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数字财富领导者
CoNET
|
客户端
|
旧版
|
北美站
|
FX168 全球视野 中文财经
首页
资讯
速递
行情
日历
数据
社区
视频
直播
点评旗舰店
商品
财富汇
登录 / 注册
搜 索
综合
行情
速递
日历
话题
168人气号
文章
方正证券:关注春节行情
go
lg
...
益率中位数分别为1.9%和4.3%,而
沪
深
300
指
数
为1.8%和0.8%。 从各行业表现情况来看,近10多年申万各一级行业在春节前后5个交易日里累计收涨概率普遍在50%之上。从各行业涨跌幅的绝对值数据来看,春节前后有色、电子、计算机等板块的表现相对较好,而金融板块表现较为靠后。 从各风格指数表现情况来看,A股市场主要风格指数在春节前后5个交易日里累计收涨的概率普遍在60%之上。从各风格指数涨跌幅的绝对值数据来看,春节前后高市盈率风格好于低市盈率、高价股风格好于低价股、亏损微利股风格好于绩优股。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不及预期、海外市场大幅波动、历史经验不代表未来、业绩预告不代表最终业绩等。
lg
...
金融界
2023-01-18
浦银安盛光耀优选混合基金延长募集期限
go
lg
...
应收申购款等。 本基金业绩比较基准为:
沪
深
300
指
数
收益率×70%+恒生指数收益率(使用估值汇率折算)×15%+中证全债指数收益率×15%。
沪
深
300
指
数
选样科学客观,行业代表性好,流动性高,抗操纵性强,是目前市场上较有影响力的股票投资业绩比较基准;中证全债指数是中证指数有限公司编制的综合反映银行间债券市场和沪深交易所债券市场的跨市场债券指数,指数编制方法先进,指数信息透明度高,反映债券全市场整体价格和投资回报情况,具有很高的代表性;恒生指数是由恒生指数服务有限公司编制,量度并反映市值最大及成交最活跃的香港上市公司表现,是反映香港股市价幅趋势最有影响的一种股价指数。 (来源:界面AI) 声明:本条内容由界面AI生成并授权使用,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AI技术战略支持为有连云。
lg
...
有连云
2023-01-18
中信保诚基金旗下75只基金披露2022年四季报
go
lg
...
季度有所回落。四季度创业板指涨幅略高于
沪
深
300
指
数
,分行业来看,内循环相关的消费和科技资产相对收益明显,社会服务、计算机、传媒涨幅靠前;新旧能源相关的周期和制造资产相对收益靠后,煤炭、石油石化、电力设备跌幅靠前。 展望后市,吴昊预计,国内货币政策将精准有力,与积极的财政政策协调配合,做好专项债、财政贴息等工具的配套信贷投放,国内流动性维持合理充裕,10年期国债利率随经济复苏预期强化稳步上行。 从市场整体定价水平来看,以
沪
深
300
指
数
为例,市净率分位数处于过去5年的后10%以内,2011年以来年初相类似的定价仅有2014年和2019年,市场进一步向下调整的空间相对有限;而一旦预期得到扭转,定价修复的弹性从历史经验来看是比较可观的,
沪
深
300
指
数
2014年和2019年分别上涨了52%和36%。因此认为,A股市场当前定价的赔率相对具有吸引力。 (来源:界面AI) 声明:本条内容由界面AI生成并授权使用,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AI技术战略支持为有连云。
lg
...
有连云
2023-01-18
华商基金看行业之储能:储能指数近3年涨超160%
go
lg
...
I)近3年已经上涨160.21%,同期
沪
深
300
指
数
下滑3.34%。 华商基金基金经理助理陈夏琼对此表示,从长期赛道格局观察,储能是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技术和基础装备,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支撑,也是催生国内能源新业态、抢占国际战略新高地的重要领域。从储能需求、装机量增速、海外经验多个维度结合来看,国内储能建设或仍处在从0到1的阶段,未来3-5年具备较大的成长空间和较高增速。 国内储能建设需求正盛 据华商基金基金经理助理陈夏琼观察,随着国内新能源的发展,新能源发电占比已经达到12%左右,电力系统灵活性问题越来越突出,因为维持电力稳定供应需要在所有时间尺度内(从瞬时到数年)平衡供应与需求,必须考虑不同时间尺度内的系统灵活性。 目前电力系统的灵活性调节资源主要是由新型储能、火电、抽水蓄能等共同提供。以储能为例,从装机量上看,2021年国内光伏、风电装机合计超过100GW,而储能新增装机仅为4GWh左右;海外市场如美国的光伏、风电装机约40GW,储能却并网了约10.5GWh。考虑到灵活性是新能源电力系统的核心,国内储能建设还远远不能满足需求,滞后于新能源发展,或仍处于从0到1的阶段,未来3-5年具备较大的成长空间和超高增速。 展望未来,预计2025年全球储能装机将突破300GWh,对应2022-2025年复合增速超过80%,其中国内2025年储能装机有望突破100GWh,对应2022-2025年复合增速超过100%,与风电、光伏、新能车等其他新能源板块相比,储能领域未来5年的增速相对较高、确定性相对较强。 储能产业发展不存在大的桎梏 华商基金基金经理助理陈夏琼认为,从产业链来看,依托光伏、电动车、通信、机械等行业的发展,储能所需的关键部件产业链基本培育完成,产业发展不存在大的桎梏。从目前到2023年,光伏硅料价格处在下行周期,或将带动光伏成本下降,光伏配套储能电站中,储能成本的容忍度有望提升。 从投资角度,行业目前阶段可以侧重关注致力于推动大型储能项目发展、股东背景较强、美国等海外业务占比高的公司,其储能订单存在持续超预期的可能性。
lg
...
金融界
2023-01-17
外资终于大量回流了!基金经理“撤出中国股市看跌头寸” 多名专家:超100万人新冠死亡仍须谨慎
go
lg
...
触及一年低点3541.33点以来,中国
沪
深
300
指
数
已上涨约16%。直到那时,它2022年下降近40%。香港恒生指数在截至2022年10月份的一年中下跌58%,此后已上涨约48%。 香港的首次公开募股市场也出现了解冻迹象,香港是中国公司的热门上市地。自2022年12月下旬以来,中国大陆公司在香港进行的6次 IPO中有4次获得超额认购,这在2022年是罕见的,它们合计筹资20亿港元,约合2.6亿美元。 花旗投资研究部首席全球股票策略师罗伯特·巴克兰(Robert Buckland)上周在一次网络研讨会上表示,他在新加坡的客户不太担心中国成为“不可投资”的市场。他说:“中国正在发生的事情看起来甚至不是针对新冠疫情的U型大转弯,而是针对新冠疫情的V型大转弯。” 巴克兰表示,尽管他对中国经济持谨慎态度,“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不能为中国资产提供像样的六个月,因为我们正在摆脱完全无法投资的中国成为问题资产类别的局面”。他表示,他自己“增持”了中国股票。 对中国市场持乐观态度的Abrdn中国股票主管Nicholas Yeo表示,投资者对中国股票仍有许多“问号”,包括新冠疫情的影响。他援引最近的欧洲之行说,因西方针对俄罗斯入侵乌克兰而实施制裁而蒙受损失的投资者,也对北京与莫斯科的关系感到担忧。 Pictet Wealth Management首席投资官兼亚洲全权投资组合管理负责人Hugues Rialan表示,尽管他预计中国可能会在2023年提供所有主要股票市场中最好的回报,但他的公司并没有急于增加在中国的风险敞口。 Rialan指出,中国市场逆转的第一站是由投资者扭转看跌押注引领的。他表示,长期投资者正在“逐步回归”。 星展银行首席中国经济学家Chris Leung说,中国的复苏之路包含许多未知因素,包括消费者消费行为可能发生变化,从而抑制股价。 银行集团澳新银行上周的一份研究报告称,重新开放不太可能鼓励在中国的限制性新冠政策期间遭受房地产行业低迷的规避风险的消费者花费更多的银行存款,到2022年银行存款增加7万亿元人民币。 在中国大陆取消检疫限制后,中国游客也没有涌向热门购物目的地香港。从香港到内地的人比从香港到内地的人多。 根据香港出入境数据,1月8日过境点重新开放后,有超过32000人从香港净流出中国大陆。“将股市的快速反弹等同于经济中类似的反弹速度是一种误解,”Leung说。 多名专家:超100万人新冠死亡仍须谨慎 周一,满载行李的乘客涌向中国特大城市的火车站和机场,回家度假,卫生专家担心这可能会加剧已夺去数千人生命的新冠疫情。经过三年严格而令人窒息的清零控制,中国在2022年12月初突然放弃清零政策,让病毒在其14亿人口中自由传播。 当局周六表示,12月8日至1月12日期间,近60000名新冠病毒感染者在医院死亡,与之前的数字相比大幅增加,世界卫生组织批评之前的数字没有反映疫情的规模和严重程度。 一位健康专家表示,即使是这些数字也很可能不包括许多在家中死亡的人,尤其是在医疗系统薄弱的农村地区。几位专家预测,今年中国将有超过100万人死于这种疾病。 在1月21日正式开始的农历新年假期,也就是春节之前,官方媒体充斥着有关农村医院和诊所增加药品和设备供应的报道。 陕西省一名医生在当地新闻的一篇文章中说:“我们村的新冠感染高峰已经过去,但春节将至,仍有留守村民,特别是老年人有二次感染的风险。” “如果抗病毒和其他药物更丰富,我会更有信心,”医生补充道。 除了退烧药和氧气供应外,中国国家卫生委员会还表示,将为每个村卫生室配备脉搏血氧仪,这是大流行期间常用的指尖设备,用于快速检查氧气水平。 据中国官方新闻机构新华社报道,在中国人口最多的城市上海,已增加临时夜行列车以满足前往安徽省东部的旅客的需求。 与此同时,周六,澳门博彩中心的每日入境人数超过55000人,是自大流行开始以来的最高每日入境人数。 在香港,当局已表示,在1月18日至1月21日期间,将通过指定陆路边境管制站前往大陆的人数从每天5万人次增加到6.5万人次。 中国交通运输部表示,预计假期前后的几周内将有超过20亿人次出行。中国旅游业的复苏提升了人们对市场复苏的预期,中国的增长率正处于近半个世纪以来的最低水平。 这些希望提振了亚洲股市周一上涨,上周上涨4.2%。中国蓝筹股指数周一上涨0.6%,而全球油价也受到全球最大进口国中国需求复苏预期的支撑。 分析师表示,本周公布的中国经济增长、零售销售和工业产出数据肯定会令人沮丧,但市场可能会超越这些数据,关注中国重新开放将如何提振全球增长。#新冠疫情#
lg
...
