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数字财富领导者
CoNET
|
客户端
|
旧版
|
北美站
|
FX168 全球视野 中文财经
首页
资讯
速递
行情
日历
数据
社区
视频
直播
点评旗舰店
商品
财富汇
登录 / 注册
搜 索
综合
行情
速递
日历
话题
168人气号
文章
突发!神秘资金出手
go
lg
...
豪赌美债的受害者出现了。 日本巨头银行
农
林
中
央
金
库
近日宣布将出售价值超过10万亿日元(约合人民币4600亿元)的欧美国家国债,以设法降低“因政策利率打赌方向错误”所造成的亏损规模。
农
林
中
央
金
库
预计当前财年净亏损1.5万亿日元,是此前估计规模5000亿日元的三倍。此次巨亏的原因是,欧美利率上升导致债券价格下跌,使得该银行在过去高价购买的欧美债券价值大幅缩水。 这次整这么大动静,很多机构感到担忧,生怕捅出一个篓子。有分析认为,
农
林
中
央
金
库
大规模抛售可能会对美债市场产生相当大影响。 这家百年银行为何爆雷?
农
林
中
央
金
库
作为日本第五大银行,资产管理规模高达840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61000亿元)。与三菱日联金融、三井住友金融等其他日本大型上市银行不同,
农
林
中
央
金
库
主要依靠证券投资组合来产生利润。 由于日本国内负利率,该行长期在海外进行投资,大量资金投向美债,谁知美联储半路来了个加息,直接导致债券价格下跌,过去高价买的欧美债券价值因此大幅缩水。 这还没完,加息后美联储释放了降息信号,结果大家都信了,许多机构继续大手笔下注美债会上涨,然后美联储迟迟不降息,结果雷就盖不住了,日本百年老银行就这么栽了个跟头。 更令市场分析师震惊的是,他们竟然很多都没有对冲利率。新加坡Robeco Group亚洲主权策略师猜测,可能是他们对美联储和欧洲央行降息信心十足,最初以为这只是暂时的延迟。 投资美债爆雷的还不止这一家。 去年硅谷银行倒闭,主要原因也是利率飙升使得其庞大的长期债券投资组合贬值,然后直接引发存款挤兑,最终扩散到签名银行和第一共和银行等其他地区性银行。 有基金也跟着吃大亏,加州一家资产规模达 3850亿美元的债券巨头,旗下的旗舰基金一直是市场表现最差的基金之一,因其经理坚持认为,随着美联储接近降息,长期债券将上涨。 一系列爆雷后,前美联储经济学家萨姆发出警告称,美联储不降息就是在“玩火”,或将美国经济推入衰退。 安联集团首席经济顾问穆罕默德·埃尔-埃利安也警告称,若美联储迟迟不降息,美国将被推入衰退深渊。 然而多位美联储官员却相继表态,敦促市场对降息保持耐心,并强调在降低利率之前,需要更多证据来冷却通胀。 现在美联储到底降不降息?也许当大家都在关心美联储降息与否的时候,大概就成了美联储预期管理的一部分,届时降与不降可能都不重要了。 2 市值近万亿美元!多头在刀尖上跳舞? 今年以来,台积电美股股价涨超70%,最新市值9095亿美元,超越股神巴菲特旗下伯克希尔公司,全球排名第八。 目前市值超万亿美元的公司总共有七家,微软、英伟达、苹果、谷歌、亚马逊、沙特阿美和Meta。 台积电作为巨头们的芯片代工商,是这场AI浪潮最大受益者之一。本周台积电股价继续创出新高,有望成为下一个步入万亿俱乐部的公司。 多家华尔街机构上调台积电目标价,理由是人工智能相关需求激增以及2025年可能的涨价行动将推高台积电盈利。 以英伟达、微软、苹果为首的科技巨头持续创新高,昨天盘中三姐妹市值总和首次突破10万亿,几乎占据美股市值的20%。 截至6月20日,微软市值3.32万亿美元,英伟达和苹果市值3.22万亿美元,单拎出来均高于英国股市3.18万亿美元的总市值。 有份数据还是有点意外,尽管人工智能浪潮席卷全美,这一年以来美股科技巨头持续暴涨,但超过一半的AI公司股价是下跌的。 今年标普500指数60%的股票录得上涨,但花旗跟踪AI的指数(人工智能赢家篮子)中,超50%的股票今年出现下跌。 海外一些AI主题基金也同样遭遇相同的窘境。 贝莱德旗下机器人和AI ETF、景顺旗下AI和下一代软件基金以及第一信托和纳斯达克的AI和机器人ETF中,超50%股票今年都出现了下跌。 5月中旬以来,美股再度分化,最近一个月,纳斯达克100指数上涨5%,而美股中小盘股指却下跌近5%。去除少数几家科技巨头,参与到美股牛市盛宴的股票越来越少。 据报道彭博发文称,如果剔除掉少数几家持续推动标普500指数走高的大型科技股,大盘的涨势看起来已经是强弩之末。随着指数从一个纪录高位迈向下一个纪录高位,参与到今年上涨盛宴的股票数量变得越来越少。 据彭博汇编的截至上周末的数据,近三分之一成份股在过去一个月中触及月内低点,数量远远超过推动股指上涨的股票。事实上,只有3.2%的成份股探至一个月高点,其中包括苹果及最近市值跃居全球第一的英伟达。 Financial Enhancement Group技术分析师兼投资组合经理Andrew Thrasher表示:“空头正进入市场,而多头还在刀尖上跳舞,现在几乎一切都依赖于英伟达和苹果。不用怎么大动干戈就能让这个市场下跌”。 3 债券ETF规模突破1000亿 年内第三只百亿债券ETF诞生,博时可转债ETF规模超过100亿元,达到100.98亿元,成为继富国政金债券ETF、平安公司债ETF后,年内第三只规模突破百亿元大关的债券ETF。 (本文内容均为客观数据信息罗列,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受益于债券市场收益率走低,今年以来,国内债券型基金业绩和规模实现双增长。 从规模来看,债券型基金规模达到9.62万亿元,逼近10万亿,今年新发规模占全市场新发产品募集规模的比例超过80%。 截至6月18日,今年以来新发基金市场首发总规模超过5700亿元,其中债券型基金首发规模为4681亿元,占比高达82%,债基成为公募基金发行市场中的主力军。 年内新发基金中,债基首募份额超70亿份的产品多达26只,成为冷清的基金新发市场中的爆款。 今年5月底,债券ETF规模突破千亿大关。截至6月19日,债券ETF资产净值达1092亿元,其中海富通短融ETF规模达319亿,富国基金政金债券ETF、平安基金公司债ETF和博时基金可转债ETF规模均超百亿。 从资金流向看,截至6月20日,年内近100亿资金净流入富国基金政金债券ETF;超60亿资金净流入海富通基金短融ETF和海富通基金城投债ETF;平安基金公司债ETF和博时基金可转债ETF“吸金”超40亿。 从收益率看,截至6月20日,20只债券型ETF年内全部实现正收益,债券型ETF年内平均收益率超3%。其中,30年国债ETF年内涨幅9%,10年地方债ETF上涨5.51%。 债券ETF得到机构投资者青睐,从债券ETF持有人结构看,华宝证券统计信息显示,国内债券ETF投资者以券商、私募、保险和银行等机构投资者为主,个人投资者占比明显较低。 市场分析认为,近期受“资产荒”影响,一些机构投资者找不到收益较好的资产,尤其是银行存款利率下调后,更加凸显出债券基金的比价优势,这些机构投资者更多地要拉长债券久期来追求高收益,实际上也是在“冒险”赚钱,博弈市场利率还会走低。
lg
...
格隆汇
06-21 15:41
日本银行业惊传“爆雷”!传奇交易员:耶伦、美联储恐被迫大规模印钞 比特币将迎新一轮牛市
go
lg
...
