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数字财富领导者
CoNET
|
客户端
|
旧版
|
北美站
|
FX168 全球视野 中文财经
首页
资讯
速递
行情
日历
数据
社区
视频
直播
点评旗舰店
商品
财富汇
登录 / 注册
搜 索
综合
行情
速递
日历
话题
168人气号
文章
金色观察 | 从
星
巴
克
到可乐 加密域名会是下个风口?
go
lg
...
去中心化域名提供商至少已经在着手解决其中一个痛点了,那就是让Web3领域用户可以更容易识别对方、更轻松地进行交互,去中心化域名服务未来可期。
lg
...
金色财经
2022-10-15
2022 年第三季度 Web3 开发者报告详解
go
lg
...
Gas 费和快速的交易时间,使其成为
星
巴
克
等 Web3 和 web2 公司的热门选择。 截至 2022 年第三季度的多边形开发团队增长。 以下是具体数字: 年初至今活跃的开发团队增长了 335% 活跃的开发团队年 / 年增长 804% 年初至今 API 消费增长 153% 2022 年第三季度 Optimism 开发者统计 Optimism 是以太坊的第 2 层 (L2) 扩展解决方案,它使用 optimistic rollups 来实现每秒 2000 笔交易 (TPS),而费用比直接在以太坊上部署智能合约要低得多。 截至 2022 年第三季度的 Optimism 开发者增长 以下是具体数字: 年初至今活跃的开发团队增长超过 1000% 活跃的开发团队年 / 年增长超过 1000% 年初至今 API 消费增长 460% 2022 年第三季度 Arbitrum 开发者统计 Arbitrum 是以太坊第二层扩展解决方案,它使用 optimistic rollups 来增加以太坊的可扩展性并降低智能合约执行成本。2022 年第三季度,Arbitrum 推出了 Arbitum Nitro,为开发人员和用户增加了区块链的可扩展性。 截至 2022 年第三季度,Arbitrum 开发者的增长情况 以下是具体数字: 年初至今活跃开发者团队增长 516% 活跃开发团队年 / 年增长 795% 年初至今 API 消费增长 121% 2022 年第三季度 Solana 开发人员统计 Solana 是使用 Rust 编程语言构建的第一层智能合约开发平台。Alchemy 于 2022 年第三季度开始为 Solana 开发人员提供支持。迄今为止,Solana 的活跃开发人员团队的年增长率和年初至今已超过 1000%,API 使用量年初至今增长了 500%。 Solana 开发人员截至 2022 年第三季度的增长 以下是具体数字: 年初至今活跃的开发团队增长超过 1000% 活跃的开发团队年 / 年增长超过 1000% 年初至今 API 消费增长超过 500% 下载完整报告以访问其他 Web3 指标,包括: 钱包和 DeFi 基础设施的增长 社会基础设施增长 数据基础设施增长 来源:金色财经
lg
...
金色财经
2022-10-14
Tims中国上市背后:以新流派打法,“开源”咖啡市场
go
lg
...
直到2018年,这家成立时间还要早于
星
巴
克
的咖啡品牌,才漂洋过海来到中国大陆。 为了尽快融入新市场,Tim Hortons母公司Restaurant Brands International选择与笛卡尔资本集团合资成立Tim Hortons中国,由中国管理团队独立发展新公司业务。 自2019年2月,Tims中国在上海人民广场开设首家门店,今年上半年净门店数量已达440家。 尽管姗姗来迟,门店规模刚刚起步,但Tims中国却在资本市场高歌猛进。9月29日,该品牌通过“SPAC+PIPE”的组合模式赴美上市,SPAC是指它会与特殊目的收购公司Silver Crest合并,并以新的代码“THCH”在美股交易,PIPE则是指上市前,Tims已经提前收到上市私募股权投资承诺。 上市后,这家初见规模的咖啡品牌会给中国咖啡行业带来哪些新故事? 老品牌成“新势力”,向规模经济靠拢 成立之初,Tims中国决定将第一家门店设立在上海。 上海是国内咖啡消费能力最强的城市,根据2022上海咖啡文化周开幕式公布的数据,上海每年人均咖啡消费量是全国人均消费的4-5倍。 作为一个相对成熟的咖啡市场,上海很适合初来乍到的Tims中国立足。 然而,以国际知名品牌身份立足上海简单,想要发展却不容易,因为上海的咖啡市场实在太“挤了。 截至今年上半年,上海咖啡馆多达7857家,每万人咖啡馆拥有量为3.16家,平均每平方公里拥有咖啡馆1.3家,已成为全球咖啡馆数量最多的城市。 在激烈竞争中,Tims中国却用4年时间,以上海为支点,成为国内咖啡市场的“新势力”。 据其CEO卢永臣透露,2018年宣布进入中国市场时,Tims中国的目标是10年开1500家门店。但立足上海两年后,他们将目标调整为2026年做到2750家可盈利门店。 提高开店目标的底气,源自不断增长的业绩。2019年-2021年,Tims中国分别实现营收5725.7万元、2.12亿元、6.43亿元,同比增长率分别为271.9%、203.4%。在受到疫情影响的2022年上半年,营收也实现4.03亿,同比增幅70.2%。 收入快速增长的背后,是一支对中国餐饮市场理解深刻的管理团队。Tims中国CEO卢永臣是汉堡王中国的前CFO,且该品牌创始团队有一半人来自汉堡王。 这个团队曾参与汉堡王中国从几十家门店拓展至近1000家门店的全过程,更加清楚国内消费者的需求。从立足上海开始,Tims的消费者认可度不断提升。截至2022年6月30日,该品牌注册会员约为750万,同比增长92.3%。 当然,尽管Tims中国在本土团队带领下发展迅速,但7年开2750家门店的目标仍有可能带来较大的现金流压力。 制定“激进”的战略,是因为CEO卢永臣认为:“咖啡产业是个规模经济,只有规模达到一定优势,才能有品牌影响力,才能将采购、物流、房租等各项成本的优势体现出来。” 为了实现开店目标,走向规模经济,Tims中国选择接受来自资本的助力。而对外融资的Tims,受到了资本市场的青睐,众多明星资本纷至而来。 2020年,Tims中国拿到了来自腾讯的上亿元战略投资;2021年2月,Tims中国完成新一轮融资,由红杉资本中国基金领投、腾讯增持、钟鼎资本跟投;2021年12月,公司获得海外知名机构5000万美元的可转债投资。 2022年3月,Tims中国又宣布获得了来自现有股东以及其他知名机构投资者的总计1.945亿美元和SPAC上市相关的投资承诺。 如今,成功登陆纳斯达克且资金充足的Tims,必然会加快扩张脚步。然而,在
星
巴
克
、瑞幸门店优势较大,前后还有Costa、Manner等一众优质玩家的前提下,Tims如何突出重围,实现规模经济的目标? 新流派打法,深耕本土化 作为舶来品,咖啡本身代表着国际化的生活理念。其中,咖啡的关键词不是“国际化”,而是“生活理念”。
星
巴
克
、Costa等国际品牌在进入中国市场后,将咖啡精品化,选择高档商场、写字楼开设门店,致力于传递一种“咖啡=精致生活”的理念。 而这种生活理念的背后,是单价超过30元一杯的咖啡。较高的定价和“高冷”的风格让这些品牌脱颖而出的同时,放缓了咖啡向更广泛消费群体渗透的步伐。 根据国家统计局、农业农村部、海关总署的统计数据,中国咖啡人均消费量为10杯,而全球咖啡人均消费量为130杯,咖啡在我国的渗透率不足全球的10%。 作为世界三大饮料之一,咖啡的市场空间并不小于茶饮。为了向更多消费群体渗透,Tims中国选择与本地消费者生活习惯相融合的“新流派打法”。 这个“新”,体现在产品设计、店铺设计与全流程数字化等多方面。 首先,在产品设计上,Tims中国保持品牌特色,并探索更多群体饮食爱好。 一直以来,咖啡+暖食的产品组合都是Tims的品牌特色。目前,Tims食物的SKU有40多个,经典如生椰冷萃、浓醇拿铁等,与贝果系列、川香灯影牛肉卷搭配,覆盖早餐,午餐,下午茶和晚餐各个时段。 打入内地市场,Tims中国持续在创新层面发力。Tims认为,中国消费者对咖啡创新要求度高,同时有大量咖啡未渗透到的人群,这些群体将通过创意新品逐渐了解咖啡,并培养出喝咖啡的习惯。 过去,Tims中国每年开发超过70种新产品。近期,Tims咖啡就上架了秋季新品“不止拿铁”,新品在牛乳中加入云上厚乳,奶香更加馥郁。 其次,就门店设计与运营,Tims中国推出多元化的店铺类型灵活拓店,并热衷于打造精准匹配人群的场景。 Tims中国推出了核心旗舰店(金枫店)、标准店(红枫店)、“TimsGo”捷枫店三种不同标准的店铺类型,以覆盖更多咖啡场景。 同时,针对门店的运营,Tims中国围绕着真实的社区,与腾讯电竞、麦德龙、中石化易捷等合作方开设了众多精准定位的联名店。 比如,为抓住Z世代人群的消费偏好,Tims中国在2020年就与腾讯电竞合作,在上海、深圳开设了三家电竞主题店,为Z世代人群提供“咖啡+电竞”沉浸式体验。 最后,在运营方面,强化数字化管理,为咖啡添加“科技”。 众所周知,餐饮行业店层面的整体利润率不算特别高,因为“三高”问题明显,即租金成本高、人工成本高、食材成本高。 目前,Tims的商业智能系统涵盖了业务运作的各个方面,从开店初期选址策略、门店建设、到团队培训、库存管理和食品安全管理,客人点餐及其及用餐反馈,通过数据中台收集运营中的各项数据,赋能运营,提升效率。 通过全流程数字化运营,2020年到2021年,Tims中国保持自营门店调整后EBITDA为正,让快速拓店符合规模经济。(2022年上半年受疫情影响,EBITDA有小幅下滑,笔者认为短期波动不改长期发展态势,会持续关注2022年全年表现。) 同时,疫情下,订单的数字化迁移也为咖啡品牌带来新的机遇。截至2022年上半年,Tims数字订单,包括送货和移动订购,约占运营门店收入的77%。 总之,透过这套“新流派打法”可以看出,Tims中国在“将中国化进行到底”的商业理念下,走出了独特的扩张步伐。 而这种全新的打法,又能为咖啡产业带来哪些启发? 重铸咖啡品牌增长模型 中国是全球增长最快的咖啡市场,现磨咖啡行业目前仍处于高速发展阶段。 据艾瑞咨询研究,2021年,中国现磨咖啡市场规模约为876亿元,相较上一年增速为38.9%,预计到2024年,中国现磨咖啡市场规模有望达到1900亿元。 然而,伴随市场快速发展,国内咖啡行业两个问题逐渐凸显。 第一个问题是,咖啡在不同线级城市之间的发展并不平衡。 艾瑞咨询指出,中国约70%的连锁咖啡店位于一线及新一线城市,咖啡在非一线城市的渗透不充足。 随之而来的另一个问题是,咖啡市场的竞争逐渐升温。据艾瑞咨询数据,2022年,共计536个现磨咖啡连锁品牌选择在华东地区开设门店,全国将近一半的连锁咖啡店都设在华东地区,尤其以上海、江苏、浙江为连锁咖啡店的主要集中地。 这两个问题并不是孤立存在的,正是因为下沉市场难以开拓,咖啡品牌才在东部地区扎堆。同时,过于聚集的咖啡品牌又加剧了市场发展不平衡的问题。 深挖下沉市场潜力,以及培养更广泛的群体消费咖啡的习惯,咖啡品牌将会实现更健康的增长。 针对如何挖掘二三四线城市的“咖啡需求”,Tims中国给出了自己的答案:高性价比的产品组合和因地制宜的店型。 前文提到咖啡本身代表着一种生活理念。相对于非一线城市的消费水平,部分国际品牌价格昂贵的产品定价决定了咖啡在这些城市只能进入小众群体的日常。 Tims中国抓住咖啡市场的中档价格带,推出每杯售价15-30元人民币的咖啡,与暖食形成组合,让更多价格区间的消费者愿意尝试进入Tims门店。比如,早餐时段,Tims推出饮品加9.9元得贝果的套餐。 与此同时,全面推广中小店模型Tims Go店,让Tims走进更多不适合“开大店”的场景,提高了品牌覆盖率和渗透率。 有针对性的产品定价、多种店型扩张的背后,其实是对存量和增量用户不同消费偏好和消费动机的洞察。 美股研究社认为,Tims中国的“新流派打法”更深层次的价值,在于构筑新的产业模型,催生新的消费需求。 广阔的发展空间下,咖啡市场对各类品牌有足够的包容性。同时,向下沉市场推广咖啡文化也需要玩家们各显神通。 Tims中国通过开展各类活动,跨行业进行“梦幻联动”,将咖啡的饮用延伸至更多生活方式。比如,时尚的生活理念:与潮流品牌如MAC、Sephora联名活动,邀请客人到Tims咖啡店里尝试美妆新品,同时享受限量供应的TIMS产品。 再比如,健康的生活方式:Tims中国携手植物肉品牌-星期零,打造无肉也欢农夫卷等等。 这些活动都指向一个目的:强化差异避免同质化竞争。这或许也是Tims成功上市对在一线城市越来越卷的咖啡行业带来的启示。 正如Tims中国CEO卢永臣所说,咖啡市场距离成熟期市场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目前是很难看到“天花板”的,市场增量发展估计未来几十年都没问题。 咖啡连锁品牌们,是时候从零和博弈走向各自精彩了。 文章来源:美股研究社 来源:金色财经
lg
...
