政、货币政策还有哪些发力点? 洪灝:我们相信中国央行将继续宽松,为内需的复苏提供一臂之力。但流动性的扩张将是结构性、有针对性的,而非一揽子的全面宽松。同时进一步的降息降准,叠加抵押补充贷款的进一步放量和对房地产行业的有力支持应都可期。宏观杠杆率将上升。但需要明确的是,这并非量化宽松。 财政政策将更加积极有力,特别是围绕提振消费、吸引外资提供政策助力。同时针对目前压制内需的结构性就业问题提供支持;并通过更加精准的税收制度,合理调节收入分配,稳定收入预期,激发内需活力。 但需注意的是,在2023年稳增长的导向之下,债务规模预计将明显增长,地区间债务压力差异将进一步凸显。中央需利用转移支付提供支持,同时地方专项债规模适度增长,中央国债规模也应加大发行空间。 资本市场后期依然存在再度震荡下探可能 金融界:2023 年我国资本市场将会有怎样的表现?哪些领域值得关注? 洪灝:我们专有的资产配置模型——股债收益率EYBY模型显示中国的在岸和离岸市场均于底部显示出吸引力。尽管尚不确定是否是最低点,但市场的机会是远远大于风险的。无论是中国与全球经济周期的关系、央行货币政策和房地产政策的托底,以及估值的周期,都显示2023年中国资本市场回暖在即,所有中国资本市场的资产类别都应有所表现。 同时,美元长周期终现见顶之势,其长期走势开始掉头向下,也预示着以人民币、大宗商品、能源、周期性和成长型板块为代表的中国相关资产类别均将迎来峰回路转的行情。 我们相信周期性、成长型股票将更胜一筹。以CPI和PPI缺口来衡量的利润率周期显示中国利润率周期正在扩张,而利润率周期恰恰与周期性和成长型板块的相对回报息息相关(前者领先周期性和成长型板块的相对表现约四至六个月)。2023年,随着中国经济的触底修复,以工业、材料、可选消费、房地产和信息技术为代表的周期性板块应该会跑赢大盘。或者其弱势表现理应有所收敛改善。与之相类似的,以互联网科技公司为代表的成长板块,其估值修复方兴未艾。2022年11月中概股、恒生科技指数以及恒指的亮眼行情就是最佳力证。 当然,中国资本市场于2023年的修复,其过程不会一马平川。修复的态势取决于中国经济复苏的速度、外资对中国信心的重拾以及美国市场和经济的干扰。当前上证走势与 2013-2014 年接近,以史为鉴,未来三至六个月里股市的走势依然会反复曲折,目前市场在底部反弹过程中,但后期依然存在再度震荡下探的可能。 房地产已进入存量博弈,复苏绝非一日之功 金融界:请您展望一下 2023 年房地产市场的走向?2023 年楼市能找回信心吗? 洪灝:中国房地产行业将在政策支持下缓慢复苏,是我们2023年展望的基准情景的三大要素之一。 2022年对中国房地产开发商而言是如蹈水火的一年。以史为鉴,目前中国房地产销售和房地产开发资金来源的境况与2013-2014年相比更为堪忧(而两个时期市场的走势也颇为相似),彼时,由于2013年对房地产投机风潮采取限制措施,2014年房地产销售依然耗费整整一年时间消化库存,恢复元气。 鉴于2014年房地产市场需要一整年时间修复,那么目前处于历史性底部的房地产开发资金和商品房销售的境况意味着更加严峻的挑战,需要相当时间实现复苏,而房地产复苏绝非一日之功,缓慢复苏的概率是4/5。 诚然,近期房地产“三支箭”利箭齐发,政策托底力度不言而喻。但需要指出的是,政策的生效尚需时日,同时2014年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回暖所依仗的远不止几次降准和降息以及一家政策性银行的扩表,因此2023年政策大力支持之外,房地产复苏依然将是一个缓慢曲折的过程,而这一过程也是信心逐步修复的过程,亦是以房地产投资周期衡量的中国经济短周期最终越过其拐点的过程。目前经济短周期正临近转折点,但不代表会马上反转,仍需一剂催化因素的助力在2023年里以开启新一轮周期。 尽管从中长期维度审视,由于房地产已变成存量博弈,房地产重回2016年之前的黄金时代、房价大幅上涨的可能性较低,但若以未来12个月为期间判断,城镇化进程和改善性住房需求仍存,房地产依然可能会迎来一个短暂的恢复期。 金融界:新的一年,一切会变好吗?我们该对 2023 抱有怎样的期待? 洪灝:总的来说,2023年大概率应该会比2022年要好。无论是上述我们探讨的中国经济短周期的寻底,市场估值(尤其是股票估值)的周期性修复、利润率周期的扩张、中国超预期的重启,以及央行货币宽松、房地产托底政策等等,诸如此类,都支持我们对2023年的市场和经济走势抱持期待。 金融界:请用几句话回顾2022并展望2023年的中国经济,以及您对投资者的建议。 洪灝:回望2022年,中国经济在疫情复炽、房地产深度调整、国际地缘政治冲突、海外历史性通胀以及美联储鹰派加息的内外重重阴霾下趔趄前行,引无数投资者尽折腰。 展望2023年,“转折”理应成为新一年的题中应有之义。内需的释放将是中国乃至全球经济复苏的重要变量。随着以房地产投资周期衡量的中国经济短周期正接近其拐点,周期见底修复、中国资本市场回暖的机遇蓄势待发。 但需要明确的是,力度空前的政策生效尚需时日,复苏之路并非坦途,消费需求和房地产回暖亦非朝夕之功。市场寻底修复是一个曲折反复的过程,考验的是投资者的耐性和心智,需要谨慎行事,顺势而为。我们要把握的是浩荡奔涌的时代波涛,而非一时起伏的浪花。面对近在咫尺、目之所及的浪花,往往会令人产生直面巨浪惊涛的错觉,然而后者必须置于更长远的历史维度进行审视考量。愿大家都能于市场纷乱的噪音中保持定力,穿云破雾,踏浪前行。与君共勉!
