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数字财富领导者
CoNET
|
客户端
|
旧版
|
北美站
|
FX168 全球视野 中文财经
首页
资讯
速递
行情
日历
数据
社区
视频
直播
点评旗舰店
商品
财富汇
登录 / 注册
搜 索
综合
行情
速递
日历
话题
168人气号
文章
毕井泉:创新药价格应该由企业自主制定,不以任何名义实施变相行政审批
go
lg
...
28日,在2024年博鳌年会现场,中国
国
际
经
济
交流中心理事长毕井泉表示,目前95%以上罕见病面临无药可用的困境,必须鼓励生物医药创新,尊重企业自主定价的权利。加快建立数据保护制度,建立相关专利,给予发明人相应的市场独占权利;努力降低罕见病药物的研发成本,减少罕见病临床试验病例数;降低罕见病进口注册成本,把罕见病药物的支付标准与定价分开,包括罕见病药物在内的所有创新药价格都应该由企业自主制定,不应当以任何名义实施使用变相的行政审批。
lg
...
金融界
03-28 14:17
如何推进“五个中心”建设?如何发展新质生产力?上海市长划了这些重点
go
lg
...
,实现了4915.8万标准箱。加快建设
国
际
经
济
中心、金融中心、贸易中心、航运中心、科技创新中心,是党中央赋予上海的重要使命,也是上海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在
国
际
经
济
中心方面,2023年上海实现4.72万亿元GDP总量,继续排在世界城市的前列。在国际金融中心方面,上海金融市场的交易总额再创新高,达到3300多万亿元,金融的持牌机构持续向上海集聚。在国际贸易中心方面,上海口岸贸易额再创新高,达到10.7万亿元,占全球贸易总额的3.6%,继续排在全球城市首位。在国际航运中心方面,去年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再创新高,而且连续第14年领跑全世界,实现了4915.8万标准箱。在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方面,有三个数据令人鼓舞:一个是全社会R&D投入占GDP比重提高到4.4%,第二个是每万人口的高价值发明专利再创新高,达到50.2件,第三个是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最新一轮的科技创新集群排名当中,上海排名全球第五。加大颠覆性、前沿技术布局 上海市委副书记、市长龚正介绍,上海要继续加大颠覆性技术、前沿技术布局,打好关键核心技术的攻坚战,努力在若干细分领域率先确立产业发展优势。 上海将坚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把更多科技成果运用到具体的产业和产业链上,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重点是发挥好自身基础优势,从以下三个方面持续提升产业的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和融合化发展水平。 一是推动“2+2”,着力巩固传统产业优势地位。上海将促进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深度融合,尤其是要继续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同时抓“两个转型”,促进所有的产业,尤其是传统产业,要实现数字化转型和绿色低碳转型,通过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赋能传统产业,把传统产业打造成新质生产力。 二是壮大“3+6”,着力打造新兴产业创新高地。“3”就是中央赋予上海的三大先导产业,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去年三大先导产业的规模已经达到1.6万亿元。我们要继续落实国家战略部署,勇担使命任务,实施好新一轮的“上海方案”,持续突破一批“卡脖子”的关键环节,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和安全水平。“6”是上海有特点、有基础的六大重点产业,我们要加快打造电子信息、生命健康、汽车、高端装备4个万亿级产业集群,先进材料和时尚消费品两个5千亿级的产业集群。 三是培育“4+5”,着力抢占未来产业发展高地。“4”是四大新赛道产业,主要是数字经济、绿色低碳、元宇宙和智能终端;“5”是五大未来产业方向,包括未来健康、未来智能、未来能源、未来空间,还有未来材料。上海都制定了行动计划、行动方案,要继续加大颠覆性技术、前沿技术布局,打好关键核心技术的攻坚战,努力在若干细分领域率先确立产业发展优势。 加快从“建框架”向“强功能”迈进 当前,上海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正在加快从“建框架”向“强功能”迈进。龚正指出,上海将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部署要求,着力强化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努力打造成为科技强国建设的重要引擎。 建强创新主体。上海集聚了超过80家“国字头”的高端科研平台,还有一大批新型研发机构,超过2.4万家高新技术企业。上海要大力支持这些创新主体加快发展,建好用好在沪国家实验室、全国重点实验室,完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创新体系,培育更多原创力强的科技领军企业,加快打造体系化战略科技力量。 强化创新突破。瞄准健康、智能、能源、材料等前沿新兴领域和重大方向,主动布局重大科技项目。基础研究是创新突破的源头活水,上海正在推进基础研究先行区建设。把人才遴选、管理、跟踪、评价交由战略科学家全面负责,把“选人而非选项目”的方式作为主要方式,长周期稳定资助优秀科学家,开展高风险、高价值基础研究。 促进成果转化。重点是要解决好平台、资金、载体、服务等方面的问题。上海考虑通过设立科技创新引导基金,加强各类政府引导基金统筹联动,引导更多社会资本投早、投小、投硬科技、投长期。同时,打造一批高质量孵化器,注重超前孵化、深度孵化,为科技企业成长提供全周期优质服务。 构建开放创新的网络。上海拥有浦江创新论坛、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等一批国际化的平台。将进一步建好用好这些重要平台,推动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建设,积极融入全球的创新网络,开拓国际科技交流合作的新路径、新模式,加快形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的良好生态。 据介绍,十年来,上海按照中央部署,坚持科技创新与体制机制创新双轮驱动,实现了科技综合实力和创新整体效能的大幅跃升。 一是面向世界科技前沿,涌现出体细胞克隆猴、单条染色体真核细胞等一批首创成果;二是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累计牵头承担国家科技重大专项929项,参与研制了“天舟”“神舟”“羲和”“祝融”等一批国之重器;三是面向经济主战场,推动C919国产大飞机、首艘国产大型邮轮相继问世,自主研发出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重大战略产品。四是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加大创新药械研制能力,十年来,全国获批上市的1类创新药和创新医疗器械,上海占了近五分之一。以发展高端航运服务业为突破口 上海市委常委、副市长华源在发布会上指出,上海正向全面建成国际航运中心的目标迈进,重中之重就是要加快补齐高端航运服务业等方面的短板,全面提升航运资源的全球配置能力。上海将以发展高端航运服务业作为一个突破口,进一步做强枢纽功能,推动航运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为落实好国家重大战略作出更大贡献。 一是优服务。大力发展航运保险、海事仲裁等高端航运服务。在航运保险方面,要依托国际再保险中心建设,推动航运保险产品与运营模式创新,增强航运保险全球承保能力。在海事仲裁方面,上海将用好去年底正式实施的上海国际商事仲裁中心条例,积极探索临时仲裁,支持境外仲裁和争议解决机构在上海设立业务机构并开展业务,鼓励经营主体优先选择上海作为争议的解决地。 二是强枢纽。要持续完善海港、空港、邮轮港和集疏运体系“三港一体系”建设,加快推进小洋山北作业区、东方枢纽上海东站、浦东国际机场四期等一批重大项目建设,同时,大力发展水水中转、海铁联运等多式联运,还要积极培育发展邮轮经济。 三是促转型。主要是两个方面的转型:第一是智慧转型,第二是绿色转型。在智慧转型方面,重点是基于区块链技术,持续完善上海国际集装箱运输的服务平台,加快打造航运贸易数字化试点的示范平台。在绿色转型方面,重点要推进上海港到洛杉矶港的绿色航运走廊建设,同时加快布局绿色甲醇、LNG等船舶清洁燃料供应链,同时也将进一步推广纯电动船舶等绿色运输工具的运用等。 附:国新办就“聚焦‘五个中心’ 加快建成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举行发布会文字实录 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 寿小丽: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上午好。欢迎出席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今天我们举行“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的第三场,我们非常高兴今天邀请到上海市委副书记、市长龚正先生,向大家介绍“聚焦‘五个中心’ 加快建成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情况,并回答大家感兴趣的问题。出席今天发布会的还有:上海市委常委、副市长华源先生,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市发展改革委主任顾军先生。 下面,首先请龚正先生作介绍。 上海市副书记、市长 龚正:女士们、先生们、媒体朋友们,大家上午好!很高兴有机会向大家介绍上海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五个中心”的有关情况。首先,我谨代表中共上海市委、上海市人民政府,对大家长期以来给予上海的关心和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 加快建设
国
际
经
济
中心、金融中心、贸易中心、航运中心、科技创新中心,是党中央赋予上海的重要使命,也是上海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上海持续推进“五个中心”建设,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大幅跃升。在
国
际
经
济
中心方面,去年上海实现了4.72万亿元GDP总量,继续排在世界城市的前列。在国际金融中心方面,上海去年金融市场的交易总额再创新高,达到3300多万亿元,金融的持牌机构持续向上海集聚,到去年年底,上海共有持牌机构1771家,其中外资的持牌机构也达到了548家。在国际贸易中心方面,去年上海口岸贸易额再创新高,达到了10.7万亿元,占全球贸易总额的3.6%,继续排在全球城市首位。在国际航运中心方面,去年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再创新高,而且连续第14年领跑全世界,实现了4915.8万标准箱。在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方面,有三个数据令人鼓舞:一个是全社会R&D投入占GDP比重提高到4.4%,第二个是每万人口的高价值发明专利再创新高,达到50.2件,第三个是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最新一轮的科技创新集群排名当中,上海排名全球第五。 新征程上,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重要讲话精神,牢记殷殷嘱托,强化使命担当,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和构建新发展格局这个战略任务,以加快建设“五个中心”为主攻方向,统筹牵引经济社会发展的各方面工作,加快建成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充分发挥龙头带动和示范引领作用。 一是围绕提升国际地位和全球经济治理影响力,加快建设
