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数字财富领导者
CoNET
|
客户端
|
旧版
|
北美站
|
FX168 全球视野 中文财经
首页
资讯
速递
行情
日历
数据
社区
视频
直播
点评旗舰店
商品
财富汇
登录 / 注册
搜 索
综合
行情
速递
日历
话题
168人气号
文章
梦金园四闯资本市场 盈利难题与库存管理的双重困境亟待破解
go
lg
...
梦金园再次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试图冲刺
港
股
市
场
。然而,这已经是梦金园第四次向资本市场发起冲击,其上市之路可谓坎坷。尽管黄金消费市场繁荣,但梦金园的盈利能力却饱受质疑,这使得其上市前景蒙上了一层阴影。 梦金园,这家年入百亿、备受小镇青年青睐的珠宝品牌,虽然在国内黄金珠宝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但其上市之路却充满了挑战。公开资料显示,梦金园由王忠善与其配偶张秀芹共同创立,经过20余年的发展,已成为国内知名的黄金珠宝品牌。然而,从招股书披露的数据来看,梦金园的盈利能力并不乐观。 报告期内,梦金园的净利率分别仅为1.3%、1.1%及1.2%,远低于同行业其他品牌。梦金园在招股书中解释称,净利率较低主要归因于其采纳的特许经营分销模式以及向省级代理及加盟商销售产品时保持的较低固定工费。然而,这一解释并未能消除市场对梦金园盈利能力的担忧。 与此同时,梦金园对主要供应商的依赖度也引发了市场的关注。招股书显示,梦金园的主要供应商包括上海黄金交易所及其会员单位以及商业银行,涉及的主要交易为黄金的采购与租赁。然而,对最大供应商上海黄金交易所的采购额占比均超过了总采购额的85%,这使得梦金园的供应链风险相对较高。 此外,梦金园在金价风险管理方面的表现也令人担忧。报告期内,梦金园在上海黄金交易所购买的Au(T+D)合约的对冲交易分别产生了7600万元的收益以及1.71亿元、2.99亿元的亏损。这表明梦金园在金价风险管理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 或许是受到盈利能力较弱以及连续两次冲击A股IPO未果的影响,梦金园的股东纷纷开始减持股份套现。这一举动无疑加剧了市场对梦金园上市前景的担忧。 尽管梦金园作为二线品牌明智地选择了将三线及以下城市作为其主要市场切入点,并取得了一定的市场份额。然而,面对头部品牌在低线城市的猛烈攻势以及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梦金园想要巩固并守住自己的市场份额并非易事。 从招股书披露的数据来看,梦金园的账面存货仅为21.7亿元,与同行业其他品牌相比显得较为逊色。这使得梦金园在面临市场竞争时可能存在一定的库存风险。同时,梦金园的品牌溢价相较于一线品牌也略显不足,这进一步压缩了其利润空间。 综上所述,梦金园在上市之路上面临着诸多挑战和困难。其盈利能力、供应链管理以及金价风险管理等方面的问题都需要得到有效解决才能提升其上市成功的可能性。然而,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梦金园能否顺利登陆港交所仍充满变数。
lg
...
金融界
04-08 20:12
港股午评:恒指冲高回落跌0.09%,黄金股大涨,世茂集团跌超14%
go
lg
...
金融界4月8日消息 今日早间
港
股
市
场
盘中冲高而后有又持续下跌回吐涨幅,截止午间收盘,恒生指数跌0.09%,报16709.68点,恒生科技指数跌0.42%,报3436.49点,国企指数涨0.02%,报5864.55点,红筹指数涨0.63%,报3465.59点。 大型科技股中,阿里巴巴-SW涨0.29%,腾讯控股跌1.1%,京东集团-SW跌1.46%,小米集团-W跌1.42%,网易-S涨0.53%,美团-W跌2.29%,快手-W涨0.91%,哔哩哔哩-W涨0.93%。 现货黄金新高不断,黄金股领衔有色金属股上涨,招金矿业涨超6%。清明节假期期间,国际金价再创历史新高。此外我国央行公布数据显示,中国3月末黄金储备7274万盎司,2月末为7258万盎司,央行连续第17个月增持黄金储备。 中国白银集团大涨超66%领涨贵金属板块。光大期货认为,若市场仍看好黄金,资金可能分流转向白银,特别是从基本面来看,白银受益于光伏的快速发展,世界白银协会预期2024年白银仍将有一定供求缺口,所以当黄金不断创出新高,必然会带动白银的看涨情绪,当前白银已突破震荡区间上沿,确定性要比黄金更大一些。 汽车股多数走强,广汽集团涨近6%。消息方面,中国人民银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近日联合印发了《关于调整汽车贷款有关政策的通知》,提出优化汽车贷款最高发放比例,加大汽车以旧换新场景金融支持。此外,特斯拉老板马斯克在上周末发文称,特斯拉计划8月8日推出无人驾驶出租车(Robotaxi)。 用电量增速超预期,电力股大涨,华能国际电力涨超10%领先。 政策有望助力内需改善,重型基建股全线走高,三一国际涨幅靠前,中国中铁、中国中冶等齐涨。 啤酒股跌幅较大,小摩料其中韩市场首季销量将下降,百威亚太跌6.6%创历史新低。 半导体股、化妆美容股、濠赌股、家电股、内险股等多数下跌,中芯国际高开低走跌超2%。 世茂集团跌超14%。消息面上,4月8日,世茂集团在港交所发布公告称,中国建设银行(亚洲)股份有限公司于4月5日向香港特别行政区高等法院提出对公司的清盘呈请,涉及公司的财务义务金额约为15.795亿港元。
lg
...