金融界
2023-01-20
A股头条:到2025年制造业机器人密度翻番,北向资金流入再迎重磅利好!金融业开放连续两大动作
go
数据以及欧央行的再度放鹰,让本就疲软的
美
股市场
再度下挫,道指跌超250点创两周新低,纳指失守3900点,标普跌幅超百点;龙头科技涨跌各异,能源股反弹,特斯拉连跌两日继续原理一个月前的历史高位,亚马逊三连跌,奈飞绩后涨逾9%;中概股在教育股领涨下逆势反弹,新东方,高途涨幅超9%;蔚小理继续疲软。 商品:经济衰退以及债务违约的担忧情绪让投资者继续寻求资产庇护,黄金纽约此前两日连跌趋势重返去年4月22日以来新高;纽约原油继续收益于需求增长预期支撑,再度站上80美元关口,为10日以来第九次收涨;同时市场预期随着防疫限制的松绑速度持续加速,中国需求将在春节假期结束后高速增长有望令能源价格再度迎来飙升。 市场策略 周四市场有所分化,上证50盘中一度跌近1%,此后拉回小幅收涨;中证1000涨近1%创新高。从上证50来看,近期表现偏弱,周四盘中下跌回补了周一的缺口,表示这里并非突破缺口,那么这就不是强势的体现,后市仍不能排除再度走弱。节前的缩量涨跌意义都不大,节后的放量突破才是真正的方向。 题材掘金 大豆:19日,农业农村部组织召开促进大豆产销衔接企业座谈会。据介绍,有关部门正在研究大豆生产、收储、加工转化等环节扶持政策,促进大豆市场运行在合理区间,千方百计保障种豆农民的合理收益,稳步实施大豆和油料产能提升工程。 标的:北大荒(600598)、嘉华股份(603182) AR/VR:1月19日,据报道,苹果一家供应商称,最早在下个月开始出货用于苹果即将推出的AR/VR头显的镜头。据悉这款头戴设备名为“Reality Pro”。供应链制造商称,该供应商将为苹果公司于2023年推出的VR头戴式设备提供镜头模块,并将于2023年2月至3月开始发货。 标的:水晶光电(002273)、歌尔股份(002241) 金刚石:被称为“终极功率半导体”,使用金刚石的电力控制用半导体的开发取得进展。据报道,日本佐贺大学教授嘉数教授与精密零部件制造商日本Orbray合作开发出了用金刚石制成的功率半导体,并以1平方厘米875兆瓦的电力运行。在金刚石半导体中,输出功率值为全球最高,在所有半导体中也仅次于氮化镓产品的约2090兆瓦。与作为新一代功率半导体的碳化硅(SiC)产品和氮化镓(GaN)产品相比,金刚石半导体耐高电压等性能出色,电力损耗被认为可减少到硅制产品的五万分之一。金刚石功率半导体的耐热性和抗辐射性也很强。 标的:黄河旋风(600172)、四方达(300179) 公告精选 【重大事项】 九安医疗 002432:预计2022年净利165亿元-175亿元 同比增长1716%至1826% 赣锋锂业 002460:拟100亿元投建年产24GWh动力电池项目 晶澳科技 002459:拟约400亿元投建光伏全产业链低碳产业园 【业绩速递】 融捷股份 002192:2022年净利同比预增3122%-3707% 中矿资源 002738:2022年净利同比预增482%-572% TCL科技 000100:2022年净利同比预降96%-97% 通威股份 600438:预计2022年净利252亿元-272亿元 同比增长207%-231% 大全能源 688303:2022年净利同比预增232%到235% 西安饮食 000721:预计2022年亏损1.9亿元-2.4亿元 特变电工 600089:预计2022年净利157亿元-167亿元 同比增长116%-130% 钧达股份 002865:2022年净利预计6.8亿元-7.8亿元 长川科技 300604:2022年度净利预增106%-138% 盛新锂能 002240:预计2022年净利润同比增长535%-582% 中国石油 601857:预计2022年净利润同比增长57%-68% TCL中环 002129:2022年净利同比预增64%-76% 沪硅产业 688126:2022年净利同比预增97%到136% 联化科技 002250:2022年净利同比预增118.77%-147.3% 安妮股份 002235:预计2022年亏损1-1.4亿元 阳光电源 300274:2022年净利同比预增102%-140% 隆基绿能 601012:2022年净利同比预增60%到71% 山西汾酒 600809:预计2022年净利润同比增长49% 凯中精密 002823:2022年净利润同比预增57%-128% 新宏泽 002836:2022年度净利预增683%-777% 永安林业 000663:2022年度净利预增330%-440% 均胜电子 600699:预计2022年净利润3.21亿元-3.61亿元 同比扭亏 莱茵生物 002166:2022年净利同比预增50%-80% 广东鸿图 002101:2022年净利同比预增50%-60% 华润三九 000999:2022年净利同比预增15%-25% 好想你 002582:预计2022年亏损1.4亿元-2亿元 新疆众和 600888:2022年净利同比预增75%到91% 长源电力 000966:2022年度预盈9200万元-1.35亿元 同比扭亏 万孚生物 300482:预计2022年净利同比增长80%-100% 粤海饲料 001313:2022年净利同比预降36%-52% 山西焦煤 000983:预计2022年净利98亿元-118亿元 同比增长93%-132% 芯源微 688037:2022年净利同比预增126%-171% 贝斯美 300796:2022年净利同比预增157%-209% 金龙羽 002882:2022年净利同比预增297%-384% 双良节能 600481:预计2022年净利润同比增长206%-239% 先达股份 603086:2022年净利同比预增103%-126% 奥泰生物 688606:2022年净利同比预增80%-84% 中远海特 600428:预计2022年净利润同比增长130%-180% 山西焦化 600740:2022年净利同比预增90%-118% 【并购重组】 