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数字财富领导者
CoNET
|
客户端
|
旧版
|
北美站
|
FX168 全球视野 中文财经
首页
资讯
速递
行情
日历
数据
社区
视频
直播
点评旗舰店
商品
财富汇
登录 / 注册
搜 索
综合
行情
速递
日历
话题
168人气号
文章
东方财富财经早餐 12月16日周五
go
lg
...
新华社:国务院副总理刘鹤指出,对于明年
中
国
经
济
实现整体性好转,我们极有信心。房地产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针对当前出现的下行风险,我们已出台一些政策,正在考虑新的举措,努力改善行业的资产负债状况,引导市场预期和信心回暖。未来一个时期,中国城镇化仍处于较快发展阶段,有足够需求空间为房地产业稳定发展提供支撑。 2、国家发改委:为深入贯彻落实“十四五”规划《纲要》和《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十四五”扩大内需战略实施方案》,《实施方案》针对制约扩大内需的主要因素,围绕“十四五”时期实施扩大内需战略主要目标,明确了重点任务和重要举措。 3、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回应美国政府计划将一些中国企业从“未经核实清单”中移除问题时表示,具体问题建议你向主管部门来了解。作为原则,我们要告诉大家的是,中方在有关问题上的立场是一贯、明确的,我们敦促美方停止泛化国家安全概念,停止对中国特定企业采取歧视性、不公平的做法,停止将经贸问题政治化、武器化。中方将继续坚定维护中国企业的正当合法权益。 4、江西高院:个人售卖抗原属违法行为。抗原检测试剂不同于口罩,个人私自贩卖抗原试剂属违法,如果试剂出现造假、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情节严重的可判处无期徒刑。 5、钟南山:目前众多数据显示,感染过一次奥密克戎后,一年内再次感染的比例非常小,感染一次奥密克戎后,体内会产生抗体,等于打了一次疫苗。 国务院:到2025年,基本建成供需适配、内外联通、安全高效、智慧绿色的现代物流体系。展望2035年,现代物流体系更加完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一流物流企业成长壮大,通达全球的物流服务网络更加健全,对区域协调发展和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支撑引领更加有力,为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坚实保障。 央行:为维护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人民银行开展6500亿元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和20亿元公开市场逆回购操作,充分满足了金融机构需求。与此同时,MLF操作利率与7天期逆回购利率均与上期持平。根据数据,本月MLF到期量为5000亿元,故央行此次MLF操作为加量平价续作,当日MLF净投放1500亿元。 国家卫健委:当前,疫情防控的工作重心从防控感染转到医疗救治。社区、农村是医疗卫生服务的最后一公里,家庭医生、乡村医生是群众健康的守门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推进感染者分级分类收治、风险人群健康监测管理、老人和孩子等重点人群医疗服务保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世卫组织:有望在明年某个时候可以宣布新冠疫情不再构成全球卫生紧急事件。2023年1月世卫组织紧急委员会将开会讨论新冠疫情不再构成紧急事件的判断标准。 统计局:下阶段工业生产将逐步恢复,工业经济有望稳定发展。近期全球大宗商品价格涨幅虽有所回落,但对国内价格的输入性影响犹存;国内经济逐步恢复,加之元旦、春节“两节”临近,猪肉、鲜菜、鲜果价格可能出现季节性上涨。但我国市场供给能力强大,保供稳价措施有力,物价有望继续保持总体稳定。 钟南山:2009年世界范围内爆发甲型H1N1流感,中国约有12万人患上此病,死亡率大约是0.6%,已经相当高了。现在致死率0.1%左右的奥密克戎约等于普通季节性流感,所以现在已经不适合叫新冠肺炎了,或者简单说就叫新冠感冒。 交通运输部:国务院印发《关于进一步畅通邮政快递服务保障民生物资运输的通知》。要求统筹做好邮政快递保通保畅工作,有效落实网络稳定运行属地责任,充分发挥骨干邮政快递企业作用,全面落实邮政快递疫情防控举措,切实加强行业抗疫保供宣传引导。 国家统计局:11月份,国民经济保持恢复态势,投资规模继续扩大,市场价格总体平稳,新动能持续成长,民生保障有力有效,经济社会大局稳定,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2%,环比下降0.3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8615亿元,同比下降5.9%,环比增长0.15%。 界面新闻:中国开始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在能源基础等领域,部署煤炭、煤化工以及风能、光伏等能源基地建设成为重点。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要优化煤炭产运结构,推进煤矿智能化、绿色化发展,优化建设五大煤炭供应保障基地,提高煤炭铁路运输能力;大幅提高清洁能源利用水平,建设多能互补的清洁能源基地,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区为重点加快建设大型风电、光伏基地。 尼尔森IQ:中国快消品市场增速虽略有放缓,但企业复苏迹象已现。超半数的被访企业表示整体业绩表现评估好于年初预期。展望2023年,对于
中
国
经
济
及所在行业和公司持乐观态度。 工信部:2022年1-10月,全国晶硅电池产量超过230GW(吉瓦)。多晶硅环节,1-10月全国产量约61万吨,同比增长超过49.3%。硅片环节,1-10月全国产量同比增长40.7%。电池环节,1-10月全国晶硅电池出口约19GW,同比增长117.4%。组件环节,1-10月全国晶硅组件出口约132GW,同比增长61%。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今年11月,汽车类零售额为3788亿元,同比下降4.2%,占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9.8%;今年前11个月汽车类零售额为4.07万亿元,同比增长0.3%,占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0.2%。 上海钢联:15日部分锂电材料报价下跌,电池级碳酸锂跌2500元/吨,均价报55.75万元/吨,工业级碳酸锂跌4500元/吨,均价报53.45万元/吨;氢氧化锂跌2500元/吨;镍豆跌2600元/吨。 财联社:斯诺威股权拍卖触及20亿元熔断之后,新一轮的拍卖显示中止,P矿拍卖价已罕见环比下跌3.84%。从部分机构及锂盐厂获悉,此前碳酸锂价格超60万元/吨成交主要由贸易商推动,机构人士表示,目前无锡盘相交价格低迷,其实一定程度上会刺激贸易商神经,贸易商会谨慎很多,碳酸锂价格或已见顶。 财联社:福特汽车和宁德时代正考虑在美国新建一座电动汽车电池制造厂,旨在获得美国政府即将生效的税收优惠。宁德时代在回复媒体的一份声明中写道,在美投资的选项还在处于考虑阶段,尚未作出决定。福特也表示,双方的谈判仍在继续,暂没有新消息要宣布。 科技日报:华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院长叶海峰研究员团队历时8年创造创新系统,将生命机体中侦测病毒的能力改装成一个“元器件”,并用它合成一个系统在体内“检测”多种病毒。在动物实验中,系统携带的中和抗体输出模块,在病毒感染后6小时自动输出,比人体适应性免疫系统产生中和抗体至少提早了一周,为传统的抗病毒领域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 加州能源委员会:斥资29亿美元投入清洁交通投资计划,包括建设其电动汽车充电桩和加氢站网络,以加速淘汰使用化石燃料的汽车和卡车。将使全州现有的8万个公共充电桩增加一倍以上,达到17万个。目标到2025年拥有25万个充电桩。 上海数据交易所:数据资产化是数据要素价值释放的一个关键引擎。今年全年累计要挂牌超过800个数据产品,大部分属于企业类的数据,占比38%,金融类的数据产品占比在12%左右。 统计局:1-11月,生产原煤40.9亿吨,同比增长9.7%;生产原油1678万吨,同比增长2.9%;生产天然气189亿立方米,同比增长8.6%;粗钢产量93511万吨,同比减少1.4%。 能源局:1-11月,全社会用电量累计7858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5%。分产业看,第一产业用电量105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9.7%;第二产业用电量5186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5%;第三产业用电量1357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1%。11月,全社会用电量682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0.4%。 中国国航:11月,客运运力投入同比下降26.2%,环比下降11.3%;旅客周转量同比下降22.7%,环比下降14.2%。平均客座率为62.1%,同比上升2.8个百分点,环比下降2.1个百分点。 TrendForce:第三季度在乌俄冲突、疫情、通胀压力与客户库存调节等负面因素影响下,第三季全球前十大IC设计业者营收达373.8亿美元,环比减少5.3%。高通仍居产业龙头之位,而博通由于高端网通芯片销售情况良好,排名第二,英伟达与超威排名分别下滑至第三与第四。 IDC:预计2023年中国手机市场出货量同比下降0.9%,降幅收窄;2024年有望迎来反弹。短期内,智能手机发展难有大的创新突破。但是厂商会加强与供应链深度合作,推出更多定制化产品,尽可能吸引消费者。新形态的折叠屏手机仍将保持快速增长。 中新经纬:在全球经济低迷导致存储芯片行情遇冷的背景下,三星电子第三季DRAM销售额环比下滑34.2%。以销售额为准,三季度DRAM的市占率为41%,环比下降2.7个百分点,创下2014年第三季度以后8年来的最低水平。 央视新闻:日本青森县三泽市一养鸡场有大量鸡死亡,青森县将对养鸡场内饲养的约137万只鸡进行扑杀,这些鸡确认感染了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本次扑杀处理的鸡的数量是日本历史上最多的一次。 国家统计局:11月份,各线城市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下降,一线城市同比涨幅回落、二三线城市同比降势趋缓。70个大中城市中,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下降城市有51个,比上月减少7个;二手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下降城市有62个,个数与上月相同。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销售价格同比下降城市分别有51个和64个,个数均与上月相同。 甘肃兰州:印发《兰州市助企纾困激发市场主体活力若干措施》的通知。文件提出,优化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取消现行限售政策,个人住房贷款不再纳入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促进房地产市场良性发展;加快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延长住房公积金缓缴期限。 南方都市报:市场有消息传言深圳住宅性质的单身公寓、宿舍类产品即将放开限购。南山市住建局有关工作人员回应称,单身公寓不属于商品住房的类别,它不在我市的限购政策范围内。项目销售人员则表示,项目确实限贷不限购,不占名额但是占贷款记录,土地性质是住宅,税费和其他政策都按住宅的来。 广东省广州市:12月15日,挂牌2022年第四批次集中供地地块,共涉及6宗地,总用地面积69.3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06.3万平方米,总起价244.6亿元。最终,成交5宗,另有1宗流拍,总成交价191.2亿元。 经济观察网:日本大型住宅建筑商在2025年4月之后在东京建造的所有新房都必须安装太阳能电池板,以减少家庭碳排放。这项任务是日本市政当局的首例,要求大约50家主要建筑商为面积达2000平方米的房屋配备可再生能源,主要是太阳能电池板。 i茅台:12月15日上午,i茅台APP注册用户突破3000万。从试运行首日注册用户超500万,到上线百日超1900万,再到突破3000万,共用了200多天。日均申购用户数超300万,日活用户近400万,累计预约人次近19亿。 芯源微:公司定于12月17日上午10:30召开浸没式高产能涂胶显影机新品发布会,本次发布的产品为公司最新的前道浸没式高产能涂胶显影机。该机型采用公司独创的对称分布高产能架构,满配36 Spin处理单元,搭载公司自主研发的双向同步取放机械手,可大幅提升整机的机械传送产能和传送精度,能够匹配全球主流光刻机联机生产。 东方电热:公司全资子公司东方九天拟在泰兴黄桥经济开发区建设高端锂电池外壳用预镀镍钢带项目,并与江苏泰兴黄桥经开区签订了《项目投资协议书》。黄桥经开区计划在江苏泰兴黄桥经济开发区内出让给东方九天约120亩土地作为项目建设用地,东方九天计划总投资不低于20亿元。 宁德时代:12月12日-2022年12月13日,公司成功发行了2022年度第一期绿色中期票据,发行总额为50亿元,募集资金已于12月14日到账。 国轩高科:公司全资子公司新加坡国轩和和Nuovo拟在泰国共同出资设立一家合资公司,建设动力锂离子电池Pack基地。合资公司初始注册资本为3亿泰铢(按汇率换算应为6006万元人民币)。该合资公司总投资金额预计为6亿泰铢(按汇率换算应为1.2亿元人民币)。 深圳能源: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在深圳签署全面合作协议。根据协议,双方秉承平等尊重、开放公平、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原则,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持续技术创新,在能源和电力领域、信息和通信技术领域,围绕智能风光、智慧电厂、数字化转型、企业管理及文化等开展全方位合作。 