小萧
2023-01-16
中欧基金一周观察:北上资金热情难抵市场成交低迷
go
lg
...
一周市场回顾 上周
沪
深
300
指
数
上涨2.35%,上证综指上涨1.19%,深证成指上涨2.06%,创业板指上涨2.93%;分行业来看,上周涨幅前三为: 非银金融板块(+4.23%)涨幅第一,主因保险及券商资产端持续修复,利好板块业绩; 食品饮料板块(+4.05%)涨幅第二,主因受益春节消费修复及估值持续修复; 煤炭板块(+3.60%)涨幅第三,主因调整时间窗口较长且年报业绩较好; 上周跌幅前三为: 国防军工板块(-3.72%)跌幅第一,主因地缘格局持续向好且外交局势有变化; 公用事业板块(-1.91%)跌幅第二,主因天气持续偏暖,煤价出现异动; 房地产板块(-1.65%)跌幅第三,主因行业走势受政策利好有限,整体较为低迷。 (数据来源:wind,截止日期:2023/1/13) 中欧观点:北上资金连续超预期流入,其交易金额占全部A股的比重持续回升。从历史经验看春节前往往成交较为低迷,A股日均成交额的萎缩已充分反映出这一点。但考虑到近期北上资金流入的强势,今年春节前市场活跃度有望小幅改善。北上短期资金面有望超出市场预期。市场预期2023年中国经济将在防疫优化与刺激政策利好下,实现具有周期性且颇为困难的复苏,这意味着股市将有望开启具有明显宏观特征的行业轮动,在经济复苏前和经济复苏初期周期行业有望跑赢,而在经济复苏趋势确立后则将转向成长。当前较为散乱的市场预期将伴随时间的推移而趋于一致,建议谨防市场对于预期的“提前表现”,关注一季度周期行业的表现及成长行业早于预期表现的风险。 配置建议 中长期来看,今年防疫政策有望在疫情的反复中逐渐探索并持续优化,虽然其道阻且长,但中长期向着对经济活动有利的方向迈进。经济企稳预期之下,周期行业的估值有望先于经济数据的改善提前获得修复。建议关注其中受益政策预期的金融和地产链消费;投资端复工预期带动的建材和建筑行业以及可选消费相关的线下娱乐、白酒等。 对于债券市场,目前基本面和市场预期状态和去年6月接近,都处于疫后恢复期、复苏预期很强但现实极弱,现在仍处于经济环比改善的初期,未来利空更多(政策还会出),暂时按去年6月的节奏来交易。 风险提示: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lg
...
金融界
2023-01-16
国君策略:持股过节,坚定看多
go
lg
...
数表现显著优于其他月份。值得注意的是,
沪
深
300
指
数
在四季度获得正收益的概率显著偏高。主要指数在岁末年初的突出表现,对应了“跨年行情”的市场规律。 ·“跨年行情”背后的三大驱动因素。1)风险偏好阶段性抬升,国内既有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又有3月将至的全国两会,政策预期总体偏高;海外适逢年末重要节日,地缘政治关系相对缓和。2)盈利预期上修博弈,年初开启披露年报业绩预告,预喜比例的偏高,叠加盈利的超预期引发博弈。3)流动性的边际催化:宏观视角上,央行为应对节日期间的资金面需求与维稳,会在公开市场进行较大力度的流动性投放。同时,亦有较大概率的降准等,进一步释放增量资金。微观视角上,公募、险资和外资等增量筹码显著进入A股市场。 ·本轮“跨年行情”有何不一样。1)地产政策加码,行业预期修复。随着政策层面从信贷、债券和股权三个融资主渠道支持地产企业拓宽融资途径,地产信用风险有望阶段性缓和。与此同时,需求端政策有望继续加码,预计2023年地产销售和投资增速均有望回升,行业逐渐企稳。2)首轮疫情达峰,消费需求渐起。2022年以来,防控严格指数的抬升曾一度抑制消费者信心。管控的放开有助于消费者信心的恢复以及消费场景和半径的扩大。3)中下游利润修复通道有望开启。2020下半年以来,受成本端挤占的影响,中下游利润受到较大侵蚀,因而估值维度也经历显著拖累。随着政策重心从供给侧转换到需求侧,由于科技制造与消费的提振,可以带来中下游利润的改善,由此,看好未来市场估值中枢的修复与提升。 ·预期峰回路转,积极布局复苏进程中的“跨年行情”。考虑到抑制性政策的转折、疫后开放世界的临近以及中下游利润率重新扩张,我们判断2023年中国将迈入新一轮需求回暖、资产回报率改善、盈利预期提升的周期。鉴于此,我们看好需求(内生的修复)与供给(补库)以及海外逐步放缓的金融条件耦合,建议布局“跨年行情”叠加跨年配置带来的投资机会。行业配置上,当前变化最大,阻力最小的方向在于预期处于底部并且将受益于经济预期改善和政策周期回暖的顺经济周期的价值股,推荐:金融(券商、银行)、消费(食品饮料、酒店、旅游/免税、航空)与地产链(建材、建筑、家具、家电)。 风险提示:1)新一轮变种毒株的出现及传播;2)外围地缘政治风险。 目录 01 A股“跨年行情”有何规律? A股季节效应中,获得正收益概率较高的月份主要为2月和10月。以上证综指为例,近十年在2月和10月的上涨概率分别为69%和62%,指数表现显著优于其他月份。值得注意的是,
沪
深
300
指
数
在四季度获得正收益的概率显著偏高。主要指数在岁末年初的突出表现,对应了“跨年行情”的市场规律。 “跨年行情”最早可于11月开启,春节之后上涨行情有望加强。从近十年表现来看,“跨年行情”最早可于11月初开启,且除2013年和2018年外,整体行情最为波澜壮阔的阶段往往在春节之后。具体来看,以春节前最后一个交易日为T日,T-20~T日之间,上证综指窄幅震荡;T+1日之后显著上行。近十年来,上证综指、沪深300和创业板指在春节后20个交易日的胜率分别为75%、58%和67%。 02 “跨年行情”背后的驱动因素 我们认为,“跨年行情”期间市场上行的动力主要有三点:一是风险偏好抬升,二是盈利预期上修,三是流动性边际催化。 2.1. 风险偏好阶段性抬升 跨年期间市场风险偏好阶段性抬升。国内来看,一方面,上年末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刚结束,政策层面往往会对经济形势研判、基调与目标、重点工作、货币与财政政策、产业与区域等多方面进行统筹规划,对资本市场总体偏友好;另一方面,3月初即将召开两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具体实施重点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落地,市场对政策预期偏高,进一步推动风险偏好回升。