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数字财富领导者
CoNET
|
客户端
|
旧版
|
北美站
|
FX168 全球视野 中文财经
首页
资讯
速递
行情
日历
数据
社区
视频
直播
点评旗舰店
商品
财富汇
登录 / 注册
搜 索
综合
行情
速递
日历
话题
168人气号
文章
韩文秀:预计我国今年经济总量超过120万亿元
go
lg
...
天(12月17日)在2022—2023
中
国
经
济
年会上表示:今年经济增长与年初的预期目标存在差距,但其他多项指标都较好完成。一些面向未来的结构性指标有突出的表现,预计今年经济总量超过120万亿元。韩文秀表示,今年脱贫攻坚成果持续巩固。脱贫县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没有发生系统性返贫、规模性返贫。 就业形势总体稳定,产业升级取得积极进展。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和出口量都是世界第一。特别是新能源汽车出口达到70万辆,增长超过一倍。国家首架C919飞机交付东航,累计订单超过400架。粮食产量连续8年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国际收支状况良好,国家外汇储备保持在3万亿美元以上。在全球通胀创40多年新高的情况下,我国物价水平保持平稳,居民消费价格上涨2%左右,粮食安全、能源安全、人民生活都得到有效的保障。
lg
...
金融界
2022-12-17
广发宏观郭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主要精神包括三个层面
go
lg
...
普遍贬值,人民币贬值幅度也在9%以上;
中
国
经
济
中长期发展目标要达到国际公认的发展水平标准,这需要建立在汇率水平稳定均衡的基础上。明年汇率具备更有利的定价基础,政策应会进一步推动汇率围绕合理价值波动。 第四,关于扩大内需,这是本次会议的关键环节,在消费和投资的表述上均有亮点。会议强调“要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着力消除制约居民消费的不利因素”,并明确提出“支持住房改善、新能源汽车、养老服务等消费”。会议强调“要通过政府投资和政策激励有效带动全社会投资”,并明确提出“政策性金融要加大对符合国家发展规划重大项目的融资支持”。2022年的“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即是政策性金融的代表,它作为一种准财政工具,有效支持了基建增速的扩张。“加大”二字体现了对政策性金融的肯定,对应2023年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PSL等可以发挥更大作用。 第五,关于房地产,会议值得重视的表述有三:一是“满足行业合理融资需求,推动行业重组并购,有效防范化解优质头部房企风险,改善资产负债状况”;二是“因城施策,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解决好新市民、青年人等住房问题”;三是“推动房地产业向新发展模式平稳过渡”。我们理解房地产政策实质上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资产负债表的救助,主要任务是保交楼,稳融资,平抑信用风险;第二阶段是利润表规则的长效机制,它的核心精神应是既推动多元化供给;又支持改善型需求,形成新的、稳定的市场结构,即会议所说的“向新发展模式平稳过渡”。第一阶段将有效化解行业风险,第二阶段将改善市场主体的中长期预期。 第六,关于产业政策,“优化产业政策实施方式”是新增提法,值得后续继续跟踪;一般来说产业政策的传统实施方式主要是财税政策、产业基金等。重点领域一是“产业链薄弱环节”,会议指出集中优质资源合力攻关,;二是“新型能源体系”,会议指出在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任务过程中锻造新的产业竞争优势。三是“传统产业改造升级”,这个一般对应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此外,政策强调推动“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而从实践中看,一二级市场是链接科技、产业、金融的纽带,比如科创板就在发挥良性循环中的重要作用有目共睹。 第七,关于数字经济和平台经济,会议强调“支持平台企业在引领发展、创造就业、国际竞争中大显身手”。这里实际上总结了平台经济的三大特征,一是能够创造新的商业模式,引领上下游;二是创造就业;三是在国际竞争中相对具备中国优势。此外,会议强调切实落实“两个毫不动摇”,必须亮明态度,毫不含糊;要从制度和法律上把对国企民企平等对待的要求落下来,从政策和舆论上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发展壮大。上述定调和表态有助于微观预期的修复。 第八,关于社会政策,值得注意的点一是“加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对应社会关注度较高的本地生活、网络主播等领域社保、劳动时长等问题;“及时有效缓解结构性物价上涨给部分困难群众带来的影响”,以猪肉等代表性的产品来看,在价格上行过快的时候,政策可能会加大储备投放力度;三是“完善生育政策支持体系”及“适时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政策”。 第九,关于对外开放,值得注意的是“要积极推动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和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等高标准经贸协议,主动对照相关规则、规制、管理、标准,深化国内相关领域改革”。加入CPTPP的权利和义务涉及到进出口关税、竞争政策、国企规则等诸多层面,推动加入CPTPP一则会进一步打开贸易环境,二则也起到以开放促改革的作用。 第十,整体看,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主要精神包括三个层面:一是提振发展信心,包括两个“毫不动摇”、定调平台经济,以开放促改革等;二是推动经济好转,包括“整体好转”的明确目标,积极的财政货币政策,继续推进的房地产政策,以及在消费、投资等领域的扩大内需等;三是关于高质量发展,主要是围绕重点产业链,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对金融市场来说,会议将提升对2023年
中
国
经
济
增长和结构均衡的预期,并有利于风险溢价的下降。 正文 中 央经济工作会议12月15日至16日在北京举行。在本篇报告中,我们梳理下会议主要 内容,并做简要解读: 一 关于经济形势,会议定调延续了“三重压力”的表述;但同时强调,随着各项政策效果显现,明年经济运行有望总体回升,要坚定信心。提振信心是会议重点强调的一项工作,会议指出明年经济工作千头万绪,要从“从改善社会心理预期、提振发展信心入手”。 会议指出,当前我国经济恢复的基础尚不牢固,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仍然较大(2021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表述为“必须看到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外部环境动荡不安,给我国经济带来的影响加深。但要看到,我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各项政策效果持续显现,明年经济运行有望总体回升。要坚定做好经济工作的信心。 会议指出,明年经济工作千头万绪,要从战略全局出发,从改善社会心理预期、提振发展信心入手,纲举目张做好工作。 二 关于经济工作基调,会议落实二十大报告及政治局会议精神,去年底的“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改革为主线”调整为“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结合起来”;强调“突出做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工作”,以及“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同时,和去年底会议相比新增“大力提振市场信心”的表述。整体来看,扩内需、稳增长在语义上明显强化,“整体好转”目标明确。 会议强调,做好明年经济工作,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大力提振市场信心,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突出做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工作,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 三 关于财政货币政策,“加力提效”这一2018至2019年的表述对应着更为积极的财政政策姿态,保证支出强度的提法延续。值得注意的一点变化是,去年底强调实施新的减税降费,而今年“优化组合赤字、专项债、贴息等工具”是积极财政的三个着力点,估计赤字率可能会小幅提升,专项债有望维持较为积极的规模,财政贴息政策亦会得到重视,财政贴息在实践中一般会与产业政策结合,比如对设备更新、技术改造进行贴息。货币政策表达升级为“精准有力”,其他细节变化不大,新增关于“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的表述。今年非美货币普遍贬值,人民币贬值幅度也在9%以上;
中
国
经
济