金融界
04-08 12:11
港股开盘:恒生指数跌0.44%,恒生科技指数跌0.67%,世茂集团跌超5%
go
lg
...
金融界4月8日消息 今日
港
股
市
场
主要股指普遍低开,恒生指数跌0.44%,报16650.83点,恒生科技指数跌0.67%,报3427.68点,国企指数跌0.54%,报5831.99点,红筹指数涨0.2%,报3450.67点。 大型科技股中,阿里巴巴-SW跌0.21%,腾讯控股跌1.55%,京东集团-SW跌1.94%,小米集团-W跌1.16%,网易-S跌0.07%,美团-W跌1.39%,快手-W跌0.2%,哔哩哔哩-W涨0.93%。 重点公司聚焦 恒大汽车跌1.2%。纽顿集团战略投资终止,此前拟议的交易及债转股的条款修订尚未取得任何进一步进展。公司确认拟议交易及债转股将不再进行。 世茂集团跌超5%,中国建设银行(亚洲)股份有限公司于2024年4月5日向香港特别行政区高等法院提出对本公司的清盘呈请,涉及本公司的财务义务金额约为15.795亿港元。 绿城中国涨超2%,前3月累计合同销售532亿元,同比减少13.21%。 美股表现 美股方面,上周五三大指数齐跌。道指周跌2.27%,纳指周跌0.8%,标普500周跌0.95%。大型科技股涨跌互现,谷歌A周涨1.04%,Meta周涨8.6%,亚马逊周涨2.6%,苹果周跌1.11%,微软周涨1.14%,特斯拉周跌6.19%,英伟达周跌2.6%。热门中概股多数下跌,百度周涨1.15%,京东周跌2.29%,网易周跌6.45%,阿里周跌0.97%,拼多多周涨1.39%,理想汽车周跌1.49%,小鹏汽车周跌3.78%,蔚来周跌2.44%。
lg
...
金融界
04-08 09:31
中国船舶租赁(3877.HK):具备know how能力的玩家才能穿越周期
go
lg
...
的“懂船”玩家已经早早做好了准备,作为
港
股
市
场
上稀缺的厂商系船舶租赁标的,它的价值有望随着新的产业周期到来得到重估。
lg
...
格隆汇
04-08 09:04
中国船舶租赁(3877.HK):具备know how能力的玩家才能穿越周期
go
lg
...
的“懂船”玩家已经早早做好了准备,作为
港
股
市
场
上稀缺的厂商系船舶租赁标的,它的价值有望随着新的产业周期到来得到重估。
lg
...
格隆汇
04-08 09:04
港股通新规下,透过2023年财报看盛业(06069.HK)价值韧性和未来成长潜力
go
lg
...
