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数字财富领导者
CoNET
|
客户端
|
旧版
|
北美站
|
FX168 全球视野 中文财经
首页
资讯
速递
行情
日历
数据
社区
视频
直播
点评旗舰店
商品
财富汇
登录 / 注册
搜 索
综合
行情
速递
日历
话题
168人气号
文章
中欧基金一周观察:北上资金热情难抵市场成交低迷
go
lg
...
面有望超出市场预期。市场预期2023年
中
国
经
济
将在防疫优化与刺激政策利好下,实现具有周期性且颇为困难的复苏,这意味着股市将有望开启具有明显宏观特征的行业轮动,在经济复苏前和经济复苏初期周期行业有望跑赢,而在经济复苏趋势确立后则将转向成长。当前较为散乱的市场预期将伴随时间的推移而趋于一致,建议谨防市场对于预期的“提前表现”,关注一季度周期行业的表现及成长行业早于预期表现的风险。 配置建议 中长期来看,今年防疫政策有望在疫情的反复中逐渐探索并持续优化,虽然其道阻且长,但中长期向着对经济活动有利的方向迈进。经济企稳预期之下,周期行业的估值有望先于经济数据的改善提前获得修复。建议关注其中受益政策预期的金融和地产链消费;投资端复工预期带动的建材和建筑行业以及可选消费相关的线下娱乐、白酒等。 对于债券市场,目前基本面和市场预期状态和去年6月接近,都处于疫后恢复期、复苏预期很强但现实极弱,现在仍处于经济环比改善的初期,未来利空更多(政策还会出),暂时按去年6月的节奏来交易。 风险提示: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lg
...
金融界
2023-01-16
交行金研中心唐建伟:通胀不是当前
中
国
经
济
运行面临的主要矛盾,不会成为制约宏观政策操作空间的掣肘
go
lg
...
.1%; 考虑到全球经济增速放缓而
中
国
经
济
增速明显回升,预计2023年
中
国
经
济
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将再次超过30%,成为拉动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 2023年房地产政策将持续加力,需求端发力空间较大,强调保障合理购房需求,注重解决新市民、新青年的住房问题,包括推动住房贷款利率继续下行、降低二套房首付比例等; 2023年房企到期债务规模近9000亿元,在被支持对象多为头部房企、住房销售尚未见明显回暖的情况下,房地产企业债务风险仍不可忽视; 2023年地方政府债券到期规模约3.67万亿元,创历史新高。 以下为对话全文: 2023年全球GDP增速将降至1.9%-2.1% 金融界:请展望一下2023年全球经济发展前景?以及全球经济可能面临的风险有哪些? 唐建伟:2023年,预计全球通胀压力将有所减轻,但世界经济可能面临衰退风险。乌克兰危机有向长期化演进的趋势,但和谈的可能性也在增加,预计欧洲经济仍将受此拖累。美国通胀可能高位回落,美联储激进加息已经接近尾声。发达国家紧缩政策将削弱增长动力,发展中国家的复苏步伐也将受到全球流动性收紧的限制。 2023年世界经济整体增速下降。2023年,主要受发达国家的拖累,世界经济整体增速将下降,预计全球GDP增速将从2022年的2.8%-3.0%降至2023年的1.9%-2.1%。其中,发达经济体GDP增速将由2022年的2.3%-2.7%,减至2023年的0.3%-0.5%。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相对平稳,整体GDP增速维持在3.5%-3.7%。 经过多方面综合研究,我们认为2023年全球经济存在四个方面风险。 一是经济衰退导致欧债危机爆发风险。欧洲通胀尚未大幅回落,欧洲央行仍可能持续加息。目前欧元区政府部门杠杆率接近95%,高于上一轮欧债危机时期的平均水平,意大利等边缘国家杠杆率更高。 二是日本央行退出量化宽松引发风险。2023年,日本通胀趋于上升,同时央行行长换届,存在退出量化宽松的可能。届时,全球“便宜钱”的最后一个水龙头将被拧紧,可能形成全球流动性“黑洞效应”。 三是全球通胀再次超预期走高的风险。过去几十年全球的低通胀是金融稳定和地缘政治稳定的产物。如果说东西方的信任曾驱动全球化,造就过去几十年的“大稳健”,那么信任坍塌就可能引发去全球化,并导致全球“再通胀”。而这正是乌克兰危机之后世界正在发生的事情,新世界运行秩序的构建可能导致西方国家的高通胀不可避免。 四是部分新兴市场出现债务违约的风险。根据IMF统计,目前新兴市场有约2370亿美元的外债面临违约风险,25%的新兴市场接近债务困境。2023年,南美国家阿根廷、贸易赤字严重超标的土耳其等违约风险相对较高。 预计消费支出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将回升到60%以上 金融界:在全球经济下行的大背景下, 2023年的