中长期发展目标要达到国际公认的发展水平标准,这需要建立在汇率水平稳定均衡的基础上。明年汇率具备更有利的定价基础,政策应会进一步推动汇率围绕合理价值波动。 会议指出,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保持必要的财政支出强度,优化组合赤字、专项债、贴息等工具,在有效支持高质量发展中保障财政可持续和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可控。要加大中央对地方的转移支付力度,推动财力下沉,做好基层“三保”工作。 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精准有力。要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保持广义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小微企业、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等领域支持力度。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强化金融稳定保障体系。 四 关于扩大内需,这是本次会议的关键环节,在消费和投资的表述上均有亮点。会议强调“要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着力消除制约居民消费的不利因素”,并明确提出“支持住房改善、新能源汽车、养老服务等消费”。会议强调“要通过政府投资和政策激励有效带动全社会投资”,并明确提出“政策性金融要加大对符合国家发展规划重大项目的融资支持”。2022年的“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即是政策性金融的代表,它作为一种准财政工具,有效支持了基建增速的扩张。“加大”二字体现了对政策性金融的肯定,对应2023年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PSL等可以发挥更大作用。 会议指出,着力扩大国内需求。要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增强消费能力,改善消费条件,创新消费场景。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支持住房改善、新能源汽车、养老服务等消费。要通过政府投资和政策激励有效带动全社会投资,加快实施“十四五”重大工程,加强区域间基础设施联通。政策性金融要加大对符合国家发展规划重大项目的融资支持。鼓励和吸引更多民间资本参与国家重大工程和补短板项目建设。要继续发挥出口对经济的支撑作用,积极扩大先进技术、重要设备、能源资源等产品进口。 会议指出,要充分挖掘国内市场潜力,提升内需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围绕经济发展和民生急需,推动补短板重大项目建设,着力消除制约居民消费的不利因素。 五 关于房地产,会议值得重视的表述有三:一是“满足行业合理融资需求,推动行业重组并购,有效防范化解优质头部房企风险,改善资产负债状况”;二是“因城施策,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解决好新市民、青年人等住房问题”;三是“推动房地产业向新发展模式平稳过渡”。我们理解房地产政策实质上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资产负债表的救助,主要任务是保交楼,稳融资,平抑信用风险;第二阶段是利润表规则的长效机制,它的核心精神应是既推动多元化供给;又支持改善型需求,形成新的、稳定的市场结构,即会议所说的“向新发展模式平稳过渡”。第一阶段将有效化解行业风险,第二阶段将改善市场主体的中长期预期。 会议指出,要确保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扎实做好保交楼、保民生、保稳定各项工作,满足行业合理融资需求,推动行业重组并购,有效防范化解优质头部房企风险,改善资产负债状况,同时要坚决依法打击违法犯罪行为。要因城施策,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解决好新市民、青年人等住房问题,探索长租房市场建设。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推动房地产业向新发展模式平稳过渡。 六 关于产业政策,“优化产业政策实施方式”是新增提法,值得后续继续跟踪;一般来说产业政策的传统实施方式主要是财税政策、产业基金等。重点领域一是“产业链薄弱环节”,会议指出集中优质资源合力攻关,;二是“新型能源体系”,会议指出在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任务过程中锻造新的产业竞争优势。三是“传统产业改造升级”,这个一般对应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此外,政策强调推动“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而从实践中看,一二级市场是链接科技、产业、金融的纽带,比如科创板就在发挥良性循环中的重要作用有目共睹。 产业政策要发展和安全并举。优化产业政策实施方式,狠抓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着力补强产业链薄弱环节,在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任务过程中锻造新的产业竞争优势。推动“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 会议指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围绕制造业重点产业链,找准关键核心技术和零部件薄弱环节,集中优质资源合力攻关,保证产业体系自主可控和安全可靠,确保国民经济循环畅通。加强重要能源、矿产资源国内勘探开发和增储上产,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提升国家战略物资储备保障能力。实施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提升传统产业在全球产业分工中的地位和竞争力,加快新能源、人工智能、生物制造、绿色低碳、量子计算等前沿技术研发和应用推广。 七 关于数字经济和平台经济,会议强调“支持平台企业在引领发展、创造就业、国际竞争中大显身手”。这里实际上总结了平台经济的三大特征,一是能够创造新的商业模式,引领上下游;二是创造就业;三是在国际竞争中相对具备中国优势。此外,会议强调切实落实“两个毫不动摇”,必须亮明态度,毫不含糊;要从制度和法律上把对国企民企平等对待的要求落下来,从政策和舆论上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发展壮大。上述定调和表态有助于微观预期的修复。 会议指出,要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提升常态化监管水平,支持平台企业在引领发展、创造就业、国际竞争中大显身手。抓住全球产业结构和布局调整过程中孕育的新机遇,勇于开辟新领域、制胜新赛道。 会议指出,切实落实“两个毫不动摇”。针对社会上对我们是否坚持“两个毫不动摇”的不正确议论,必须亮明态度,毫不含糊。要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提高国企核心竞争力。坚持分类改革方向,处理好国企经济责任和社会责任关系。完善中国特色国有企业现代公司治理,真正按市场化机制运营。要从制度和法律上把对国企民企平等对待的要求落下来,从政策和舆论上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发展壮大。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各级领导干部要为民营企业解难题、办实事,构建亲清政商关系。 八 关于社会政策,值得注意的点一是“加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对应社会关注度较高的本地生活、网络主播等领域社保、劳动时长等问题;“及时有效缓解结构性物价上涨给部分困难群众带来的影响”,以猪肉等代表性的产品来看,在价格上行过快的时候,政策可能会加大储备投放力度;三是“完善生育政策支持体系”及“适时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政策”。 社会政策要兜牢民生底线。落实落细就业优先政策,把促进青年特别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及时有效缓解结构性物价上涨给部分困难群众带来的影响。加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稳妥推进养老保险全国统筹。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适时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政策,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少子化。 九 关于对外开放,值得注意的是“要积极推动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和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等高标准经贸协议,主动对照相关规则、规制、管理、标准,深化国内相关领域改革”。加入CPTPP的权利和义务涉及到进出口关税、竞争政策、国企规则等诸多层面,推动加入CPTPP一则会进一步打开贸易环境,二则也起到以开放促改革的作用。 会议指出,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要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提升贸易投资合作质量和水平。要扩大市场准入,加大现代服务业领域开放力度。要落实好外资企业国民待遇,保障外资企业依法平等参与政府采购、招投标、标准制定,加大知识产权和外商投资合法权益的保护力度。要积极推动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和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等高标准经贸协议,主动对照相关规则、规制、管理、标准,深化国内相关领域改革。要为外商来华从事贸易投资洽谈提供最大程度的便利,推动外资标志性项目落地建设。 十 整体看,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主要精神包括三个层面:一是提振发展信心,包括两个“毫不动摇”、定调平台经济,以开放促改革等;二是推动经济好转,包括“整体好转”的明确目标,积极的财政货币政策,继续推进的房地产政策,以及在消费、投资等领域的扩大内需等;三是关于高质量发展,主要是围绕重点产业链,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对金融市场来说,会议将提升对2023年
中
国
经
济
增长和结构均衡的预期,并有利于风险溢价的下降。 核心假设风险:宏观经济变化超预期,区域疫情影响超预期,外部经济环境变化。
lg
...
金融界
2022-12-17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释放三大“积极”信号,发展提45次、“稳”提31次,十大关注点+三大板块投资机会
go
lg
...