国
际
经
济
中心。我们将继续做大经济总量,着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特别是要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加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的深度融合,积极推进新型工业化,统筹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未来产业前瞻培育,努力打造一批世界级高端产业集群。 二是围绕提升金融市场国际化水平、增强竞争力和影响力,加快建设国际金融中心。我们将配合中央金融管理部门,在增强安全可控能力的基础上,深入实施高水平金融对外开放。重点是完善“四个体系”,即金融市场体系、产品体系、机构体系、基础设施体系,做好“五篇大文章”,即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更好服务实体经济、科技创新和共建“一带一路”。 三是围绕提升贸易枢纽功能,加快建设国际贸易中心。我们将深入实施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率先构建与CPTPP、DEPA等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相衔接的制度体系和监管模式,加快建设“丝路电商”合作先行区、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东方枢纽国际商务合作区等重大贸易载体,推动离岸贸易、跨境电商、保税维修等新型贸易加快发展、做大规模。 四是围绕提升航运资源全球配置能力,加快建设国际航运中心。我们将加快补齐高端航运服务等方面的短板,增强航运保险承保和服务能力,探索海事仲裁模式创新,集聚更多航运企业和功能性机构。同时,加快建设海港、空港、邮轮港和航运集疏运体系,大力推动航运智慧绿色转型。 五是围绕强化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加快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我们将进一步汇聚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布局建设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着力提升重点领域基础研究水平、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努力掌握产业链核心环节、占据价值链高端地位。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上海是一座光荣之城、创新之城、开放之城、梦想之城。这是对我们的深情勉励,更是有力鞭策。我们将始终胸怀“两个大局”,坚持“四个放在”,大力弘扬“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的城市精神和“开放、创新、包容”的城市品格,在更高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推进“五个中心”联动发展、耦合共生、相互赋能,推动上海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不断取得更大成效,以实干实绩迎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 我就先介绍这些。下面,我和华源副市长、顾军副秘书长很乐意回答记者们的提问。谢谢。 寿小丽:谢谢龚市长的介绍。下面我们就进入提问环节,提问前请通报一下所在的新闻机构。 科技日报记者:我比较关注上海的产业发展,像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三大先导产业,还有汽车这类传统产业,上海下一步要怎么推动?发展新质生产力,上海要怎样布局?谢谢。 龚正:谢谢您的提问,这个问题我来回答。发展新质生产力是上海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我们要勇争先、走在前。 综合来看,上海有基础、有优势。一是科技综合实力强。上海已经集聚了国家实验室等一大批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已建、在建和规划下一步要建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达到了20个,还引进了李政道研究所、数学与交叉学科研究院等一批高水平研究机构。 二是产业转型升级早。上海已基本形成以现代服务业为主体、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引领、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的产业发展格局,2023年我们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已经提高到43.9%。 三是高层次的人才数量多。我们大力推进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集聚“高精尖缺”人才,尤其是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这三大先导产业的人才集聚度已经超过80万人,其中集成电路领域的人才占了全国的40%左右。 下一步,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述,坚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把更多科技成果运用到具体的产业和产业链上,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重点是发挥好自身基础优势,从以下三个方面持续提升产业的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和融合化发展水平。 一是推动“2+2”,着力巩固传统产业优势地位。正如您刚才讲到的,像汽车、钢铁、化工,上海的传统产业在上海经济中仍然占着相当大的比重,其中部分产业还是优势产业,不能够忽视和放弃。所以我们现在一手抓“两业融合”,也就是促进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深度融合,尤其是要继续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还有一手是抓“两个转型”,就是促进所有的产业,尤其是传统产业,要实现数字化转型和绿色低碳转型,通过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赋能传统产业,把传统产业打造成新质生产力。 二是壮大“3+6”,着力打造新兴产业创新高地。“3”就是中央赋予上海的三大先导产业,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去年三大先导产业的规模已经达到1.6万亿元。我们要继续落实国家战略部署,勇担使命任务,实施好新一轮的“上海方案”,持续突破一批“卡脖子”的关键环节,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和安全水平。“6”是上海有特点、有基础的六大重点产业,我们要加快打造电子信息、生命健康、汽车、高端装备4个万亿级产业集群,先进材料和时尚消费品两个5千亿级的产业集群。 三是培育“4+5”,着力抢占未来产业发展高地。“4”是四大新赛道产业,主要是数字经济、绿色低碳、元宇宙和智能终端;“5”是五大未来产业方向,包括未来健康、未来智能、未来能源、未来空间,还有未来材料。我们都制定了行动计划、行动方案,要继续加大颠覆性技术、前沿技术布局,打好关键核心技术的攻坚战,努力在若干细分领域率先确立产业发展优势。谢谢。 凤凰卫视记者:上海一直是外商投资的高地,上海提出要打造全球投资的首选地。请问在吸引外资方面,上海还有哪些有诚意的举措?谢谢。 上海市委常委、副市长 华源:感谢您的提问。上海一直高度重视吸引和利用外资。这些年,我们修订完善了跨国公司地区的总部政策,制定实施了外资研发中心提升计划,还出台了稳外资“20条”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全市实际使用外资已经连续4年超过了200亿美元。尤其是去年,我们突破了240亿美元,又创了一个历史的新高。而且我们特别高兴的是,在上海的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和外资研发中心,每年都会新增一批,去年又分别新增了65家和30家,累计分别达到了956家和561家。上海也成为中国内地跨国公司地区总部最为集中的城市。目前,上海累计实际使用外资已经超过了3500亿美元,共有7万多家外资企业在这里得到了蓬勃的发展。这些数据都充分说明,上海始终是外商最青睐的投资首选地之一,跨国公司全球产业链布局的首选地之一。 我们感到,外资之所以看好上海,很大程度上是看好上海持续优化的营商环境,也是看中了上海不断扩大的开放优势。我这里也有一个例子,去年全球知名的制药企业莫德纳落户上海,从签约到开工仅仅用了3个多月的时间,创造了一个“莫德纳速度”,树立了上海重点外资项目建设的新标杆。我们将按照国务院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24条”的决策部署,落实好全国版的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和新版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加快在全市复制推广“莫德纳速度”,让更多的外资项目空间有保障、审批高效率、服务零时差。我们重点围绕“三个提升”进一步发力: 一是着力提升对外开放的水平。对接国际高标准的经贸规则,稳步拓展制度型开放,落实国家全面取消制造业领域的外资准入限制措施,进一步实施好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以更加开放的胸襟来拥抱全球的企业和人才。 二是着力提升投资促进的力度。我们坚持发挥外商投资全球伙伴等机构组织的作用,举办好“投资上海·共享未来”海外行的系列活动,支持外资企业更多投向绿色发展、数字化转型、科技创新等重点领域。 三是着力提升服务企业的能力。我们将进一步健全外资项目专班和专员服务机制,完善好重点企业服务包制度,继续办好外资企业政企圆桌会,为外商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实施好优化营商环境的各项措施,以更加精准的优质服务进一步增强外资企业的获得感。谢谢。 总台央视记者:今年是上海国际科创中心建设十周年,十年来上海科创取得了哪些重大突破?另外,在强化科技创新策源功能方面,上海有什么考虑?谢谢。 龚正:建设上海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一项国家重大战略任务。十年来,我们按照中央部署,坚持科技创新与体制机制创新双轮驱动,实现了科技综合实力和创新整体效能的大幅跃升。