中
国
经
济
将会有怎样的表现? 唐建伟:2023年
中
国
经
济
的目标是“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稳增长置于更加突出位置,提振信心是关键,着力推动扩大内需、支持民营经济、稳定房地产及稳定外资等重点工作。在疫情防控优化和一揽子稳增长政策有力推动下,考虑2022年低基数效应,
中
国
经
济
增速有望大幅回升至5-5.5%。 其中,消费有望强劲反弹。预计2023年消费增速有望加快至7.5-9.5%。上半年消费恢复过程会有波动,下半年消费复苏将成为经济增速加快的重要动力。服务类和线下接触类消费有望逐渐恢复,餐饮、旅游、住宿、交通运输等相关领域的修复将带动消费增速回升。新能源车渗透率逐渐提升,促进汽车消费结构转变,但整体汽车类消费增速难以明显加快。家具家电、建筑装潢等住房相关消费将边际修复。 另外,房地产有望“软着陆”。预计在政策的全面支持下,房地产投资有望实现“软着陆”,同比增速修复至约-5%~0;商品房销售面积降幅在低基数下明显收窄,增速修复至约-8%~-3%。开发投资方面,房地产投资从底部复苏的速度相对缓慢,同比回正仍有难度。市场成交方面,预计需求将逐渐修复,在低基数下销售降幅呈现明显收窄态势。“保交楼”取得实质进展后,居民观望情绪有望随政策红利释放而逐渐缓解。预计2023年商品房成交总量约在12~13亿平方米的水平。 综合上述分析,我们认为在2023年内需复苏、外需趋弱的基本格局下,加之2022年低基数,预计全年经济增速大幅提高到5-5.5%。预计最终消费支出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将回升到60%以上,资本形成总额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在30%以上,净出口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将显著下降。考虑到全球经济增速放缓而
中
国
经
济
增速明显回升,预计2023年
中
国
经
济
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将再次超过30%,成为拉动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 2023年房地产政策将持续加力 金融界:为进一步提振市场信心,2023年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等政策方面还有哪些发力点? 唐建伟:为进一步提振市场信心,我们预计相关政策会全面发力推动经济运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力提效。加力,就是适度加大财政政策扩张力度。预计赤字率可能由2.8%上调到3%以上;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额度或由3.65万亿上调至4万亿以上,并将扩大投向领域和用作资本金范围;将继续引导特定金融机构、国有企业上缴利润,预计新增上缴规模将超过1.3万亿。 提效,就是提升财政资金使用效能。财政资金将重点支持“十四五”规划、重点专项规划等项目,以及科技攻关、基本民生等重点领域;加大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预计将扩大国债发行规模。 稳健的货币政策更加精准有力。预计2023年稳健的货币政策将继续加大实施力度,结构化特征更为明显。预计“精准”将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发挥更大作用,二是推动银行业加大特定领域金融支持力度,尤其是科技创新、制造业、普惠、小微和绿色等重点领域。 “有力”也将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通过降准降息、公开市场操作等方式维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二是保持广义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为稳增长政策实施提供稳固支撑。 另外,我们预计2023年房地产政策将持续加力,需求端发力空间较大,强调保障合理购房需求,注重解决新市民、新青年的住房问题,包括推动住房贷款利率继续下行、降低二套房首付比例等;供给端强调“保交楼”,优化调整供给限制,呵护优质头部房企,如优化土地拍卖规则等。 通胀不是当前