成绩殊为不易。 2022年前三季度
中
国
经
济
面临疫情持续多点散发和房地产事件性冲击,进入四季度出口放缓压力加速显现,疫情防控政策优化初期供需两端同时经历“脉冲式”冲击。逆周期调节政策积极应对,二、三季度先后出台33项稳增长一揽子政策和19项接续政策,11月房企融资“三箭齐发”。我们预计2022年全年GDP增速在3%左右,虽较目标增速有一定差距,但这已是多重冲击下的最好结果。 在回顾2022年经济工作时,会议指出“发展质量稳步提升…保持了经济社会大局稳定…成绩殊为不易,值得倍加珍惜”。 第二,相比于12月政治局会议,本次会议对2023年宏观政策力度的定调更积极。 如同会议通稿中指出的,“三重压力仍然较大”、“明年经济发展面临的困难挑战很多”,当前
中
国
经
济
恢复的动能和市场主体的信心均不足。基于GDP增速目标的连贯性,我们预计2023年GDP增速目标或设定在5%左右,出口走弱后实现该目标需政策继续发力。本次会议指出要“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以及“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突出做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工作”,给予了稳增长较高优先级。 本次会议延续了12月6日政治局会议“加强各类政策协调配合,形成共促高质量发展合力”的说法,我们认为重点是缓释疫情和防疫政策对经济活动的压制,让货币、财政、产业和社会等政策能更好发挥托底经济的作用。值得注意的是,和12月6日政治局会议相比,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增加了“加大宏观政策调控力度”的说法,对2023年经济工作的定调更积极。 第三,优化疫情防控有新提法,核心是要平稳、有序。 11月以来国内疫情防控政策持续优化,积极的一面在于经济向常态化回归的进程较快、“脉冲式”冲击持续时间较短,但鉴于各地防疫物资储备不平衡、人口年龄结构不尽相同,可能会造成部分地区感染人数较快上升,甚至发生医疗资源挤兑。 在前期防疫政策优化的基础上,本次会议强调“优化调整疫情防控政策,加强统筹衔接,有序组织实施,顺利度过流行期”,同时还指出“保障好群众的就医用药,重点抓好老年人和患基础性疾病群体的防控,着力保健康、防重症”。我们认为,防疫政策可能根据疫情形势进一步优化,降低感染人次曲线上升的斜率,这将有助于缓释企业和居民恐慌性减少经济活动的现象,进而更好平衡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 第四,促消费将是2023年扩大内需的重点。 外循环对
中
国
经
济
的拉动趋弱后,内循环的重要性进一步提升,这也是近日发布《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的背景。但今、明两年扩大内需的着力点可能有所变化: 2022年扩大内需的重点在固定资产投资,包括维持基建投资高增速、多措并举引导制造业转型升级、以及2022年11月后房企融资实质性松绑等。相比之下,2022年除部分地区发放消费券、多举措刺激汽车消费外,消费刺激的力度整体并不强。 本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预计促消费将是2023年扩大内需的重点。除了会议里提到的支持住房改善、新能源汽车和养老服务等消费外,我们认为重点工作可能还包括适当增加公共消费、向特定群体发放更大规模的消费券等。 第五,在扩大内需、畅通内循环的同时,2023年同样高度重视外循环。 2022年前三季度,按支出法核算GDP时,货物和服务净出口对GDP累计同比的贡献率达32%,是2009年以来的同期新高,推动外循环对
中
国
经
济
平稳运行至关重要。除了直接增加订单外,融入世界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可以壮大中国企业创新所需的市场规模和技术进口。因此,本次会议指出“要继续发挥出口对经济的支撑作用”。 2023年重点工作的第四条是“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尽管今年前10个月中国FDI实际使用金额累计同比17.4%,但从资金来源看,2020年以来中国FDI增量全部来自于中国香港。且从绿地投资和跨国并购两种投资方式看,中国FDI的增长前景不容乐观,这可能是2023年要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的主要原因。本次会议在扩大市场准入、落实好外资企业国民待遇、积极推动加入高标准经贸协定和推动外资标志性项目落地建设等方面,均做了部署。 第六,中央财政加杠杆和政策性银行继续发力,或是2023年积极广义财政的着力点。 由于新增留抵退税拖累减弱、房地产相关税收跌幅收窄甚至转正、非税收入有望维持高增速,预计2023年公共财政的收入压力将弱于今年。但由于实现5%左右的GDP目标增速存在一定难度,因此“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保持必要的财政支出强度”,公共财政+政府性基金这两本账的广义赤字需进一步提高。考虑到土地出让金锐减后,部分地方政府濒临“财政重整”。本次会议要求财政政策在有效支持高质量发展中,保障财政可持续和地方债务风险可控。 有鉴于此,2023年广义财政发力的方向可能如下: 一方面,中央财政加杠杆,控制地方政府新增债券尤其是专项债的额度。国家资产负债表研究中心的数据显示,2022年三季度中国中央政府杠杆率为20.6%,近年变化并不大,未来有提升空间。我们预计,2023年公共财政赤字率将接近甚至可能突破3%,但新增地方专项债额度或不宜高估,可能持平于近两年的3.65万亿。 另一方面,借助政策性银行等广义财政工具加码基建投资。本次会议指出“政策性金融要加大对符合国家发展规划重大项目的融资支持”、“优化组合赤字、专项债和贴息等工具”。我们认为和2022年一样,2023年政策性银行在补充基建项目资本金和发放配套贷款等方面,将继续扮演重要角色。 第七,货币政策定调仍偏宽松,“精准”并不蕴含边际偏紧之意。 本次会议指出“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精准有力。要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保持广义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小微企业、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等领域支持力度。” 回顾近年来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货币政策的表述,“精准”一词曾在2020年末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出现,对应于2021年的货币政策是边际收紧。正因此在今年12月政治局会议通稿公布后,市场曾有部分解读认为货币政策“精准有力”的表述是“边际收紧”的态度。我们认为,更需关注会议中“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的表述,这在历史上对应于2016年、2019年、2020年和2022年,皆是货币政策相对宽松的年份。 总体看,会议对2023年货币政策的定调仍然较为积极,货币政策进一步发力兼具必要性和可行性。展望2023年,海外加息外溢效应减弱、国内结构性通胀压力趋缓,有助于中国货币政策宽松空间的打开。同时,货币政策有必要维持宽松的流动性环境,进一步支持“稳信用”。但货币政策发力的方向或更加聚焦,正如会议中提到,“小微企业”、“科技创新”、“绿色发展”将是货币政策“精准”支持的重点所在。 第八,产业政策发展安全并举。 会议强调,产业政策要“发展和安全并举”。本次会议部署的重要工作中,第二点是“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这与二十大的要求一脉相承,是新发展阶段拉动投资增长的核心。 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展和安全并举”的重点方向,也即产业层面的增长动能,源于三个方面。 首先,“狠抓”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结合二十大报告精神,传统产业升级的方向聚焦于高端化、智能化和绿色化;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主要是“构建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绿色环保等一批新的增长引擎”。 其次,“着力”补强产业链薄弱环节,“安全”是其中的核心和关键。二十大报告提出“在关系安全发展的领域加快补齐短板,提升战略性资源供应保障能力。”本次会议对2023年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部署包括三方面:一是自主可控,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需聚焦“自主可控和安全可靠”;二是能源安全,“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提升国家战略物资储备保障能力”;三是粮食安全,“实施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 最后,“锻造”新的产业竞争优势,在全球产业链重构中赢得主动。为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全球产业结构和布局均面临调整,这一过程孕育着的新机遇,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建设需“勇于开辟新领域、制胜新赛道”。 第九,防风险重点是稳地产。 本次会议部署的重要工作中,第五点是“有效防范化解重大经济金融风险”,其中较大篇幅聚焦于房地产市场的平稳发展,同时强调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如“坚决遏制增量、化解存量”。房地产上下游产业链较长,对