Hayes表示,作为日本第五大银行,
农
林
中
央
金
库
(Norinchukin Bank)近期宣布将出售价值630亿美元的美国和欧洲债券,承认错估欧美利率。他警告,美联储恐将被迫大规模印钞,并刺激比特币迎来新一轮牛市。
农
林
中
央
金
库
“爆雷”后,市场恐慌情绪蔓延开来,这预示着其他日本银行可能效仿,总计抛售高达4500亿美元的美债。 Hayes指出,日本
农
林
中
央
金
库
大举抛售美债的原因在于美日利差急剧扩大,导致持有美债的外汇对冲成本大幅上升,持有这些债券已经开始亏损。 (来源:Twitter) 今年11月,美国将展开总统大选,美国财长耶伦(Janet Yellen)很可能会要求日本央行通过美联储的外国和国际货币当局(FIMA)回购工具来吸收这些抛售的债券,避免美债收益率大幅上行,进而引发金融市场动荡。 FIMA回购工具的增加表明,全球货币市场增加了美元流动性。 Hayes认为,如果美联储大规模印钞回购日本抛售的美债,将为加密货币市场带来新一轮美元流动性,助推新一轮加密货币牛市。他表示,为了维持当前基于美元的金融体系,美元供应必须增加,这无疑将推高包括比特币在内的加密资产价格。 2023年3月,美国首次出现了渗透到金融体系底层的银行业危机。不到两周的时间,3家大型银行倒闭,导致美联储为任何美国银行或外国银行资产负债表上的美国分行持有的所有美国国债提供全面支持。正如预期的那样,在救助计划宣布后的几个月里,比特币价格飙升。 自2023年3月12日宣布救助计划以来,比特币已上涨超过200%。 为了巩固约4万亿美元的救助计划,这是Hayes对美国银行资产负债表上持有的UST和抵押贷款支持证券总额的估计,今年3月,美联储宣布使用贴现窗口不再是致命的。如果任何金融机构需要快速注入现金来填补其资产负债表上因“安全”政府债券而出现的棘手漏洞,则应立即使用上述窗口。 Hayes强调:“美联储对美国金融机构的做法是正确的,但随着全球资金飙升,2020至2021年期间大量购买美国国债的外国投资者又该怎么办呢?哪个国家的银行资产负债表最有可能被美联储搞垮?当然是日本银行系统。” 日本
农
林
中
央
金
库
是第一家屈服并宣布必须出售债券的银行,其他所有银行都在从事同样的交易。 延伸阅读:突发重磅爆雷!日本银行业巨头“错判美联储利率”亏损剧烈 拟清算630亿欧美政府债券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一项协调投资组合调查,到2022年,日本商业银行持有约8500亿美元的外国债券。其中包括近4500亿美元的美国债券和约750亿美元的法国债券,这一数字远远超过他们持有的欧元区其他大国发行的债券。 美国国债在2021年底开始崩盘,当时美联储暗示将从2022年3月开始提高政策利率,这已经过去两年多了。那么,为何一家日本银行会在遭受两年痛苦之后让损失结晶?另一个奇怪的事实是,市场应该听取经济学家的共识,美国经济正处于衰退的边缘。因此,美联储距离降息只有几次会议的时间了,降息将推高债券价格。同样,如果所有“聪明”的经济学家都告诉市场救济就在眼前,为什么现在要卖出呢? Hayes解释说:“原因是日本
农
林
中
央
金
库
的外汇对冲UST购买从轻微正向利差变为巨大的负向利差。在2023年之前,美元和日元之间的利差可以忽略不计。然后,美联储与日本央行分道扬镳,加息,而日本央行则维持-0.1%的利率。随着利差扩大,对冲UST美元敞口的成本超过了更高的收益率。” 其运作方式为,
农
林
中
央
金
库
是一家拥有日元存款的日本银行。如果想购买收益更高的UST,它必须用美元支付这笔债券。该行将卖出日元并买入美元以购买债券,这是在现货市场上进行的。如果该行所做的就是这些,并且从现在到债券到期,日元升值,那么当该行卖回美元换取日元时,它将亏损。 举例而言,你今天以100美元兑日元的价格买入美元,明天以99美元兑日元的价格卖出美元兑日元;美元走弱,日元走强。因此,
农
林
中
央
金
库
将卖出美元并买入日元,通常是以三个月的远期汇率,以对冲这种风险。它将每三个月滚动一次,直到债券到期。 通常来说,三个月期限的债券流动性最强。这就是为什么
农
林
中
央
金
库
这样的银行会使用三个月滚动远期债券来对冲10年期货币购买。 每个人都在关注美联储何时开始降息,然而,假设美联储在下次会议上每次降息25个基点,美元/日元的利差为+5.5%、550个基点、22次降息。未来12个月内降息一、二、三或四次都不会大幅降低利差。此外,日本央行没有表现出提高政策利率的意愿。日本央行最多可能会降低其公开市场债券购买速度。日本商业银行必须抛售外汇对冲美国国债投资组合的原因尚未得到解决。 “这就是为什么我有信心加快从Ethena质押美元(sUSDe),其收益为20-30%,转向加密货币风险的步伐。鉴于这一消息,痛苦已经达到了日本银行不得不退出UST市场的程度。正如我所提到的,在选举年,执政的民主党最不需要的就是UST收益率大幅上升,这会影响他们的中位选民在财务上关心的主要事情。那就是抵押贷款利率、信用卡和汽车贷款利率。如果国债收益率上升,这些都会上升。” “这种情况正是FIMA回购工具设立的原因。现在需要的只是,耶伦坚决要求日本央行使用它。” Hayes最后总结道:“就在许多人开始怀疑下一轮美元流动性冲击将从何而来时,日本银行系统却将由折叠整齐的美元钞票组成的纸鹤扔到了加密货币投资者的怀里。这只是加密货币牛市的另一个支柱。美元的供应量必须增加,才能维持目前以美元为基础的美国治世的肮脏金融体系。”
lg
...
小萧
06-21 14:18
Arthur Hayes:日本银行抛售630亿美元的美债会引起狂暴牛市吗?
go
lg
...
欧洲的利率上升,债券价格下跌,这降低了
农
林
中
央
金
库
(金色财经注:
农
林
中
央
金
库
是一家日本合作银行,该银行通过位于纽约市,伦敦和新加坡的海外分支机构,对债券,证券化产品,股票,私募股权和房地产进行投资。)过去购买的高价(低收益)外国债券的价值,导致账面损失扩大。”
农
林
中
央
金
库
“Nochu”是第一家投降并宣布必须出售债券的银行,其他所有银行都从事同样的交易,我将在下面解释这一点,对外关系委员会(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让我们对日本商业银行可能出售的巨额债券有所了解。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IMF) 对证券投资的协调调查,到 2022 年,日本商业银行持有约 8500 亿美元的外国债券。其中包括美国的近 4500 亿美元债券和约750亿美元的法国债务——这一数字远远超过其持有的欧元区其他大国发行的债券。 为什么这很重要?因为耶伦不会允许这些债券在公开市场上出售并飙升 UST 收益率。她将要求日本央行(BOJ)从其监管的日本银行购买这些债券。然后,日本央行将利用美联储于 2020 年 3 月建立的外国和国际货币当局 (FIMA) 回购设施。FIMA 回购设施允许央行成员质押 UST 并接收隔夜新印的美元钞票。 FIMA 回购协议的增加表明全球货币市场的美元流动性增加。你们都知道这对比特币和加密货币意味着什么……这就是为什么我认为有必要提醒读者注意另一种秘密印钞的途径。我读了亚特兰大联储一份题为“离岸美元和美国政策”的干巴巴的报告,才明白耶伦如何阻止这些债券进入公开市场。 为什么是现在? 随着美联储暗示将从 2022 年 3 月开始提高政策利率,UST 于 2021 年底开始崩溃。已经过去两年多了;为什么一家日本银行在经历了两年的痛苦之后会出现亏损?另一个奇怪的事实是你应该听听的经济学家的共识:美国经济正处于衰退的边缘。因此,美联储距离降息还有几次会议的时间。降息将推高债券价格。再说一次,如果所有“聪明”的经济学家都告诉你救济即将到来,为什么现在要卖出呢? 原因是Nochu购买的UST进行外汇对冲,从轻微的正利差变成了巨大的负利差。 2023 年之前,美元和日元汇率之间的差异被忽略。随后,美联储与日本央行背道而驰,加息,而日本央行则坚守-0.1%。随着利差扩大,对冲 UST 中美元风险敞口的成本超过了所提供的较高收益率。 下面是它的工作原理。 Nochu是一家拥有日元存款的日本银行。如果它想购买收益率更高的 UST,就必须以美元支付该债券。 Nochu 今天将卖出日元并买入美元以购买该债券;这是在现货市场上完成的。如果这就是Nochu所做的一切,并且从现在到债券到期期间日元升值,那么Nochu在将美元卖回日元时就会亏损。例如,您今天以 100 美元日元买入美元,明天以 99 美元日元卖出;美元走弱,日元走强。因此,Nochu 将出售美元并购买日元(通常是三个月远期),以对冲这种风险。它将每三个月向前滚动一次,直到债券到期。 通常,3m 张量是最具流动性的。这就是为什么像 Nochu 这样的银行会使用滚动 300 万远期来对冲 10 年期货币购买。 由于美联储的政策利率高于日本央行,美元兑日元利差扩大,远期点变为负数。例如,如果即期美元日元为 100,并且明年美元收益率比日元高 1%,则美元日元 1 年期远期交易价格应在 99 左右。这是因为,如果我以 0% 的利率借入 10,000 日元来购买今天的100美元,然后存入100美元赚取1%,一年后我将有101美元。抵消 1 美元利息收入的美元日元 1 年期远期价格是多少? ~99 USDJPY,这是无套利原则。现在想象一下,我做了所有这些都是为了购买 UST,而它的收益率只比类似期限的 JGB 高 0.5%。我基本上支付了 0.5% 的负利差来持有这个头寸。如果是这样的话,Nochu 或任何其他银行都不会进行这项交易。 