中
国
经
济
运行面临的主要矛盾 金融界:随着经济复苏,2023年国内通胀是否会再次上升,是否要再次担心通胀压力? 唐建伟:预计2023年CPI同比涨幅相比上年小幅上升、而PPI同比可能降到负值,二者走势分化。物价水平将整体保持温和,通胀不是当前
中
国
经
济
运行面临的主要矛盾,不会成为制约宏观政策操作空间的掣肘。 CPI同比涨幅略有扩大,整体涨势较为温和。预计全年CPI平均涨幅在2.2%-2.5%。消费领域逐渐修复,有望带动消费价格企稳回升,但不具备大幅上涨的条件。生猪存栏量和能繁母猪存栏量已经逐渐回升,猪肉价格难以对物价形成明显抬升作用。2023年CPI翘尾因素前高后低,平均小幅上涨。因此,预计2023年CPI涨幅可能略有扩大,整体保持温和,受翘尾因素和猪周期的影响,全年走势可能前高后低。 PPI同比可能负增长,全年走势前低后高。预计2023年PPI同比-1%到-0.5%。全球需求走弱、全球供应链逐步修复、大宗商品和工业初级产品价格涨势较弱;国内需求恢复缓慢、制造业订单下降、企业生产偏弱。因此,预计上半年PPI可能负增长。稳增长政策将促进国内需求逐步恢复,促进PPI在下半年涨幅可能高于上半年,全年走势前低后高。 2023年地方政府债券到期规模约3.67万亿元,创历史新高 金融界:2023年
中
国
经
济
运行可能面临哪些不确定性? 唐建伟:一是地方政府偿债压力集中情况下部分城投企业违约风险。截至2022年三季度末,地方政府狭义负债率在65%左右,预计广义债务率超过了250%,整体偿债压力较大。2023年地方政府债券到期规模约3.67万亿元,创历史新高。中西部、东北地区财力一般省份的城投企业及相关联国有企业,存在较大违约风险;若爆发实质性大面积违约,还可能导致当地中小金融机构资产质量恶化。 二是部分财务状况较差的中小房地产企业仍有违约风险。2023年房企到期债务规模近9000亿元,一季度是高峰。尽管近一段时间稳定房地产政策密集出台,但在被支持对象多为头部房企、住房销售尚未见明显回暖的情况下,房地产企业债务风险仍不可忽视。头部房企因获得融资支持较多或已度过危险期,地处三四线城市且财务状况较差的中小房企,若没有外部支持,出现违约风险的概率较高。 三是多重负面因素叠加引发国内金融市场共振、大幅波动的风险仍不能排除。2023年
中
国
经
济
总体逐渐向好,但疫情仍有可能波动,特别是一季度经济恢复基础还不稳固,市场信心尚未整体恢复。若此时中美在高科技领域、台湾问题等敏感领域爆发激烈冲突,多重负面因素叠加影响下,股市、汇市、债市等可能出现共振并剧烈波动,跨境资金集中流出,尽管不是大概率事件,但可能性不能完全排除。 人民币汇率持续单边大幅升值概率不大 金融界:预计新一年人民币汇率将呈现怎样的走势? 唐建伟:预计2023年人民币汇率总体呈现走强态势。美联储加息趋缓,2023年美元进一步上涨的动能不强;国内基本面将持续改善,对人民币汇率形成有力支撑;美国激进加息接近尾声,中美利差导致跨境资金流动对人民币汇率的贬值压力减轻。 但是,人民币汇率仍可能出现阶段性波动。2023年国际局势仍持续动荡,地缘政治冲突持续;国内疫情防控调整过程中,经济运行可能面临一些波动,加上短期内经济复苏基础不牢固,都会导致汇率波动。因此,预计人民币汇率持续单边大幅升值的概率不大。
lg
...
金融界
2023-01-16
梁杏:为什么2023年看好医药多于食品?医药更看好生物医药创新药
go
lg
...
业尤其是高端制造业是我们全村的希望。
中
国
经
济
转型要往科技创新的方向去发展,就离不开中高端制造业,也就是科技成长这条主线。这条主线还是非常重要的,本身也在持续增长。但是有个问题就是出口可能会对固定资产投资带来一定的影响。具体我们在出口部分会展开说明。 3、 出口 出口方面,结合海外经济的增速情况,预计2023出口增速大概率往下。 为什么?我们看美国、欧洲、日本这些重要的经济体他们的经济增速、PMI值基本上都是在2021年二三季度达到峰值,2021年下半年开始就往下走了。2022年也是往下走这样的一个状态。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国家的出口在2022年前三季度还是增长态势,其实是很不容易的。但是到了2022年四季度,随着海外重要经济体的经济增速进一步往下走、PMI值往下掉,那其实出口的压力也就来了。 2023年,我们觉得出口大概率还是挺有压力的。对我们出口比较好的东西也会造成影响,我们看一下2022年中国对外出口比较好的东西是什么?