金色财经
2022-10-14
史兴国对谈杨民道:新公链烽烟再起 move语言能开启下一轮牛市吗
go
lg
...
监管会不会是公链的归宿? 5、如何看待
星
巴
克
在Web3世界的尝试? 6、Move语言能否开启下一轮L1周期? 7、什么才是有意义的L3? 节目介绍:火讯财经高端访谈节目观火琅琊榜第五季主题为“Web3先行者”,每期节目中,阁主将深度访谈一位知名嘉宾,每期从教育、技术、哲学、投资、艺术、产业、法律等不同视角,畅谈Web3、元宇宙、NFT数字藏品等热点话题,深度剖析前沿经典案例,展望行业未来趋势,为用户带来极具价值的优质内容。 【访谈实录】(有所删减) 第一部分:DeFi 【史兴国】 DeFi自2016年V神的假设性思想实验开始,到2021 年 12 月达到顶峰。当时的DeFi 凭借多个区块链生态系统和应用程序而获得了高达 2479.6 亿美元的总价值锁定 (TVL)。然而,在宏观经济不确定性、地缘政治紧张局势、DeFi 黑客攻击和漏洞增加、市场普遍低迷以及由于Terra、3AC、Celsius 暴雷等近期事件导致的前景越来越悲观。2022 年 6 月,其 TVL 跌至 674.6 亿美元的低点。甚至有人开始质疑:“DeFi已经死了吗?”杨总作为DeFi赛道的深耕者,您如何看待DeFi赛道的当前局面和未来趋势? 【杨民道】 从加密行业经历的三个周期看,第一个是比特币在2013年诞生,再到2017年的ICO,然后就是2020年持续至今的DeFi。我认为这一周期最大的特点是我们看到了真正的DeFi落地应用。在 DeFi summer 之后,TVL确实自峰值跌落许多,但我觉得TVL数据其实是有一定的误导性的,因为TVL中大部分的跌幅是随着比特币以太坊波动的,因为很多资产是以比特币以太坊作为抵押物的借贷协议,但是我们知道DeFi的最重要的指标是稳定币蒸发量。而稳定币蒸发量哪怕到现在这个阶段,它跌幅都是没有TVL严重的。稳定币作为 DeFi 系统中的基石资产,不论是在支付端应用还是作为杠杆的使用,都是 DeFi 的基础应用。只要稳定币的发行没有大幅缩水的话,说明还是有很多资金待在场内。尽管我们在上半年以来看到了由Luna引暴雷引发的去中心化交易所乃至投资机构、借贷平台的连环暴雷,而且监管也抓住了这个机会加码,但 DeFi 未死,甚至也不能说进入了“质疑期”,而是进入了反思的阶段,甚至使去中心化世界得以与监管力量进行更深度的沟通。稳定币、借贷、交易这 DeFi 的三板斧其实也是我们传统金融中最核心的几个功能,在这一周期里,我觉得这一点得到了很好的验证。至于未来趋势,我觉得监管肯定是最大的问题,因为监管开始渗透L1了。最近大家也提到以太坊本身的交易是否抗审查的问题。这是整个加密货币的问题,如果监管没有一个很明确的法律的话,对于后续的资金进场以及应用场景落地等都是问题。比如说目前最典型的一个应用场景就是把美国国债代币化放到链上去,因为现在美国国债的收益已经高过稳定币收益了。但现在做不到也没法做的原因也是监管方面的障碍。这个周期中,把 DeFi 作为加密经济体的底层金融基础设施这个事情已经是板上钉钉了,架构是没有问题的。我们可以看到以太坊之后如Solana这样的新公链都会在第一步建立 DeFi 生态,打通链路,之后就是本轮牛市中诞生的以NFT为首的消费与娱乐类的经济应用。整个 DeFi 发展其实跟人的社会发展是一样的,先诞生具有共识的货币为意识形态,然后由此产生像比特币这样的非组织货币,再落实到稳定币和借贷、交易,形成基础金融设施,再衍生出各种各样的经济活动。DeFi 这个赛道可能不再会是一个单独的赛道,而是会下沉到基础设施层面,致力于怎么通过金融去服务链上的原生经济体,然后再去做份额化。未来 DeFi 还会尝试引入更多资产,包括ERC20、NFT、ERC721、ERC1155等纯链上资产,还有更多的可规模化的实体资产,比如说国债甚至是股票。我也想问问史总,如果是从基础设施入手,史总觉得我们可以怎么帮助DeFi解决当前的一些困境呢? 【史兴国】 本质上讲,我们一直觉得 DeFi 是一个非常自由的试验场,从开始到现在的每一步进步基本上都是靠技术创新来打底的。创新本身意味着不循规蹈矩,所以它所蕴含的风险也会同步增加。马斯克说过,如果你没有失败过,就说明你不够创新,我觉这描述创新挺贴切的。这也是为什么有些DeFi 项目的设计或初衷都不错,但仍可能会面临失败,就是因为创新过程中许多东西难以把控。DeFi其实跟我们互联网早期的一些项目相比,它的项目失败率与数量是差不多的,唯独不同的是,可能早期互联网中失败的项目大家不太知道,而 DeFi 的项目通常只要发生问题都会轰轰烈烈,社会效应更显著。在 DeFi 当中,实际上我们作为技术人员包括整个社区或者行业都倾向于用算法去代替传统人为因素,以达到一个更公平公正的观感。不过我们确实要承认技术、算法本身是有边界的,而且软件的缺陷是我们无能为力的,这一点在学术上有特别严谨的证明。就像我们计算圆周率的时候可以尽力朝小数点后面再多算几位,但最终你要选择在某一点放弃,接受一个并不是最精确的结果,承认不精确是客观存在。所以在软件层面,我们也必须得承认和正视缺陷本身,并在心理上要跟软件缺陷或系统缺陷做一个和解。从哲学上来讲,算法本身也只能处理已知情况,未知情况它是无能为力的。尽管 DeFi 设计者已经把很多条件尽量简化来追求可靠,但未知本身就是一个认知黑洞,没有人能驾驭。但我们也不是毫无办法,在处理缺陷方面实际上也有很多相应的学术成果,简单总结大概是两点。一是预后处理,二是隔离。预后相当于在系统中增加一些在发生问题时能够产生负反馈的条件,让意外向缓和和减弱的方向发展;隔离是我们尽量要把问题限制在一定范围内,不要引发连锁反应,就像您刚才说的连环爆雷。打个比方,就像海上战舰在应对敌人的时候不知道炮弹会打到哪里,所以我们需要预后手段。包括装甲、消防等等,让中弹造成的损伤达到最低。同时我们还要有水密隔舱这样的措施,一旦中弹漏水,战舰也不会因为一个弹孔就导致整个战舰的沉没,而且这些手段也必须与系统整体隔离,否则系统一旦失效,这些措施也会失效。这也意味着 DeFi 实际上没法只靠自己解决一切问题,必须得依靠基础设施来提供一定程度的隔离,还有预后措施。而在这方面呢,现在的区块链做的其实远远不够。比如说现在的区块链串行架构就很容易牵一发而动全身。DeFi 很显然它个刚刚起步的行业,还有很多地方需要试探,基础设施后面也是要逐渐完善的。目前来讲,每一个尝试都是值得肯定的。而且这些尝试也形成了一些很有趣的派系。杨总此前在推特上发表过DeFi各个派系的观点,我觉得十分精彩。您的观点依据便是项目组对待代币的态度,其中有苦修内功,“产品即正义”的少林派,如Uniswap、Compound;有在一定限度内玩花架子套娃的崆峒派,如Synthetix;有“代币即产品”的魔教,如Luna、Safemoon;还有自由自在的天下第一丐帮的Doge。您以项目对待代币的态度为标准划分派系,越偏重产品,越注重呈现出代币的协议治理功能,越偏重代币,则越注重呈现代币的捕获协议收益功能。部分人认为偏重捕获协议收益的 DeFi 资产具有优势,是投资者更好的选择。但今年我们见证的Luna崩盘等事件似乎在对此观点进行证伪。请问杨总,您会把自己归为DeFi的哪一派呢?您认为决定 DeFi 代币价值的到底是什么?你心目中最好的代币机制设计是什么样的? 【杨民道】 我们肯定算少林派,我们也是讲硬功夫。但是我觉得每个少林派内心都有一个魔教的影子,这也是我们 DeFi 人的一个特点。就算是纯正的少林派,我觉得Luna本身的尝试也是非常好的。Luna是把代币经济模型玩到非常极端的案例,这个是一个非常好的尝试,只是市场付出代价确实太大了。我们反过来看,最早的比特币其实是非常典型的少林派和魔教合在一起的一个产品,比特币既可以支付,又可以做价值存储,越买还会越升值,这样也造就了传统金融对比特币的“庞氏”印象。但问题是比特币的波动性特别大,这使比特币的使用场景受到很大的限制,但它的经济模型却是足够的。但是我们知道现实世界的所有的产品都是用法币定价,而比特币这种非主权货币想和法币抢占所谓的现实世界定价权,那自然是不乐观的。我觉得不存在一个所谓完美的代币设计,只有哪个是更合适。比如代币与稳定币之间的关系,可以不那么紧密也可以像Luna一样只能通过燃烧治理代币才能产生稳定币。这也让Luna的生态形成一个非常强的通缩效应。如果我们仅仅做出一个少林派的产品,没有治理代币,而是铸造纯粹的实用型代币的话,那和传统的Web2金融产品有什么区别?它的整个扩展路径以及后面的治理和参与可能完全跟传统金融差不多。一个好的产品一定得把代币的经济模型本身当成产品来设计,它就是产品的一部分。至于像是Luna那样,产品的99%是代币经济模型,还是说十几二十,我觉得这个平衡使我们需要找到的。我个人感觉得三七开。硬功夫再好,最多只能占据30%,剩下的还是要在代币经济模型上下工夫。因为很多加密玩家都忽略了代币模型所产生的的网络扩展效应。这也是为什么 DeFi 自2020年开启了 DeFi summer 。说白了,就是 DeFi 通过流动性挖矿等经济模型点燃了市场。只不过这是行业整体的表现。在产品层面去考虑的话,这也是每一个 DeFi 项目需要思考的问题。代币这个东西如果跟产品结合,在增长的时候能带来大量用户,但反过来也可能就变成负激励,就像StepN。 【史兴国】 您刚才已经给出答案了,就是在产品设计过程中要把经济激励模型跟整个产品结合到一起。我觉得这是Web3应用为产品增加的一个维度。这个维度会给你的业务带来很多可以去调控和发挥的空间,这正是加密行业的一个特点。要说加密世界最火热的议题,我们不得不聊聊以太坊的合并。合并将显著改变以太坊的运营方式、环保程度和叙事。有了这个硬分叉 ,以太坊将在新的共识机制 PoS(权益证明) 上运行,而不是原来的 PoW (工作证明)。自比特币诞生以来,合并被认为是加密历史上最大的事件之一。多家DeFi龙头也这个紧要关头纷纷做出了一些应对。例如涉及到流动性质押过程的Lido 社区发起升级协议的提议,在以太坊合并后重新分配所有收集到的执行层奖励,同时只生成协议费(0%)stETH 作为信标链(Beacon chain)奖励分发运行的一部分。