回到图表,随着利差扩大,300 万远期点变得如此之负,以至于 UST 债券外汇对冲日元收益率比仅仅购买以日元计价的日本国债要少。这就是从 2022 年中期开始看到的情况,代表美元的红线穿过 X 轴的 0% 以下。请记住,以日元购买日本国债的日本银行不存在货币风险,因此没有理由支付对冲费用。进行此交易的唯一原因是当外汇对冲收益率 >0% 时。 Nochu 比 FTX / Alameda Polycule 参与者更难受。按市价计算,2020 年至 2021 年购买的 UST 最有可能下降 20% 至 30%。此外,外汇对冲成本已从不可接受上升到超过5%。即使 Nochu 相信美联储会降息,降息 0.25% 也不会降低对冲成本,也不会提高债券价格以止血。因此,他们必须抛弃 UST。 任何允许 Nochu 质押 UST 换取新美元的计划都无法解决负现金流问题。从现金流的角度来看,唯一能让Nochu扭亏为盈的是美联储和日本央行之间政策利率差距的显著缩小。因此,在这种情况下,使用美联储的任何计划(例如允许外国银行美国分行以新印刷的美元回购UST和抵押贷款支持证券的常备回购便利)都没有帮助。 当我写这篇文章时,我正在绞尽脑汁地思考 Nochu 可以采取任何其他金融诡计,从而避免出售债券。但正如我上面提到的,帮助银行谎报未实现损失的现有计划是某种贷款和互换。只要 Nochu 以某种方式、形式或形式拥有债券,货币风险就仍然存在,必须进行对冲。只有出售债券后,Nochu 才能解除外汇对冲,而这会造成高昂的成本。这就是为什么我相信野忠的管理层会探索所有其他选择,而出售债券是最后的手段。 我会解释为什么耶伦对这种情况感到不安,但现在,让我们关闭 Chat GPT 并发挥我们的想象力。是否有一家日本公共机构可以从这些银行购买债券并储存美元利率风险而不必担心破产? 是谁? 是他妈的日本银行。 救助机制 日本央行是少数可以使用 FIMA 回购工具的央行之一。这使得它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掩盖 UST 价格发现: 日本央行温和地“建议”,任何需要退出的日本商业银行都不应在公开市场上出售 UST,而是将这些债券直接转储到日本央行的资产负债表上,并获得当前的最后交易价格,而不会影响市场。想象一下,您可以按市场价格抛售所有 FTT 代币,因为 Caroline Elison 可以支持任何必要规模的市场。显然,这对 FTX 来说效果不佳,但她不是拥有印钞机的央行。她的印钞机最多只印了 100 亿美元的客户资金。而日本央行的交易却是无限的。 然后,日本央行将 UST 兑换成美联储通过 FIMA 回购工具凭空印制的美元钞票。 回避自由市场就是这么容易。伙计,这是值得为之奋斗的自由! 让我们问几个问题来了解上述政策的含义。 这里肯定有人赔钱了;由于利率上升而导致的债券损失仍然存在。 日本银行仍将债券损失具体化,因为它们以当前市场价格将债券出售给日本央行。日本央行目前面临 UST 久期风险。如果这些债券的价格下跌,日本央行将出现未实现的损失。然而,这与日本央行目前数万亿日元规模的日本政府债券投资组合面临的风险相同。日本央行是一个准政府实体,不会破产,也不必遵守资本充足率。它也没有风险管理部门,如果其风险价值因巨大的 DV01 风险而上升,该部门会强制减少头寸。 只要 FIMA 回购协议存在,日本央行就可以每天展期回购协议并持有 UST 直至到期。 美元供应量如何增加? 回购协议要求美联储向日本央行提供美元以换取UST。该贷款每天发放。美联储通过使用印钞机获得这些美元。 我们可以每周监控注入系统的美元。该行项目是“回购协议——外国官员”。 如您所见,FIMA 存储库目前非常小。但抛售尚未开始,我想耶伦和日本央行行长上田之间将会有一些有趣的电话。如果我是对的,这个数字将会上升。 为什么要帮助别人? 众所周知,美国人不太同情外国人,尤其是那些不会说英语且看起来很有趣的人。 面对潜在的仇外心理, 耶伦之所以会出手救援,是因为如果没有新的美元来吸收这些狗屎债券,所有日本大型银行都将追随 Nochu 的脚步,抛售他们的 UST 投资组合,以缓解痛苦。这意味着价值 4500 亿美元的 UST 将迅速投放市场。这是不能允许的,因为收益率会飙升,并使联邦政府的资金变得极其昂贵。 用美联储自己的话说,这就是创建 FIMA 回购工具的原因: 2020年3月,“抢现金”期间,各国央行同时抛售美国国债。 并将所得款项存放在纽约联储的隔夜回购协议中。对此,美联储在3月底提出同意使用美元向央行提供隔夜垫款。 纽约联储以高于私人回购利率的利率托管美国国债作为抵押品。 此类预付款将使央行能够筹集现金,而无需强制直接出售证券。 国债市场已经紧张。 还记得 2023 年 9 月至 10 月吗?在那两个月里,UST 收益率曲线变陡,导致标准普尔 500 指数下跌 20%,10 年期和 30 年期 UST 的收益率超过 5%。作为回应,巴德·古尔·耶伦将大部分发行的债务转为短期国库券,以耗尽美联储逆回购计划中的现金。这刺激了市场,从 11 月 1 日开始,所有风险资产(包括加密货币)的竞争开始了。 我非常有信心,在选举年,当她的老板正面临惨败于“橙人”的重罪之手时,耶伦将履行她的“民主”职责,并确保收益率保持在较低水平,以避免金融市场灾难。在这种情况下,耶伦所需要的只是给上田打电话,指示他不允许日本银行在公开市场上出售 UST,并且他应该使用 FIMA 回购工具来吸收供应。 交易策略 每个人都高度关注美联储最终何时开始降息。然而,假设美联储在下次会议上每次降息 0.25%,美元兑日元利差为 +5.5% 或 550 个基点或 22 次降息。未来十二个月内一次、两次、三次或四次降息不会实质性地压低利差。此外,日本央行也没有表现出提高政策利率的意愿。日本央行最多可能会放缓公开市场债券购买的步伐。日本商业银行必须抛售外汇对冲 UST 投资组合的原因尚未得到解决。 这就是为什么我对从 Ethena 质押美元(sUSDe)(收益 20-30%)快速过渡到加密货币风险的原因充满信心。鉴于此消息,日本银行别无选择,只能退出 UST 市场。正如我所提到的,在选举年,执政的民主党最不需要的就是 UST 收益率大幅上升,这会影响他们中位选民财务关心的重大事项。即抵押贷款利率、信用卡利率和汽车贷款利率。如果国债收益率攀升,这些都会上涨。 这种情况正是建立 FIMA 回购工具的原因。现在所需要的就是耶伦坚定地坚持让日本央行使用它。 正当许多人开始怀疑下一次美元流动性的冲击将来自哪里时,日本银行系统将由折叠整齐的美元钞票组成的折纸起重机扔到了加密货币投资者的腿上。这只是加密货币牛市的另一个支柱。美元供应必须增加,才能维持当前以美元为基础的肮脏金融体系。 来源:金色财经
lg
...
金色财经
06-21 11:11
FX168日报: 金价飙升近32美元的原因在这!美国对日罕见举动 日本大行爆雷
go
lg
...
大银行Norinchukin Bank
农
林
中
央
金
库
突然宣布,将在截至2025年3月的一年内出售规模超过10万亿日元(约合人民币4600亿元)的美国国债和欧洲债券,以弥补巨额未实现损失。该银行预计,随着债券出售,截至2025年3月财年的净亏损将升至1.5万亿日元(约合人民币700亿元)。有分析认为,该银行的大规模抛售可能会对美债市场产生相当大的影响。 突发重磅爆雷!日本银行业巨头“错判美联储利率”亏损剧烈 拟清算630亿欧美政府债券 3.当地时间周四,美国财政部将日本列入其外汇行为“监测名单”,但没有将其或任何其他贸易伙伴列为汇率操纵国。尽管美国财政部指出,日本今年早些时候曾干预汇市以支撑日元,但它把矛头指向日本庞大的双边贸易和经常账户盈余。 美国将日本列入汇率操纵观察名单 究竟怎么回事? 4.周四,现货白银大幅攀升逾3%,收于30.70美元/盎司附近。FXSrtreet分析师Christian Borjon Valencia指出,尽管美国国债收益率上升和美元走强,周四白银价格仍然上涨超过3%。技术前景显示看涨倾向,动量有利于买家。 银价惊现逾3%暴涨行情!白银技术面重大破位 FXStreet分析师银价分析 5.周四,英国央行连续第七次将基准利率维持在5.25%的16年高点不变,符合市场预期。但英国央行暗示,更多的决策者可能接近支持降息,交易员加大了对英国央行降息的押注,倾向于认为8月将进行首次降息。 8月首降稳了!英国央行维持利率不变,但暗示更多决策者或支持降息 英镑急挫 6.阿波罗全球管理公司首席经济学家表示,美联储今年不太可能降息,因为更宽松的金融环境将通过保持通胀粘性和经济弹性来抵消借贷成本的影响。 阿波罗全球首席经济学家:美联储今年降息无望 7.特朗普媒体(Trump Media)股价连续一周遭抛售,周四(6月20日)前总统唐纳德·特朗普持有多数股权的公司股价在又一个动荡的交易日后收盘下跌近15%。 特朗普媒体暴跌约15%,已连续一周遭抛售 8.OpenAI的竞争对手Anthropic在周四宣布推出其最强大的人工智能模型Claude 3.5 Sonnet。Claude是与OpenAI的ChatGPT和Google的Gemini类似的聊天机器人之一,过去一年中其人气飙升。Anthropic由前OpenAI研究高管创立,其支持者包括谷歌、Salesforce和亚马逊。过去一年,Anthropic完成了五笔不同的融资交易,总额约为73亿美元。 OpenAI慌了!竞争对手Anthropic宣布推出迄今最强AI模型 市场概述 美元周四走强,美国国债收益率上升,扩大与正在走低的非美元货币之间的利率差距。 追踪美元兑六种主要货币的美元指数周四收盘上涨0.39%,报105.66。 美国国债收益率在经济数据公布后起初自高点回落,随后恢复上升。 市场正关注下周将拍卖约1830亿美元的2年期、5年期和7年期债券。