海南矿业:电池级氢氧化锂项目(一期)开工建设,项目拟建设一条2万吨/年单水氢氧化锂生产线、仓库及配套公用设施,总投资10.56亿元,建设周期为15-18个月。 沪深股市:12月15日,沪指收跌0.25%,报3168.65点,深证成指收涨0.32%,报11358.11点,创业板指收涨1.31%,报2399.12点。汽车、电池、半导体板块领涨,贵金属、旅游酒店、食品饮料板块领跌。 沪深港通:12月15日,北向资金净买入49.36亿元。宁德时代、歌尔股份、隆基绿能分别获净买入4.19亿元、2.35亿元、2.15亿元。恩捷股份净卖出额居首,金额为2.66亿元。 龙虎榜:12月15日,上榜龙虎榜个股中,资金净流入最多的是南电转债,为1.4亿元。机构参与龙虎榜中个券共涉及29只(1只可转债),其中10只个券(1只可转债)被机构净买入,南电转债被买入最多,为1.39亿元。另外19股被机构净卖出,中京电子被卖出最多,为2329.23万元。 融资融券:截至12月14日,沪深两市两融余额为15694.55亿元,较前一交易日减少21.05亿元。其中,融资余额为14746.76亿元,较前一交易日减少22.66亿元;融券余额为947.79亿元,较前一交易日增加1.61亿元。 证券时报网:12月15日,两市成交额再度萎缩,全日成交约7600亿元。A股维持短期弱势震荡的主基调,情绪层面短期高点已经出现,此外如果继续维持弱势的格局,那么市场极有可能出现加速下跌的情景,因此对于投资者而言可以做好波动操作的准备。 财联社:12月15日,汽车相关板块集体走高,多个细分方向涨幅居前。目前,汽车消费刺激政策陆续落地,各大巨头入场布局,汽车市场持续复苏。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十四五”扩大内需战略实施方案》对汽车消费、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均提出规划要求,多政策共同助力汽车行业的健康发展。 证券日报:截至12月14日,四季度以来452家上市公司实施回购,比去年同期增长38%。今年以来,由于市场波动导致很多上市公司股价被低估,因此,上市公司通过“真金白银”的回购行为来稳定市场预期,向市场传递看好企业价值的积极信号。 经济参考报:12月以来,河北、山西、广东、安徽等地的十余家私募机构收到当地证监局罚单,涉及违规行为包括未有效执行风险防控措施、资金募新还旧等。整体看,强监管下私募行业“优胜劣汰”趋势延续,年内已有超2000家私募机构主动或被动注销,行业生态更趋健康。 美股:标普500指数收跌99.57点,跌幅2.49%,报3895.75点。道指收跌764.13点,跌幅2.25%,报33202.22点。纳指收跌360.36点,跌幅3.23%,报10810.53点。 欧股:德国DAX 30指数收跌3.28%,报13986.23点。法国CAC 40指数收跌3.09%,报6522.77点。英国富时100指数收跌0.93%,报7426.17点,富时250指数收跌0.76%。 亚太股市:12月15日,香港恒生指数收跌1.55%,报19368.59点,恒生科技指数收跌2.39%,报4136.42点。日经225指数收跌0.46%,报28036.50点。韩国KOSPI指数收跌1.60%,报2360.95点。 人民币:在岸人民币兑美元(CNY)北京时间23:30收报6.9760元,较周三夜盘收盘跌240点。成交量209.26亿美元。 黄金:COMEX 2月黄金期货收跌1.7%,报1787.80美元/盎司。 原油:WTI 1月原油期货收跌1.51%,报76.11美元/桶。布伦特2月原油期货收跌1.80%,报81.21美元/桶。 央视财经:当地时间12月15日,英国中央银行英格兰银行宣布,将基准利率上调50个基点至3.5%。这是去年12月以来英国央行连续第九次加息。英国央行自去年12月以来,已将基准利率自0.1%上调至目前的3.5%。 财联社:欧洲央行将三大主要利率均上调50个基点,符合市场预期,利率水平达2008年12月以来最高。欧洲央行判断利率仍需以稳定的速度大幅上升,以达到足以确保通胀及时恢复至2%中期目标的限制性水平。 俄罗斯联邦统计局:俄罗斯国内生产总值(GDP)2022年第三季度同比萎缩3.7%,较之前报告的萎缩4.0%有所改善。俄罗斯GDP今年第一季度同比增长3.5%,第二季度同比萎缩4.1%。俄罗斯经济部预测2022年GDP将整体下降2.9%。 德国联邦议院:正式投票通过了对天然气和电力价格进行限制的法案。根据该法案,德国将于2023年3月开始对天然气和电力设置价格上限,补偿条款可追溯至2023年1月。 日本财务省:由于日元贬值和能源价格飙升,日本连续16个月出现贸易逆差,当月贸易收支逆差达到2.0274万亿日元(1美元约合135.5日元),超过2013年11月的高点。日本11月进口额同比增长30.3%,达到10.8649万亿日元,煤炭、原油、液化天然气进口额大增,增幅分别达106.8%、69.7%和51.9%。当月出口额为8.8375万亿日元,同比增长20%,船舶、建设用矿山机械、汽车出口额增幅居前。 国家外汇管理局:2022年11月,银行结汇13304亿元人民币,售汇13754亿元人民币。2022年1-11月,银行累计结汇157776亿元人民币,累计售汇151344亿元人民币。按美元计值,2022年11月,银行结汇1857亿美元,售汇1920亿美元。2022年1-11月,银行累计结汇23616亿美元,累计售汇22613亿美元。 国债期货:12月15日,10年国债期货主力合约收盘报99.955,跌0.11%;5年期国债期货主力合约报100.815,跌0.05%;2年期国债期货主力合约收盘报100.755,与前一交易日持平。 活跃债券:12月15日,截至18:00,10年国债活跃券报2.9100%,上行2.70BP;10年国开活跃券报3.0475%,上行3.00BP。 Shibor:12月15日,隔夜shibor报1.2230%,上涨2.4个基点;7天shibor报1.6260%,下跌4.3个基点;3个月shibor报2.3210%,上涨2.3个基点。
lg
...
东方财富网
2022-12-16
美股开盘:道指跌近350点 科技股多下挫特斯拉跌超2%再创两年新低
go
lg
...
大约10年的时间。 大摩看涨油价:
中
国
经
济
复苏推升需求,布油明年中有望重返110美元 摩根士丹利周三表示,由于需求上升和供应持续紧张,预计布伦特原油价格将在2023年年中反弹至每桶110美元左右。大摩在一份报告中表示:我们对油价持积极态度,因为投资水平低、俄罗斯供应面临风险、战略石油储备(SPR)释放结束以及美国页岩气产量放缓将使供应受到限制,在这种背景下,需求复苏(
中
国
经
济
重新开放、航空业复苏)将推动油价上涨。 高盛看好大宗商品成2023年表现最好资产类别!回报率或超40% 高盛认为,新产能投资不足、全球增长复苏以及美联储加息放缓将推动大宗商品价格走高,并预测衡量大宗商品价格走势的主要指标S&;;P GSCI Total Return Index将在2023年再上涨43%。高盛分析师表示:2022年最重要的一个启示是,即使是今年早些时候出现的超常高价,也无法创造足够的资本流入,导致供应端的反应无法解决长期短缺。高盛预测,布伦特原油价格将在2023年最后一个季度攀升至每桶105美元,高于目前的约82美元。该行还预测,铜价将从每吨8400美元左右跃升至10050美元,亚洲基准液化天然气价格将从每百万英热单位33美元升至53.10美元。 特斯拉柏林厂最早将于16日开始实行三班制,实现24小时运作 据《科创板日报》15日讯,德国勃兰登堡当地报纸《Märkische Oderzeitung (MOZ)》报道称,$特斯拉(TSLA.US)$已让柏林超级工厂准备好迎接三班制。三班制最早可能在2022年12月16日开始。三班制中,每8小时将轮换一个班次,三个班次开始时间分别为6点、14点、22点。三班制开始实施后,特斯拉德国柏林厂将实现24小时运作。 马斯克减持价值约35.8亿美元特斯拉股票,年内总抛售额达400亿美元 当地时间周三,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备案文件显示,特斯拉首席执行官埃隆·马斯克出售了这家电动汽车制造商价值约35.8亿美元的2200万股股票。此次披露的出售使得马斯克在过去一年里出售的特斯拉股票总额达到近400亿美元。作为全球市值最高的电动汽车制造商,特斯拉的股票却是今年主要汽车制造商和大型科技公司中表现最差的个股之一,主要因为投资者担心马斯克收购推特可能会分散他在特斯拉的投入时间以及精力,以及后续马斯克可能不断抛售特斯拉股票来填补被其私有化的推特的巨额债务。 微软斥资1.9亿美元低价收购数据中心芯片与存储设备制造商Fungible 据报道,微软以1.9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数据中心芯片与存储设备制造商Fungible,这一收购金额较Fungible成立以来的融资总额低了约1.34亿美元。分析师Dylan Patel表示,在这笔交易之前,Fungible曾试图融资,但未能成功,随后试图将自己出售给Meta Platforms。他补充称:微软起初考虑与Fungible合作定制芯片,但最终决定低价收购这家公司、员工和知识产权。 再生元制药/赛诺菲旗下抗炎药Dupixent获欧盟批准用于治疗结节性痒疹 再生元制药公司与赛诺菲安万特周四宣布,欧盟委员会已批准抗炎药Dupixent(达必妥,通用名:dupilumab,度普利尤单抗)用于治疗适合接受系统性治疗的中度至重度结节性痒疹(prurigo nodularis)成人患者。随着欧盟委员会的批准,Dupixent成为欧洲和美国首个也是唯一一个专门用于治疗结节性痒疹的靶向药物。 FDA推迟阿斯利康/默沙东前列腺癌药物sNDA 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将把阿斯利康和默沙东旗下药物奥拉帕利(Lynparza)的补充新药申请(sNDA)延期3个月,以便有更多时间审查这两家公司的申请。据悉,该药物用于联合强生旗下阿比特龙(abiraterone)和泼尼松或泼尼松龙治疗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mCRPC)成年患者。两家公司周四表示,他们将继续与FDA合作,以促进该机构完成审查。 Grab将推行成本削减措施,冻结大部分招聘 东南亚网约车和送餐公司Grab Holdings首席执行官Anthony Tan周三在发给员工的备忘录中表示,该公司正在推出削减成本的措施,以应对不确定的宏观经济形势。这些措施包括冻结大部分招聘、冻结高管的工资以及削减差旅和费用预算。Tan指出:做出这些决定是不容易的,但它们将帮助公司变得更健康,以加速实现可持续的、能够盈利的增长。他还表示,东南亚过去和未来都不避免会受到价格和利率上涨对业绩增长产生的影响。 微软的目标是在非洲扩张互联网,并长期采用云计算 微软公司总裁布拉德·史密斯 (Brad Smith) 表示,微软公司的目标是到2025年确保非洲再增加1亿人访问互联网,并与一家卫星提供商合作,为长期采用云技术奠定基础。自2017年以来,它根据Airband计划帮助扩大了5000万人访问互联网,其中包括近1000万非洲人。 强生和默克研发的埃博拉疫苗在儿童和成人中产生持久抗体 据媒体,周三公布的两项研究数据显示,强生和默克公司研发的埃博拉疫苗产生了抗病毒抗体,对儿童和成人都是安全的。在西非进行的研究数据显示,两家公司研发的疫苗在第一次接种后14天就产生了抗体,并且在一年的时间内,在儿童和成人中都能检测到不同水平的抗体。 大摩:欧盟对Apple Store新规影响苹果1%整体营收 苹果为满足欧盟即将出台的《数字市场法》,计划于2024年允许在iPhone和iPad等苹果设备上侧载和运行第三方应用商城,摩根士丹利认为,这对苹果整体营收的影响并不大。摩根士丹利预估苹果即便失去欧盟所有的App Store收入,对苹果公司2024财年服务业务收入的影响为4%,对整体营收的影响为1%。如果苹果在全球范围内允许侧载和替代应用商店,那么对苹果公司2024财年全球服务业务收入的影响为9%,对整体营收的影响为2%。 大摩:相比AT&;;T更看好Verizon 摩根士丹利分析师Simon Flannery将Verizon从持股观望上调至增持,目标价从41美元上调至44美元,并指出该股的总回报率将超过20%。该分析师表示,Verizon在2022年表现不佳之后,无论从绝对还是相对标准来看,其股价都具有吸引力。Flannery认为,该公司2023年的运营业绩还有改善的空间。到2024年,它的自由现金流将增加45%。 相比Verizon,Flannery不看好AT&;;T,并将其评级从增持下调至持股观望,目标价为20美元。他指出,AT&;;T在2022年的持续出色表现导致它相对估值的吸引力下降,尤其是与Verizon相比。Flannery表示,虽然AT&;;T的执行力仍然稳健,但预计2023年的增长将放缓,原因是该公司的无线业务难度变大,同时有线业务也面临长期压力。 高盛:内存行业前景惨淡,下调西部数据评级至卖出 高盛分析师Toshiya Hari将西部数据的股票评级从中性下调至卖出,目标价从43美元下调至31美元。该分析师从多个消息来源了解到,NAND供应商提供低于现金成本的价格,试图在宏观经济仍然疲软的背景下降低库存。鉴于内存行业进入严重低迷时期,再加上毛利率处于历史低点,Hari将西部数据的评级下调至卖出。他认为,西部数据的净财务杠杆可能会受到投资者更严格的审查,并可能在短期内限制其经营活动,对其后周期竞争地位构成风险。 携程集团发布2022 Q3财报:净营收69亿元 同比增长29% 携程集团公布了截至2022年9月30日第三季度未经审计的财务业绩。在第三季度,随着暑期旅游市场的触底反弹,以及海外旅游市场的稳健复苏,携程集团业绩再超预期。财报显示,2022年第三季度,携程集团净营业收入为69亿元,同比增长29%,净利润为2.45亿元;经调整EBITDA为14亿元,同比增长164%。 传蔚来布局超豪华汽车市场,多家自主品牌瞄准百万级新能源赛道 12月14日,有消息称,蔚来汽车正在规划百万级超豪华轿车,对标奔驰迈巴赫,目前已经进入设计阶段。内部人士称,这款车型基于蔚来汽车第三代平台打造,顺利的话将于2024年上市发布,并面向全球出售。一名蔚来汽车内部人士和接近蔚来汽车人士均向界面新闻表示,尚未听到过该消息。 就在三天前蔚来汽车媒体沟通会上,蔚来汽车联合创始人、执行总裁秦力洪明确指出,蔚来汽车在40万元级以上纯电动市场的占有率已达到77.6%,进一步提升市场份额带来的价值并不明显。
lg
...
金融界
2022-12-15
汇市利好!受中国防疫转向带动,新兴亚洲货币多头仓位增加
go
lg
...
景。 巴克莱分析师在一份报告中写道:“
中
国
经
济
增长放缓一直是美元走强的最大驱动因素之一。这种冲动的转折应有利于高指数、风险敏感和与商品挂钩的外汇。” 投资者略微削减了对印尼盾和印度卢比的空头头寸,但在调查中的九种地区货币中,这两种货币的空头头寸仍然是最多的,而且幅度相当可观。 今年迄今为止,印尼盾和印度卢比是该地区表现最差的货币之一,分别下跌8.8%和10%。 亚洲货币定位调查的重点是分析师和基金经理认为九种亚洲新兴市场货币的当前市场头寸:人民币、韩元、新加坡元、印尼盾、新台币、印度卢比、菲律宾比索、马来西亚货币林吉特和泰铢。
lg
...