但对非盈利性的 Lido 预言机 报告不收取/分发任何协议费用。借贷赛道的龙头AVVE也面临着众多投资者重仓ETH的问题,假设合并中出现问题导致ETH价格下跌,清盘将随之而来。于是AVVE一边降低借款限额一边提高费用。请问杨总,合并这一过程将对DeFi 生态造成什么影响?会否改变如今的格局甚至是诞生出新的模式? 【杨民道】 在合并之前大家都很紧张,各个生态都有借此套利的人,这自然也是一个不错的策略。以太坊的合并这一事件对比传统金融的话,我感觉就像传统金融放弃金本位一样的历史地位和作用。大家知道POW和POS的争议已经持续几年了,合并实际上促成了几个关键性的改变。一是POW从多数派变成了少数派。无论是市值还是生态,曾经的POW都是合法性最强的,资源自然也会偏向POW。但以太坊合并之后,局势完全反转,共识形成后会将大量的基础设施和投资往POS这个方向去转,这一点是非常明显的。二是POW其实跟POS有一个经济分配问题。POW中大量收益由矿工所得,但某种程度上,矿工中的大部分是跟链的生态和利益相关方是没有关系的,我们也很少见到矿工去开发应用和基础设施。如果某一经济体的产出大部分会流向不相关的一方,那我觉得这个体制是有问题的。就像曾经的赋税更多的是养着皇室而不是地方官员。我在2014年参加以太坊ICU,当时的白皮书中大家最期待的就是POS,因为POS真正把大家的利益进一步捆绑到一起。三是以太坊与比特币在币种地位的争夺。首先比特币本身的价值捕捉能力因为缺乏根植其上的应用,会比以太坊差一些。而作为一种货币来讲,更重要的是你有没有原生的生息能力。法币有国债,有货币基金可以利用所谓的利率来做货币市场的支撑,有最基础的利息和具体利率的市场,但比特币是没有原生利率市场的。但比特币只能用于借贷,不仅不是原生利率市场,反而因为借贷的操作衍生了信用风险。以太坊具备原生生息能力,本身具有产生被动收入,甚至可以被组合成固收类产品的机会。这对 DeFi 的影响非常大,包括史总提到的Lido 社区的流动性质押。所谓的流动质押就是类似固收产品,但同时还是高度流动的固收产品,这样可以把资本效率进一步提高,但同时不影响网络安全。这一点对于整个 DeFi 底层架构的影响是非常大的。你甚至可以理解为在以太坊这个低碳生态里面引入了一个原生生息的资产,这会完全改变 DeFi 的既有范式,更重要是进一步强化了以太坊作为一个储备资产的地位。从所谓的投机资产变成了有生产能力的资产。这也意味着将来以太坊的 staking 收益将会贯穿整个 DeFi 生态,它的收益涨跌都会影响 DeFi 生态其他产品的收益。类似于美元的基础的利率会影响所有的固收产品乃至股价。POS的staking本身在某种程度上可能会成为整个加密金融体系中类似于美元利率对经济体影响的一个作用,以太坊体系更像一个主权经济体。以太坊通过POS之后,所有以太坊扩容类的技术方案也有了落地的前提。比如是不是有可能会接入分片,通过分片做并行,在提速的同时显著增加业务容量。进一步的把以太板的扩容往更快的速度去推进。如果以太坊在扩容这个问题解决不了的话,它会比比特币更急迫地要解决扩容问题。总之,合并后格局变化应该是长远的。另外也想听听史总是如何看待以太坊合并对于DeFi生态的影响呢? 【史兴国】 我这边也是从技术角度来说。实际上在您说明生息这一点之前,我对POS是持一定负面观感的。仅从技术角度来讲,POS确实存在的一些问题,包括V神早期也曾经提出过POS存在着可能的共谋问题,这些问题如果有一个好的社区,那大可以通过政治的方式来解决,反之POW则是唯一解决方案。走纯技术派的话,他一定会觉得POS不如POW,但是反过来回归到价值本身,回归到货币未来能产生更多衍生可能的角度来讲,我觉得您刚才说的道理非常令人信服。以太坊目前带来的变化主要是共识层的算法改变,还有开始尝试像分片式的并行架构来扩展。本身并行架构除了是增加速度之外,更大的是它能够增加业务容量。业务容量增加了之后就能减少很多跨链的必要性。以太坊现在生态内有大量的测链,就是因为它业务容量不够,只能通过侧链实现资产的流动,又做了各种跨链桥相互去连通,这带来的复杂性还有不安全性以及这种跨链导致的抵押所锁定效应等等都是生态成员不喜欢的。一旦业务容量可以上去了,跨链可能性减少了,整个生态的发展一定会比现在要更顺滑多。我同时也同意这不是短期的事儿,就以太坊现在发布的路线图来看,即使不延期的情况下,现在只是做到了信标链。下一步要想达到分片式的并行,至少还要经过两次大升级,如果是分片后的合约也能并行,那至少得经过四次大的升级。就以太坊的升级步骤来看,没有几年的时间是看不到这个成果的。DeFi 生态实际上已经可能不太能够等得了以太坊用这么长时间去演进了。DeFi 可能除了推动以太坊演进外,还可能会推动更多的公链朝并行的高性能方向去演进。所以指谈合并对 DeFi 的影响的话,长远的我们肯定现在没法谈,但眼前的应该是影响不大。当然本身以太坊共识算法改变之后,它区块的能耗成本降低了,一定程度上给上链成本带来了一个比较大的下降空间,那只不过下降空间又并不完全是由区块成本决定的,还包括以太坊通缩计划、业务应用以及验证节点对收益的预期等多方面的影响。所以我们也可以预见到,短时间内上链成本不会出现数量级量的变化,而且合并并没有让 DeFi 生态的基础条件发生质的变化,实质的改变估计还要相当长一段时间才会发生。 【杨民道】 是的,这里面其实还可以补充一点,就是低碳问题。很多艺术家接受不了发布NFT所造成的的碳排放,政治正确式的ESG议其实是不能忽略的,因为这个势力很强,在欧美国家甚至能影响国家立法进程。合并后能耗降低99.9%也可能会对 DeFi 引入新的资产特别的有利。 【史兴国】 是的。现实社会里的很多想法和观点越来越多的影响到加密行业以及其演进路线了。今年8月8日,美国财政部海外资产控制办公室(OFAC) 将与加密应用 Tornado Cash 有关的以太坊地址添加到制裁实体的名单中。这是美国政府首次对智能合约应用进行制裁。而这次制裁也引起了大家关于网络隐私的哲学争论,但更直接的影响是关于以太坊去中心化金融生态系统的复原力问题。该事件标志着监管对DeFi 生态的审查已经从地址层面上升到了协议层面,下一步可能会继续上升到共识层面。2022 年8月16日,以太坊联合创始人Vitalik Buterin(V神)在推特上参与讨论“若监管通过某些协议(如Lido、Coinbase等)的验证者者对以太坊进行协议级别的审查,以太坊社区将如何反应”这一话题时表示,会将这种审查视为对以太坊的攻击,并选择通过更广泛共识(social consensus)将这些验证者的质押权益进行销毁。8 月 20 日起,以太坊矿池 Ethermine 不再产生包含 Tornado Cash 交易的区块。而以太坊合并且 ETH 转 POS 机制以后,验证人很可能成为潜在的监管目标,共识层的抗监管与去中心化成为新议题。请问杨总是如何看待这一事件?Uniswap、ETH、USDC等生态成员该如何应对接下来审查困境?一定程度上拥抱监管会不会是所有公链包括以太坊的最终归宿? 【杨民道】 这个事情其实引发的争论挺多的,包括到底是POW还是POS更能够抗审查。刚才史总提到的 Ethermine 其实是一个以太坊的POW矿池,这也说明了POW跟POS在抗审查层面其实没有过多所谓的优劣区分的。但其实这里面反映的一个更大的问题是监管完善了两条路线,一是应用,二是公链。其实监管者一定是永远落后于创新的,否则也就不存在监管的问题,一定是创新抢跑了,监管才需要把你拉回来,这就是矛盾之处。我们说拥抱监管,如果拥抱监管是要提前监管,那很多创新其实是是没法做的。而且所谓的监管,包括在互联网时代或者在金融领域,监管都是一个主权国家行为,具有属地原则。中国有中国的法律,美国美国的法律,但是区块链的最大的特点就是它没有属地概念而是天然全球化的。这里就回到我们刚刚讲的问题,监管分为两个层次,应用层面应该从用户角度去监管,因为交易的人是有国籍属地的。但是问题在于如果我是针对交易本身去审查或者说要合规,这个问题就复杂化了。比如交易过程是捐钱给北朝鲜,这在美国会被认为是一次非法交易,但北朝鲜会认为这是合法交易。那咱们听谁的?遑论其中还有国际地缘政治力量的博弈。所以这个事情其实在逻辑上是不能自圆其说的,如果以太坊在基础设施、共识层或者在交易层面要去所谓的拥抱监管,这个事情的逻辑是自相矛盾的。整个说白了,如果能把以太坊按照这样监管起来,那这个圈子不要玩了,基本上就会变成联盟链或者是类似私有链的模式而不再是公链了。我纯粹作为作为一个加密行业参与者的角度。我觉得这一底线是一定要去要去守住的,当然我自己也认为其实从根本上是没法去这么监管的,否则这个行业就不会存在十年时间,可能在七八年前就已经被干掉了。因此我其实不是特别担心这个问题。至于监管最终落脚何处,比如节点运营商,我可以去做一些审查或者限制,这是有可能的。但以太坊本身的最后归宿一定不是所谓的去监管,因为整个事情在逻辑上就没法自圆其说,最后的公链一定是技术中立的基础设施,我们把所有的数据所有权、资产所有权回归到用户手上,这是作为公链的最核心和最本质的追求。无论是在技术上还是在法律上,这两个底线都要去扛住。现在美国的国会层面都开始有大量加密从业者去做说服工作,比如 Tornado Cash 最近又解封了,下达命令的官员可能对智能合约什么的都没有搞明白,就下了个命令,最终在反对声之下又纠正了回来。这也说明我们的教育工作是没做够的。作为一个行业应该去对外界做教育工作,也不能都搞对抗高呼要反对监管。我也想了解一下,在史总看来,加密行业对监管有什么应对策略? 【史兴国】 我特别赞同技术中立观点,工具的用途不取决于工具本身,技术也是一个道理。如果对工具去做监管的话,很有可能达不到真正的监管目的,而且极度影响创新。加密社区的文化从来都是抗拒监管的,而且在技术角度,加密社区绝对有足够的工具来抗拒监管。所以我从来也不怀疑加密社区会采取这样的手段来规避监管,这并非恶意对抗,而是创新者本身天然存在一些反叛意识,也正是因为这些反叛意识,让他们成为创新领域的佼佼者。不过,创新越是普及,就得越能够经得起监管。而监管的程度就像您刚才说的,根据各国地域不同,法律不同,监管程度可能会不一样。但是一件事情能不能经得起监管是这个行业本身能不能健康存在的根本。