投资者通常会在拍卖前出售国债以推升收益率,然后以较低价格买回,这种做法称为让利。 10年期美国国债收益率上升3.5个基点至4.252%。30年期美债收益率上升3.7个基点至4.3908%。与利率预期通常同步变动的2年期美债收益率上升 2.5个基点至4.7287%。 B. Riley Wealth首席市场策略师Art Hogan表示:“当我们思考美元的强势时,感觉这是全球货币政策在一段时间内第一次出现分歧。我们在美国听到的一系列美联储发言人仍在谈论保持耐心和需要更多时间。” Hogan指出:“美元表现突出,但在日本的竞争相当薄弱,因此我认为这加剧了这一趋势。” 明尼阿波利斯联储主席卡什卡利周四称,美联储会让通胀回到2%的目标水平,但估计可能需要一到两年时间。 卡什卡利周四在密歇根州银行家协会年会上的炉边谈话中表示:“要完全回到2%还需要一点时间,但我相信我们能够实现这一目标。” 芝加哥联储主席古尔斯比周四称,如果通胀继续像上个月那样降温,政策制定者将能够降息。古尔斯比周四接受采访时赞扬了5月消费者价格报告,该报告显示核心通胀率连续第二个月下滑。 古尔斯比说:“如果我们能得到更多像刚刚得到的那样的通胀数据,非常有力,非常鼓舞人心,看起来更像去年下半年的情况,在2%附近,那么我的观点是可以降息。” 美国股市周四收盘涨跌不一,道指上涨300点,纳指与标普500指数走低。英伟达创新高后转跌。美国上周初请失业金人数高于预期,房地产与制造业指数不及预期。 由于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加剧,引发市场对全球供应链中断的担忧,且上周美国原油和汽油库存下降,国际原油期货价格周四上涨。 汇市 欧元:欧元/美元周四下跌,收报1.0701,跌幅0.38%。技术面上,汇价上行的初步阻力位于1.0735,进一步阻力位于1.0768,关键阻力位于1.0784;汇价下行的初步支撑位于1.0686,进一步支撑位于1.0670,更关键支撑位于1.0637。 英镑:英镑/美元周四下跌,收报1.2656,跌幅0.48%。技术面上,汇价上行的初步阻力位于1.2704,进一步阻力位于1.2750,关键阻力位于1.2775;汇价下行的初步支撑位于1.2633,进一步支撑位于1.2608,更关键支撑位于1.2562。 日元:美元/日元周四上涨,收报158.91,涨幅0.53%。技术面上,汇价上行的初步阻力位于159.28,进一步阻力位于159.62,关键阻力位于160.31;汇价下行的初步支撑位于158.25,进一步支撑位于157.56,更关键支撑位于157.22。 股市 欧洲股市周四(6月20日)收盘走高。投资者对三家央行的政策利率决定做出反应。斯托克600指数上涨0.93%,收报518.91点,创一周新高。各板块及各大交易所均上涨,科技股领涨1.8%,房地产股也上涨1.7%。 英国富时100指数收涨0.82%,收报8272.46点;德国DAX指数收报18254.18点,收涨1.03%;法国CAC 40指数收报7671.34点,收涨1.34%;意大利富时MIB指数收报33675.15点,收涨1.37%;西班牙IBEX35指数收报11160.5点,收涨0.94%。 周四,美国股市涨跌不一。市场密切关注一系列最新数据,试图寻找美联储降息时机的更多线索。 标普500指数下跌 0.25%,收于 5473.17点,盘中早些时候,标普500指数一度上涨0.34%,突破5500点关口创下新高;纳斯达克综合指数下跌0.79%,收于17721.59 点;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收盘上涨299.90点,涨幅0.77%,报39134.76点。 商品市场 周四,美国数据弱于预期,增强了交易员对美联储将在2024年至少两次放松政策的信心,金价大幅上涨逾1%。同时,由于投资者对世界舞台上日益加剧的地缘风险事件感到担忧,避险黄金的需求有所回升。 FXStreet分析师Christian Borjon Valencia写道,来自美国的最新经济数据继续显示,经济正在减速,促使投资者消化两次25个基点的降息。一份低于预期的美国就业报告显示,美国申请失业救济的人数高于预期。美国房屋数据令市场失望,营建许可和新屋开工均有所降温。 现货黄金周四收盘大涨31.74美元,涨幅1.36%,报2359.93美元/盎司。 美国周四公布的数据显示,美国至6月15日当周初请失业金人数录得23.8万人,此前预期为23.5万人。 美国5月份新屋开工速度下滑至四年来最慢,原因是利率上调导致今年早些时候住房行业的发展势头减弱。数据显示,美国5月新屋开工年化月率下降5.5%,此前预期为增长1.1%。此外,美国5月营建许可总数为138.6万户,不及预期的145万户。 上周的数据显示劳动市场和价格压力有所缓和,而本周二公布零售销售数据疲软,显示第二季经济活动依然低迷。 Tickmill管理负责人Joseph Dahrieh表示:“虽然美联储倾向于一次降息,但市场猜测表明,受通胀放缓和经济状况降温的推动,可能会出现两次降息。这些因素让交易者保持警惕,等待即将发布的经济报告以得到更明确的线索。” Kitco Metals高级市场分析师Jim Wyckoff指出,本周初数据显示美国零售销售疲软之后,贵金属多头在本周稍晚表现得更加自信。 Fxempire独立交易员和分析师Vladimir Zernov预测,尽管美元走强且美国国债收益率上升,但黄金市场仍上涨。地缘紧张局势加剧,对贵金属的需求强劲;若金价维持在2350美元/盎司上方,则将升向2390-2400美元/盎司的阻力位。 白银方面,现货白银周四收盘暴涨3.28%,报30.72美元/盎司。 原油方面,受原油与汽油期货库存下降推动,美国WTI原油期货周四收高0.7%,突破82美元/桶。本周美国WTI原油有望录得连续第二周涨幅。 纽约商品交易所7月交割的西德州中质(WTI)原油期货价格周四上涨60美分,涨幅为0.73%,收于82.17美元/桶。 8月交割的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价格上涨64美分或近0.8%,收报85.71美元/桶,创4月30日以来最高收盘价。 美国能源信息署(EIA)周四公布的数据显示,美国上周原油库存减少250万桶,跌幅超出分析师的预期。数据还显示,美国上周汽油库存减少230万桶,而分析师预测增加62万桶。包括柴油在内的馏分油库存下降170万桶,而分析师预计增加26.1万桶。 GasBuddy石油分析主管Patrick de Haan将原油、汽油及馏分油库存的下跌描述为“错误的三重奏”,他警告说,油价可能会因此上涨。 Kpler美国首席分析师Matt Smith表示:“原油出口大幅增长,足以盖过上周炼油活动的下降,从而令原油库存减少,这是3周以来首周库存下降。” 周五(6月21日)关注重点(北京时间): 14:00英国5月季调后零售销售月率 15:15法国6月制造业PMI初值 15:30德国6月制造业PMI初值 16:00欧元区6月制造业PMI初值 16:30英国6月制造业PMI 16:30英国6月服务业PMI 20:30加拿大4月零售销售月率 21:45美国6月标普全球制造业PMI初值 21:45美国6月标普全球服务业PMI初值 22:00美国5月成屋销售总数年化 22:00美国5月谘商会领先指标月率 22:30美国至6月14日当周EIA天然气库存 次日01:00美国至6月21日当周石油钻井总数 21:45美国6月标普全球制造业PMI初值 21:45美国6月标普全球服务业PMI初值 22:00美国5月成屋销售总数年化(万户) 22:00美国5月谘商会领先指标月率 22:30美国至6月14日当周EIA天然气库存(亿立方英尺) 次日01:00美国至6月21日当周石油钻井总数(口) 更多重要事件请点击此处
lg
...
tqttier
06-21 09:45
会员
日本第五大银行爆雷!美国不降息持续收割,日本损失惨重!
go
lg
...
国债和欧洲债券。 6月18日,日本银行
农
林
中
央
金
库
(Norinchukin Bank)宣布,将出售规模超过10万亿日元(630亿美元)的美国国债和欧洲债券,以弥补巨额未实现损失。
农
林
中
央
金
库
是日本第五大银行。该行表示,这笔债券的规模将占该行全球投资组合的近六分之一,销售将于明年3月底完成。目前,该行预计本财年将报告1.5万亿日元的净亏损,是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的近三倍。 日本银行爆雷的原因与之前硅谷银行相似,美欧利率长时间保持高位使得债券巨亏,而未来美联储没有立马降息的打算,令其不得不宣布割肉止损。 此前市场曾预期美联储在今年3月份降息,2024全年降息5~6次。但现在,市场预期美联储9月份才开始降息,全年降息次数为1~2次。 【图源:CME FedWatch Tool】 值得一提的是,Norinchukin Bank持有20%日本外国债券。随着其大规模抛售美债,那么清算的连锁反应可能将迅速蔓延到“渡边夫人”(散户)。 这会否引发一场美债“清仓甩卖”? “这似乎只是这家银行风险监管的失败。我们仍看到美国投资级债券的买家非常激进。”美国资管公司Columbia Threadneedle Investments表示。 摩根大通的调查显示,美债现货市场出现了约一个月以来最大的净多头。债市交易员们目前正在纷纷押注美国国债上涨,美债现货市场的势头在增强。 原文链接
lg
...
投资慧眼
06-20 16:09
债市大地震!日本第五大银行宣布4600亿紧急抛售计划,全球债市影响几何?
go
lg
...
