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数字财富领导者
CoNET
|
客户端
|
旧版
|
北美站
|
FX168 全球视野 中文财经
首页
资讯
速递
行情
日历
数据
社区
视频
直播
点评旗舰店
商品
财富汇
登录 / 注册
搜 索
综合
行情
速递
日历
话题
168人气号
文章
比特币被视为避风港、这将意味着突破、还是继续维持?
go
lg
...
时期。 相反,与前 6 周相比,前四大
稳
定
币
的流出量远低于每周平均水平,这可能被解释为交易者在等待比特币下一步行动是崩盘还是崩盘的信号。进一步撤退。 在所有交易所中,过去 4 周中有 3 周的资金流出量远远超过流入量。事实上,过去几天的资金外流是自 6 月中旬以来最多的,而持有一年多未移动的代币的钱包数量仍接近历史高位。 所有这些都是加密货币持有者在等待……嗯,有事情发生的迹象。但他们现在肯定不会采取行动。 暴风雨前的平静:低波动 过去一个月左右,比特币异常平静,这与传统市场上的混乱局面截然不同。 事实上,比特币在过去几周内的波动性低于道琼斯(DJIA),尽管几乎闻所未闻,但在华尔街崩盘以来最大的流动性平仓期间,这是有道理的。 一个有趣的指标是,在过去的 40 年里,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仅在四次出现比今天更严重的超卖,所有这些都与重大的全球金融事件直接同时发生(1982 年的债务危机,2000-02 年的互联网泡沫破灭) ,2008-09 年的崩溃,当然还有 2020 年的 Covid 崩溃)。 为了结束这一切,上周 DeFi 期权链的波动率指数触及一年多以来的最低水平。 为什么这一切很重要?好长期的低波动往往先于巨大的价格变动。如果这种波动性向上,我们可能很快就会看到一个相当大的加密登月! 但是,在您急于抵押购买更多加密货币之前…… 这是硬币的另一面 话虽如此,TA 的纯粹主义者会注意到一个与此分析相矛盾的非常麻烦的迹象,它指向一个在比特币图表上形成的下降三角形。 技术分析表明,这种经典的看跌模式可能会使 BTC 进一步下跌,但如果再拉出一点,你可能会认为它正在形成一个美味的双底,这可能会使这个熊市论点失效。 加密货币的决策时间——避风港还是更多痛苦? 我们可能不需要等太久就能知道美国银行的策略师是否正确,或者他们是否完全错了(再次)。其中很大一部分将取决于美联储是否存在支点(大多数机构认为这几乎是确定无疑的)。 TL;DR:你不妨问问魔术 8 球你应该怎么做,因为即使是“聪明的钱”也不知道,而交易仓鼠先生 Goxx早就去世了。 但是,说真的,试图决定市场的走势几乎是不可能的,绝不是片面的(尤其是在我们今天所经历的那种动荡时期),并且总是可以解释! 有一件事是肯定的,关键时刻快到了,决策点可能就在拐角处。比特币能否突破并达到潜在的历史新高,还是会进一步投降? 当然,整个加密社交媒体的情绪都存在分歧,对于我们是否会首先看到低于 15,000 美元或超过 25,000 美元没有真正的共识。 加密波动性很糟糕(有时) 这正是构建 Bumper 的原因,因为当你站在错误的一边时,波动性会很糟糕。 如果你还不知道Bumper是什么,那么我们强烈建议你看看,因为它在加密历史上是完全独一无二的——一种直接保护你的代币价值、锁定利润而不放弃未来收益的方法,以及提供前所未有的新颖 DeFi 原语。 来源:金色财经
lg
...
金色财经
2022-10-26
用DeFi在熊市中生存的3种方法、赚取被动收入
go
lg
...
,并不断接受一些世界上最大的加密货币和
稳
定
币
的订单。例如,用户可以将 BTC 借给 Cake DeFi 并获得固定的 APY。 用户可以提供任意数量的 BTC 并获得 5% 或更多的回报,从而产生被动收入流。由于当前的加密货币低迷,不想亏本出售他们的 BTC 或 ETH 的用户可以将他们的代币借给像 Cake DeFi 这样的服务,以获得持续的被动回报。 虽然不是可用的最令人兴奋的 APY,但这是用 DeFi 击败熊市的可靠且稳定的方法。 如何使用 Staking 在 DeFi 中产生被动收入 使用 DeFi 产生被动收入的另一种绝妙方法是转向一种称为质押的机制。在使用区块链的加密货币世界中,有几种验证交易的方法。所有交易都必须保存到数据块中,以确保它们永久列在区块链上。 对于比特币等早期的加密货币,他们的交易验证系统被称为工作证明(PoW)。PoW 需要计算机完成极其复杂的数学交易,这会消耗大量能源。其他区块链生态系统使用更环保(和高效)的股权证明(Pos)。 PoS 模型是随机选择用户来验证信息块的地方。这个随机系统依赖于让这些用户准备就绪并且可用,他们的资金使他们有资格成为验证者。为了为该系统有效运行创造足够的潜在用户,区块链生态系统要求用户将他们的货币投入到项目中。 这涉及到用户将他们的资金锁定在 PoS 系统中,如果他们愿意的话,甚至可以无限期地锁定。为提供此服务,用户将不断获得奖励,总 APY 取决于他们参与的项目。如果我们跨越 Cake DeFi 中的一些顶级机会,我们可以看到抵押APY 奖励范围从 5% 到 19.7 %。 在一些著名的项目中,这个 APY 被推得更高,区块链迫切需要人们投入资金来帮助进行闪电般的快速验证。如果您拥有您认为不会长时间出售的加密货币,那么 Staking 可能是一个绝佳的机会。特别是由于用户没有固定的时间投入资金,这可能是度过熊市直到情况好转的好方法。 如何提供流动性以在 DeFi 中产生被动收入 最后,我们来看看 DeFi 领域的投资者用来产生被动收入的最流行的方法之一——提供流动性。提供流动性和质押经常被混淆,因为它们都涉及用你的加密货币做类似的事情。在 Staking 中,你可能会无限期地锁定你的资金,帮助支持你喜欢并提供高 APY 的项目。 另一方面,提供流动性是将您的资金锁定在一个收集加密货币的池中。流动性池在智能合约中收集加密货币对。在这些池中拥有大量流动性允许自动化做市商工作,允许加密货币交易所通过在货币对中的持续买卖和交换来创建一个公平的市场。 想要增加其加密货币流通量的企业通常会参与这些流动性池,利用它们为其新代币产生流动性。将其加密货币锁定在这些池中的用户将获得固定回报。通常,他们投入流动资金池的时间越多(通常是一个月、两个月、三个月、六个月或一年的格式),APY 回报就越好。 流动性池和质押之间的主要区别在于前者的用户参与了 DeFi 协议,而后者作为验证者在区块链网络中。虽然两者都有固定的 APY 回报,但流动性挖矿通常是首选方法,因为它更稳定。 在 Cake DeFi 上,用户可以浏览当前活跃的许多不同的货币对。通过选择其中一对,投资者可以将他们的加密货币输入这些流动资金池。这种策略的 APY 回报非常可观,一些可用的流动性挖矿项目提供了 21% 以上的 APY。 对于想要坐下来看着他们的资金积累的用户,即使通过这个裸露的市场,流动资金池也是一个很好的研究方向。 文末 低买高卖的传统方法听起来很完美——直到经济衰退、全球大流行和全球金融崩溃使市场陷入混乱。在熊市中,传统的金融投资方法根本行不通。为了避免这些崩溃中最严重的情况,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转向 DeFi 世界。 凭借用户可以用自己的资金做什么的各种不同的可能性,投资 DeFi 世界是一个令人兴奋的新领域。归根结底,多元化是投资的关键,这使得进入 DeFi 对任何投资者来说都是一个有吸引力的飞跃。无论您是加密专家还是刚刚进入该行业,我们都建议您了解使用 DeFi 赚取被动收入的世界。 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后期会给大家带来其他赛道的龙头项目分析。感兴趣的可以点个关注。我也会不定期整理一些前沿资询和项目点评,欢迎各位志同道合的币圈人一起来探索。有问题可以评论提问或者私信 来源:金色财经
lg
...
金色财经
2022-10-26
回顾 2022 年加密寒冬:加密货币崩溃与网络故障
go
lg
...
rraform Labs 推出的假想的
稳
定
币
。该代币通过算法机制与美元挂钩,使用 Terraform 的另一种加密货币 LUNA 来维持其稳定。该系统运行着一个套利网络,LUNA 和 UST 在其中相互交换——当有利润时,一个被出售换为另一个,从而创造了对更便宜货币的需求而使其价格回升。这套机制在短期内起到了明显效果,UST 能够与美元保持接近 1:1 的比率。这种机制还会销毁正在交易的加密货币,这也是促使 Terra 最终崩溃的重要催化剂。 Terra 生态系统和稳定机制的一部分是 Anchor Protocol,其运作类似于储蓄账户,将大量 UST 存入其中以获得高额收益。在其巅峰时期,Anchor 持有流通中所有 UST 的近 75%——这使得 UST 的价值高度依赖于 Anchor 的运作。 Anchor 从贷方获得 UST,将其借给借款人,以实现贷方大约 20% 的收益率——其运作方式与银行非常相似。这个回报从今年 3 月开始变化,随着协议持有的储备(Terra 为满足回报而保留的资本量)成比例地波动。储户被高回报的承诺所吸引而不断加入,准备金因支付储户收益而开始减少。一个临时解决办法是向协议中注入更多的 UST 并增加储备。显然,这并没有持续下去,因为该协议的吸引力不足以让用户持续存入资产。 2022 年 5 月,价值 20 亿美元的 UST 从 Anchor 协议中撤出并清算。这给 LUNA 带来了压力,因为套利者试图利用价格差异,从而扩大了 LUNA 和 UST 之间的差距,而 UST 本来就不应该变得如此之大。Luna 基金会试图通过向系统中注入更多的 UST 来弥补这一差距(记住 UST 在 LUNA 被铸造时被销毁),试图重新控制并平衡两种加密货币的价格。 随着 LUNA 的大量涌入市场,它也无法维持其价值并随之暴跌。Luna 基金会在储备中使用比特币并用它来稳定 UST 和 LUNA 的努力也失败了,导致比特币同时注入市场,也导致比特币价格下跌。 到底错在哪里? Terra 崩溃是由一系列问题导致的:储备金不足、算法缺陷,以及 Anchor 没有提款限制。 如果对大额提款有限制,也许 UST 就不会脱离挂钩。 Jump Crypto 在 2022 年 5 月审查了 UST 和 LUNA 的活动,发现只有少数大额交易导致了货币的不稳定和崩盘。这些交易已经追溯到少数钱包,但所有这些钱包持有人的身份仍然未知。令人担忧的是,这样的少数人能够在没有后果或责任的情况下破坏整个加密货币生态系统。下面将进一步讨论。 Anchor 提款 UST 从 Anchor 中提取的 20 亿美元可追溯到包括 Celsius Network 在内的七个钱包。 下图说明了随着 UST 从 Anchor 撤出,UST 与挂钩的偏差越来越大。 在 Nansen 对 UST 脱钩的分析过程中,列出了对脱钩影响较大的 7 个钱包。其中一个钱包已被确定属于摄氏 Celsius,其退出协议弊大于利。这将在下一节中进一步讨论。 一些主要的 UST 持有者的行为足以破坏 Terra 生态系统的稳定,并使小额钱包持有者自掏腰包,他们没有任何追索权。 正如我们将看到的,Terra 的崩溃直接导致了许多加密对冲基金和网络的崩溃。这些基金和网络的风险过度暴露于一种「
稳
定
币
」(或者说一种算法),这是一种风险投资决策,导致数百万用户的资产损失。 话虽如此,不能孤立地指责 Terra 崩盘的影响,加密市场的主要贷方和投资者缺乏审慎做法也必须承担其责任。 一个加密交易所崩溃 著名的加密货币交易平台 Celsius Network 在美国申请破产保护,这是在 6 月 12 日 Celsius 冻结投资者账户之后一个月之后发生的事情,这一事件几乎没有任何预警,并且是由于流动性不足而造成的。 Celsius 无法满足投资者撤资的原因仍在追查,但似乎是过度杠杆化贷款(和低储备)、主要参与者决策不力以及主要加密货币持有者和部分高管存在一定渎职行为。 结论 最近加密市场的下滑暴露了系统的缺陷,以及监管不负责任的行为者和保护消费者的必要性。Terra 的崩盘并不是孤立的,它是暴露几个加密对冲基金和交易所过度杠杆化投资组合的转折点。Celsius 是这些交易所之一,不仅过度暴露于 Terra,而且是推动 Anchor Protocol 运作的主要参与者之一。stETH 是另一种脱锚的工具,这加剧了 Celsius 的损失。3AC 或许是整个行业中最能说明问题的案例之一。作为交易所账簿上的主要借款人和随后的坏账,3AC 的过度杠杆头寸使其自愿清算。在所有这些动荡中,基金和交易所的高管们的行为基本上都是用别人的钱赌博,自己几乎没有受到任何影响。 加密市场中的参与者可能主要是私人企业,例如对冲基金,但仍会影响到暴露于大部分市场资源的一般市场。正如我们最近看到的那样,对所有可能破坏市场稳定的行为者实施监管将为消费者提供急需的保护,并有助于长期市场稳定。 来源:金色财经
lg
...