海外来看,年末感恩节、圣诞节等节日的到来,亦为下一年年初积累了相对缓和的地缘政治基础。 2.2. 盈利预期上修博弈 一月底披露年报业绩预告,盈利的超预期引发资金博弈。从沪深交易所业绩披露规则来看,1月底为沪深交易所年报业绩预告有条件强制披露的截止时点;2月底为科创板业绩快报截止时点。在2020年深交所新规前,创业板公司应当在1月31日之前强制披露年报业绩预告。我们认为,盈利超预期上行往往能够刺激定价上修。 2.3. 流动性边际催化 宏观视角上,货币政策存在阶段性宽松。从流动性投放来看,1月份央行货币净投放中位数为2450亿元,位列各月份之首;一季度金融机构信贷投放力度亦处于全年高峰。我们认为,央行为应对节日期间资金面需求与维稳,会进行较大力度的流动性投放。近年具体来看,2017年1月,创设临时流动性便利(TLF);2017年12月,建立临时准备金动用安排(CRA);2018年1月,首次实施普惠金融定向降准;2019年1月,全面降准;2020年1月,全面降准。此外,自2018年起,每年1月或2月央行都会对满足普惠金融考核要求的银行定向降准0.5~1个百分点。整体上,资金面的宽松既缓解了金融机构的流动性缺口,也支撑了跨年行情的启动。 微观视角上,增量资金显著进入A股市场。一方面,公募基金年底新成立份额较高,对应一季度基金大量建仓与资金进场。另一方面,各机构在年初需要为一整年的工作计划做一定准备,多数资金会在此阶段积极布局。以险资为例,其往往倾向于在年初大规模发行产品,即“开门红”效应,亦为股市带来充足的增量资金。外资方面,岁末年初期间北上资金总体呈现净流入趋势,资金的边际贡献亦将支撑微观流动性。值得注意的是,2023年初以来,北上资金累计净流入640.15亿元;其中1月9日~13日净流入439.97亿元,为沪深港通开通以来单周第三大净增量。 03 2023“跨年行情”有何不一样 3.1. 地产政策加码,行业预期修复 11月以来融资政策“三箭齐发”,叠加需求端政策加码,房地产预期有望修复。2022年金融机构对房企的信用纾困先后经历了:针对出险房企,AMC处置不良资产;针对“保交楼”,推动纾困基金、国企介入等提供资金支持;针对主体纾困,中债增信支持民营房企债券发行,近期地产政策频发,政策核心进一步从保项目向保主体转移,政策有效性趋强。11月以来融资端政策的密集出台,反映了监管层对流动性压力衍生的信用风险的高度关注与积极行动。随着政策层面从信贷、债券和股权三个融资主渠道支持地产企业拓宽融资途径,地产信用风险有望阶段性缓和。与此同时,需求端政策有望继续加码,预计2023年地产销售和投资增速均有望回升,行业逐渐企稳。 3.2. 首轮疫情达峰,消费需求渐起 2022年防控严格指数的抬升曾一度抑制消费者信心。尤其是在2022年3-5月,因珠三角、长三角等地区疫情的爆发,防控力度加码,场景缺失叠加收入预期的下行,消费者信心快速回落,当前仍处于历史偏低水平。境外经验:疫情管控完全放开后1-3个月新增确诊达到峰值。2022年2-4月,在经历Omicron之后,境外多数国家和地区陆续实现完全开放,此后日均新增确诊峰值在1-3个月内见顶,之后逐步过渡到平稳期。管控的放开有助于消费者信心的恢复以及消费场景和半径的扩大。 首轮峰值已现,出行链修复在即。12月底以来,多地疫情先后达峰,达峰期靠前城市新增感染回落。从高频指标来看,1)地铁客运量先行回升,本地出行有望复苏;2)长途游消费边际改善,机票订单量价齐升;3)旅游市场底部回升,疫后需求释放助力边际改善。 3.3. 中下游利润修复通道有望开启 过去几年,供给侧改革一定程度上扭转了产能过剩局面,推动了PPI在2016-2017年大幅走高。2020之后在双碳+能耗双控背景下进一步发力,并在2021年10月攀上单月13.5%峰值,企业盈利向上游集中。从工业企业利润角度来看,2016H2至2019H2三年时间,上游资源盈利占比从不足2%回升至8.5%,而2021年初迄今不到两年时间里,上游资源盈利占比从5%大幅提升至18%以上,可见此轮上游成本上行带来的上下游利润分配变化幅度远大于上一轮供给侧改革,中下游企业的成本压力可见一斑。 从盈利分配与估值的角度来看,全A非金融板块的PE和中下游企业盈利占比呈现典型的正相关关系。尤其是在2020下半年以来,受成本端挤占的影响,中下游利润受到较大侵蚀,因而估值维度也经历显著拖累。展望未来,如果重心从供给侧转换到需求侧,那么由于科技制造与消费的提振,可以带来中下游利润的改善,由此,看好未来市场估值中枢的修复与提升。 04 配置建议:积极布局“跨年行情” 预期峰回路转,积极布局复苏进程中的“跨年行情”。考虑到抑制性政策的转折、疫后开放世界的临近以及中下游利润重新扩张,我们判断2023年中国将迈入新一轮需求回暖、资产回报率改善、盈利预期提升的周期。鉴于此,我们看好需求(内生的修复)与供给(补库)以及海外逐步放缓的金融条件耦合,建议布局“跨年行情”下的投资机会。 行业配置上,当前变化最大,阻力最小的方向在于预期处于底部并且将受益于经济预期改善和政策周期回暖的顺经济周期的价值股,推荐:金融(券商、银行)、消费(食品饮料、酒店、旅游/免税、航空)与地产链(建材、建筑、家具、家电)。 05 风险提示 (1) 新一轮变种毒株的传播 由于XBB.1.5对中和抗体的逃逸 + 更强的ACE2结合力,其传染性大幅增强。在美国,包括BQ.1.1在内的其他Omicron亚型在2022年夏季后的传播系数(Rt)保持在1左右,而XBB.1.5打破了这一平衡,其传播系数(Rt)超过1.6,因此在美国等国家传播迅速。 (2) 地缘政治风险 2022年12月23日,美国总统拜登签署2023美国国防授权法案,其中包括为“太平洋威慑倡议”注入115亿美元的资金,以提升美国在印太地区的军事能力。2023年1月11日,美日安全保障磋商委员会“2+2”会议在华盛顿举行。美日加紧军事勾连对准中国,在冲绳组建“濒海作战团”。
lg
...
金融界
2023-01-16
梁杏:为什么2023年看好医药多于食品?医药更看好生物医药创新药
go
lg
...