就像新车六年才需要车检而不是一年,并非车的质量太好,而是它本身已经不需要那么严格的监管了。加密行业通过技术手段来使监管变得更难,其实是我们这种技术极客喜欢使用的一些手段或是小乐趣。这点在很多开源软件上都看到影子,比如很著名的电驴分享软件,它实际上在很多层面上触犯了知识产权保护法,但最后在各国不管是起诉还是围剿的情况下,这个系统仍然存活。也就是说,用技术手段去对抗监管的可能性是存在的,甚至有些人对此乐此不疲。但本质上它并不是做恶。至于作为技术拥有者和开发者该不该用技术特权去迎合监管本身,我觉得是取决于每个人价值观的不同,一谈到价值观的话,你就会发现监管其实最终是个政治问题,用技术问题去解决政治问题,那必定是徒劳的。那加密行业既然能够跟风险共处,那为什么不能跟监管共处呢? 第二部分:Web3 【史兴国】 接下来我们再谈一谈Web3 。从最初的的比特币到以太坊,从后来2020年的DeFi之夏和2021年的NFT之夏,加密市场几年来不断涌现出新的产品或方向。可是今年直到现在,似乎都没有出现新的热门赛道,反而是对Web3的讨论越来越多,甚至出现了Web5之类千奇古怪的解读。这也一定程度上导致加密世界对外界而言,有种看不清摸不着的感觉,甚至Web3一词,也遭到了外界“营销话术”的质疑。以您这么多年的经验和前瞻性看来,您对Web3的理解是怎样的,如果用一句话去概括Web3,您会怎么概括? 【杨民道】 整个加密行业的叙事多年下来不断有变化,而Web3这个叙事的选择却很有意思。比特币诞生时,采用的是推翻传统金融的非主权货币,这是一种非常强的意识形态烙印,具有彻底的抗审查和极端的政治主张,显得特别的革命。然后到以太坊ICO发币,包括后面的DeFi、金融炒作、庞氏这一系列东西,从中不难发现,其实越早期的叙事越是带有非常强的意识形态,这是个问题比如比特币,大部分人谈比特币的时候都是很负面的,诸如洗钱、暗网的灰色通用货币等,所以比特币和数字货币本身在过去这七八年里已经被很大程度的污名化了。19年之前,我在传统金融的同事一听数字货币可能就觉得这是传销或者是类似于庞氏的东西。就这事情本身我其实没有义务改变他们的思想观点,包括现在也是一样的。所以Web3概念的提出有两个意义,一个是成为去无污名化的一个很好的营销,营销的说法确实是对的,而营销的推手是美国最出名的风投机构之一a16Z。这个风投机构出名的原因在于其媒体公关部门的运营技巧。但Web3这概念并不是它首次提出的,但却是它将这一早已提出的概念运营成叙事的一部分。大家开始慢慢的淡化加密货币以及相关的法律障碍,用Web3来代替。而Web3本身又有一个很好的意向,从一到二到三这么一个进步主义倾向。最后a16Z的定义大部分人包括我自己也是比较认可,Web3是你彻底拥有你的数据,拥有所属权。从只读、只写到拥有,概念范式转变清晰易懂,这也是大家为什么那么容易接受的原因。当然很多人觉得Web3就是风投机构营造出来骗钱的,我也可以理解,因为他毕竟不是加密行业人。但在加密行业看来,Web3囊括的NFT、GameFi等又确实不是加密货币,甚至 DeFi 严格来说也不是加密货币。Web3这个概念恰好是一个超大母机,下面有加密货币、有NFT、有DeFi、有GameFi,将上述创新都很好地纳入进一个框架里面,所以我觉得这个是一个特别好的叙事。至于这一叙事的推动,尽管存在部分群体刻意推动,但是大家达成共识的速度也很快的,大家已经把它作为一个标准的话语来接受了。 【史兴国】 对,这点也是很有意思的一个发展,确实有很多人用不同的方式去定义它,每个定义其实都有它的道理。我们之所以将这次系列访谈叫Web3先行者,主要的原因也是因为目前这个领域里头存在很多不同的观念,这些观念在碰撞之后可能会产生更有意义的结果。我们希望通过这种方式真正的把Web3能够在各个领域产生什么样的真正能够行得通的模式尽早去探索清楚。实际上,很多企业已经在朝这个方面尝试了,我们并不能说尝试是成功的,甚至不能说有意义,但是这种尝试都是非常有价值的一种试错。就像
星
巴
克
最近宣布推出 Web3 平台 Starbucks Odyssey。Starbucks Odyssey 将
星
巴
克
的忠诚度计划 Starbucks Rewards 与 NFT 平台相结合,允许其客户赚取和购买数字资产,从而解锁独家体验和奖励。此前报道,
星
巴
克
该向投资者预告了其 Web3 计划,并称相信这种新的体验将建立在目前的
星
巴
克
奖励模式之上,顾客可以赚取 "星星",并换取免费饮料等福利。据
星
巴
克
官方数据,去年Q4
星
巴
克
的美国活跃会员数超2500万。有媒体预估,Starbucks Odyssey有望将百万量级的新用户带入加密世界。除体量之外,
星
巴
克
也在极力隐藏加密世界的复杂性。我们知道,许多新人因及加密钱包使用以及资产保护等问题对加密敬而远之,而在Starbucks Odyssey中,用户可以接入现实世界的信用卡支付。杨总您在去年便成功预测今年会有大量Web2公司向Web3转型。那杨总如何看待
星
巴
克
在Web3世界的尝试?除了
星
巴
克
模式以外,Web2公司向Web3转型的路径上还有什么可能的玩法模式? 【杨民道】 我们现在看到的Web2转型其实都有迹可循,Starbucks这种模式其实是把传统的积分代币化。积分本身跟NFT的代币虽然还是有很大的区别,因为传统Web2的积分都是被割裂到公司层面的,其实根本算不上是资产,也就是说这里面有各种问题。比如在割裂了之后,积分本身的流通性、可组合性和可转换性就发挥不了作用。但是如果是变成一个NFT,这个NFT哪怕以积分形式出现在Opensea,那它将来可组合和可变通的方式都会变得非常多,使固定在地域或门店之内的积分成为一种全球化的资产。而这个资产将来怎么发展,价值会怎么变化,这些其实已经脱离了
星
巴
克
本身的控制了。传统Web2企业向Web3转型过程中最典型的是很多 DeFi 的可组合性的东西应用进NFT与GameFi中,让这个东西变成可组合,把流动性的高墙给拆掉了。而且还有一个好处是这个公司哪怕倒闭,其积分可能还会存在,还能流通。这一点我觉得可能也会是将来大量的Web2 公司最容易走的一条路子,就是把各种各样的积分通过NFT的方式把它放进开放体系中去。这是运营模式的转变,但我觉得Web2到Web3其实有很多其他方式的转变,比如说从根本的商业模式上彻底的去做颠覆,这点比较典型的会是游戏公司。游戏公司从传统的游戏转到了区块链游戏,其实对其整个业务模式,收入模型都有巨大的变化。往后包括数值值调整、道具生成等都会从开发团队调整转变为社区共识调整并在智能合约上升级。 第三部分:新公链 【史兴国】 上一轮周期中,涌现出了一批新的Layer1项目,如Solana、Polygon、Fantom和Near等,它们都试图在底层公链上进行一些改进和探索。随着周期进入了新一轮熊市,开发者试图开启新一轮模式上的创新,一波新的公链正在崭露头角。其中最受关注的,无疑是采用了Move编程语言的Libra系项目:Aptos和Sui。纵观L1的区块链技术演变,我们不难看出新的 L1 注重并行执行, 上一轮周期的Solana 就在 Sealevel 的执行环境中使用。而在下轮市场中,Aptos、Sui、Linera 和 Fuel都是采用并行执行理念的项目。Move公链正在成长为杀手级应用,我还注意到,您在推特中戏称Solana市场总监跳槽至Aptos的动作为“跳仓”。但在高吞吐量的网络中,网络每秒可以处理数以万计的交易。而对于使用链并需要运行完整节点与链交互的公司却无法负担复杂的服务器来处理这种大规模的交易负载。这将推动链上用户依赖专门的 RPC 节点供应商,例如 Infura,从而导致更多的中心化。杨总是如何评价Move语言与并行理念的?并行理念是否能开启下一轮L1周期呢?并行执行引擎将如何确保去中心化? 【杨民道】 技术上可能等史总后面再讲,我主要从大的技术演进上说。很有意思的是加密行业的人才涌进其实是一波一波的,而且整个加密技术框架其实很多都是在2013年那段时间前后诞生的。至于从业者,很多也都是半路出家,甚至有的都不是科班搞计算工程的。其次是那时候也不存在这么多应用来推进链的技术演进和架构优化,这也是为什么其实很多人对于以太坊的EVM设计颇有诟病,这是关键一点。另外是以太坊的路线图里面的分片技术早在2014年就有提出,但实现起来难如登天。现在的分片也不是我们当时理解那个分片。其实在公链层面的整个技术迭代过程也是不断的试错过程,比如说2015年的plasma扩容失败后转向Optimism。你会发现,我们虽然一直诟病以太坊的技术演进太慢,但慢的过程也熬死了许多不靠谱的技术方案,就这么慢慢铁杵磨成针。比如说POS,说实在话,早在14年前后有一定技术知识储备的情况下也能搞,但他没有搞。我觉得原因就是以太坊自己也没有想清楚到底是否靠谱,衍生的问题能否解决。经过这么多年之后,随着Merge的开始,以太坊正式转向POS的。说实在话,哪怕我们提前五年跑POS可能也没什么意义,吞吐量也改变不了。但现在我们已经证明这个技术更成熟了,就可以搞了。所以move语言其实也代表了近来的整个市场参与的结构其实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就像19年Solana的团队从芯片公司脱离出来创业,它的架构并行架构其实也应用了很多的芯片设计里面的一些理念。这批新公链有个很大的特点,这批人其实跟他要做的东西的契合度是更高的,不像以前一样都是半出家或转型过来的,大家都是专业人士。从一开始就是就盘算着怎么做一个更好的并行的架构、计算和设计。并行计算这块可能大部分的问题主要是在扩容这一点上,该怎么走出一条跟以太坊不一样的路径。第二点是如果没有并行的话,其实很多应用可能不一定能跑的出来的。你的架构本身其实会限制某些应用的处理。比如说以太坊这种按照一个个区块运行的方式会让某些容易被不断套利的 DeFi 很难在以太坊上跑通,性能即便提升到顶点,你也达不到像中心化服务器的承载能力。我个人觉得像Sui用的技术在某种程度其实已经没有区块这个概念了。如此会导致有很多我们在传统有区块的、按照时间轴走的区块链上难以运转的很多应用在Sui上能够浮现出来。我认为并行计算除了扩容之外,还有很多产品在逻辑就对其有需要。