金色财经
2022-10-26
超块链创始人史兴国对谈谷燕西:深度解析新公链Aptos上线风波与Web3应用底层逻辑
go
lg
...
蛮多体现,只不过香港更早。 因此无论是
稳
定
币
还是最关键的落地应用方面,香港都开始逐渐落后于美国,甚至新加坡这个对手也趁势崛起,成为圈内人热议的创业热土。 回到刚才您说的话题,香港是否有这个条件成为全球虚拟金融发展中心,我认为它有非常好的机会。一方面它有过去的主流金融市场基础,在资本体量还是金融相关法制都可以为虚拟资产发展提供土壤,另一方则是我刚才讲到的加密应用的基础。政策明确后,在香港政府的支持下,我相信香港一定会吸引更多的人才和资金入场,只要创新的基本要素齐全,我相信香港会成为一个比较领先的虚拟金融资产发展的全球范围的中心地区。我认为在这方面,就亚洲来讲,它比东京的可能性更大。 我们知道,新加坡现在已经非常领先了,不管是创业公司还是主流金融机构的参与,都是走的比较前面的,汇集的人才也比较多。 但日本还是相对保守,所以他们要发展起来还需要花很长时间,所以往后(亚洲虚拟金融市场)大概率会形成新加坡、香港再是日本的中心格局。 【史兴国】 香港对内地的吸引力比其他亚太地区要高很多。本质上讲,香港就像您说的,它的基础一直都不差,但是在虚拟资产方面的积极性在近些年来,显然是被其他一些地区比下去了。 所以我们也特别希望香港在虚拟资产领域,能够至少在亚太地区领先,最好是国际领先,而且能够保持政策的长期性和一贯性。 除了政策之外,其实香港也有计划的在吸引上下游的主要参与者去落户香港,在香港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小气候。 【谷燕西】 说到这,史总对香港竞争加密金融中心是否看好?作为离内地最近地区,香港拥抱虚拟资产是不是内地Web3从业者的机会呢? 【史兴国】 这点上我是觉得最大的好处就是香港和内地可以很多方面互补。 此前内地的很多Web3项目,包括加密资产项目,由于监管的原因迫使项目多数是在海外发展,但它们其实更多的依赖国内的开发资源和应用开发能力。 而且要在更远的地区去经营它的业务的话,一方面会有距离上的问题,第二方面也需要快速适应其他地区的政策、环境、文化,避免水土不服。 香港本身是一个中华文化为基底的地区,中文交流也非常顺畅,前段时间有一个观点在整个行业里头刷屏,说的就是中国人是不是成为了Web3的犹太人,它的意思指的是由于中国人在语言沟通上的问题,可能在西方的一些投资者看来,他的竞争力不如英文环境中的海外项目高。但在香港就不是问题,中文也是一个很好的沟通媒介,如此就非常容易发挥内地Web3产业在人才方面的优势和在应用开发方面的优势。 从这方面来看,内地的Web3市场能够给香港的虚拟资产类的应用提供更多的实体业务支撑,同时香港的虚拟资产相关政策可以让内地的更多实体业务有机会与虚拟资产这种运营方式结合起来,在某种层面上达到一个合法合规的境界。 而且香港有内地所缺少的金融灵活性,香港可以在发挥自身优势的同时利用内地的开发人才优势和应用优势。这样的话,在整个大基础上,香港其实是要比东京,甚至比新加坡都不差的,所以我们特别期待这个政策能有能真正起到推进作用并且保持下去。 香港的机会对于现在Web3从业者是一个不应错过的机会,大家应该对此保持格外关注。 近期Web3世界以及加密市场的另一个热点应该是有Meta前团队打造的新公链项目Aptos,过去的加密世界创作过很多公链神话,而Aptos又恰好是这么一个团队履历无懈可击,顶级机构纷纷参与的项目,自然吸引了所有人的关注。 但问题是,Aptos在推出生态币前的估值便已高达27亿美元,由VC吹胀的这个大泡泡似乎在刚上线时就引发了一些质疑。据加密货币投资机构Paradigm工程师@ParadigmEng420发推文称,虽然Aptos已启动主网Aptos Autumn,但Aptos目前的TPS低于比特币,并且大多数代币要么被质押,要么准备被抛售给散户投资者。此外,Aptos在上线前的造势中称理论TPS高达160K+,可上线后TPS却在4起步,后续在Explorer上显示达到了11,这一点也很难让人理解。 在加密世界的舆论风波下,Aptos关闭了Discord评论区,并解释称这是出于安全的考虑,只是这份回应相比Paradigm的质疑在力度上要小了许多。而且10月19日,Aptos在币安上线后已出现大量砸盘。 请问谷总如何看待Aptos的这次上线风波?这反映了如今加密圈的什么状态? 【谷燕西】 我从一开始就不认为Aptos是一个可行的项目。 你可以把区块链当做是一个产品,既然是产品,自你开放这条公链开始,就会出现无穷多的竞争者,你就必须要有自己的特色与其他人区分开。就像手机中的黑莓主打安全性,诺基亚主打稳定,安卓主打生态的多样性,而这些并不是从竞争者的体系中演化而来的,而是独特独立的。 这也是我们常说的产品差异化,差异化并不是成功的标准,而是成功的必要条件。就像微软做的Windows phone就没能做成,但如果没有创新,那就更不可能做得起来。 在区块链领域,这一情景就是在以太坊出来之后,后面出了无穷多的公链项目,但迄今为止,还没有一个跟能跟以太坊相匹敌的。那Aptos有什么特点呢? 实际上,它本身是不是个公链,而是个联盟链。 既然是联盟链,它本身这个产品定位就有问题,它不是跟以太坊是一类的。如果说有什么差异的话,那应该是行业里很多文章提到的move语言和共识机制。但这也不是新东西,市场上也早有就相似的品类出现了。 总的来说,Aptos就是联盟性质的节点以及不算创新的创新的结合。直到今天,我们都不知道联盟链这个产品结局如何,而且Aptos本身在功能方面也存在问题。至于move语言,我们做开发的都知道,哪有一个产品是因为它的开发语言做出差异化的呢?这在我看来是不靠谱的。 而且刚才您提到的每秒交易量也不靠谱,如果单纯追求交易量的多少,我们直接做一个中心化系统,大家互相信任就行了,为什么要做一个这么多节点的网络来追求性能呢? Aptos实际上就是把过去的中心节点控制变成了多个节点控制,但这也不是像以太坊那样的自由公链,虽说以太坊也不是绝对自由,现在又变为POS,但总体上还是自由多了。 所以Aptos这个链本身的定位就是有问题的,上线后单纯以TPS来衡量公链的水平也是一件根本不靠谱的事情。 还有一个是产品路线问题,代币模型作为区块链项目的核心关键,一般都是在白皮书、roadmap公布,时间上肯定是在上线前一段时间的。但Aptos是在上线的前一天才公布它的代币经济模型,我认为这就是不靠谱的表现。如果这是一个非常正规的产品的话,代币模型设计应该在产品出来之前就向大众公布。 我个人认为,任何一个一开始就投入大量资金的项目,成功的概率是非常小的。现在也没有哪些好的创业项目是一开始重金砸出来的。当然这句话说的有点绝对,许多互联网项目也是靠钱堆起来,但砸钱的项目成功率肯定不高。 【史兴国】 刚才谷老师说的其实都挺切中要害的。我们团队也从技术方面分析过,和您一样,我们并不看好Aptos。 【谷燕西】 我只是从概念、产品设计定位和执行运营过程中说一下Aptos的问题,在技术上我就不大了解、这方面您是专家,您是如何看待Aptos这些备受质疑的内容呢?move语言新公链这些项目是否配得上这么多顶尖机构资本的倾注呢? 【史兴国】 在Aptos上线之前,负面信息比较少的时候,我们就比较中立的说了一些它的问题。但是通常大家都听不进去。很多人觉得Aptos好,他们更愿意去主动的去寻找对Aptos比较有利的信息。直到现在Aptos表现糟糕,大家开始质疑的时候,各种负面言论又出来了。我还是从技术中立的角度来说说我对Aptos本身的看法,也算为Aptos这个新项目说上几句公道话吧。 本质上讲,我还是站在一个负面的角度来看这个项目的。我们先从问题说起。 在Aptos上线之前,它的白皮书等等这些公布出来之后,我们就针对它的技术方案做了分析。按照它公开的内容来看,他宣称自己针对Web3场景能够做到更好的安全性、可扩展性和可升级性。但它的架构和技术,并不支持这点。 Aptos主要的特点是它的move语言,而它自己宣称move语言能提供更原子化的资产交易,也就是资产交易的时候很难因为开发者的失误造成资产损失,也就是不管是开发者还是黑客想让Aptos产生错误的话都会更难一些。不能完全制止,但是会更难一些。 第二个是密钥托管方面,Aptos称有一个更好的这个托管方式,用户作为一个Web3使用者不用担心密钥丢掉之后资产就完全丢失,你还有某些方式可以让你的资产再拿回来。从某种程度来讲,这就是让资产不再完全独立锁定到一个密钥上,它可能是由多个密钥和多种方式去控制它。 第三是利用move语言做并行,让这个交易可以变得更快一些。 这三项都是move语言本身带来的,这点上move确实要比现在的语言要好很多。但它本质上增强的是应用层面的安全性或者性能,因为它并不处理链这一层的问题。所以它既不解决链一层的安全性,也不解决链一层的性能问题。 可能非技术人员不太理解链层的性能和应用层的性能的区别。我们可以想象一下,链层更像是一条马路,而应用层就像马路上跑的车。如果马路本身不够宽,你即使把车的载货量增大了,它仍然没法让链的业务容量增加。 Aptos所提的并行全都是在交易之前做的各种处理,包括流水线,排队等等,这些问题并没有解决区块链层的性能问题,区块链的真正瓶颈是出在区块的容量和区块本身的区块能力上。 其实串行架构的区块链在这两方面都是无能为力的,Aptos并没有解决这个层面的问题,所以在未来它也不具备它所宣称的这种扩展性和可升级性,自然也就无法在性能上去满足Web3的需求。因为它没在链层做改进思路,它还是靠合约层的合约虚拟机来解决问题。 这种解决问题的方式会让底下的串行架构所有的往性能上的努力都付诸东流,毫无用处。除非以后公布新的技术方案,在现有技术方案的条件下是达不到宣传的效果的。 这是泼冷水的部分,但同时我也为Aptos上线说几句公道话,这是出于对新项目、对创新者尝试的肯定。 首先我们对Aptos也不需要彻底失望。Aptos使用的是BFT类的共识,这种共识是一种比较偏中性化的共识算法。相比POW,这种共识能做到更高的TPS。如果在上线的时候没有表现出足够高的共识速度,那其实是它没有表现出BTF共识的应有的水平。 对此,业内给出了两个原因。一个是可能是因为交易量不大,所以没体现出它的性能边界,比如说我现在的交易量每秒就四个,所以你看到的TPS就是每秒四个。另外一种说法是可能是因为这个项目刚刚上线,磨合还没有充分调优。 第二点对于新上线的系统确实是很常见,在这点上,只能对新项目保持一点耐心。因为我相信使用BFT类共识的区块链,不需要特别的处理就能达到几百和上千的TPS。 但是BTF共识就像您说的,它是一种联盟链常用共识,而且它的共识性能受节点规模拖累较大。这是当时为什么Aptos把节点规模定义在21个节点,没敢把节点规模弄得更大。我们也做过实验室测试,在节点规模不超过十个的时候,性能表现还可以,一旦节共识节点超过十个,它的性能就急剧下降,最后甚至下降到不可用的程度。 如果它继续产生这种共识,即使未来优化好了,也要严格控制节点规模。否则最多也就是达到目前Solana的水平,也就是几千TPS而已。 从这个角度而言,即使用BFT共识,Aptos想达到10万以上的TPS,那也是把底层链架构全都换成并行架构的情况下,否则上10万TPS是不可能的事。 