Dan1977
2022-12-15
中银协:2021年末理财公司整体存续余额为17.19万亿元,同比增长157.72%
go
lg
...
体经济发展、服务客户保值增值的需求,为
中
国
经
济
高质量发展贡献金融力量。
lg
...
金融界
2022-12-15
中银协:截至2021年末,全国已改制组建农商银行1569家,占农信机构法人总数的71%
go
lg
...
也得益于自身的积极努力。未来一段时间,
中
国
经
济
呈现的强劲韧性、乡村振兴带来的广阔空间、改革化险提供的重要保障、数字转型形成的竞争优势,将为全国农村中小银行机构带来重要发展机遇。同时,在外部发展环境日益复杂严峻的背景下,全国农村中小银行机构的经营管理和盈利能力将面临严峻挑战,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存在,可持续发展能力、资本补充能力、业务拓展能力、市场竞争能力均受到考验。对此,农村中小银行机构要统筹经营发展和疫情防控,从更高的站位、更宽的视野、更深的层次科学研判和把握面临的形势,在全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下去审视当下所处的发展阶段,在国家发展大战略中去谋划自身的发展蓝图,坚决扛起服务“三农”和中小微企业发展的历史使命,奋力走出一条质量更高、效益更好、结构更优的发展之路。
lg
...
金融界
2022-12-15
姚洋:政策长期忽略需求侧,建议春节给老百姓发钱,海外“抢订单”模式不是恢复经济活力最优选择
go
lg
...
“
中
国
经
济
潜在增长速度在5.5%-6%,不应对明年经济增长太过悲观。”近日,北京大学姚洋教授在百度财经智库联合北大国发院出品的【展望2023】系列论坛上判断。一方面原因是中国储蓄率还维持在45%的高位,另一方面全要素生产率还在。如果加强创新,技术进步更快一些,增速达到6%也不是不可能。 他指出,明年应该更加注重需求侧,必要时可以在春节给老百姓发钱,以促进消费。在他看来,在乘数效应下,一万亿消费券很可能带来3万亿的最终消费。并且,在供给远远大于需求的现实下,发钱也不会带来通胀。 姚洋鼓励企业家更加坚持,努力把国内需求激发出来,而不是费力跑到国外搞订单,要相信明年
中
国
经
济
一定会迎来春暖花开。 明年二季度
中
国
经
济
将迎来较大幅度复苏 他判断,
中
国
经
济
明年二季度会有较大幅度的复苏,原因在于今年二季度增长速度低,只要有比较正常的增长,增长速度就会非常快。姚洋建议明年五一多放两天假,“”让老百姓有七天甚至九天长假,消费是会回来的。” 会不会迎来报复性消费?姚洋指出,以欧美为例事实上存在报复性消费,否则不会有这么高的通货膨胀率,中国老百姓和欧美老百姓没有太大的不同。当下因为疫情管控放松,飞机落地核酸检测取消,订票量大规模增加,说明老百姓是有意愿消费的。如果明年年初境外来华人员管控再放松,估计明年二季度会是一个经济大反弹。 至于明年三四季度。姚洋指出,三季度会稍微平缓一些,预计也会明显增长,因为有十一的因素。明年四季度也会有比较大反弹,因为有基数低的原因。 至于未来可能出现的意外或挑战,姚洋认为主要有体现在两个方面:老百姓对疫情的恐惧,以及政策的“翻烧饼”。 姚洋提到,疫情管控放松后传染太快,很多老百姓反而更不敢出门了, 如果一直持续下去对经济影响会非常大。他建议政府承担更多责任,领导干部到基层走一走,告诉老百姓不可怕。 如果经济稍微出现过热,姚洋建议政府要有所定力,让经济稍微在高位上运行一段时间。特别要警惕明年二季度经济回温之后,可能出现调控措施加码的现象。 政策长期忽略需求侧 建议春节给老百姓发钱 在姚洋看来,
中
国
经
济
现在缺的明显是需求,而不是供给。过去三年,我们把太多注意力放在供给侧,对于需求侧关注远远不够。去年以及之前,政策看起来是成功的,很重要的原因是我们跟欧美非对称复苏。欧美在搞消费、给老百姓发钱。我们把注意力放在供给上,所以出口大增。今年出口增速下降后,政策忽略需求侧的问题就显现出来了。 姚洋建议,春节之后或者春节期间给老百姓发一次现金。他分析,这样可以起到一箭多雕的作用。发现金,老百姓消费立马变成GDP。目前供给远远大于需求,这种种情况下发钱,不会产生通货膨胀,涨价全部会被供给吸收掉。消费券还有乘数效应,发一万亿消费券,最后消费3万亿,就是3%的GDP增长。老百姓增加获得感、获得照顾,信心自然回来了。 海外“抢订单”模式并不是恢复经济活力的最优选择 明年海外市场面临较大的订单压力,11月以美元计价出口数据已经出现同比下降。面对这样的情景,很多地方开始包团出海去抢订单。未来前景如何? 姚洋分析,这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固有的思维逻辑在起作用,里面可能还有噱头的成分。在他看来,“有了问题找国外,到国外去抢订单,把别人的需求弄到中国来”,这样的思路已经过时了。姚洋指出,中国很快成为世界第一大消费市场,应该努力把自己的需求激发出来,而不是费力跑到国外搞订单。 谈及未来医疗资源配置,姚洋表示未来需要在预防方面投入更多,2022年婴儿潮一代第一年开始大规模退休,未来十年这些人陆续退休,如何健康老去是一个大的问题。由于不重视心血管疾病,未来会消耗社会很多资源。像日本这样的发达国家,就因为老龄化严重影响了经济发展。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医疗支出太高。姚洋建议国家出台一些标准,鼓励各类人群锻炼身体,从而健康地老去,给社会节约大量资源。 退休大潮已经来临 2023届应届生不用太担心就业 谈及2023届大学生就业问题,姚洋建议高校下学期努力实现线下上课,至少毕业班要线下上课,“三年来,有些学校基本没有线下上课,好多人估计连同学都认不全。” 在姚洋看来,明年就业形势并不悲观。主要原因有两方面:首先,
中
国
经
济
二季度如果如期复苏,刚好是毕业季,就业状况会大大好转;第二,退休大潮已经来临,今年有2000多万人退休,明年甚至略高,人口出生最高峰是1963年,从人口结构来看,未来十年劳动力市场都会趋于宽松。姚洋鼓励年轻人增强信心,不用太担心就业,随着疫情过去,就业形势会好转。 解决房地产问题,地方要敢于让房价降下来 关于房地产问题,姚洋表示房地产下行的趋势没有止住,但是政治局会议透露出一些积极的信息,期待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出一些新政策,提振行业信心。 在姚洋看来,最重要还是让市场自身发挥作用,最简单的方式就是降价。“一个很奇怪的现象,销售已经下来20-30%,前100企业销售额腰斩,按道理价格应该下降,但房价极其坚挺。”姚洋指出,这绝对不正常,因为下跌就是减压阀,“放到别的国家,房地产价格肯定是猛跌”。 姚洋提到,现在各地鼓励老百姓买房,但是效果并不好。因为有追涨杀跌效应,老百姓预期房价下降就不会买房,只有预期降无可降,房价该要升了,才会出手。但是,地方政府不愿意这么做,谁都不愿意看到自己的房价跌下来。“如果真是放开了,让市场来调节一下,估计房地产今年早期就开始运作,到今年年中就回来了。”他分析。
lg
...
金融界
2022-12-15
A股存在“跨年行情”吗,基民又该如何把握
go
lg
...
的市场条件呢? 海通证券认为,目前
中
国
经
济
正从衰退后期走向复苏早期,A股盈利增速已经达到较低区域。从牛熊周期、估值、基本面等维度来看,当前我国大部分经济数据已经有所恢复,宏观基本面周期性向上的趋势逐渐确立。随着稳增长政策落地见效,有望推动国内宏微观基本面回暖。 安信证券表示,当前A股市场信心明显提升,政策积极预期占上风,维持“以更乐观地心态面对战术性反弹,‘冬日里的小阳春’值得期待”的判断。 中金公司表示,尽管政策向增长的传导及经济改善的成效仍有待进一步观察,但考虑到房地产等领域的支持政策不断加码,年底对政策稳增长的预期也在持续强化,叠加市场前期已具备较多的偏底部特征,对A股市场未来12个月持中性偏积极看法,今年底至明年一季度指数可能迎来阶段性机遇。 不过,具备了条件并不意味着一定会出现跨年行情,这种情况下基民如何应对呢? 基民如何把握“跨年行情”? 首先,关注政策方向,顺势而为进行布局。 刚刚举行的政治局会议突出“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相比2022年下半年“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力争实现最好结果”的表述显然更为积极。 结合防疫形势变化及防疫政策优化,政治局会议决议表示将“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社会发展”,“稳经济”在政策目标中的权重有所上升。 货币及财政政策方面,会议提出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精准有力,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 政策精神的贯彻执行,或将减缓出口需求下行的环境下总需求增长降速的压力,而在提振消费以及地产产业链需求方面的效果将尤为亮眼。疫情对经济活动的扰动也有望逐步消退,随着复工复产推进、有望提振内需。 所以接下来可以重点关注政策方向以及落地情况、经济复苏的情况,顺势而为,适当提前布局以把握岁末行情。 其次,注意岁末年初可能存在“风格反转”。 从往年数据来看,岁末可能存在行业的轮动、市场风格的转换。 方正证券通过对2010年以来市场数据分析后发现: 从风格指数看,岁末低估值板块往往表现好于高估值板块、绩优股好于亏损股、大盘股好于小盘股,年初往往存在反转效应; 这提醒我们,想要把握“跨年行情”,不仅需要顺应政策方向、市场趋势,还需要考虑风格的转换。尽可能地在市场的风格、基金的风格和自身的风格之间寻找交集,可能会更好地帮助我们把握跨年行情。 不过小诺也要提醒大家,“跨年行情”虽好,但短期市场走向无法预测,建议大家还是以长期心态看待投资,在自己的风险偏好下选择长期看好的行业和产品,这样,即使没有完全抓住跨年行情,也不会影响长期布局。
lg
...
金融界
2022-12-15
基金经理投资笔记|重要机遇期 抓住新周期下优秀企业
go
lg
...
,会带来进口替代的持续;另外一方面随着
中
国
经
济
的崛起,外循环也越来越成为升级的重要抓手。中国在国际产业中具备比较优势的新能源、智能汽车、化工等产业将成为重要的增长动力。 围绕能源、信息和生命三大战略方向,电动车、计算机、电子、军工和医药、新消费等,也是我们组合积极布局的新的时代领先资产。从产业层面,我们依然最看好汽车,作为一个十万亿级别的产业,在能源革命和人工智能两大技术浪潮交界点之上,将诞生更大的机会和新玩家。我们看到基本面在持续兑现,短期股价虽有所扰动,但根据我们对科技消费品历史经验和欧洲先导国家渗透率曲线的研究:历史上渗透率突破15%之后,往往会在5年左右时间快速达到75%左右;同时全球电动车渗透率依然仅在12%左右,也意味着产业趋势在早期,仍有较大的向上空间。 我们基于对电动车产业趋势的销量判断,企业盈利叠加哪怕15-20倍的制造业较低估值,能测算出25年2-3倍以上甚至更高回报空间。在这些逻辑被明显挑战之前,我们还是选择对这类板块的坚守。过程之中,也会根据产业发展阶段动态调整加入零部件等龙头公司。 最大的阿尔法其实来源一些无偏见的苦活。我们和团队在这个位置更加繁忙和紧迫。我们觉得这个时间点是非常难得,是很好的布局性价比位置。而做先锋产业和优秀公司早期挖掘者,也需要承受更多的考验,需要持续的跟踪调研、产业链数据交叉验证。我们能做的是起得更早一些、飞得更勤一下,努力拼搏、知行合一、坚守信仰。如同我们在12年把握光伏的历史拐点,14年看到电动车的蓬勃兴起,16年看到汽车电子的趋势等。 追风赶月莫停留,平芜尽处是春山。对于我们的客户朋友,非常感激你们的一直陪伴,也非常希望能够跟我们一起坚守。正如当年虽经曲折仍能分享能源革命下光伏产业的发展红利一样,能够继续分享智能汽车、高端制造、创新药等产业浪潮所带来的机遇。我们也会继续在市场的低潮中,寻找未来
中
国
经
济
的代表性企业,做伟大企业背后的身影,也分享
中
国
经
济
腾飞的成果。 【了解作者】 姚志鹏 嘉实基金成长风格投资总监 北京大学理学学士,清华-MIT国际工商管理硕士。11年证券从业经验,其中6年投资经验。拥有实业和投资双重经验,曾参与外资半导体企业中国区创建过程。2011年加入嘉实基金,任股票研究员,2016年4月底起担任基金经理。现任嘉实智能汽车股票、嘉实环保低碳股票、嘉实新能源新材料股票等基金经理。投资风格成长,精于选股,以产业投资视角精选景气度上行产业中具备先锋优势的上市公司。
lg
...
金融界
2022-12-15
粤开策略:2023年A股投资策略
go
lg
...