确成股份 605183:拟发行可转债募资不超过5.5亿元 中航产融 600705:拟公开发行不超过200亿元公司债券 【增持减持】 东鹏饮料 605499:君正投资拟减持不超过6% 泰坦科技 688133:天津创丰及其一致行动人拟减持不超过5.68%股份 嘉和美康 688246:国寿成达拟减持不超3%公司股份 安图生物 603658:股东Z&;;F拟减持不超过3%股份 醋化股份 603968:六名股东拟合计减持不超过2%股份 智光电气 002169:拟出售南网能源股票不超过5510万股 【其他事项】 恒瑞医药 600276:公司部分产品纳入国家医保目录 2022年1-3季度合计销售额约为23.04亿元 仙琚制药 002332:舒更葡糖钠注射液新纳入国家医保目录 奥赛康 002755:子公司多个产品纳入国家医保目录 海尔智家 600690:拟与海立股份设立压缩机合资公司 微芯生物 688321:西格列他钠首次纳入国家医保目录 人福医药 600079:宜昌人福多款产品新纳入国家医保目录 海思科 002653:复方氨基酸(15AA-Ⅱ)葡萄糖(10%)电解质注射液纳入国家医保目录 派斯林 600215:筹划转让六合地产及经开物业100%股权 迈威生物 688062:全资子公司与DISC签署独家许可协议 *ST尤夫 002427:与胜帮能源供应链签署煤炭购销合同 新城控股 601155:公司董事、总裁梁志诚辞职 以岭药业 002603:公司药品解郁除烦胶囊等纳入国家医保目录 海南矿业 601969:投资Kodal Minerals PLC及其子公司KMUK并签署相关协议 顺丰控股 002352:12月速运物流业务、供应链及国际业务合计收入为246亿元 特一药业 002728:收到工业和信息化部慰问信 昆药集团 600422:孙公司药品进入国家医保目录 交易提示 【限售解禁】
金融界
2023-01-19
东方财富财经早餐 1月20日周五
go
失业人口减少370万。 摩根大通:
美
股市场
的最新一轮反弹即将结束。此前推动美股上涨的所有积极催化剂都已释放,而美联储和美国企业未来仍可能抛出几枚“潜在炸弹”,比如大量美股企业即将公布的第四季度财报可能不及预期。建议增持大宗商品,尤其是能源大宗。 美国财政部:2022年11月,日本和中国(大陆)为美国国债的前两大“债主”。2022年11月,日本结束自2022年7月开始的减持美国国债步伐,当月增持178亿美元至1.0822万亿美元。中国则连续第三个月减持美国国债,当月减持78亿美元至8700亿美元。 彭博:今年截至1月18日,全球政府和企业债券发行规模已达5860亿美元,创下同期最高纪录。投资者对债券发行的旺盛需求、新债收益率溢价下降以及美国高评级信用债资金流入规模创逾17个月最大。 国债期货:1月19日,10年国债期货主力合约收盘报99.850,涨0.04%;5年期国债期货主力合约报100.735,涨0.01%;2年期国债期货主力合约收盘报100.785,与前一交易日持平。 活跃债券:1月19日,截至18:00,10年国债活跃券报2.9100%,下行1.00BP;10年国开活跃券报3.0675%,下行1.00BP。 Shibor:1月19日,隔夜shibor报1.6560%,下跌27.7个基点;7天shibor报2.2810%,上涨14.6个基点;3个月shibor报2.3760%,上涨0.2个基点。
东方财富网
2023-01-19
2023年美股瑞兔生风|AI Financial恒益投资
go
应该怎么做呢?我们应该如何看待新一年的
美
股市场
呢? 今天,我们为大家来分析一下2023年的美股走势。 众所周知,股市是一个国家经济的领先指标,换句话说,只要经济向好,这个国家的股市就会上涨。而影响经济的无外乎就两大因素,外部因素以及内部因素。今天我们就通过分析一下影响美国经济的外部因素以及内部因素,来看看今年2023年兔年美股走势会如何。 1.影响美国经济的外部因素 如今影响美国经济的外部因素有三个,第一个是俄乌战争,第二个是全球性的通胀,最后一个就是当下依然在延续、但已明显缓解的全球供应链危机。 1.1俄乌战争 我们都知道,俄罗斯在去年2月24号入侵乌克兰,堪称是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欧洲最大规模的战争之一。大家都以为这次会是闪电战,没想到到今天,快一年的时间了,战争还处在胶着状态。 那为什么这个俄罗斯和乌克兰的战争,会是影响美国经济的外部因素呢?故事要从俄罗斯和乌克兰这两个国家开始说起。 俄罗斯,是现在世界上国土面积最大的国家,而且远远甩开国土面积第二大的我们加拿大。国土面积大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俄罗斯有非常丰富的资源,比如诸多的能源储备,像原油啊、天然气啊等等。俄罗斯的原油和天然气产量都排名世界第二。 而俄罗斯的人口只有1.5亿,根本用不完这么多资源。所以,俄罗斯也是世界上最主要的能源供应国之一,大量的能源都出口到全球。而俄罗斯的能源,超过半数以上都出口流向了欧洲,相对应,欧洲对于俄罗斯的能源也有一定的依赖性,尤其是石油和天然气。从这张图里可以看出,欧洲从2010年以来,对天然气进口的依赖性越来越强,而土黄色的柱子代表欧洲从俄罗斯进口的石油量,将近石油消费量的四分之一对不对。 在2021年,欧洲5分之2的天然气消费来自俄罗斯,超过4分之1的原油消耗也来自俄罗斯。 再说说乌克兰,虽然国家很小,但也把握着欧洲的粮食命脉,被称为“欧洲粮仓”,大量出口比如小麦、玉米、葵花油等等。乌克兰凭借他的肥沃的黑土,让乌克兰的农业发展天赋异禀。乌克兰的农业用地占国土面积的70%,农业自然也成为了乌克兰的经济支柱。 有数据统计,欧洲超过一半的玉米进口、5分之1的软小麦进口以及将近4分之1的植物油进口,都来自乌克兰。乌克兰对于欧洲的食物供给水平可见一斑。 其实,俄罗斯在农业方面也大量出口欧洲。所以,俄罗斯和乌克兰的战争,不仅影响到自己的国家,整个欧洲,甚至全球都受到牵连。