但我们必须肯定的是Aptos试图在应用层面去解决资产原则性还有密钥托管的事情,这点确实是Web3的痛点,这一下就说到很多非加密行业使用者对Web3门槛问题的核心。 所以他们如果能解决好这个问题,再加上BFT共识能提供的数千TPS的性能以及明星团队和资本的背书,未来Aptos不一定能够像以太坊这样形成一个非常大的生态,但至少在资本市场方面还是有一定机会的。 严格来说,Aptos项目切中人们心目中的痛点,就是现在Web3的门槛太高。Web3 对于新手来说是出了名的笨重和不直观。初创公司正在抓住机会,让 Web3应用产品的用户体验变得更好,以吸引更多的用户。 而Web2世界的一些巨头也在向Web3世界靠拢。例如,星巴克前段时间宣布推出Web3 平台 Starbucks Odyssey,将星巴克的忠诚度计划 与 NFT 平台相结合,允许其客户赚取和购买数字资产,从而解锁独家体验和奖励。 两个世界的应用似乎在互相靠近,或者同时并用,例如以Opensea为代表的应用在使用Web3后台的同时不得不采用Web2的前台。 谷总认为,Web3应用同Web2应用的本质区别是什么?什么样的产品类型最有可能成为Web3的应用呢? 【谷燕西】 我觉得现在的Web3就是像物理中的无摩擦状态一样,这是一个理想的状态,在现实中永远不可能达到,但是它确实可以在实际中进行部分应用。 如果我们看真正的Web3的定义,应该是所有东西都是分布式的:分布式记账、分布式存储、DNS还有分布式的身份。一个纯粹的Web3应用中一切都应该是分布式的,但是现在根本不可能达到。 我认为当时最接近Web3的应用是DeFi,但除了那些币本身之外,DeFi也不是完全分布式的,除了比特币。其他包括
稳
定
币
都是再中心化不过的一个产品。 所以我认为现在没有纯粹的Web3应用,Web3更多是一个概念,平时我们知道就行了,但是千万不能在实际应用中去想着自己是在开发一个Web3应用,这是根本无法实现的。 真正做应用还是要脚踏实地,你要真正要解决什么样的一个问题,Web3的各个组成部分中哪些能借用,能帮你提供一个更好的解决方案,这是最主要的目的。我们在提供一个解决方案的时候,要看一下Web3的哪个部分能用。比如说是区块链可能记录某一个部分或者是代币,用来激励用户的更多参与,或者是用NFT来代表一体化的资产,就像星巴克的NFT或者其他藏品,让这些作品的数字化版本能更好的流通。我觉得这样才是切实可行的考虑。 不能一味的为Web3而Web3。 当然您刚才提到所谓现在的Web3门槛高的问题确实是都可以解决,而且这种解决也不一定就要使用Web3分布式的方法,我们完全可以基于现有的技术把门槛降低。 在美国市场就有很多这方面的应用,包括账户的设立、助记词托管等等,都为用户提供了一些便利的但是与中心化的方式相结合的方案,我认为这样就达到目的了。 在Web3各个领域里,用代币来代表实际资产的方式是最成功的,加密货币和
稳
定
币
的发行也增长迅速,这个市场都看得到。当然,用代币代表证券目前还不行,因为证券法的限制还是很多的,但我们也看到这实际上是非常可行的。 Web3可以让证券在全球范围内7×24小时流通,让全球范围内每一个能接触互联网的人都能参与交易,这个就是它的潜力。只不过在目前的证券法规的限制下还不能落地,但是趋势已经很明显了。 在非同质化资产方面,我们也知道世界上有无穷多的非同质化资产,体量巨大。包括房地产、艺术品、会员证或者是各种证券。比如说最简单的月饼券也完全可以做成一个数字品来流通,当然还有电影票、门票之类的都可以这个化为NFT。 所以NFT是非常可行的一个应用领域,而且它跟实体资产能够挂钩,这样就有更多应用的可能,我想这也是为什么包括美国NBA、星巴克、耐克等品牌纷纷参与进来的原因。这体现了一个明显的趋势,就是实体经济看中了NFT的潜力,所以都进入这个领域来尝试。 其中自然有好有坏,但这都是探路者们必须经历的问题。 【史兴国】 确实很多企业在努力做这个事情,但是在我们看来它没做好,有时我们也为企业着急,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做这个系列访谈。我们希望让行业里的更多参与者能够参透Web3的本质特点,能够在这个行业里,自己身体力行去尝试的人带来一些经验,少走些弯路。 【谷燕西】 是的,那请问史总认为Web2应用与Web3应用有哪些本质区别?您心目中的Web3的产品应用类型是什么样的呢? 【史兴国】 这块的区别可以从两个角度来说,一个是技术角度,一个是业务角度。 其实最大的区别是在业务角度,而技术角度其实并不是泾渭分明的。就好像Web1和Web2两种技术其实也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到现在为止,我们知道现在是Web2时代,但是Web1时代的网站仍然在这个以APP和社交互动为特点的Web2时代中发挥作用。 从整个互联网的发展趋势来看,那么Web1时代是由机器和信息组成的网络,所以它只能够浏览,缺乏互动,商业模式变得和媒体比较类似。 Web2时代相对多了一个要素,就是人开始参与进来,变成信息平台与个人的关系。这时候就相当于具备了一种互动能力,这种互动能力成为了Web2整个发展历程的显著特点。 到了这个时候,流量是起来了,用户也来了,但变现实际上仍然很曲折。有好多流量平台花了很大的成本去维护流量,但是并不能从流量上获得他应有的回报。 到了Web3时代,Web3技术上实际上比Web2又多了一个抽象维度,这个维度就是价值维度。同时Web3的用户还有具备一个特点,就是他不依赖特定平台,有一定的独立性。在这两个特性的加持下,一旦有业务具备需求,就很快会有信息、人才、资本共同汇聚的具有社区性质或者社群性质的独立运营体。这就意味着这种技术是一种能够产生经济闭环能力的技术,这是Web3和Web2时代的最大不同。 在这种技术影响下,流量就不再是一个简单的数字了,它可能是一种是可量化、可变现的资产。用户会变成品牌和渠道的一部分,而不仅仅是一个影响对象。权益和文化共鸣成为企业产品的一部分,不仅仅是简单的部件。渠道也变成了企业的一种文化共“营”,这里的营指的是运营的营,而不再是现在这种简单粗暴的营销。企业拥有的也将会是一种业务共存的生态。 以前只有像苹果这样的多元化大公司才有能力支撑起生态,但是在Web3时代,由于用户具备独立性和他们之间权益的交叠性,会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可以跨域的去共同拥有一个生态。在这个生态的滋养下,企业的商业模式就会变得更加稳定,更加可预测,回报也更加具体。 所以,我相信在这种趋势下,如果任何一个先进经济体忽略Web3技术的影响,它很快就会失去竞争优势。因此我现在比较看好的是早期的Web3产品,就是将文化属性和线上属性比较好的结合在一起的这种产品。其实您刚才讲到的不管是门票还是一些其他的权益,比如像文旅类的业务就有这样的特点。 文旅类的业务实际上是多个行业共同组合形成的产品,它包括旅行的机票、住宿、景点甚至衣食住行。这种组合型的产品在以前的中心化运营的情况下,是靠一个些类似于旅行社的中心化组织为用户打包,后来到了自由行时代,大家开始自己组合产品。 也就是说,这些产品的权益存在一种自组合以及在文化引领下形成的一种重新打包的可能。Web3就是非常容易将这些东西聚合到一起的东西。 另外一个早期能够看到Web3发挥作用的是私域运营方面的产品,Web3能够解决私域流量粘性不足的问题,能够让企业把品牌运营升级为生态运营。 现在很多企业都在讲生态,但是在生态方面实际上一直都找不到抓手,找不到重点。眼睁睁看着苹果甚至小米把生态运营得很好,自己就是不知道怎么去推动它。 实际上靠传统的营销方式是没法运营一个生态的,但Web3技术就能让生态很好的建立起来。 当然现在Web3还是早期,我之所以说这些应用方向是早期应用,是因为Web3 作为下一代互联网,现在正处于抢滩登陆的阶段,谁能打造出更符合下一个时代的应用,谁就有可能成为新的 BAT(百度、腾讯、阿里) 和 FANG(脸书、亚马逊、奈飞、谷歌)。 相比于已经成型多年,在技术、数据、财力等方面实力雄厚的Web2应用平台,Web3 应用大多尚处于初级阶段,产品类别较少,形态相对粗糙。 比较典型的就是此前备受关注的社交赛道,Web3 社交应用显然无法如 Web2 平台那样通过获取大量用户数据从而精准营销,如此也难以实现商业模型的逻辑自洽。 此外,纵观社交赛道的很多产品,似乎都逃不过目标用户仅限于加密用户的怪圈,如果加密世界无法从外界吸取新鲜血液,那这些获得百万乃至一亿美元融资的应用的发展都会受限于加密世界的用户规模,后继乏力。 此外,Web2时代开启的赛道中还有电商,可去中心化电商甚至不如社交,在行业里几乎没有引起什么水花。 请问谷总,将现有的Web2的产品做成Web3是错误的吗?原因是什么呢? 【谷燕西】 这显然是错误的。如果现在有任何一个Web3产品试图做分布式推特或分布式YouTube,我认为这都是定位错误,这根本是不可行的,因为迁移成本太高了。而且,Web3迄今为止看到的产品并没有比Web2的相应的产品形成足够大的性价比差异,以此来吸引用户放弃现有习惯转而使用Web3的版本的产品。所以但凡提什么分布式推特或者分布式YouTube,基本上看都不用看就知道没戏。 我倒认为Web3产品不光是只有分布式技术,而且在产品方面也会有和现有的产品是完全不一样。 在所谓的Web2时代,通讯人跟人之间的通讯,这定义了它跟Web1的主要区别,Web1的雅虎、搜狐其实是信息汇集,是单方面传播,个人没法参与。Web2的微信、推特和Facebook这类东西都是让大家共同参与。所以Web2产品跟是Web1产品完全不同的。 Web3也是同样的道理,Web3的完全分布式更要求差异化。 首先我认为,真正成功的Web3产品不会是一个现有的产品种类,不可能是什么即时通讯,或者是长视频短视频、电商,甚至包括搜索等等。Web3的爆款产品肯定不会出现在现有的产品种类里面。其次我也认为它是一定不会从企业开始。 所以您刚才提到的企业如何建立生态的观点,对此我持有不同的意见。 我认为Web3爆款的产品一定从个人用户开始,而不是从星巴克,NBA这样的中心化组织开始。因为Web3是分布式,分布式讲究的是个体和个体之间直接交易,而现有的机构不管是NBA也好,还是亚马逊也好,它们都是中心化的。让一个中心化的实体来参与分布式生态,这本身就是个矛盾。 另外,就企业和个人来说也从来不是企业率先采用创新的,除非这个产品本身就是针对企业的。比如说Oracle这种,它本身就针对企业。但任何一个比较有意义的创新通常都是从个人用户开始,Web3更是如此。 第三,我认为还有一个本质上的一个差别是Web3最支持的是个人和个人之间,也就是点对点之间的直接价值交换。所以任何一个产品如果没有涉及到点对点之间的价值交换的话,我认为这就不是个Web3应用,而是相当于一个外挂。 当然它不会全都是分布式,但它确实是基于区块链形成的链上节点,让用户之间的可以进行直接的数字资产和数字货币之间的交易。