中
国
经
济
广义影响可达两到三成,与地方政府土地财政收入息息相关,在金融体系中也具有重要地位,因此是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核心所在。 回顾2022年,尽管地方政府因城施策“松绑”房地产政策、央行银保监会推动房贷利率较大幅度下行,但地产销售尚未企稳。需求端刺激乏力,背后是疫情后居民资产负债表恶化、预防性储蓄抬升、房地产风险事件冲击的共同影响。2022年11月以来,房企融资政策“三箭齐发”,相比于前期更加务实,政策更多向房地产企业(尤其是民营房企)融资端倾斜。但是政策出台到明显见效需要时间,叠加疫情冲击,11月房地产相关数据继续走弱,对地产链条的进一步支持仍有必要。 在此背景下,本次会议对房地产的相关表述更为积极有力。对房地产市场,要“确保”平稳发展,明显强于2022年7月政治局会议的“稳定”;在“保交楼、稳民生”的基础上,新增“保稳定”,或旨在遏制房地产产业链风险的蔓延。 对房地产企业:一方面,“满足行业合理融资需求,有效防范化解优质头部房企的风险,改善资产负债状况”,明确了对优质头部房企的支持,直指其“资产负债状况”,“保主体”的信号更加明显。另一方面,“坚决依法打击违法犯罪行为”,对房地产企业融资的支持并不是无原则、无底线的。参照郑州大干30天文件内容,“搜集挪用、抽逃楼盘资金的线索……全面核查是否存在资金被抽逃挪用情况,及时将线索提交给办案机关”。 尤为重要的是,会议提出“推动房地产业向新发展模式平稳过渡”。202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探索新的发展模式”,本次会议在此基础上更进一步。参照2022年12月1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我们认为,房地产新发展模式或是“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未来将在扩大保障性租赁住房供给、因地制宜发展共有产权住房、完善长租房政策及“租购同权”方面更进一步。 第十,助力民营企业信心恢复。 本次会议部署的重要工作中,第三点是“切实落实‘两个毫不动摇’”(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着力于恢复民营企业信心。 2022年以来,面对疫情冲击和复杂多变的内外部环境,企业预期转弱问题越发突出。11月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新闻指数攀升至年内高点,而与企业信心及投资相关的PMI企业生产经营预期指数、BCI企业投资前瞻指数均进一步下滑,至年内的绝对低位和统计以来的偏低分位。预期转弱背景下,2022年以来民间投资增速显著下滑,房地产市场深度调整、“双减”、互联网行业整顿等,均对民间投资(尤其是第三产业)起到抑制作用。 本次会议指出“针对社会上对我们是否坚持“两个毫不动摇”的不正确议论,必须亮明态度,毫不含糊”。这正是对社会舆论的有效纠偏,对民营企业家担忧的有力回应。具体地,会议提出四点举措:一是,“从制度和法律上把对国企民企平等对待的要求落下来”;二是,“从政策和舆论上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发展壮大”;三是,“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四是,“各级领导干部要为民营企业解难题、办实事,构建亲清政商关系”。 特别需要提出的是,会议对平台经济的态度转向,或意味着平台经济迎来新的发展阶段。平台经济是前期监管政策的重点关注对象,也是民营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稳定就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次会议提出“提升常态化监管水平,支持平台企业在引领发展、创造就业、国际竞争中大显身手”,而2022年7月的政治局会议为“对平台经济实施常态化监管,集中推出一批‘绿灯’投资案例”。对平台经济的态度已然从最初对其“防止资本无序扩张”的遏制,转变为对其“大显身手”的支持。 稳增长、安全和养老服务相关的板块值得关注 东吴宏观认为2023年为主题投资大年,稳增长、安全和养老服务相关的板块值得关注。结合大会、政治局会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以及“十四五”规划,我们对科技、生物、能源、粮食、养老服务和产业链这七大领域的政策进行了梳理,如表1所示,投资主线聚焦医药、半导体、信创、新能源。我们认为核心关注点有三个: 一是提升我国核心竞争力的战略领域。“十四五”规划提出了将“人工智能、量子信息、集成电路、生命健康、脑科学、生物育种、空天科技、深地深海等前沿领域”作为有前瞻性、战略性的国家重大科技项目。集中优势资源攻关“新发突发传染病和生物安全风险防控、医药和医疗设备、关键元器件零部件和基础材料、油气勘探开发等领域”的关键核心技术。 二是涉及基本民生保障和粮食能源保供的领域。本次经济工作会议强调“社会政策要兜牢民生底线”,并提出“稳妥推进养老保险全国统筹”、“支持养老服务消费”。我国养老配套设施建设有望迎来政策红利,重点关注养老服务相关领域,医疗服务、医疗设备、医疗研发等领域前景向好。此外,保障民生的粮食和能源安全领域也值得关注,涉及储能、种植业等产业。 三是产业链韧性的相关领域。总书记2020年4月10日在中央财经委第七次会议上指出,要着力打造自主、安全的产业链、供应链,力争重要产品和供应渠道都至少有一个替代来源,形成必要的产业备份系统。“十四五”规划指出,巩固提升高铁、电力装备、新能源、船舶等领域全产业链竞争力,从符合未来产业变革方向的整机产品入手打造战略性全局性产业链。数字经济、信创、电力设备、新能源等行业有望迎来政策红利。
lg
...
金融界
2022-12-17
中国突然结束新冠清零政策 经济学家纷纷调整对中国GDP的预测
go
lg
...
施,迫使经济学家大幅修正他们对今明两年
中
国
经
济
的增长预测。 由于新冠病毒感染迅速蔓延,瑞银集团(UBS Group AG)和澳新银行(Australia & New Zealand Banking Group)周五(12月16日)调整今年的预测,将GDP增速预期下调至2.7%。不过,由于预计随着新冠肺炎感染的消退,消费者和商业活动将恢复,对明年的预测大幅上调至接近5%或更高。 (图片来源:彭博社) 最新经济数据显示,在政府突然取消清零政策之前,
中
国
经
济
在11月的疲软程度超出预期。事实证明,这种转变以来经济活动的反弹是短暂的,因为感染在大城市蔓延,居民选择避免外出。 瑞银目前预计,中国今年国内生产总值(GDP)将增长2.7%,低于此前预期的3.1%。 以汪涛为首的瑞银经济学家周五在一份报告中写道,2023年
中
国
经
济
增速可能反弹至4.9%,高于此前预测的4.5%。 澳新银行将今年
中
国
经
济
的增长预期从3%下调至2.7%,该行此前在11月已将明年的经济增长预期上调至5.4%。 瑞银经济学家表示:“人们可能会对线下活动非常谨慎,自愿减少外出和聚会。我们预计,随着第一波新冠疫情的过去,经济活动将从2023年初开始逐渐复苏。” 考虑到中国新冠政策的突然转变,高盛集团(Goldman Sachs Group)等其他主要投行也调整了今年和明年的增长预期。 彭博社调查的普遍预期是,
中
国
经
济
明年将增长4.8%,今年增速预计为3%。 据知情人士透露,中国高层官员正在讨论将明年的GDP增长目标定在5%左右。
lg
...
tqttier
2022-12-17
数据显示:价格压力有所缓解 但需求和商业活动萎缩 全球经济仍面临衰退风险
go
lg
...
胀,以及随着Covid-19控制放松,
中
国
经
济
将如何表现。全球需求放缓已成为亚洲的一个问题,工业强国的报告称11月出口下降。 标准普尔全球的美国综合产出指数从11月份的46.4降至44.6,创四个月新低。该指数衡量服务业和制造业活动,仍低于50,表明经济收缩。 美联储本周预测,随着经济从大流行中反弹,今年和明年美国经济增长率仅为0.5%,远低于2021年的增长率。欧洲经济可能会在2022年底收缩,但显示出韧性迹象表明经济下滑可能比几个月前担心的要温和。 标准普尔全球12月欧元区综合产出指数仍低于50,但较11月上升了1个百分点至48.8,表明经济活动降幅小于早前预期。调查结果与最新经济学家关于俄罗斯在乌克兰的战争将如何影响明年欧洲经济的预期一致。 分析师已经上调了欧洲的经济前景,一些人甚至预计德国,也是欧洲最大的经济体和受能源价格爆炸打击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明年将实现增长。 积极因素包括欧洲各国政府在确保非俄罗斯天然气供应方面取得的进展、帮助企业和家庭吸收更高价格的新政府补贴以及强劲的就业。 商业调查指出,全球经济已连续数月显着放缓,但这现在才在政府收集的经济数据中清楚地体现出来。 美国零售支出和制造业在11月份走弱,这两个迹象表明经济正在放缓。劳动力市场也从今年早些时候开始缓慢降温,但由于工人数量有限导致工资上涨,劳动力市场仍然处于历史紧张状态。 在欧元区,随着寒冷天气的到来,家庭供暖成本飙升,10月份零售额大幅下滑。在英国,11月份的零售额下降了0.4%,低于大流行之前的水平。 与此同时,亚洲经济体提供的迹象表明,世界某些地区出现急剧下滑的可能性正在减弱。日本的一项调查显示,经济活动在12月停止下滑。中国放宽了严格的大流行协议,官员们明年将重新强调经济增长,但尚不清楚这些变化将如何影响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一些经济学家表示,新冠病毒感染病例激增可能会在明年头几个月显着削弱中国的产出,随后从第二季度开始出现强劲反弹。凯投宏观首席亚洲经济学家Mark Williams表示:“对隔离的恐惧现在已经让位于对感染的恐惧,经济结果更糟,我们现在预计本季度和下个季度的活动将急剧下降。” 随着2023年的推进,预计更高的利率将抑制全球经济的任何潜在全球反弹。德意志银行私人银行首席投资官Christian Nolting表示:“至少在美国和欧洲,决策者现在似乎已经对2023年经济增长放缓感到无奈。任何衰退都可能是短暂的,但不会是没有痛苦的。”
lg
...
楼喆
2022-12-17
一周透市:“超级央行周”同启加息潮,沪指周线止步六连涨,布洛芬背后的A股们股价遭爆炒
go
lg
...