基本上是碳中和主线,包括电动车、锂电池、光伏等等。所以2023年有可能会对我们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造成一定的影响,或者说扰动就来自于出口增速的回落。以上就是我们对于经济结构的分析和展望。 三、大消费领域行情解析 1、食品饮料:有反弹但高度有限 主持人:接下来我们进行细分板块的一个解读,刚刚梁总也提到了消费。去年12月的时候,食品饮料其实也是展开了一个反弹。包括春节也要到了,大家对于大消费这个赛道也是非常关注。请梁总首先给大家讲一下您对于2023年食品饮料的投资机会怎么看? 梁杏:我觉得随着经济的复苏,消费包括食品饮料板块大概率也会有一个表现。但是我个人的看法是,食品饮料板块可能还是一个阶段性的反弹机会,具体的节奏可能不是那么好把握,但是倾向于是在上半年。 刚才也提到,春节其实是食品饮料的消费旺季,包括春季的糖酒会等等都是在春天或者说上半年发生的。相对来说,基本面上上半年可能会要好一些。因为我不知道二次感染或者反复感染这个潜在的风险点什么时候爆发,所以节奏上我没有办法非常清晰的把握。但是我觉得如果不考虑二次感染或者说反复感染的问题,应该来说上半年可能会比下半年机会更好。 另外,我觉得食品饮料在2023年的反弹高度可能相对有限。如果你问我绝对值有多高,我不知道。但是我想表达的是,2020年那样的高度应该是不会达到的。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食品饮料行业从2016年到2020年连续四年表现非常好,使得它的估值有极高的催化。比如国证食品饮料指数的估值在2021年1月到达它的最高点,是67倍的估值。当时我已经震惊了,67倍几乎已经是科技板块的估值了,我的经验里消费板块是没有这样高估值的。2021年和2022年就进入到了调整期,我们过去两年一直都在说它是要还债的,应该来说这个判断也是比较准确的。那么即便到了现在,食品饮料的估值大概是36倍左右,很难说这个估值已经非常理想了。所以这是制约食品饮料反弹高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它的估值过去两年虽然一直在还债,但是没有还到很便宜的位置。这个是一个比较大的问题。 所以2023年,在消费反弹的主线下我们认为食品饮料行业是有机会的,但是它可能更多的表现为阶段性机会,反弹高度可能没有办法期待特别高。原因就是,一方面居民的消费意愿从2019年公共卫生防控之前其实已经缓慢下行了,那么消费反弹可能也会受到居民消费意愿趋于边际保守的制约。虽然有一部分人想报复性消费,但是更多的人可能会想把钱留下来应对未来的不确定性,这就不是有没有钱的问题、而是有钱不想花的问题。当然如果后面国家推出了各种消费券或者各种促消费政策,那我们就要看这个政策的刺激力度到底有多大。所以我们只能有一个基础的判断,但也可能有有一些我们预料不到的事情发生,比如说如果到时候国家推出消费券的力度非常之大,它有可能有行情。 另一方面就是,食品饮料行业的估值可能消化的也没有那么彻底,现在的估值水平在历史上并不算很便宜的位置,大概还处于中等偏上一点点。那它的估值不够便宜的话,也会相对来说制约反弹的空间。 当然,我们还是要反复跟大家强调,食品饮料它本身是个常青树,所以长期或者坚持定投的话,问题也不是特别大。 2、 医药行业:未来可期 主持人:请梁总再给大家讲讲医药板块。 梁杏:我从短期、中期、长期这些维度来给大家分析一下医药板块当前的基本面情况,以及2023年医药板块是不是有希望会迎来复苏。 先说一个结论,我觉得医药2023年大概率能够跑赢食品饮料,也就是2023年医药行业的反弹高度大概率会高于食品饮料。 (1) 短期因素:集采和公共卫生防控影响边际改善 虽然集采可能还会有,但是像2021年和2022年那么密集的集采不一定那么多了。我们现在所看到的集采可能还是会有,但是可能影响不是那么大。当然我们其实没有办法说在年初就能完全把未来所有的集采都预测到,集采有国家级别的,还有各省市的,人家也不会提前都告诉你了对吧。如果后面要出来比我们现在预期的严重很多的集采品种,那是另外一回事儿。我只说我们现在站在年初,看到的可能就是TAVA、主动脉、化学发光、OK镜有一些集采,这个幅度和力度的影响可能不会有那么大。这是第一点。 第二点的话就是刚才前面说的公共卫生防控因素。其实在2022年,公共卫生防控对医药板块的业绩还是有一定影响的。除了核酸检测相关企业在2022年可能业绩稍微好看一点,其他医药企业其实很郁闷的,因为你的研发、生产销售同样会受到影响,那他的收入可能就会受到边际影响。所以2021年集采没有把医药行业的基本面和景气度打趴下,但是2022年他们反而受到了比较大的影响。