并行架构定型后,链的吞吐量会有一个更大的扩张,当然以太坊也可能会将Roll Up也接入并行,这都是有可能的,包括接入move语言、接入Aptos的虚拟机等。这恰是Layer1的技术竞争中最有意思的一点,并非技术厉害就能赢得竞争,而是看技术本身是否符合我们的需求。目前看来,并行架构在在下一步牛市对非金融的应用赋能会比传统架构上要好的多,在资产安全性角度来说也会更好。这也是为什么越后推出的公链都会基于前辈链,无论从语言上、虚拟机上还是数据结构上做很多总结反思,然后提出新的这个框架,这个框架在设计角度上当然会更加合理,但是不等于它们就一定能赢得这个市场。很多人都小看了以太坊生态的进化程度,曾经率先跑出POS生态的竞争者根本无法比肩以太坊的高度。所以我觉得技术演不一定要做的早,做的快,而是在技术成熟时恰到好处的升级,以太坊就是最好的例子。至于中心化问题,并行架构肯定会迸发更多新应用,但不会导致更加中心化。史总是并行技术大咖,在史总看来,这些新公链项目的下一步会怎么走?Move公链会成为其他公链的杀手吗? 【史兴国】 在move语言出来之后,我们也非常关注。在我们团队分析过之后,至少在我们看来,它目前不具备成为其他公链杀手的潜力:如果要比肩其他公链,move语言至少解决现在公链面临的一些问题,比如扩容、安全性、信用域等等。但是事实上,现在使用move的这四个项目都没有做链层的改进,它们在链层使用的共识仍然是以前的模式。也就是说,它的改进是在链层以外做的。例如Aptos在move合约这层提出了很多并行的概念,包括交易的并行处理,然后放到区块。但在链本身上,它仍然是串行架构。要知道现在所有的问题的瓶颈都已经卡在串行架构这块了,这也是我为什么说以太坊已经开始朝并行架构上走了,这意味着一个新的脱胎换骨的时代开始了。使用move语言但还是采用串行架构的话,链很难在这层面上实现不错的扩展性。 【杨民道】 我想问一下,现在大家都喜欢把共识和执行分割,那在共识上的创新会影响到执行层面吗?我很想了解以太坊会如何解决分片和共识问题。 【史兴国】 以目前传统的共识都是无法解决这个问题的,不管是POS还是POW,抑或其他。这些共识方式都是串行环境下的共识方式,它们的主要目的是在一个特定的计算结果上达成一致。那意味着,算法本身就决定了它是串行的,因此当你实现并行共识的时候,我们无法在多个结果中达成一致,哪怕结果是互补的,是不冲突的。到目前为止,传统共识方式根本就没有给出答案。这是因为这么多年来,大家在尝试做并行化处理的时候会选择在合约层,或是虚拟层,但没有人做链的工作。这块恰恰是我们在2016年就开始做的研究,并在算法和数据结构上更新。只有当数据结构、算法和架构这三个方面同时更新,才能够让并行的共识算法运动起来。话说回来,move在共识和链层面上仍然是串行的,同时它做的改进主要还是集中在如何在语言层面抽象它的资产属性。这样的好处是会让资产更安全,我们很难会因为编程上的bug导致我们资产的流失,但这种改进对链层最急需的扩展性,包括链层的协议兼容性,都是没有任何帮助的。在它的白皮书和技术路线里,我们也没看到任何有关这方面改进的内容。所以,除非他们在有进一步的新的技术方案公布,就以目前的技术路线来看,我觉得这几个项目都不具备成为其他公链杀手的潜力。它在链层的设计也是上个周期就存在了,好处是确实增加了并行性,但是坏处是它彻底的丧失了数据一致性。数据一致性本是区块链的最核心特点,一旦丧失了这个核心特点,就很难在防篡改性和数据一致性跟其他区块链来比较。我对这个并行方式不是特别看好。在我们去年给出的结构中已经把并行区块块链该用什么样的结构都已经画的很清楚了。我们之所以看好以太坊,也是因为以太坊在技术线路图里头使用的也是同样的架构和方向。但在实现过程中仅仅给出架构还不够,还要给出跟这个架构相匹配的公式算法,目前以太坊还没有给出来,所以我们我非常有兴趣的看着它下一步想怎么做。我们超块链不管是架构、数据结构还是算法都已经在2019年就有完整的解决方案了。区块链真正的瓶颈在链上,但很多新项目是手边有什么材料就做什么菜,比如新公链就是开发者手上有很好的move语言技术并用来包装一个项目,但是很少设计未来区块链需要做哪样的改进。我们团队是看未来需要什么菜,转而去培育要做这道菜的材料,当然这不符合加密圈赚钱的快逻辑,而且也非常难。如果要谈公链的未来,只谈技术角度如何让它变得更好的话,那我的看法是新公链必然要走并行化这条路,而且要足够兼容。我发现,行业通常会回避那些最难的问题,然后使用一种上下求索的方式向不同的方向去尝试解决一部分问题。最典型的就是Layer 1解决不了的问题就换Layer 2去做,Layer 2 解决不了问题就再升一层Layer 3,以后还可能出现第四层、第五层。我们可以看到,通过这种分层的方式,让区块链的效率得到十分有效的提升,交易成本也显著降低。但在一些高度定制化的隐私等场景中,L2仍存在一定不足,也无法满足链对扩展性的需求,于是业内开始提出建立新的独立层Layer3。在Starknet的构想中,Layer3、Layer2、Layer1三者呈现递归结构,每一层都可以以倍数压缩成本,首当其冲的就是影响积极性的Gas Fee 问题。而这只是Layer3的可能之一。随着以太坊合并的持续推进,V神也发表了《什么样的Layer3才有意义?》的文章,其中描绘了Layer3的三个愿景——定制功能、可定制化扩容和弱信任扩展。分层模式作为一个扩容的解决方案,给业内提供了很多思路。杨总是如何看待这种附加层模式的?如果附加层模式成为主流,我们应该如何分配、或者是设计Layer3以及后续可能诞生的附加层功能? 【杨民道】 本身我们一直都在以太坊生态做 DeFi ,也就是在Layer 1,在Polygon这种侧链。我们布的协议都是多生态、可以互相跨链的,我们有稳定币,所以我对Layer 3 的感受还是挺多的。我觉得整个以太坊的分层作为一个扩容模式,走到这一步已经是比较符合逻辑的演进路径了。但是演进本身也是有它的局限性的,局限性在于各层之间有一个递归关系,但递归不是无限递归,数据的压缩总会有极限。而且应用端也不一定能处理触达上限的数据。Layer3 用作扩容最大的问题还是在某种程度破坏了可组合性。目前Layer 1 的资产和 Layer 2的资产间是没有可组合性的。就算解决了扩容问题,如果把流动性割裂了,那解决扩容问题其实带来了另外一个问题。当然也有不同朋友提出可能有不同解决方案,比如通过跨链信息层去解决链和链之间的通讯。目前Layer 1和2 的可行之处在于它们都处于同一个链下,所以在安全度、信用域等各方面会比侧链的风险要小一点。但是Layer 3在某种程度上可能对安全的假设变得更加宽泛了,可能会牺牲更多安全性假设来达到性能的要求。就像以太坊的新扩容方案Arbitrum。我们知道Roll up的做法是把大量的计算放到链下,而存储数据在链上。Arbitrum 是把存储也想交给链下委员会去做,分担数据存储压力。这就等于把这两块成本都外包出去了。当然这里面会涉及安全性问题,但以太坊就此引入一些新的数据结构,某种程度上把曾经的永久存储变成一个租赁存储。这个扩容思路就非常巧妙的,在不改变以太坊资源模型的情况下也达到了扩容的目的。这一思路也是很多应用推动出来的。说实话,单一应用是不需要一个全局网络来确保安全度的。好比我喝一杯咖啡,这杯咖啡的支付信息在出了这个房间后是没有任何意义,对这个社会没有任何价值的。我们并不需要以太坊全网的算力来去确保这件事的真实性和可追溯性,我们还可以引入时效机制,对需要确权确认的交易进行为期一个月的空间租赁来确保交易的合法性就OK了。不难发现,以太坊在扩容思路上走出的路线中相互组合的可能是非常多的。当然,在分层模式中也会出现以太坊的对手,我觉得反而是像cosmo模式有可能对以太坊的挑战会比Aptos更大。因为cosm模式并不是在并行层面去跟以太坊竞争,而是在对区块链的理解或者应用理解上的竞争。对于以太坊来讲,每个Layer 都是一个完整的生态,有很多应用在上面跑,但问题是每个应用之间的利益是不一致的。就像金融应用的用户可以接受高额Gas,而社交应用的用户不行。Cosmo模式某种程度上把经济政策完全定制化了,这一点比较较符合Web3逻辑,每个节点都有自己的自主性,包括Gas 是多少,不会受其他链上应用的影响。那史总是如何看待Layer3的呢?您认为什么样的Layer3才有意义? 【史兴国】 V神的说法我其实不完全同意。本身在计算机这领域里头,如果我们做一个体系架构分层,通常我们会用不同的层解决不同的问题,通常不会因为某一层问题没解决透彻,于是我们加一层。因为这只意味着你没有解决问题,只是延缓问题,是一种偷懒的做法。所以目前来讲,我不否认Layer 3是行业需要的,但我不认为Layer 3能解决所谓扩容问题,因为容量问题本身就是Layer 1自己的问题。这个问题的根源也已经很清楚了,就是在目前的串行架构下,Layer 1根本不具备任何扩展能力,甚至连配置能力都不具备。当然我们不能责怪他,毕竟区块链仍然还是个新生事物。但是我们如果不把这层的问题解决,单纯增加递归层去解决扩容问题根本不符合逻辑。如果有Layer 3的话,我倒是希望Layer 3应该去注重解决和这个人间烟火互通的问题。我觉得整个加密市场依靠自我原生的逻辑运行已经很久了,也产生了很多资产,但大多是数字资产,而不是杨总您之前提到的实物资产。Layer 1解决了数字资产的产生和信用保障的问题, Layer 2让这些数字资产产生了更多可编程性或者是应用性。那么Layer 3该解决的是外界进入加密世界的门槛问题。而且我们提到其他问题,不管是扩容问题也好,合约并行问题也好,这些让Layer 1和Layer 2解决就足够了。如果能够靠Layer 3解决了数字货币或者整个数字领域的业务和传统领域业务的互通问题, 将会给这个生态带来极大的实体产业支撑。
星
巴
克
的尝试为行业带来几百万新用户已经让大家兴奋的不得了了,但还有更多的新用户没有加入进来。一旦传统产业能够跟加密领域很好的结合之后, 加密世界的真正的明天和真正的发展就会到来,也就是Web3时代的到来。 来源:金色财经
lg
...
金色财经
2022-10-14
据说80%的人不清楚Web3与元宇宙的关系
go
lg
...