日出现了一枚震撼弹,日本第五大银行——
农
林
中
央
金
库
(Norinchukin Bank)宣布一项紧急措施,计划在未来一年内出售超过10万亿日元(约等于4600亿人民币)的美国国债和欧洲债券,此举旨在弥补因欧美利率攀升导致的巨额未实现损失。这一消息迅速引发了全球市场的广泛关注,人们担忧此举是否会触发一轮大规模的美债抛售潮。 Norinchukin Bank预计,随着这批债券的抛售,到2025年3月财年末,其净亏损将达到惊人的1.5万亿日元(约700亿人民币),这一数字甚至超过了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期间该行所遭受的5700亿日元亏损。银行方面坦承,由于过去在低利率环境下购入的欧美债券价值因利率上升而大幅缩水,其投资组合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 Norinchukin Bank作为日本重要的金融机构,其资产管理规模达到8400亿美元(约61000亿人民币),其决策对市场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不同于日本其他大型银行,Norinchukin Bank的主营业务更侧重于证券投资而非传统贷款,因此,其对债券市场的敏感度更高。过去,为了应对日本国内的负利率政策,该行大举投资于美债等海外债券,然而,随着美联储开始加息,这些投资不仅未能继续带来稳定回报,反而成为沉重负担。 银行首席执行官Kazuto Oku在公开场合表示,这次抛售行为旨在降低主权利率风险,并将投资组合多元化,转向更多承担企业与个人信贷风险的资产。他强调,银行必须调整投资策略,以应对当前市场环境的变化,减少未实现的债券损失,这部分损失在3月底时已累积至2.2万亿日元。 市场分析人士指出,Norinchukin Bank的大规模抛售行动可能会对本已脆弱的美债市场造成冲击。考虑到日本是美国国债的最大海外持有者,其一举一动都可能引发市场连锁反应。事实上,近期已有迹象显示日本正在减少其持有的美债。根据美国财政部数据,日本在4月份减持了375亿美元的美国国债,持仓规模降至1.15万亿美元,这一举动与日本政府干预汇市、稳定日元汇率的行动相吻合。 同时,日本财务省的数据显示,5月底日本外汇储备相比4月减少了474亿美元,其中外国证券持有量减少504亿美元,这进一步印证了市场对于日本官方可能通过抛售美债等海外资产来筹集干预资金的猜测。此外,英国、比利时等国的美债持仓也在减少,全球范围内对美债的减持趋势明显,海外投资者持有的美债总量在4月份减少了663亿美元,达到8.02万亿美元,这是自去年9月以来的最大单月减少量。 尽管如此,中国大陆作为美债的第二大海外持有者,在4月份却逆市增持了33亿美元的美国国债,持仓量回升至7710亿美元,暂时终止了连续三个月的减持态势,显示出在全球金融市场动荡中,各国对美债态度的复杂分化。 Norinchukin Bank的紧急抛售计划不仅对其自身构成重大挑战,也为全球金融市场尤其是美债市场带来了不确定性。市场普遍担忧,若日本及其他重要债权国继续减持美债,可能加剧美债市场的波动性,甚至引发更广泛的金融市场动荡。如何平衡风险与收益,确保金融市场的稳定,已成为各国政府和金融机构面临的重要课题。
lg
...
金融界
06-20 12:33
突发重磅爆雷!日本银行业巨头“错判美联储利率”亏损剧烈 拟清算630亿欧美政府债券
go
lg
...
欧洲的利率上升,债券价格下跌。这降低了
农
林
中
央
金
库
过去购买的高价(低收益)外国债券的价值,导致其账面损失增加。 在没有其他选择的情况下,日本中央农林金库只能做它唯一能做的事情,现在有序清算数百亿的证券,趁这些证券仍有流动性且价格高昂时进行清算,希望能避免无序清算,甚至更糟的是,在几个月后债券市场冻结时。 “是的,日本利率金丝雀确实非常庞大,截至3月底,日本中央农林金库持有约23万亿日元的外国债券,约合1500亿美元,占其管理的总56万亿日元资产的42%。” 为了掌握这一规模,日本央行称,截至3月底,存款金融机构持有的未偿还外国债券总额达到117万亿日元。作为日本的主要机构投资者,日本中央农林金库持有的外国债券总额就高达20%。 “有人会问,是的,一旦日本中央农林金库开始抛售,其他所有机构都必须加入这个俱乐部,”ZeroHedge解释道。 “但为什么现在就开始抛售呢?因为正如我们去年10月预测的,下一次银行危机将发生在日本,这家日本大型银行现在认为,美国和欧洲的降息时间可能比之前预期的要长,因此它将试图通过在2024财年出售外国债券来大幅削减未实现损失。” 因此,日本中央农林金库除了正常的交易活动外,还计划出售超过10万亿日元的外国债券。 如果一家持有日本所有外国债券20%的银行开始抛售,清算浪潮将迅速蔓延开来。根据美国财政部的数据,截至3月,日本投资者持有1.18万亿美元的美国政府债券,占外国持有者的最大份额。 “日本中央农林金库的大规模抛售可能会对美国债券市场产生巨大影响,”日媒写道。 展望后市,ZeroHedge谱写了严重危机,日本中央农林金库将无法再以会计手法掩盖其固定收益损失,该银行截至2025年3月的财务业绩将“因大量撤资外国债券而大幅恶化,并将账面损失转化为实际损失”。 截至5月份,日本中央农林金库的最终损失超过5000亿日元,但现在预计将达到1.5万亿日元的水平。#银行业危机#
lg
...
颜辞
06-20 10:05
24小时环球政经要闻全览 | 6月20日
go
lg
...
大银行豪赌美债巨亏 当地时间周二,日本
农
林
中
央
金
库
发言人表示,计划出售大约10万亿日元的美国和欧洲主权债券,以阻止错误押注利率持续造成的损失。该行表示,这笔债券的规模将占该行全球投资组合的近六分之一,销售将于明年3月底完成。目前,该行预计本财年将报告1.5万亿日元的净亏损,是先前5000亿日元预估的三倍。 亚马逊计划在德国投资100亿欧元 当地时间周三,亚马逊宣布计划在德国投资100亿欧元(约合107亿美元),在该国扩展物流网络和云基础设施。再加上上个月承诺的78亿欧元投资,亚马逊在德国的新投资总计达到了178亿欧元。 苹果叫停下一代Vision Pro高端机生产 当地时间周三,有消息称,苹果目前已暂停下一代Vision Pro的开发,转而聚焦在2025年底发布更便宜的机型。据Vision Pro部件供应商透露,苹果已通知至少一家供应商暂停下一代高端Vision头显的生产。 谷歌新技术可用AI模型为无声视频配音 谷歌DeepMind近日公布了一项利用AI为无声视频生成背景音乐的“video-to-audio”技术。当前DeepMind这款AI模型依然存在局限性,需要开发者使用提示词为模型预先“介绍”视频可能的声音,暂时不能直接根据视频画面添加具体音效。
lg
...
格隆汇
06-20 07:54
日元贬值提振出口!日本5月出口同比增13.5%,贸易收支再现逆差
go
lg
...
7.8%,对欧盟出口下降10.1%。
农
林
中
央
金
库
首席经济学家南武志表示:“出口大幅增长是由于日元贬值,但实际需求并没有那么强劲。” 他表示,对欧洲的出口正在减弱,对美国的出口正在见顶,来自中国的需求增长乏力。由于未来整体出口可能会放缓,所以不能指望出口在未来1-2年内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 在进口方面,5月日本进口额同比增长9.5%至9.498万亿日元,连续第二个月增长。 由于日元贬值和资源价格上涨,原油和石油产品的进口额有所增加。分项目来看,原油增长8.1%至9284亿日元。进口量下降8.5%,价格上涨带动增长。 以美元计价的原油价格为每桶88.9美元,比去年同月上涨2.7%。以日元计价的价格上涨18%,至每千升8.69万日元。 按地区观察进口,从美国的进口额为1.2281万亿日元,增长29.7%。亚洲为4.4315万亿日元,增长10%。 日本5月贸易逆差达到1.22万亿日元(约合77亿美元),较4月的4660亿日元有所扩大。连续2个月出现逆差。 日元持续疲软,引发了人们对成本推动型通胀可能再度抬头的担忧,这可能会拖累私人消费。5月份消费者信心指数创下两年多来最大跌幅,表明日本家庭越来越担心日元疲软引发的持续通胀。 日本央行行长周二在国会重申,当局需要监控日元和进口价格对整体经济的影响。
lg
...
格隆汇
06-19 14:06
日本房地产泡沫如何走向破裂——金融篇
go
lg
...