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现有的推特或者Facebook这样的信息类交流根本不是Web3应该主要涉及的用途和应用。 我刚才也提到,DeFi是我心目中的Web3产品。DeFi让我们在全球范围内进行资产交易,性别、宗教、信仰、语言这些都不需要也不重要,一切由智能合约来控制。当然它目前还跟实体经济没有关联,所以DeFi还是只能在币圈里转。 如果现在有一个新的Web3产品能跟一些实际的需求、货币甚至当地法律来设计及交换,而且它确实不受地域文化或者性别等因素的限制的话,那才能真正的发挥出Web3的特点。 我认为这个方向才是最有希望让Web3打造出创新型的,前所未有的差异化产品的方向,而且在这个领域里才能有可能建立一个全球范围的生态。 【史兴国】 我非常认同您的观点,包括您前面提到的Web3更多的是个人和个人之间的点对点交易,企业相对个人更难成为Web3的启动者,这点我其实是非常认同的。 我在前几期节目里头一直在强调企业在Web3中可能起到的作用,其实更多的是在中国语境下寻找一种让实体经济和Web3结合的方式。 本质上讲,Web3不需要企业参与,但如果我们把实体纳入到Web3业务当中作为一个指标来看的话,一旦这个指标实现,就意味着Web3不再是加密领域的自嗨或者空转,而是变成了真正去支撑需求的模式。 这种情况下,我觉得Web3就进入一个健康发展渠道了。所以我特别认同您的说法,但是企业在里头能起多大的作用,有多大的参与度,这决定了Web3能否支撑实体经济的这么一个指标的参考点,就看哪些企业更适合参与并利用Web3的一些特点。 Web3和Web2本身在技术层面可能并不是泾渭分明的,但业务方面的区别是非常大的。两者之间并不是一个简单的线性演进的关系,所以直接迁移是不可能的。 业务逻辑和业务参与方的不同导致仅仅把Web2产品中加入Web3的技术要素,比如加入区块链、钱包、NFT,这些肯定是行不通的,就好像在鸡身上安上了鸭子脑袋一样,把它扔到水里还会沉底。 所以我们也可以把这个情况看成以前Web2刚刚起步的时候,那时候很多互联网产品都增加了社交属性,甚至连支付宝都开始开始做社交方面尝试,但最后这些尝试大多都不成功。 另外更早期电商刚刚高速发展的时候呢,非常多的企业就在自己的网站上开辟了电商模块,以此希望推动自己产品的这种销售,但后来你没有一个成功的。 Web3的业务模式有很强的社区文化和私域的属性,用户的自发认同和个性体现在这里是至关重要的东西,而参与感和获得感是Web3本身的应用灵魂。 反倒是像去中心化、钱包资产等是相对次要的东西,所以仅仅把Web2应用在技术上改造成带有加密属性的东西并不能解决参与感,不能解决个性化,也不能解决文化共鸣的问题,也就意味着它不能解决Web3应该去解决的业务问题。 所以Web3解决的是Web2不能解决的问题或者难以解决的问题,比如私域流量问题,Web3像是一种关注力上的众筹。但在发展上,我觉得Web3并不会让Web2消失,只是企业应该很严肃地将Web3当成一个全新业务来看待。 用Web2做简单改造是没法产生Web3灵魂。 以前在相对都很多东西都比较匮乏的时代,企业其实只要努力就够了。以前产品要物美价廉量大,但现在,除非你是一家不经营品牌的代工厂,否则企业必须要实现在产品或者在品牌上与用户的共情,用这种方式来打造一个生态,让你的产品在人群中产生纽带效应。 虽然听起来像苹果、小米现在做的,但这绝不是用现有的APP或者网站改造一下就能实现,你必须要有配套的相应的方案,要绑定相应的权益并提供相应的回报和互动,而且整个过程是由你的志愿者团队去组织,而不是由你亲自操刀决定一切。 如果不了解这些的话,企业向Web3推进的计划肯定会无疾而终。 所以我们特别希望所有企业都能开放思路。 在Web3时代呢?能向这个下一个BAT去迈进? 接下来我们再来聊聊通证经济。迄今为止,称得上成功的Web3应用无一不是通证经济模型的产物,包括但不限于NFT的蓝筹领头者无聊猿、GameFi的现象级产品StepN。 但在金融系统监管力量“稳定压倒一切”的监管之下,通证经济在国内发展举步维艰。早在2019年,多家交易所正式清退国内用户,而StepN也在今年上半年进行了清退动作,中国的Web3创业者基本上在这条路上很难走通。 请问谷总,通证经济模型是否是web3 应用必须的?是否有可能在合规的范围内设计通证经济模型? 【谷燕西】 首先我认为通证经济模型在Web3的绝大部分场景下都是必须的。 因为Web3主要是调动各类用户参与的积极性来共同参与建设生态,参与生态,你需要让所有参与者都能获得生态发展带来的收益,通证就是在收益问题上的一个非常好的解决方式。 但是收益是不是必须通过通证来发放,这就不一定了。 而且我们的目的是让所有的参与者获得生态发展的收益,那具体的代币怎么设计,是否合规,这些也是有说法的。 我们无论在哪都会受到当地金融监管,即使是在美国,SEC(美国证监会)也认为除了比特币之外,其他的代币都有证券化的嫌疑。许多代币都有可能受到SEC的起诉,被迫终止发行,所有的代币都在想办法来规避SEC的监管。在美国,加密货币的风险还是挺大的,在其他监管更严的国家或地区就更不用提了,我们可能连发币都做不到。 但是我认为,即使在这样的情况下,与参与生态建设的参与者共享收益仍然是非常正确的。 主流的金融机构采用的方式是股票,以此来获得生态发展的收益,用户只是购买产品、享受产品或者是直接投资。 除了直接投资并持续持有股票的方法外,用户是难以与生态共享发展红利的,在现有的股票制度下,早期的用户只获得了当时购买产品所获得的使用收益,但他并没有得到生态发展带来的资产或是价值收益。 就像我们在微软早期花100元购买了什么产品,到现在这些产品早就在技术的发展中丧失了绝大多数的意义,只能成为一种我们研究科技发展史的工具甚至是多数人眼中的废品。 Web3就提供了一个机会,让这些早期的用户也可以通过购买产品来获得支持生态发展的收益,其实Web3的主要精髓就是奖励早期用户。 早期用户跟晚期用户的区别也基本相当于投资者和经营者的区别。所以在激励机制方面,我认为我们其实是可以把现有的股票机制进行一些优化并应用在Web3领域之中。 总之在目前的情况下,即使是在合规的前提下也是有可能设出一个代币的经济模型来激励早期的用户帮助生态发展的,不管是VC也好,还是经营团队也好,还是用户也好。 而且如果我们说的是一个真正的Web3生态的话,这里面其实只需要早期的经营者或者维护者和后期的维护者以及用户就可以了,像比特币就没有什么VC。中本聪在发明比特币并挖矿后一直持有,后期比特币涨起来了,他也就变得非常富裕了。 矿工也一直持续获得这方面的收益,即使是用户,他们早期参与购买比特币越多,那么现在就越来越富裕。 我认为这是Web3的理想状态,当然这个理想状态也要跟现实具体相结合,比如很多创业团队需要有资金的支持,所以还是需要VC来发挥作用。 话说回来,生态是否能发展起来,最关键的还不是代币模型,代币模型只不过起个激励促进作用,关键还是应用在业务层面是否能真正满足需求,也就是所谓的产品跟市场需求的匹配,代币模型只是在其中的助推器。 第二板块:创作者经济 【史兴国】 您刚才举的微软的例子我觉得特别精确。类似的情况也体现在特斯拉的一次降价促销活动中。当时特斯拉刚刚提高了产能,然后宣布降价,每部车大概从5万美元一下降到3万美元。 当时引发了很多早期消费者的不满,尤其是降价前不久买车的用户,昨天买车今天贬值,也因此与特斯拉产生了比较大的冲突。这其实就是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由于生态过大,一些利好并没有让大家全都享受到,早期用户感觉因此受了损失。 所以如果像您说的,有一种很好的机制去处理这个问题的话呢,早期用户不仅不会因为降价感到受到损失,反而可能会更开心,因为这个生态发展得更好了,我也可能因此得到一些收益,至少我的早期投入会变得更有意义,更有价值。 也是早期用户在利益上与经营者、投资者达成了一致,而不是类似零和博弈。 这种形式目前在创作者经济方面还算有一定发展,而创作者经济似乎在Web3时代焕发出更强烈的生机,因为Web3为创作者们夺回了内容的所属权。 曾经的Web2创作者经济生态中的一些不愉快的遭遇催生了如今的Web3创作者经济,例如账户或作品莫名其妙被平台冻结,条款被平台单方面更新,数据被平台悄然无息地删改或者利用,收益被平台不可辩驳地扣掉等等。 于是,内容创作者呼吁Web3时代的来临,但Web3的创作者在夺回内容所属权的同时也丧失了平台为他们提供的收益。 此外,在 Web2 世界,作为创作者,商业模式就把流量做起来,然后通过广告变现。刚才我们提到在 Mirror 提供个各种变现方式,但这些也都是建立在拥有了一定的用户规模的基础上。目前的Web3内容创作不仅极度依赖Web2社交媒体的传播,还存在着比Web2更大的内容无法被读者所发现的问题,毕竟Web2平台有门户和算法推荐机制。 请问谷总,您认为创作者经济在Web3面临的困局该如何解决? 【谷燕西】 我个人认为最有可能的Web3应用就是创作者经济。虽然Web2的经济体比如星巴克、NBA、耐克等都在利用NFT来卖产品这确实能在短时间内凭借用户的好奇心理赚取利润,但肯定不会做成一个大的生态。而创作者经济恰好就是Web3的用武之地。 我刚才也提到过,Web3应用能成功的一个基本特点是个人和个人之间的直接沟通,Web2时期我们是依赖信息去沟通,而Web3可以实现价值上的沟通,还可以通过分布式记账和货币实现数字资产的全球交易。 在此条件下,创作者经济可以实现全球范围内创作者和消费者的直接交易。未来很有可能在这一领域诞生杀手级应用。 话说回来,即使如此,创作者经济的应用也不可能是纯分布式的,一定会存在一个中心化平台,但开发者需要注意的就是通过设计让中心化平台只起到运维作用而不能主宰生态。如果主宰生态的话,那就和现在的电商平台没什么区别了。你要是发表了什么不满的言论,平台直接接在账户上扣款都不稀奇。 这个平台对生态的作用只能是辅助,比如像矿工之于比特币这样的维护生态发展的角色,他可以获得生态发展的收益,但绝不能主导生态的发展。 第三板块:DAO 【史兴国】 DAO组织近年来迅速兴起、流行起来,可真正深入看DAO的发展,我们不难从中看出若干问题,其中最为突出的可能是DAO工具在数量上甚至多于DAO本身。 就像曾经旧金山的淘金热,真正保证能创造收益的并不是矿工,而是出售镐头和铁锹等工具的人。但这仍旧没能让DAO的生态繁荣起来,然而 DAO 仍然在最基本的管理层面挣扎。新的DAO在产生,旧的DAO在消失。有的DAO还能留下一个混乱的社区继承DAO的“遗志”,例如DeWork 最大 DAO 组织 PandaDAO的解散,当然还有更多名不见经传的DAO消失了,却没有激起加密世界的波澜。 请问谷总认为DAO目前面临哪些问题?如今的DAO是否需要什么多工具?我们真正需要的DAO工具是什么? 【谷燕西】 坦白讲,我认为正是因为DAO太超前了,如果DAO能落地应用的话,也是在某些非常小的细分领域,不可能推而广之的应用到各行各业或是各个地区。 所以我认为现在行业对DAO的态度有些过于热情了,但是话又说回来,DAO的思想理念也是正确的,因为现在的Web2已经展现出平台对个人的强烈限制,我们需要的就是突破对个体的限制,让个体得以完全发展。 