一是面向世界科技前沿,涌现出体细胞克隆猴、单条染色体真核细胞等一批首创成果;二是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累计牵头承担国家科技重大专项929项,参与研制了“天舟”、“神舟”、“羲和”、“祝融”等一批国之重器;三是面向经济主战场,推动C919国产大飞机、首艘国产大型邮轮相继问世,自主研发出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重大战略产品。四是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加大创新药械研制能力,十年来,全国获批上市的1类创新药和创新医疗器械,上海占了近五分之一。 当前,上海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正在加快从“建框架”向“强功能”迈进。我们将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的部署要求,着力强化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努力打造成为科技强国建设的重要引擎。 一是建强创新主体。上海集聚了超过80家“国字头”的高端科研平台,还有一大批新型研发机构,超过2.4万家高新技术企业。我们要大力支持这些创新主体加快发展,建好用好在沪国家实验室、全国重点实验室,完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创新体系,培育更多原创力强的科技领军企业,加快打造体系化战略科技力量。 二是强化创新突破。瞄准健康、智能、能源、材料等前沿新兴领域和重大方向,主动布局重大科技项目。基础研究是创新突破的源头活水,上海正在推进基础研究先行区建设。我们把人才的遴选、管理、跟踪、评价,交由战略科学家全面负责,就是把“选人而非选项目”的方式作为主要方式,长周期稳定资助优秀科学家,开展高风险、高价值基础研究。 三是促进成果转化。重点是要解决好平台、资金、载体、服务等方面的问题。我们考虑通过设立科技创新引导基金,加强各类政府引导基金统筹联动,引导更多社会资本投早、投小、投硬科技、投长期。同时,还要打造一批高质量的孵化器,注重超前孵化、深度孵化,为科技企业成长提供全周期的优质服务。 四是构建开放创新的网络。上海拥有浦江创新论坛、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等一批国际化的平台。我们将进一步建好用好这些重要平台,推动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建设,积极融入全球的创新网络,开拓国际科技交流合作的新路径、新模式,加快形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的良好生态。谢谢。 澎湃新闻记者:刚刚龚市长介绍了上海集装箱吞吐量连续14年位列世界第一。我了解到在航运服务业上,上海与伦敦、新加坡等地相比还有一定差距。想请问下一步上海将怎么样去提升?谢谢。 华源:感谢您的提问。刚才龚市长在开场发布中已经谈到这个问题,我想就这个问题再稍微做一些展开。 大家都知道,2020年,上海已经基本建成了航运资源要素集聚、航运服务功能完善、航运市场环境优良、航运物流服务高效的国际航运中心。当前,我们正向全面建成这样一个目标迈进。这当中,重中之重就是要加快补齐高端航运服务业等方面的短板,全面提升航运资源的全球配置能力。我们将以发展高端航运服务业作为一个突破口,进一步做强枢纽功能,推动航运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为落实好国家重大战略作出上海更大的贡献。具体来讲有三个方面: 一是优服务。大力发展航运保险、海事仲裁等高端航运服务。在航运保险方面,要依托国际再保险中心建设,推动航运保险产品与运营模式创新,增强航运保险全球承保能力。在海事仲裁方面,我们将用好去年底正式实施的上海国际商事仲裁中心条例,积极探索临时仲裁,支持境外仲裁和争议解决机构在上海设立业务机构并开展业务,鼓励经营主体优先选择上海作为争议的解决地。 二是强枢纽。总的来讲,就是要持续完善海港、空港、邮轮港和集疏运体系这“三港一体系”建设,加快推进小洋山北作业区、东方枢纽上海东站、浦东国际机场四期等一批重大项目建设,同时我们要大力发展水水中转、海铁联运等多式联运,还要积极培育发展邮轮经济。 三是促转型。主要是两个方面的转型,第一是智慧转型,第二是绿色转型。在智慧转型方面,重点是基于区块链技术,持续完善上海国际集装箱运输的服务平台,加快打造航运贸易数字化试点的示范平台。在绿色转型方面,重点要推进上海港到洛杉矶港的绿色航运走廊建设,同时加快布局绿色甲醇、LNG等船舶清洁燃料供应链,同时也将进一步推广纯电动船舶等绿色运输工具的运用等。 我就回答这些,谢谢你。 南方都市报记者:作为长三角一体化区域发展的龙头,上海接下来怎样继续发挥带动作用?在打通资源方面,有哪些打算?谢谢。 龚正:谢谢您的提问,这个问题请顾军副秘书长来回答。 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市发展改革委主任 顾军:感谢您的提问。大家都知道,长三角地区是我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上海是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的核心城市。我们要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充分发挥龙头带动作用,加强与苏浙皖三省共拉长板、相互赋能,共同做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这篇大文章。重点是强化“四个协同”: 一是强化科技创新协同。推动长三角区域国家实验室互设基地、协同发展,深化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体系布局,加强科技创新共同体联合攻关,支持科技创新成果跨区域转移转化。 二是强化产业创新协同。完善区域产业协同发展机制,聚焦重点战略领域加快跨区域产业布局,推动产业链上中下游、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共同打造新能源、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世界级高端产业集群。 三是强化对外开放协同。加强自贸试验区经验互学互鉴,推动建立长三角区域性“一带一路”综合服务平台,强化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功能引领,放大进博会溢出带动效应,更好服务长三角优势产能、优质装备、适用技术和标准“走出去”。 四是强化体制机制协同。编制实施新一轮三年行动计划,推动编制上海大都市圈国土空间规划,逐步推动公共服务制度衔接、政策协同、标准趋同,持续推进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制度创新和复制推广,深入探索毗邻区域跨界合作的新模式。谢谢。 新民晚报记者:我想问,上海其实有很多的高楼大厦,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老旧里弄,需要改善他们的居住条件。上海如何通过城市更新来提升居民的生活品质呢?谢谢。 龚正:谢谢您的提问,这个问题由我来回答。上海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市民的宜居安居,持续推进城市更新、旧区改造。2022年7月26日,我们历史性地完成了中心城区成片二级旧里以下的房屋改造,为这项持续了30年的民心工程、民生实事画上了圆满的句号。成片旧改完成以后,我们提出要再提速、再加力,推进“两旧一村”的改造,也就是推进零星的二级旧里以下的房屋改造,不成套的老旧住房的改造,还有城中村的改造。我们从去年开始,打算用十年时间、两届政府的时间来推动“两旧一村”改造任务的完成。去年是全面推进的第一年,我们不仅提前完成了全年的改造任务,共完成了12.3万平方米的零星旧改,29.6万平方米的不成套旧住房改造,启动了10个城中村改造项目,更重要的是进一步畅通了各类更新改造的路径,这几年通过实践,实现了“两个创新”: 一个是模式创新。比如打造了蕃瓜弄不成套的职工住宅改造和瑞康里不成套的里弄改造等可复制、可推广的更新项目。比如,瑞康里的项目我们探索了自愿申请腾退、异地实物安置、原地回购或者原地回租这四种组合安置方式,实现了居民按需选择、项目降本增效。 另一个是政策创新。出台了城市更新实施意见以及一系列配套政策。比如,探索建立了“三师”负责制,也就是通过责任规划师、责任建筑师、责任评估师这三师进行联动,让专业的人来干专业的事,破解城市更新当中存在的规划统筹不足、设计品质不高,还有标准规范不适配等问题。 下一步,上海将继续下大力气探索可持续发展的城市更新之路,打好“两旧一村”改造攻坚战,改善更多市民居住条件。同时我们除了“两旧一村”,还要实施好老旧工业区、老的商业商务区、风貌保护区的更新改造,加快推进外滩第二立面,还有吴淞创新城等一批更新项目,进一步提升城市品质,激发城市活力。谢谢。 新华社记者:我们知道,浦东一直是改革开放的前沿,这几年的改革力度也很大,能否介绍一下浦东综合改革试点过程中,有哪些突破性的制度创新?谢谢。 顾军:感谢您的提问。在浦东开展综合改革试点,是深入推进高水平改革开放、加快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的重大举措,是加快建设“五个中心”、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支撑。前面龚市长介绍了上海“五个中心”建设的最新进展,浦东是上海“五个中心”建设的核心区,去年以来,我们举全市之力推进实施浦东综合改革试点方案,推动标志性制度创新成果持续涌现。主要体现为“三个一批”: 一是一批首创性改革加快落地。全国首个航运指数期货挂牌交易,建筑师负责制改革试点持续深化,浦东新区创制性法规、管理措施、地方性法规浦东专章分别达到18部、23部和2部。 二是一批引领性开放加快推进。全国首单海上保税液化天然气加注顺利完成,上海国际再保险交易中心、上海数据交易所国际板启动运行,重点行业再制造产品进口试点率先开展。 三是一批开拓性创新加快突破。揭榜挂帅公共服务平台、境外专业人才临时执业许可制度加快探索,大企业开放创新中心累计达到90家,科技创新引擎功能更加凸显。 下一步,我们将瞄准具备率先突破条件的关键领域,加强系统集成、协同高效,努力做到“三个下功夫”,更好发挥全国改革开放试验田作用。 一是在推进高水平制度型开放上下功夫。我们将制定实施浦东放宽市场准入特别管理措施,有序推动电信、医疗等领域开放,落实版权登记制度等改革试点,加快打造国家制度型开放示范区。 二是在增强全球资源配置能力上下功夫。我们将积极拓展数字人民币应用场景,促进跨国企业跨境收付便利化离岸经贸业务发展,建立健全安全便利的跨境数据流动机制,不断提升要素集聚辐射水平。 三是在建立健全法治保障体系上下功夫。配合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围绕自由贸易账户、商事调解、企业合规改革领域,年内再制定6部浦东新区法规。谢谢。 人民日报记者:上海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离不开国际化的人才,我想问的是,对于国际人才,上海有哪些吸引力,特别是如何吸引国际顶尖人才到上海?谢谢。 龚正:谢谢您的提问,这个问题我来回答。人才是第一资源。可以说,有什么样的人才,城市就有什么样的竞争力。在加快建设“五个中心”的进程当中,我们始终坚持聚天下英才而用之,持续增强人才赋能作用,人才优势已经成为上海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的强大支撑。近年来,上海人才总量持续壮大,比如去年我们共引进吸引海内外人才达到17.2万人,同比增长了12%。现在上海全市人才总规模已经超过675万人;海外高层次人才集聚效应也持续提升,通过实施人才高峰工程、重点产业人才引育专项等政策,我们集聚了一大批急需的“高精尖缺”人才。上海已经累计核发外国人工作许可证44.1万份,来沪工作创业的留学回国人才累计超过31万人,这几项数据都排在全国第一位,上海始终是国际人才逐梦的热土。 我们也深知,没有国际化的人才,就没有国际“五个中心”的上海。所以,我们要放眼全球,延揽各类顶尖人才,加快构建人才国际竞争比较优势,推动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再上新台阶。