梁杏:2022年市场确实不是很理想。
沪
深
300
指
数
大概下跌了24%左右,从年初开始就遭遇到了黑天鹅的袭击,然后一只又一只的黑天鹅不断飞出来,使得整个市场的风险偏受到了压制。同时,去年也受到了公共卫生防控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实体经济表现也不是特别好。 我们知道股市是经济的晴雨表,如果实体经济受到压制的话,那股市里面其实也很难筛选出一个业绩非常强的主线。再加上去年风险偏好的不断下降,确实2022年的股市表现不是很好。大家买到的绝大多数基金业绩可能也不是特别理想。 这个就是2022年的一个整体情况,应该说还是比较惨淡的。 主持人:您认为2022年整体的市场表现,包括一些行业的走势,符合您2022年年初的判断吗? 梁杏:不完全符合。或者说我们在2021年年底、2022年年初的判断其实也有一点小小的取巧,当时觉得可能还是能够稍会好一点。因为2021年
沪
深
300
指
数
的跌幅是5.5%,当时我们想2022年就算跌5%那也是优于2021年。不过到了2022年,飞出来的黑天鹅有点多: 接着到了三月份,美相关部门开始加息而且加息的幅度非常巨大,75个BP是它的常规操作,个别月份甚至加到100个BP。美有关部门持续的加息对全球风险资产都会造成压制,因为利率高了,很多资金就会被吸引从而往美国市场回流。所以它对全球的风险资产其实都有影响。包括对美国自己的风险资产也是有影响的,因为利率这么高我还买股票干什么,市场波动越大或者说估值越高的股票受到的影响就越大。所以我们会看到像纳指ETF(513100)、标普500ETF(159612)这些基金的调整幅度也很大。 到四五月份的时候,公共卫生防控扩散我们在家办公了两个多月。这个事情对整个A股的情绪也有一定影响,因为这会对经济基本面产生影响。人员没有办法流动、物资也不是很畅通,所以经济基本面也不是很理想。二季度人均收入总值增速是0.4%,虽然是正增长,但是增幅明显降低了。 大盘是在四月底开始组织反弹,反弹到了三季度。所以我们当时也做了一个判断,认为三季度可能科技股反弹之后,市场可能还会调整。因为毕竟经济基本面没有那么好、那么强,可能会带动整个大盘进入调整期。这个判断现在回头来看应该是对的。然后三季度就进入到了一个调整,但是三季度的调整幅度还是有一点点超出预期,可能跟整体的情绪不是特别高有关。 再到了四季度,我们在三季度末、四季度初做过一个判断,认为四季度大概率是优于三季度的。为什么?因为我们虽然判断三季度大概率要跌,但是当时也没想到会跌那么深。现在回头去看当时的情绪衡量指标,也就是沪深300收益率比十年期国债收益率,这个指标在三季度末其实已经超出两倍标准差以上,这就代表跟历史上去比,它已经到了一个非常极端的情绪里边,就是极度悲观。这也是我们当时为什么判断四季度可能会好于三季度的原因。极度悲观的情绪它是有一个修复动力。 2、传统策略框架面临考验 梁杏:这就是2022年整体的一个情况。应该来说,是有很多东西超出了我们的预期,也打破了我们传统的这种判断框架。 我之前给大家经常讲的这个框架其实是一个非常经典简洁的策略框架。就是P等于E P S乘以P E 。进一步对PE再分解,可以分解为无风险收益率和股权风险溢价的和的倒数。 所以相关项就是盈利、流动性和风险偏好。在正常的年份,也就是经济增长和股市相对比较正常的时候,其实盈利或者说经济基本面对股价的贡献度能够达到50%以上。这也是为什么大部分基金经理在投资的时候都从基本面出发,极少听到有一个基金经理会跟你说技术面的事情。就算是看技术面,他也一定是研究了基本面之后再稍微去多学一点技术面的东西。基本面它确实在过往贡献非常大。 那为什么到2022年或者说2018年这种年份,这个策略框架就不好使了?我们刚才回顾了2022年,经济基本面也不行,那你做判断的时候就失去了基本面(盈利)这个最重要的抓手,它原来在正常年份占比达到50%以上,那现在没有了这个抓手你怎么办?只能去看后两项,就是流动性和风险偏好。 然后,这个过程中我们其实也想尝试对政策或者事件打分,尽量把它量化。但是这个事情本身也做不到。为什么?因为很多事件你其实是没有办法去判断市场对它的反应的。市场中这么多的参与主体,你对某个事件或政策的判断和感知不代表其他所有参与主体的想法。这和盈利基本面是不一样的,盈利基本面这些因素我们看财报披露多少就是多少,它就是一个客观数据。但是你对风险的感知是极其主观的。可能我觉得某个东西好危险,我就想跑,但是别人觉得可能也没有那么严重。 举一个例子,比如说医药行业的集采。2021年和2022年医药行业很倒霉,受到了各种各样集采的影响。如果大家去计算某个具体的集采政策对相应上市公司业绩的影响,这个其实还是能够大致测算出来的。因为你集采了之后,它有降价的幅度或者根据历史去参考相应的降价幅度,测算了之后,其实你会发现集采对上市公司业绩的影响没有那么大。但是我们会发现,在2021年包括2022年的上半年,整个医药板块的估值还是在不断的下移。 2022年可能医药板块受到公共卫生防控的影响更大一些。但是2021年因为公共卫生防控的影响相对小一些,虽然受到集采的影响,但是景气度还是在的。可是2021年医药的估值也一直在往下移。这又是什么情况?这就说明市场中其实大家对集采政策是搞不清楚的,他其实他也懒得去算你的具体影响,就只顾着跑路了。所以如果我们真的去衡量、去量化集采的影响,可能得出来的结论就是集采对医药企业业绩的影响没有那么大。但是市场的感知不是这样的,市场其实担忧的是未来可能还有其他的集采,那我不如现在先跑为快。 所以去预判市场对一个事件或者政策的反应真的太难做了,就是没办法去量化它。所以2022年就是非常稀碎的一年。 好消息是什么?好消息就是2023年我们觉得这些框架或者说方法论很有可能会重新起效。因为我们的判断是2023年经济基本面会有一个比较好的复苏,这可能是一个大概率事件。在这样的过程中,大盘或者说经济结构本身也会有比较好的一个表现。只要整体有复苏,板块里面有相应比较好的表现,那就可以按照基本面这个主要抓手去进行逻辑演绎或者说投资选择。然后这个框架它就可以重新回来了。 二、2023年国内经济环境分析 主持人:感谢梁总对2022年的总结。刚才梁总也提到了,对于2023年的经济情况还是相对比较乐观的,今年开年市场表现也还不错,大家对于2023年其实也是有一些期待的,请梁总详细跟我们分享一下2023年整体行情的一个展望。 梁杏:好的,我们还是从经济三驾马车入手来给大家去分析。 1、 消费 我们认为消费在2023年应该会有一个比较好的反弹,前面也提到了12月份政策上有一个转向。虽然过去三年公共卫生防控对经济造成了比较大的影响,但是在政策转向之后,后续我们受到防控的影响相对就小了。未来,公共卫生防控可能就已经慢慢的成为过去式,经济慢慢就可以走出来了。走出来之后,市场应该会有一个反弹,包括今年1月3号以后也恢复了航班往来,1月8号恢复办理签证,国际往来也会恢复。所以整个人员的流动、物品的流动等等就可以恢复起来了。 消费板块它会有一个反弹,但是我想提醒大家的是,我们担心消费反弹的高度可能有限,为什么?因为我们其实看2019年也就是防控以前,整个居民消费支出意愿也是在缓慢下滑的。大家回想一下在公共卫生防控之前,我们也不是靠消费支撑经济增速的。所以我们现在很有可能遇到的问题就是,消费在2023年反弹的概率很大,但是反弹的高度可能相对有限。就不一定能回到2019年前的一个高度。可能会有很多人想把憋了三年的这口气释放出去,他会花钱。但是也有很多人会想着不知道未来怎么样,要减少不必要的支出。而且这几年大家都已经形成了降低边际支出的习惯。有的人想花钱、有的人不想花钱,这就是消费意愿。 然后我们看一下经济复苏,或者说人流、物流的恢复,可以参考周边的国家和地区。人流复苏还是挺快的,也是三四个月左右;越南从2021年10月份还是11月份放开的,在2022年2月15号这一天才放开国际航班往来。一开始放开的时候感染人数有一个小幅的增长,但是爆发其实是在2022年的2月15号开放国际航班往来以后,出现了一个极大峰值的爆发。之后客运量、人流量的恢复也花了几个月的时间。但是很有意思的是,越南2022年2月15号放开国际航班往来以后,虽然感染人数有非常大的爆发,但是到港人数持续不断的往上走,有一个比较好的修复。 所以,我们参考周围的地区,大约是需要3到4个月的时间。这个是我们之前给的一个判断。不过后来我们发现周围的同事在很快的时间就都感染了一遍,然后就感觉我们这个过程可能还挺快的。 为什么对经济有影响?我们现在的流动性是相对来说整体宽裕的,但是我们的供给端现在有一个问题,就是如果大家都倒下了,那么生产或者说服务的人手就会不足,市场上的商品或者服务数量就不够,如果到时候大家的需求还在,但是供给又不足,那也会产生一个变相的。 2、投资 投资主要包括地产、基建和固定资产投资。 2023年我们比较看好房地产,因为房地产整个产业链在人均收入总值里面的占比达到25%,就是四分之一左右。