预计到明年年中停止加息,届时叠加二季度
中
国
经
济
渐入佳境,外部流动性有望在基本面和预期修复之下迎来拐点,提升人民币资产吸引力,外资有望为明年市场贡献重要增量。 三、2023年流动性展望:慢牛有所依,流动性结构改善预期较强 2023年随着国内疫情防控优化边际改善,企业加速复工复产,美联储加息步伐放缓且顶点临近,稳增长政策加速落地效果初显,经济底有望加速到来,企业盈利预期的改善将助力增量资金加速回流A股。预计明年北上资金、险资等为代表的机构将贡献主要增量资金,产业资金解禁减持和IPO将保持平稳增长。综合来看,预计中性情景下净流入约1500亿元,乐观情境下净流入约5000亿元。 四、2023年盈利展望:关注预期差下的行业配置和轮动 预期视角下梳理,2023年预期归母净利润的绝对增速和边际改善幅度同时占优的主要集中在:1)前期受疫情影响、有业绩修复预期的线下消费服务,酒店餐饮、旅游及景区、影视院线、教育、航空机场;2)猪价有望上涨在2023年见顶,叠加低基数效应,盈利将有所改善的养殖业。预期盈利能力方面,预期改善幅度较大的行业集中在受益于经济回暖预期的房地产链、消费服务相关行业,综合排名靠前的细分行业包括综合、养殖业、饲料、医疗美容、旅游零售。综上述梳理,建议重点关注消费服务相关、养殖业和房地产链的修复机会。 五、2023年大势研判:波动中坚定复苏,呈现“ √ ”型走势 大势研判:我们认为2023年将是复苏之年,在经济、政策、流动性等基本面的支撑下可以比今年更乐观,但疫情放开后,消费的复苏之路并非坦途,也需警惕内生需求恢复不足的预期差。同时,地产拖累作用减弱、基建发力之下,有望带动消费进一步回暖,形成“投资-消费”的良性循环。 从库存周期来看,目前已经进入主动去库存的尾段,根据我国3~4年一个库存周期的规律来看,我们预计中国有望在明年二季度进入被动去库存阶段,对应美林时钟的衰退到复苏期,周期可类比2012~2013年和2018~2019年。 从流动性来看,今年在外部收紧的情况下,国内货币政策仍然坚持“以我为主”。2023年,预计上半年美联储结束加息,叠加国内通胀压力不大,因此国内货币政策将从“灵活适度”到“精准有力”此外,外资机构普遍对明年国内经济信心提升,资金有望大幅回流,为明年贡献重要的资金增量。 运行节奏上,有乐观/中性/悲观三种情境的推演。我们认为中性情景出现的概率更大。一是虽然地产政策边际宽松,但“房住不炒”仍是主基调,疫情影响下需求复苏存在一定不确定性;二是疫情阴霾下消费的修复程度有待验证,疫情期间不少居民倾向于减少消费提升抵御风险能力,内需弱回暖是否能够对冲外需的回落;三是在经济结构转型中,市场“弃旧迎新”,旧经济估值承压,对市场风险偏好提升有限。综上,我们认为2023年将是复苏之年,整体环境比今年更好,但复苏之路并非坦途,行情节奏:拔估值→基本面验证→震荡整固,整体呈现“√”走势,行业板块从价值到成长板块轮动。 行业比较:2022年,在经济周期下行阶段,稳增长和成长轮动表现,下跌过程中稳增长表现出较强的韧性,反弹阶段以新能源为主的成长板块是主旋律,伴随着地产政策边际宽松、防疫政策有序放开,地产链、线下出行消费链相继表现。2023年,建议关注四条主线:1)需求复苏/困境反转逻辑的:基建地产链、消费等;2)供给整合出清的:房地产、建材、社会服务、商贸零售、生猪养殖;3)景气/自主安全的:绿色低碳、数字经济、国防军工、芯片半导体;4)主题投资方面关注国企改革、“一带一路”等。 风险提示 1)疫情蔓延超预期,内需复苏低于预期;2)地产复苏不及预期,拖累经济继续下行;3)通胀数据超预期风险;4)地缘政治超预期风险。 一、2022年市场复盘:结构调整年,走出双底形态 2022年即将收官,回顾近几年,2019年与2020年是逐级而上、2021年是结构与分化、那么2022年则是2019年慢牛开启以来的第一个压力年,在内外多重扰动之下,市场展开调整。从投资者对国内经济增长的担忧伊始,到增量资金匮乏、新发基金持续遇冷,到国际地缘冲突升级,到供给冲击下的全球滞胀风险提升,到美联储收紧货币政策加息缩表,再到疫情扰动经济秩序等因素都对市场的风险偏好形成较大的压制。截至2022年11月30日,A股主要指数悉数下跌,上证指数年跌13.4%、振幅21.7%;深证成指年跌25.2%、振幅32.7%;创业板指年跌29.4%、振幅36.9%;科创50年跌28.5%、振幅39.5%;万得全A年跌16.9%、振幅28.3%。从运行节奏上来看,整体呈现类“W”走势。从行业板块来看,全球滞涨格局下的资源品、稳增长相关主线板块轮动是下跌过程中为数不多的投资亮点,年中的强势反弹靠成长板块引领,年底的跨年行情中疫后复苏和政策边际宽松是主线。 整体行情节奏大致分为四个阶段: 1)行情1.0阶段(去年12月中旬至今年4月底):A股自去年12月中旬反弹戛然而止,随即展开长达约5个月的震荡调整,市场预期的“跨年行情”、“春季躁动”集体缺席。年初起投资者对今年经济增长担忧加剧,突发的国际地缘冲突超出普遍预期,持续的调整又使得资金出逃、新发基金持续遇冷,即便在国家呵护宏观流动性的情况下,A股的微观流动性依然不佳,市场进入负反馈阶段。而3月重要城市疫情爆发对经济活动造成较大影响,市场加速下跌。全球滞涨格局下的资源品、稳增长相关主线板块轮动是下跌过程中为数不多的投资亮点,反弹后成长重回强势。全部一级行业仅煤炭实现上涨。我们两次提出“加息对外资短期有冲击,建议适当回避高位板块”的观点,随后北上流出近680亿元创下了陆股通开通以来的最大单月净流出记录。此外,我们还通过复盘历史“大底”四个层面十一个指标,提出“当下难言历史大底等观点。 2)行情2.0阶段(5月至8月中旬):疫情造成的阴霾驱散,随着重要城市复工复产,市场对经济修复有较强预期,叠加重要会议强调稳增长政策应出尽出等,市场情绪面大幅好转,风险偏好上行带来估值修复行情。这一阶段领涨的是景气占优的新能源汽车和电力产业链,电力设备、汽车等板块的涨幅在50%左右。 3)行情3.0阶段(8月中下旬至10月底):这一阶段外围流动性加速收紧、汇率快速贬值、重要会议不确定性下,市场再次谨慎。人民币汇率一度跌破7.3关口,从年初到10月底,贬值幅度在15%左右。外资对中国的经济前景较为担忧,北上资金在此期间净流出超700亿元。这一阶段受到外资大幅出逃的影响,此前重仓的食品饮料、电力设备是跌幅靠前的板块,期间均跌超20%。我们在9月初对A股“金九银十”主题投资机会做了前瞻分析,10月中旬,我们率先提出“后市可以更积极”等观点。 4)行情4.0阶段(11月至今):本轮行情启动源自疫情防控措施的优化和放松,在地产行业宽松政策“第二支箭”和“第三支箭”接连落地后迎来催化,防疫措施的优化推升了市场对未来经济复苏的预期,同时,汇率压力有所缓解,助推资金加速入场,北上资金回流超800亿元,带动了权重股的回升,大盘风格明显跑赢中小盘。 二、2023年经济政策展望:重回内生增长轨道 受到疫情扰动以及地产拖累的影响,今年内需复苏进程缓慢,而11月以来的防疫措施优化以及地产政策边际宽松之下,政策预期拐点逐渐清晰明朗。我们预计,2023年经济增长动能将进行切换,重回内生增长轨道,同时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精准的货币政策。地产企稳、基建发力之下,有望带动消费进一步回暖,形成“投资-消费”的良性循环。此外,提振市场信心从而引导需求回暖支撑是明年的当务之急。 (一)经济:扩大内需、弥补外需下行 2022年,在疫情、地缘冲突、全球滞胀、海外流动性加速收紧等内外超预期扰动之下,总需求复苏缓慢,开年以来呈现持续回落,截至2022年10月,总需求同比增长3.7%,下半年持续维持弱复苏显示内生增长动能不足,一是今年地产对经济的拖累较大,二是疫情扰动之下消费复苏不及预期。展望明年,我们预计内需将逐步企稳,对冲外需回落的压力,
中
国
经
济
继续向潜在增速回归,预计全年GDP增速在5%左右,警惕通胀反弹压力。 内需方面,明年将重回内生增长轨道。 今年内需受到疫情扰动以及地产拖累的影响,从趋势来看复苏进程缓慢,而11月以来的防疫措施优化以及地产政策边际宽松奠定了政策预期拐点的基础。此外,近期的政治局会议强调要着力扩大国内需求,进一步夯实了我们对明年经济增长动能将进行切换,内需是驱动经济复苏的主要动力的判断。消费和投资是实现扩内需的“双引擎”。近期政策强调充分发挥消费的基础扩大内需作用和投资的关键作用,同时提到了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 消费端来看,今年居民对未来收入预期的不确定性再次上升,叠加出行不畅导致居民储蓄率较去年上行,好的一面是,理论上今年较高的居民储蓄率意味着后续消费具有一定的潜力。据IMF预计,2023年中国国民总储蓄率将持续回落,由今年年底的46.4%降至45.7%。不过值得一提的是,从海外防疫放松的经验来看,消费复苏是大趋势,但途中仍有可能遇到波折,复苏之路可能在恐慌情绪、感染高峰下受到短期冲击。 投资端来看,预计明年积极的财政政策将带动基建继续高速增长,地产企稳、基建发力之下,有望带动消费进一步回暖,形成“投资-消费”的良性循环。但同时扩内需也面临着诸多挑战,今年在积极的财政政策发力之下,1-10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为5.8%,其中民间固定资产投资仅1.6%,降至2020年以来的最低值。这显示民间部门跟进的意愿并不积极,提振市场信心从而引导需求回暖支撑是明年的当务之急。 外需方面,出口大概率承压,不过下行斜率取决于外需回落进度和出口价格情况。 今年出口高速增长对稳定整体GDP增长做出了重要贡献,明年在海外衰退预期下,外需势必回落,使得出口面临压力。一方面,明年全球经济和贸易增长将有所放缓,据WTO预测,2023年全球货物贸易量增速将从2022年的3.5%降至1.0%。另一方面,在外需疲软之下,而中国出口份额难以进一步上升。 一般来说,如果企业主动补库存/被动去库存的周期比较长,而主动去库存/被动补库存的周期比较短,意味着经济好转力度大且持久,反之则表示复苏乏力。我国经济自去年三季度面临三重下行压力,今年受到内外多重扰动、疫情、地产拖累之下,宽货币、宽信用到实体经济的传导并不顺畅,从下图库存周期中灰色蓝色部分更宽也显示经济增长乏力。展望后市,随着疫情、地产预期拐点确认,我们预计有望在明年二季度进入被动去库存阶段,届时经济动能将更强。 汇率方面,在海外衰退预期下,流动性收紧或呈现“步伐放缓,但走得更远”的节奏,预计到明年年中停止加息,届时叠加二季度
中
国
经
济
渐入佳境,外部流动性有望在基本面和预期修复之下迎来拐点,预计汇率全年在6.5~7.2区间波动,提升人民币资产吸引力,“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之下,外资有望为明年贡献重要增量。 (二)资本市场政策:持续优化,服务实体经济力度不断加强 2022年宏观政策、行业政策持续发力,促进经济大盘逐渐企稳。今年以来国常会密集部署了一系列稳经济政策,宏观政策发力下,宽信用正逐步演绎,有望为资本市场提供流动性助力。 行业层面,一是稳步推进全面注册制。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能力不断增强,同时也将打开券商业务发展新空间。20大提出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式现代化,强调继续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健全资本市场功能,提高直接融资比重。注册制将在长期内为证券行业发展提供动力。二是高水平制度型开放稳步推进。互联互通不断深化,沪深港通制度安排持续优化,交易型开放式基金(ETF)纳入沪深港通标的落地实施,沪伦通机制对内拓展到深交所,对外拓展至德国、瑞士。我国资本市场的国际吸引力和竞争力持续增强,多元化长期投资者的数量不断增多。三是积极开展业务创新。科创板做市正式启动,做市制度有助于提升股票流动性、释放市场活力、增强市场韧性,对全面推动科创板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也为证券行业带来更多增量发展空间。 随着资本市场深化改革持续推进,直接融资占比逐步提升,叠加证券市场加快对外开放与互联互通,资本市场加大服务实体经济力度还有广阔发展空间。 资本市场发展空间将进一步扩展:一方面,经济持续恢复将改善企业盈利并提振市场信心;另一方面,二十大报告提出“健全资本市场功能,提高直接融资比重”,监管层面将释放更多政策红利,促进金融更好服务实体经济。 第一,基础制度不断创新优化,提升资本市场活跃度同时加强了服务实体经济能力。一是科创板股票做市交易业务正式启动,有望为资本市场注入新活力。一方面,引入做市商制度有助于提升投资标的流动性,进而活跃市场,吸引更多中长期价值投资资金参与。另一方面,做市业务为券商提供了新的业绩增长点。二是深化债券交易制度改革,提升债券市场流动性。通过引入竞买成交机制、延长交易时间、调整债券交易申报数量和价格控制方式等,使债券交易机制更加符合债券交易基本规律和债券投资者交易习惯,从而为券商固收业务发展奠定良好的制度基础。三是北交所债券市场建设提速,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的同时,也为券商业务打开空间。财政部在北交所顺利发行国债揭开北交所债券市场发展新篇章,未来北交所生态功能将日益完善,也为专注服务北交所的券商提供新的机遇。 第二,法律法规不断完善,为资本市场规范发展、健康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法律环境。资本市场功能要有效发挥,必须始终以科学完备的法律制度为基础。最高人民法院2022年6月发布《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为深化新三板改革、设立北京证券交易所提供司法保障的若干意见》,提出以优质司法服务支持中小企业借助资本市场做大做强,秉持资本市场“三公”原则依法降低中小企业融资交易成本,为深化新三板改革、设立北京证券交易所提供司法保障。