我们着重想在三个方面下功夫: 一是以国家战略为导向,着力打造高能级创新平台。聚焦“五个中心”建设等重大人才需求,着力建设世界一流的基础科研平台、产业创新平台、科技服务平台,还有“海聚英才”赛会平台这四大平台,打造引才聚才的“强磁场”,让人才在上海干事有舞台、发展有空间、事业能出彩。 二是以改革创新为动力,着力构建高效能的体制机制。实行更加开放、更加积极、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深化人才发展的体制机制综合改革试点,加大人才的发现、推荐、评价等各环节的放权松绑力度,构建梯次合理的金字塔型的人才结构,充分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 三是以服务保障为重点,着力营造高品质的人才生态。精准对接人才在落户、安居、出入境等方面的需求,通过全球杰出人才优享服务、人才全周期服务“一件事”改革等举措,进一步整合优质资源、提升服务品质,努力营造世界一流人才在上海发展的良好环境和生态。谢谢。 寿小丽:最后两个问题。 第一财经记者:我们了解到,近期上海增设了3万多台外卡POS机,推出了一系列提升支付便利化的政策措施,请问上海还将为境外人士来华工作生活旅游提供哪些便利?谢谢。 华源:感谢您的提问。这个问题也是广大境外人士非常关心的一个问题。大家都知道,上海是全国最大的空港海港城市,也是许多境外人士来华经商、学习、旅游的第一站。我们认真贯彻落实中央部署,着眼于形成“以移动支付作为主体、银行卡支付为重点、现金支付为兜底”的支付服务新体系,推动支付“上海方案”持续优化。 一是移动支付。我们推动银联、支付宝、微信创新跨境支付功能,便利用户在境内商户端进行移动支付。目前,中国银联已经能够支持180多个境外钱包的用户在银联直联商户端进行支付,支付宝也能支持10个国家和地区的电子钱包在国内支付。 二是刷卡支付。去年,我们聚焦了重点商圈、重点区域,新设和开通外卡POS机3.7万台以上,在商业、文旅、机场车站等重点领域、区域,实现了重点商户外卡POS机服务全覆盖。目前,上海的外卡POS机刷卡总量和客单价均位于全国城市第一位。 三是现金支付。上海布局了较多的人民币现金支取或兑换网点,包括8000多台ATM机、中资银行网点3500多个、本外币兑换特许经营网点13家和外币代兑换网点183家,通过这些设施,境外人士能够比较方便地获取现金来进行支付。 随着来沪境外人士的不断增加,上海将进一步打通境外人士在上海工作生活的堵点,切实推进服务保障更加优质,更加高效,也更加便利,努力营造一个境外人士宾至如归的体验环境。具体来讲,我们将结合上海“五个中心”的建设,重点在“两个优化”上进一步下功夫。 一方面,我们将持续优化支付的便利化。我们将进一步加大外卡POS机布局设置的力度,进一步拓宽应用场景,在机场等区域设置一站式服务台,同时推动全市ATM机外卡支取人民币现金的全覆盖,加快打造南京东路、南京西路、淮海中路等一些重点的商圈街区离境退税示范街区建设。近期,我们还将出台有关进一步提升支付便利化的具体举措。 另一方面,我们将持续优化涉外服务内容。在今年年初,上海国际服务门户已经上线运行,这个门户的定位就是“欢迎您、帮助您”,方便来沪的境外人士更好地了解上海、融入上海。我们将坚持用户导向、换位思考,持续提升多语种、场景化的功能,让来沪的境外人士感到好用实用,真正爱用,也欢迎大家能够多关注、多使用,同时也给我们多提宝贵的意见和建议。谢谢。 经济日报记者:去年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增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竞争力和影响力”,随后上海也发布了建设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实施方案。请问,上海将如何推动国际金融中心和科创中心这两个中心的联动?谢谢。 龚正:谢谢您的提问,这个问题我来回答。上海五个国际中心建设包括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所以金融和科创都是上海的核心功能,双向奔赴才能更好地成就彼此。我们在工作实践中也深切感受到,金融高质量发展需要科技赋能,科技的自立自强也离不开与之高度适配的金融服务体系的支撑。可以说,无科技不金融,无金融不科技。 近年来,在中央有关部门的指导下,上海大力促进科技与金融结合,已经逐步构建起以科技信贷、科技保险、股权投资和多层次资本市场为基本架构的科技金融体系。下一步,我们将继续着眼科技创新全链条、全过程,依托科技金融改革试验区等重要平台,努力提升上海科技金融服务质效。主要有几个措施: 一是做优科技投资生态,引导金融“活水”滋养科技企业源头创新。上海是股权投资机构的主要集聚地,全市私募股权、创业投资管理人已经超过1800家,管理基金8900多只、总规模达到2.3万亿元,三项数据均列全国前列。我们将进一步促进股权投资行业高质量发展,引导社会资本加大对初创期科技企业的支持,因为初创期风险比较大,不确定因素比较多,但是又需要资金支持。最近我们推动设立了上海科创金融研究院,这是一个专注于促进天使投资发展的社会组织,目的就是要强化对早期项目的发现和投资培育,帮助社会资本做好投资对接。 二是加强多层次的资本市场,助力优质科技企业上市融资、更好地发展。科创板设立五年来,已经成为硬科技企业上市的首选地,到目前为止,上市公司达到570家,累计首发募集资金超过9000亿元,其中上海上市公司在570家当中占了90家,上海的数量不是最多的,但是上海在科创板上市公司的企业累计首发募集资金和市值都是排在第一位的,募集资金达到2300亿元。我们将配合国家主管部门,持续深化资本市场改革,提升上交所主板、科创板等资本市场功能,努力把上海资本市场打造成为支持科技创新和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引擎。 三是做精科技信贷和保险产品,更好满足科技企业多样化的融资需求。引导金融机构适应技术、数据、人才等新型要素的特点,重视无形资产的价值,创新信贷、保险等产品和服务,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比如,我们推动部分商业银行,在临港新片区和张江科学城,面向科技型非上市公司,试点开展“科技企业员工持股计划和股权激励贷款”,这对企业稳定核心员工、激发创新活力就很有帮助。下一步,我们还要支持金融机构创新推出更多科技企业急需的专项融资产品。谢谢。 寿小丽:谢谢各位发布人,谢谢各位记者朋友的参与。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就到这里,大家再见。
lg
...
金融界
03-28 12:08
如何推进“五个中心”建设?如何发展新质生产力?上海市长划了这些重点
go
lg
...
,实现了4915.8万标准箱。加快建设
国
际
经
济
中心、金融中心、贸易中心、航运中心、科技创新中心,是党中央赋予上海的重要使命,也是上海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在
国
际
经
济
中心方面,2023年上海实现4.72万亿元GDP总量,继续排在世界城市的前列。 在国际金融中心方面,上海金融市场的交易总额再创新高,达到3300多万亿元,金融的持牌机构持续向上海集聚。 在国际贸易中心方面,上海口岸贸易额再创新高,达到10.7万亿元,占全球贸易总额的3.6%,继续排在全球城市首位。 在国际航运中心方面,去年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再创新高,而且连续第14年领跑全世界,实现了4915.8万标准箱。 在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方面,有三个数据令人鼓舞:一个是全社会R&D投入占GDP比重提高到4.4%,第二个是每万人口的高价值发明专利再创新高,达到50.2件,第三个是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最新一轮的科技创新集群排名当中,上海排名全球第五。 加大颠覆性、前沿技术布局 上海市委副书记、市长龚正介绍,上海要继续加大颠覆性技术、前沿技术布局,打好关键核心技术的攻坚战,努力在若干细分领域率先确立产业发展优势。 上海将坚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把更多科技成果运用到具体的产业和产业链上,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重点是发挥好自身基础优势,从以下三个方面持续提升产业的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和融合化发展水平。 一是推动“2+2”,着力巩固传统产业优势地位。上海将促进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深度融合,尤其是要继续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同时抓“两个转型”,促进所有的产业,尤其是传统产业,要实现数字化转型和绿色低碳转型,通过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赋能传统产业,把传统产业打造成新质生产力。 二是壮大“3+6”,着力打造新兴产业创新高地。“3”就是中央赋予上海的三大先导产业,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去年三大先导产业的规模已经达到1.6万亿元。我们要继续落实国家战略部署,勇担使命任务,实施好新一轮的“上海方案”,持续突破一批“卡脖子”的关键环节,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和安全水平。“6”是上海有特点、有基础的六大重点产业,我们要加快打造电子信息、生命健康、汽车、高端装备4个万亿级产业集群,先进材料和时尚消费品两个5千亿级的产业集群。 三是培育“4+5”,着力抢占未来产业发展高地。“4”是四大新赛道产业,主要是数字经济、绿色低碳、元宇宙和智能终端;“5”是五大未来产业方向,包括未来健康、未来智能、未来能源、未来空间,还有未来材料。上海都制定了行动计划、行动方案,要继续加大颠覆性技术、前沿技术布局,打好关键核心技术的攻坚战,努力在若干细分领域率先确立产业发展优势。 加快从“建框架”向“强功能”迈进 当前,上海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正在加快从“建框架”向“强功能”迈进。龚正指出,上海将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部署要求,着力强化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努力打造成为科技强国建设的重要引擎。 建强创新主体。上海集聚了超过80家“国字头”的高端科研平台,还有一大批新型研发机构,超过2.4万家高新技术企业。上海要大力支持这些创新主体加快发展,建好用好在沪国家实验室、全国重点实验室,完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创新体系,培育更多原创力强的科技领军企业,加快打造体系化战略科技力量。 强化创新突破。瞄准健康、智能、能源、材料等前沿新兴领域和重大方向,主动布局重大科技项目。基础研究是创新突破的源头活水,上海正在推进基础研究先行区建设。把人才遴选、管理、跟踪、评价交由战略科学家全面负责,把“选人而非选项目”的方式作为主要方式,长周期稳定资助优秀科学家,开展高风险、高价值基础研究。 促进成果转化。重点是要解决好平台、资金、载体、服务等方面的问题。上海考虑通过设立科技创新引导基金,加强各类政府引导基金统筹联动,引导更多社会资本投早、投小、投硬科技、投长期。同时,打造一批高质量孵化器,注重超前孵化、深度孵化,为科技企业成长提供全周期优质服务。 构建开放创新的网络。上海拥有浦江创新论坛、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等一批国际化的平台。将进一步建好用好这些重要平台,推动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建设,积极融入全球的创新网络,开拓国际科技交流合作的新路径、新模式,加快形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的良好生态。 