2022年七八月份整个房地产的销售增速、新开工增速都在往下掉,我们也看到了它对经济产生的压力是很大的,大家就可以想象它对于增速的拖累有多大。所以2023年的话,要稳住经济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就是稳住房地产以及购房需求的正常恢复。 我们也看到,2022年房地产方面推出了“三支箭”的政策,在银行信贷、债券融资、股权融资等方面给予支持。我们认为2023年应该还会在供给端和需求端分别推出相应的一些政策支持,目的就是使整个房地产产业链企稳,至少不能成为整个人均收入总值的拖累。当然如果购房需求能够恢复,那是最好的。 整体来看,我们认为2023年应该能够看到房地产基本面的逐渐改善。 基建方面,我们知道基建和房地产其实在历史上是一对跷跷板,当房地产特别强的时候其实就不太需要基建,但是如果房地产不够的时候基建就会出来救驾。我们想一想2008年有一个非常著名的4万亿的政策,那个4万亿政策难道是去投房地产吗?肯定不是,它就是基础设施建设的政策。所以,当经济不好的时候,基建其实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抓手。包括在2022年增长,一方面是要稳住房地产,另外一方面当房地产下行的时候就要靠基建。 但是,不可能每年都要靠基建,所以2023年基建的投资机会我觉得首先要看房地产修复或者复苏的进程。我们认为房地产大概率是要达到一个企稳、需求复苏的目标,那这样的话,基建可能就不会持续发力,或者说基建的发力大概率会弱于2022年。 固定资产投资方面,可能大家会觉得不知道固定资产投资是什么,简单粗暴一点的话,固定资产投资约等于制造业投资增速。制造业里面也分低端、中低端和高端。我们会看到公共卫生防控这几年对经济的影响还是挺大的,但是中高端的制造业投资增速这几年还是蛮好的。为什么在这样的情况之下,还能保持比较高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尤其是中高端制造业的投增速),就是因为制造业尤其是高端制造业是我们全村的希望。 中国经济转型要往科技创新的方向去发展,就离不开中高端制造业,也就是科技成长这条主线。这条主线还是非常重要的,本身也在持续增长。但是有个问题就是出口可能会对固定资产投资带来一定的影响。具体我们在出口部分会展开说明。 3、 出口 出口方面,结合海外经济的增速情况,预计2023出口增速大概率往下。 为什么?我们看美国、欧洲、日本这些重要的经济体他们的经济增速、PMI值基本上都是在2021年二三季度达到峰值,2021年下半年开始就往下走了。2022年也是往下走这样的一个状态。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国家的出口在2022年前三季度还是增长态势,其实是很不容易的。但是到了2022年四季度,随着海外重要经济体的经济增速进一步往下走、PMI值往下掉,那其实出口的压力也就来了。 2023年,我们觉得出口大概率还是挺有压力的。对我们出口比较好的东西也会造成影响,我们看一下2022年中国对外出口比较好的东西是什么?基本上是碳中和主线,包括电动车、锂电池、光伏等等。所以2023年有可能会对我们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造成一定的影响,或者说扰动就来自于出口增速的回落。以上就是我们对于经济结构的分析和展望。 三、大消费领域行情解析 1、食品饮料:有反弹但高度有限 主持人:接下来我们进行细分板块的一个解读,刚刚梁总也提到了消费。去年12月的时候,食品饮料其实也是展开了一个反弹。包括春节也要到了,大家对于大消费这个赛道也是非常关注。请梁总首先给大家讲一下您对于2023年食品饮料的投资机会怎么看? 梁杏:我觉得随着经济的复苏,消费包括食品饮料板块大概率也会有一个表现。但是我个人的看法是,食品饮料板块可能还是一个阶段性的反弹机会,具体的节奏可能不是那么好把握,但是倾向于是在上半年。 刚才也提到,春节其实是食品饮料的消费旺季,包括春季的糖酒会等等都是在春天或者说上半年发生的。相对来说,基本面上上半年可能会要好一些。因为我不知道二次感染或者反复感染这个潜在的风险点什么时候爆发,所以节奏上我没有办法非常清晰的把握。但是我觉得如果不考虑二次感染或者说反复感染的问题,应该来说上半年可能会比下半年机会更好。 另外,我觉得食品饮料在2023年的反弹高度可能相对有限。如果你问我绝对值有多高,我不知道。但是我想表达的是,2020年那样的高度应该是不会达到的。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食品饮料行业从2016年到2020年连续四年表现非常好,使得它的估值有极高的催化。比如国证食品饮料指数的估值在2021年1月到达它的最高点,是67倍的估值。当时我已经震惊了,67倍几乎已经是科技板块的估值了,我的经验里消费板块是没有这样高估值的。2021年和2022年就进入到了调整期,我们过去两年一直都在说它是要还债的,应该来说这个判断也是比较准确的。那么即便到了现在,食品饮料的估值大概是36倍左右,很难说这个估值已经非常理想了。所以这是制约食品饮料反弹高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它的估值过去两年虽然一直在还债,但是没有还到很便宜的位置。这个是一个比较大的问题。 所以2023年,在消费反弹的主线下我们认为食品饮料行业是有机会的,但是它可能更多的表现为阶段性机会,反弹高度可能没有办法期待特别高。原因就是,一方面居民的消费意愿从2019年公共卫生防控之前其实已经缓慢下行了,那么消费反弹可能也会受到居民消费意愿趋于边际保守的制约。虽然有一部分人想报复性消费,但是更多的人可能会想把钱留下来应对未来的不确定性,这就不是有没有钱的问题、而是有钱不想花的问题。当然如果后面国家推出了各种消费券或者各种促消费政策,那我们就要看这个政策的刺激力度到底有多大。所以我们只能有一个基础的判断,但也可能有有一些我们预料不到的事情发生,比如说如果到时候国家推出消费券的力度非常之大,它有可能有行情。 另一方面就是,食品饮料行业的估值可能消化的也没有那么彻底,现在的估值水平在历史上并不算很便宜的位置,大概还处于中等偏上一点点。那它的估值不够便宜的话,也会相对来说制约反弹的空间。 当然,我们还是要反复跟大家强调,食品饮料它本身是个常青树,所以长期或者坚持定投的话,问题也不是特别大。 2、 医药行业:未来可期 主持人:请梁总再给大家讲讲医药板块。 梁杏:我从短期、中期、长期这些维度来给大家分析一下医药板块当前的基本面情况,以及2023年医药板块是不是有希望会迎来复苏。 先说一个结论,我觉得医药2023年大概率能够跑赢食品饮料,也就是2023年医药行业的反弹高度大概率会高于食品饮料。 (1) 短期因素:集采和公共卫生防控影响边际改善 虽然集采可能还会有,但是像2021年和2022年那么密集的集采不一定那么多了。我们现在所看到的集采可能还是会有,但是可能影响不是那么大。当然我们其实没有办法说在年初就能完全把未来所有的集采都预测到,集采有国家级别的,还有各省市的,人家也不会提前都告诉你了对吧。如果后面要出来比我们现在预期的严重很多的集采品种,那是另外一回事儿。我只说我们现在站在年初,看到的可能就是TAVA、主动脉、化学发光、OK镜有一些集采,这个幅度和力度的影响可能不会有那么大。这是第一点。 第二点的话就是刚才前面说的公共卫生防控因素。其实在2022年,公共卫生防控对医药板块的业绩还是有一定影响的。除了核酸检测相关企业在2022年可能业绩稍微好看一点,其他医药企业其实很郁闷的,因为你的研发、生产销售同样会受到影响,那他的收入可能就会受到边际影响。所以2021年集采没有把医药行业的基本面和景气度打趴下,但是2022年他们反而受到了比较大的影响。但是我们现在来看,2023年人流物流都会有一个很好恢复。在这样的情况下,医药企业研发、生产销售的效率也会得到一个有效提升和恢复,那它的基本面也会得到一个修复。 所以,短期来看,集采可能没有想象的那么严重了。另外,政策转发生转向后医药行业的基本面也会得到一个很好的修复。 (2)中期因素:政策支持 我们看到去年四季度医药板块就开始反弹,其实是有一些政策上的诱因的。 一个是去年十月份好像有一个生化的集采,降价幅度不及预期,没有想象中降价那么多。第二个是医疗新基建,就是贴息贷款,超过千亿元的财政贴息贷款落向医疗器械行业。 医疗新基建这个词在2020年的时候比较火,我们知道老基建是“铁公基”,新基建就是很多跟科技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医疗为什么也算是科技板块,因为它里面很多东西还是有一定科学技术含量。