和Web3.0视作“下一代叙事方式”、
星
巴
克
推出“Starbucks Odyssey”计划布局元宇宙......与此同时,Web3也逐渐发展起来。那么Web3与元宇宙究竟有什么关系?相信很多人都对此一知半解。今天,小编带你了解Web3与元宇宙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吹响元宇宙的号角:全新的世界 要理清楚Web3,得先了解元宇宙。元宇宙本身不是一项技术,而是一个概念,它需要5G、人工智能、大数据、虚幻引擎技术、脑机接口和3D操作系统等技术的加持,才能构建出一个虚实相融、身临其境的数字空间,才能让用户在数字世界中感受到沉浸式的体验。 元宇宙能给用户带来最直接的沉浸感,戴上VR眼镜的人就能深刻感受到,元宇宙的世界非常真实。就拿乒乓球运动来说,在电脑和手机上打乒乓球和在元宇宙里玩的感受是不同的,一个是用手指点击,另一个是完全模拟拿球拍挥动的状态,在元宇宙世界中你可以完全沉浸到游戏里去。 元宇宙的特征总结来说共有六个:自由自在的创作、身临其境的体验、自然而然的交流、千变万化的身份、亦实亦虚的场景和随时随地的消费。元宇宙的未来将有千千万万个普通人来参与构建,我们既是应用服务的试用者,也是应用服务的建设者、维护者,在元宇宙中自定义数字内容和服务。这个描述也许听起来难以理解,我们不妨可以结合一下《头号玩家》当中的场景来认识元宇宙。 拉开Web3的序幕:技术革新的时代 1、概念定义 Web3并不是一个新词,它是一个价值互联网,它的演进见证了整个互联网时代的发展。1998年,“万维网之父”蒂姆·伯纳斯·李(Tim Berners-Lee)首次提出Web3.0的概念,他认为Web3.0是一种以人工智能驱动的网络形态。这一概念与我们当下所提出的Web3并非完全相同,我们当下所提出的Web3需要将其放在区块链和元宇宙背景下理解:在《Web3.0,一言以蔽之》一文中,作者对Web1.0、Web2.0、Web3.0也进行了生动的定义。他指出,Web1.0的特征是“可读”(read);Web2.0的特征是“可读+可写”(read+write);Web3.0的特征是“可读+可写+拥有”(read+write+own)。 可以说,Web3是以数字资产为核心对象的价值互联网,其核心特征是算法与资产的交互,利用算法来生成和分发数字资产,实现了资产流转趋向于“零边际成本”。用最通俗易懂的话来说,就是用户可以自行生产并完全拥有自己创造的内容,甚至可以直接从中获利,也就是“为人民服务”、“为人民所有”。 2、发展理念 在Web1.0时代下,用户只能使用计算机来连接互联网,内容单向输出,出现的更多的是像新浪、搜狐等门户网站,消费者的活动仅限于对单一网站的浏览与上传,还处于分散式的网络形态; 到了Web2.0时代,Java和HTML5等编程工具让网络互动了起来,越来越多的行业巨头开始利用互联网搭建平台,人们也逐渐多方面的使用网络:购物、搜索引擎、视频、游戏、社交等多样化的活动涌现出来,这个时代形成了中心化网络形态; 未来,我们将步入Web3时代。Web3时代将实现分布式、多中心的网络形态。每个用户有且只有一个钱包(区块链)作为数字身份,可以跨平台使用,同时也将用户数据交给用户自己保管,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产业区块链化的时代。从此,区块链技术不再局限于区块链本身,Web3将区块链的功能和作用激发出来,使之与其他技术更加深度的融合起来。最重要的是,Web3时代也终会实现真正的去中心化,不同产业之间也会形成相互连通的生态体系。 Web3发展演变过程:结合《Web3.0前瞻研究报告》整合 3、核心价值 首先,Web3有望塑造互联网技术新体系。它的核心理念是将数据所有权从平台转移给个体用户,通过一系列技术对用户数据进行确权,确保数据归用户所余。 其次,Web3有望优化互联网发展模式与产业格局。它更强调去中心化的方式解决中心平台垄断和利益分配不平衡的问题,让更多的中小企业、创作者在一个更加开放的生态系统中获利。 最后,Web3有望构建互联网经济新范式。它依托区块链的通证经济体系,将数据及资产转化为数字化权益凭证,以数字凭证流通方式实现数据确权、数据交易和数据流转等应用,能够拓展数字经济的新空间。 Web3与元宇宙: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从工业革命开始,纵观每一个时代,我们发现每个时代都有底层技术触发时代的变革。那么在元宇宙时代,Web3就是底层技术——它为元宇宙提供技术底座和经济基石。元宇宙中的核心要素“数字身份”、“经济体系”与Web3的存在息息相关。 元宇宙和Web3都代表着互联网的未来:虚拟现实、人工智能解决了元宇宙前端技术需要,而Web3中的区块链、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创新,为元宇宙后端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 有元宇宙,Web3能发展吗?能发展。 没有元宇宙,Web3能发展吗?也能发展! 如果说元宇宙是生产力,那么Web3就是生产关系。这两者相互依存、相互作用,有着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元宇宙提升的是用户体验感,它只是用户体验互联网的一个工具,改变了用户使用互联网的设备,从PC端计算机到移动端手机,再到未来的VR/AR眼镜,元宇宙预示着互联网时代生产力的变化。 而Web3更像是一种制度层面的产物,是制度的创新,它改变了生产关系,所以在一定程度上,Web3的变革给人的感受并不直观,但Web3元宇宙可以被看作是一个去中心化的元宇宙,它能在元宇宙中创建出一个全新的经济模式——创作者经济,通过为数字创作的确权、流通、价值发现提供了新途径新范式,激发创作者内容创作和服务提供创作的积极性,从而带来更好的体验,极大的刺激更多用户参与进来,使元宇宙更加有活力! Web3与元宇宙的关系图 先进生产力必须匹配先进的生产关系才能产生更大的价值。元宇宙+Web3会是下一代互联网,一个智能的、全息的互联网。我们要正确看待Web3与元宇宙之间的关系,找准属于自己的风口,迎接Web3时代的到来! 注:本资料整理于网络,来源于可信区块链推进计划,由零识区块链整理发布,仅用于对Web3学习交流和思考,不具任何商业用途,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转载或公开引用需获取授权及注明出处,谢谢! 来源:金色财经
lg
...
金色财经
2022-10-13
iNFTnews|《时代》杂志盈利1000万美元 他做对了什么?
go
lg
...
FT的品牌如纽约时报、Twitter、
星
巴
克
、耐克、普拉达、可口可乐等都已在NFT的路上持续探索,更多大公司如阿里巴巴、腾讯、HTC、华硕等都已涉足NFT业务。众多知名品牌(企业)纷纷向NFT领域的转型之际,或可预见它将成新的趋势。 对《时代》杂志来说,在快速变化的NFT领域,除了认识到“必须改变品牌与消费者的关系”之外,还有更多的障碍等待他们去突破。“不知道那会是什么样子”,《时代》总裁Keith Grossman对于未来的发展这样表示到。但对通过涉足NFT使《时代》杂志及市场得到更多价值增长,他认为这是可以实现的。 参考: https://decrypt.co/111168/time-president-on-nft-haters-i-dont-understand-the-politicizing-of-a-technology https://decrypt.co/87311/one-of-the-most-transformative-moments-in-our-lives-why-time-is-betting-big-on-crypto-and-nfts https://decrypt.co/62452/time-magazine-nft-covers 声明:NFT中文社区原创作品,不代表NFT中文社区立场,且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请谨慎对待。如文章/素材有侵权,请联系官方客服处理。 来源:金色财经
lg
...
金色财经
2022-10-13
年轻人梦想“猫狗双全”?你在猫狗身上花的每分钱,都是孤独的一部分
go
lg
...
商家早已瞅准了商机,扎堆掘金宠物市场。
星
巴
克
开设宠物友好门店,为宠物定制活动区;意大利奢侈品牌Gucci推出古驰宠物生活方式系列,一个宠物沙发售价7万……城市里各类猫咪咖啡馆、狗狗餐厅、宠物乐园都成了网红打卡地,有关宠物食品、宠物用品、宠物美容、宠物培训乃至宠物保险的相关服务开始激增且日渐完善。 沸腾的经济 风口将在何方? 伴随中国宠主对养宠科学专业的进一步追求,目前宠物市场在规模扩大的同时,对市场需求细分化的要求也愈发明显。天眼查研究院将从多个角度,结合相关案例给予更多行业灵感,帮助企业和个人在宠物行业产品链上精细化有效发展。 机遇一:宠物食品精细化 贯穿宠物生命周期的宠物食品一直是极具发展潜力的赛道,其具有高频次、强刚需、高复购率等特征。 随着年轻宠物主对宠物科学喂养和商品粮品质的追求,宠物们正在由吃饱向吃好转变。未来品牌可以重点向着重视成分与功能、专注绿色健康的中高端天然粮或处方粮、犬种专用粮发展,同时宠物零食、营养品、清洁产品、毛发护理等细分品类也值得关注。 机遇二:“宠物+”服务形式的多元化与定制化 目前行业产业链中,宠物服务是增长最快的市场之一。除了常规的洗护美容、寄养之外,很多发达城市也出现了宠物学校、代溜代养、宠物摄影、宠物殡葬、宠物运动娱乐等系列服务。宠物主细分化的需求、旺盛的消费能力与部分专业机构的服务空缺,还藏着许多品牌进军行业的新机会。另外以猫狗为代表的跨界业态开始涌现,如“宠物+餐饮”、“宠物+书店”、“宠物+酒店”等,通过社交互动可以进一步激发宠物经济业态组合。 机遇三:宠物用品国产化、智能化 宠物用品的类别比较多,因日常必须且消耗量大,日用和洗护美容用品购买频次较高,所以国货的高性价比、高品质商品能更好地满足宠物主需求,像与宠物项圈、牵引绳、宠物玩具、宠物垫相关的宠物品牌更容易获得青睐。 图为猫咪饮水机 另外为了满足快捷方便、提高生活品质的需求,宠物主对具备智能科技属性的宠物商品关注度也更高,类似智能喂食器、智能猫砂盆、宠物饮水机等产品都呈快速增长之势。 机遇四:培养高忠诚度的会员情感价值 目前市面上的产品差异化普遍不明显,所以导致用户忠诚度不高。学会拉开差异化优势,打造独特的产品力与品牌建设,对于企业尤为重要。如最让铲屎官们关注的焦点——宠物医疗服务,该领域虽然对专业性和技术性要求较高,但也最容易收获用户的好感与信赖。未来谁能把专业度和用户的情感链接价值提前建立起来,那就等于跑赢了一大半。 机遇五:宠物类目MCN/宠物博主 宠物经济的火热,离不开社交媒体的渲染,同时也催生了网红宠物博主、MCN 等机构发展。在宠物内容产业链中,宠物生活、宠物食品、宠物医疗、宠物服务以及相关行业资源,能为机构和达人提供广告商单资源,同时这类品牌方也期待通过联动宣传推荐,拉动自身的品牌价值和影响力。很多风格化的宠物博主商务合作邀约不断,从宠物用品、快消品甚至到豪华汽车品牌广告,变现能力非常惊人。 另外相对真人直播,萌宠出镜带货商品的流拍率更低。在宠物的直播间中,人们更愿意为自家的萌宠冲动“买买买”,赶上双十一、618这样的节点,为宠物屯粮屯货是基本操作。 对此天眼查研究院认为,2022年宠物经济稳定增长的迹象已相当明显。宠物在进阶为家人的过程中,宠物商品也开始向人的消费习惯靠拢,像颜值正义、渠道为王、联名合作这类策略在宠物行业也一样适用,毕竟宠物主都是接受度更高的年轻化人群。其次,除了一二线宠物消费最核心的城市,三四线城市也是值得关注的市场。毕竟三四线城市有很多比较清闲的人群,也有更多的时间照顾宠物,未来的下沉市场将有巨大的增长空间。
lg
...
金融界
2022-10-10
2023 年进场 Web3 的 10 个途径
go
lg
...