一、本周要闻 刘鹤:对于明年
中
国
经
济
实现整体性好转极有信心 国务院副总理刘鹤表示,对于明年
中
国
经
济
实现整体性好转,我们极有信心。房地产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针对当前出现的下行风险,我们已出台一些政策,正在考虑新的举措,努力改善行业的资产负债状况,引导市场预期和信心回暖。 11月新增社融1.99万亿,新增人民币贷款1.21万亿,M2同比增长12.4% 11月我国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1.99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少6109亿元;11月新增人民币贷款1.21万亿元,同比少增596亿元;11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264.7万亿元,同比增长12.4%。 国家统计局:11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2% 11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2.2%。从环比看,11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月下降0.31%。另外,11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下降5.9%,市场销售受疫情短期冲击明显。1—11月份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下降9.8%。1—11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增长5.3%。 《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印发 纲要指出,“十四五”时期实施扩大内需战略的主要目标是:促进消费投资,内需规模实现新突破。完善分配格局,内需潜能不断释放。提升供给质量,国内需求得到更好满足。完善市场体系,激发内需取得明显成效。畅通经济循环,内需发展效率持续提升。次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十四五”扩大内需战略实施方案》。 “十四五”现代物流发展规划印发 规划提出到2025年,完成120个左右国家物流枢纽、100个左右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布局建设,基本形成以国家物流枢纽为核心的骨干物流基础设施网络。 证监会回应中美审计监管合作进展 证监会称,合作过程中美方通过中方监管部门获取审计底稿等文件,在中方参与和协助下对会计师事务所相关人员开展访谈和问询。欢迎美国监管机构基于监管专业考虑重新作出的认定,期待继续推进今后年度审计监管合作。 钟南山:感染过奥密克戎后一年内再感染比例非常小 钟南山表示,目前众多数据显示,感染过一次奥密克戎后,一年内再次感染的比例非常小。他说,感染一次奥密克戎后,体内会产生抗体,等于打了一次疫苗。 全球加息潮持续 超级央行周!美联储宣布加息50个基点,这也是美联储今年第七次加息,另外鲍威尔表示,在确信通胀率向2%靠拢之前不会降息。随后,欧洲央行宣布加息50个基点,利率水平达2008年12月以来最高。英国央行宣布将基准利率上调50个基点至3.5%,利率水平为2008年10月以来最高。 美国CPI数据超预期回落 美国11月CPI环比上升0.1%,预估为0.3%,前值为0.4%。美国11月CPI同比上升7.1%,为2021年12月以来最小增幅,预估为7.3%,前值为7.7%。美国11月核心CPI同比上升6%,为2022年7月以来新低,预估为6.1%,前值为6.3%。 二、市场概览 本周A股三大指数周跌幅均超过1%,不过各自表现却有所分化,沪指小碎步下行,周线止步六连涨,创业板指本周四跌一涨,其中周四单日涨幅超过1.3%。上证50指数表现的相对抗跌,科创50指数累计下跌2.33%再失1000点整数关口。 量能方面,本后市场万亿成交再度缺席,且呈现逐步萎缩的态势,从周一的9000亿元规模萎缩至周五的7600亿左右的规模,创下月内新低,本周A股两市日均成交额大幅下降至8129.35亿元,前一周为9761.92亿元。 三、热点复盘 全周维度来看,申万31个一级行业表现割裂,总体上跌多涨少。复苏方向依旧为市场主线,社会服务(+2.54%)领涨,美容护理(+1.65%)、食品饮料(+1.36%)、电子(+1.26%)涨幅超过1%,农林牧渔、计算机、商贸零售小幅上涨;建筑材料(-3.85%)领跌,房地产、煤炭、建筑装饰、钢铁等跌幅亦超过3%,非银金融、石油石化、基础化工、有色金属、银行、公用事业等跌幅超过1%。 在概念类指数中,熊去氧胆酸、新冠药物、Chiplet涨超5%,白酒、免税涨超2%,农业种植、化妆品、超级品牌、预制菜等概念板块涨超1%;有机硅、供销社概念、钙钛矿电池、TOPCon电池、动力电池回收、ST股等概念板块跌幅超过5%,氟化工、复合机流体、HIT电池、工业气体、民爆概念、机器视觉、磷化工等跌超4%。 Chiplet概念本周爆火。Chiplet一般指芯粒,是指预先制造好、具有特定功能、可组合集成的晶片(Die),Chiplet也有翻译为“小芯片”,业内人士表示,Chiplet可以在制程稍落后的情况下实现等同于更先进制程的性能表现,目前已成为产业趋势之一。消息面上,首个由中国集成电路领域相关企业和专家共同主导制定的《小芯片接口总线技术要求》团体标准正式通过工信部中国电子工业标准化技术协会的审定并发布。据悉,这是中国首个原生Chiplet技术标准。另外,本周半导体行业又迎来了利好“小作文”,消息传国家投资1万亿扶持国内芯片企业。 数据确权政策再强化,数据要素概念走强。据财政部网站12月9日消息,为加强企业数据资源管理,规范企业数据资源相关会计处理,强化相关会计信息披露,财政部起草了《企业数据资源相关会计处理暂行规定(征求意见稿)》,要求各地财政系统单位在2023年1月6日之前完成反馈。分析指出,财政部关于企业数据资源相关会计处理新规,主要价值在于数据权属得以强化,将推动我国万亿级数据要素交易市场的蓬勃发展。数字经济时代,数据是最重要的资源和生产要素。东吴证券在《数据要素市场化报告》中指出,谁掌握数据运营权,谁掌握未来(数据要素变现);谁掌握基础设施建设订单,谁掌握现在(各地的国资云建设);全国云基础设施需要重新国产化,是最先放量、确定性最高的环节;数字政府业务和数据运营业务联系紧密;云基础设施厂商有望获得数字政府业务,进而获得数据治理业务;厂商身份尤为重要,央国企优势明显。 四、牛熊榜单 本周牛股主要集中在大消费等板块之中。医药行业,“退烧药”备受瞩目,生产布洛芬混悬液的多瑞医药凭借单日20%的涨跌的优势,本周累计大涨85.61%夺得第一牛股的宝座,布洛芬原料药的生产主要掌握在亨迪药业、新华制药分别上涨55%、41.28%,值得关注的是,新华制药走出了10天8板的行情,上海凯宝凭借痰热清胶囊等产品累计收获近46%的涨幅;格力地产凭借免税概念复牌连续6日涨停,本周五连板累涨61.17%;旅游酒店板块中的西安饮食同样五连板;商贸零售板块中的人人乐本周累计上涨44.55%;本周涨近43%的易天股份为Chiplet概念股;美容护理叠加卫生用品的诺邦股份涨超38%;奥联电子因拟投建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生产线,本周也冲进十大牛股之列。 本周十大牛股(备注:不含ST股及上市天数小于30天的股票) 拟跨界收购硅密电子51%股权,元成股份却连续跌停,成为本周第一熊股;海兰信周四闪崩,全周累计下跌21.25%,公司回应股价异动称系短线非理性资金带来瞬时扰动;恒华科技股价四连跌,本周累跌21.21%;万通发展本周亦跌超20%,消息面上GLP拟减持不超1%股份;复合机流体概念本周调整,概念股元琛科技也大跌18%;赛伍技术跌17.73%,公司114.36万股限制性股票将解锁、上市流通;泰瑞机器同样跌逾17%,消息面上,泰德瑞克拟减持不超6%股份;新冠检测概念股热景生物近17%。 本周十大熊股(备注:不含ST股及上市天数小于30天的股票) 五、千亿榜单 截至周五收盘,A股共128家千亿市值公司,总数较前一周减少了5家,其中其中复星医药新进,宝丰能源、中国银河、中国能建、韦尔股份、合盛硅业、华友钴业掉出“千亿市值俱乐部”。 与上周五收盘时比较,从增减市值来看,近两周的千亿市值公司中,中国中免增长了175.23亿元居于首位,泸州老窖市值大增148.81亿元,京沪高铁、片仔癀、中国国航均增长了超100亿元的市值;中远海控总市值单周蒸发近350亿元,中国海油、阳光电源、东方财富、中国平安、隆基绿能、万科A等蒸发超过100亿元。 千亿市值公司市值增长TOP10 从市值增幅来看(即周涨跌幅),前五名分别复星医药、片仔癀、中国国航、京沪高铁、泸州老窖;总市值降幅来看,前五名分别为中远海控、合盛硅业、阳光电源、万泰生物、华友钴业。 