比如ICU的整个监测设备,你得有技术含量才能把病人的体征做一个更好的监测。 (3)长期因素:老龄化和消费升级 第七次人口普查结果出来了以后,如果拿60岁以上的人数跟第六次人口普查去比的话,多出来10%。就是相当于每过十年60岁以上的人口多10%,这个速度其实还是蛮触目惊心的。加上现在新生儿的数量也没有那么多。我们国家改革开放这么多年后人均预期寿命是不断提升的,像一线城市北京、上海人均预期寿命之前是70多岁,现在可能都要到80多岁了。其实大家的身体就像机器,零件总有遇到问题的时候。很多人年纪还比较小的时候就已经开始因为各种压力导致身体的小毛病很多,随着年纪越大就越需要去跑医院、用药也会增多。所以医药行业的这种长期逻辑,或者说支撑还是存在的。 我有一次出去跟别人交流,对方说人口老龄化应该是医药行业的负面因素,当时我都惊呆了。他说老龄化以后再过好多年,人口就越来越少了,那么医药行业的需求就慢慢减少了。我觉得一个长期因素里面,它肯定有很多正面的也有一些负面的东西,但是我们可以去看,老龄化对医药行业的正面影响应该还是更多一些,因为老龄化这个过程中其实伴随着人均预期寿命的提升。你可能以前活70岁,但是随着生活条件改善、医疗技术提升了,以后你能活80岁,那你多活了十年就要用大量的药物维持或者说提高自己的生命质量。 同时,改革开放这么多年它也是一个消费升级的过程,因为咱们的经济水平相比以前肯定有极大的提升。现在大家对用药,而且用好药改善生存质量是有非常深切的愿望。比如说寿命从70岁提升到80岁,让我在床上躺着多活十年我愿意吗?不愿意。但是如果有药物能够有质量地提升我的生活质量,比如说拄个拐杖多活十年,那我肯定还是愿意的。甚至再有药物能够使你不用拄拐杖,走的慢一点并且多活十年,那我相信大家都是愿意去使用这个药物的。 所以长期的逻辑就是人口老龄化和消费升级的支撑。 整体来看,我们现在看到的是什么?就是短期、中期、长期逻辑其实它都有一个共振向上的过程。刚才前面也说到2022年其实医药基本面是往下走的,受到了公共卫生防控的影响,但是2023年这些问题都会得到一个改善,所以基本面上的短期、中期、长期逻辑都是向好的。当然如果突然出了个什么超预期的集采,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但是现在来看,我们觉得医药行业还是蛮好的。 (4)估值:仍在底部 说完了基本面,我们来说估值。医药行业在2021年和2022年连续两年的打击之下,它的估值其实是到了非常低的位置了。去年四季度有一个小的反弹,现在虽然不是最便宜了,但是还是底部,还是处在历史上的一个长期底部。 为什么我刚才前面会做一个结论,觉得2023年可能医药板块的机会会比食品饮料要好。 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基本面上都会有复苏,但是估值上,食品饮料跟医药比它就没有那么便宜。医药的估值它就是很低。估值低的东西,那你反弹的空间理论上来说就会更大一些。 这就是医药行业的整体情况。我们公司有很多医药方面的基金,有大的覆盖整个医药行业的国泰国证医药卫生指数基金(160219),还有聚焦在生物医药领域的生物医药ETF(512290),还有创新药相关的创新药沪深港ETF(517110),医疗ETF(159828)主要包含医疗器械和医疗服务,还有更细分的疫苗ETF(159643)。 (5)医药行业中重点关注生物医药和创新药 医药行业中如果要具体去挑的话,我会比较建议大家关注创新药和生物医药的方向。因为这个方向可能科技含量和科技属性更高一些。 比如我们的创新药沪深港ETF(517110),也包含了港股的创新药,所以它的弹性还是蛮好的。创新药本身也是未来医药行业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向。 创新药和生物药有什么区别?就是生物医药里面它有生物创新药,有IVD、血制品、疫苗,还有辅助生物创新药企业工作的CXO。创新药它是包括生物创新药和化学创新药。其实生物创新药和CXO部分是有重叠的,疫苗可能也有一些重叠,因为疫苗本身也是属于生物领域,也有很多创新的范围。比如说现在出来的mRNA技术,还有重组蛋白疫苗,它可能就跟生物科技有一定的关系,所以它也在生物创新药里面会出现。 从弹性上来说的话,创新药要更猛、弹性更大一些,生物医药就是方向可能更确定,它就是走生物科技这个方向。所以从弹性,以及发展方向来看,我觉得可能创新药这个方向是未来的一个重点。 当然,也不代表说医疗器械和医疗服务不好,其实医疗器械尤其是高端医疗器械也是有科技含量的,比如国产心脏支架和海外相比还是有很大差距的,所以都是有追赶的空间。包括国内的骨关节跟海外的优秀同行相比也都是有差距的,无论是医生的操作便利度还是病人的舒适感上,都有一些差距值得去追赶。 所以,其实医药行业有很大的国产替代空间,就是你要把技术提上去追赶人家,现阶段差距还是有的。 举一个例子,最近很火的P药和阿药,实际上从临床数据来看,P药的效果它还是比阿药要好。但是我们要想一件事情,如果以后我们国内也能够造出同等效果,或者说效果比人家还要好的药品,那我们干嘛还要去抢购海外的药对不对。 如果我们自身的这种科研能力提升到可以跟海外并肩甚至超越海外,那其实我们的这个市场它就不仅仅是国内的市场,全世界的市场都有可能是我们的。所以医药行业还有很深远的空间。 3、养殖:2023年基本面有超预期可能 主持人:消费板块还有一个养殖行业,去年受到猪肉期的催化吸引了大家的关注。其实到了春节也是猪肉的一个消费旺季。但是前段时间养殖并没有如预期上涨,您认为这个主要原因是什么,2023年养殖行业还有机会吗? 梁杏:我觉得养殖行业涨幅不如预期有一个很重要的关系,就是二级市场的学习能力或者说学习水平太快了,然后就造成了一个博弈。这个影响还是挺严重的,可能在过去几轮猪周期里边,大家都没有充分的去了解和学习能繁母猪存栏量这样的一个指标。 但是这一轮猪周期就感觉好像大家都非常关注这个指标。包括去年年底、今年年初,为了这个指标大家还炒作一团,分成两派非常鲜明的观点。 我先简单介绍一下这个指标。能繁母猪存栏量为什么重要,因为能繁母猪它就是养殖行业的产能。这个产能大约是分成4加6个月,什么意思?4个月是母猪怀孕生小猪的时间,术语叫育种。剩下来6个月是小猪生下来以后花六个月的时间养大,这个术语叫育肥。 猪肉这个行业其实挺有意思的,它的需求相对来说是比较固定的,当然也会有变化,但是大体来说就是5000万吨上下。2010年到2018年都是5000万吨往上,2019年以后就往下掉,因为2019年受到非洲猪瘟的影响猪肉特别贵,然后2020年到2022年这三年受到公共卫生防控影响,走亲访友、商务往来都少了很多。所以这个需求就掉到了5000万吨以下。整体来看,需求虽然有变化但是相对还是比较稳定的,不会上涨下跳太厉害。所以这个行业主要是由供给去决定的,供给里面最重要的就是能繁母猪,也就是产能。这个指标有提前十个月的指示期,这十个月就是育种4个月加育肥6个月。 这十个月的指示期它有一个什么作用,比如说2022年4月份能繁母猪存栏量就到了底部了,那么之后养殖户开始补栏,按照10个月推算,2023年2月份刚好就是春节过后猪肉供给增加导致猪肉价格往下掉。这就是为什么2022年十一猪价创出了新高(27元/公斤),但是没反弹多少天二级市场就开始往下掉,后面就开始进入到了一个震荡阶段。这个其实主要还是市场的博弈心理在作怪的一个原因。因为我已经觉得,2023年2月份以后就不行了,那我肯定不会真的等到2023年2月份,我肯定现在就提前跑了呀。这个就是市场二级市场的一个博弈心理。 我们再来说基本面的情况。现在很有可能会出现的2023年的基本面情况是什么?有可能是补栏不足。前面说了2022年4月份猪周期就到底了,然后我们也会看到养殖户它慢慢的就开始补栏。这个补栏的行为会增加母猪和小猪的饲养。其实2022年4月份以后到现在,补栏都没有那么积极。这跟2019年非洲猪瘟有关,当时母猪死了很多,市场上的猪就很少,所以猪肉价格暴涨。之后养殖户积极补栏,导致存量上的非常快。所以2021年,猪肉价格暴跌是这么来的。 到了2022年的四月份,猪肉价格也开始反弹,到6、7月份的时候价格就特别高。但是这一轮的感觉就是,因为养殖户他们上一轮的伤害还是在的,所以其实我们会看到2022年4月份以后,这个补栏的积极性就没有那么高,最高的时候月度能繁母猪存栏量环比也就是1%点多,好像没有看到破2%的。然后到去年11、12月,三方咨询机构给出来的数据竟然还是负值。但是我看到有关部门公布的去年11月能繁母猪存栏量环比数据是正的百分之零点几。所以我们确实看到补栏的积极性没有那么高。 所以很有可能发生的一个基本面上的情况就是,因为补栏积极性不高,所以2023年市场上猪的供应其实也不多,但是2023年消费可能是有反弹的,虽然高度有限,但是只要人流、物流恢复,走亲访友、商务往来又会忙起来,在这样的一个情况下,猪肉的消费量也是会有复苏的。