2021-22 年,像耐克、迪斯尼、
星
巴
克
和许多其他大型跨国品牌这样的公司,已经进入了加密生态系统。其中不少公司还与原生的 Web3 项目建立了伙伴关系。 商务拓展人员在加密生态系统内外寻找、启动和发展项目与品牌的关系,帮助双方实现增长和创收。 根据你所在项目的规模,你可以处理更多的日常工作,如招聘、社区互助和公共关系。在较大规模的项目中,你可以利用人脉资源,与外部公司建立联系,为他们的 Web3 计划服务。 策划管理 如果你学习和分享有关加密世界中的消息,你就参与了策划管理。 许多网络红人,不管他们的媒介是什么,都会分享他们对新项目的研究。 无论是 NFT、DeFi、游戏,还是其他的什么,分享你所学到的东西,并在某个领域积累专业知识,你就可以建立一个由志同道合的人组成的社区。 然后你可以利用这些知识,以不同的方式协助项目的发展。无论是通过社区互助、代币设计、项目创意,还是你所掌握的其他的资源。 这是一个不断进步和持续学习的行业,分享研究心得有助于你在学习的同时建立自己的人脉圈子。 NFT 交易员 2021 年,加密世界最赚钱的人是 NFT 交易员。 你肯定读过不少这样的文章,许多人在 2021 年前后买卖 NFT,赚取了巨额收益。也有许多人专门从事炒作 NFT。 买卖 NFT 需要大量的研究和社区参与,以便在正确的时间找到盈利的机会。不过,NFT 的交易量也从高点大幅下降。 虽然这个部分与投资者 / 交易员有些联系,但我把它们分开了,因为 NFT 已经证明了它在文化上的重要性,并在技术上实现了突破。 我认为那些关注 NFT 生态系统的人,即使是作为交易员,也要给自己找到一个明确的位置,以便在未来几年,NFT 领域可能出现的大幅增长下,赚取利润。 人力资源 加密领域新的招聘网站正在迅速涌现。许多项目正在寻找合适的岗位候选人。在 Web3 中,将应聘者与公司相匹配是不容易的,这中间需要高质量的协助。 现在,加密货币领域的大部分人力资源是通过直接推荐和独立寻找的。岗位候选人浏览招聘网站或遇到正确的人,就能将他们与工作机会搭上线。一旦找到合适的工作人选,人力资源的工作就变得简单了,但寻找新的候选人可能并不容易。 有一个问题是,许多加密世界以外的人对进入这一领域并不感冒,这是可以理解的。在 2021 年,有的大公司吸引了数以百万计的新用户,但还是破产了。但是,整个行业仍有很大的潜力。 如果你有加密生态系统的从业经历,并能将该行业的积极因素传达给外界,也就是将岗位候选人与项目联系起来,那回报一定是相当丰厚的。 开始的最好方法是建立自己的人脉圈。然后你就可以开始与工作候选人和项目方会面,将他们介绍给彼此。 数字艺术家 数字艺术家是 2021 年的另一个大赢家。艺术家、摄影师和数字艺术家都从 Web3 的热潮中受益匪浅,这很棒。 至少在过去的几年里,艺术家的总是在挨饿的刻板印象被暂时忘却了。数字艺术家、动画师、摄影师等在经过一段时间的磨练和建立了庞大观众群后,已经可以赚取不错的收益了。最近,NFT 市场的激增进一步点燃了他们的希望。 如果这是你的专长,你也可以在未来几年赚钱。由于最近 NFT 的成交有所放缓,现在是继续磨练你的手艺、与各项目建立联系或考虑建立自己的项目的时候了。 人工智能的进步也许是潜在的威胁。然而,如果你有艺术能力和数字技能,你也可以利用人工智能以新的方式扩大你的业务范围。数字艺术和人工智能的结合是一个新的领域,但你得确保自己在这方面保持领先地位。 至于数字动画——NFT 在技术上正在进一步发展。很快,你就会看到更多复杂的媒体以 NFT 的形式出现。 社区经理 这是一项受欢迎的工作,不少人因此获得了可观的财富。 社区经理可以在合适的项目中赚很多钱,尤其是在 NFT 领域。 不仅如此,他们还是必不可少的。社区经理负责发展和维护 Web3 项目中最重要的要素之一,即用户群和粉丝。 你可能听过,加密社区有多强大,加密项目就有多强大。这句话有一定道理。如果不是因为社区,比特币就不会发展到今天的规模。以太坊、Solana、Bored Ape Yacht Club 等成功项目也是如此。 管理更新、用户名单、Discord、Telegram 和一般的社交媒体渠道都是必要的。根据项目的范围和发展阶段,社区经理的工作量和职责有很大的不同。 早期的项目需要成长方面的帮助。成熟的社区则需要教育、人员管理和新的营销举措方面得到帮助。 帮助人们了解情况,活跃起来,保持快乐,你就可以在项目的成功中发挥关键作用。 作家 在任何行业,优秀的内容总是很难找到。 如果你已经在这个生态系统里,并有了几年的经验,你已经远远领先于全球大多数人。我们都倾向于认为,需要学习大量的知识才能在 Web3 中跟上发展和保持活跃。 写作是很好的教育工具,那些有经验的人与他人分享自己的见解。无论是在教育、"alpha"、想法或 meme 的领域,都是公平的游戏。不过要跟上行业内发生的每一件事,几乎是不可能的。你可以写推文、博客、技术文档或者书。你可以自己发布内容或为他人代写。在各种媒体上分享你的内容,创建播客和拍摄视频。 每个人都以某种形式写作。专注于写作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从长远来看,仍然可以得到不错的回报。 例如,我对 Crypto Climax 的目标是,成为包含技术和市场信息的在线杂志,为整个加密世界提供信息。另外,我也可以通过视频发布内容。 就像这个名单中的许多其他技能一样,市场的周期性会带来一些阻碍。人们现在对加密货币的兴趣不像去年那么大了。这就是行业的性质,一切都有周期。但是,如果你在这段时间建立好知识体系并与他人分享,你就可以创建自己的人脉圈子,在未来几年内提供远程服务。 「水涨船高」,写作便是一个很好的媒介,可以尽自己的一份力量,并从中受益。 开发人员 开发人员总是能赚到很多钱,而且需求量还很大,特别是对有经验的开发人员。 在这一点上,Web2 开发人员相对容易找到。多年来,远程工作和全球人才市场在这方面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经验丰富的开发人员仍是市场上的香饽饽。 在 Web3 的世界里,事情可能更棘手,因为没有那么多有经验的智能合约开发人员。这是相对较新的领域,也是高度脆弱的事业。Web3 的后端开发人员正在创建与用户资金直接挂钩的基础架构,在这种环境下,交易是不可逆的,且相对的匿名可能性仍然是存在的。如此一来,后患无穷,加密世界里有许多黑客,他们盗取了高达数十亿美元的资金。 然而,市场还在,需求也还在。未来几年应该会看到对加密世界的兴趣和活动再次爆发。哪怕是只有两年 Solidity 编程经验的人,也会有很多工作机会,而且报酬非常高,如果你非常擅长 Solidity,回报会更高。 其他的开发人员也可以在这个领域赚很多钱。Web3 的前端开发仍然有很大的需求。安全性也延伸到了前端和中端服务。Web3 的前端通过 HOOK 与浏览器钱包相接。这样的连接并不十分可靠,有很多需要注意的地方。常见的 Web2 漏洞,如注入和 CSRF 在这里也是威胁因素。当用户把钱包连接到应用程序时,结果可能是毁灭性的。 总之,对开发人员的需求总是很大,无论你的专长是什么,各大项目都需要勤奋的开发人员,需要他们的经验和细心,来建立和维护 Web3/ 加密世界的 "玻璃屋"中的应用程序。 创业者 开创一家公司,你可能会发财,也可能成为一个恶棍,或者两者同时。这点与 Web3/ 加密领域以外的世界不太一样。 我觉得没有什么比把一个愿景变成现实,并把它建设成对人们有用或有趣的东西更令人激动了。 如果你也这么想的话,那么你的目标也应该是成为一名创业者。但不能低估创业带来的挑战。这是一个高度技术性的领域,到处都是困难。有能力的协议和智能合约开发人员供不应求,且需求在不断增加。现在有无数的竞争者,因为成千上万的新项目如潮水般冒出来。这是一个很难突破的市场,尤其是你想要建立一些真正的、独特的、有用的东西。 好的方面是有大量的免费资源供你学习技术。Web3 社区很大,而且在不断成长。社区内充满了渴望成功和有能力的人,他们希望与其他人见面并着手开发。大多数项目只是加密世界内少数成功案例的分叉。因此,如果你有能力并且愿意做原创,你就可以脱颖而出。在过去的 13 年里,许多人因为做原创而变得相当富有,而且很容易从加密货币支持者和风险投资公司获得资金。 当你探索加密领域时,你会看到基础架构、产品、社区和应用方面的鸿沟。同样,项目之间相互抄袭的频率惊人的高。有很多空间可以供你施展,创造新的事物并获得丰厚回报。 无论你的重点是在基础架构或应用方面,无论你喜欢 DeFi 还是 NFT,游戏,或赌博,你都可以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 我的偏好是内容和游戏,特别是简单的社交游戏。 你呢? 结论 我希望本文对你有帮助。这一次我们探讨了进入加密领域的技能。下一次我们会研究究竟如何进入各种赛道。 来源:金色财经
lg
...
金色财经
2022-10-10
a16z 合伙人:最成功的应用是被包装的游戏
go
lg
...