公司继续向房地产业追加贷款,政府系统的
农
林
中
央
金
库
和县级农业信用社也采取了同一步调。结果在日本泡沫经济崩溃的1990年代前期,出现了“僵尸银行支撑僵尸企业”的局面(Anil Kashyap and Takeo Hoshi,2011),即形成了“地价下跌→房地产公司经营恶化和还贷困难→住专出现不良债权→金融机构增加对住专的低息贷款→住专继续向房地产公司追加贷款→地价继续下跌→房地产公司经营进一步恶化并大量破产→不良债权拖垮住专→住专的股东银行出现危机”的恶性循环。根据日本大藏省的统计,截至1996年3月末,“住专”七社自金融系统的借款总计已达到12.97万亿日元。这也最终引发了一系列日本金融机构破产,其中甚至包括兵库银行、太平洋银行等大型上市银行。 金融自由化加速推进 二战后,为促进经济高速增长,日本针对国内金融行业出台了一系列管制措施,并形成了一套独特的金融体系。日本政府针对金融行业的管制措施主要包括:市场准入管制、分业管制、利率管制、资本流动管制等。其中,市场准入管制提高了大藏省对金融机构及金融系统的掌控力,并通过控制发放新的银行执照严格限制新竞争者进入银行市场,降低了银行间的竞争压力;分业管制通过限制业务活动领域,减少不同金融机构间的竞争,试图充分发挥不同类型金融机构的业务优势;利率管制人为压低国内存贷款利率,一方面为国内重要行业发展提供低成本的资金,另一方面降低日本出口企业的生产成本,提高其国际竞争力;资本流动管制不仅使得国内金融机构专注于国内市场,也有效抑制了其他国家货币政策对于日本的溢出效应。通过一系列金融管制措施,日本成功解决了经济高速增长时期的资金短缺问题。 1970年代开始,随着日本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型中速增长,日本政府对于金融系统的诸多管制使得其金融系统不再适应国内外的经济环境。日本金融体系与国内外经济环境间的“不兼容”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首先,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日本企业的自有资金不断增加,直接融资的渠道亦不断拓宽,通过银行等金融机构进行外部融资的需求减弱,以利率管制等方式人为压低利率的必要性也不断降低。1955年至1972年,日本非金融企业现金和存款占总资产的比重由9.40%提升至15.54%,企业自身资金充裕程度明显提升。而在1973年至1990年,日本非金融企业现金和存款占总资产的比重持续保持在12%以上的相对高位,直至房地产泡沫破裂后才出现大幅下滑。从融资方式来看,1980年至1989年,日本企业外部融资中直接融资的比重也由11.9%上升到27.0%。 其次,1970年代开始日本政府大量发行国债,并由银行等金融机构承销。当时日本政府为使国债发行不影响到利率管制,对国债发行和流通市场均实施了严格管理。但金融机构以低于市场的利率承销国债,严重影响了其流动性和收益性,并造成了金融机构资金短缺,于是金融机构强烈要求在市场上卖出国债。压力之下,日本政府开始逐步放开国债利率管制,并走向了通往利率市场化的道路。1977年,日本开始放宽对金融机构所持国债的管制,允许商业银行承购的国债自由上市流通。此后,日本政府陆续放开了对银行间拆借利率、银行间票据利率、大额可转让存单(CD)利率等的控制,并于1994年实现了除活期存款利率以外的完全利率市场化。 再次,1970年代开始,随着日本经济的高速增长,外资金融机构开始要求日本进一步开放其国内金融市场。与此同时,日本国内金融机构也开始参与海外投资,并要求本国监管机构放松管制。在此背景下,日本和美国成立了由政府专家组成的日元/美元汇率、金融和资本市场工作组。1984年,日美联合特别工作组起草的“关于日元/美元汇率、金融和资本市场问题报告”公开发表,明确日本应采取存款利率自由化、金融业务多元化、促进货币市场发展等措施来实行金融自由化。 最后,随着日本国民收入的提高,其对金融产品的需求趋于多样化和复杂化,许多新金融工具、新金融市场开始出现,而这也意味着对分业管制和利率管制的打破。 因此,为使日本金融体系适应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变化,日本开启了一系列金融自由化改革。在此期间,日本政府以渐进式改革方式推行利率自由化、金融机构经营自由化以及资本流动自由化改革。根据Menzie Chinn和Hiro Ito编制的金融开放指数(The Chinn-Ito Financial Openness Index),1970年后日本金融开放程度明显提高,甚至一度高于法国、英国等国家。 日本政府的金融自由化改革虽然使得金融系统的活力明显提升,但也为后续日本房地产泡沫的膨胀与破裂埋下了伏笔。 一方面,随着资本市场的开放,日本国内企业的融资渠道开始由银行扩展至股票、债券市场,资质较好的大型制造业企业开始出现“脱离”银行的趋势,1986年至1990年日本大型制造业企业从银行的融资额甚至为负。银行为了应对这一趋势,被迫将重点转向扩大与中小企业之间的业务,中小企业获得的贷款规模急速增长。日本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贷款余额由1984年的105万亿日元增长至1989年末的247万亿日元,而同期对大企业的贷款余额仅增长了不到3万亿日元。而中小企业获得贷款后,并未全部用于生产经营,多数资金流入到房地产市场。因此,中小企业贷款规模的急速扩张,不仅助推了房地产泡沫的膨胀,也使得银行资产质量出现了明显的下降。房地产泡沫破裂后,以中小企业为主要客户的中小规模地方性金融机构(如信用金库)率先出现破产情况,1991年10月三和信用金库成为日本战后首家破产的金融机构。 另一方面,在日本政府进行一系列金融自由化改革的同时,其金融监管体制的改革却相对落后,助长了房地产市场的泡沫。二战后日本政府对金融机构实行了过分的控制和保护政策,形成了“护送船队”模式的金融监管体系 ,以至于出现了“日本金融机构不倒”的神话。进入1980年代以后,虽然金融自由化的步伐加快,但政府并未完全放弃对银行经营的干预,从而使银行形成了政府将继续提供隐性担保的预期。因此,在诸多金融管制政策放松后,许多银行采取了较为激进的经营策略,在贷款审查、投资审核等方面过分放松,许多银行甚至通过贷款给信托公司等机构使银行资金直接流入股市及房地产市场,加剧了资产泡沫的膨胀程度。根据野口悠纪雄(2005) 的研究,1984年末至1990年末日本银行对非银行金融机构的贷款规模由15.1万亿日元增长至40.2万亿日元,其中约有10.8万亿日元新增贷款流入了房地产市场。 二 金融体系与实体经济过度绑定 日本泡沫经济时期,金融系统与实体经济联系过于紧密,使得房地产泡沫的破裂产生了更广泛且深远的影响。 一是,实体企业过度参与房地产投机活动。1980年代日本房地产泡沫的形成主要受到非金融企业部门推动,企业部门是房地产的主要购买者。根据日本内阁府的数据,非金融企业部门的土地购买金额由1980年的0.3万亿日元大幅增长至1990年的16.8万亿日元,而住户部门反而是当时土地的出售方。在此期间,日本非金融企业部门杠杆率迅速提升,由1980年的94.4%升至1990年的139.3%,远高于同期其他发达经济体水平,尤其是中小企业过度借贷进入房地产市场后,杠杆率明显上升;而居民部门杠杆率上升相对温和,仅从45.7%升至68.4%,绝对水平实际上与美国(61.1%)、英国(57.7%)等发达经济体相近。非金融企业部门大规模购入土地,使得土地在其资产负债表中占比大幅上升,当土地价格出现下跌时,实体企业资产负债表受损更为严重,进而出现“资产负债表衰退”。 二是,“主银行”制度下金融机构与实体企业的联系更加盘根错节。二战过后,在清理企业不良债权的过程中,日本逐渐形成了主银行制度。尽管日本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主银行制度,但二战后主银行制度已经成为日本金融界和企业界的一个惯例。根据于潇(2003)的研究,一般认为日本主银行制有以下特征:(1)主银行是客户企业的大股东,主银行一般不持有与自己没有业务或交易关系的企业的股份;(2)向客户企业提供系列贷款。主银行既向企业提供短期贷款,也提供长期贷款。虽然企业所需贷款并不一定全部都由主银行单独提供,但企业大额贷款是由主银行与其他金融机构组成的银团提供的,其中主银行的贷款份额最大,承担的贷款损失责任也更多。当企业不能如期归还贷款或者出现坏帐时,主银行要分担其他金融机构的贷款损失;(3)向客户企业派遣董事或经理。主银行向客户企业派遣人员可以分为两种情况:一是在正常情况下的人员派遣,以大股东身份派遣董事或者经理到客户企业;二是在企业出现问题时,主银行派遣人员接管企业;(4)管理客户企业的结算帐户。主银行几乎都是所属企业的结算银行,由主银行负责企业的帐户管理、现金支付和结算。而根据Masahiko Aoki和Hugh Patrick(2002)的研究,1970年至1991年日本上市公司中,有77%的公司都有主银行。 主银行制度的存在将金融机构、实体企业和资本市场三者牢牢绑定,加剧了金融风险的扩散。一方面,泡沫经济时期股票、土地在日本金融机构资产负债表中的占比不断提升。土地、公司股份在日本金融机构总资产中的占比分别由1985年的1.8%、9.0%,提升至1989年的3.3%、18.3%。另一方面,银行在资本市场,尤其是股市中的参与程度更高。1986年,银行机构持有的股票市值占比达到20.9%,而1990年更是增长至25.9%。 三 不良债权处置滞后 房地产泡沫破裂后,日本国内企业,尤其是中小房地产公司普遍出现经营亏损,无法按期还贷,甚至部分企业陷入资不抵债,金融机构即使采取清偿还贷措施,也无法全额收回贷款,日本金融机构的不良债权规模急速扩张。