虽然我们说整体需求相对稳定,但是多多少少有点小复苏。那么在这个复苏的过程中,供给又跟不上,有可能2023年的猪肉价格还是会维持在高位,甚至不排除有创新高的可能性。所以这个就是它的一个基本面情况。 现在二级市场其实这几天养殖ETF(159865)有反弹了,而且最近持续有资金流入。这说明最近二级市场对养殖板块的兴趣又有点回来了。因为大家发现11、12月的能繁母猪存栏量数据又不行了,那它就开始在走“可能供应不足、基本面复苏,导致猪价维持高位甚至创新高”这样的一个逻辑。养殖行业还是挺有意思的,总是在震荡,等基本面数据确认之后就会开始有一个二级市场的情绪博弈。 这些东西如果大家能够跟得上,你就去做短期的这种博弈,但是我觉得其实短期的博弈真的不是那么好做。其实,养殖行业它本身也是有长逻辑的,因为猪周期它就是一个又一个的小周期连成的,你会发现长期下来猪价还是持续上涨的。比如我们想想猪价现在多少钱一斤,我们小时候多少钱一斤,爸妈小时候多少钱一斤。过去30年猪肉价格的涨幅其实也是非常巨大的。 另外就是养殖这个行业其实也是在向头部集中的。大家觉得养猪需要技术吗?有科技含量吗?好像不太有对吧。但是现在养殖行业的发展趋势就是集约化、数字化,通过智能化的方式来养猪,慢慢就会把小的养殖户、养殖场淘汰出去,当然现在不是说马上就淘汰,但是它是一个趋势。长期下来的话,向头部集中应该来说也是一个趋势。比如像美国前五大养殖场的占比是35%。我们国家前五大的占比现在差不多是10%。所以应该来说还是有很多空间的。 所以这就是养殖行业的一些长逻辑,如果你觉得短期的周期不好把握,你又想能够跟上猪肉价格的涨幅,那么做一个长线的投资布局也是可以考虑的。我自己也觉得,有的时候二级市场的情绪变化和波动有点太大了。在养殖这个行业上,大家对于关键指标的习得特别快才行。能繁母猪存栏量这个数据大家也是很好找的,因为有关部门每个月大概10号左右都会发布数据。想要尝试做二级市场博弈,那你可以关注这个关键指标的变化。如果你觉得短期博弈做不好,那你就做我刚才说的长逻辑也是ok的。 四、港股市场机会解析 主持人:接下来请梁总聊聊港股的投资机会。 梁杏:港股是这样的,在2022年尤其是上半年的时候,港股的跌幅也是非常大的。当时有中概股的影响,有美相关部门加息的影响,因为港股跟美股也有一定的情绪和资金上面的联系。港股它是一个自由的市场,所以会更容易受到像美相关部门加息等等风险因素它的影响。 所以港股去年的波动是非常非常大的。那在今年的话,很多相关因素都有缓解。我们刚才说,港股跟A股市场或者说跟内地经济也是高度联系的,很多A股的股票也在香港上市。很多香港公司跟内地也是有业务往来的。所以联系真的是千丝万缕,没有办法说剥离出来的。那我们刚才前面花了很长时间给大家分析,2023年我们认为国内的经济应该来说是会好转的,然后有一个复苏的过程。那么从基本面上,对港股上市的很多相关公司会有一个支撑,这是第一点。 第二点的话,我们刚才也提到了,港股可能跟美国的风险资产或者说流动性也是有相关的关系,那比较好的消息就是,2023年外部的流动性就是美国加息是有望放缓的。有些卖方预测,美股加息终点可能是在4.5%-4.75%的水平,有可能到2023年四季度就开始转向降息了。目前大多数的市场观点认为美国加息的终点应该在2023年的上半年,到年底的时候并不排除它会转向。因为就像我刚才在给大家讲出口的时候,提到一件事情就是不管是欧洲、美国还是日本这些重要的经济体,他们的经济增速都是在往下走的。它的人均收入总值的走势,还有PMI的方向其实从2021年二三季度开始就到达了一个高点,之后就开始变成了趋势往下的方向。所以其实美国它也不可能说无限制一直加息下去,也需要它的流动性来支撑经济的复苏或者说支撑经济继续发展。所以,外部的流动性应该来说也会得到一个相应的放松。 所以,第一,国内的经济复苏可能对港股的很多上市公司基本面有支撑;第二,海外流动性的改善。第三点我们来看一下相关政策的边际变化。 在香港除了传统的房地产之外,现在香港那边非常热门的就是科技股。比如我们的港股科技ETF(513020)除了互联网企业,还覆盖了生物医药、新能源、芯片等等。当然有很大一部分是A股的上市公司在香港上市,还有一些是A股没有的,比如港股科技股的“蔚小理”就不在A股上市。还有很多互联网企业比如腾讯、网易也不在A股上市,就可以通过一些基金的方式去进行投资。 具体来看,互联网方面2022年其实监管已经常态化了,跟美国的审计摩擦也逐步得到了妥善的解决。2023年我们要全力去复苏经济,所以很多方面可能也会有政策上的优化和边际改善,从政策面来说我们觉得问题也不是特别大。互联网企业在2022年还做了很多事情,比如说降本增效。很多相关企业三季报的就能看出降本增效的效果,对业绩是有改善的。 第四方面的话,就是港股的估值。之前大家就老是说港股便宜,有人说港股值得投资是因为便宜,也有人说港股都便宜了十几年了,这其实是之前大家对于港股估值的讨论。包括去年其实我也会反复跟大家强调,我们去买港股应该注重的是它有A股没有的一些稀缺标的,而不是说冲着它的估值去买。 去年其实并没有看到港股估值有回归这样的一个趋势,但是在今年我们要说这个估值低确实还是一个挺好的优势。未必说它要向A股完全靠拢或者回归,但是因为估值低,它稍微弹一点就能够获得估值上的股价贡献。 所以,整体来看,港股目前拥有这四方面的优势。虽然去年已经开始有反弹,但是今年应该还是有机会的。大家可以去港股科技ETF(513020)和港股通50ETF(159712)。港股科技就是投资香港的科技股,港股通50是一个宽基,就是在港股通里面选了50个最大、最有代表性的股票。要论弹性的话,港股科技肯定是比港股通50大的,因为港股科技ETF里面是成长股,但是如果你想选一个代表港股方向的资产,那港股通50ETF它是可以达成目标的。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偏好去选择。 五、2023年投资主线梳理 主持人:最后请梁总跟大家总结一下2023年您看好的投资主线。 梁杏:前面我们梳理过经济的三驾马车,我就顺着这个来给大家再梳理一下对应的二级市场一些行业和板块的投资机会。 1、 大消费板块 消费方面,食品饮料和医药都是看好的,但是可能更看好医药。然后医药里面,生物医药、创新药可能会弹性更大。另外养殖的基本面在2023年会有超预期的可能性,是二级市场的博弈心态比较重,如果把握不好的话就建议大家放弃,或者从长逻辑来处理都是可以的。 消费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抓手就是汽车,汽车其实是连接消费端和制造业两端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抓手。国家从去年开始就已经大力促进汽车的消费,2023年我们认为还是会继续促进下去,但是它有一个小小的问题,就是新能源车现在的占比越来越高。我们前面在讲投资的时候,讲到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有可能会受到出口的影响,首当其冲就是碳中和主线,所以新能源车、光伏虽然基本面都还是很好的,但是2023年可能会受到出口影响导致波动加大。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汽车可能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有一点波动。 所以我不是说汽车机会不好,我是说它机会挺好但是可能会有波动,如果你能够承受这个潜在的波动和风险,那么汽车还是可以搞的。我们的汽车ETF(516110)是全市场唯一的一个品种,别家没有整车比例这么高的产品,它有55%的整车、38%的零部件,还有一些智能驾驶之类的东西。 另外,疫后修复也可以关注影视ETF(516620)。影视方面,这三年你去了多少次电影院,2023年我相信大家会比前面三年更多的走进电影院,这个其实是有一个基本面上的修复。 游戏我们也是看好的,一方面它基本面确实有复苏,去年腾讯等游戏公司都拿了不少的游戏批文,而且游戏估值也不贵。另外很多公司游戏出海也很积极,同时还有元宇宙概念的加持。当然元宇宙是一个机遇风险并存的东西,一旦炒作概念的时候能给你炒成天,但是它也能让你下来。所以游戏板块可能波动会比较大。如果是按照它基本面走的话没什么大的问题,但是一旦有元宇宙这个概念加持就上上下下特别快。可以关注游戏ETF(516010)、游戏沪深港ETF(517500)。 2、科技成长板块 再看看科技成长板块。 (1) 芯片 我们对芯片的观点就是短空长多。 芯片有三重周期,需求周期、科技创新周期、国产替代周期。