市公司进入年报披露期。过去的2023年
港
股
市
场
经历了美联储持续高利率政策带来的流动性紧缩,恒生指数等主要股指年内继续下跌,整体交投氛围萎靡,多数港股公司股价承压。 尽管去年初沪深交易所和港交所出台港股通新规,降低纳入港股通标的市值(降低至50亿港元)的同时,也调低调出港股通标的市值(降低至40亿港元),进一步增强了A股与港股的联动性,为市场注入了一定的流动性,不少港股上市公司的股价仍未能摆脱下跌趋势,市值连续多月跌破40亿港元的情况屡见不鲜,暗自打响了避免被调出港股通的"保卫战"。 国内领先供应链科技平台盛业((06069.HK))就是其中一家。近日,盛业发布2023年财报,核心财务数据中的营收和归母净利进一步增加。这反映出公司优秀的基本面,盈利能力进一步增强。透过财报,笔者能够看到,盛业平台化、科技化升级转型成效显著,"双驱动+大平台"战略已经成为驱动盛业业务发展和创新的内生动力,而科技板块有望成为盛业后期业绩增长新引擎。此外,盛业将派息率大幅提升至90%。按照公告当天收盘价计算,股息率约6.5%,已经具备长期投资价值。 (2024年4月2日盛业收盘数据) 目前该公司已被纳入MSCI系列指数、恒生综合指数、深港通及沪港通。去年公司明晟指数(MSCI)ESG评级A级,为国内金融行业领先评级。结合盛业经营情况(中长期业绩向好,基本面支撑强)和市场表现(市值长期大于40亿港元),中长期看,未来业绩支撑性强,受益于未来即将到来的美联储降息周期以及和A股联动进一步增强,容易被国际资金和南下资金等各路资金关照。 港股通进一步放宽条件,40亿港元成新调出标准 根据去年沪深港三地交易所发布的"深港通业务实施办法(2023年修订)"的相关规定,沪港通和深港通的最新指引明确了股票的调入和调出标准。 在调出机制方面,为了减少股票变动,深港通下港股通合资格股票中,属于恒生综合小型股指数成份股的,仅当其在定期考察日前12个月的平均月末市值低于40亿港元时,才会被调整为只供卖出的港股通股票。此前,该门槛为50亿港元。 此次调整意味着港股通的调出标准放宽,由原先的过去十二个月,"平均月末市值低于50亿港元"降低至"平均月末市值低于40亿港元"。 优异的基本面加持下,盛业价值韧性充分彰显 尽管港股通进一步放宽条件,A股与港股的联动性进一步增强,港股流动性得以增加。但在美联储持续高利率等外部环境影响下,去年不少港股上市公司的股价仍未能摆脱下跌趋势,总市值连续多月跌破40亿港元,面临被调出港股通的风险。 但也有少数港股上市公司,尽管也面临极端市场环境,股价回调到底部,但依靠其稳健的经营策略和中长期显现的成长潜力,成功地使市值在过去一整年中稳定保持在40亿港元之上,彰显了其非凡的抗压能力和价值韧性。 盛业就是其中一家港股上市公司之一。回到盛业这家公司基本面,根据盛业2023年财报,去年公司的核心业务收入达9.64亿元,同比增20.4%;实现净利2.86亿元,同比增17.2%。 对于公司业绩增长原因,盛业表示,主要由于平台化战略的持续深入中小微企业客户数量实现进一步突破,以及平台资金合作方进一步增加及更加多元化,使得平台普惠撮合业务以及数字金融解决方案的业务规模均得到了拓展。 在过去一年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和我国经济恢复承压前行的背景下,盛业仍然能取得稳健的业绩,侧面显示出公司较强的盈利能力,有效地应对了各种挑战。 多维度观察盛业的收入来源,作为一家供应链科技平台,盛业的主营业务包括数字金融解决方案、平台服务、供应链科技服务等。盛业在财报中称,公司坚持把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作为根本宗旨,并进一步实施"双驱动+大平台"战略,运用数字科技手段提升普惠金融覆盖面。 "双驱动"指的是在供应链中融合"产业互联网"与"数字金融",二者交叉赋能。这种产融结合的模式,不仅有助于盛业链接产业生态,实现精准获客,也有助于盛业进行风险控制,通过挖掘产业数据多维度验证底层交易的真实性和合理性,提高资产质量。 从收入构成看,数字金融解决方案作为公司的主要收入来源之一,去年为公司带来了7.23亿元的收入,同比增长16%。由此可见,公司数字金融解决方案增长强劲,盛业在数字金融领域的布局和创新能力得到了市场的认可。 "大平台"则是指战略高效对接资产端、资金端、增信端及资源合作方,打通不同的环节,构建一个全方位的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在财报中,盛业表示,参股的宁波国富商业保理有限公司、无锡国金商业保理有限公司等国企合资公司先后完成增资扩股或引入战投,实现产业生态的深度链接,获得长期稳健的资信支持,加速打造区域领先的供应链普惠金融服务平台,从而推动集团整体业务规模迅速扩大。 