但是我们现在来看,2023年人流物流都会有一个很好恢复。在这样的情况下,医药企业研发、生产销售的效率也会得到一个有效提升和恢复,那它的基本面也会得到一个修复。 所以,短期来看,集采可能没有想象的那么严重了。另外,政策转发生转向后医药行业的基本面也会得到一个很好的修复。 (2)中期因素:政策支持 我们看到去年四季度医药板块就开始反弹,其实是有一些政策上的诱因的。 一个是去年十月份好像有一个生化的集采,降价幅度不及预期,没有想象中降价那么多。第二个是医疗新基建,就是贴息贷款,超过千亿元的财政贴息贷款落向医疗器械行业。 医疗新基建这个词在2020年的时候比较火,我们知道老基建是“铁公基”,新基建就是很多跟科技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医疗为什么也算是科技板块,因为它里面很多东西还是有一定科学技术含量。比如ICU的整个监测设备,你得有技术含量才能把病人的体征做一个更好的监测。 (3)长期因素:老龄化和消费升级 第七次人口普查结果出来了以后,如果拿60岁以上的人数跟第六次人口普查去比的话,多出来10%。就是相当于每过十年60岁以上的人口多10%,这个速度其实还是蛮触目惊心的。加上现在新生儿的数量也没有那么多。我们国家改革开放这么多年后人均预期寿命是不断提升的,像一线城市北京、上海人均预期寿命之前是70多岁,现在可能都要到80多岁了。其实大家的身体就像机器,零件总有遇到问题的时候。很多人年纪还比较小的时候就已经开始因为各种压力导致身体的小毛病很多,随着年纪越大就越需要去跑医院、用药也会增多。所以医药行业的这种长期逻辑,或者说支撑还是存在的。 我有一次出去跟别人交流,对方说人口老龄化应该是医药行业的负面因素,当时我都惊呆了。他说老龄化以后再过好多年,人口就越来越少了,那么医药行业的需求就慢慢减少了。我觉得一个长期因素里面,它肯定有很多正面的也有一些负面的东西,但是我们可以去看,老龄化对医药行业的正面影响应该还是更多一些,因为老龄化这个过程中其实伴随着人均预期寿命的提升。你可能以前活70岁,但是随着生活条件改善、医疗技术提升了,以后你能活80岁,那你多活了十年就要用大量的药物维持或者说提高自己的生命质量。 同时,改革开放这么多年它也是一个消费升级的过程,因为咱们的经济水平相比以前肯定有极大的提升。现在大家对用药,而且用好药改善生存质量是有非常深切的愿望。比如说寿命从70岁提升到80岁,让我在床上躺着多活十年我愿意吗?不愿意。但是如果有药物能够有质量地提升我的生活质量,比如说拄个拐杖多活十年,那我肯定还是愿意的。甚至再有药物能够使你不用拄拐杖,走的慢一点并且多活十年,那我相信大家都是愿意去使用这个药物的。 所以长期的逻辑就是人口老龄化和消费升级的支撑。 整体来看,我们现在看到的是什么?就是短期、中期、长期逻辑其实它都有一个共振向上的过程。刚才前面也说到2022年其实医药基本面是往下走的,受到了公共卫生防控的影响,但是2023年这些问题都会得到一个改善,所以基本面上的短期、中期、长期逻辑都是向好的。当然如果突然出了个什么超预期的集采,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但是现在来看,我们觉得医药行业还是蛮好的。 (4)估值:仍在底部 说完了基本面,我们来说估值。医药行业在2021年和2022年连续两年的打击之下,它的估值其实是到了非常低的位置了。去年四季度有一个小的反弹,现在虽然不是最便宜了,但是还是底部,还是处在历史上的一个长期底部。 为什么我刚才前面会做一个结论,觉得2023年可能医药板块的机会会比食品饮料要好。 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基本面上都会有复苏,但是估值上,食品饮料跟医药比它就没有那么便宜。医药的估值它就是很低。估值低的东西,那你反弹的空间理论上来说就会更大一些。 这就是医药行业的整体情况。我们公司有很多医药方面的基金,有大的覆盖整个医药行业的国泰国证医药卫生指数基金(160219),还有聚焦在生物医药领域的生物医药ETF(512290),还有创新药相关的创新药沪深港ETF(517110),医疗ETF(159828)主要包含医疗器械和医疗服务,还有更细分的疫苗ETF(159643)。 (5)医药行业中重点关注生物医药和创新药 医药行业中如果要具体去挑的话,我会比较建议大家关注创新药和生物医药的方向。因为这个方向可能科技含量和科技属性更高一些。 比如我们的创新药沪深港ETF(517110),也包含了港股的创新药,所以它的弹性还是蛮好的。创新药本身也是未来医药行业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向。 