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 0.36, 9.97%)等6只消费股涨停。消息面上,《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密集部署30项政策,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李春临在发布会上明确表示,2025年社零增速目标锁定4.8%,较2024年提升1.3个百分点。 2. 地产链强势复苏:建筑材料、房地产行业分别上涨2.05%、0.96%,衢州发展(3.250, 0.30, 10.17%)、招商积余(11.920, 1.08, 9.96%)等个股涨停。政策端持续释放暖意,多地首套房贷利率进入"3时代",叠加地产销售数据边际改善,估值修复逻辑进一步强化。 3. 科技板块高位分化:科创50指数下跌0.45%,但部分低位科技股表现活跃。机构分析指出,前期涨幅较高的AI概念进入筹码交换阶段,资金正转向估值洼地。 政策"组合拳"催生消费牛市预期 消费板块的爆发并非偶然。3月17日发布的《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堪称"政策大礼包",涵盖8大领域30项措施: 新能源车下乡:预计新增销售80万辆,带动千亿级市场增量 绿色智能家电补贴:财政支持比例提升至15% 文旅消费提振:试点城市发放夜间经济消费券 住房改善支持:公积金贷款额度最高上浮50% 中信证券首席分析师杨帆测算,政策红利有望推动2025年社零增速达4.8%,成为对冲外需波动的关键抓手。华西证券策略团队更直言:"消费复苏正从预期走向现实,白酒、家电、地产后周期板块有望迎来戴维斯双击。" 机构激辩:普涨行情能否延续? 市场热度攀升背后,多空分歧加剧。看多派手握三大论据: 估值性价比凸显:万得全A市盈率仅19.23倍,沪深300市盈率12.82倍,显著低于美股标普500的23倍 政策工具箱充足:降准降息空间犹存,特别国债发行预期升温 增量资金候场:北向资金年内净流入超1800亿元,ETF持续吸金 中航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董忠云指出:"A股估值重构窗口已打开,新质生产力(如AI+制造)与消费复苏将形成'双击效应'。"华西证券李立峰更预测:"市场将从科技结构牛转向全面普涨,消费和资源品机会凸显。" 面对百年未有之变局,机构给出三大配置方向: 1. 消费复苏链: 白酒:重点关注一季报超预期标的(如舍得酒业、酒鬼酒) 家电:受益于绿色补贴的龙头(如美的集团、格力电器) 地产:销售边际改善的高弹性品种(如保利发展、万科A) 2. 顺周期资源品: 有色金属:铜铝等工业金属受益于全球经济复苏(如紫金矿业、云铝股份) 建材:基建需求回升受益标的(如海螺水泥、东方雨虹) 3. 科技成长股: AI+制造:工业软件、智能装备(如广联达、汇川技术) 半导体材料:国产替代加速(如北方华创、安集科技) 中信建投首席策略官陈果特别提醒:"短期关注一季报景气方向,中期紧盯AI+主线,消费板块需精选疫后修复确定性标的。" 市场狂欢之下,理性声音同样重要。部分消费股短期涨幅已超30%,存在估值修复过度风险。以某乳业龙头为例,其动态市盈率已突破40倍,远超行业均值。此外,地产销售数据虽边际改善,但房企债务重组进度仍存不确定性。对于科技板块,机构警示"主题投资退潮风险"。某头部券商TMT分析师直言:"当前部分AI概念股股价已透支未来三年业绩,需警惕伪科技标的。" 百万亿市值只是新起点 A股总市值逼近百万亿大关,既是里程碑,更是新起点。消费复苏与政策红利的共振,正在重塑市场估值体系。对于投资者而言,顺势而为固然重要,但更需坚守价值投资理念,在顺周期与科技成长双主线中精选真成长标的。正如巴菲特所言:"在他人恐惧时贪婪,在他人贪婪时恐惧",或许正是当下市场的最佳注脚。l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