具体看,去年盛业日均供应链资产余额约181亿元,同比增长约52%。平台累计处理的供应链资产规模1934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约22%。这些数据显示出公司在供应链金融领域的深厚实力和广泛影响力。供应链金融作为连接产业和金融的桥梁,其规模的扩大有助于提升产业链的资金效率和整体竞争力。 此外,盛业平台累计客户数量15326家,较去年同期增长约20%。这一增长表明公司的服务得到了越来越多客户的认可和信赖。客户的增长是公司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公司拓展市场份额和提升品牌影响力的关键。 正向保理业务规模占比超96%,中小微客户数量占比超97%。这两个数据揭示了公司业务的两大特点:一是以正向保理业务为主,即以由中小微供应商发起的应收账款融资申请业务为主,体现了公司在供应链金融领域的专业化和深度耕耘,通过"重交易 轻主体"的风控逻辑和业务模式,运用科技手段帮助中小微供应商将交易数据转化为"数据资产",弥补了中小微供应商的主体信用缺失的问题,有效解决了中小微供应商的融资痛点;二是以中小微客户为主要服务对象,彰显了公司对普惠金融的坚定承诺和实际行动。 盛业表示,今年将继续深化"双驱动+大平台"增长战略下的发展方向和计划。 科技有望成业绩增长新引擎 业内人士指出,当前供应链金融市场规模已突破36万亿元,可谓蓝海市场。同时,相关报告显示,我国中小微企业面临着严峻的融资挑战,其潜在融资缺口比重竟高达43.18%,这进一步凸显了供应链金融在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题中的巨大潜力和市场机遇。 随着供应链金融科的纵深发展,科技有望成盛业业绩增长新引擎。 一方面,这意味着科技收入在公司整体业务中的重要性正逐渐提升,使公司的营收结构更加多元化,降低了对单一业务的依赖风险。这也预示着,随着盛业在科技领域的进一步深耕和创新,科技收入有望成为公司未来业绩增长的重要支柱。 盛业的首席战略官原野业绩发布当天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随着平台合作资金方数量的不断增加以及国企合资公司增资所带来的新增业务收入,我们预计2024年科技收入在公司整体收入中的占比将超过30%,并有望在2025年进一步提升至50%。" 在这背后,则是盛业重视研发。截至2023年12月31日,累计研发投入达2亿元,国家发明专利及计算机软件著作权共62项。凭借强大的科技实力以及精准服务中小微企业的突出贡献,成功入选CNBC"2023年全球顶尖金融科技公司200强"榜单。 也正是在研发投入和科技的加持下,盛业也展现出极强的风控能力,年报显示公司逾期率仅为0.03%,不良率为0%。 结尾部分 结合盛业所在行业和基本面,当前供应链金融市场规模已突破36万亿元,可谓蓝海市场;叠加我国中小企业资缺口比重居高不下,盛业在"双驱动+大平台"的战略深化下,有望稳住更多基本面,而科技有望成增长新引擎,打开增长空间。 基于以上这些因素,可以预见,在中长期内,盛业的业绩将持续得到强有力的支撑。随着未来全球进入美联储降息周期,港股流动性有望进一步增加。此外,随着金融科技行业的蓬勃发展,盛业也有望获得南下资金等各类投资者的广泛关注和资金支持。目前估值处在底部的盛业有望迎来估值修复。
lg
...
格隆汇
04-05 17:49
港股石油股集体下跌,中石化跌3%
go
lg
...
2个月以来首次收于90美元关口上方,但
港
股
市
场
石油股今日集体下跌。其中,昆仑能源跌超4%,中国石油化工跌3%,上海石油化工和中国石油股份跌超1%,中国海洋石油跌0.4%。
lg
...
格隆汇
04-05 13:50
港股三大指数小幅高开
go
lg
...
隔夜美股三大指数均收跌超1%,但今早
港
股
市
场
三大指数逆势小幅高开。其中,恒指涨0.38%,国企指数涨0.18%,恒生科技指数涨0.11%。个股方面,华虹半导体、百度、小鹏汽车涨超1%,哔哩哔哩、京东、携程、阿里健康跌超1%。
lg
...
金融界
04-05 09:39
港股通新规下,透过2023年财报看盛业(06069.HK)价值韧性和未来成长潜力
go
lg
...