据介绍,十年来,上海按照中央部署,坚持科技创新与体制机制创新双轮驱动,实现了科技综合实力和创新整体效能的大幅跃升。 一是面向世界科技前沿,涌现出体细胞克隆猴、单条染色体真核细胞等一批首创成果;二是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累计牵头承担国家科技重大专项929项,参与研制了“天舟”“神舟”“羲和”“祝融”等一批国之重器;三是面向经济主战场,推动C919国产大飞机、首艘国产大型邮轮相继问世,自主研发出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重大战略产品。四是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加大创新药械研制能力,十年来,全国获批上市的1类创新药和创新医疗器械,上海占了近五分之一。 以发展高端航运服务业为突破口 上海市委常委、副市长华源在发布会上指出,上海正向全面建成国际航运中心的目标迈进,重中之重就是要加快补齐高端航运服务业等方面的短板,全面提升航运资源的全球配置能力。上海将以发展高端航运服务业作为一个突破口,进一步做强枢纽功能,推动航运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为落实好国家重大战略作出更大贡献。 一是优服务。大力发展航运保险、海事仲裁等高端航运服务。在航运保险方面,要依托国际再保险中心建设,推动航运保险产品与运营模式创新,增强航运保险全球承保能力。在海事仲裁方面,上海将用好去年底正式实施的上海国际商事仲裁中心条例,积极探索临时仲裁,支持境外仲裁和争议解决机构在上海设立业务机构并开展业务,鼓励经营主体优先选择上海作为争议的解决地。 二是强枢纽。要持续完善海港、空港、邮轮港和集疏运体系“三港一体系”建设,加快推进小洋山北作业区、东方枢纽上海东站、浦东国际机场四期等一批重大项目建设,同时,大力发展水水中转、海铁联运等多式联运,还要积极培育发展邮轮经济。 三是促转型。主要是两个方面的转型:第一是智慧转型,第二是绿色转型。在智慧转型方面,重点是基于区块链技术,持续完善上海国际集装箱运输的服务平台,加快打造航运贸易数字化试点的示范平台。在绿色转型方面,重点要推进上海港到洛杉矶港的绿色航运走廊建设,同时加快布局绿色甲醇、LNG等船舶清洁燃料供应链,同时也将进一步推广纯电动船舶等绿色运输工具的运用等。 附:国新办就“聚焦‘五个中心’ 加快建成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举行发布会文字实录 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 寿小丽: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上午好。欢迎出席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今天我们举行“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的第三场,我们非常高兴今天邀请到上海市委副书记、市长龚正先生,向大家介绍“聚焦‘五个中心’ 加快建成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情况,并回答大家感兴趣的问题。出席今天发布会的还有:上海市委常委、副市长华源先生,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市发展改革委主任顾军先生。 下面,首先请龚正先生作介绍。 上海市副书记、市长 龚正:女士们、先生们、媒体朋友们,大家上午好!很高兴有机会向大家介绍上海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五个中心”的有关情况。首先,我谨代表中共上海市委、上海市人民政府,对大家长期以来给予上海的关心和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 加快建设
国
际
经
济
中心、金融中心、贸易中心、航运中心、科技创新中心,是党中央赋予上海的重要使命,也是上海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上海持续推进“五个中心”建设,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大幅跃升。在
国
际
经
济
中心方面,去年上海实现了4.72万亿元GDP总量,继续排在世界城市的前列。在国际金融中心方面,上海去年金融市场的交易总额再创新高,达到3300多万亿元,金融的持牌机构持续向上海集聚,到去年年底,上海共有持牌机构1771家,其中外资的持牌机构也达到了548家。在国际贸易中心方面,去年上海口岸贸易额再创新高,达到了10.7万亿元,占全球贸易总额的3.6%,继续排在全球城市首位。在国际航运中心方面,去年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再创新高,而且连续第14年领跑全世界,实现了4915.8万标准箱。在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方面,有三个数据令人鼓舞:一个是全社会R&D投入占GDP比重提高到4.4%,第二个是每万人口的高价值发明专利再创新高,达到50.2件,第三个是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最新一轮的科技创新集群排名当中,上海排名全球第五。 新征程上,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重要讲话精神,牢记殷殷嘱托,强化使命担当,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和构建新发展格局这个战略任务,以加快建设“五个中心”为主攻方向,统筹牵引经济社会发展的各方面工作,加快建成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充分发挥龙头带动和示范引领作用。 一是围绕提升国际地位和全球经济治理影响力,加快建设
国
际
经
济
中心。我们将继续做大经济总量,着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特别是要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加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的深度融合,积极推进新型工业化,统筹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未来产业前瞻培育,努力打造一批世界级高端产业集群。 二是围绕提升金融市场国际化水平、增强竞争力和影响力,加快建设国际金融中心。我们将配合中央金融管理部门,在增强安全可控能力的基础上,深入实施高水平金融对外开放。重点是完善“四个体系”,即金融市场体系、产品体系、机构体系、基础设施体系,做好“五篇大文章”,即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更好服务实体经济、科技创新和共建“一带一路”。 三是围绕提升贸易枢纽功能,加快建设国际贸易中心。我们将深入实施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率先构建与CPTPP、DEPA等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相衔接的制度体系和监管模式,加快建设“丝路电商”合作先行区、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东方枢纽国际商务合作区等重大贸易载体,推动离岸贸易、跨境电商、保税维修等新型贸易加快发展、做大规模。 四是围绕提升航运资源全球配置能力,加快建设国际航运中心。我们将加快补齐高端航运服务等方面的短板,增强航运保险承保和服务能力,探索海事仲裁模式创新,集聚更多航运企业和功能性机构。同时,加快建设海港、空港、邮轮港和航运集疏运体系,大力推动航运智慧绿色转型。 五是围绕强化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加快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我们将进一步汇聚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布局建设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着力提升重点领域基础研究水平、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努力掌握产业链核心环节、占据价值链高端地位。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上海是一座光荣之城、创新之城、开放之城、梦想之城。这是对我们的深情勉励,更是有力鞭策。我们将始终胸怀“两个大局”,坚持“四个放在”,大力弘扬“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的城市精神和“开放、创新、包容”的城市品格,在更高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推进“五个中心”联动发展、耦合共生、相互赋能,推动上海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不断取得更大成效,以实干实绩迎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 我就先介绍这些。下面,我和华源副市长、顾军副秘书长很乐意回答记者们的提问。谢谢。 寿小丽:谢谢龚市长的介绍。下面我们就进入提问环节,提问前请通报一下所在的新闻机构。 科技日报记者:我比较关注上海的产业发展,像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三大先导产业,还有汽车这类传统产业,上海下一步要怎么推动?发展新质生产力,上海要怎样布局?谢谢。 龚正:谢谢您的提问,这个问题我来回答。发展新质生产力是上海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我们要勇争先、走在前。 综合来看,上海有基础、有优势。一是科技综合实力强。上海已经集聚了国家实验室等一大批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已建、在建和规划下一步要建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达到了20个,还引进了李政道研究所、数学与交叉学科研究院等一批高水平研究机构。 二是产业转型升级早。上海已基本形成以现代服务业为主体、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引领、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的产业发展格局,2023年我们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已经提高到43.9%。 三是高层次的人才数量多。我们大力推进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集聚“高精尖缺”人才,尤其是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这三大先导产业的人才集聚度已经超过80万人,其中集成电路领域的人才占了全国的40%左右。 下一步,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述,坚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把更多科技成果运用到具体的产业和产业链上,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重点是发挥好自身基础优势,从以下三个方面持续提升产业的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和融合化发展水平。 