比如我刚才提到的PayPal,以及连美国总统都能禁言的推特,现在的中心化平台已经发展到难以控制的地步了。DAO在这种背景下也自然而然地兴起并成为热门话题。 但以目前的这种形式也就是完全民主化的投票决策的话,我很怀疑这种方式到底能走多远。 DAO实际上就是一种组织形式,现有的主流组织形式当中有上市公司、私有化公司以及组织性会员制的公司,其中会员制公司的形式就特别近似DAO,它依靠组织成员共同投票进行决策,比如美国新出现的,由一些非交易所的主流金融机构组成的交易所MEMX(Members Exchange),试图以行业联盟的形式来冲破主流交易所集团对交易行业的垄断。 成立这一组织的前提就是他们自己有客户、有产品,也可以自己进行交易,统一服务成员机构,从其中的服务来赚取业务利润。 这样也与主流的交易所集团形成了非常好的差异化的竞争。我认为DAO的组织形式也不一定要让所有参与者都参与投资和决策,在某些场景下,只需要一部分会员或核心成员就可以了。这样的方式才是可行的,也是真正能落地执行的。 也就是说,DAO的理想可以在小范围的某些行业内以这样的形式落地,而且代币通证经济的出现也可以代表DAO成员的权益,其中一个主要权益就是投票权。 从Web3或区块链的角度来说,我们可以把现有的会员制组织进一步放大,让它更加强大,事务面更广阔的,而不是完全从乌托邦式的分布式组织去做,而是从现有组织中做改变,让组织形式逐步演进,这样的话更可行。 【史兴国】 我非常认同您的观点,DAO确实还存在非常多局限性,很多东西都过于理想化。所以现在很多DAO方面的尝试遭遇一定的失败,我觉得也挺正常。因为在很多情况下,可能某些业务是不适合用DAO的方式来解决,这样的方式会遇上更大的弯路。 【谷燕西】 是的,就像你有一把锤子的时候,你看满世界都是钉子,总想去锤一下。比如刚才提到的Panda的解散就有一定代表性。严格来说,它的解散并非技术问题,而是组织管理上的问题。 DAO团队创立初期一定有相应的目标和理想,这是很好的,但随着组织的深化,由于大量资金的进入导致成员们在如何去使用资金,如何进一步让资金增值等等事情上耗费了大量的精力,也让社区对这部分的决策产生了很大的分歧和隔阂。乃至于最后,它的解散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意见不一致,以及熊市等各方面的影响。 但总的来说,如今的DAO并非有共同文化或是共鸣社区演化形成,而是因为项目本身会因为DAO的风潮,能凭此获得一些融资,这才形成了各色各样的DAO。这种形成方式导致参与社区的成员并不一定都抱着让社区本身更进一步发展的目的,而是带着很强的投机目的。 投机在加密领域中非常普遍,也并不是不好,但在一定程度上,它很可能成为很多早期项目的毒药,包括DAO这样的项目。 所以Panda DAO的解散可能再开始就是一个必然,还是挺有代表性的,大家可以关注一下它的发展过程。 对于目前的DAO面临的局限,史总认为有什么比较好的解决方案呢? 【史兴国】 略过治理和组织问题,其实从技术问题来讲,目前虽然存在很多工具,但DAO的门槛仍然还是太高。在治理方面也特别粗犷而原始,因为到目前为止,智能合约的复杂程度本身是有限的,所以它也很难实现一个特别细的治理。 再加上开发和配置门槛极高,真正去做治理的时候,Gas费也相当高,这是Web3世界都需要解决的问题。从DAO的角度来讲,除了模式的不断试错,在开发维护方面的门槛还要随着时间来解决,当然随着更多开发者的进入,这个问题会得到改善。 比如在我们的生态里就有一套工具,这套工具的目标就是让人们在未来建立和维护一个DAO,不比现在建立一个博客更难。目前来讲,我们这套工具的功能还比较简单,未来可以更好地投入使用。 DAO本身的治理会产生很大的交易量,这个交易量其实和Web3的应用交易量是同一个量级的,相比于现在的数字货币交易量至少大两个量级。 因为DAO的交易频次很高,但实际上它每次交易的价值额度并不高,比如DAO需要投票决策,让DAO成员的每个人都花几美元来作为投票的代价,实际上这是完全不可行的。 所以如果一个好的并行区块链来支撑的话,DAO在未来也不会有更大的规模,也不会有更复杂的业务。 DAO的解散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复杂因素,如招聘、入职和管理团队。 由于 DAO 是新生事物,寻找和审查适合在 DAO 中从事工作的人才是很困难的。没有相关组织的 DAO 还必须想办法解决,当没有对手方与人才签订雇佣协议或保证人才不会泄露秘密信息时,如何解决与人才建立联系的法律复杂性。 DAO 的团队发现,向新成员传达机构知识是很繁琐的。入职后,DAO 核心团队必须确定如何管理人员,这在扁平结构中可能很困难,当一个团体试图将自己描绘成高度去中心化的时候,就更困难了。 DAO的组织形式和治理难度限制了DAO的规模,就像我们这样的开发团队一样,人少了不行,人多了更不行。 请问谷总,您认为DAO是否天然与规模化一词相悖? 【谷燕西】 现在的DAO别说规模了,能做起来的可能性都非常小。 也就是说,在模式还没有完全明确,没有几个成功的案例之前,谈规模有些过犹不及。就像我刚才说的,DAO的落地应用也只能是在某些非常小的细分领域 如果没有技术和区块链协议的支持的话,仅靠人为的方式也很难把DAO做大,毕竟其中所涉及的内容还是比较复杂的,很难仅通过DAO的方式就能达成一致。 【史兴国】 这一点我倒是认为DAO并不是没有可能,因为DAO实际上有很多现有的学习参考对象,虽然它现在不叫做DAO。 比如在计算机领域有很多成功的开源社区健康的存在了几十年,也发布了很多优秀产品,参与者数以千计,他们除了没有使用今天DAO工具来组织之外,其他各方面都看起来都像是一个DAO。这种社区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还有一个例子是维基百科,它也是依靠社区自主运行的很好例子,它确实有一个中心化的基金会在处理事物,但本质上来讲,他的内容生产完全靠社区自己自行产生,而且基本上不依赖于外界投资。 所以,有了参考方式能够让DAO项目为参与者提供更明确的参与形式和回报,我们没有理由不能做的更好。 另外DAO本身也是众多自主组织形式的一种,也就是去中心化的自组织,但我并不认为DAO必须永远保持去中心化这个性质。 就用您刚才举的例子来讲,公司可以是一家私有公司,也可以是上市的公众公司,但是在经营者觉得有必要的时候,完全可以再收购回来,重新变成私有化公司。 虽然DAO本质是一个自治组织,但我们也应该允许它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变成一个传统组织。比如说变成一个公司或是基金会。反过来,一个传统组织也可以尝试去转变为DAO。因为不同的组织自然有不同的优点和局限。 本身项目的发展应该以参与者的利益和项目本身的持续性作为一个主要参考量,不必过于坚守原初的去中心化本质,我从始至终都觉得这是没有必要的。 虽然加密货币默认解决了支付问题,但 DAO 在管理和自动支付方面,面临很多障碍,经常导致延迟支付。有时,DAO 用他们的原生代币进行支付,这是很不稳定的。我们还听说,贡献者经常发现,他们很难将加密货币收入作为一个可靠的收入来源。此外,许多活跃的贡献者发现很难让 DAO 项目支付他们的费用,如 SaaS 支出、旅行费用报销等。所有这些都导致 DAO—贡献者的支付体验不佳。 也就是说,无论是在支付的便捷性、即时性还是在DAO所能提供给贡献者的经济回报看,DAO都远远不如如今成熟的公司制。 我们不得不承认,DAO 作为一个新兴的组织方式,就像硅谷车库或是早期的加密世界一样刚起步,能提供丰厚薪资的岗位和机会是相对比较少的。大家都在“为爱发电”。 请问谷总,DAO的这个困境可以通过什么方式得以解决?未来什么时候可能才能成为现实呢? 【谷燕西】 我觉得还是在一些细分领域吧,刚才你提到那些维基百科或者是开源软件社区都是有可能率先实现DAO的,具体它们将来能发展到什么程度,能支持多广的业务范围多,这确实还有待观察。 【史兴国】 那您觉得DAO有没有可能成为Web3赛道中相对比较主流的组织形式呢? 【谷燕西】 我觉得不太可能,起码是在近期不太可能。 这倒还与分布式技术没有什么直接关联,但是如果需要用民主投票的方式来解决一些共同关心的问题的话,还是得看具体的细分领域,需要具体行业具体分析。 【史兴国】 了解。这方面我的思考和关注不是很多,所以也不会过于武断,我的看法比您略微乐观一些。 因为至少在Web3时代,用户的个体和个性体现得更加充分,所以很多自发形成协作模式自然而然地会形成DAO,当然它确实肯定会像你说的不会成为一个能完全主导Web3的形式,但它会是一种很新颖且很具有特色的形式,能够成为Web3中很多业务的有效补充。 【谷燕西】 这也非常有可能,Web3时代是创新的时代。坦白讲,我个人的思维也是个人的,同样也是包袱。反而不容易看到他人轻易就能看出的创新点。 就像当初的分享住房酒店品牌LBNB和Uber打车、更早的阿里巴巴,甚至还包括比特币,当初都是不被市场所认可的。但是后来通过市场的检验和认可,随着资源的注入,这些项目会发展得越来越大,也就成为了主流。 个人认知必然会有局限性,关键的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因为现在确实非常早期,所以即使还看不到很多成功的、真正能表明DAO是可行的成功案例,但我们仍旧可以对此持一个宽容和支持的态度。 来源:金色财经
lg
...
金色财经
2022-10-26
美元走强将如何影响加密市场?
go
lg
...
现象的一个显着例外是美元支持、受监管的
稳
定
币
(如 USDC 和 BUSD)的表现。因为这些
稳
定
币
的每一个单位都以实际美元的存在为后盾(保持 1-1 挂钩),所以它们的表现也相对较好。
稳
定
币
的上涨方式与美元相同。
稳
定
币
甚至使数字美元在高通胀和美元需求未得到满足的世界部分地区获得,进一步帮助美元保持其强势。有了
稳
定
币
,在高通胀地区的人们可以选择将他们的钱投入到由世界上最强大的货币支持的东西上。 更大的图景 总体而言,加密货币作为一个整体兑美元的表现并不像许多人希望的那样好。然而,这还远不是引起恐慌的原因——许多因素都可以解释为什么比特币和以太坊等代币的价值已经下跌。从法规到转换共识机制,无所不包。 好消息是,那些希望看到更强大的加密货币的人可以轻松转向美元支持的
稳
定
币
。持有这些
稳
定
币
就像持有其他加密货币一样容易。例如,许多交易所确保将 BUSD、USDT、USDC 或 Dai 与比特币和以太币等顶级硬币一起携带。甚至像 Pundi X 这样的初创公司也确保其基于加密的销售点机器(称为 XPOS)也支持
稳
定
币
。 因为
稳
定
币
现在很容易获得,无论是通过交易所还是像 XPOS 这样的创新,人们不太可能完全放弃加密货币。人们选择持有的硬币可能会有所不同,但它仍然是一个相关的市场。 来源:金色财经
lg
...
金色财经
2022-10-26
开辟比NFT想象力更大的SFT蓝海 Solv Protocol能否成为下一个「OpenSea」?|链茶访
go
lg
...