市公司进入年报披露期。过去的2023年
港
股
市
场
经历了美联储持续高利率政策带来的流动性紧缩,恒生指数等主要股指年内继续下跌,整体交投氛围萎靡,多数港股公司股价承压。 尽管去年初沪深交易所和港交所出台港股通新规,降低纳入港股通标的市值(降低至50亿港元)的同时,也调低调出港股通标的市值(降低至40亿港元),进一步增强了A股与港股的联动性,为市场注入了一定的流动性,不少港股上市公司的股价仍未能摆脱下跌趋势,市值连续多月跌破40亿港元的情况屡见不鲜,暗自打响了避免被调出港股通的"保卫战"。 但也有少数在极端市场环境下被错杀的公司股价回调到底部,但凭借稳健经营,中长期看仍具备较高的成长性的基本面,过去一年市值始终维持在40亿港元以上,展现出极强韧性。 国内领先供应链科技平台盛业((06069.HK))就是其中一家。近日,盛业发布2023年财报,核心财务数据中的营收和归母净利进一步增加。这反映出公司优秀的基本面,盈利能力进一步增强。透过财报,笔者能够看到,盛业平台化、科技化升级转型成效显著,"双驱动+大平台"战略已经成为驱动盛业业务发展和创新的内生动力,而科技板块有望成为盛业后期业绩增长新引擎。此外,盛业将派息率大幅提升至90%。按照公告当天收盘价计算,股息率约6.5%,已经具备长期投资价值。 (2024年4月2日盛业收盘数据) 目前该公司已被纳入MSCI系列指数、恒生综合指数、深港通及沪港通。去年公司明晟指数(MSCI)ESG评级A级,为国内金融行业领先评级。结合盛业经营情况(中长期业绩向好,基本面支撑强)和市场表现(市值长期大于40亿港元),中长期看,未来业绩支撑性强,受益于未来即将到来的美联储降息周期以及和A股联动进一步增强,容易被国际资金和南下资金等各路资金关照。 港股通进一步放宽条件,40亿港元成新调出标准 根据去年沪深港三地交易所发布的"深港通业务实施办法(2023年修订)"的相关规定,沪港通和深港通的最新指引明确了股票的调入和调出标准。 在调出机制方面,为了减少股票变动,深港通下港股通合资格股票中,属于恒生综合小型股指数成份股的,仅当其在定期考察日前12个月的平均月末市值低于40亿港元时,才会被调整为只供卖出的港股通股票。此前,该门槛为50亿港元。 此次调整意味着港股通的调出标准放宽,由原先的过去十二个月,"平均月末市值低于50亿港元"降低至"平均月末市值低于40亿港元"。 优异的基本面加持下,盛业价值韧性充分彰显 尽管港股通进一步放宽条件,A股与港股的联动性进一步增强,港股流动性得以增加。但在美联储持续高利率等外部环境影响下,去年不少港股上市公司的股价仍未能摆脱下跌趋势,总市值连续多月跌破40亿港元,面临被调出港股通的风险。 但也有少数港股上市公司,尽管也面临极端市场环境,股价回调到底部,但依靠其稳健的经营策略和中长期显现的成长潜力,成功地使市值在过去一整年中稳定保持在40亿港元之上,彰显了其非凡的抗压能力和价值韧性。 盛业就是其中一家港股上市公司之一。回到盛业这家公司基本面,根据盛业2023年财报,去年公司的核心业务收入达9.64亿元,同比增20.4%;实现净利2.86亿元,同比增17.2%。 对于公司业绩增长原因,盛业表示,主要由于平台化战略的持续深入中小微企业客户数量实现进一步突破,以及平台资金合作方进一步增加及更加多元化,使得平台普惠撮合业务以及数字金融解决方案的业务规模均得到了拓展。 在过去一年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和我国经济恢复承压前行的背景下,盛业仍然能取得稳健的业绩,侧面显示出公司较强的盈利能力,有效地应对了各种挑战。 多维度观察盛业的收入来源,作为一家供应链科技平台,盛业的主营业务包括数字金融解决方案、平台服务、供应链科技服务等。盛业在财报中称,公司坚持把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作为根本宗旨,并进一步实施"双驱动+大平台"战略,运用数字科技手段提升普惠金融覆盖面。 "双驱动"指的是在供应链中融合"产业互联网"与"数字金融",二者交叉赋能。这种产融结合的模式,不仅有助于盛业链接产业生态,实现精准获客,也有助于盛业进行风险控制,通过挖掘产业数据多维度验证底层交易的真实性和合理性,提高资产质量。 