当前总市值前五名的分别为中国银行(9361.53亿元)、招商银行(9354.04亿元)、中国石油(9352.37亿元)、中国平安(8573.43亿元)、比亚迪(7874.93亿元)。 六、新股风向 本周A股市场迎来14只上市新股,8只新股上市首日收盘破发,依旧均为北交所新股,分别是康比特、春光药装、欧普泰、国航远洋、汉维科技、丰安股份、柏星龙、特瑞斯,截止周五收盘,上述8只股票均处在破发状态,其中特瑞斯较发行价跌幅为17.49%,另外欧克科技在周五收盘时也加入了“破发”阵营。科创板长盈通为本周表现最好新股,上市首日收盘涨幅为33.73%,公司主营产品包括光纤环器件、特种光纤、胶粘剂和涂覆材料、光器件设备及其他等。 七、主力资金 本周主力资金整体转为净流出状态,五个交易日合计净流入规模1414.7亿元。 行业维度来看,两市无行业板块5日净流入额为正,公用事业、房地产服务、铁路公路等净流出规模相对较小,不超2亿元;教育、家用轻工、橡胶制品、汽车服务等5日净流出额不超3亿元;中药5日主力净流出超70亿元,光伏设备超68亿元,医疗器械超54亿元,房地产开发、化学制品超40亿元,专用设备、电池、能源金属、互联网服务等跌净流出额超过30亿元。 个股方面,众生药业5日主力净流入规模居首,达到了9.26亿元;宁波远洋、中国医药、通富微电分别为6.03亿元、4.94亿元、4.22亿元;海康威视、深桑达A等净流入超3亿元;以岭药业5日主力净流出38.05亿元;天齐锂业、东方财富、五粮液、九安医疗、中国平安净流出超10亿元。 八、北向资金 本周北向资金情绪整体呈低开高走的势头,周一净卖出超43亿元后,周二小幅净卖出9.47亿元,周三、周四、周五分别净买入16.52亿元、49.36亿元、43.62亿元。全周统计来看,北向资金本周累计成交4424.04亿元,成交净买入56.65亿元。其中,沪股通合计净买入3.69亿元,深股通合计净买入52.96亿元。 北向资金净流入情况叠加上证指数 全周来看,北向资金增持规模靠前的行业主要为家电行业、酿酒行业、医疗器械、软件开发、保险等,物流行业;物流行业、半导体、电池、电网设备、煤炭行业、电力行业等抛售。 从净买入金额来看,北向资金本周净买入美的集团、宁德时代、迈瑞医疗、比亚迪、汇川技术等金额较多,其中,美的集团被净买入15.8亿元,宁德时代被净买入9.46亿元,迈瑞医疗、比亚迪、汇川技术、招商银行、山西汾酒也被净买入超5亿元,中国中免、上海机场、分众传媒分别被净买入4.94亿元、4.8亿元、4.63亿元。 从净买入量看,北向资金净买入分众传媒5217.28股,净买入中国联通超5200万股,净买入华侨城A、中油资本超4000万股,净买入农业银行等超3700万股。 北向资金一周净流入金额、净买入量前20个股 从金额来看,本周北向资金净卖出同为股份居首,净卖出金额为7.42亿元,贵州茅台被净卖出6.39亿元,国电南瑞、陕西煤业、先导智能均被净卖出超5亿元,中国电建净卖出3.85亿元。 从净卖出量看,北向资金净卖出京沪高铁3632.11万股,净卖出京东方A 2686.36万股,净卖陕西煤业、国电安瑞超2000万股,净卖出中国电建、同为股份、中国能建超1500万股。 北向资金一周净流出金额、净卖出量前10个股 九、机构调研 近一周已披露机构调研的上市公司数量达到190家(前一周为205家),重点集中在机械设备、医药生物、电子、基础化工、计算机、汽车等行业。其中8家公司获得超100家机构调研,科创板拓荆科技成为机构“宠儿”,合计有233家机构调研了该公司,公司主要从事高端半导体专用设备的研产销和技术服务;公司聚焦的半导体薄膜沉积设备与光刻机、刻蚀机共同构成芯片制造三大主设备。另外南网科技也获得超200家机构扎堆。
lg
...
金融界
2022-12-16
格上每日收评—2022年12月16日
go
lg
...
日地产股的回暖主要由于刘鹤指出,对明年
中
国
经
济
实现整体性好转极有信心,而房地产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中国城镇化仍处于较快发展阶段,有足够需求空间为房地产业稳定发展提供支撑。 外资这两日的表现还可以,主要由于人民币汇率的升值,外资没有太多的出逃意愿。不过人民币升值的一个弊端是外贸会遇到一些阻力,毕竟贬值是略微有利于出口的,而最近出口的下滑在一定程度上拖累了经济增速。今日中概股有一个较大的利好消息,中美审计合作取得了积极的进展,中概股退市的风险又减少了一些。 截至收盘,今日上证指数收于3167.86点,下跌0.02%,成交额为3072亿元;深证成指下跌0.56%,成交额为4542亿元;创业板指下跌1.06%。今日两市上涨个股数量为1319只,下跌个股数为3572只。 从风格指数上来看,今日所有风格表现分化,其中金融和稳定风格表现最好,周期和成长风格表现最弱。近期风格转换较为明显。 盘面上,31个申万一级行业中13个行业上涨,其中建筑材料,房地产,医药生物行业领涨,涨幅分别为1.54%,1.32%,1.30%。计算机,有色金属,电力设备行业领跌,跌幅分别为1.98%,1.97%,1.94%。 资金面上,今日北向资金净流入43.62亿元;其中沪股通净流入40.38亿元,深股通净流入3.24亿元。近三个月北向资金净流入257.45亿元。俄乌关系对北向资金边际影响逐渐缩小,美联储流动性最近对北向资金影响较大。 从风险溢价指数来看,风险溢价率在历史上处于均值+1倍标准差之上时,A股往往处于底部区域。目前风险溢价率为2.93%,低于一倍标准差,万得全A指数大概率处于底部区域爬升阶段。风险溢价指数近期震荡,市场情绪初步回暖。后期市场虽仍有扰动,但下行空间相对可控,建议投资者择机分批布局。 (注:数据更新至前一交易日,风险溢价率越大,表明配置股票的性价比越高;反之,则配置债券的性价比越高) 热点新闻 新闻一:重磅!中概股迎大利好! 当地时间12月15日上午,美国公众公司会计监督委员会(PCAOB)发布报告,确认2022年度可以对中国内地和香港会计师事务所完成检查和调查,撤销2021年对相关事务所作出的认定。市场普遍认为这标志着中美审计监管合作取得积极成效,对中国企业在美上市释放出积极信号。 中国证监会表示,中国证监会、财政部与美国PCAOB于2022年8月26日签署的中美审计监管合作协议,将双方对相关会计师事务所的检查和调查活动纳入双边监管合作框架下开展。合作协议签署以来,双方监管机构严格执行各自法律法规和协议的有关约定,合作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检查和调查活动,各项工作进展顺利。合作过程中,双方就检查和调查活动计划作了充分沟通协调,美方通过中方监管部门获取审计底稿等文件,在中方参与和协助下对会计师事务所相关人员开展访谈和问询。中方遵守法律法规并参照国际惯例,按照合作协议的约定对检查和调查所涉底稿文件中含有的个人信息等特定数据进行了专门处理,在双方依法履行监管职责的同时,满足了相关法律法规对信息安全保护的要求。 “我们欢迎美国监管机构基于监管专业考虑重新作出的认定。”中国证监会表示,期待与美国监管机构一道,在总结前期合作经验的基础上继续推进今后年度审计监管合作,相互尊重,增进互信,形成常态化、可持续的合作机制,共同营造更加稳定、可预期的国际监管环境,依法维护全球投资者合法权益。 中国证监会12月16日就中美审计监管合作进展情况发布答记者问。中国证监会新闻发言人表示,注意到美方发布的报告和公开表态。中国证监会一贯主张通过监管合作机制解决跨境上市审计监管问题,实践证明只要双方秉持相互尊重、专业务实的合作精神,一定能够找到一条符合各自法律和监管要求的可行合作路径。 新闻二:刘鹤最新致辞:房地产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正在考虑新的举措。 12月15日,国务院副总理刘鹤在第五轮中国-欧盟工商领袖和前高官对话上发表书面致辞。刘鹤表示,习近平主席多次指出,中欧是维护世界和平的两大力量,促进共同发展的两大市场,推动人类进步的两大文明。当前,国际政治经济形势正在发生深刻复杂变化,不稳定、不确定、不安全因素显著增多。在这样的特殊背景下,中欧关系重要性尤为凸显。 刘鹤强调,贸易投资合作是中欧之间最紧密的利益纽带。中方愿与欧方积极拓展在经贸、绿色、数字、金融、科技等领域合作,共同维护以世贸组织为核心的多边贸易体制。今年7月第九次中欧经贸高层对话成功举行,在诸多领域达成重要共识,双方正在共同积极推动落实,力争抓住机会取得更多实实在在的成果。中欧投资协定历时7年完成谈判,成果来之不易,相信双方有足够的智慧找到继续推进的办法。 刘鹤指出,对于明年
中
国
经
济
实现整体性好转,我们极有信心。房地产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针对当前出现的下行风险,我们已出台一些政策,正在考虑新的举措,努力改善行业的资产负债状况,引导市场预期和信心回暖。未来一个时期,中国城镇化仍处于较快发展阶段,有足够需求空间为房地产业稳定发展提供支撑。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内容表述仅供参考,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 格上研究
lg
...