最初的想法是做一个MakerDao式的
稳
定
币
平台或者Compound式的借贷平台,我们想引入定期存款或者固定利率存款等模型,为此创造出了可以实现定制化的金融产品的技术,也就是现在的ERC-3525标准及相关智能合约算法。 后来由于某些原因我们没有继续推进上面这个业务方向,但由于ERC-3525不仅可以用来做定期存款,也可以做锁仓工具、债券、保险等各类结构化数字资产,所以我们就转型为以ERC-3525技术为基础去做相关的结构化数字资产的平台,这也是Solv现在的定位。 Solv的定位是全品类的数字资产交易市场,现在主要做债券是因为crypto市场上的金融资产品类的规模还太小,所以就先从债券开始,创造出体量比较大的金融资产,以后再向全品类过渡。这有点像京东先从自营3C品类起家,后来发展成全品类电商平台。 2.如果类比传统金融,Solv的定位是哪个或者哪类机构? Solv更像是一个把一、二级市场整合在一起的债券交易市场。传统的债券市场没有统一的发行平台,而Solv既做了发行的一级市场,也做了交易的二级市场。 考虑到合规以及风控的因素,Solv的发行会经过严格的筛选,但未来不排除会推出一个类似于Uniswap、OpenSea的通用的开放式平台,智能合约层是开放的,但在前端会针对风险资产进行筛选。 3.ERC-3525标准和彩色硬币的区别是什么? ERC-3525标准和彩色硬币的逻辑都是在一个token体系下实现双层管理,即token是一层,下面还有一层是二级分类体系。区别在于,彩色硬币在BTC时代就可以做到,token在描述能力上只是单纯引入几个color(颜色)就可以了,功能还是比较简单,而ERC-3525标准则是智能合约时代的产物。 在智能合约时代,token结构的设计和使用是为智能合约的管理而服务的(例如Compound的cToken其实嵌入了利率、质押、清算等逻辑),也可以说是把智能合约token化。对某些数字资产而言,其智能合约需要双层管理能力(如定期存款、债券以及大家都了解的Uniswap V3 LP等),所以需要一种匹配这个管理模式的token。 ERC-3525标准的设计逻辑正是双层管理智能合约体系——token的第一层是用ID来表示,下面还有一层是表示不同子类别的SLOT(插槽),而SLOT其实映射的是子合约的管理能力, 可以快速、自动化地执行合约,而彩色硬币的color则不具备管理子合约的功能。 4.ERC-3525标准从提出到正式确立经历了20个月,那在这个过程中设计思路有经过几次迭代?以及还跟哪些团队碰撞交流过,得到了比较有价值的反馈? ERC-3525标准最开始是面向Solv的需求而设计的协议,更多还是像ERC-721标准的扩展,使用的概念也是「金融NFT」,在2021年底我们就已经设计完成并运行了一段时间。 但是在后续进一步的思考和实践中,我们发现到它的本质是介于FT与NFT之间的一种模型,可以让token的一部分像FT那样可转移,整体上又像是NFT那样具有唯一标识,所以就没必要成为一个单纯的NFT协议扩展,而是可以发挥出更大的价值。于是在逻辑上就将其定义就调整为更加清晰的Semi-Fungible Token,相关的接口、描述也做出了非常大的改变。 另外一个值得提一下的特点,是在ERC-3525标准提交review之后,作为审核员的以太坊核心开发者Micah Zoltu提出了一个很好的建议,就是没必要延续从ERC-721标准开始的基于“安全转账”模式的转账通知与控制概念,因为该设计对钱包开发者和智能合约接收者都不友好。所以我后来设计了一种新思路,让ERC-3525标准的实现者去动态判断接收者有没有通知方法,如果没有就不需要调用函数,最大限度地照顾了发送方和接收者的需求。 所以ERC-3525标准不止是引入了Semi-Fungible Token这个新概念,其实还体现了token标准的新的进化。 5.Solv是否会成为铸造ERC-3525标准的SFT的基础设施吗?团队对此有什么具体的规划? 可以非常明确地说,Solv下一阶段重点是推出一个SFT Studio的基础设施,让用户按照自己的创意设计和创建具有通用智能合约逻辑的SFT(例如会员积分卡、礼品卡、碳排放指标等),类似于OpenSea当中创建标准NFT的能力。 但是定制化的SFT(例如由DeFi协议创建的资产)则是通过生态基金、实验室来推动合作项目自行开发。 我们已经发起了SFT Labs ,这是一个ERC-3525标准的开放社区,为crypto/Web3公司和协议提供全方位的资源、资金和技术支持,以推出基于ERC-3525标准的颠覆性数字资产。 6.ERC-3525标准适合被哪些应用场景的项目所采用? 随着ERC-3525成为正式标准,因为它兼容了ERC-20和ERC-721的特性,已经有大量团队决定用ERC-3525标准来自己的金融产品,大致可以分为两类: 第一类是之前已经在做复杂金融产品(如保险、期权、期货),转而采用ERC-3525标准来重构或改造已有的项目。 第二类是基于ERC-3525标准来做全新的数字资产,尤其是非常适合跟SBT结合(如带积分的会员卡),未来会有很多SocialFi、GameFi项目会基于ERC-3525标准去组合出新的应用场景。 7.能否介绍下Solv团队现在的规模以及过往的背景经验? 团队现在有二十多人,大多数是金融背景出身,所以对金融产品和技术的理解相对较多,相信大家也能从我们推出的产品以及ERC-3525标准感受得到。 8.最后,对Solv团队来说,未来可能存在的机遇与挑战可能是什么? 就产品和技术而言,Solv Protocol开辟了一片蓝海,目前所处的位置很像是2018年的Uniswap和OpenSea,它们在两三年后成为了ERC-20和ERC-721 最大的交易平台。这也意味着Solv也需要非常长期的建设和发展,才能够达到一定规模,主要依赖于ERC-3525类型的资产品类不断丰富、数量不断增加。 所以Solv Protocol的现状是机遇与挑战并存,希望有机会成为ERC-3525的Uniswap或者OpenSea。 官网: https://solv.finance/home Twitter: https://twitter.com/SolvProtocol/ 来源:金色财经
lg
...
金色财经
2022-10-26
一文回顾 2022 年加密寒冬:加密货币崩溃与网络故障
go
lg
...
rraform Labs 推出的假想的
稳
定
币
。该代币通过算法机制与美元挂钩,使用 Terraform 的另一种加密货币 LUNA 来维持其稳定。该系统运行着一个套利网络,LUNA 和 UST 在其中相互交换——当有利润时,一个被出售换为另一个,从而创造了对更便宜货币的需求而使其价格回升。这套机制在短期内起到了明显效果,UST 能够与美元保持接近 1:1 的比率。这种机制还会销毁正在交易的加密货币,这也是促使 Terra 最终崩溃的重要催化剂。 Terra 生态系统和稳定机制的一部分是 Anchor Protocol,其运作类似于储蓄账户,将大量 UST 存入其中以获得高额收益。在其巅峰时期,Anchor 持有流通中所有 UST 的近 75%——这使得 UST 的价值高度依赖于 Anchor 的运作。 Anchor 从贷方获得 UST,将其借给借款人,以实现贷方大约 20% 的收益率——其运作方式与银行非常相似。这个回报从今年 3 月开始变化,随着协议持有的储备(Terra 为满足回报而保留的资本量)成比例地波动。储户被高回报的承诺所吸引而不断加入,准备金因支付储户收益而开始减少。一个临时解决办法是向协议中注入更多的 UST 并增加储备。显然,这并没有持续下去,因为该协议的吸引力不足以让用户持续存入资产。 2022 年 5 月,价值 20 亿美元的 UST 从 Anchor 协议中撤出并清算。这给 LUNA 带来了压力,因为套利者试图利用价格差异,从而扩大了 LUNA 和 UST 之间的差距,而 UST 本来就不应该变得如此之大。Luna 基金会试图通过向系统中注入更多的 UST 来弥补这一差距(记住 UST 在 LUNA 被铸造时被销毁),试图重新控制并平衡两种加密货币的价格。 随着 LUNA 的大量涌入市场,它也无法维持其价值并随之暴跌。Luna 基金会在储备中使用比特币并用它来稳定 UST 和 LUNA 的努力也失败了,导致比特币同时注入市场,也导致比特币价格下跌。 到底错在哪里? Terra 崩溃是由一系列问题导致的:储备金不足、算法缺陷,以及 Anchor 没有提款限制。 如果对大额提款有限制,也许 UST 就不会脱离挂钩。 Jump Crypto 在 2022 年 5 月审查了 UST 和 LUNA 的活动,发现只有少数大额交易导致了货币的不稳定和崩盘。这些交易已经追溯到少数钱包,但所有这些钱包持有人的身份仍然未知。令人担忧的是,这样的少数人能够在没有后果或责任的情况下破坏整个加密货币生态系统。下面将进一步讨论。 有关 Terra 问题的更全面分析,请参阅 Nansen 的报告。 Anchor 提款 UST 从 Anchor 中提取的 20 亿美元可追溯到包括 Celsius Network 在内的七个钱包。 下图说明了随着 UST 从 Anchor 撤出,UST 与挂钩的偏差越来越大。 图 1:Jump Crypto 显示了 UST 撤出 Anchor 与偏离挂钩之间的相关性 在 Nansen 对 UST 脱钩的分析过程中,列出了对脱钩影响较大的 7 个钱包。其中一个钱包已被确定属于摄氏 Celsius,其退出协议弊大于利。这将在下一节中进一步讨论。 一些主要的 UST 持有者的行为足以破坏 Terra 生态系统的稳定,并使小额钱包持有者自掏腰包,他们没有任何追索权。 正如我们将看到的,Terra 的崩溃直接导致了许多加密对冲基金和网络的崩溃。这些基金和网络的风险过度暴露于一种「
稳
定
币
」(或者说一种算法),这是一种风险投资决策,导致数百万用户的资产损失。 话虽如此,不能孤立地指责 Terra 崩盘的影响,加密市场的主要贷方和投资者缺乏审慎做法也必须承担其责任。 Celsius Network:一个加密交易所崩溃 著名的加密货币交易平台 Celsius Network 在美国申请破产保护,这是在 6 月 12 日 Celsius 冻结投资者账户之后一个月之后发生的事情,这一事件几乎没有任何预警,并且是由于流动性不足而造成的。 Celsius 无法满足投资者撤资的原因仍在追查,但似乎是过度杠杆化贷款(和低储备)、主要参与者决策不力以及主要加密货币持有者和部分高管存在一定渎职行为。 ETH 和 stETH 为进一步了解最近发生的 Celsius 及其相关代币 CEL 的崩溃,下面简要讨论 Celsius 的质押行为。 Celsius 对 stETH 进行了大量投资,stETH 是一种 ETH 的衍生代币,其对应的 ETH 代币被锁定在以太坊 2.0 信标链中。stETH 的目的是在以太坊平台的「升级」中获得奖励。合并将当前的以太坊网络从工作证明共识机制转变为权益证明。stETH 本质上是被锁定在去中心化智能合约中的 ETH,以在以太坊质押网络中获得中长期回报。为了获得奖励,用户将他们的 stETH 投入到各个网络的流动资金池中,从而将 stETH 的价格与 ETH 的价格挂钩。这使他们能够在新网络上获得 ETH 未来价值的奖励。 Celsius 用户将他们的 ETH 交给了 Celsius,Celsius 然后将这些代币存入以太坊质押智能合约以换取 stETH。当 Celsius 想要提取 ETH 时,在 Curve 流动性池中将 stETH 交易为 ETH。stETH 对 ETH 的过度提取导致 1:1 价格挂钩的不稳定——需求增加导致 ETH 价格上涨。这意味着随着 Curve 池的枯竭,Celsius 无法实现相同数量的 ETH 来满足客户提款。stETH 的第一次脱钩恰逢 Terra 的崩溃,因为用户担心不稳定,试图切换回主网络代币 ETH。Nansen 表示,第二次事件加剧了脱钩,其他大型参与者试图消减 stETH 仓位。 这导致了 Celsius 用户恐慌性撤回他们的投资,最终导致 Celsius 冻结其网络。随之而来的流动性危机导致 Celsius 于 2022 年 7 月 17 日申请清算。 Anchor Protocol Celsius 在 Terra 的 Anchor 中投入了大量的用户资金。虽然它在 Terra 崩溃之前撤回了大部分资金,但这被证明是一把双刃剑。通过撤回这些资金并促成 UST 的脱钩,消费者对加密市场的不稳定进一步感到恐慌,促使加密货币的大范围撤回和价格下跌。 因此,这也影响了 Celsius 的其他持仓,尤其是比特币,直接受到 Terra 稳定 UST 尝试的影响。 不良贷款 在破产申请文件第 11 章中,Celsius 将其 30% 的贷款归咎于用户坏账——约 3.1 亿美元。这些是借款人(来自 Celsius)无法偿还的贷款,基本上从 Celsius 的账簿上注销了。 Celsius 进一步披露了 Three Arrows Capital 欠它的近 4000 万美元债务,鉴于该对冲基金破产,收回债务可能不太实际。 总体而言,Celsius 报告其资产负债表上的赤字接近 12 亿美元,首席执行官 Mashinsky 将其归因于「不良投资」。 涉嫌渎职和缺乏监管 自 2022 年 6 月冻结投资者账户以来,Celsius Network 已经被卷入到了几起诉讼,其中一些诉讼指控该公司存在彻头彻尾的欺诈行为。 在冻结投资者账户之前,Celsius 采取的一些行动尚未得到该公司的解释,例如向 FTX 交易所支付 3.2 亿美元以及过度杠杆化头寸的行为。向 FTX 支付的款项是在客户账户被冻结之前不久,据称是为了偿还贷款。在普通清算程序中,这将被视为在公司即将破产的情况下对债权人的优惠待遇。通常,当这种情况发生时,法院可能会下令撤销付款,以便债权人可以根据其排名得到公平对待。 以上数据是 Celsius 在 6 月 12 日冻结客户帐户之前提供的最后一周统计数据。5 月 6 日至 5 月 12 日这一周显示出大量资金外流和负持仓。 Celsius 本质上是一家银行,但没有支持银行业务的制度框架。