同时,由于银行等金融机构本身持有大量的企业股票、债券,股价下跌后金融机构本身的资产规模也在缩水,银行支付困难、濒临破产的情况开始出现。但是,房地产泡沫破裂后,日本政府却未及时处置金融系统中的大量不良债权,从泡沫破裂到不良债权得到完全处理,历时近十五年,可以说延误了最宝贵的处置窗口。具体来看,日本政府对于不良债权的处置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1991年:“护送船队”模式延续 房地产泡沫破裂初期,无论是日本政府、银行还是居民、企业部门,均未意识到不良债权将会带来严重后果,这也导致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日本政府并未及时采取措施,及时处理不良债权问题。一方面,在房地产泡沫破灭后,日本政府、银行等金融机构乃至企业对宏观经济形势判断过于乐观,对泡沫破灭引发的地价、股价暴跌及其对实体经济的严重冲击认识不足,错失了处理不良债权的最佳时机。以日本央行为例,其1991年7月公布的《形势资料》指出 “由于企业和家庭相对良好的收入环境,日本经济还会持续保持增长”。另一方面,政府与金融机构之间存在的信息不对称性,导致日本政府对于不良债权的实际情况把握不清。企业与金融机构出于种种考量,会通过各种手段掩盖不良资产的存在,导致泡沫爆发初期日本政府难以得知不良资产的具体规模。 房地产泡沫破裂初期,规模较小、资产质量较差的中小规模地方金融机构率先受到冲击,日本政府尝试继续通过“护送船队”模式化解中小金融机构的风险。1991年10月三和信用金库成为二战后日本首家破产的金融机构,随后几年釜石信用金库、东洋信用金库等中小型金融机构相继倒闭。对这些陷入经营困境的中小规模金融机构,日本政府力图实行以往的“护送船队”方式,通过行政指导由关联金融机构采取救助性并购或收编为子公司等形式,试图最大限度降低这些金融机构破产对金融体系和经济活动的冲击。 但是,由大型金融机构并购中小型金融机构的做法并未能彻底解决不良债权问题,反而加重了大型金融机构的经营风险。1995年8月,兵库银行成为日本第一家债权破产的地方银行。1997年下半年,随着亚洲金融危机的爆发,日本国内大型金融机构经营状况愈发艰难。1997年11月,三洋证券、北海道拓殖银行、山一证券、德阳城市银行等大型金融机构因筹资困难相继宣布破产。1998年10月和12月,日本长期信用银行、日本债券信用银行相继破产并暂时实行国有化管理。这些大型金融机构破产使日本陷入金融恐慌,银行不良债权问题进一步深化,“惜贷”现象更加突出。 1996年:“住专”公司正式破产 1995年下半年开始,随着日本房价的持续下跌,“住专”公司坏账持续增加,难以维持正常经营,破产已不可避免。桥本内阁上台后,把解决“住专”问题和金融体制改革作为头等大事,并决定从1996年度政府预算中拨款,用于为“住专”填补亏空。最终,7家住专公司的 6.41万亿日元债务,分别通过持有其债权的公私金融机构放弃债权、“赠与”、及政府财政补贴来解决。具体分担机制是,住专的母体银行放弃债权3.5万亿日元,其他向住专提供贷款的非母体银行放弃债权1.7万亿日元,政府农林系统金融机构“赠与”5300亿日元,政府划拨财政补贴资金6850亿日元。同时,日本政府从存款保险机构设立的紧急金融安定化筹集资金和金融安定化筹集基金中划拨2000亿日元,成立住宅金融债权管理机构,负责住专资产的清偿,7家住专公司将其自有资产和债权交渡给住宅金融债权管理机构后解散。至此,“住专”公司在日本正式销声匿迹。尽管“住专”公司最终获得了财政资金的注入后以破产收场,但向金融机构注入财政资金的做法还是引发了大众舆论以及部分在野党的强烈抗议。之后近两年时间内,向大型金融机构注入财政资金的主张也被打入了冷宫。 1998年:金融改革加力 1998年开始,一系列大型金融机构的倒闭使得日本政府不得不放弃以往的“护送船队”模式,转而进行更大力度的改革。具体来说,主要包括以下措施: 1)大幅注资金融机构 1998年10月,日本政府颁布了《金融再生法》和《金融功能早期恢复法》等新法律,建立了特殊公共行政(临时国有化)制度,同时决定启动注入资金高达60万亿日元的计划,用来解决金融机构的不良债权问题。其中,17万亿日元用于加强存款保险;18万亿日元投入到《金融再生法》在存款保险机构下设的金融再生账户中,用于资助整顿和回收银行,收买不良债权,购买破产银行股份并将其国有化,支持过渡银行的运作;25万亿日元被用来增加金融机构的自有资本。1999年3月,日本政府又向15家大型银行注入了7.45万亿日元的公共资金。 2)进一步推进金融自由化 日本政府于1998年4月开始实施新的《外汇法》和《银行法》,并对一系列已有法律进行修改。包括:改革对证券融资市场的过度管制,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和地位,破处传统分业限制,推进金融机构经营业务自由化和资产交易自由化,废除对外汇业务的诸多限制,维护和强化金融安全监管体制,强化日本央行的独立性和对金融市场的调控能力等。这一系列改革使日本金融市场和资本市场进一步国际化、自由化和公开化,由此掀起了日本银行业大规模合并的浪潮。经过一系列合并后,日本原有的二十多家大银行已归并成为瑞穗、三菱东京、三井住友、日本联合、理索纳五大金融集团。总体来看,这一时期大型金融集团的形成有助于渡过金融危机的难关。虽然银行间的合并重组并未减少不良债权,但通过结合各银行的优势与特点,提高了银行业的整体素质,进而改善金融状况,恢复金融信用,增强抵御金融危机冲击的能力。 3)改革金融监管机构 日本政府于1998年6月正式设立金融监督厅,在总理府直接管辖下,负责对大多数金融机构的监管。1998年12月,日本政府成立金融再生委员会,旨在整顿金融秩序、重组金融组织、再造金融体系。该委员会作为临时机构,负责执行金融再生法、早期健全法以及金融机构破产和危机管理等方面的立案,并负责处置日本长期信用银行等几家大型金融机构的破产案件。同时,将在此之前成立的金融监督厅归并到金融再生委员会之下,但其仍继续行使其原有的检查和监督职能。2000年3月,日本将对中小金融机构的监管权由地方政府上收至中央政府,交由金融监督厅负责。2000年7月,在金融监督厅的基础上成立金融厅,并将原属于大藏省的金融政策制定权(包括金融制度的规划、提案,以及金融机构破产处置和危机管理等)、企业财务制度检查等职能转移至新成立的金融厅。2001年1月,在全面推行政府机构改革时撤销金融再生委员会,其处置濒临破产金融机构的职能也归到金融厅。至此,日本金融监管权再一次高度集中。金融厅升格为内阁府的外设局,独立全面负责金融监管业务。至2001年为止,一个以金融厅为核心、独立的中央银行和存款保险机构共同参与、地方财务局等受托监管的新的金融监管体制基本框架正式形成,金融厅成为日本金融监管的最高行政部门。 2002年:《金融再生计划》 尽管资产泡沫破裂后,日本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试图解决不良债权问题,但其不良贷款规模仍在不断增长。1998年至2001年期间,虽然日本政府对存量不良债权的处置取得了一些进展,但土地价格的持续下跌、以及亚洲金融危机的爆发使得不良资产“前清后溢”,不良贷款规模继续增长。根据日本金融厅的数据,2002年日本国内不良贷款规模达到43.2万亿日元,不良贷款率增长至8.4%,不良贷款问题仍是阻碍日本经济复苏的主要因素之一。 小泉政府上台后,提出“没有改革,就没有日本经济的复苏”,并任命经济学家竹中平藏为主管宏观经济运行和改革的经济财政大臣,加速不良贷款的处理。2002年,日本政府政府制定了《金融再生计划》,尝试通过更大力度的改革措施解决银行的不良贷款问题,以振兴日本经济。根据日本金融厅的文件,《金融再生计划》主要包括以下措施。 实际上,《金融再生计划》的推出也并非一帆风顺。2002年10月日本金融厅长官竹中平藏在与各大银行首脑会晤时,就有部分人对他的激进改革构思表示强烈反对,且当时日本的执政党——自民党内部大部分人也反对其改革计划。不过,在两方面因素的支撑之下,《金融再生计划》最终仍然得以顺利推行:一方面,小泉政府及其本人深刻认识到改革的必要性及困难程度。小泉政府上台后,曾多次要求日本国民忍受改革带来的“阵痛”,并称“改革是需要时间的,说不定我的任期内伴随的痛苦更多些”。另一方面,日本社会经历了长时间的经济不景气之后,思变已经成为社会的主旋律,这也使得小泉政府的改革措施深得民心。竹中平藏曾回忆道,当其制定的改革计划正式公布后,日本国会内部发生了“大骚乱”,对他本人的攻击也愈演愈烈,但国民对其改革计划的支持率却达到了75%。 与以往的政策相比,《金融再生计划》主要做出了两点突破: 一是,政府在注资施救的同时,配套实施了强化监管与治理的措施。包括要求注资银行提供“经营健全化计划”情况报告、向未实现“经营健全化计划”规定目标的银行颁布限期整改命令、以及接管整改不力、业绩大幅下滑、危及市场稳定的注资银行等。 二是,监管与治理由重保护和酌情主义转向重原则与结果。一方面,按照“适者生存”、“强者生存”的市场规律,对各类金融机构进行了优胜劣汰的彻底洗牌;另一方面,在强化监管与治理的组合政策指引下,确立了实现坏账处理与提高银行竞争力并举的治理目标。 《金融再生计划》出台后,在日本经济复苏的大背景下,日本银行业的不良贷款问题逐步得到解决。2002年下半年开始,中国、美国、欧盟等经济体先后开始复苏。在外需回暖的推动下,日本经济景气程度也逐渐回升,实际GDP增长率由2002年一季度的-1.9%升至四季度的1.4%,并在此后不断复苏直至2008年初。在此背景下,日本银行业的不良贷款问题也明显改善:2002年至2005年,日本不良贷款规模由43.2万亿日元大幅降至17.9万亿日元,不良贷款率也由8.4%降至4.0%,并在2006年进一步下降至3%以下。