一是推动“2+2”,着力巩固传统产业优势地位。正如您刚才讲到的,像汽车、钢铁、化工,上海的传统产业在上海经济中仍然占着相当大的比重,其中部分产业还是优势产业,不能够忽视和放弃。所以我们现在一手抓“两业融合”,也就是促进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深度融合,尤其是要继续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还有一手是抓“两个转型”,就是促进所有的产业,尤其是传统产业,要实现数字化转型和绿色低碳转型,通过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赋能传统产业,把传统产业打造成新质生产力。 二是壮大“3+6”,着力打造新兴产业创新高地。“3”就是中央赋予上海的三大先导产业,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去年三大先导产业的规模已经达到1.6万亿元。我们要继续落实国家战略部署,勇担使命任务,实施好新一轮的“上海方案”,持续突破一批“卡脖子”的关键环节,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和安全水平。“6”是上海有特点、有基础的六大重点产业,我们要加快打造电子信息、生命健康、汽车、高端装备4个万亿级产业集群,先进材料和时尚消费品两个5千亿级的产业集群。 三是培育“4+5”,着力抢占未来产业发展高地。“4”是四大新赛道产业,主要是数字经济、绿色低碳、元宇宙和智能终端;“5”是五大未来产业方向,包括未来健康、未来智能、未来能源、未来空间,还有未来材料。我们都制定了行动计划、行动方案,要继续加大颠覆性技术、前沿技术布局,打好关键核心技术的攻坚战,努力在若干细分领域率先确立产业发展优势。谢谢。 凤凰卫视记者:上海一直是外商投资的高地,上海提出要打造全球投资的首选地。请问在吸引外资方面,上海还有哪些有诚意的举措?谢谢。 上海市委常委、副市长 华源:感谢您的提问。上海一直高度重视吸引和利用外资。这些年,我们修订完善了跨国公司地区的总部政策,制定实施了外资研发中心提升计划,还出台了稳外资“20条”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全市实际使用外资已经连续4年超过了200亿美元。尤其是去年,我们突破了240亿美元,又创了一个历史的新高。而且我们特别高兴的是,在上海的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和外资研发中心,每年都会新增一批,去年又分别新增了65家和30家,累计分别达到了956家和561家。上海也成为中国内地跨国公司地区总部最为集中的城市。目前,上海累计实际使用外资已经超过了3500亿美元,共有7万多家外资企业在这里得到了蓬勃的发展。这些数据都充分说明,上海始终是外商最青睐的投资首选地之一,跨国公司全球产业链布局的首选地之一。 我们感到,外资之所以看好上海,很大程度上是看好上海持续优化的营商环境,也是看中了上海不断扩大的开放优势。我这里也有一个例子,去年全球知名的制药企业莫德纳落户上海,从签约到开工仅仅用了3个多月的时间,创造了一个“莫德纳速度”,树立了上海重点外资项目建设的新标杆。我们将按照国务院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24条”的决策部署,落实好全国版的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和新版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加快在全市复制推广“莫德纳速度”,让更多的外资项目空间有保障、审批高效率、服务零时差。我们重点围绕“三个提升”进一步发力: 一是着力提升对外开放的水平。对接国际高标准的经贸规则,稳步拓展制度型开放,落实国家全面取消制造业领域的外资准入限制措施,进一步实施好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以更加开放的胸襟来拥抱全球的企业和人才。 二是着力提升投资促进的力度。我们坚持发挥外商投资全球伙伴等机构组织的作用,举办好“投资上海·共享未来”海外行的系列活动,支持外资企业更多投向绿色发展、数字化转型、科技创新等重点领域。 三是着力提升服务企业的能力。我们将进一步健全外资项目专班和专员服务机制,完善好重点企业服务包制度,继续办好外资企业政企圆桌会,为外商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实施好优化营商环境的各项措施,以更加精准的优质服务进一步增强外资企业的获得感。谢谢。 总台央视记者:今年是上海国际科创中心建设十周年,十年来上海科创取得了哪些重大突破?另外,在强化科技创新策源功能方面,上海有什么考虑?谢谢。 龚正:建设上海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一项国家重大战略任务。十年来,我们按照中央部署,坚持科技创新与体制机制创新双轮驱动,实现了科技综合实力和创新整体效能的大幅跃升。一是面向世界科技前沿,涌现出体细胞克隆猴、单条染色体真核细胞等一批首创成果;二是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累计牵头承担国家科技重大专项929项,参与研制了“天舟”、“神舟”、“羲和”、“祝融”等一批国之重器;三是面向经济主战场,推动C919国产大飞机、首艘国产大型邮轮相继问世,自主研发出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重大战略产品。四是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加大创新药械研制能力,十年来,全国获批上市的1类创新药和创新医疗器械,上海占了近五分之一。 当前,上海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正在加快从“建框架”向“强功能”迈进。我们将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的部署要求,着力强化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努力打造成为科技强国建设的重要引擎。 一是建强创新主体。上海集聚了超过80家“国字头”的高端科研平台,还有一大批新型研发机构,超过2.4万家高新技术企业。我们要大力支持这些创新主体加快发展,建好用好在沪国家实验室、全国重点实验室,完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创新体系,培育更多原创力强的科技领军企业,加快打造体系化战略科技力量。 二是强化创新突破。瞄准健康、智能、能源、材料等前沿新兴领域和重大方向,主动布局重大科技项目。基础研究是创新突破的源头活水,上海正在推进基础研究先行区建设。我们把人才的遴选、管理、跟踪、评价,交由战略科学家全面负责,就是把“选人而非选项目”的方式作为主要方式,长周期稳定资助优秀科学家,开展高风险、高价值基础研究。 三是促进成果转化。重点是要解决好平台、资金、载体、服务等方面的问题。我们考虑通过设立科技创新引导基金,加强各类政府引导基金统筹联动,引导更多社会资本投早、投小、投硬科技、投长期。同时,还要打造一批高质量的孵化器,注重超前孵化、深度孵化,为科技企业成长提供全周期的优质服务。 四是构建开放创新的网络。上海拥有浦江创新论坛、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等一批国际化的平台。我们将进一步建好用好这些重要平台,推动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建设,积极融入全球的创新网络,开拓国际科技交流合作的新路径、新模式,加快形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的良好生态。谢谢。 澎湃新闻记者:刚刚龚市长介绍了上海集装箱吞吐量连续14年位列世界第一。我了解到在航运服务业上,上海与伦敦、新加坡等地相比还有一定差距。想请问下一步上海将怎么样去提升?谢谢。 华源:感谢您的提问。刚才龚市长在开场发布中已经谈到这个问题,我想就这个问题再稍微做一些展开。 大家都知道,2020年,上海已经基本建成了航运资源要素集聚、航运服务功能完善、航运市场环境优良、航运物流服务高效的国际航运中心。当前,我们正向全面建成这样一个目标迈进。这当中,重中之重就是要加快补齐高端航运服务业等方面的短板,全面提升航运资源的全球配置能力。我们将以发展高端航运服务业作为一个突破口,进一步做强枢纽功能,推动航运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为落实好国家重大战略作出上海更大的贡献。具体来讲有三个方面: 一是优服务。大力发展航运保险、海事仲裁等高端航运服务。在航运保险方面,要依托国际再保险中心建设,推动航运保险产品与运营模式创新,增强航运保险全球承保能力。在海事仲裁方面,我们将用好去年底正式实施的上海国际商事仲裁中心条例,积极探索临时仲裁,支持境外仲裁和争议解决机构在上海设立业务机构并开展业务,鼓励经营主体优先选择上海作为争议的解决地。 二是强枢纽。总的来讲,就是要持续完善海港、空港、邮轮港和集疏运体系这“三港一体系”建设,加快推进小洋山北作业区、东方枢纽上海东站、浦东国际机场四期等一批重大项目建设,同时我们要大力发展水水中转、海铁联运等多式联运,还要积极培育发展邮轮经济。 三是促转型。主要是两个方面的转型,第一是智慧转型,第二是绿色转型。在智慧转型方面,重点是基于区块链技术,持续完善上海国际集装箱运输的服务平台,加快打造航运贸易数字化试点的示范平台。在绿色转型方面,重点要推进上海港到洛杉矶港的绿色航运走廊建设,同时加快布局绿色甲醇、LNG等船舶清洁燃料供应链,同时也将进一步推广纯电动船舶等绿色运输工具的运用等。 我就回答这些,谢谢你。 南方都市报记者:作为长三角一体化区域发展的龙头,上海接下来怎样继续发挥带动作用?在打通资源方面,有哪些打算?谢谢。 龚正:谢谢您的提问,这个问题请顾军副秘书长来回答。 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市发展改革委主任 顾军:感谢您的提问。大家都知道,长三角地区是我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上海是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的核心城市。我们要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充分发挥龙头带动作用,加强与苏浙皖三省共拉长板、相互赋能,共同做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这篇大文章。重点是强化“四个协同”: 一是强化科技创新协同。推动长三角区域国家实验室互设基地、协同发展,深化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体系布局,加强科技创新共同体联合攻关,支持科技创新成果跨区域转移转化。 二是强化产业创新协同。完善区域产业协同发展机制,聚焦重点战略领域加快跨区域产业布局,推动产业链上中下游、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共同打造新能源、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世界级高端产业集群。 三是强化对外开放协同。加强自贸试验区经验互学互鉴,推动建立长三角区域性“一带一路”综合服务平台,强化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功能引领,放大进博会溢出带动效应,更好服务长三角优势产能、优质装备、适用技术和标准“走出去”。 四是强化体制机制协同。