目前需求周期还是在往下走,可能2023年随着经济的复苏,芯片的需求周期会进入上行阶段,但是在那之前我们的观点还是小空的。科技创新和国产替代这些中长期周期都是往上的,所以它就是小周期往下、中周期往上、长周期往上。 什么时候可能变?可能要到2023年的下半年基本面会发生变化。大家想捕捉它基本面的变化就勤搜新闻,有没有芯片砍单这样的情况再出现,如果没有了,大家都开始对芯片追加订单,然后晶圆厂扩产了,搜到这样的新闻可能就是可以考虑大力投资芯片板块的时候。现在比较适合做定投,或者分批布局。 (2) 信创 信创从去年十一之后就很热,信创现在在市场上没有直接的ETF,相关性非常高的是我们的软件ETF(515230)。 信创其实业绩还没有释放出来,去年业绩也就是个位数。信创去年四季度在二级市场涨了20%多,有一点透支。但是今年的话,基本面是很有可能跟上来的。因为信创分成政府信创和企业信创,政府前面三年都在抗疫,没时间、没精、没钱来搞信创。现在随着公共卫生防控告一段落了,那未来政府就有时间、有精力去搞政府信创了。然后企业信创也很积极,还在持续的加入。企业信创在各个行业都会出现,就是百花齐放的一个局面。 所以2023年,大概率能够看到整个信创产业包括软件行业的业绩有所改善。而且还有政策的强力支撑。大家如果想去投信创,可以关注软件ETF(515230),相关度还是很高的。如果你觉得信创的波动大,想搞一个稳一点的,可以考虑计算机ETF(512720)、通信ETF(515880)。这两个的波动都比软件ETF要小一点,但也不是没有波动。是风险资产就一定会有波动的,大家要根据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去。 (3)军工 说到自主可控,军工肯定也是首当其冲。军工这几年业绩向好,缺点就是大家老是觉得不够透明。又不让我去调研,然后也不够透明,过往还老是炒概念,所以资本市场有的时候不太喜欢军工。 去年军工被压的很惨,2023年军工的估值以及基本面应该是能够看到投资机会的。不过波动也是比较大的。所以建议大家还是分批或者做做定投,军工板块长线肯定还是向好的,而且现在已经不光光是说我们国内的武器装备行情了,比如之前研发的东西现在都要生产,然后都要给装备上。我们会看到,海外的一些国家他们的军费开支也在提升,我们国家一直都是在7%左右。有一些处在和平状态的国家也开始提升军费开支。所以军工我们觉得还是非常重要的。2023年军工ETF(512660)也是值得关注的。 (4)碳中和 碳中和刚才说过了,2023年应该来说基本面是好的。碳中和这个大的方向问题肯定也不大,然后就是小小的波动会放大。因为今年出口可能会往下走一走,但是我们也会看到像光伏它的上游也在降价,然后技术也有创新,降本增效等等也都有,所以前景也不差。就是有一点小小的波动可能会放大,所以大家要有这个心理预期。 就是这个东西还是好的,不过可能海外需求扰动会使得它波动有点放大。可以关注碳中和50ETF(159861)、新能源车ETF(159806)、绿电ETF(159669)。 3、 周期板块 有色的话,2023年我们也比较看好。因为美元掉头之后,有色、黄金这些都会有表现。但是有色其实它有一块是来自于新能源车的需求。新能源车的问题刚才前面讲过了,基本面还是好的就是有点小波动。可以关注有色60ETF(159881)、矿业ETF(561330)。 煤炭也有可能不会有这么高的一个涨幅,应该还是会有阶段性的行情,可能要从用电高峰那个时候开始。今年煤炭收益可能不会有前面三年那么高。 房地产还是值得关注的,大家可以继续看一下房地产的发展进程,有可能上半年涨的会比下半年要好一些,因为要使经济企稳,政策上肯定是上半年先出。家电、建材在2023年可能也会跟着房地产产业链有表现的机会。可以关注家电ETF(159669)、建材ETF(159745)。 4、金融板块 金融板块我觉得可能成不了全年主线。因为金融板块它有一个大的帽子叫做“服务实体经济”。其中的证券行业有可能有阶段性行情。 说了这么多,一个结论就是权益资产2023年应该是有所表现的。建议大家在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范围之内,可以适当的增加权益资产的配置。不管是A股、港股甚至美股都有机会。美股方面就是美国加息到头以后也有可能会迎来反弹的机会。 商品我们比较看好黄金。随着美元加息到头,黄金也还是有机会的。可以关注黄金基金ETF(518800)。 债券建议大2023年的时候可以稍微小心一下。因为经济复苏的时候债券它有可能就会进入一个震荡调整阶段,赔率也比较低。 (来源:界面AI) 声明:本条内容由界面AI生成并授权使用,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AI技术战略支持为有连云。
lg
...
有连云
2023-01-16
关注成长与价值风格轮动,沪深300成长ETF(562310)、沪深300价值ETF(562320)PK进行时
go
lg
...
300成长指数与沪深300价值指数,以
沪
深
300
指
数
样本股为样本空间,根据成长因子和价值因子计算风格评分,分别选取成长得分与价值得分最高的 100 只股票构成。其中,成长因子包含三个指标: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净利润增长率和内部增长率;价值因子包含四个指标:股息收益率、每股净资产与价格比率、每股净现金流与价格比率和每股收益与价格比率。 从行业组成来看,沪深300成长指数相对于
沪
深
300
指
数
主要超配了电力设备与新能源、电子半导体、医药生物板块,更侧重新兴成长行业,内部增长力强。而沪深300价值指数则与之相反,主要超配以银行为代表的金融板块,以及其他低估值属性突出的传统价值板块,与成长风格形成鲜明差异。(数据来源:Wind,截至2022年末) 英大证券表示,元旦后,市场连续回暖,北向资金大幅净流入。尽管市场整体保持上行趋势,但市场的风格还比较散漫,价值和成长之间的轮动频繁。中长期看,市场整体向好的趋势在不断增强,如果短期指数出现调整,或是波段低吸和配置的好时机。预计在经济复苏没有明显的改善前,价值和成长轮动行情或将反复上演。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请投资者关注标的指数波动的风险以及ETF(交易型开放式基金)投资的特有风险。投资者在作出投资决策前,应该认真阅读相关产品正式法律文件及银华基金相关公告信息,以其为准,自主决策,并且自行承担投资风险。 (来源:界面AI) 声明:本条内容由界面AI生成并授权使用,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AI技术战略支持为有连云。
lg
...
有连云
2023-01-16
当前适合追涨吗?天风证券:耐心等待休整后的相对更为安全的买点
go
lg
...
,日历效应上,下周为春节前最后一周,以
沪
深
300
指
数
为例,日历效应显示近十年6涨4跌,中证1000指数最近4年均为明显下跌,但今年春节或将是近三年人员流动最大的一年,面临9天空窗期,同时在震荡格局下,市场或将担心产生超预期事件;技术面上,市场成交仍未放大,目前成交接近20日平均水平,显示市场仍有上行动力,同时wind全A指数来到前期高点附近筹码密集区,上行阻力也会进一步增强;宏观方面,节后市场将进入美联储加息窗口期,市场的风险偏好有望下行,特别是对北向资金的影响。整体而言,市场仍处震荡格局,结合技术面、日历效应以及宏观场景,市场或将在前高附近展开休整,耐心等待休整后的相对更为安全的买点。我们的行业配置模型继续推荐困境反转型板块,金融地产链以及数字经济等值得关注。
lg
...
金融界
2023-01-16
上一页
1
•••
332
333
334
335
336
•••
374
下一页
24小时热点
市场周评:俄乌冲突骤然升级!普京重大宣布 金价暴涨近153美元 油价飙升逾6%
lg
...
重磅!特朗普提名这位对冲基金经理为财政部长 将负责执行提高关税和减税
lg
...
金价周五飙升近47美元的原因在这!普京发重要信号 分析师金价技术前景分析
lg
...
中国房地产突传“撤资”利空!新加坡资管巨头:将大幅削减对华仓位……
lg
...
金价惊人暴涨后技术面大变脸!FXStreet分析师黄金下周预测 这些因素恐引爆行情
lg
...
最新话题
更多
#SFFE2030--FX168“可持续发展金融企业”评选#
lg
...
14讨论
#链上风云#
lg
...
47讨论
#美国大选#
lg
...
1326讨论
#VIP会员尊享#
lg
...
1495讨论
#比特币最新消息#
lg
...
602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