从收入构成看,数字金融解决方案作为公司的主要收入来源之一,去年为公司带来了7.23亿元的收入,同比增长16%。由此可见,公司数字金融解决方案增长强劲,盛业在数字金融领域的布局和创新能力得到了市场的认可。 "大平台"则是指战略高效对接资产端、资金端、增信端及资源合作方,打通不同的环节,构建一个全方位的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在财报中,盛业表示,参股的宁波国富商业保理有限公司、无锡国金商业保理有限公司等国企合资公司先后完成增资扩股或引入战投,实现产业生态的深度链接,获得长期稳健的资信支持,加速打造区域领先的供应链普惠金融服务平台,从而推动集团整体业务规模迅速扩大。 具体看,去年盛业日均供应链资产余额约181亿元,同比增长约52%。平台累计处理的供应链资产规模1934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约22%。这些数据显示出公司在供应链金融领域的深厚实力和广泛影响力。供应链金融作为连接产业和金融的桥梁,其规模的扩大有助于提升产业链的资金效率和整体竞争力。 此外,盛业平台累计客户数量15326家,较去年同期增长约20%。这一增长表明公司的服务得到了越来越多客户的认可和信赖。客户的增长是公司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公司拓展市场份额和提升品牌影响力的关键。 正向保理业务规模占比超96%,中小微客户数量占比超97%。这两个数据揭示了公司业务的两大特点:一是以正向保理业务为主,即以由中小微供应商发起的应收账款融资申请业务为主,体现了公司在供应链金融领域的专业化和深度耕耘,通过"重交易 轻主体"的风控逻辑和业务模式,运用科技手段帮助中小微供应商将交易数据转化为"数据资产",弥补了中小微供应商的主体信用缺失的问题,有效解决了中小微供应商的融资痛点;二是以中小微客户为主要服务对象,彰显了公司对普惠金融的坚定承诺和实际行动。 盛业表示,今年将继续深化"双驱动+大平台"增长战略下的发展方向和计划。 科技有望成业绩增长新引擎 业内人士指出,当前供应链金融市场规模已突破36万亿元,可谓蓝海市场。同时,相关报告显示,我国中小微企业面临着严峻的融资挑战,其潜在融资缺口比重竟高达43.18%,这进一步凸显了供应链金融在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题中的巨大潜力和市场机遇。 随着供应链金融科的纵深发展,科技有望成盛业业绩增长新引擎。 一方面,这意味着科技收入在公司整体业务中的重要性正逐渐提升,使公司的营收结构更加多元化,降低了对单一业务的依赖风险。这也预示着,随着盛业在科技领域的进一步深耕和创新,科技收入有望成为公司未来业绩增长的重要支柱。 盛业的首席战略官原野业绩发布当天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随着平台合作资金方数量的不断增加以及国企合资公司增资所带来的新增业务收入,我们预计2024年科技收入在公司整体收入中的占比将超过30%,并有望在2025年进一步提升至50%。" 在这背后,则是盛业重视研发。截至2023年12月31日,累计研发投入达2亿元,国家发明专利及计算机软件著作权共62项。凭借强大的科技实力以及精准服务中小微企业的突出贡献,成功入选CNBC"2023年全球顶尖金融科技公司200强"榜单。 也正是在研发投入和科技的加持下,盛业也展现出极强的风控能力,年报显示公司逾期率仅为0.03%,不良率为0%。 结尾部分 结合盛业所在行业和基本面,当前供应链金融市场规模已突破36万亿元,可谓蓝海市场;叠加我国中小企业资缺口比重居高不下,盛业在"双驱动+大平台"的战略深化下,有望稳住更多基本面,而科技有望成增长新引擎,打开增长空间。 基于以上这些因素,可以预见,在中长期内,盛业的业绩将持续得到强有力的支撑。随着未来全球进入美联储降息周期,港股流动性有望进一步增加。此外,随着金融科技行业的蓬勃发展,盛业也有望获得南下资金等各类投资者的广泛关注和资金支持。目前估值处在底部的盛业有望迎来估值修复。
lg
...
格隆汇
04-05 09:00
粤海投资(00270.HK)业绩稳健,股息短期调整无需惊慌
go
lg
...