最明显的,就是俄乌战争刚爆发的时候,我们在加拿大的油价飞涨,一度涨到2块1,要知道战争开始之前,油价水平也就1块1左右,翻了一倍啊。 经过我们刚才的分析,不难看出,受俄乌战争影响最大的,还是欧洲。欧洲食物和能源的来源被锁死,供应跟不上,物价自然就飞涨,整个经济都受牵连。我们知道,实体经济的生产经营都离不开能源的供给,能源一旦跟不上了,有可能整个生产都停止了。食物更不用说了,大家都吃不饱饭,哪还有力气、心思上班干活呢。 在这样的情况下,欧洲经济发展非常不容乐观。其实在前几年,欧洲经济就已经并不强劲了。在战争的影响下,欧洲更是加速进入了衰退期。大家用Common sense想一想,欧洲的企业、欧洲的资金不会坐以待毙,让自己的钱蒸发。所以,现在有大量的欧洲资金都在出逃,寻求一个更安全的地方作为保护。 那么,欧洲资金逃到哪里去呢?亚洲吗,现在亚洲形式也并不明朗,尤其在中国政府各种政策加成之下,资金是不可能跑到中国去的,其他东亚和东南亚似乎也不是好的转移地。非洲更不可能了,欧洲资金也不会掉头逃到欧洲。那么剩下的选择,非常明晰,就是北美,就是美国和加拿大。对比之下,美国显然是更好的选择。 所以,其实俄乌战争,对于美国来说是一个利好的外部因素。 1.2 全球性通胀 大家都知道,这次疫情后,加拿大印了好多钱。在2021年3月最高峰时,印发了3928.12亿加元($392.812Billion),而在这次印钱之前,加拿大建国以来,一共也就印了1039.87亿加元。整个增长了377.75%,也是建国150周年以来接近4倍的钱。 大量印钱的后果是什么?就是钱不值钱了嘛,物价飞涨,通胀就涨起来了。比如今年加拿大通胀率最高的时候,高达8.1%,创了39年以来的通胀新高纪录。 这还仅仅是加拿大面临的问题,实际上,在这次疫情过后,全球主要央行已经印发了11 Trillion美金的钱。不可避免的,全球都面临着高通胀的情况。美国今年6月通胀最高达到了9.1%,英国10月的通胀率更是高达11.1%。相对比之前的通胀率2%左右,今年的通胀已经高的民不聊生了。 面对这样的高通胀,各国政府也开始想对策,纷纷加息,希望能够抑制高通胀。美国和加拿大加息步调比较一致,去年一共加息了7次;其他国家也在加息。 加息的后果是什么呢?美元迅速升值。我们可以从图里看到,美元指数从2021年开始,一路上涨,达到了近20以来的最高水平。美元升值,对于美国经济来说,是非常有利的。 最简单的例子,既然美元升值,也就意味其他国家的货币贬值。于是,资本是逐利的,其他国家的资金就会大量流入美国,这个货币价值高、利息又高的地方。美国有了大量的资本输入,经济自然也会更强劲。比如我们之前在讲座《美国如何通过加息,薅全世界的羊毛》中提到过的历史案例,拉丁美洲债务危机呀、亚洲金融危机等等,在此期间,美国都出现了极其明显的经济繁荣现象。 最后我们总结一下,全球性通胀对美国来说,也是一个利好的外部因素。 1.3 全球供应链危机 疫情之后,全球供应链危机非常显著。这个供应链危机表面上虽然是因为疫情原因导致全球经济停摆,许多国家由于防疫需要,暂停了绝大部分工厂的运营,并且各个港口增强了防疫措施,导致了大量货物堆积在港口,无法正常交付。 这些因素导致了全球供给远远赶不上需求,所以我们看到当时IKEA以及许多快餐店,例如KFC中的许多商品长期处于缺货状态。 但这些种种因素仅仅只是催化剂而已,使得全球供应链危机加剧,其背后真正的本质是因为全球经济轮动所导致的。 早在2011年,美国经济逐渐从2008金融危机中走出,许多资金逐渐从中国流出返回美国,时间来到2018年,由于中美贸易战,川普总统随后大力推行召回美国企业的政策,使得许多在中国建厂的美国企业从中国撤离。 由于企业或者工厂的搬迁并不是一夜就能完成得了的事,所以迁移工厂这期间,供应链非常脆弱并直接导致了许多产品的供给远远赶不上需求,同时也间接导致了通胀率高企,随后在新冠疫情的摧残下,供应链的脆弱被一览无余。 其实,由于美元回流所导致的供应链危机基本已经消除了。我们可以看到,现在越来越多的产品已经不再都是made in china了。 供应链危机的缓解不仅没有伤害到美国的经济,还对美国经济起到了正面作用。 比如,高端制造、高科技回流美国,为美国的经济发展注入一剂强心针。在之前的很长一段时间里,美国的高科技产业遵循全球化资源配置的原则,自身只掌握高端技术和底层材料,使得绝大部分芯片制造的产能发生在美国之外的国家和地区。而在去年8月,美国总统拜登签署了《2022芯片与科学法案》,通过为美国半导体制造厂的建设和扩张提供补贴,补贴金额高达2800亿美元,吸引以芯片制造为代表的高端制造回流美国,来推动国内创新。 这个涉及2800亿美元的芯片法案正式签署以后,各大巨头动作一个比一个快。去年10月8日,IBM宣布未来十年在纽约州投资200亿美元,以增强半导体、人工智能、大型机技术和量子计算的开发和制造。美国另一家芯片巨头美光(Micron)相继也宣布,在未来20年内投资1000亿美元在纽约北部建立一家工厂,在美国打造规模最大的半导体制造厂,预计将创造9000个高薪工作岗位。 可以看出来,美国的高科技回流,会对美国本土经济起到极大的正面作用。 所以,从三个外部因素看起来,俄乌战争、全球性通胀以及供应链危机,都为美国带来了机遇。 2.影响美国经济的内部因素 那么外部因素明确后, 我们来看看内部因素,也就是美国经济本身,我们就会知道美国股市市场会怎么走了。 对于内部因素,我们从四个方面来看,就是利息、 GDP、制造业与服务业PMI、以及失业率。当你知道这几个指标如何后,你就知道美国经济怎么样,当你知道了美国经济怎么样,你就能明确出美国的市场方向如何。 2.1 利息 首先,先说利息。 去年美联储大幅度加息,7次加息,基础利率从0.25%加到4.5%,这个加息速度可以计入史册了。我们知道,加息对于短期来说是个利空消息,因为这意味着政府试图紧缩银根,也就是在市场上流通的资金量总体来说会变小。 当市场中的资金量缩小后表示市场中的买盘,或者说是多方会相对弱化。