创新药和生物药有什么区别?就是生物医药里面它有生物创新药,有IVD、血制品、疫苗,还有辅助生物创新药企业工作的CXO。创新药它是包括生物创新药和化学创新药。其实生物创新药和CXO部分是有重叠的,疫苗可能也有一些重叠,因为疫苗本身也是属于生物领域,也有很多创新的范围。比如说现在出来的mRNA技术,还有重组蛋白疫苗,它可能就跟生物科技有一定的关系,所以它也在生物创新药里面会出现。 从弹性上来说的话,创新药要更猛、弹性更大一些,生物医药就是方向可能更确定,它就是走生物科技这个方向。所以从弹性,以及发展方向来看,我觉得可能创新药这个方向是未来的一个重点。 当然,也不代表说医疗器械和医疗服务不好,其实医疗器械尤其是高端医疗器械也是有科技含量的,比如国产心脏支架和海外相比还是有很大差距的,所以都是有追赶的空间。包括国内的骨关节跟海外的优秀同行相比也都是有差距的,无论是医生的操作便利度还是病人的舒适感上,都有一些差距值得去追赶。 所以,其实医药行业有很大的国产替代空间,就是你要把技术提上去追赶人家,现阶段差距还是有的。 举一个例子,最近很火的P药和阿药,实际上从临床数据来看,P药的效果它还是比阿药要好。但是我们要想一件事情,如果以后我们国内也能够造出同等效果,或者说效果比人家还要好的药品,那我们干嘛还要去抢购海外的药对不对。 如果我们自身的这种科研能力提升到可以跟海外并肩甚至超越海外,那其实我们的这个市场它就不仅仅是国内的市场,全世界的市场都有可能是我们的。所以医药行业还有很深远的空间。 3、养殖:2023年基本面有超预期可能 主持人:消费板块还有一个养殖行业,去年受到猪肉期的催化吸引了大家的关注。其实到了春节也是猪肉的一个消费旺季。但是前段时间养殖并没有如预期上涨,您认为这个主要原因是什么,2023年养殖行业还有机会吗? 梁杏:我觉得养殖行业涨幅不如预期有一个很重要的关系,就是二级市场的学习能力或者说学习水平太快了,然后就造成了一个博弈。这个影响还是挺严重的,可能在过去几轮猪周期里边,大家都没有充分的去了解和学习能繁母猪存栏量这样的一个指标。 但是这一轮猪周期就感觉好像大家都非常关注这个指标。包括去年年底、今年年初,为了这个指标大家还炒作一团,分成两派非常鲜明的观点。 我先简单介绍一下这个指标。能繁母猪存栏量为什么重要,因为能繁母猪它就是养殖行业的产能。这个产能大约是分成4加6个月,什么意思?4个月是母猪怀孕生小猪的时间,术语叫育种。剩下来6个月是小猪生下来以后花六个月的时间养大,这个术语叫育肥。 猪肉这个行业其实挺有意思的,它的需求相对来说是比较固定的,当然也会有变化,但是大体来说就是5000万吨上下。2010年到2018年都是5000万吨往上,2019年以后就往下掉,因为2019年受到非洲猪瘟的影响猪肉特别贵,然后2020年到2022年这三年受到公共卫生防控影响,走亲访友、商务往来都少了很多。所以这个需求就掉到了5000万吨以下。整体来看,需求虽然有变化但是相对还是比较稳定的,不会上涨下跳太厉害。所以这个行业主要是由供给去决定的,供给里面最重要的就是能繁母猪,也就是产能。这个指标有提前十个月的指示期,这十个月就是育种4个月加育肥6个月。 这十个月的指示期它有一个什么作用,比如说2022年4月份能繁母猪存栏量就到了底部了,那么之后养殖户开始补栏,按照10个月推算,2023年2月份刚好就是春节过后猪肉供给增加导致猪肉价格往下掉。这就是为什么2022年十一猪价创出了新高(27元/公斤),但是没反弹多少天二级市场就开始往下掉,后面就开始进入到了一个震荡阶段。这个其实主要还是市场的博弈心理在作怪的一个原因。因为我已经觉得,2023年2月份以后就不行了,那我肯定不会真的等到2023年2月份,我肯定现在就提前跑了呀。这个就是市场二级市场的一个博弈心理。 我们再来说基本面的情况。现在很有可能会出现的2023年的基本面情况是什么?有可能是补栏不足。前面说了2022年4月份猪周期就到底了,然后我们也会看到养殖户它慢慢的就开始补栏。这个补栏的行为会增加母猪和小猪的饲养。其实2022年4月份以后到现在,补栏都没有那么积极。这跟2019年非洲猪瘟有关,当时母猪死了很多,市场上的猪就很少,所以猪肉价格暴涨。之后养殖户积极补栏,导致存量上的非常快。所以2021年,猪肉价格暴跌是这么来的。 到了2022年的四月份,猪肉价格也开始反弹,到6、7月份的时候价格就特别高。但是这一轮的感觉就是,因为养殖户他们上一轮的伤害还是在的,所以其实我们会看到2022年4月份以后,这个补栏的积极性就没有那么高,最高的时候月度能繁母猪存栏量环比也就是1%点多,好像没有看到破2%的。然后到去年11、12月,三方咨询机构给出来的数据竟然还是负值。但是我看到有关部门公布的去年11月能繁母猪存栏量环比数据是正的百分之零点几。