编制实施新一轮三年行动计划,推动编制上海大都市圈国土空间规划,逐步推动公共服务制度衔接、政策协同、标准趋同,持续推进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制度创新和复制推广,深入探索毗邻区域跨界合作的新模式。谢谢。 新民晚报记者:我想问,上海其实有很多的高楼大厦,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老旧里弄,需要改善他们的居住条件。上海如何通过城市更新来提升居民的生活品质呢?谢谢。 龚正:谢谢您的提问,这个问题由我来回答。上海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市民的宜居安居,持续推进城市更新、旧区改造。2022年7月26日,我们历史性地完成了中心城区成片二级旧里以下的房屋改造,为这项持续了30年的民心工程、民生实事画上了圆满的句号。成片旧改完成以后,我们提出要再提速、再加力,推进“两旧一村”的改造,也就是推进零星的二级旧里以下的房屋改造,不成套的老旧住房的改造,还有城中村的改造。我们从去年开始,打算用十年时间、两届政府的时间来推动“两旧一村”改造任务的完成。去年是全面推进的第一年,我们不仅提前完成了全年的改造任务,共完成了12.3万平方米的零星旧改,29.6万平方米的不成套旧住房改造,启动了10个城中村改造项目,更重要的是进一步畅通了各类更新改造的路径,这几年通过实践,实现了“两个创新”: 一个是模式创新。比如打造了蕃瓜弄不成套的职工住宅改造和瑞康里不成套的里弄改造等可复制、可推广的更新项目。比如,瑞康里的项目我们探索了自愿申请腾退、异地实物安置、原地回购或者原地回租这四种组合安置方式,实现了居民按需选择、项目降本增效。 另一个是政策创新。出台了城市更新实施意见以及一系列配套政策。比如,探索建立了“三师”负责制,也就是通过责任规划师、责任建筑师、责任评估师这三师进行联动,让专业的人来干专业的事,破解城市更新当中存在的规划统筹不足、设计品质不高,还有标准规范不适配等问题。 下一步,上海将继续下大力气探索可持续发展的城市更新之路,打好“两旧一村”改造攻坚战,改善更多市民居住条件。同时我们除了“两旧一村”,还要实施好老旧工业区、老的商业商务区、风貌保护区的更新改造,加快推进外滩第二立面,还有吴淞创新城等一批更新项目,进一步提升城市品质,激发城市活力。谢谢。 新华社记者:我们知道,浦东一直是改革开放的前沿,这几年的改革力度也很大,能否介绍一下浦东综合改革试点过程中,有哪些突破性的制度创新?谢谢。 顾军:感谢您的提问。在浦东开展综合改革试点,是深入推进高水平改革开放、加快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的重大举措,是加快建设“五个中心”、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支撑。前面龚市长介绍了上海“五个中心”建设的最新进展,浦东是上海“五个中心”建设的核心区,去年以来,我们举全市之力推进实施浦东综合改革试点方案,推动标志性制度创新成果持续涌现。主要体现为“三个一批”: 一是一批首创性改革加快落地。全国首个航运指数期货挂牌交易,建筑师负责制改革试点持续深化,浦东新区创制性法规、管理措施、地方性法规浦东专章分别达到18部、23部和2部。 二是一批引领性开放加快推进。全国首单海上保税液化天然气加注顺利完成,上海国际再保险交易中心、上海数据交易所国际板启动运行,重点行业再制造产品进口试点率先开展。 三是一批开拓性创新加快突破。揭榜挂帅公共服务平台、境外专业人才临时执业许可制度加快探索,大企业开放创新中心累计达到90家,科技创新引擎功能更加凸显。 下一步,我们将瞄准具备率先突破条件的关键领域,加强系统集成、协同高效,努力做到“三个下功夫”,更好发挥全国改革开放试验田作用。 一是在推进高水平制度型开放上下功夫。我们将制定实施浦东放宽市场准入特别管理措施,有序推动电信、医疗等领域开放,落实版权登记制度等改革试点,加快打造国家制度型开放示范区。 二是在增强全球资源配置能力上下功夫。我们将积极拓展数字人民币应用场景,促进跨国企业跨境收付便利化离岸经贸业务发展,建立健全安全便利的跨境数据流动机制,不断提升要素集聚辐射水平。 三是在建立健全法治保障体系上下功夫。配合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围绕自由贸易账户、商事调解、企业合规改革领域,年内再制定6部浦东新区法规。谢谢。 人民日报记者:上海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离不开国际化的人才,我想问的是,对于国际人才,上海有哪些吸引力,特别是如何吸引国际顶尖人才到上海?谢谢。 龚正:谢谢您的提问,这个问题我来回答。人才是第一资源。可以说,有什么样的人才,城市就有什么样的竞争力。在加快建设“五个中心”的进程当中,我们始终坚持聚天下英才而用之,持续增强人才赋能作用,人才优势已经成为上海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的强大支撑。近年来,上海人才总量持续壮大,比如去年我们共引进吸引海内外人才达到17.2万人,同比增长了12%。现在上海全市人才总规模已经超过675万人;海外高层次人才集聚效应也持续提升,通过实施人才高峰工程、重点产业人才引育专项等政策,我们集聚了一大批急需的“高精尖缺”人才。上海已经累计核发外国人工作许可证44.1万份,来沪工作创业的留学回国人才累计超过31万人,这几项数据都排在全国第一位,上海始终是国际人才逐梦的热土。 我们也深知,没有国际化的人才,就没有国际“五个中心”的上海。所以,我们要放眼全球,延揽各类顶尖人才,加快构建人才国际竞争比较优势,推动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再上新台阶。我们着重想在三个方面下功夫: 一是以国家战略为导向,着力打造高能级创新平台。聚焦“五个中心”建设等重大人才需求,着力建设世界一流的基础科研平台、产业创新平台、科技服务平台,还有“海聚英才”赛会平台这四大平台,打造引才聚才的“强磁场”,让人才在上海干事有舞台、发展有空间、事业能出彩。 二是以改革创新为动力,着力构建高效能的体制机制。实行更加开放、更加积极、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深化人才发展的体制机制综合改革试点,加大人才的发现、推荐、评价等各环节的放权松绑力度,构建梯次合理的金字塔型的人才结构,充分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 三是以服务保障为重点,着力营造高品质的人才生态。精准对接人才在落户、安居、出入境等方面的需求,通过全球杰出人才优享服务、人才全周期服务“一件事”改革等举措,进一步整合优质资源、提升服务品质,努力营造世界一流人才在上海发展的良好环境和生态。谢谢。 寿小丽:最后两个问题。 第一财经记者:我们了解到,近期上海增设了3万多台外卡POS机,推出了一系列提升支付便利化的政策措施,请问上海还将为境外人士来华工作生活旅游提供哪些便利?谢谢。 华源:感谢您的提问。这个问题也是广大境外人士非常关心的一个问题。大家都知道,上海是全国最大的空港海港城市,也是许多境外人士来华经商、学习、旅游的第一站。我们认真贯彻落实中央部署,着眼于形成“以移动支付作为主体、银行卡支付为重点、现金支付为兜底”的支付服务新体系,推动支付“上海方案”持续优化。 一是移动支付。我们推动银联、支付宝、微信创新跨境支付功能,便利用户在境内商户端进行移动支付。目前,中国银联已经能够支持180多个境外钱包的用户在银联直联商户端进行支付,支付宝也能支持10个国家和地区的电子钱包在国内支付。 二是刷卡支付。去年,我们聚焦了重点商圈、重点区域,新设和开通外卡POS机3.7万台以上,在商业、文旅、机场车站等重点领域、区域,实现了重点商户外卡POS机服务全覆盖。目前,上海的外卡POS机刷卡总量和客单价均位于全国城市第一位。 三是现金支付。上海布局了较多的人民币现金支取或兑换网点,包括8000多台ATM机、中资银行网点3500多个、本外币兑换特许经营网点13家和外币代兑换网点183家,通过这些设施,境外人士能够比较方便地获取现金来进行支付。 随着来沪境外人士的不断增加,上海将进一步打通境外人士在上海工作生活的堵点,切实推进服务保障更加优质,更加高效,也更加便利,努力营造一个境外人士宾至如归的体验环境。具体来讲,我们将结合上海“五个中心”的建设,重点在“两个优化”上进一步下功夫。 一方面,我们将持续优化支付的便利化。我们将进一步加大外卡POS机布局设置的力度,进一步拓宽应用场景,在机场等区域设置一站式服务台,同时推动全市ATM机外卡支取人民币现金的全覆盖,加快打造南京东路、南京西路、淮海中路等一些重点的商圈街区离境退税示范街区建设。近期,我们还将出台有关进一步提升支付便利化的具体举措。 另一方面,我们将持续优化涉外服务内容。在今年年初,上海国际服务门户已经上线运行,这个门户的定位就是“欢迎您、帮助您”,方便来沪的境外人士更好地了解上海、融入上海。我们将坚持用户导向、换位思考,持续提升多语种、场景化的功能,让来沪的境外人士感到好用实用,真正爱用,也欢迎大家能够多关注、多使用,同时也给我们多提宝贵的意见和建议。谢谢。 经济日报记者:去年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增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竞争力和影响力”,随后上海也发布了建设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实施方案。请问,上海将如何推动国际金融中心和科创中心这两个中心的联动?谢谢。 龚正:谢谢您的提问,这个问题我来回答。上海五个国际中心建设包括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所以金融和科创都是上海的核心功能,双向奔赴才能更好地成就彼此。我们在工作实践中也深切感受到,金融高质量发展需要科技赋能,科技的自立自强也离不开与之高度适配的金融服务体系的支撑。可以说,无科技不金融,无金融不科技。 近年来,在中央有关部门的指导下,上海大力促进科技与金融结合,已经逐步构建起以科技信贷、科技保险、股权投资和多层次资本市场为基本架构的科技金融体系。下一步,我们将继续着眼科技创新全链条、全过程,依托科技金融改革试验区等重要平台,努力提升上海科技金融服务质效。主要有几个措施: 一是做优科技投资生态,引导金融“活水”滋养科技企业源头创新。上海是股权投资机构的主要集聚地,全市私募股权、创业投资管理人已经超过1800家,管理基金8900多只、总规模达到2.3万亿元,三项数据均列全国前列。我们将进一步促进股权投资行业高质量发展,引导社会资本加大对初创期科技企业的支持,因为初创期风险比较大,不确定因素比较多,但是又需要资金支持。最近我们推动设立了上海科创金融研究院,这是一个专注于促进天使投资发展的社会组织,目的就是要强化对早期项目的发现和投资培育,帮助社会资本做好投资对接。 二是加强多层次的资本市场,助力优质科技企业上市融资、更好地发展。科创板设立五年来,已经成为硬科技企业上市的首选地,到目前为止,上市公司达到570家,累计首发募集资金超过9000亿元,其中上海上市公司在570家当中占了90家,上海的数量不是最多的,但是上海在科创板上市公司的企业累计首发募集资金和市值都是排在第一位的,募集资金达到2300亿元。我们将配合国家主管部门,持续深化资本市场改革,提升上交所主板、科创板等资本市场功能,努力把上海资本市场打造成为支持科技创新和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引擎。 三是做精科技信贷和保险产品,更好满足科技企业多样化的融资需求。引导金融机构适应技术、数据、人才等新型要素的特点,重视无形资产的价值,创新信贷、保险等产品和服务,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比如,我们推动部分商业银行,在临港新片区和张江科学城,面向科技型非上市公司,试点开展“科技企业员工持股计划和股权激励贷款”,这对企业稳定核心员工、激发创新活力就很有帮助。下一步,我们还要支持金融机构创新推出更多科技企业急需的专项融资产品。谢谢。 寿小丽:谢谢各位发布人,谢谢各位记者朋友的参与。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就到这里,大家再见。
lg
...
格隆汇
03-28 12:01
富国银行预测2024年下半年外汇走势 高度确信美元将持续走软
go
lg
...