当买盘被弱化,他无法买上去的时候,整个市场上涨的动力会缺失。由于动力的缺失,如果经济向好,整个市场,可能会走出一个震荡市场,既上不去又下不来。为什么跌不下去的原因,在于美国经济本身来决定的,所以当经济向好的时候加息,市场往往都会走出震荡趋势。 这也是我们看去年的市场,就是这样一个震荡趋势,9月底跌到底部-20%左右,之后就被庄家拉起来了。 但如果我们长期来看,加息是一个利多的消息,这意味着经济在复苏,政府不需要用接近0的利率再去刺激经济增长,当经济向好,股市自然也会一同上涨。 2.2 GDP 接下来是GDP,我们经常说,市场是经济的领先指标,如果经济好,他就会反应到股市中去。 目前根据美国经济分析局提供的最新数据显示,去年美国前两个季度由于加息影响,呈负增长;到第三季度,GDP强劲反弹,呈正增长。那为什么会有一个GDP的负增长现象呢? 其实,美国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将一些低端的产业外移到中国、东南亚等国家,整体经济呈现脱实入虚的状态,本土资金大量流入高科技、房地产等行业,所以我们看到过去几十年科技产业以及房地产的火爆。 从2018年开始,中美贸易战的爆发,美国逐渐把散布在外的产业链收回,资金流向转变,开始脱虚入实。所以啊,我们看到美联储去年迅猛加息,打压房地产,目的就是要经济脱虚入实,把房地产里的资金挤出来,包括我们看到这些大的科技公司在股市里也被杀估值,挤泡沫。所以,可以看到Q1和Q2美国的GDP呈现负增长状态,这其实是经济进入正常循环的必经之路。 非常快,Q3的时候,美国的GDP已经恢复正增长,这意味着经济正在逐渐适应新的循环。等经济完全进入新的循环之后,可以预见,美国经济又会有一次巨大的飞跃式增长,美股也会进入另一波大牛市。 2.3 制造业与服务业PMI 看完GDP,再来看一下美国的制造业PMI,这是制造业的经理人购买指数,一般来说,PMI计算出来之后,可以与上月进行比较。如果PMI大于50%,表示经济上升,反之则趋向下降。 从图里,我们可以看到,2022年到10月为止,PMI都是在50%以上,最后两个月比50%略低了3、4个百分比,整体来说都还处在50%这个区间范围内,所以还处于正常上升区间。 我们知道疫情刚开始的时候,大家都疯狂采购,超市物架都被抢空了,供给显然跟不上需求。在疫情恢复之后呢,这些经理人就开始大量采购原材料,一方面是要跟上需求,另一方面也为将来有可能发生的供应链问题做准备。于是,大家可以看到2022年初的时候PMI指数很高。 后来因为高通胀、加息、以及大家脱离了疫情期间疯狂囤货的状态等因素,消费逐渐减缓。再加上之前经理人已经采购了足够多的原材料做储备,所以到最后几个月,PMI指数逐渐下降,不过整体PMI水平还处在50左右的这个正常水平。 服务业也是同理,从这个PMI图表可以看出,基本是一样的走势。 所以从PMI指数来看,美国经济也是向好的。 2.4 失业率 根据经济贸易网站给出的数据,失业率目前已经降到了3.7,差不多已经回到了疫情前的3.6。这个数字反映了一个好的情况吗?人们都有工作,有钱消费,看起来的是好现象。不过,如果大家有关注去年的新闻,前美联储主席、现任财长耶伦在说,美国就业市场太强劲,失业率太低了,低的不正常。 那我们来分析一下,为什么耶伦会说失业率不正常呢?首先我们要知道整个经济大背景。 2018年贸易战之后Made in China的东西逐渐减少,再加上在疫情刚开始的时候,大家疯狂抢货囤货,导致供应链一下子断了,供给严重的跟不上需求。所以,在疫情稍有好转之后,这些公司就开始加工生产,增加供给,也就是我们之前分析过的PMI指数飙升。扩大生产肯定需要人工,所以就业市场就有了很大的需求,公司们大量招聘人工进行生产,这是促成失业率低的一方面因素。 另一方面,疫情之后政府大开水闸,印钱放水。其实,大部分印的钱都跑到了大型公司和机构里面。美国的这些高科技公司拿到钱,cash很多,于是再扩大规模,招聘员工,这是促成失业率低的另一因素。 到2022年,由于高通胀、经济过热等原因,美联储决定加息,这在短期内会有一个很大的影响。 首先是供应链这一块,在加息之前,我们知道利率一直处于很低的水平,接近0,所以公司们可以以很低的成本借到钱,进行生产。再加上他们认为市场有很大的需求,于是就加足马力生产,结果是,过度生产,大量的产品堆积卖不出去。现在利率涨上来了,借钱成本变高,再加上不需要大量生产产品,可以想见,这些公司就会减少生产,相对应的,不需要那么多人工,失业率就会上来。 高科技公司也是同理,借贷成本高了,就会相应的减小规模,也会裁员。这也是我们看到去年已经开始的大厂裁员潮。 综合来看,今年的失业率呢,应该会逐渐上升。不过大家不用担心,因为现在的失业率过低不正常,未来的失业率升高只是一个恢复正常的过程,正常的失业率水平呢,会在5%-6%左右。 2023年美股展望 那大趋势上我们已经清晰明了。今年,因为美国整体高利息水平,银根缩紧,整个社会的现金流都会减少。而现金流是企业的血液命脉,是社会的核心,现金流减少势必会对很多公司形成打击。我们可能会看到一大批的企业倒闭,倒闭潮也许会来临。这样的经济情况,会造成市场大面积的恐慌情绪。 同时,因为失业率的上升,人们没有工作没有收入,消费也会跟着降低,导致经济数据不好看。 至于大家都很关心的通胀率问题,我们认为在现在的大环境下,通胀会从最高水平8%、9%降下来,但是基本很难回去2%甚至3%的水平。如果通胀能够控制在4%-5%左右,对于整体经济来说已经是不错的数字了。 在这里,我们再补充一下,一般来说,良性循环中的经济,基准利率维持在5%-6%左右,失业率也在5%-6%左右,这样才是社会经济达到平衡状态。 所以大家不要被幻象迷惑,比如今年大批企业倒闭啊、失业率变高啊。为什么今年会有倒闭潮,因为之前经济过热,生产过多,多出来的、相对竞争力不强的企业就会被挤出市场;为什么失业率会变高,因为原来失业率低的不正常啊。综上来看,经济数据会暂时表现不好,但是我们要清楚知道,社会经济是在向着良性循环发展。 那我们一直在和大家说,市场是经济的领先指标。