2022年8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期货和衍生品法》开始实行,将期货品种上市由审批制改为注册制,同时提出鼓励套期保值、推动农产品期货和衍生品市场发展等内容,进一步增强期货市场多方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一系列上位法的丰富完善,不仅优化了市场法律环境,更为券商业务发展提供了依据,规范了路径。 第三,资本市场高水平开放开创新局面,不仅加强了行业竞争格局,更拓宽了跨境业务种类,提升了行业服务水平。二十大报告指出,要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目前,摩根大通、高盛、野村、UBS等外资控股或全资证券基金期货公司相继获批,渣打银行等外资银行在华子行获得基金托管资格,桥水、贝莱德等外资私募证券基金相继设立多家全资子公司。一方面,监管层积极支持我国证券基金期货经营机构“走出去”,拓展跨境业务范围,我国金融机构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不断增强。另一方面,外资金融机构将全球资产管理模式、投资理念、投资策略和风控经验带入中国,对丰富我国资本市场格局起到重要作用,有利于提升证券行业整体服务水平。 三、2023年盈利展望:明年利润端有望大幅修复 (一)整体业绩:业绩增速下探磨底,明年预期利润大幅修复 从高频数据工业企业利润来看, 1-9 月份工业企业利润累计同比增速为 -2.30% ,较 1-8 月下滑 0.20pct ,仍处负增长区间,但降幅有所收窄。从量、价、利润率角度拆分来看, 9 月呈现量升价跌态势,量对利润起到主要支撑作用,受价格因素拖累较为明显,价格和利润率均走弱。 9 月工业增加值累计同比增速为 3.90% ,较前一月增加 0.3pct ; PPI 累计同比增速由 8 月的 6.60% 大幅下降至 5.90% ; 1-9 月工业企业累计利润率也出现小幅回落,较 1-8 月下降 0.06pct 。 从整体业绩来看,由于欧美激进的紧缩货币政策、国内局部疫情反复等因素影响,我国经济仍处于弱复苏阶段,三季度A股业绩增速延续下行态势,处于历史底部区域,但降速趋缓。根据分析师一致性预期,四季度开始企业盈利端将明显提升,在经济复苏预期叠加低基数的影响下,2023年全A/全A(非金融)归母净利润增速有望实现46.16%和75.81%的大幅增长。 营收方面,三季度全A/全A(非金融)营业收入累计同比增长分别为11.04%/13.71%,较中报累计同比增速下降0.42pct/0.34pct。值得一提的是,由于21Q3相较21Q2基数明显减小,因此三季度营收单季度同比增速出现边际上升。 盈利方面,三季度净利润增速仍继续下探,但降速趋缓,预计为本轮盈利周期低点。三季度全A/全A(非金融)归母净利润累计同比增长分别为2.61%/3.11%,较中报增速继续下降0.69pct/1.41pct。 (二)上市板&;宽基指数&;风格业绩:双创亮眼,大盘占优,利润向下游分配 从上市板来看,科创板维持高景气,创业板盈利大幅修复。科创板2022Q3收入及盈利增速均表现突出,营业收入累计同比增速达32.96%,较22H1略有下降0.09pct,归母净利润累计增速较2022H1的19.10%提升至24.27%;创业板2022Q3盈利改善幅度较大,营业收入累计同比增速提升1.66pct至20.78%,归母净利润累计增速由负转正,为8.31%,较2022H1增速大幅改善9.43pct。综合收入及盈利增速来看,2022Q3创业板及科创板均大幅领先整体A股市场,景气度占优。 我们选取上证50、沪深300、中证500以及中证1000宽基指数来观察大中小盘的三季度业绩情况,不难发现结构分化现象愈发显著,大盘在业绩绝对增速上占优,而中小盘在业绩边际改善上占优,这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近几个月的风格轮动较快、市场占优主线并不明晰。 从单季度营收增速来看,大盘表现占优,但小盘边际改善明显。三季度上证50/沪深300/中证500/中证1000的营收增速分别为9.61%/9.44%/2.79%/4.45%,大盘股延续了今年以来较高的绝对增速。从降幅来看,在总体经济弱复苏、需求端疲软的背景下,三季度大盘受到的冲击显著大于小盘,降速明显,上证50/沪深300/中证500/中证1000增速分别较22Q2变动-2.77pct/0.08pct/2.39pct/3.55pct。 从单季度净利润增速来看,中盘盈利边际改善,其它指数均有不同程度的下滑,以上证50、沪深300为代表的大盘股归母净利润增速分别为1.66%和4.06%,而中证500、中证1000为代表的中小盘股仍为负增长。从边际改善角度来看,与22Q2单季增速比较,仅以中证500为代表的中盘增速有所改善,降幅小幅收窄。 今年以来,由于地缘冲突扰动、全球滞涨格局,大宗商品价格持续在高位运行,上游呈现高景气度,增收又增利,造成中下游成本端压力凸显。从三季报盈利增速来看,由于全球经济衰退预期上升,能源价格出现回落,尽管上游的绝对增速仍在高位,但增幅已出现明显下滑,较中报下降10.01pct。从利润占比的角度来看,上游及中游占比均有所下降,由于三季度PPI大幅回落+CPI温和上行,下游盈利占比大幅抬升6.95pct,预计在经济逐步回暖的背景下利润端将有望继续抬升,中游占比大幅下滑至近三年的低位,主要是受制于上游资源品价格高企、议价能力相对较弱,利润被大幅挤压。 风格方面来看,三季报较为明显的是周期大幅回落+消费边际修复。成长、消费的净利润增速领先,金融仍为负增长,归母净利润增速由大到小排序分别是成长>;消费>;稳定>;周期>;金融;其中消费和稳定风格边际改善幅度较大,分别提升12.26pct和4.86pct,而随着全球经济衰退预期的加强,周期风格盈利增速快速回落。 上游和下游盈利能力均有所提升,从ROE边际变化来看,2022Q3较2022H1分别上升了0.92pct和0.91pct,中游延续自今年以来的下滑态势,较2022H1下降了0.75pct。通过横向对比,上游—下游和中游—下游的三季度ROE剪刀差正在快速收窄,进一步印证了下游板块盈利能力的修复,随着PPI-CPI剪刀差的持续收窄以及经济复苏预期,预计未来利润有望继续从上游向下游分配。 (三)行业业绩:分化显著,高景气与困境反转表现突出 三季报营收增速、利润增速和盈利能力的三重梳理情况:1)延续高景气度+盈利能力明显修复的行业包括有色金属、电力设备;2)景气度大幅提升+盈利能力明显修复的行业包括农林牧渔、综合、公用事业。 从盈利增速绝对值来看,申万一级行业中有15个行业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实现同比正增长,三季报延续中报高景气度、保持较高盈利增速的行业主要集中在上游资源品及高端制造领域,包括有色金属、电力设备、煤炭、石油石化。 从盈利增速边际变化来看,消费板块盈利修复趋势明显,三季报较中报盈利增速改善幅度较大的行业包括,农林牧渔、综合、社会服务、公用事业、汽车,主要集中在中报盈利呈大幅负增长的下游行业,其中前三者的利润增速由负转正。 盈利能力方面,结合ROE边际改善幅度+利润率提升幅度来看,三季度ROE(TTM)上行的申万一级行业占到一半,行业分化较为明显,其中改善幅度大的前五个行业为农林牧渔、综合、有色金属、电力设备、公用事业,分别提升7.85pct/ 2.02pct/ 1.55pct/ 1.12pct/1.04pct,主要得益于净利率拉升,上述前五行业的净利率修复也较为显著,分别提升3.68pct/1.94pct/0.69pct/0.27pct/1.03pct。 综合三季度盈利增速和盈利能力两方面均表现较为突出的申万一级行业:1)延续高景气度+盈利能力明显修复的行业包括有色金属、电力设备;2)景气度大幅提升+盈利能力明显修复的行业包括农林牧渔、综合、公用事业。 (四)2023年预期视角:明年大消费、地产链、新能源预期向好 一致预期视角下,我们对申万一级行业进行梳理,以期寻找2023年各行业景气确定性方向。我们根据2023年最新一致预期的盈利增速、预期增速较三季报的边际变化,整理出预期盈利延续高景气、预期盈利大幅改善、预期盈利保持稳定、预期盈利景气回落四组行业,主要关注业绩延续高景气和景气大幅改善带来的机会。从2023年PE估值来看,得益于行业景气度上行,预期盈利延续高景气和预期盈利大幅改善的行业均有望迎来估值大幅消化。 1)预期盈利延续高景气:农林牧渔、电力设备、国防军工行业将有望继续保持三季报盈利增速的靠前排名。 2)预期盈利大幅改善:社会服务、钢铁、房地产、计算机、交通运输、商贸零售、传媒、建筑材料、轻工制造、电子、美容护理行业预期2023年盈利增速将大幅上升,边际改善幅度均超过50pct,集中在三季报盈利呈大幅负增长的行业。 3)预期盈利保持稳定:建筑装饰、食品饮料、家用电器、银行、通信行业预期盈利增速较中报变化幅度较小,预计保持在相对稳定的水平。 4)预期盈利景气回落:综合、煤炭、有色金属、石油石化行业,主要为今年业绩高增的上游资源品行业。 综合来看,预期视角下2023年盈利增速绝对值+边际改善幅度同时占优的前五高景气申万一级行业为社会服务、交通运输、商贸零售、美容护理、计算机,2023年业绩表现或将占优,建议关注上述行业板块的投资机会。 从预测盈利能力来看,关注预期2023年高ROE但当前PB处于历史低分位的盈利能力强+低估值(高性价比)行业,主要集中在下游消费相关板块,排名靠前的行业有家用电器、农林牧渔、食品饮料、通信、建筑材料等行业。 结合边际变化来看,2023年各行业的盈利能力预计均有提升,其中ROE预期修复较为明显的行业包括建筑装饰、社会服务、房地产、纺织服饰、建筑材料,主要为当前ROE处于历史低位的板块,随着经济逐步复苏,未来盈利能力有一定修复空间。 从更细分的申万二级行业来看,我们分别选取预期盈利绝对增速和边际改善排名靠前的前50个细分行业:1)预期盈利高增的前五行业为酒店餐饮、旅游及景区、教育、影视院线、养殖业;2)预期盈利大幅改善的前五行业为酒店餐饮、旅游及景区、体育、航空机场、影视院线。 结合来看,细分行业中2023年预期归母净利润的绝对增速和边际改善幅度同时占优的主要集中在:1)前期受疫情影响、有业绩修复预期的线下消费服务,酒店餐饮、旅游及景区、影视院线、教育、航空机场;2)猪价有望上涨在2023年见顶,叠加低基数效应,盈利将有所改善的养殖业。 申万二级行业的预期盈利能力方面,预期改善幅度较大的行业集中在受益于经济回暖预期的房地产链、消费服务相关行业,综合排名靠前的细分行业包括综合、养殖业、饲料、医疗美容、旅游零售。 四、2023年流动性展望:结构改善预期较强 2022年前三季度市场调整幅度较大,A股增量资金流入趋势明显放缓,2023年随着国内疫情防控优化边际改善,企业加速复工复产,美联储加息步伐放缓且顶点临近,稳增长政策加速落地效果初显,经济底有望加速到来,企业盈利预期的改善将助力增量资金加速回流A股。增量资金中主要的资金流入项有散户资金、以及北上、公募、保险等机构资金,主要流出项是产业资金净减持和IPO资金分流。 资金流向是宏观经济环境、微观盈利预期、政策导向、估值水平等多重因素的综合反映,是市场趋势最直接的推动力。预计明年北上资金、险资等为代表的机构将贡献主要增量资金,产业资金解禁减持和IPO将保持平稳增长。综合来看,预计中性情景下净流入约1500亿元,乐观情境下净流入约5000亿元。 (一)资金供给 1、居民财富入市 “房住不炒”背景下,长期看居民财富结构向金融资产倾斜,但近期受到就业和收入预期不确定性增加,叠加房地产下行、权益类净值类产品波动等因素影响,居民风险偏好降低,财富流向储蓄,预计2022年居民财富入市规模大幅缩减。 疫情三年以来居民消费意愿和场景受到限制,加之今年以来净值类产品收益率下行、资本市场波动剧烈、地产下行下购房意愿不足,我国居民储蓄率大幅上升。尽管银行存款利率降低、但住户存款总量却持续走高,且其中定期存款占比持续上升。预计今年全年居民财富入市规模增量不显。 展望2023年,我们认为将是复苏的一年,权益市场有望在基本面支撑下表现向好,此前净值类产品收益率下行、资本市场波动剧烈、居民储蓄率大幅上升等前期压制因素有所缓解,预计2023年居民通过购买股票直接入市的规模有望提升至4000~5000亿元。 2、公募基金 今年以来在市场宽幅震荡的大环境下,基金发行持续遇冷。截至2022年10月31日,今年以来新成立权益类基金(股票+混合型)总发行份额5,687亿份,去年同期权益类基金总发行份额为18,503亿份,基金发行同比大幅下降,处于冰点期。 展望2023年,市场有望复苏向好,此外,高层反复强调要提高资管机构的权益投资占比,加上个人养老金制度逐步建立,以公募基金为代表的机构增量资金将稳步入市。我们预计公募基金整体发行规模将明显复苏,2022年至今新发基金份额与2019年底、2020年初相近,同处于市场阶段性底部,预计2023年新发基金额度为11000亿元~15000亿元。 从权益类基金的区间净申赎份额来看,多数年份处于总赎回份额大于申购的状态,当指数持续上行的时候基金面临的赎回压力更大。2022年前三季度,市场处于震荡下行阶段,股票和混合型基金的净申赎份额约为-2305亿份。展望2023年,A股市场修复行情下,基金面临较大的赎回压力,预计全年权益类基金净赎回份额为3000~3500亿份。 细分行业来看,截至2022H1,公募持仓占比居前的行业分别为电力设备、食品饮料、医药生物、电子,占比较小的行业分别为综合、环保、美容护理、纺织服饰、钢铁。 从公募持仓行业集中度来看,在市场大幅回调期间,公募仍偏好成长、消费风格,其中电力设备、食品饮料和医药生物持仓占比均超过10%,电子持仓占比约为9.07%,CR4约为47%,与22Q1季度相比,前四大重仓行业没有变化,持仓占比均有所降低。