格上财富
2022-12-16
刚刚!证监会最新表态
go
lg
...
移出UVL。 在美上市融资输血,对
中
国
经
济
的蓬勃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高金智库认为,此次审计合作的顺利推进明显消除市场对两国合作负面走向的疑虑,且中国互联网行业的整改也基本完成,未来中国公司走向全球资本市场将有更可靠的政策背书。 企业境外上市热情高涨 这次靴子落地,不仅是给中国在美国的上市企业吃了定心丸,更是为未来更多中国公司出海上市提供了更好的监管环境。 近期,赴境外上市也成了A股公司的一大方向。 以GDR(全球存托凭证)为例,其具有审核周期短、融资效率高、发行成本低等优势。对企业而言,一方面有助于拓宽企业境外融资渠道,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上市企业的融资需求;另一方面有助于企业扩张海外业务,提升企业的海外知名度。 当前,GDR成为A股上市公司跨境融资的新选项,“奔赴”欧洲发行GDR的案例正在逐步增加。据统计,当前已有5家A股公司在英国、7家A股公司在瑞士发行全球存托凭证(GDR),累计融资超过85亿美元。 此外还有众多A股公司正在发行GDR当中。 既有隆基绿能、东方财富等千亿元市值龙头企业,也有先导智能、捷佳伟创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军企业,科达制造、杉杉股份、格林美、国轩高科、欣旺达、星源材质、杭可科技、华友钴业、健康元、乐普医疗等知名企业也纷纷跟进。据最新公告,盛新锂能、牧原股份、爱博医疗、天能股份等近期也加入了这一队伍。 综合来看,A股公司赴境外上市有三大积极意义:其一,通过GDR的方式赴欧洲上市,进一步拓宽了A股上市公司融资的渠道。其二,A股上市公司赴境外上市有利于扩大企业的品牌,助力相关上市公司“走向世界”。其三,选择赴境外上市可以参考国外发达的资本市场模式,有利于这些企业的规范发展。 经济复苏或开始加速 回顾近期A股市场,市场延续结构性分化,题材轮动节奏明显,消费和医药成两大核心主线,这也是疫后复苏起最先反弹的板块。 具体来看,抗病毒方向再度迎来了资金的强回流,消息面上,国家卫健委表示防疫工作重心从防控感染转到医疗救治。 大消费板块在政策端出台利好的背景下出现较大幅度的分化,主要源于消费股前几日的加速上涨已经部分透支了政策的预期,在利好正式落地以后,部分埋伏性资金选择了获利兑现。但整体而言只是分化,而并非全面退潮, 对于后市发展,中信证券最新研判称,防疫放松预期已经兑现,预计经济复苏或将在春节后开始加速。 港股方面,预计2023年二季度起港股将逐步迎来估值和业绩的双重修复。债市方面,基本面修复的“强预期”或逐步兑现,短期长债利率或难摆脱高位震荡走势,且需警惕明年货币政策取向转变可能性。 中观层面的影响,分别从医疗健康、消费、制造、汽车等产业/行业进行分析。①医疗健康:疫情防控政策边际变化望带来疫苗、新冠药物、家庭常备OTC、连锁药店和消费医疗的增量机遇。②消费:关注疫情动态,建议动态配置消费。③制造:关注家电、叉车和工业机器人的复苏。④汽车:23Q2-Q4国内汽车销量存超预期可能。
lg
...
证券之星
2022-12-16
散户展望2023年,黄金会走向多头/空头?
go
lg
...
复杂的因素,从创纪录的央行黄金购买量到
中
国
经
济
重新开放和地缘政治风险,包括欧洲战争、政治冲突以及中东紧张局势。但最激烈的争论集中在通货膨胀与央行干预之间的相互作用上。 “对金价影响最大的是美联储利率政策和美国实际收益率,一切都与持有黄金的机会成本有关,”法国投资银行Natixis高级商品分析师 Bernard Dahdah提到说。“最大的问题是,的美联储是否会转向?” 美国政府债券收益率上升推高美元,因为投资者出售以其他货币计价的债券,以从美国国债更高的溢价中获利。这反过来又导致黄金失去光彩,而黄金往往与美元走势相反。Close Brothers Asset Management全球基金董事总经理Giles Parkinson表示:“在利率为零时持有黄金是一回事,在利率为4%时持有黄金则是另一回事。” 投资者正在评估本周加息的影响。尽管美联储仅加息0.5个百分点,但在连续加息0.75个百分点后,金价在会后下跌,因主席鲍威尔警告称,他无法保证美联储对峰值利率的预测不会上调再次。 然而,美国市场的共识仍然是央行将在2023年下半年开始降息。专注于贵金属的资产管理公司Sprott市场策略师Paul Wong表示,黄金作为避险资产具有吸引力,因为在“大规模加息和美元飙升的风险已经过去”之际,经济衰退和金融不稳定的风险。 他认为,在美国通胀报告好于预期之后,美联储已经发出加息放缓的信号。周二美国消费者价格指数上个月下跌至7.1%,低于经济学家预测的7.3%,推动金价突破1800美元,因预期美国央行可能不那么激进地挤压经济以抑制通胀。 根据Wong的总结,这些转变导致贵金属成为11月份相对于股票、美元和债券表现最佳的资产类别。然而,支持美联储将继续努力抑制通胀的相反观点的一个证据是,美国短期和长期借贷成本之间的差距已达到40多年来的最大点。 本月,两年期国债收益率为4.2%,而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为3.4%,两者之差达到0.84个百分点。这种被称为收益率曲线“反转”的模式在过去50年的每一次美国经济衰退之前都出现过。 全球最大的财富管理机构瑞士银行瑞银(UBS)大宗商品分析师乔瓦尼·斯陶诺沃(Giovanni Staunovo)表示:“现在呼吁美联储转向政策还为时过早,现在还不是购买黄金的时候”。 但他补充道:“我们相信到2023年,当市场开始闻到美联储将降息时,将会有一段时期购买黄金很有趣。” (来源:FT) 债务危机和持续的通货膨胀 金甲虫凸显市场对事情可能比美联储希望的更糟的担忧,根据行业组织世界黄金协会的数据,黄金在以往的经济衰退中证明了其价值,自1973年以来的七次衰退中有五次实现了正回报,包括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和2020年新冠冲击。 淘金者认为,全球巨额债务可能迫使央行尽早改变货币政策方向。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数据,全球债务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为247%,远高于2007年之前的200%以下。除了全球金融危机及其后果期间产生的债务之外,还需要为大流行病支出借款。 许多债务以美元计价,美元的强势使得这些贷款对其他货币的借款人来说更大,而随着利率上升,还本付息变得更加昂贵。 最近陷入收购战的加拿大金矿公司Yamana Gold董事长彼得·马龙表示,面对较贫穷经济体不断增加的债务负担,央行不能继续提高利率,世界银行重申这一点本月的警告。“当美元上涨、当地货币贬值和利率上升时,所有这些债务会发生什么变化,”Marrone说。“维持这一点变得站不住脚,在某个时候央行将不得不承认这一点。” Marrone进一步警告说,很可能会回到1970年代式的“剧烈通胀”,因为定价压力是由货币政策无法解决的劳动力短缺和投资不足等系统性问题驱动的。 Marrone补充实际上,历史最高金价实际上是在1980年创下的,当时金价超过每金衡盎司800美元。调整后的美元现值将接近每金衡盎司2700美元。他认为,这为现在的金价走势留下了很大的空间。 CQS Natural Resources Growth & Income基金经理罗伯特·克雷福德(Robert Crayfourd)更谨慎地表示:“事情确实有可能崩溃。