我们还是用事实来说话,去年市场有一波大回调对不对,其实已经是市场在消化今年的经济放缓了!那么今年的市场呢?很有可能因为经济的逐渐恢复正常,市场出现一波明显的涨势。 如果我们看2008年金融危机时的走势图可以看到,2008年9月雷曼兄弟倒闭的时候,大家才意识到金融危机来了,开始恐慌。其实呢,2008年9月已经接近整个事件的尾声,市场在2009年3月跌到底部。不过当时大家都不知道呀,还是非常恐慌,不敢入场,结果呢,错过了2008年之后的大牛市,完美踏空。 我们现在的情况是不是和金融危机很相似呢?去年整年市场不好,大家都很恐慌,纷纷卖出。结果9月的时候,市场已经进入底部,之后开始上涨,很多人又是因为害怕而踏空。不过,如果大家现在及时入场,还是能够赶上未来的牛市的。 我们又说回来,市场的走势一定是曲曲折折的,一定不会是一根直线的往前走。所以,今年的美股依然会存在着区间震荡,但总体趋势还是向上的。 那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其实也很简单,当我们清晰目前依然是牛市时,有仓位的投资人,我们保持原有的仓位,不需要做太多的动作,只要静静的待在股市里挣钱就够了;没有仓位的人呢,现在是一个极佳的开仓买入时机,it’s time to buy。 【公司介绍】 AI Financial 恒益投资是一家人工智能驱动的金融投资公司,拥有一套颠覆性的金融投资体系。公司致力于帮助所有人,通过投资理财,获得持续稳定收入,从而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 在过去的一年,恒益投资通过自己独特的投资理念——持续、稳定、盈利,在投资方面做到了加拿大第一。AI Financial 恒益投资团队希望运用这套投资体系推动加拿大养老体系的改革,让更多人通过金融投资过上更好的生活,推动社会进步,避免为了赚钱而牺牲时间和健康,或因没有足够的存款而不能顺利退休。更多信息: https://www.aifinancial.ca/zh/
AI Financial恒益投资
2023-01-19
美股开盘:道指跌近200点 科技股多数下跌好未来绩后跌近7%
go
而对于美国经济可能陷入衰退的担忧更是令
美
股市场
雪上加霜。美股在纳斯达克领跌下大幅低开, 道指开跌约190点,纳指跌0.61%,标普500指数跌0.56%;明星科技股多数走低,英伟达跌约2%,特斯拉跌超1%,Roblox跌超7%。热门中概股多数走高,新东方涨近7%,携程涨超3%,拼多多、京东涨超2%。 道琼斯指数开盘下跌177.52点,跌幅0.53%,报33119.44点;标普500指数下跌21.59点,跌幅0.55%,报3907.27点;纳斯达克综合指数下跌56.52点,跌幅0.52%,报10900.49点。 德国DAX指数跌1.7%,英国富时100指数跌1.1%,法国CAC40指数跌1.6%,欧洲斯托克50指数跌1.7%。WTI原油跌0.85%,报79.12美元/桶。布伦特原油跌0.72%,报84.37美元/桶。美元指数维持跌势,现跌0.25%报102.1510,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一度跌至3.323%,创2022年9月以来新低。 美股财报季风暴来袭!小摩建议减持美股、增持能源大宗 摩根大通分析师团队警告,
美
股市场
的最新一轮反弹即将结束,现在建议卖出美股并获利了结。该团队称,此前推动美股上涨的所有积极催化剂都已释放,而美联储和美国企业未来仍可能抛出几枚“潜在炸弹”,比如大量美股企业即将公布的第四季度财报可能不及预期。不过仍建议增持大宗商品,尤其是能源大宗。 全球股市今年开局强劲是假象?瑞银:押注通胀消退仍为时过早 自2023年初以来,由于投资者押注通胀消退,全球股市攀升。但瑞银日前指出,这可能是一种假象,粘性通胀以及强劲的劳动力市场给股市带来下行压力。该行表示,现在就认为通胀威胁已经完全过去还为时过早。核心通胀率高于预期的可能性仍是市场面临的一个风险。 美股抄底资金弹药充足?投资者持有4.8万亿美元现金,接近历史高点 投资者的现金持有量接近历史新高,这对美股来说可能是个好消息,因为有大量资金准备随时重返市场。周四,据媒体报道,根据美国投资公司协会的数据,截至1月4日当周,货币市场基金的总净资产增至4.814万亿美元,超过了2020年5月4.79万亿美元的前期峰值,当时正值新冠疫情爆发的前几个月。分析指出,担心收益和利率的投资者可能愿意等待,然后再把更多资金投入美股。 全球最大主权基金:美国通胀年中或重新加速,联储加息仍难退场 挪威主权财富基金的首席执行官坦根表示,在忍痛清空那些表现不好的股票后,投资者不会感觉轻松,因为他们的压力并没有结束。其认为,美国的通货膨胀率可能会在今年夏季重新加速上涨,因此美联储继续加息的可能性仍旧存在。 科技巨头角逐智能家居!苹果计划扩大产品线,挑战亚马逊和谷歌 1月18日晚间,苹果推出了第二代HomePod音箱。据媒体报道,在HomePod之外,苹果正加紧研发配备屏幕的智能家居配件和下一代Apple TV,将直面亚马逊和谷歌等竞争对手。此外,苹果公司还计划在2024年初发布下一代Apple TV,新品将采用速度更快的处理器。 特斯拉已成全球第9大最有价值品牌 据媒体报道,总部位于伦敦的品牌评估与战略咨询机构Brand Finance发布的2023年度全球最有价值品牌榜显示,特斯拉的品牌价值为662.07亿美元,较2022年度的460.1亿美元增加超过200亿美元,排名也由上一年度的第28升至第9。亚马逊、苹果和谷歌依旧位居前三,3家公司的品牌价值分别为2992.8亿美元、2975.12亿美元和2813.82亿美元。 Roblox遭高管净卖出2000股 元宇宙游戏公司Roblox最新披露的文件显示,公司首席商务官Donato Craig于1月17日以每股平均价37.48美元售出2,000股普通股股份,价值约为7.5万美元。 