响,资本市场出现明显的震荡。 作为过去
港
股
市
场
里面妥妥的尖子生,粤海投资一直以稳健的经营著称,且持续维持高分红回馈股东,如今一改往日积极分红的姿态,市场的反应其实可以理解。 但究竟该如何看待公司的这一变化?或许从财报中能够发现答案。 1·基本盘依旧牢固 整体业绩层面来看,过去一年,粤海投资营收有小幅上升,但利润出现一定程度的下降。 数据显示,2023年,粤海投资实现综合收入为242亿港元,按年上升4.3%,归属于公司所有者的综合溢利按年下降34.5%至31.22亿港元。公司指出利润下降的原因主要由于投资物业公允值变动、持有的发展中待售物业及已竣工待售物业减值。 分业务层面来看。 首先是水资源业务板块上。 作为公司核心业务之一,来自东深供水项目的盈利贡献仍然为公司盈利的重要部份,年内对香港、深圳及东莞的总供水量为22.09亿吨,产生收入63.83亿港元。 其他水资源项目年内运营稳健,粤海投资来自其他水资源项目年内税前利润(不包括汇兑差异净额及净财务费用)合共为18.54亿港元,同比小幅增长1.1%。 再来看在非水资源业务板块方面。 物业投资及发展业务板块,旗下粤海置地过去一年受地产大环境影响业绩承压。财报显示,粤海置地剔除投资物业公允值变动、处置物业产生的净收益、持有的发展中待售物业及已竣工待售物业减值和净财务费用影响,实现税前亏损为2.96亿元港元,而上年同期税前利润8590.7万港元。 与此同时,酒店经营及管理业务则随着疫情结束以及通关迎来新局面,板块整体营业收入按年大幅增长了67.8%至6.49亿港元,并成功实现扭亏为盈,税前利润(不包括投资物业公允值变动及汇兑差异净额)达1.06亿港元。 百货营运业务方面,实现总收入7.59亿港元,经调整投资物业公允值变动及租赁变更收益后,税前利润增加74.6%至1.01亿港元,上年同期仅为5777.6万港元。 能源项目方面,粤海能源项目实现收入18.18亿港元,实现税前利润(不包括净财务费用)9972.2万港元,一改过去大幅亏损的状态。 粤电靖海发电实现收入82.59亿港元,同比增长2.4%,实现应占利润8962.6万港元,相较上一年的应占亏损1.06亿港元,2023年实现了大幅扭亏。 道路及桥梁业务分部方面,粤海高速实现收入6.64亿港元,同比增长2.5%,实现税前利润(不包括净财务费用)3.72亿港元,同比增长4.1%。粤海银瓶实现税前利润(不包括其他经营收入)1.34亿港元,同比增长20.6%。 可以看到,粤海投资过去一年的利润波动主要受到地产板块的影响较大,不过也基本属于非经营性亏损。尽管地产板块承担了一定的利润压力,但公司整体的经营基本盘依旧保持稳定。这一点从整体利润的正向维持中可见一斑。 如若从整个房地产行业视角来看,在过去一年,许多房企面临了利润下滑甚至亏损的局面,粤海投资凭借其多元化的业务布局和稳健的财务基础,展现了公司在市场波动中的韧性和适应能力。 总的来说,粤海投资在过去一年中表现仍然还算可圈可点,尽管面临多重挑战,但公司仍然能够保持稳健的盈利能力,各项核心业务齐头并进,经营质量迈向新的台阶。 2·分红的权衡 粤海投资在维持基本盘稳固的同时,利润不可避免受地产行业大环境影响有所下滑,因此,此次分红的调整也就成为市场颇具争议的焦点。 在笔者看来,分红调整的核心原因并非来自公司年度利润层面的压力,而更多的是基于整体经营战略层面出发的权衡考虑。实际上,公司过去一年利润承压的核心原因在于物业减值,这也只是短期影响,并不会影响到公司的长期分红。 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虽然公司可能依然会保持着相对稳定的盈利水平,但在面对日益复杂的市场环境和未来的发展需求时,必须审慎考虑资金的运用和配置。 当然对于投资者来说,其投资上市公司往往基于两个目的,要么是赚取资本利得,要么则是获取分红。前者而言,往往受到市场较大波动带来高度的不确定性,而后者一般相对来说则较为确定,许多上市公司要么不分红,要么常年都维持在较为稳定的分红当中,而也正因为这种确定性,保持稳健分红的上市公司也常常备受市场投资人青睐。 从粤海投资的情况来看,公司便是
港
股
市
场