我们认为黄金是相对便宜的保险。” 然而,尽管承认在预期美联储转向时将黄金加入投资组合具有短期吸引力,但一些基金经理认为黄金的长期作用不大。 贵金属集团MKS PAMP的金属策略主管Nicky Shiels表示,由于对加密货币更感兴趣的年轻西方投资者知之甚少,以及在绿色转型中没有任何作用,它面临着“代际逆风”。 它也没有产生收入,在这个时候,投资者,尤其是大型机构,有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广泛的创收投资组合资产选择。“黄金的诅咒和祝福是它没有任何收益,”Close Brothers的帕金森说。他补充,即使经济衰退来袭,许多股票的盈利前景依然强劲。 如果美国和欧洲出乎意料地顺利摆脱高通胀,进入稳健的经济复苏,这种论点会更加有力。Natixis的Dahdah表示,这样的环境“比黄金更有利于股票”。 与此同时,世界黄金协会(WGC)首席市场策略师John Reade表示,中国在新冠疫情后成功重启经济也可能利空金价。“通胀回升可能对黄金不利,因为美联储可能会更快收紧货币政策。这可能来自中国的重新开放。” (来源:WGC) 价格支撑的支柱 但黄金多头的军械库中还有其他大炮,支撑黄金的一个关键因素是央行购买的创纪录水平。根据WGC的数据,各国央行在第三季度购买了近400吨黄金,这是自2000年有记录以来的最大数量。2022年前九个月央行的黄金购买量超过1967年以来的任何一年。 在西方盟友冻结了俄罗斯300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后,黄金公司的高管推测中国和俄罗斯是这些购买的幕后推手,因为他们分散了持有量。 上周中国人民银行报告其黄金持有量在11月增加32吨,这是三年多来的首次增加,这部分证实了这一点。 此外,在央行购买黄金的同时,散户投资者也热衷于购买黄金。根据WGC数据,出于对通货膨胀可能比专业基金经理认为的更持久的担忧,他们抢购了金条和金币。他们或许更担心地缘政治风险,无论是乌克兰战争还是台湾紧张局势升级。 BestBrokers分析师Alan Goldberg表示:“美国散户投资者似乎坚持认为,金条和金币投资可以在通货膨胀居高不下和经济不确定的时期提供保护。” 延伸阅读:Global gold investment demand surges 36% YoY in Q3 amid persistently high inflation 今年第三季度,中国和印度消费者推动的珠宝购买量恢复到疫情前的正常水平,而金条和金币的需求是自2011年以来最强劲的,同比增长36%。 此外,黄金可能会受益于交易所FT崩溃后的加密货币危机。“随着加密货币的低迷,我们认为黄金是唯一不可贬值的最后手段资产,”RBC的Louney说。 但中央银行和散户投资者并不是整个市场。迄今为止,最大的金融投资者机构。一直不相信牛市的论点。以机构投资者为主的黄金交易所交易基金已连续七个月出现资金流出。一些基金经理表示,随着对投资组合的审查以及持有黄金的机会成本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黄金ETF的撤离可能会在年底加速。 帕金森说:“如果投资者购买大量黄金并在 10 年后打开那个盒子,他们仍然会有一块黄金。” 多头反驳说,当经济前景稳定时,一切都很好。但事实并非如此。金属金融公司Triple Flag Precious Metals首席执行官Shaun Usmar表示:“你认为2023年的世界会比2022年更疯狂还是更不疯狂?” 他可能是对的,然而2022年也表明,投资者可以从容应对更大的冲击。他们为什么不能同样应对2023年的意外情况呢?#2023年前景展望#
lg
...
小萧
1评论
2022-12-16
刘鹤重磅发声:对明年
中
国
经
济
好转“极有信心”!政府正考虑出台新举措来支持房地产市场
go
lg
...
盟工商领袖和前高官对话上指出,对于明年
中
国
经
济
实现整体性好转极有信心。他并提到,政府正在考虑出台新举措来支持陷入困境的房地产市场。 刘鹤表示,当前,国际政治经济形势正在发生深刻复杂变化,不稳定、不确定、不安全因素显著增多。在这样的特殊背景下,中欧关系重要性尤为凸显。 刘鹤强调,贸易投资合作是中欧之间最紧密的利益纽带。中方愿与欧方积极拓展在经贸、绿色、数字、金融、科技等领域合作,共同维护以世贸组织为核心的多边贸易体制。今年7月第九次中欧经贸高层对话成功举行,在诸多领域达成重要共识,双方正在共同积极推动落实,力争抓住机会取得更多实实在在的成果。 刘鹤称,中欧投资协定历时7年完成谈判,成果来之不易,相信双方有足够的智慧找到继续推进的办法。 刘鹤说道:“对于明年
中
国
经
济
实现整体性好转,我们极有信心。” 刘鹤并表示,房地产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针对当前出现的下行风险,我们已出台一些政策,正在考虑新的举措,努力改善行业的资产负债状况,引导市场预期和信心回暖。 近几个月来,中国出台了多项措施,以支持负债累累的房地产行业。据估计,该行业贡献了国内生产总值(GDP)的五分之一、财政收入的40%和家庭资产的近三分之二,但该行业尚未复苏。 刘鹤说:“未来一个时期,中国城镇化仍处于较快发展阶段,有足够需求空间为房地产业稳定发展提供支撑。” 北京方面承诺,在放弃严格的新冠清零政策后,明年将优先稳定经济和就业。清零政策扰乱了经济活动,拖累了复苏,并将供应链推到了海外。 在政策180度大转弯后,中国的新冠病例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激增,经济学家普遍预计,短期内经济复苏将是坎坷的。 近期伴随国内疫情冲击影响,11月经济数据走弱。按国泰君安测算,11月单月GDP增速较上月大幅回落1.5个百分点,10~11两月GDP同比增速在2.8%左右。“预计12月经济基本面压力大于11月,”国泰君安预计,四季度和全年GDP增速大概率低于3%,并且疫情冲击的惯性将拖累2023年一季度。 预计将于周五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制定提振经济、提振市场情绪的措施细节,不过具体细节预计要到明年3月份才能公布。 此外,美国财政部长耶伦(Janet Yellen)周四在华盛顿会见了中国驻美大使秦刚,双方就全球宏观经济和金融发展交换了意见,努力保持沟通,共同应对跨国挑战。 (截图来源:推特) 根据美国财政部的一份声明,她还指出,她期待着未来与中国同行的接触。耶伦早些时候表示,她对访问中国持开放态度。
lg
...
tqttier
2022-12-16
上一页
1
•••
923
924
925
926
927
•••
1000
下一页
24小时热点
马斯克突然语出惊人!比特币骤跌失守9.35万、黄金下探2605低点 拜登将宣布中东停火
lg
...
特朗普重大决定冲击全球!美元跌了、比特币歇了 黄金惊现过山车行情
lg
...
特朗普决定与一则报道让黄金“血流成河”!金价崩跌逾90美元 如何交易黄金?
lg
...
PCE数据或“大爆表”?!金价暴跌、一度失守2660
lg
...
突发大行情!金价日内暴跌近100美元!中东欲停火“叠加”特朗普财政部长人选、令多头一蹶不振
lg
...
最新话题
更多
#SFFE2030--FX168“可持续发展金融企业”评选#
lg
...
14讨论
#链上风云#
lg
...
47讨论
#美国大选#
lg
...
1329讨论
#VIP会员尊享#
lg
...
1503讨论
#比特币最新消息#
lg
...
615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