美国铝业Q4亏损大幅扩大 美国铝业公司第四季度调整后每股亏损从上个季度的0.33扩大至0.70美元,符合预期;调整后EBITDA从上一季度的2.1亿美元降至2900万美元,主要因为铝和氧化铝的价格不断下降,原材料成本和生产成本上升;营收26.6亿美元,略低于预期的26.7亿美元。公司预计2023年氧化铝发货量1270万至1290万公吨;预计2023年铝发货量250万至260万公吨。截至发稿,美国铝业盘前跌近6%。 苹果自研5G芯片或将推迟至2025年后 据媒体,苹果自研5G modem芯片预期要等到2025年之后才会推出,因此今年iPhone 15及明年iPhone 16仍将采用高通5G modem芯片。苹果原计划在2023年推出自研芯片,但因为功耗及效能表现不如预期,推出时间将延后到2025年之后,制程将推进采用台积电4nm,届时将搭载于iPhone 17系列。 瑞银:将奈飞目标价由250美元上调至350美元,评级中性 瑞银发表研究报告指出,预期奈飞第四季将重新加速增长,但新举措仍需时扩大规模,料在内容丰富及季节性因素下,新增450万订阅用户,与管理层预期一致,而相对于第三季增加240万订阅用户,2021年第四季新增830万订阅用户。该行认为,随着奈飞管理层不再提供新增订阅用户的指引,关注重点再落于首季的收入及EBIT指引上,该行料公司收入增长4.3%,EBIT增长5.4%。预期在限制用户共享帐号密码方面将有更多细节释出,虽然将增加收入,但可能会导致客户流失。该行将奈飞目标价由250美元上调至350美元,评级中性。 好未来Q3营收同比降低77.2% 好未来宣布截至2022年11月30日的第三财季未经审计的财务业绩。财报显示,公司Q3净营收为2.33亿美元,同比降低77.2%;归属于公司净亏损为5158万美元,上年同期为9937万美元;基本和摊薄后每ADS亏损均为0.08美元;上年同期每ADS亏损为0.15美元。 获投行看好,新东方盘前涨超2% 麦格理研报指,新东方的新业务在学习中心规模上实现逾一成利润率,上半年收入按年增长262.7%至21亿元人民币;纯利录5.853亿元人民币。该行维持集团美股“跑赢大市”评级,目标价由38.3美元上调至51美元。 摩根大通:将网易目标价由105美元上调至107美元,评级增持 摩根士丹利发表研究报告指出,网易旗下手游《蛋仔派对》表现强劲,截至1月8日当周的日均活跃用户(DAU)超过2000万,成为以DAU计内地第五大的手游。该行认为,游戏版号的审批速度加快,或意味《永劫无间》手游、《燕云十六声》及其他游戏可能更早推出。该行预期,网易增长拐点或因上述原因而提早至首季出现,原预期为第二季才出现。该行预期随着更多游戏推出,公司市盈率有望恢复至2018年以来的平均21倍水平。对其目标价由105美元上调至107美元,评级增持。
金融界
2023-01-19
早报|券商:持股过节看好这些方向;特斯拉全球降价打响价格战;南向资金大幅抛售美团
go
有独钟。 【直播预告】2023年港
美
A
股市场
,投资机会在何处? 2023年A股需要关注哪些板块? 2023年,港股还能反弹多久? 美股如何把握做空机会? 1月17日13:00来直播间,哔哩哔哩up主@贝侃-非典型政经为您解答。 港股早知道 持股过节的理由找到了!券商节前看好这些方向 对于节前剩下的4个交易日,记者梳理发现,券商对于“持股过节”更加看好,并给出了四大理由:宏观经济和上市公司基本面修复、外资持续入场扫货、海外加息预期减弱以及市场指数节后上涨趋势明显的“日历效应”。就市场风格而言,成长风格有望领衔春节行情。大小盘方面,建议节前逐渐加仓中小风格股票;具体品种方面,新能源、医药、券商等更加获得机构的推崇。 百亿基金经理最新持仓来了 调仓换股哪些方向受追捧? 根据已披露的四季报,汇丰晋信基金投资总监陆彬认为权益资产依然具备较高的吸引力,并在四季度保持了92%以上的权益仓位;中庚基金副总经理兼首席投资官丘栋荣在下半年持续加仓了地产和有色金属板块,并积极配置港股,未来会重点关注资源类、能源类公司;而国投瑞银基金经理施成同样在四季度加大了对权益类资产的配置,并表示看好2023年能够兑现成长行业的行情。 港股“翻身仗”背后:谁在跨过香江?警惕三大风险! 冬去春来,香江水暖。 最近两个多月里,沉寂已久的港股触底反弹,打了一个漂亮的翻身仗。 2022年10月31日,恒生指数下跌至14597.31点,之后便吹响反攻的号角。截至1月13日,该指数的K线已经行至21738.66点,涨幅高达48.92%。 另一条港股重要指数走势更甚——在相同的时间区间里,恒生科技指数涨幅接近60%。 净流入超百亿港元 南向资金最爱中国移动 中金称Q1港股有望维持积极前景 2023年前十个交易日,恒生指数涨超10%,恒生科技指数涨超9%,南向资金净流入超百亿港元。 据数据显示,第一周南向资金成交1834.33亿港元,净买入112.15亿港元。第二周南向资金成交2018.27亿港元,净卖出6.4亿港元。展望后市,中金认为今年一季度港股有望维持积极前景。 港股再融资回暖 开年23家公司拟配股融资149亿港元 港股再融资出现回暖。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截至1月16日,已有23家港股上市公司公告拟配售股份再融资,截至目前,其中已有4家公告已完成配股融资。而去年同期仅有12家港股公司发起配股融资。 同时,去年12家港股公司中仅有4家配股融资超过1亿港元,今年则已有14家公司融资规模超过1亿港元,其中最高募资近40亿港元,23家公司拟募资总额合计达149亿港元。 川财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所所长陈雳表示:“近期,港股融资市场明显升温。原因在于自2022年11月份以来,港股市场表现向好,吸引力提升、流动性改善,对融资市场构成了支撑。” 南向资金1月16日净卖出超8亿:大幅抛售美团 加仓药明生物及新东方在线 数据显示,南向资金今日成交495.49亿港元,当日净卖出8.45亿港元。其中沪港股通净卖出18.71亿港元,深港股通净买入10.36亿港元。 交易所数据显示,1月16日南向资金: 大幅净买入:中国海洋石油(00883.HK),药明生物(02269.HK),新东方在线(01797.HK) 大幅净卖出:美团-W(03690.HK),香港交易所(00388.HK),建设银行(00939.HK),吉利汽车(00175.HK),腾讯控股(00700.HK),快手-W(01024.HK),比亚迪股份(01211.HK) 财经日历 (文章来源:哈富证券)