dvisor 为写评论提供积分,为什么
星
巴
克
有一个靠忠诚度消费可以获取免费咖啡的小程序,以及为什么谷歌新闻一开始的时候为阅读文章发放徽章。 然而,在过去的十年中,游戏化的魅力已经消失了。 在辉煌时期,许多早期的开发者以不符合用户利益的方式使用游戏化。我们可以看到,写评论对 Tripadvisor 有利,并不是对用户有利。允许谷歌新闻访问网络历史,甚至可能会对重视隐私的用户产生坏处。 这些游戏化项目一定程度上在短期内推动了用户参与度的提升,但大多数并没能长期留住用户。迄今为止,许多这样的项目已经关闭。 这些游戏化项目之所以失败,是因为他们忽略了优秀游戏设计背后的最原始的规律——伟大的电子游戏的基础是用户留存。像《魔兽世界》和《糖果传奇》这样的经典游戏已经吸引用户游玩了超过 10 年。这些游戏之所以成功,是因为它们的游戏机制与用户的内在动机一致。通过建立反馈回路,教导和奖励用户,它们提供了一条长期的走向“游戏大师”之路。 今天很多做得很好的应用程序都在自身核心产品设计中包含了这些游戏设计原则。这些类似于游戏的体验赋予了用户趣味,并建立了长期的使用习惯。这个范畴包括许多广受欢迎的现代应用程序,涉及生产力、社交网络、金融、心理健康和教育等各个方面。 动机、精通和反馈 虽然对于「什么是游戏」有诸多不同的框架,但大多数人同意三个核心原则。 动机:一个人为什么想玩你的游戏? 精通:游戏的规则和系统是什么? 反馈:这个人将如何学习这些规则? 让我们来看看一些应用了这些原则的几个成功的游戏。 动机(Motivation) 今天的大多数游戏设计师都认同自我决定理论,该理论认为行为可以是内在的或外在的动机。 外在动机来自外部,比如金钱奖励或来自父母/老板的命令。 内在动机来自于先天的心理需求,比如自主性(渴望掌控自己的生活)、能力(渴望控制结果)和关联性(愿意与他人联系)。 大多数游戏都注重内在动机,将其视为行为的最有效、最长期的驱动力。以《洛克人X》(Mega Man X)的入门关卡为例,这是一款经典的科幻动作游戏。在游戏的前5分钟,用户会遇到 Vile 并被击败,(Vile 是一个非常强大的敌方战斗机器人)。 然而,用户并没有看到 "Game Over",而是在最后一刻被一个名为 Zero 的红色机器人所拯救,他穿着类似于法拉利的华丽盔甲。当用户跪在 Zero 面前时,他宣称你会变得更强大,有一天 "甚至可能变得像我一样强大"。 这一连串的动作是内在动机的一个有力展示,该游戏鼓励用户设定两个目标。 1)变得和 Zero 一样强大 2)击败 Vile 这些目标构成了游戏的 "胜利条件",并且具有激励性,因为它们直接加强了用户的能力(变得更强大)和自主性(为自己决定如何去做)。 更重要的是,用户被激励继续玩下去,而不需要使用任何游戏化的套路,不需要徽章,也不需要积分。用户着手实现自我确定的目标,而游戏为他们提供了实现目标的工具。这样就使得产品与内在需求相一致。 这也是许多游戏化应用程序未能掌握的一个关键原则。相反,他们将徽章或积分的积累本身视为一个目标。如果没有内在需求的支持,这些机制最终会成为肤浅的、外在的驱动力,很快就会使用户感到厌倦。 精通(Mastery) 认知是游戏设计的第二个关键原则。一个被激励为获胜条件的玩家已经准备好学习游戏的规则了。就《洛克人X》而言,这些规则包括控制方案(如何运行和射击)和敌人的行为。这些规则向玩家展示了如何获胜:逐渐走向精通(Path To Mastery)。 精通是每项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对能力的内在需求有关。人们希望在投入活动的过程中提高技能,无论是学习一项新的运动还是玩一个游戏。当然,他们还期望,精通这件事情是公平的,进步应该是基于技能和选择,而不是运气。 游戏设计者经常纠结于寻找正确的难度平衡,保持不要太难或太容易。精心设置的游戏创造了心流(flow),这是一种精神状态,在这种状态下,用户强烈地专注于当下,时间飞快地过去。 对于非游戏产品也是如此。例如,画一幅风景画或在吉他上弹奏一个具有挑战性的乐曲,往往也会产生心流。 将内在动机与平衡的掌握路径结合起来,对保持学习效果至关重要。只要规则是公平的,目标看起来是可以实现的,在游戏或活动中做到某一点的用户通常会坚持下去。游戏化应用程序经常出错的地方是,他们庆祝用于跟踪精通情况的系统的使用,比如说等级、经验、徽章,却没有任何真正的挑战或掌握的途径。 当你在 Tripadvisor 中 "升级 "时,并没有掌握什么技能,当你在网站上阅读一篇文章而获得谷歌新闻徽章时,也没有什么真正值得庆祝的。为了更加有效,这些系统需要衡量真正的技能进展,以达到用户关心的内在目标。 反馈(Feedback) 反馈是第三个关键的设计原则,即用户如何学习游戏/产品的规则。 最好的游戏是通过有明确因果关系的反复循环进行教学,比如说超级马里奥通过死亡这个反馈循环来教导用户。 游戏在第一关伊始就出现了一个敌人 Goomba。如果 Goomba 碰到马里奥,他就会死亡,并在关卡开始时重新开始,不过只退回 3 秒。这个短暂的、无害的循环鼓励用户进行试验,直到他们发现他们可以跳过或跳到古巴的上面。 迭代循环还为用户采取正确的行动提供积极的反馈。在下面的动图中,Candy Crush Saga 用壮观的爆炸来庆祝玩家匹配 3 颗相同颜色的糖果。该游戏还采用了偶然性,让用户对意外结果感到惊讶。当用户将匹配的糖果串联在一起时,糖果就会在屏幕上层层叠叠地出现,设计效果快到令人无法追踪,比如说烟花、鱼和闪电这些意外出现的快乐时刻 。 最好的设计师通常假设用户不会阅读说明书,一般都是以一种用 Learning By Doing 的方式设计产品,沿途设置有迭代的反馈回路。这些循环有助于引导用户在通往精通的道路上前进,最终实现他们的目标。很少有游戏化的应用程序能够像上面的例子那样自然地建立反馈环路。 游戏式(Game-like),但不是游戏化(Gamification) 多年来,动机、精通和反馈(MMF)这三个核心设计原则已经远远超出了游戏的范畴。在 20 世纪 90 年代,这些原则被著名的设计公司 IDEO 纳入了以人为本的设计。今天,许多最受欢迎的消费品和企业应用都在其核心设计中使用了 MMF。 游戏与社交 我们许多最流行的社交网络都是游戏式 App。像 Instagram、Twitter 和 Tik Tok 这样的应用直接挖掘了用户的内在动机。用户在创造故事时表达自己(自主性),并在这样做时与其他人产生联系(关联性)。甚至还有一条可选择的精通之路,因为用户可以努力吸引粉丝,并以点赞的形式进行反馈。 Clubhouse 是一个相对较新的 app,在其核心设计中进一步拥抱了偶然性。该应用通过让用户进入直播室,重现 "偶遇 "朋友的感觉,创造愉悦时刻。顶级 Clubhouse 演讲者可以让其他用户主持或提高他们的公开演讲的技能和成就。 无论如何,请注意,这些社交应用都摒弃了积分或徽章的使用,但却有很强的用户长期留存性,这是游戏式体验的标志。 游戏与工作 最近,新一代用于提高生产力的 软件出现了,它更像游戏,而不是工具。Repl.it,一个基于浏览器的 IDE;Figma,一个协作设计工具,分别为编码和设计引入了多人模式。开发人员可以实时工作、评论和互相学习,这种“人的元素”使得这些软件比以前单人操作更有趣。 电子邮件应用程序 Superhuman 也是一个游戏式的例子。在前游戏设计师 Rahul Vohra 的领导下,Superhuman 为其用户设定了一个目标,收件箱为零,并提供微调的控制和收件箱规则,帮助用户完成流程。当用户达到 "零 "收件箱时,Superhuman 会显示一幅美丽的、高清晰度的自然风景图片,并且每天改变。在图像的底部,Superhuman 跟踪用户达到 "零 "收件箱的天数,这也强化了通往精通之路。 游戏与心理健康 Forest 是一款游戏式提升生产力和心理健康的应用程序,拥有超过 600 万付费用户,它将保持专注这件事本身变成了一种游戏。 用户通过种植一棵树来开始注意力集中的训练。当用户在工作时,这棵树会生长,如果用户在时间结束前离开应用程序,这棵树就会枯萎。 一棵枯萎的树是负面的视觉反馈,使用户不敢分心,比如说处理社交媒体或电子邮件。成功地保持专注会养活一棵树,用户可以在他们的个人森林中种植,森林的茂盛程度可以展示用户专注的成就和时长(这也是通往精通之路的一种)。 随着时间的推移,Forest 希望围绕着 "在场 "和 "用心 "建立长期的用户习惯。 游戏与金融 Chime 银行的自动储蓄账户将存钱变成了一种游戏。Chime 为其用户设定了一个明确的目标:存钱,并设计了一整套流程来帮助用户实现这一目标。 Chime 借记卡将交易四舍五入到最接近的美元,并自动转入储蓄账户。这个储蓄金额在每笔交易中都是不同的,并在Chime应用程序的主页反馈中以彩色方式突出显示,用户在打开应用程序时会出现意外的喜悦时刻。 通过在其设计中增添偶然性,Chime让审查银行报表这个传统意义上乏味的苦差事变得有趣。 这种积极的反馈循环强化了储蓄目标,并帮助用户在精通储蓄的道路上培养良好的习惯。随着时间的推移,用户甚至会有动力在 Chime 之外进行储蓄。 游戏与健身 Zombies,Run 和 Strava 是类似游戏的个人健身应用程序,使跑步和骑自行车更加有趣。 Zombies 是一款音频应用程序,用户在其中扮演僵尸疫情中的幸存者。Zombies 通过让用户执行有目标的任务来激励他们跑步,如寻找物资或逃离僵尸。用户通过跑出一定的速度或距离而获胜。该应用程序跟踪每一次跑步,并通过电子邮件发送每日进度报告,庆祝不同里程的里程碑和任务的完成。 Strava采用了和Zombies类似的目标设定和反馈回路,并增加了社交关系。Strava维护用户跑步或骑车的排行榜,因此用户可以看到自己相对于同行的进展。当用户跑得更快时,他们会看到自己在排行榜上实时攀升。其实排行榜本身并不具有内在的激励作用,但在Strava中运作良好,因为比赛是一种自然的竞争活动,用户希望与他们的同龄人一起衡量自己。 游戏与教育 Duolingo 是一个流行的、类似游戏的语言学习应用程序。该应用程序为用户设定了一个目标——学习一门语言,并建议用户每天学习15分钟的课程以达到精通。 课程被分成简短的、比较容易的等级课程,长度类似于手机游戏课程。课程本身是被规划的很好的,重点是帮助用户达到一种心流的状态。每节课都混合了新/旧单词,并匹配用户的表现。如果课程看起来太容易,就会产生新的单词,反之亦然。 Duolingo 还记录了用户连续上了多少天的课,并在连续上课的情况下提醒他们。这就在保持用户自主性的同时,完成了他律(避免成为坏学生)。 放眼未来 这三点核心原则已经被整合到今天许多最成功的现代 App 中,我们可能不再会称其为游戏化,但最基本的原则在今天的游戏化应用中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有意义。 早期的游戏化应用将短期参与置于长期保留之上,而游戏式应用则与用户需求紧密结合,并实现长期用户留存。MMF 框架的核心一直是用户留存。当人们获得乐趣并认识到他们正在实现自己的目标时,他们会建立长期的使用习惯。通过这种方式,游戏式应用程序已经帮助用户向终身目标迈进,比如说从省钱到定期锻炼,再到在工作中提高生产力。 来源:金色财经
lg
...
金色财经
2022-10-08
【小萧说币】NFT总交易量破120亿!熊市颓势后的新春天 下一步机会在哪里?
go
lg
...
low合作,将在门票业务上整合NFT;
星
巴
克
也宣布推出Starbucks Odyssey,将Starbucks Rewards忠诚度计划与NFT平台相结合,允许其客户赚取和购买数字资产,从而解锁独家体验和奖励,如福利或者免费饮品,试图用Odyssey让忠诚顾客获得更广泛的奖励,同时也建立一个更有参与度的社群。 坦率地说,2022年NFT市场很难再次创造2021年250亿美元销售额的辉煌,尤其在美联储升息、通胀不确定等影响市场的因素下,加密货币和传统金融市场都在经历剧烈波动,但相比之下,NFT市场所受影响却没有人们想像中那么大,而且抵御住熊市的捶打,未来可期。#NFT与加密货币#
lg
...
小萧
2022-10-07
上一页
1
•••
59
60
61
62
63
64
下一页
24小时热点
突发重磅消息!中国“最懂区块链官员”宣告开除党籍和公职 涉及虚拟货币等权钱交易
lg
...
俄军首次使用远程导弹!黄金暴拉20美元,比特币直逼10万大关 今日小心这一数据
lg
...
FX168日报:俄乌战争与中东停火都有大消息!黄金又爆发 特朗普财长人选是TA?
lg
...
中美突传重磅消息!日媒:此举使特朗普有权“自由提高”对中国商品的关税
lg
...
《华尔街日报》:朝鲜“神秘人物”加入乌克兰战争!金价2669避险高涨 FXEmpire最新黄金技术分析
lg
...
最新话题
更多
#SFFE2030--FX168“可持续发展金融企业”评选#
lg
...
14讨论
#链上风云#
lg
...
47讨论
#美国大选#
lg
...
1319讨论
#VIP会员尊享#
lg
...
1488讨论
#比特币最新消息#
lg
...
596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