至此,困扰日本经济十余年的不良贷款问题基本得到解决。 四 结论与启示 上世纪八十到九十年代日本房地产泡沫的膨胀与破裂,及后续的“失去的三十年”,引起了业界及学界长时间的探讨。本文通过系统性梳理泡沫经济时期日本金融体系的相关状况,探究日本房地产泡沫膨胀与破裂的根源所在。研究发现: 1)日本金融系统的隐含风险更高,为房地产泡沫的膨胀与破裂提供了基础。一方面,在房地产市场扮演重要角色的“住专”公司资产质量低下,抵御风险能力极低,最后只能以破产收场。另一方面,日本金融自由化改革加速推进,但其“护送船队”式的金融监管体系却未与时俱进地改革,部分银行等金融机构采取了较为激进的扩张策略,资产质量不断降低,经营风险持续增加。 2)日本金融系统与实体经济深度绑定,使得房地产泡沫的破裂产生了更广泛且深远的影响。一是,实体企业过度参与金融投机活动,非金融企业部门成为土地的主要购买者,杠杆水平也不断提升。二是,“主银行”制度下,银行既是企业最大的债主,也是其最大的股东,土地、股份在银行资产负债表中占据重要地位,金融机构、资本市场与实体企业三者之间紧密联系,加剧了金融风险的扩散。 通过对日本房地产泡沫膨胀与破灭过程中金融市场与实体经济关系的回顾,结合我国当前的相关情况,可以得到如下启示: (一)加强影子银行体系监管,降低金融危机传染风险 按照金融稳定理事会(FSB)的定义,影子银行是指游离于银行监管体系之外、可能引发系统性风险和监管套利等问题的信用中介体系(包括各类相关机构和业务活动)。从日本“住专”公司的经营行为来看,其无疑具有一系列影子银行的特征。在我国,资管新规发布前,以银行理财、信托等资管产品为代表的影子银行体系与日本的“住专”公司具有一些相似之处:从负债端来看,虽然二者资金来源不尽相同(我国银行理财、信托产品资金来源包括个人及机构投资者),但都具备“高成本”的特征。由于“住专”公司只能通过拆借等方式从金融机构融入资金,因此可从当时日本货币市场拆借利率与存款利率来观察“住专”公司的负债成本:在房地产泡沫破裂前的1989年,日本三个月拆借利率均值达到5.5%,而同期日本存款利率均值仅为3.1%左右;从资产端来看,二者资金均有较大比例流向了房地产市场,且母行、股东对资金投向存在一定影响。这些相似之处无疑使得我国金融系统的潜在风险明显增加。 但2018年4月资管新规发布后,我国影子银行体系扩张得到了有效的遏制。2019年BIS的工作论文 测算显示,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我国影子银行规模由48.6万亿元降至45.0万亿元,在M2中的占比也由27.9%降至23.8%。近期,银保监会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截至2022年6月末,我国高风险类信贷影子银行规模较历史峰值压降约29万亿元,影子银行在我国金融体系中的重要性不断降低。不过,我国影子银行规模仍然较大,与传统银行体系、房地产企业关联度较深,这使得其拆解工作难以“毕其功于一役”。在化解影子银行风险的过程中,一方面要避免经济下行时期过度放松金融监管政策,防止高风险影子银行“死灰复燃”,另一方面也要注意平稳推进整顿规范,避免影子银行体系过快收缩带来的系统性金融风险。 (二)金融开放与金融自由化要循序渐进,金融监管体系要与时俱进 1970年代开始,日本金融自由化程度快速提高,但金融监管体系却相对落后。这不仅导致金融机构较为激进的经营行为未能得到有效监管,也使得房地产泡沫破裂后大量的不良债权难以得到及时处置。2019年以来,我国持续推动改革完善LPR报价形成机制,建立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建设了较为完整的市场化利率体系和利率传导机制。同时,我国金融市场对外开放不断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程度不断提升,人民币国际支付份额于2021年12月提高至2.7%,超过日元成为全球第四位支付货币。不过对比来看,目前我国金融自由化程度仍低于智利、俄罗斯、马来西亚、墨西哥等与我国发展水平相近的国家 ,尚不及日本1970年代水平,未来仍有较大改革空间。在此背景下,金融监管体系改革在兼顾金融体系效率的同时,更要注意金融体系的安全性。 (三)构建完备的不良贷款处理框架,及时、果断处理银行不良贷款问题 日本《金融再生计划》主要遵循严格资产评估、充实银行自有资本、强化银行治理机能三项原则,其核心是对不良债权严重的民间银行实行国有化改革。从日本处理金融不良债权的过程中,可以得到如下启示: 首先,了解真实的不良贷款状况。房地产泡沫破裂初期,日本金融监管机构并没有明确不良债权的认定标准。直到1992年12月,日本大藏省才首次明确日本银行业不良债权的定义,并不定期对金融机构的不良债权情况进行检查。这使得银行对不良债权的处理并不积极,利用多种方式加以隐藏,而且倾向于向原有发生不良的企业追加授信,进一步加大了不良债权的规模。中国的不良贷款率目前较低,截至2022年6月仅为1.67%。不过,一旦经济调整压力加重、银行实际不良资产规模或会反弹,令不良资产统计数据可能出现“失真”:一方面,很多企业采取借新还旧、“搭桥”等手段掩盖信用变差的事实;另一方面,银行迫于考核压力,有时也通过“展期”等方式将不良贷款强压下来。从日本经验来看,要防止不良资产风险扩散,明确不良贷款的类别、查明不良贷款的真实余额尤为重要。 其次,构建完备的不良贷款处理框架,必要时通过财政资金充实银行自有资本。日本央行前行长白川方明接受采访时曾表示“为处理不良债权亟需建立必不可少的制度框架,特别是公共资金的投入”。日本前财政大臣竹中平藏也表达过类似的观点。他认为房地产泡沫破裂后,日本经济停滞的原因在于日本政府对动用国库资金向银行注资犹豫不决,而是仅仅以扩大需求面的错误政策来应对;当政府最终采取行动时,却走了弯路,而且也太晚。在我国,通过财政资金充实银行资本已有先例,如早年财政部、中央汇金等为四大行注资,以及近年来发行专项债补充中小银行资本金、接管包商银行等。不过,上述行为均有一定特殊性,因此我国仍需要提前制定针对各种情况、各类机构的普遍性不良资产处理框架。从日本的经验来看,需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一是,政府应加强相关立法并组织建立高层次的协调机构来处理不良债权。在处理不良资产的过程中,日本政府建立了直属内阁府的“金融再生委员会”,协调金融监督厅、日本央行及存款保险机构。同时,日本能够比较成功地处置商业银行大量不良资产,完备的法律、税收、会计框架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我国应该大力推进多方面的制度创新,对坏账准备金的提取和使用、不良资产的处置等都要通过法律条文形式确定下来并不断完善,强化处置不良资产的法律保障。 二是,充分发挥资产管理公司的职能。日本的整理回收机构(RCC)等不良债权回收机构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功。1999年我国成立了信达、华融、长城、东方四家资产管理公司,专门处理从四大商业银行剥离出来的巨额不良贷款。同时,近年来地方资产管理公司也在不断发展,目前我国地方资产管理公司已达到59家。在化解不良债权的过程中,各类资产管理公司可通过发起设立重组基金或纾困基金、建立协作机制和沟通桥梁,帮助企业缓释资金压力、化解存量资源错配、实现项目盘活和企业盘整等方式,发挥积极作用。 三是,合理推进银行重组工作。在房地产泡沫破裂初期,日本政府力图实行以往的“护送船队”方式化解中小金融机构的经营问题。但是,由大型金融机构并购中小型金融机构的做法并未能彻底解决不良债权问题,反而加重了大型金融机构的经营风险。1998年日本金融改革后的银行重组则比较彻底,注重了各大银行的未来发展前景以及各自的优势与特点,使得国内外市场信心得到恢复,银行业的健康形象得以重建。 最后,提高银行自身实力,增强其抗风险能力和处理不良债权的能力。尽管政府力量介入能够救助陷入困境的金融机构,但政府长时间介入反而可能促成适得其反的道德风险问题,更根本的措施还是在于提升银行的经营水平与盈利能力。在处理银行不良资产过程中,日本政府早期并未从治理不良资产根源上入手,一味纾困(“输血”)导致被救济金融机构的严重道德风险,延误阻碍了金融机构势在必行的内部改革(“造血”)。直到小泉政府将公共财政支持与银行内部改革成效及业绩相联系,把无条件援助变成了有条件的支持,日本金融机构不良贷款问题才得到了明显改善。 风险提示:房地产市场政策差异、财政、货币政策体系差异、房地产市场下行超预期、居民去杠杆力度超预期等。
lg
...
金融界
2022-09-27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24小时热点
特朗普上任后“很快”对华征收关税!经济学家:中国不太可能采取严厉报复
lg
...
普京“动核”毫不手软?!金价狂飙、上破2710
lg
...
特朗普“不可预测”,这些货币恐不得安生!人民币将……
lg
...
2025年将是充满不确定性的一年!特朗普政策或引爆外汇市场剧烈波动
lg
...
【美股收评】华尔街本周上涨,道指再创历史新高
lg
...
最新话题
更多
#SFFE2030--FX168“可持续发展金融企业”评选#
lg
...
14讨论
#链上风云#
lg
...
47讨论
#美国大选#
lg
...
1326讨论
#VIP会员尊享#
lg
...
1495讨论
#比特币最新消息#
lg
...
602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