东方财富网
2023-01-16
诺安基金一周观察:基本面预期转好 关注春季躁动行情
go
在会在临近3月议息会议前逐步显现,此后
美
股市场
的运行逻辑逐步从货币收紧放缓层面阶段性向美股盈利状况变化转换。上周公布的欧元区2022年11月失业率为6.5%,与预期和前值持平,维持历史低位;11月工业产值与投资者信心数据超预期好转。 QDII基金短期观点 诺安油气能源基金:国际油价反弹,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从78.57美元/桶反弹至85.28美元/桶,涨幅为8.54%;WTI原油期货价格从73.77美元/桶上涨至79.86美元/桶,涨8.26%;标普能源股票指数随油价和大盘上涨,本周收益为2.68%。 根据美国能源信息署(EIA)数据,产量方面,截至1月6日当周美国原油产量较前值增加10万桶/天至1220万桶/天,与六个月平均水平基本持平;需求方面,冬季风暴天气影响缓解,美国炼油厂利用率从前值的79.6%回升至84.10%,但仍低于风暴前的92%;库存方面,美国商业原油库存较前值增加1896.1万桶至4.39亿桶,增幅创2021年2月以来最大单周增幅,并为有记录以来第三大周增幅,库欣原油库存超预期增加主要由于寒冷天气使得炼油运营受到干扰;战略库存减少80万桶至3.716亿桶,库存水平创1983年11月以来的新低。 EIA 上周发布了2023年1月报告,对原油供需预测做出调整。1月报告认为2023年全球石油产量将增加110万桶/天,2024年将增加170万桶/天,其中美国2023/2024年产量增幅占总增长的40%和60%,并可能与加拿大、巴西等非OPEC国家一起增产,填补俄罗斯产量下降带来的缺口,EIA预测2023年俄罗斯原油产量将减少140万桶/天至950万桶/天。需求方面,EIA上调对原油需求预测,预计2023年全球原油需求增速为105万桶/日,2024年全球原油需求增速预期为172万桶/日。由于OPEC+的减产措施持续推进、俄油受制裁、原油需求恢复,EIA预计2023年2-3月全球原油需求将超过供给,但2023年Q2-Q4 供给将再度超过需求,因此,将2023年布油均价从去年12月报告预测的92.36美元/桶下调至83美元/桶。 监督减产实施的OPEC+联合部长级监督委员会将于2月1日举行会议,评估产油政策,届时可能透露更多OPEC+是否调整政策的信心。 我们认为俄罗斯仍有可能以减产应对欧盟的价格上限制裁;美国开始实施原油战略库存回购;沙特等欧佩克国家或再度进入减产周期。我们预计原油需求将保持平稳、中国需求预期也将随本轮疫情冲击而修复,当前应该给与原油市场更高的供给不确定性溢价,油价仍具上行空间。 诺安全球黄金基金:国际现货黄金价格呈快速上行走势,从此前一周的1865.69美元/盎司上涨至1920.23美元/盎司,上涨2.92%。全球黄金ETF持有量基本维持平稳,小幅减少0.178%,美国实际利率继续下调,VIX指数大幅走低,美元指数进一步下探,均利好金价走势。 对于后市展望,我们的判断是美联储本轮加息对美国经济、企业盈利及金融市场的影响开始一一反映,美联储对货币政策的考量从过去的仅强调通胀与就业,开始增加“累积收紧幅度和影响的滞后性”,考量的天平已开始调整,未来美联储货币政策超预期的次数及冲击在收敛,反而加息的后遗症在更加确切地发生;欧洲正面临能源供给与加息的共同冲击,需关注其债务风险和衰退风险;地缘政治风险持续发酵;于年中提示日本央行可能会进入加息队伍,需关注日本央行未来货币政策走势,如果实施加息全球仍面临利率上行及负利率规模迅速扭转的压力。 总体判断为,未来压制金价上涨的因素逐步减少,可更加积极关注对黄金的配置机会。 诺安全球收益不动产:富时发达市场REITs指数上涨4.32%,跑赢发达市场股票指数。细分行业中,酒店及娱乐、特种、办公、工业类REITs跑赢指数,零售、住宅和医疗保健表现相对落后,但均有正收益。分地域看,西欧>美国>亚太地区。 往后看美联储货币政策对海外REITs市场的影响有望逐步减弱,但途中仍曲折迂回,包括联储对明年经济增长与通胀的判断、终极目标利率的上调和市场预期调整,市场不断对联储政策力度及方向边际改变有预期,此外REITs公司仍面临业绩下修阴霾。板块层面,结合对联储货币政策的变化及REITs业绩基本面判断,下一轮行情中首选对利率敏感以及估值调整充分、具备较高成长性行业;其次为劳动力重回市场、CPI见顶、消费需求有望得到支撑的消费类REITs。
金融界
2023-01-16
上一页
1
•••
135
136
137
138
139
•••
150
下一页
24小时热点
特朗普妥协了:痛苦的极限找到!美元信心跌没了,黄金快要守不住3200
特朗普突提习近平!中国最高领导人出访盟友“搞垮美国” 白宫等待中国电话谈判
市场突传“中国大规模抛售美债持仓”!美国财长:有需要将动用强大的工具包
中美突发消息!美国拟与中国达成“重大”贸易协议 谈判须由特朗普、习近平高层主导
中美突传重大消息!美国ADM退出中国农作物交易 进口贸易中断被迫裁员
最新话题
更多
#SFFE2030--FX168“可持续发展金融企业”评选#
32讨论
#链上风云#
82讨论
#VIP会员尊享#
1882讨论
#比特币最新消息#
1075讨论
#CES 2025国际消费电子展#
21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