市场在经过阶段性底部后逐步修复,成长和消费风格往往具有较高的价格弹性,明年A股有望企稳回升,成长、消费风格届时有望继续获得公募基金青睐。 3、北上资金 2022年至今北上资金波动较大,1-2月延续21年的流入趋势,3月份以来国内疫情持续扰动经济、美联储开启加息周期,人民币短期贬值压力加大、俄乌冲突持续升级等国内外扰动因素导致资金风险偏好进一步降低,以北上资金为代表的外资3月份单月净流出约451亿元。恐慌情绪得到集中释放后,5月中下旬随着行情反弹出现短暂净流入,7月后再次大幅流出。随着美联储加息落地,人民币汇率压力有所减轻,外资在成本压制缓解后净流入边际改善,预计2022全年北上资金净流入约1000亿。 自陆股通开通以来,北上资金持续流入,在中美贸易战、新冠疫情爆发、美联储加息等重大外部事件扰动下,北上资金短期均呈现大幅净流出态势,如2019年5月、2020年3月、2020年9月、2022年3月以及2022年10月单月净流出额分别为537亿、679亿元、328亿、451亿和573亿。然而短期恐慌情绪释放后,后续仍会加速回流A股。展望2023年,北上资金将在国内基本面夯实+海外流动性收紧缓解下加速回流,今年流入额创2016年以来最低,明年将在内外支撑下恢复常态,预计净流入规模约2000~2500亿元。 细分行业来看,明年有望重新回流前期重仓板块以及在市场波动中依然坚定流入品种。年末至明年稳增长政策加速落地,疫情防控优化边际改善驱动下,家用电器、汽车以及非银金融等短期大幅流出板块有望重新获得北上资金青睐。2022年10月份北上资金波动期间仍然继续加仓上游原材料和中游高端制造,重点关注有色金属、煤炭以及电力设备等景气板块。 4、保险资金 我国的保险资金受到投资偏好和约束特征的影响,以收益率稳定及本金安全为第一要务。根据银保监会的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三季度,保险公司原保险保费收入3.83万亿元,同比增长4.9%,资金运用余额接近25万亿元,但是其中关于股票和证券投资基金的余额为2.97万亿元,占比为12.1%,配置比例相较于年初进一步降低。 此外,养老金将成为A股的重要增量资金来源。养老金储备的来源主要包括三方面:基本养老保险金、企业年金和个人养老金,随着《个人养老金实施办法》颁布,未来我国个人养老金部分将进一步扩充养老金储备。截止2022年三季度末,企业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余4.5万亿元。横向对比来看,美国养老金股票市值占总市值比重基本保持在20%-30%之间,而我国这一数值显著偏低。随着养老金“入市”规模和深度进一步拓宽拓深,长线资金“压舱”可期。展望2023年,预计随着保费的持续稳定增长以及市场修复背景下权益类投资比例进一步提高,险资入市规模将好于今年,预计可带来增量资金约1500~2000亿。 5、杠杆资金 杠杆资金对市场的波动较为敏感,可以有效反映出市场的风险偏好,我们选用融资净买入金额来代表杠杆资金的入市增量规模。从历史流入情况可以看出,融资净买入资金与A股走势相关度较高,指数上行的时候融资资金呈现大幅净流入,反之则呈现出净流出。2022年前三季度,融资资金净流出2684亿元。 展望2023年,随着宏观经济形势稳中向好,指数修复股市进入复苏行情,杠杆资金入市增量规模显著提高,预计2023年全年融资净买入约2000~3000亿元。 两融交易额占A股成交额的比例自21年以来整体呈走低趋势,当前占比约7%,2015年到2020年间保持在10%上下震荡。2023年指数有望企稳回升,届时伴随着成交额的增加,两融交易占比有望恢复到之前的均值水平。 (二)资金需求 1、一级发行市场 随着资本市场注册制深化改革不断推进,2018年以来A股IPO规模呈上升趋势,截至2022年10月底,A股IPO首发上市企业数量为335家,同比下降约22.5%,但融资总额同比上涨,1-10月IPO累计发行规模为5137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23%。预计四季度整体IPO规模增长较三季度有所放缓,全年总发行规模约6000亿元。增发市场来看,今年1-10月累计发行规模为5399亿元,同比减少约7.5%,增发企业数量为265家,同比下降约36.5%。 企业增发受经济形势、市场情绪和自身股价等因素影响较大,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背景下,企业增资扩产的意愿会有所降低,市场持续下行会导致投资者参与增发的意愿降低。此外,企业自身股价如果回调幅度过大,基于融资成本的考量,也会降低增发的意愿。预计第四季度延续前三季度较弱的增发意愿,全年增发规模合计约6000亿元。综合首发和增发规模,2022年资金需求合计约12000亿元。 随着注册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推进,以信息披露为核心的注册制架构初步经受住了市场考验,配套制度和法治供给持续完善,全面注册制有望加速落地,伴随退市制度进一步完善,A股上市公司将迎来量质齐升的良好发展局面;北交所成立一年有余,企业备战上市与具备上市条件间的时滞性影响逐步消除,2023年北交所将迎来上市小高峰。结合疫情防控优化边际改善的基本形势,预计2023年一级市场发行意愿小幅回暖,规模较今年平稳增长,全年首发和增发规模约12000~14000亿元。 从IPO的板块分布情况来看,2018年以来IPO规模持续增加,其中科创板近三年规模占比均保持在40%上下,创业板和科创板对增量规模贡献较大,北交所成立时间较短,目前上市规模占比较小且增长相对缓慢。 从行业分布来看,今年以来电子、医药生物、通信、电力设备以及计算机首发规模居前。电子、医药生物、机械设备、计算机和电力设备首发数量居前。IPO的规模可以从侧面反映出当前的行业景气度,以及未来国家的产业导向和行业趋势。 2、产业资本净减持 从产业资本来看,主要股东净减持的规模与解禁规模相关度较高。股东净减持规模的增加会对指数上涨形成一定压制,并在市场回调的时候强化下跌的趋势,而当市场处于阶段性大底时,重要股东的减持规模也会有所降低。截止2022年11月14日,重要股东合计净减持规模为3589亿元,同区间解禁规模为39912亿元,占比为8.99%。当前已披露的2022年全年个股解禁规模为4.82万亿,按照这一比例估算2022年重要股东全年净减持规模约为4400亿元。 细分行业来看,截至2022年11月14日,净减持的规模与解禁规模具有一定的相关度,同时减持规模较大的行业市场表现相对更差。展望后市,2023年预期解禁额度较高的行业,股东减持的预期相对较高,并对指数形成一定压制,但是最终指数的表现还取决于其他增量资金对产业资本减持的对冲。预计2023年市场修复行情下,重要股东净减持规模平稳增长,约为4000~5000亿元。 五、2023年大势研判:波动中坚定复苏,呈现“√”型走势 (一)2023年大势研判:波动中坚定复苏,呈现“√”型走势 我们认为2023年将是复苏之年,在经济、政策、流动性等基本面的支撑下可以比今年更乐观,但疫情放开后,消费的复苏之路并非坦途,也需警惕内生需求恢复不足的预期差。 从库存周期来看,2023年相较于去年双周期(库存周期与朱格拉周期)向下的阶段压力将显著缓解。目前已经进入主动去库存的尾段,根据我国3~4年一个库存周期的规律来看,我们预计中国有望在明年二季度进入被动去库存阶段,对应到美林时钟来看,即从衰退期进入复苏期,周期可类比2012~2013年和2018~2019年。 2013年是颇具代表性、对当前具有借鉴意义的一年。我们曾在去年的年度策略中将2022与2012年的经济周期和环境进行类比,判断2022年经济下行压力较大,那么2023年将进入复苏阶段,对应的可类比2012~2013年。2012年面临经济转型、降速,市场预期较为悲观。2013年,信贷脉冲刺激、地产基建投资托底,同时,政策高度重视并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加上彼时正值智能手机渗透率快速提升阶段,于是代表
中
国
经
济
未来发展方向的创业板率先复苏,成分股中计算机、传媒等权重板块持续上行,带动创业板在2013~2015年走出一波牛市。 从流动性来看,2022年在外部收紧的情况下,国内货币政策仍然坚持“以我为主”,多次降准降息。2023年,预计上半年美联储结束加息,叠加国内通胀压力不大,因此国内货币政策将从“灵活适度”到“精准有力”。而“财政政策加力提效”之下,基建、制造业预计继续高增长,加上地产政策边际宽松,需求回暖、信心提振之下,宽货币到宽信用的传导将更加顺畅。此外,外资机构普遍对明年国内经济信心提升,资金有望大幅回流,为明年重要的资金增量。 运行节奏上,有三种情境的推演。 乐观情境下,经济周期底部向上,重要会议定调积极发展经济,房地产政策重启宽松周期(类似2008和2014年,政策大幅放松),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力提效,基建、地产等“旧经济”托底刺激经济,同时,防疫放开后消费持续复苏,形成“投资-需求”正循环。此外,基于我国经济转型调结构等战略下,大力发展高端制造、硬科技、绿色双碳等符合长期战略方向的新兴成长行业,基本面强劲。流动性上,美联储转鸽,在一季度结束加息,外部流动性收紧结束,对权益资产的风险偏好压制缓解,人民币资产在强劲基本面的吸引下引流外资布局,内外资金合力。此种情境下,预计全年指数表现较强,顺周期、消费、成长板块均有表现。 悲观情境下,经济周期底部向上复苏乏力,防疫政策放松,但大面积感染叠加三年疫情习惯下消费意愿下行,居民储蓄率继续上行,地产政策边际宽松(仅现有落地),但需求低迷之下行业整合出清,行业继续下行拖累经济,财政发力但基建独木难支,宽货币-宽信用-实体经济传导受阻。新兴行业方面,前两年在部分领域形成过剩产能,受到外需回落下,高增长受阻。外部流动性方面,美联储“步伐放缓,但走得更远”,叠加国内经济复苏不及预期,资金入市不及预期。此种情境下,预计复苏证伪后,估值修复行情后将持续回落,前期政策预期较强的板块占优。 中性情境下,经济周期底部向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地方/全国两会定调明年经济发展方向,地产政策重启宽松周期(类似2012和2018年,主要表现为放松公积金、取消限购等,宽松力度较小),地产企稳,而积极的财政政策下带动新老基建发力,二季度全国进入人员流动/生活秩序正常化阶段,但受到疫情冲击影响,消费复苏未恢复至疫情前水平,复苏曲线被拉长。外部流动性方面,在国内上、海外下的周期错位下,人民币资产仍具备一定吸引力。此种情境下,预计行情节奏或为:拔估值→基本面验证→震荡整固,整体呈现“√”走势,行业板块从价值到成长板块轮动。 我们认为中性情景出现的概率更大,一是虽然地产政策边际宽松,但“房住不炒”仍是主基调,疫情影响下需求复苏存在一定不确定性;二是疫情阴霾下消费的修复程度有待验证,疫情期间不少居民倾向于减少消费提升抵御风险能力,内需弱回暖是否能够对冲外需的回落;三是在经济结构转型中,市场“弃旧迎新”,旧经济估值承压,对市场风险偏好提升有限。综上,我们认为2023年将是复苏之年,整体环境比今年更好,但复苏之路并非坦途,行情节奏:拔估值→基本面验证→震荡整固,整体呈现“√”走势,行业板块从价值到成长板块轮动。 (二)2023年配置逻辑:把握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两条逻辑 2022年,在经济周期下行阶段,稳增长和成长轮动表现,下跌过程中稳增长表现出较强的韧性,反弹阶段以新能源为主的成长板块是主旋律,伴随着地产政策边际宽松、防疫政策有序放开,地产链、线下出行消费链相继表现。 2023年,在经济复苏阶段,从经济、政策、流动性三方面寻找线索:1)与经济周期强相关的基建地产链、大消费等顺周期板块有望率先表现;2)在经济动能切换、调结构的长期目标以及内外流动性宽松阶段,绿色低碳、硬科技、专精特新等成长板块有望持续受益。同时自下而上的角度关注:1)需求侧从高景气/困境反转寻找线索;2)供给侧从行业整合出清方向寻找线索。 六、2023年行业配置:自主安全、需求复苏、供给出清等主线 2023年,建议关注四条主线:1)需求复苏/困境反转逻辑的:基建地产链、消费等;2)供给整合出清的:房地产、建材、社会服务、商贸零售、生猪养殖;3)景气/自主安全的:绿色低碳、数字经济、国防军工、芯片半导体;4)主题投资方面关注国企改革、“一带一路”等。 (一)绿色低碳:风电&;光伏&;储能&;新能源车 1、风电:大基地+分散式+海风建设贡献动能;国产化替代和原材料推动产业链修复 1)国内政策积极布局,海外能源转型迫切,陆海风内外需求旺盛 国内方面,在政策的有力支持下,陆上风电大基地建设稳步推进,分散式风电建设逐步提速;海上风电未来需求有望超预期,平价上网和走向深远海成必然趋势。 2022年1-10月我国风电新增并网装机共21.14GW,在2021年高基数基础上仍同比增长10%。结构上看,补贴退坡背景下,2020年陆上风电、2021年海上风电经历“抢装潮”,风电装机规模增长迅猛,海上风电在风电新增装机占比明显提高。 2022年5月国家能源局发布的《关于促进新时代新能源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中提出推动风电项目由核准制调整为备案制,风电项目审批流程简化,加上各地区推动风电下乡,推进清洁能源农村发展,未来分散式风电建设需求和热情高涨。 海外方面,俄乌战争背景下欧盟各国加速新能源转型,海上风电建设持续加速,2022年5月德国、丹麦、荷兰、比利时四国提出的海风建设规划目标在当前规模基础上增加10倍;欧洲各国上游高成本传导至电价,分布式能源的竞争力凸显,居民自建分布式风光意愿强烈。