所以我们确实看到补栏的积极性没有那么高。 所以很有可能发生的一个基本面上的情况就是,因为补栏积极性不高,所以2023年市场上猪的供应其实也不多,但是2023年消费可能是有反弹的,虽然高度有限,但是只要人流、物流恢复,走亲访友、商务往来又会忙起来,在这样的一个情况下,猪肉的消费量也是会有复苏的。虽然我们说整体需求相对稳定,但是多多少少有点小复苏。那么在这个复苏的过程中,供给又跟不上,有可能2023年的猪肉价格还是会维持在高位,甚至不排除有创新高的可能性。所以这个就是它的一个基本面情况。 现在二级市场其实这几天养殖ETF(159865)有反弹了,而且最近持续有资金流入。这说明最近二级市场对养殖板块的兴趣又有点回来了。因为大家发现11、12月的能繁母猪存栏量数据又不行了,那它就开始在走“可能供应不足、基本面复苏,导致猪价维持高位甚至创新高”这样的一个逻辑。养殖行业还是挺有意思的,总是在震荡,等基本面数据确认之后就会开始有一个二级市场的情绪博弈。 这些东西如果大家能够跟得上,你就去做短期的这种博弈,但是我觉得其实短期的博弈真的不是那么好做。其实,养殖行业它本身也是有长逻辑的,因为猪周期它就是一个又一个的小周期连成的,你会发现长期下来猪价还是持续上涨的。比如我们想想猪价现在多少钱一斤,我们小时候多少钱一斤,爸妈小时候多少钱一斤。过去30年猪肉价格的涨幅其实也是非常巨大的。 另外就是养殖这个行业其实也是在向头部集中的。大家觉得养猪需要技术吗?有科技含量吗?好像不太有对吧。但是现在养殖行业的发展趋势就是集约化、数字化,通过智能化的方式来养猪,慢慢就会把小的养殖户、养殖场淘汰出去,当然现在不是说马上就淘汰,但是它是一个趋势。长期下来的话,向头部集中应该来说也是一个趋势。比如像美国前五大养殖场的占比是35%。我们国家前五大的占比现在差不多是10%。所以应该来说还是有很多空间的。 所以这就是养殖行业的一些长逻辑,如果你觉得短期的周期不好把握,你又想能够跟上猪肉价格的涨幅,那么做一个长线的投资布局也是可以考虑的。我自己也觉得,有的时候二级市场的情绪变化和波动有点太大了。在养殖这个行业上,大家对于关键指标的习得特别快才行。能繁母猪存栏量这个数据大家也是很好找的,因为有关部门每个月大概10号左右都会发布数据。想要尝试做二级市场博弈,那你可以关注这个关键指标的变化。如果你觉得短期博弈做不好,那你就做我刚才说的长逻辑也是ok的。 四、港股市场机会解析 主持人:接下来请梁总聊聊港股的投资机会。 梁杏:港股是这样的,在2022年尤其是上半年的时候,港股的跌幅也是非常大的。当时有中概股的影响,有美相关部门加息的影响,因为港股跟美股也有一定的情绪和资金上面的联系。港股它是一个自由的市场,所以会更容易受到像美相关部门加息等等风险因素它的影响。 所以港股去年的波动是非常非常大的。那在今年的话,很多相关因素都有缓解。我们刚才说,港股跟A股市场或者说跟内地经济也是高度联系的,很多A股的股票也在香港上市。很多香港公司跟内地也是有业务往来的。所以联系真的是千丝万缕,没有办法说剥离出来的。那我们刚才前面花了很长时间给大家分析,2023年我们认为国内的经济应该来说是会好转的,然后有一个复苏的过程。那么从基本面上,对港股上市的很多相关公司会有一个支撑,这是第一点。 第二点的话,我们刚才也提到了,港股可能跟美国的风险资产或者说流动性也是有相关的关系,那比较好的消息就是,2023年外部的流动性就是美国加息是有望放缓的。有些卖方预测,美股加息终点可能是在4.5%-4.75%的水平,有可能到2023年四季度就开始转向降息了。目前大多数的市场观点认为美国加息的终点应该在2023年的上半年,到年底的时候并不排除它会转向。因为就像我刚才在给大家讲出口的时候,提到一件事情就是不管是欧洲、美国还是日本这些重要的经济体,他们的经济增速都是在往下走的。它的人均收入总值的走势,还有PMI的方向其实从2021年二三季度开始就到达了一个高点,之后就开始变成了趋势往下的方向。所以其实美国它也不可能说无限制一直加息下去,也需要它的流动性来支撑经济的复苏或者说支撑经济继续发展。所以,外部的流动性应该来说也会得到一个相应的放松。 所以,第一,国内的经济复苏可能对港股的很多上市公司基本面有支撑;第二,海外流动性的改善。第三点我们来看一下相关政策的边际变化。 在香港除了传统的房地产之外,现在香港那边非常热门的就是科技股。比如我们的港股科技ETF(513020)除了互联网企业,还覆盖了生物医药、新能源、芯片等等。当然有很大一部分是A股的上市公司在香港上市,还有一些是A股没有的,比如港股科技股的“蔚小理”就不在A股上市。还有很多互联网企业比如腾讯、网易也不在A股上市,就可以通过一些基金的方式去进行投资。 具体来看,互联网方面2022年其实监管已经常态化了,跟美国的审计摩擦也逐步得到了妥善的解决。