分红的标杆,过往持续保持稳健的分红政策。iFind数据显示,2008年至2022年期间,其每年都在派息并保持稳步增长,累计现金分红数额达近350亿港元。其中,2020、2021、2022年股利支付率基本也都保持在84%以上的高位水平。 (来源:iFind) 此次粤海投资年末拟派发末期股息每股0.12港元,叠加年中派发的0.19港元,2023年全年派发0.31港元,全年分红率65%。 显然,公司的这次分红是低于市场预期的,因此也就引起市场的争议和短期波动。但在公司整体战略的考量下,这样的决策笔者认为将有助于公司更好地应对未来的挑战和机遇。不管怎么说,在动态变化的市场环境中,如何企业要想长远发展,必须要学会灵活应对各种变化,并始终将长远的发展目标置于首位。 3·拐点已至,兼具安全性与确定性 站在当下来看,可以清晰地看到粤海投资其具备了两大特质,并且已经踏入了经营的拐点,后续增长潜力颇具看点。 首先,从安全性角度来看,结合公司过去一年现金流情况,不难发现,公司呈现出的显著改善趋势。 2023年,公司全年经营活动年内净现金流入约为107.11亿港元,而上一年同期则是净现金流出13.99亿港元。特别是旗下地产开发板块粤海置地,其经营活动净现金流入约为36.07亿港元,与上年同期的净现金流出66.61亿港元形成了显著的反转。 公司对自身现金状况保持信心,对此,粤海置地在财报中也表示,集团现时之现金资源,加上经营业务产生稳定之现金流量,足以应付集团履行其债务责任及业务经营所需。公司在手现金保持充裕,截至2023年底,粤海投资拥有现金及银行结余达125.94亿港元,较上年同期增加35.65亿港元。 其次,从确定性角度来看,一方面在于水务主业的持续稳健,该业务2023年税前利润占到公司总比重的85%。其中,对港供水的的业务更是十足的现金奶牛。 值得一提的是,在2023年底,公司公告了一份2024年至2026年东江水供水的新协议情况。新协议显示,按每年供水量上限8.2亿立方米,2024年至2026年的基本水价分别达51.36亿港元、52.59亿港元及53.85亿港元,增幅为每年2.39%。 此外,公司内地水务产能也在快速提升,截止2023年底,公司内地供水运营产能854万吨/天,而上年同期仅为543万吨/天,联营供水195万吨/天,在建144万吨/天;污水运营产能205万吨/天,上年同期为192万吨/天。这些均为水资源业务后续的业绩增长带来了确定性预期。 另一方面,眼下地产行业受益政策支持,供需两端持续修复,不断迎来好转。与此同时,经济持续恢复的大环境下下,推动酒店、百货等业务稳步复苏,公司电力、路桥等业务也保持稳健发展姿态,这些都将为粤海投资的未来业绩提供坚实支撑。 除此之外,考虑到美国加息步入拐点,作为具备公共事业股特质的粤海投资也将在资本市场迎来新的机会。随着新的降息周期到来,中美利差倒挂程度、资本外流以及人民币汇率贬值程度等一系列压力将得以缓解,这些都将有助于降低公司财务成本,减少公司汇兑损失,对利润带来增厚效应,同时助力资本市场估值修复。 4·结语 财报公布后,粤海投资获得了控股股东的持续增持。公司公告,3月26日至28日期间,控股股东粤海控股于公开市场购买公司1425.8万股,每股平均价3.51港元。增持后,粤海控股共计持有37.07亿股,持股比例则已从公司已发行股份总额约56.49%增加至约56.71%。 公告同时指出,增持事项显示粤海控股对公司未来发展前景充满信心,及对公司的长期发展作出全力的支持。基于对公司前景的信心及长期投资价值的认可,粤海控股将适时地继续增持公司股份。 在股东大手笔增持的同时,南下资金也保持流入态势,其中在2月28日当日,就增持了2798.60万股,推动港股通持股比例提升0.43个百分点,位居当日增持比例提升排行榜前六。这也足以表明,市场资金对粤海投资的未来发展充满信心,为公司后续的市场表现提供了积极的支撑。 (来源:iFind)
lg
...
格隆汇
04-05 09:00
上一页
1
•••
101
102
103
104
105
•••
273
下一页
24小时热点
中国军方突发重磅消息!英国金融时报独家:中国国防部长因腐败被调查
lg
...
特朗普离全面关税更近一步:小心市场风向突变!法国政府传垮台危机,今日久等PCE
lg
...
特朗普、中东停火与俄乌都有大消息!金价重挫后大幅反弹 如何交易金价?
lg
...
FX168日报:特朗普语出惊人、这一货币暴跌!黄金变脸的原因在这 特朗普刚刚做重要宣布
lg
...
特朗普突传重磅!彭博独家爆料:特朗普团队准备宣布TA为美国贸易代表
lg
...
最新话题
更多
#SFFE2030--FX168“可持续发展金融企业”评选#
lg
...
14讨论
#链上风云#
lg
...
47讨论
#美国大选#
lg
...
1329讨论
#VIP会员尊享#
lg
...
1513讨论
#比特币最新消息#
lg
...
625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