美国方面免税政策持续,同时积极规划海上风电,按照拜登政府宣布的2030年新增海上风电装机30GW的目标,未来十年间美国年均新增海风装机3.34GW。 2)国产化替代加速,降本增效驱动下风电产业链有望修复 多年来,在政策有力引导下,我国风电产业得到了高质量发展,如今已初步实现国产化。我国企业在风电主轴、铸件、塔筒、海缆等细分行业产能领先,具备行业壁垒和规模优势。在相对落后的轴承等高技术壁垒领域,我国企业依托于销售电价、原材料价格、人工成本和基地成本等优势,有望奋起直追,不断提高国产化替代水平。 随着技术发展迭代,风电相关成本持续降低,LCOE竞争力显现,目前陆上风电实现全面平价,海上风电平价上网进程加速推进。2022年陆上风电投资成本约为5000元/kW,其中风机成本占比40%,假设年利用小时数达到2200h,则陆上风电度电成本将降至0.2元以下,极具竞争力;2022年海上风机招标价格已降至约3500元/kW,相较2020年降幅近36%。今年二季度开始的原材料价格下降,将反映到22Q4及明年的业绩中,轴承、锻铸件等相关环节边际利润改善将得到体现,风电产业链有望迎来修复。 明年风电需求旺盛与供给降本形成共振,建议关注:1)风电整机龙头企业;2)具备成本优势且产能领先的风电环节企业;3)铸件、塔筒、法兰、海缆等领域有海外布局的制造企业。 2、光伏:需求持续高增,产业链供需错配改善,竞争格局改变 1)光伏装机需求有望高增:大基地建设+分布式光伏贡献动能 国内方面,风光大基地建设稳步推进,分布式光伏经济性更佳和整县推进政策支撑需求高增。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区为重点的大型风光基地项目,“十四五”时期规模近300GW,目前第一批风光大基地项目已全面启动建设,第二批项目已部分开工,因此2023年集中式光伏装机需求具备持续性。 分布式光伏装机更具经济性,叠加整县推进政策支撑,分布式光伏占比将持续提升。成本方面,分布式电站造价显著低于集中式电站;收益方面,随着电力市场制度不断完善,第三方纳入参与主体范畴,分布式光伏商业模式的可行性显现,同时电价改革扩大了市场交易价格浮动范围,有望提高分布式收益率。 2022年1-9月我国光伏新增并网装机共52.6GW,前九月累计新增装机量已接近2021年全年水平。结构上看,2021年分布式光伏新增装机容量首次超过集中式,成为光伏装机增量的主要力量,预计2022年增幅超过100%,分布式市场景气持续升温。 能源安全问题日益突出。2022年5月欧盟的“RepowerEU”计划提出2025年光伏发电能力翻番,2030年总装机量达600GW,较2021年底装机规模提高近2.6倍。此外,欧盟计划加快可再生能源审批程序,放宽环评标准,利好光伏发展。 2)上游硅料产能释放缓和供需矛盾,产业链格局变化关注技术革新和海外布局 上游产能持续扩充缓和了供需错配矛盾,2023年产能进一步释放带动成本边际改善,并向中下游传导。2022年11月下旬以来,受益于新增产能释放硅料价格持续回落,带动硅片、电池片、组件等产业链环节产品价格下跌。2023年硅料全年供给产能进一步扩充,预计超130万吨。据不完全统计,2022年硅料长单签约总量,目前签约总量已达363.148万吨,同比增幅达到86.71%,创近年新高。 上游价格下滑利好中下游企业,盈利再调整下组件和逆变器环节有望受益,继而进一步刺激终端需求释放,推动光伏产业链维持高景气。 供需错配问题解决后,光伏产业链各环节的竞争将围绕技术革新和订单优势展开。具体环节来看,上游硅片技术发展趋向大型化、薄片化;中游N型电池技术日益成熟,成本加速降低,经济性凸显,其中TOPcon技术已实现量产,HJT和xBC技术各有优势,当前仍在快速发展迭代,未来N型电池得益于高效率低成本,其出货量占比将快速提升;下游微型逆变器受分布式发展,又由于其效率、安全、成本更优,具备巨大的发展潜力;此外,石英坩埚、银浆、胶膜等辅材领域中具备技术优势和规模优势的龙头企业将受益。 另一方面,我国光伏产业链处于世界绝对领先地位,技术和成本优势显著,海外高需求直接利好全球布局的国内光伏企业。2021年硅片、电池、组件、多晶硅的国内产能分别占全球产能比重的97%、88%、82%和79%,国内光伏企业已在全球多区域布局产能,相关技术和产品位居行业领先水平。 光伏产业链利润重分配,竞争围绕技术革新和订单优势展开:上游产能持续扩充缓和了供需错配矛盾,2023年产能进一步释放带动成本边际改善,并向中下游传导,盈利再调整下组件和逆变器环节有望受益,继而进一步刺激终端需求释放,推动光伏产业链维持高景气。另一方面,我国光伏产业链处于世界绝对领先地位,技术和成本优势显著,海外高需求直接利好全球布局的国内光伏企业。2023年光伏产业链格局变化关注技术革新和海外布局,建议布局1)具有规模优势、垂直一体化和全球布局能力的光伏龙头企业;2)各环节细分领域新技术领头企业。 3、储能:电源侧和用户侧储能放量发展,关注新型电池技术 1)储能作为“碳中和”的稳定器和平衡器,发展空间广阔,明年保持高增速。 储能市场处在爆发增长阶段:国内外政策加码叠加系统性成本下降,电化学储能市场的装机规模有望放量,同时高比例的可再生能源将大幅提升对储能长期持续的需求。根据of-week预测,2021-2025年,国内及全球储能装机量的年化增长率分别为93%、104%。得益于储能行业发展、技术升级和品类拓展,国产储能逆变器全球市占率快速上升,有望加速出海抢占全球市场。 应用场景来看,电源侧储能需求主要来源于新能源发电渗透率持续提高,政策要求强制配储,截至2022年10月,国内储能项目累计招标超12GW/26GWh,电网侧储能和用户侧储能得益于商业模式的开拓和电力辅助服务制度的完善,收益率有明显改善。预计在政策支持和规划目标引领下,2023年国内储能市场持续火热,储能电池产业链充分受益。 海外方面,美欧为储能建设主力。受到俄乌冲突导致的能源危机和高电价影响,欧洲户用储能需求旺盛,分布式能源家庭户储成为应对能源危机的有效手段。美国与中国类似,储能需求以能源转型下的电源侧建设为主,同时受IRA政策推动,2023年将继续保持高增长。 2)新型储能技术发展加速,关注钠电池、钒电池和氢能等新技术、新工艺 钠电池:安全性高,高低温性能优异,与锂电池结构类似,可借鉴锂电池产业化经验,成本节点已至。钠离子电池的材料成本相比于锂离子电池有30-40%的下降空间。中科海钠数据显示铜基钠离子电池的材料成本约为0.26元/Wh,低于磷酸铁锂电池。从能量密度的角度考虑,钠电池有望首先替代铅酸和磷酸铁锂电池主导的低速电动车、储能等市场,但短期内难以撬动消费电子和动力电池领域的市场。 全钒液流电池:具有高安全、易扩展、寿命长等优势,目前技术逐渐成熟,示范项目已商业化运行。凭借其独特的安全性和度电成本的优势,钒电池被视为是在中大型储能领域最具应用前景的电化学储能技术之一,2022年8月大连100MW/400MWh液流电池储能示范项目的商业化运行也标志着钒电池技术的规模化已经进入发展快车道,2023年关注电源侧、电网侧钒电池的应用发展。 氢能:全球氢能产业正在高速扩张,多国制定氢能发展战略。2021年全球氢气总需求量达到9400万吨,同比增长5%。当前多国发布或制定了国家氢能战略,日本提出建设“氢能社会”,德国大力发展氢能科研,俄罗斯以出口氢能为导向,美国助力产业脱碳。按照目前各国制定的氢能发展政策,到2030年,全球氢气需求有望达到1.15亿吨。 全球储能市场处在爆发增长阶段,电源侧和用户侧应用场景前景无限:国内外政策加码叠加系统性成本下降,电化学储能市场的装机规模有望放量,同时高比例的可再生能源将大幅提升对储能长期持续的需求。受到俄乌冲突导致的能源危机和高电价影响,欧洲户用储能需求旺盛,分布式能源家庭户储成为应对能源危机的有效手段。 新型储能技术发展加速,关注钠电池、钒电池和氢能等新技术、新工艺:钠电池安全性高,高低温性能优异,与锂电池结构类似,可借鉴锂电池产业化经验,成本节点已至;全钒液流电池具有高安全、易扩展、寿命长等优势,目前技术逐渐成熟,示范项目已商业化运行;全球氢能产业正在高速扩张,多国制定氢能发展战略。 2023年储能发展仍将如火如荼,重点关注1)锂电产业链龙头企业,受益全球高需求的海外布局企业;2)钠电池、钒电池和氢能技术领先企业。 4、新能源汽车相关行业:政策支持下高景气持续 1)新能源汽车高景气延续,销量持续增长,渗透率提升 新能源汽车高景气延续,销量持续增长,渗透率提升: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持续攀升,预计2023年新能源汽车市场在政策支持下延续高增趋势,新能源渗透率进一步提高。海外汽车产业电动化、智能化趋势不可逆转,2023年全球大部分区域在政策支持下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继续提高,新能源汽车销量有望保持高增长。 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持续攀升,预计2023年新能源汽车市场在政策支持下延续高增趋势,新能源渗透率进一步提高。2022年1-10月,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527.26万辆,同比增长109%,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达到24%。按照当前增长趋势,预估2022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有望突破700万辆,新能源渗透率约24.5%。今年以来新能源汽车发展支持力度加强,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力度持续加大,政策方面,新能源汽车免征购置税延续实施至2023年底,预计2023年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持续高增长,渗透率进一步提高。 海外汽车产业电动化、智能化趋势不可逆转,新能源汽车销量保持高增长。分区域来看,欧洲受地缘冲突下的供应链限制、能源危机和补贴政策到期三重影响,本土销量将延续低迷走势,美国随着《通胀削减法案》通过,市场对于23年税收减免退坡的顾虑得以消除,本土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再加码,短期内将刺激市场销量大幅增长。2022年前三季度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超680万台,同比增长61%,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达13%,同比增长5.2pct,但仍有较大提升空间。展望2023年全球大部分区域在政策支持下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继续提高,新能源汽车销量有望保持高增长。 2)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受益行业发展,动力电池产能扩充落地,产业格局形成,关注新技术发展和海外产业布局 新能源汽车行业需求高增,将带动动力电池需求保持高速增长。2022年锂电池上游资源价格暴涨,随着明年新增产能集中落地,上游价格有望小幅回落,产业部分利润向中下游转移。同时电池高端产能、材料端供给约束有所放松,行业竞争格局取决于企业一体化降本成效和新技术工艺优势。 2023年中国电池产业技术迭代加速,46系电池、pet铜箔、钠电池等新技术有望落地中高端车型。钠离子电池相较锂电具有低成本、安全性和宽温性等优势,依照锂电池发展经验,其有望在汽车、储能领域快速放量;磷酸锰铁锂能量密度更高,安全性更佳,当前已有量产产线,预计2023年可实现装车;复合箔具有低成本、轻质量等优势,目前仍处于研发阶段,良率还有提升空间。竞争加剧格局下,看好新技术的放量应用、及提前布局具有技术产能优势的企业。 此外,中国企业占据了锂电产业关键环节的主导地位,国际竞争力领先,海外产能布局企业将充分受益全球高增长需求。 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受益行业发展,动力电池产能扩充落地,产业格局形成,关注新技术发展和海外产业布局:随着明年新增产能集中落地,上游价格有望小幅回落,产业部分利润向中下游转移。同时电池高端产能、材料端供给约束有所放松,行业竞争格局取决于企业一体化降本成效和新技术工艺优势。中国企业占据了锂电产业关键环节的主导地位,国际竞争力领先。 2023年竞争加剧格局下,看好1)具有全球竞争力的龙头企业;2)产业链环节上,新技术放量应用及提前布局具有技术产能优势的企业;3)充分受益全球高增长需求的海外产能布局企业。 (二)大消费:线下消费&;必选消费&;可选消费&;生物医药 未来消费行业的复苏主要受到疫情放松后需求回暖进程以及稳增长政策的影响。于前者而言我们可以借鉴中国香港和中国台湾的防疫政策变化后消费恢复经验。 香港自2020年以来经历了多次疫情管控的收紧及放松,全面的防疫政策逐步宽松是在2022年4月中旬。2022年2月香港爆发第五波大规模奥密克戎疫情,短期造成较为严重影响,新增确诊病例及死亡病例远超前几轮疫情的情况,并于3月初单日新增确诊人数达到本轮的峰值,超3万例,约一个半月后随着疫情趋于稳定,香港政府的疫情管控措施逐步放开。 2022年以来,台湾的疫情经历了5-6月和9-10月两轮反弹,今年防疫政策全面开始解除管制是2022年4月26日,较香港而言消费相关活动恢复时间较短,大约用时3个月恢复至疫情前水平。 从消费支出来看,香港22Q1私人消费开支同比增速下滑5.8%,较2019年同期下降14.6%,22Q2和Q3随着疫情好转以及大规模消费券的提振作用,实现同比正增长;从零售业数据来看,4月14日政府宣布将逐步放宽社交距离限制后,零售业销货总价值直至10月才恢复到19年同期水平,消费数据修复历经约两个季度的时间。 