获取客户资产(加密货币)的做法看起来很像传统金融中的存款,这是一种受到严格监管的做法。通过将这些存款存入池中来进一步放贷看起来也很像银行对客户存款所做的事情,尽管没有传统金融提供的保险。 首席执行官 Alex Mashinsky 导致 Celsius 坠毁的推文是故意误导。这至少可能违反了他对 Celsius 的信托义务。也有关于 Mashinsky 直接告诉公众「Celsius 对 UST 的敞口最小」的报道。事实并非如此,因为 Celsius 是导致 UST 脱钩的最大钱包之一。 直到 6 月 12 日,Celsius 一直在积极尝试通过旨在吸引流动性的促销产品来吸引新客户,并向允许其加密货币被锁定六个月的客户提供奖励。 Mashinsky 于 6 月 12 日发布的推文是对用户提款询问的回应,据报道,在账户被冻结前几天,提款一直无法正常运行。 鉴于加密货币并未作为金融产品或法定货币进行监管,Celsius 不能说违反了监管规定。但是,可以发现他们因未实施谨慎做法和故意误导消费者而疏忽大意。 无论如何,既然 Celsius 已经申请破产,消费者就会想知道他们可以使用哪些补救措施——答案并不多。 破产案中的消费者权益 Celsius 于 2022 年 7 月申请破产保护。在美国,这是一个允许重组公司债务以保持公司运营的程序。 一般来说,破产优先向有担保债权人偿还,然后是无担保债权人,然后是股权持有人。拥有 Celsius 的大部分账户持有人是无担保债权人,他们只有在有担保债权人被偿还后才会收到还款,然后仅根据剩余的可用资产按比例获得偿还。 这是因为在将法定货币或加密货币存入 Celsius 时,这些资产将成为其他用户存款池的一部分。因此,用户无权撤回这些特定法定货币或加密货币,但有权退回其贡献的价值,并须遵守与 Celsius 的协议。与存款有关的普通银行法中适用的相同保护和所有权不适用于加密货币交易所,并且与加密货币交易所的协议可以免除他们对存款全部损失的责任。 Celsius 在免责声明中披露了用户在平台持有的资产完全丢失的风险: 通过将合格的数字资产借给 Celsius 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服务,您将无权获得 Celsius 可能因任何后续使用任何数字资产(或其他)而产生的任何利润或收入,您也不会遭受 Celsius 的任何损失可能带来的影响。但是,您可能会面临 Celsius 无法部分或全部偿还其义务的风险,在这种情况下,您的数字资产可能会面临风险。 需要记住的是,在这里存入法定货币与存入数字资产没有什么不同。通常,当将资产借出使用并产生回报时,所有者将保留所有权。所有者将有权要求交付其资产。在这里情况并非如此,因为储户放弃了他们对加密资产的所有权,对他们的贡献价值只有无担保的权利。 根据法律,在您选择在服务中使用合格数字资产(如果您可用)并因此通过您的 Celsius 账户将此类合格数字资产借给我们的期间,您授予 Celsius,或作为借款服务下的抵押品(如果您可以使用),对此类合格数字资产的所有权利,包括所有权,以及在无需另行通知您的情况下将此类数字资产保存在 Celsius 自己的虚拟钱包中的权利或在其他地方单独或与其他财产一起质押、再质押、质押、再质押、出售、出借或以其他方式转让或使用任何数量的此类数字资产,以及所有随之而来的所有权,并且在任何所有权期限内。 加密货币交易所将是监管机构在监管加密货币行业时首先控制的地方。在赞扬 DeFi 的去中心化的同时,这些交易所实际上是中心化的——充当加密市场的中心化接入点。进入加密货币交易所的投资者不像在传统金融领域那样拥有他们的「存款」权利,在传统金融领域,存款受到法律的特殊保护。传统金融还为存款人规定了一定程度的透明度,这是加密货币交易所不提供的。这种从投资者手中取消对加密货币的控制以及缺乏透明度的组合完全扭曲了区块链和去中心化金融的目的:让投资者想知道为什么他们要选择去中心化金融而不是传统金融。 Three Arrows Capital:加密对冲基金 2022 年年中,三箭资本 (3AC) 的倒闭令业内许多人感到意外。3AC 是一家加密资产对冲基金,成立于 2012 年,从 2017 年开始投资加密资产。3AC 的策略主要是处理加密衍生品,但投资组合还包括投资开发加密产品和技术的公司。3AC 的资产管理规模在鼎盛时期达到 100 亿美元。 3AC 的衰落与其接触 Terra 有关。3AC 以 5 亿美元的价格购买了 1090 万枚 LUNA,然后将这些代币锁定并质押。随着 Terra 倒闭,3AC 的持仓价值迅速缩水,其持有的 LUNA 份额现在仅值 670 美元。 3AC 还持有 Grayscale 的比特币信托(「GBTC」)的很大一部分,自加密货币 ETF 兴起以来一直在折价交易。在 Terra 崩盘后,3AC 专注于 GBTC 套利,寄希望如果 GBTC 被批准转换为 ETF,折扣将会逆转。但这并没有发生,随着 Terra 出售其比特币储备,比特币的价格下跌,进一步耗尽了 3AC 的资产储备。3AC 还利用其 GBTC 持仓购买了
稳
定
币
,这又回到了对 Terra 的购买,所有这些都是为了偿还部分比特币贷款。3AC 不再是 GBTC 持有者,它在未公开的时间出售了其权益——很大可能性是亏本出售。 与 Celsius 一样,3AC 也暴露在 stETH 风险中。随着 stETH 脱钩,3AC 也损失了部分价值。除此之外,据报道,3AC 是加密资产(尤其是比特币)的重要借款人,现在可能会在这些贷方的账簿上并显示为坏账。Voyager Digital 就是其中之一,向 3AC 提供了 6.6 亿美元的无抵押贷款。Voyager Digital 现在也已申请破产。 3AC 是加密市场连锁反应的一个典型例子,其中相对较小的冲击会对过度杠杆化、储备不足的生态系统产生广泛影响。Terra 无法与众多加密系统隔离开来,不过,批评人士指出,3AC 接触到尽可能多的贷方,其中许多贷方在日常业务过程中从普通投资者那里收取存款,从而使他们的债务最大化。这就是 3AC 的投资决策不仅影响机构客户,也影响散户投资者的原因所在。 除了可疑的投资决策,新加坡当局还谴责 3AC 向贷方进行误导和虚假披露以获取更大的贷款额度。 正如解密报告所说: 在 6 月 26 日提交的一份宣誓书中,Blockchain.com 的首席战略官 Charles McGarraugh 还透露,3AC 联合创始人 Kyle Davies 在 6 月 13 日告诉他,Davies 试图从 Genesis 再借 5,000 比特币,当时这些比特币的价值约为 1.25 亿美元,「向另一家贷方支付追加保证金。」 这种行为在庞氏骗局中很常见,早期投资者从新投资者那里获得资金。 这凸显了加密资产贷款缺乏审慎监管的问题,该行业未能检查大型参与者为快速获得回报而承担的巨大风险敞口。 潜在的市场影响 全球宏观经济经济面临的压力加剧了这些崩盘。加息、战争以及燃料和粮食的短缺都有助于提高消费者的预期,这推动了市场行为甚至扩散加密资产中。 随着全球金融前景越来越暗淡,消费者正在寻求降低风险和更安全的投资,包括更安全的加密货币投资和传统投资。这包括投资风险较低的加密标的,例如 ETH 而非 stETH。 如果消费者在加密货币中的存款没有任何安全性,就会在交易所和质押池中引发恐慌和「挤兑」——这正是 Celsius 和 Anchor 中发生的情况。监管机构对市场操纵越来越清楚,这表明需要在加密市场的主要机构角色之间实施制衡。监管的不确定性进一步增加了消费者的不良预期,并推动市场转向被认为更安全的投资。 加密市场是全球经济的一部分,因此也会根据普通消费者的感受而经历起伏。然而,话虽如此,行业的起伏周期可以通过监管干预来缓和,这样对系统的冲击就不会像最近感觉到的那样造成灾难性的影响。 监管改革的需要 经济学家对为什么以及何时进行监管有着相互对立的理论。这些理论不仅可以很容易地应用于银行,还可以应用于与银行提供类似服务的加密货币交易所和机构——吸收存款、产生利息和放贷。这些理论通常会涉及与垄断、信息不对称和外部性有关的问题。 负外部性是第三方因经济交易而承担的成本。在银行业中,例子包括 (i) 对有偿付能力的银行的传染性挤兑;(ii) 因银行倒闭而导致的经济困境或崩溃;(iii) 政府提供的存款保险成本增加。 银行业的垄断者可能会给消费者带来不公平,大型企业可以在没有竞争对手挑战的情况下操纵市场。 由于缺乏透明度而产生的信息不对称,常常导致消费者做出不利的决定。消费者对投资和风险的理解往往缺乏与银行相提并论的成熟度,因此他们需要保护。 最近的冲击影响加密市场的方式清楚地显示了上述所有三个问题。在多个加密货币交易所和投资基金倒闭后,市场显然遭受了经济困境。少数大型参与者的聚集表明存在链上和使用社交媒体操纵市场的可能性(考虑破坏 Anchor 协议稳定的少数钱包)。市场的相互关联性也无法将破产的参与者彼此隔离开来。这些交易所和投资基金缺乏透明度,消费者实际上并不知道他们的资金在做什么,也不知道他们被告知了什么,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是明显存在的。 所有这些问题都为根据传统金融现有法规对加密行业进行监管提供了充分的理由,这样消费者既可以受到保护,也可以在遭受损失时获得补救。 传统金融中可用的补救措施 中央银行保险 大萧条之后,世界各地的许多中央银行都采取了强制保险措施,迫使银行为最低金额的存款投保,确保在银行破产时消费者受到保护。 这为储户提供了安全保障,并在财务困难时期增强了对银行的信心,从而确保减少银行挤兑。即使在没有明确存款保险计划的国家,中央银行也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行使酌情权来补偿在倒闭银行中损失存款的消费者。 存款保险的防护网是传统银行业务中消费者可以使用的一种补救措施,而加密货币交易所的储户无法享受到这种保障(如 Celsius)。 审慎监管 在传统金融中,银行受到中央银行审慎监管——本质上是确保银行按照最佳实践运作。中央银行为从事高风险行为的私人银行提供保险,并在这些行为达到顶峰并迫使私人银行关闭时使用纳税人的钱来支付赔偿是不负责任的。 强有力的监管制度既规定了收取消费者存款的规则,又监督这些存款的使用方式,可确保更少的银行倒闭并提高对银行体系的信心。 世界各地的许多中央银行根据以下因素对私人银行进行监管:资本、资产质量、管理稳健性、收益、流动性和对风险的敏感性(如果风险管理得当)。这同样可以应用于加密投资和交易所。 消费者可获得的补救措施 在传统金融领域,当消费者因为银行鲁莽(或非法)行为而遭到损害时,他们中大多数将获得补补偿,即能够联系相关的审慎监管机构,或者至少能使用总体立法作为框架。 目前在大多数司法管辖区,消费者在交易所或投资工具申请破产的情况下将主要享有作为无担保债权人的权利。如上所述,这通常使他们排在一长串债权人的最后,而向他们支付的款项则会很少。 消费者还需要查看与交易所和投资公司的合同,以寻求弥补损失的方法。不幸的是,其中许多是宽泛的描述,并且拒绝对消费者可能遭受的广泛损失承担责任。消费者应阅读适用于其投资的所有条款,除非他们能够承受这些条款所涵盖的最不利情况,否则不要进行投资。 当然,如果任何公司的交易中存在欺诈因素导致消费者的投资损失,那么这些消费者可能有民法上的补救措施并可以提起诉讼要求赔偿。然而,这是一个漫长而昂贵的过程,对于大多数消费者来说,不值得花费时间和成本。 与大多数行业一样,加密行业也存在安全风险。由于加密交易通常无管辖权和匿名性质,黑客很难追踪。这是监管机构在实施最低限度规定时需要牢记的一点,这可能会要求交易所对消费者的损失承担责任。 待定法规 全球大多数司法管辖区都计划监管加密货币。有些人想宣布它是一种商品,有些人想宣布它是法定货币,有些人想宣布它是一种金融产品。 在欧盟,目前反洗钱指令要求加密资产服务提供商获得提供这些服务的许可证。这与提供金融服务所需的许可证不同,也没有相同的报告标准。加密资产市场法案 (MiCA) 正在欧洲议会通过,预计将于 2024 年通过,它使加密资产服务提供商更符合金融行业的要求。 MiCA 有以下目标: 为现有欧盟金融服务立法未涵盖的加密资产提供法律确定性,目前显然需要这样做; 在欧盟层面为加密资产服务提供商和发行人建立统一标准; 替换现有欧盟金融服务立法未涵盖的适用于加密资产的现有框架; 为所谓的「
稳
定
币
」制定具体规则,包括何时可以作为电子货币使用。 已根据金融工具市场指令 (MiFID) 和电子货币指令 (EMD) 定义为金融工具或电子货币的加密资产不在 MiCA 的范围内。MiCA 旨在协调监管并「抓住」那些不属于现有立法范围内的加密资产活动。 该法案尤其对加密资产服务提供商提出了许可要求,并对
稳
定
币
提出了准备金要求。MiCA 并没有涉及加密世界的所有方面,但它确实处理了市场上一些更大的问题——特别是规范加密交易所提供的服务和履行消费者保护义务。 在全球范围内,加密货币行业将受益于对加密货币资产的监管,这些监管既对行业施加了审慎标准,又为消费者提供了一个明确的途径来行使他们的权利,并有一个明确的监管机构来寻求保护。这些法规将阻止行业过度暴露于风险资产,并鼓励市场重拾信心。 结论 最近加密市场的下滑暴露了系统的缺陷,以及监管不负责任的行为者和保护消费者的必要性。Terra 的崩盘并不是孤立的,它是暴露几个加密对冲基金和交易所过度杠杆化投资组合的转折点。Celsius 是这些交易所之一,不仅过度暴露于 Terra,而且是推动 Anchor Protocol 运作的主要参与者之一。stETH 是另一种脱锚的工具,这加剧了 Celsius 的损失。3AC 或许是整个行业中最能说明问题的案例之一。作为交易所账簿上的主要借款人和随后的坏账,3AC 的过度杠杆头寸使其自愿清算。在所有这些动荡中,基金和交易所的高管们的行为基本上都是用别人的钱赌博,自己几乎没有受到任何影响。 加密市场中的参与者可能主要是私人企业,例如对冲基金,但仍会影响到暴露于大部分市场资源的一般市场。正如我们最近看到的那样,对所有可能破坏市场稳定的行为者实施监管将为消费者提供急需的保护,并有助于长期市场稳定。 来源:金色财经
lg
...