24年后期美元贬值的判断。 富国银行的
国
际
经
济
学家尼克·贝南布鲁克(Nick Bennenbroek)表示:“美国经济的表现优于其他国家,美联储的‘按兵不动’政策在2024年年初支持了美元。然而,展望今年晚些时候,虽然我们预计美国将避免陷入衰退,但我们仍预计随着今年的进展,增长速度将放缓。” 今年年初,美元在2024年全年将走软是经济学家的共识判断,但是强劲的美国经济、通货紧缩停滞以及美联储的鹰牌表现改变了这一判断。 第二季度初,美元成为2024年表现最佳的货币。 美元的表现证明了那些与共识相悖,认为今年美元将走强的货币预测师的观点的正确性。法国农业信贷银行(Crédit Agricole)十国集团外汇策略主管瓦伦丁·马里诺夫(Valentin Marinov)是其中一位分析师,他认为美元强势将继续是今年的特点。 但富国银行表示,通货膨胀趋势仍在逐渐改善。 贝南布鲁克说:“我们还预计,美联储会将从2024年年中左右开始降息。美国经济的放缓可能会恰逢一些关键的外国经济开始复苏,这种增长转向可能会对美元构成压力。” 他补充说,对美元的额外不利因素将是美国经济的软着陆,即通货膨胀下降,经济避免陷入衰退,以及较低的美国收益率,这也可能支持更广泛的金融市场情绪。这可能会削弱对美元作为避险货币的支持。 (图片来源:poundsterlinglive) 贝南布鲁克表示:“总体而言,我们预计2024年后期和2025年,美元对G10和新兴货币将适度贬值。” 富国银行对英镑兑美元汇率的预测显示,预计到年底将进一步走软,年中预计为1.25。预计到年底将恢复,预计为1.26。预计到2025年将进一步稳健增长,预计最高将达到1.29。 对于欧元兑美元汇率,预计中期为1.07,在年底前将升至1.09,2025年最高将升至1.12。 贝南布鲁克表示:“在未来较长时间内,我们认为欧元、日元、澳大利亚元和挪威克朗等G10货币可能表现稳健。对于欧元来说,不断改善的实际收入趋势和情绪调查表明,经济复苏的要素越来越成熟,这将支持欧元从今年晚些时候开始更为稳健地表现。” 富国银行认为,日元可能对美联储的放松政策和美国收益率的下降特别敏感,而日本央行的收紧在某些时候也可能对日元提供一些支持。 分析师表示:“在这种背景下,我们对日元的长期前景保持合理乐观。对于挪威和澳大利亚,我们预计降息将在今年第三季度或更晚开始,并将以渐进的速度进行,这应该会支持挪威克朗和澳大利亚元。”
lg
...
佳华168
03-28 03:36
【汇市日报】通胀数据公布前 美元/加元测试年度最高水平 加元/人民币寻求新的突破点
go
lg
...
但美元似乎处于稳定模式。‘’ 富国银行
国
际
经
济
学家Nick Bennenbroek表示“美国经济表现优异和美联储‘按兵不动’在2024年初支撑了美元。然而,展望今年晚些时候,虽然我们确实预计美国将避免衰退,但我们仍然预计随着今年的进展,增长将放缓。”“我们还预测美联储将从2024年年中左右开始降息。美国经济放缓可能发生在一些主要外国经济体开始复苏之际,这种增长波动应该会给美元带来压力。” 美元/加元结束了连续两天的跌势,小幅走高至1.3590附近。由于美元表现强劲,而原油价格下跌则给加元带来下行压力。这种动态正在支撑美元/加元货币对。截至发稿,现报1.35864,涨幅0.02%。 (美元/加元汇率走势图,来源:FX168) 加拿大央行高级副行长卡罗琳·罗杰斯抱怨生产率低下和投资水平不佳后,加元走势受到压力。罗杰斯指出,由于投资不足、竞争以及新加拿大人技能利用不足,导致加拿大生产力低下。此外,罗杰斯还强调了当前通胀形势可能比近几十年来构成更严重威胁的担忧。 美国能源信息署报告的美国原油库存意外增加,导致原油价格下滑,与大宗商品挂钩的加元受到影响。 由于今天没有第一级宏观经济数据发布,导致加元反复波动,没有显示出明确的方向,由于美元在复活节假期前的交投中占据上风,加元处于弱势。货币市场预计加拿大央行将在4月10日的政策决定中将基准利率维持在22年高点5%,但随后将在6月开始降息行动。 将于周四公布的加拿大GDP数据预计将显示1月份经济较12月份增长0.4%。 Klarity FX总监Amo Sahota)表示:“我们运行一个公平模型,该模型基本上符合当前市场的情况。所以我觉得目前一切都处于平衡状态。”“存在一些危险,如果国内生产总值略低于预期,可能足以推动美元/加元脱离这一小幅区间。” “加拿大央行一直告诉我们经济增长缓慢。” 丰业银行的经济学家认为,“周二现货价格从盘中低点回升,使美元/加元重返最近的区间峰值 1.3600/1.2610左右,但资金的增加使盘中图表上的动能略显积极,这使得美元面临保持坚挺或可能走强的风险。多一点。从表面上看,该数字周围的阻力一直很稳固,但加元需要做更多的工作来消除美元反弹延续的风险(可能向低点1.3700)。支撑位仍为 1.3550 和(更坚挺)1.3450/1.3455。” Forex.com全球研究主管Matthew Weller表示:“自1971年以来,4月一直是美元/加元最看跌的月份。”根据Weller的说法,加元在此期间的平均涨幅超过0.5%。Weller表示:“美元/加元正在1.3600附近探测自去年12月以来的最高水平,因此看看该阻力位是否会限制下个月的利率将很有趣。” 加元/人民币继续在5.30区域上方寻求新的突破点,截至发稿,现报5.3192,涨幅0.14%。 (加元/人民币汇率走势图,来源:FX168)
lg
...
慧宣鑫语
03-28 02:44
茅台集团成为第四届消博会全球战略合作伙伴
go
lg
...
签约仪式在海南海口举行,茅台集团与海南
国
际
经
济
发展局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成为第四届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全球战略合作伙伴。第四届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由商务部和海南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海南
国
际
经
济
发展局承办,将于4月13日至18日在海口举行。
lg
...
金融界
03-26 04:52
毕井泉已任中国
国
际
经
济
交流中心理事长
go
lg
...
讨会上,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中国
国
际
经
济
交流中心理事长毕井泉作主题发言。上述消息显示,毕井泉已经担任中国
国
际
经
济
交流中心理事长一职。毕井泉此前系中国
国
际
经
济
交流中心常务副理事长。该中心首任理事长为国务院原副总理曾培炎。目前担任该中心常务副理事长的是宁吉喆。
lg
...
金融界
03-25 20:54
打响发达经济体降息“第一枪”!瑞士央行意外降息25个基点
go
lg
...
“重大风险”和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可能会给
国
际
经
济
前景蒙上阴影。 降息决定公布后,瑞郎汇率应声下挫,欧元/瑞郎汇率上涨,美元兑瑞郎也迅速拉升逾1%。 早些时候,美联储维持基准利率不变,但维持今年三次降息的预期;挪威保持利率水平不变,英国央行同样保持利率不变。而周二,日本央行结束了八年的负利率,进行了17年来的首次加息。 经济学家表示,鉴于央行一贯的谨慎态度,瑞士央行此次降息是一项大胆举措。 瑞银(UBS)经济学家亚历山德罗·比(Alessandro Bee)表示:“瑞士央行的决定令人意外,但由于瑞士通胀率较低,这种可能性始终存在。” “在欧洲央行和美联储面前采取这一举措是勇敢的举动,尽管瑞士央行不会这么认为,而且他们可能认为其他央行也将在今年晚些时候降息。”
lg
...
格隆汇
03-21 21:12
华林证券信披质量存疑:下修业绩预告
go
lg
...
2年5月对华林证券提起仲裁。 根据上海
国
际
经
济
贸易仲裁委员会(上海国际仲裁中心)做出的《裁决书》(〔2023〕沪贸仲裁字第1938号),华林证券被判决赔偿大连银行本金损失约2.28亿元,并承担本案支出的律师费、仲裁费等。上述裁决所涉款项合计2.3亿元,华林证券应于裁决生效之日起三十日内支付。 3月19日,华林证券发布关于申请撤销仲裁裁决并获受理的公告。公告显示,华林证券申请撤销(2023)沪贸仲裁字第1938号仲裁裁决一案,已于近日收到上海金融法院出具的《受理通知书》。同时,公司已向案涉强制执行的受理法院拉萨市中级人民法院申请中止执行。 今年1月因私募资管业务问题被监管处罚 面包财经梳理监管部门通报显示,2023年以来,华林证券被证监局开出两张机构罚单。 2024年1月29日,华林证券收到西藏证监局下发的《关于对华林证券股份有限公司采取责令改正并暂停新增私募资产管理产品备案措施的决定》。 根据《决定》,“经查,该公司私募资产管理业务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存在个别资管产品投资最终投资者的关联债券,具有通道业务特征;二是投资标的、交易对手备选库管理不完善;三是交易系统风控指标设置存在缺陷;四是非标投资存续期管理存在不足;五是信息披露存在遗漏;六是关联交易管控机制不健全;七是人员及薪酬管理机制不健全”。 免责声明:本文仅供信息分享,不构成对任何人的任何投资建议。 版权声明:本作品版权归面包财经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作品。
lg
...
面包财经
03-21 11:05
货币政策委员会成员大调整:为什么?对货币政策意味着什么?
go
lg
...
三位任期已满,黄益平、黄海洲加入,中国
国
际
经
济
交流中心副理事长王一鸣连任。值得注意的是,黄益平第二次入选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 金融专家一定程度上承担着央行和市场沟通的职能,他们的观点备受市场关注。总体看,面对当前需求不足、物价低迷的情况,三位金融专家均支持货币政策发力,王一鸣明确建议可适当调低贷款利率。
lg
...
金融界
03-21 00:54
上一页
1
•••
22
23
24
25
26
•••
86
下一页
24小时热点
特朗普重大决定引爆行情!美元大跌70点 金价短线巨震26美元 究竟怎么回事?
lg
...
特朗普重大决定冲击全球!美元跌了、比特币歇了 黄金惊现过山车行情
lg
...
特朗普重大宣布震惊市场!比特币猛烈反弹9.8万、黄金2717持稳上行 普京作战惊传“巨响”
lg
...
PCE数据或“大爆表”?!金价暴跌、一度失守2660
lg
...
【直击亚市】黄金今日暴跌60美元!特朗普重大决定打击美元,全球股债涨声欢迎
lg
...
最新话题
更多
#SFFE2030--FX168“可持续发展金融企业”评选#
lg
...
14讨论
#链上风云#
lg
...
47讨论
#美国大选#
lg
...
1329讨论
#VIP会员尊享#
lg
...
1501讨论
#比特币最新消息#
lg
...
605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