4月底台湾开始执行“重症清零,管控轻症,不求确诊清零”,消费开支二季度同比增速仍维持正增长,于三季度恢复19年同期水平;零售业营业额月度增速仅在5月有较明显的回落,6月、7月实现营业额同比大幅增长22.53%、18.09%,均超过疫情前水平。 从行情走势来看,22Q1受疫情影响恒生指数震荡走弱,后续随着逐步宣布全面放宽社交距离限制,6月底出现短期小幅反弹高点。在开放后较短时间里各行业均未实现大幅正收益,但消费相关行业相对坚挺,在3个月时间维度里大消费板块均表现较好,而且随着时间推移可以看到日常必选消费和服务向可选消费、制造业传导。 22Q1台湾在宣布逐步在各个方面解除防疫管制半个月后,台湾加权指数出现反弹,并于5月底达到反弹高点。由于半导体产业链是台湾经济的支柱,疫情后全球电子需求量的高企使其电子制造及出口表现出较强韧性。从台湾股市各行业的走势来看,随着疫情防控的逐步放开,电子制造作为台湾的优势产业表现一直较为坚挺,消费方面线下场景修复程度逐步加深,并且由必选消费向可选消费传导。 国内未来防疫优化下消费行业演绎推演 在疫情的冲击下,国内社会消费零售总额增速出现明显下滑,10月同比增速为-0.5%,自20年以来月度增速持续低于疫情前8-10%的增速水平,内部出口、投资和消费表现分化,消费部门对经济的贡献占比下降,疫情对消费活动影响显著。从线上线下消费来看,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累计同比增速维持在历史低位,但占比有所提升,这意味着线下消费受损较为严重。 根据港台经济复苏经验,在防疫宽松政策全面推进后,经济恢复并非一蹴而就,各项消费指标恢复至疫情前水平仍存在约1-2个季度的缓冲期,从股市行情的角度来看,在开启全面放松的防疫政策后,市场反弹通常会滞后0.5-1个月,反弹持续超1个月达到高点,并且由于疫情还有小幅反复的可能,会对市场会造成一定扰动。考虑到12月6日我国中央政治局会议对明年经济工作的部署,“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着力扩大国内需求,充分发挥消费的基础作用和投资的关键作用”,未来消费相关行业的恢复趋势较为确定,但修复速度还需关注疫情的演变及政策落地实施情况。 借鉴港台经验来看,在防疫政策全面放宽后,对线下消费场景的限制首先被放开,直接促进了出行、聚会等社交活动的恢复正常,从港台股市行情来看,消费相关行业表现均占优,线下消费会逐步修复,必选消费较有韧性,并且随着时间推移会从必选消费转向可选消费。 1、线下消费场景:酒店餐饮、旅游及景区、影视院线 在疫情影响下,出行及服务等线下消费受损程度较为明显,修复弹性更大。并且从盈利一致预期角度也同样印证未来线下消费服务的业绩修复空间较大,在申万二级行业中2023年预期盈利高增及改善幅度排名均居前五的行业包括酒店餐饮、旅游及景区、影视院线。 根据港台全面开放后大消费板块各行业的走势,服务业率先回暖,且行情能够持续一段时间。未来一年疫情走向好转的大趋势较为明确,大部分人恢复正常生活节奏后,出行和服务需求将显著增加,但同时也需时刻关注疫情发展变化,根据港台经验在防疫全面放宽之后,疫情仍有短期反复扰动的风险。 2、必选消费:食品饮料、养殖 就各行业营业收入较2019年同期水平恢复程度来看,2022年前三季度食品饮料作为必选消费增长超过了以家用电器、汽车为代表的可选消费以及线下消费相关的商贸零售、社会服务,相对具有较强韧性但增盈利速较疫情前有明显放缓(19Q3、20Q3、21Q3、22Q3食品饮料的归母净利润累计增速分别为19.47%、12.17%、13.02%、12.47%)。根据港台股市经验,在当前防疫管制开启全面宽松的时点食品饮料行业板块具有韧性,并且随着线下场景的放开,社交聚会逐步恢复,酒类饮料等将有望出现显著的需求反弹,并且成本端随上游大宗商品的价格回落将利好利润率表现。白酒的产品升级和行业集中度持续提升,我国居民消费升级的大方向确定,随着消费场景的恢复,白酒行业将迎来较为确定的增长前景。 今年能繁母猪去产能将逐步影响生猪出栏量,猪价拐点已现,有望于2023年见顶,利好生猪养殖行业利润增长。短期来看,冬季是猪肉消费需求旺季,猪价有望维持在年内高位。中长期来看,疫情对消费需求的影响将被消化,未来一年生猪行业盈利有望边际回暖,并且生猪价格的增长趋势确定,养殖户将扩大补栏,养殖量将回升,将带动饲料行业受益,叠加低基数效应,养殖产业链将迎来高景气。 3、可选消费 总体而言,可选消费疫情受损程度大于必选消费,随着防疫宽松政策的推进,行情演绎将有望从必选消费传导至可选消费,修复空间较大。综合来看,就当前时点来看,疫情对需求端造成的压力仍将持续一段时间,后续可关注促消费政策出台的可能。 2022年在疫情多点、散发的冲击之下,线下消费受损明显,增速由2021年高点转为负增长,3~6月、8~9月受到持续冲击。展望2023年,在防疫政策优化下,客流复苏将带动可选消费核心渠道的免税板块受益。同时,稳增长下刺激消费、海南自贸港等有望成为扩内需的重要驱动,同时由于今年的低基数效应,明年业绩弹性较大,积极布局免税产业链阿尔法机会。此外,受益于社交“重启”的餐饮、酒店、旅游板块需求也将迎来回暖。 4、生物医药 参考美国、英国、韩国及国内港台政策松绑之后表现,我们认为2023年医药市场随着疫情防控政策优化得到修复,建议关注两条投资主线。一是,精准科学防疫保障社会正常运转要求下,新冠防控相关直接需求将持续存在,建议重点关注抗原检测、中药以及新型疫苗等重点领域。二是疫后复苏叠加政策托底,创新药、医疗器械及CXO有望得到修复。 一是,精准科学防疫保障社会正常运转,看好抗原检测、中药以及新型疫苗。 1)抗原检测:抗原检测具有感染早期灵敏度高的特点,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最新发布《新冠病毒抗原检测应用方案》为抗原应用市场空间打开新局面。关注上市较早、曾在海外大量使用、灵敏性和特异性已经得到主要国家市场验证的相关产品,重点关注其中产能效率高、成本优势大的细分龙头公司。同时,产业链上下游相关的抗体、NC膜、平台渠道企业均有望分享红利。 2)中药:中医药能够显著改善新冠肺炎患者发热、咽喉疼痛、咳嗽、乏力等症状,在缩短核酸转阴时间等方面具有很好的优势。我们预计,如发生疫情冲击下的大面积感染,退热、止咳、抗病毒、治感冒等中药(尤其是非处方药物)需求将会迅速放量。建议重点关注“三药三方”、解毒镇痛类中成药及其相关产业链。 3)新型疫苗:国内来看,推进疫苗序贯免疫相关工作提上日程。考虑到居民前期普遍接种的为传统灭活病毒路线疫苗,我们认为,序贯免疫中已上市(或获得紧急使用)的新型疫苗更具备竞争力,建议关注已有新型疫苗产品在研或上市的相关企业。 二是,疫后复苏叠加政策托底,创新药、医疗器械及CXO有望得到修复。 1)创新药:创新药增长的逻辑主要在于医保支付价格边际转暖、重磅品种批量上市、出海业绩值得期待。医保支付方面,今年医保目录调整的工作方案总体上较为温和,创新药价格调整预期边际转暖。重磅品种方面,2023年预计将会有30个左右国产一类创新药物获批上市,big pharma和biotech公司进一步完善产品矩阵,双双进入收获期。国际化市场方面,多家药企自主出海进入关键节点,海外销售放量具备确定性。 2)医疗器械:财政贴息贷款更新改造医疗设备、提高公立医疗机构国产设备配置水平、集采政策政策边际缓和三向托底支撑医疗器械行业全年成长逻辑。医疗设备方向,预计政策红利叠加品牌认知度提高,国内龙头有望进一步打开市场。耗材和试剂方向,集采政策边际转暖,具有成本优势、销售渠道优化迅速、产品线丰富的企业有望脱颖而出。 3)CXO:头部公司高增长态势不减,考虑到疫后修复下游企业研发需求恢复和周期下滑拐点到来,叠加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分工恢复,具备(人力、原材料)成本优势的本土CXO有望再创佳绩。 (三)金融&;基建&;地产链 2022年,房地产行业持续下行拖累了经济企稳,行业供给侧改革出清,临近年底,政策松绑力度持续加大:信贷、债券、股权“三支箭”悉数落地。我们认为2023年,房企的现金流和负债表将有所改善。 另一方面,2016年首提“房住不炒”后,成为地产政策的主基调,因此之后的政策调整更多的是以因城施策下的局部调整为主。市场对行业未来需求和预期普遍较为悲观,因此需求端的政策宽松仍值得期待。 回溯历史,2000以来共经历四轮较大级别的地产行情,分别是:2008年、2012年、2014年和2018年。其中,2008和2014年,政策大幅放松,因此持续时间和超额收益明显;2012和2018年,主要表现为放松公积金、取消限购等,宽松力度较小,因此行情的持续和超额收益较小。 历次的地产行情演绎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基本面下行→政策边际宽松→基本面证实/证伪。房地产是观察下游需求最为重要的行业之一,其对于中游制造业和经济的拉动作用明显。并且由于其涉及到的产业链长、市值占比大。从过去四轮的表现来看,板块内的行业轮动为:开工环节相关的房地产开发、银行、挖机、重卡等表现,接着竣工环节相关的钢铁、煤炭、水泥、玻璃等板块,最后传导至地产后周期与销量相关的家电、轻工等行业。 七、风险提示 1)疫情蔓延超预期,内需复苏低于预期;2)地产复苏不及预期,拖累经济继续下行;3)通胀数据超预期风险;4)地缘政治超预期风险。
lg
...
金融界
2022-12-15
中国最新数据出炉!11月经济活动恶化 感染人数激增恐让增长受到更多干扰
go
lg
...
四(12月15日)最新出炉的数据显示,
中
国
经
济
活动在11月恶化,分析人士指出,随着新冠感染人数在政府取消清零政策后激增,经济增长可能会受到更多干扰。 中国国家统计局周四公布的数据显示,11月份零售销售同比降幅扩大至5.9%,降幅大于此前经济学家预期的4%。 工业产出增速从10月份的5%降至2.2%,而今年前11个月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降至5.3%。两者都不及经济学家的预期。调查失业率攀升至5.7%,为5月以来最高。 (图片来源:彭博社) 澳新银行集团(Australia & New Zealand Banking Group Ltd.)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杨宇霆(Raymond Yeung)表示,由于中国在取消限制措施后面临第一波感染,“12月的情况没有改善,第三季度在上海‘封城’后的复苏是短暂的。第四季度GDP增长不太可能达到3%”。 上个月,随着首都北京和其他地方的病例增加,中国的新冠疫情恶化,引发了更严格的病毒控制措施,限制了流动性和工厂生产,损害了信心。 自那以后,当局突然放弃长期以来的新冠清零战略,随着感染范围的扩大,经济增长前景面临更多的不确定性。地铁和交通数据等高频数据已经显示出北京和其他地方的增长放缓。 彭博经济学家Chang Shu和Eric Zhu在一份报告中写道:“新冠限制的迅速取消最终将释放经济活动以实现反弹。但疫情扩大带来的直接冲击意味着,未来几个月的道路将极为坎坷。由于疾病或为了避免感染新冠病毒,病例迅速激增导致人们普遍在家隔离。生产和消费的中断是不可避免的。至少在病例量达到峰值之前,我们看不到缓解的前景。” 中国国家统计局说,11月国民经济顶住国内外多重超预期压力,保持恢复趋势,总体运行在合理区间。不过,国际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国内经济回升基础仍不牢固。下阶段,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 汽车销量曾是今年消费者支出中罕见的亮点,但11月份汽车销量同比下降4.2%,为六个月来首次下降,预示着未来几个月的生产将出现不利局面。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汽车产量自5月份以来首次下降,上月同比下降9.9%。 统计局表示,全国各地的新冠疫情意味着人们外出和消费减少。服装、鞋类、纺织品、家用电器和通讯电器的销售额均出现了两位数的下降。数据显示,餐饮服务收入同比下降8.4%。 中国人民银行周四在月度流动性货币操作中,向银行体系注入比预期更多的现金,净投入人民币1,500亿元(约合220亿美元),以帮助缓解货币市场债券卖压。 中国政府已表明,明年重心将放在提振经济,而不是控制疫情,这代表中国可能会采取更多的财政和货币行动。 中国政府官员定于周四召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讨论明年经济目标。
lg
...
tqttier
2022-12-15
上一页
1
•••
925
926
927
928
929
•••
1000
下一页
24小时热点
特朗普重大决定冲击全球!美元跌了、比特币歇了 黄金惊现过山车行情
lg
...
特朗普决定与一则报道让黄金“血流成河”!金价崩跌逾90美元 如何交易黄金?
lg
...
马斯克突然语出惊人!比特币骤跌失守9.35万、黄金下探2605低点 拜登将宣布中东停火
lg
...
PCE数据或“大爆表”?!金价暴跌、一度失守2660
lg
...
突发大行情!金价日内暴跌近100美元!中东欲停火“叠加”特朗普财政部长人选、令多头一蹶不振
lg
...
最新话题
更多
#SFFE2030--FX168“可持续发展金融企业”评选#
lg
...
14讨论
#链上风云#
lg
...
47讨论
#美国大选#
lg
...
1329讨论
#VIP会员尊享#
lg
...
1503讨论
#比特币最新消息#
lg
...
615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