金色财经
2022-10-26
比特币价格预测 – 发生这种情况时可能出现比特币突破
go
lg
...
得卖家继续营业并导致价格下跌。 #2
稳
定
币
创历史新高 加密货币投资者在想要清算交易时经常转向 USDT 或 USDC 等
稳
定
币
。 想要在加密货币交易所购买或出售加密的用户必须首先存入常规货币并将其转换为
稳
定
币
。 排名前两位的
稳
定
币
USDT 和 USDC 目前在最大的加密货币中排名第三和第五,总市值超过 1300 亿美元,并且似乎正在快速增长。 这表明加密货币投资者希望获得更好的定价,因为他们仍然处于被动状态。 #3 欧洲做得不好 是的,地缘政治对价格有很大影响。 俄罗斯和乌克兰之间潜在的边界对抗是一个备受讨论的话题。 所有欧洲国家都受到了这一事件的影响,因为它们有可能被成交量入一场战争。 当欧盟个人感到焦虑时,他们的投资活动往往会减少,从而导致购买的加密货币减少和价格降低。 还讨论了向乌克兰人发送加密货币汇款作为援助的问题。 加密的持有者需要将它们兑换成法定货币和现金,才能使用他们收到的资金。 这一事实也影响了较低的加密货币定价。 比特币价格预测——比特币何时会再次上涨? 目前,比特币价格在 19,000 美元附近强势盘整,偶尔会出现更高或更低的突破。 这种整合已经持续了4个月。 大多数情况下,如果某些基本面推动这些技术面,这种形态表明即将到来的价格会走强。 特别是对于 BTC,如果价格成功突破 24,000 美元的价格,我们可以确认趋势反转。 这种价格突破应该伴随着加密货币市场的积极情绪。 如果发生这种情况,不仅 BTC 价格会上涨,而且大多数山寨币也将回到期待已久的上涨趋势。 来源:金色财经
lg
...
金色财经
2022-10-26
稳
定
币
监管可能意味着 DeFi 终结的开始
go
lg
...
是构成 DeFi 经济很大一部分的各种
稳
定
币
。 自从去中心化金融 (DeFi) 的概念早在 2020 年成为加密货币领域的最前沿以来,批评者(包括我在内)已经指出,这个领域的大部分内容只是名义上的去中心化。 中心化的关键领域之一是构成 DeFi 经济很大一部分的各种
稳
定
币
。 要了解这些中心化
稳
定
币
对 DeFi 空间的重要性,请考虑过去 24 小时 Uniswap 一半以上的交易量是在 UDC-ETH 交易对中进行的,并且在 Compound 上借入的资产中大约 94%是USDC、USDT 或 DAI(此时实际上是 USDC 衍生品)。 虽然有多个项目打算为 DeFi 构建更加去中心化、无需许可的
稳
定
币
,但现实是 USDC、USDT、BUSD、DAI 和其他主要
稳
定
币
目前都由传统、易于监管的金融机构持有的资产支持. 换句话说,政府可以一举取缔 DeFi 经济的很大一部分。时不时地,监管机构会出来说他们最终可能会这样做。 美联储的最新评论 在上周的DC 金融科技周期间,美联储理事会副主席迈克尔巴尔对加密行业发表了各种评论。虽然 Barr 认为比特币等原生加密资产作为货币没有可行的未来,但他确实看到了
稳
定
币
的潜力。 也就是说,Barr 涵盖了与美元挂钩的加密资产相关的许多风险。在 DeFi 的背景下,也许最有趣的是 Barr 的观点,即
稳
定
币
发行人可能无法追踪谁在使用他们的代币化美元。 “例如,对于一些正在探索的模型,银行可能无法追踪谁持有其代币化责任,或者其代币是否被用于风险或非法活动。虽然目前正在就管理这些风险的技术解决方案开展工作,但银行是否能够以符合安全稳健的银行业务并符合相关法律的方式参与此类安排仍然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 鉴于这些悬而未决的问题,希望尝试这些新技术的银行只能以受控和有限的方式进行。随着银行的试验,我邀请他们尽早与监管机构接触,并经常讨论与这些新用例相关的好处和风险,确保它们与以安全、健全和法律允许的方式进行的银行活动保持一致。” 这不是监管机构或政府官员第一次提出或暗示使用假名
稳
定
币
的问题,但这可能是最明确的。2020 年 9 月,美国货币监理署 (OCC)为希望为
稳
定
币
发行人提供支持的银行提供了指导。 但是,OCC 的意见特别没有涉及以非托管方式持有的
稳
定
币
的问题。“我们目前没有解决支持涉及非托管钱包的
稳
定
币
交易的权限,”阅读指南。 最近,白宫宣布财政部将在 2023 年 2 月之前完成对 DeFi 部门的非法金融风险评估。在同一份公告中,白宫指出,开发央行发行的数字货币(CBDC)可能帮助支持美国在全球实施的经济制裁的有效性。这在最近俄罗斯
稳
定
币
使用热潮的背景下特别有趣(根据区块链分析公司 Chainalysis 的数据),该国因入侵乌克兰而受到严厉的经济制裁。 尽管当今
稳
定
币
仍存在大量监管不确定性,但主要提供商当前使用的最佳做法是从通过银行转账创建或赎回
稳
定
币
的用户那里收集个人信息。这为在区块链上匿名使用
稳
定
币
留下了空间,但重要的是要记住,Chainalysis 一直在关注,用户在与传统银行世界互动时几乎总是必须表明自己的身份。 对 DeFi 有何影响? 需要明确的是,目前没有计划在美国对
稳
定
币
实施更严格的了解你的客户 (KYC) 和反洗钱 (AML) 法规。也就是说,很明显,在不久的将来可能会采取这样的举措,因为一些立法者过去一年一直在推动
稳
定
币
监管。 就对 DeFi 的影响而言,对
稳
定
币
的更严格监管将是巨大的。各种 DeFi 应用程序的一个关键卖点是能够在不交出个人信息的情况下进行交易、借贷和进行其他金融活动。这具有明显的易用性优势,还可以改善最终用户的隐私,但在
稳
定
币
用户必须识别自己的情况下,这些卖点就会消失。 虽然
稳
定
币
持有者确实可以在更受监管的环境中持有自己的钥匙,但现实情况是,这些仍然是 IOU 代币,传统银行仍然拥有真正的价值。所以,这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用户还需要考虑矿工可提取价值的问题,并在公共区块链上发布他们的财务,这些财务现在与他们的真实身份直接相关。届时,许多 DeFi 用户返回到传统的中心化交易模式可能是有意义的。 “如果
稳
定
币
交易必须遵循旅行规则,那么集中式
稳
定
币
基本上就变成了 PayPal,” Sovryn撰稿人 Yago 在征求意见时表示。“在这种情况下,DeFi 可能会出现分歧,一些协议获得许可,而另一些则变得更加抗审查。然而,获得许可的‘DeFi’并不是任何人都需要的。” 正如Tether客户现在所做的那样,我们认为 USDT 将继续成为市场上使用最广泛的
稳
定
币
,作为在全球范围内传输美元的一种稳定有效的方式,”Tether 首席技术官Paolo Ardoino在被问及如果更严格的 KYC 对 USDT 的价值主张时表示实施反洗钱法规。 就更严格的
稳
定
币
监管对 DeFi 的潜在影响而言,Ardoino 专门回避了 DeFi 的话题,而是指出了该领域监管更加清晰的潜在增长优势: “
稳
定
币
监管将为大型公司、金融机构和金融科技公司进入加密市场提供急需的明确性,”Ardoino 说。“一个更安全、更受监管的加密生态系统对所有参与者都有利,我们设想监管将为更多产品引入市场打开大门。在我们看来,自 2014 年我们发明
稳
定
币
以来,
稳
定
币
监管一直是监管机构讨论的热门话题,这一事实令人难以置信,因为它进一步验证了
稳
定
币
的实用性。如果有的话,法规将发出一个信息,即
稳
定
币
和数字货币将作为经济自由的主要部分继续存在。” 目前尚不清楚 DeFi 空间是否会在
稳
定
币
层或基础区块链上发生分裂为受监管和不受监管的环境。值得注意的是,自从以太坊完成股权证明以来,人们一直担心以太坊可能受到监管。“除非全球监管制度发生巨大变化,否则集中式
稳
定
币
将变得越来越贝宝化,”Yago 补充道。 虽然 DeFi 不会在对
稳
定
币
实施更严格的 KYC 和 AML 执法的世界中完全消失,但很明显,这将导致该行业的规模仅是当今规模的一小部分,因为 DeFi 的大部分效用曾经被移除你监管
稳
定
币
。 来源:金色财经
lg
...
金色财经
2022-10-26
Web3风口吹进娱乐圈:周星驰ins发招聘、周杰伦出售NFT
go
lg
...
市场工作组(PWG)发布了一份关于数字
稳
定
币
的报告,呼吁国会通过新的紧急立法以“填补监管空白”,预计未来对NFT的监管会逐渐加强。 瑞士、英国、葡萄牙等欧洲国家也在积极鼓励Web3,宣布不征收Web3的资本利得税,对外国收入免税,并且一直在招募Web3创新者。 在亚洲,日本金融厅成立了一个部门来处理数字货币金融的监管问题;韩国计划将在2024年向公众提供由区块链保护的数字身份,并寻求在两年内被4500万民众采用;新加坡举办亚洲顶级加密大会TOKEN2049,超7000多位参与者、2000多家全球公司亮相,使其成为加密产业有史以来规模最大、参与人数最多的活动。 中国则一直主张“币链分离”,明令禁止虚拟货币挖矿、交易等行为,并将其认定为非法集资的重罪;但另一方面又大力支持区块链、元宇宙等Web3技术用于产业升级和数字化转型。 总体来看,大多数国家对于Web3领域的态度都是支持为主,但对于Web3领域的立法、规划、行动等监管,都在加速推进中。 虽然Web3的商业故事越来越丰富多彩,是资本重点关注的领域。但不管是Web3,还是元宇宙、NFT,都只是资本才能介入的新游戏。 对于资本来说,Web3还是个充满未知的领域,不论是加密机构还是传统VC,都是摸着石头过河,并没有一套标准答案或者模板来参考。只能通过一次次的项目输出完善逻辑与市场理解,再来进行筛选。 对于普通人来说,Web3依旧是一场空口无凭的黄粱美梦。过早卷入不明确的新概念并不明智,看个热闹更加现实一些。 来源:金色财经
lg
...
金色财经
2022-10-26
上一页
1
•••
723
724
725
726
727
•••
774
下一页
24小时热点
特朗普突然给市场“下马威”!全球疯狂巨震:美元急拉、这一货币惨跌
lg
...
特朗普向中国打响“第一枪” !彭博: 特朗普风险回归 中国为人民币划了条红线
lg
...
中美突传重磅信号!路透调查:特朗普2025年初对华征收40%关税 打击中国GDP增长率
lg
...
中美突传关税贸易战!荷兰国际集团:特朗普启动《国际紧急经济权力法》恐严重冲击汇市……
lg
...
【直击亚市】特朗普扬言加关税!人民币大跳水,美元拉升 亚股跌成一片
lg
...
最新话题
更多
#SFFE2030--FX168“可持续发展金融企业”评选#
lg
...
14讨论
#链上风云#
lg
...
47讨论
#美国大选#
lg
...
1329讨论
#VIP会员尊享#
lg
...
1507讨论
#比特币最新消息#
lg
...
617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