2023年我们要全力去复苏经济,所以很多方面可能也会有政策上的优化和边际改善,从政策面来说我们觉得问题也不是特别大。互联网企业在2022年还做了很多事情,比如说降本增效。很多相关企业三季报的就能看出降本增效的效果,对业绩是有改善的。 第四方面的话,就是港股的估值。之前大家就老是说港股便宜,有人说港股值得投资是因为便宜,也有人说港股都便宜了十几年了,这其实是之前大家对于港股估值的讨论。包括去年其实我也会反复跟大家强调,我们去买港股应该注重的是它有A股没有的一些稀缺标的,而不是说冲着它的估值去买。 去年其实并没有看到港股估值有回归这样的一个趋势,但是在今年我们要说这个估值低确实还是一个挺好的优势。未必说它要向A股完全靠拢或者回归,但是因为估值低,它稍微弹一点就能够获得估值上的股价贡献。 所以,整体来看,港股目前拥有这四方面的优势。虽然去年已经开始有反弹,但是今年应该还是有机会的。大家可以去港股科技ETF(513020)和港股通50ETF(159712)。港股科技就是投资香港的科技股,港股通50是一个宽基,就是在港股通里面选了50个最大、最有代表性的股票。要论弹性的话,港股科技肯定是比港股通50大的,因为港股科技ETF里面是成长股,但是如果你想选一个代表港股方向的资产,那港股通50ETF它是可以达成目标的。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偏好去选择。 五、2023年投资主线梳理 主持人:最后请梁总跟大家总结一下2023年您看好的投资主线。 梁杏:前面我们梳理过经济的三驾马车,我就顺着这个来给大家再梳理一下对应的二级市场一些行业和板块的投资机会。 1、 大消费板块 消费方面,食品饮料和医药都是看好的,但是可能更看好医药。然后医药里面,生物医药、创新药可能会弹性更大。另外养殖的基本面在2023年会有超预期的可能性,是二级市场的博弈心态比较重,如果把握不好的话就建议大家放弃,或者从长逻辑来处理都是可以的。 消费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抓手就是汽车,汽车其实是连接消费端和制造业两端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抓手。国家从去年开始就已经大力促进汽车的消费,2023年我们认为还是会继续促进下去,但是它有一个小小的问题,就是新能源车现在的占比越来越高。我们前面在讲投资的时候,讲到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有可能会受到出口的影响,首当其冲就是碳中和主线,所以新能源车、光伏虽然基本面都还是很好的,但是2023年可能会受到出口影响导致波动加大。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汽车可能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有一点波动。 所以我不是说汽车机会不好,我是说它机会挺好但是可能会有波动,如果你能够承受这个潜在的波动和风险,那么汽车还是可以搞的。我们的汽车ETF(516110)是全市场唯一的一个品种,别家没有整车比例这么高的产品,它有55%的整车、38%的零部件,还有一些智能驾驶之类的东西。 另外,疫后修复也可以关注影视ETF(516620)。影视方面,这三年你去了多少次电影院,2023年我相信大家会比前面三年更多的走进电影院,这个其实是有一个基本面上的修复。 游戏我们也是看好的,一方面它基本面确实有复苏,去年腾讯等游戏公司都拿了不少的游戏批文,而且游戏估值也不贵。另外很多公司游戏出海也很积极,同时还有元宇宙概念的加持。当然元宇宙是一个机遇风险并存的东西,一旦炒作概念的时候能给你炒成天,但是它也能让你下来。所以游戏板块可能波动会比较大。如果是按照它基本面走的话没什么大的问题,但是一旦有元宇宙这个概念加持就上上下下特别快。可以关注游戏ETF(516010)、游戏沪深港ETF(517500)。 2、科技成长板块 再看看科技成长板块。 (1) 芯片 我们对芯片的观点就是短空长多。 芯片有三重周期,需求周期、科技创新周期、国产替代周期。目前需求周期还是在往下走,可能2023年随着经济的复苏,芯片的需求周期会进入上行阶段,但是在那之前我们的观点还是小空的。科技创新和国产替代这些中长期周期都是往上的,所以它就是小周期往下、中周期往上、长周期往上。 什么时候可能变?可能要到2023年的下半年基本面会发生变化。大家想捕捉它基本面的变化就勤搜新闻,有没有芯片砍单这样的情况再出现,如果没有了,大家都开始对芯片追加订单,然后晶圆厂扩产了,搜到这样的新闻可能就是可以考虑大力投资芯片板块的时候。现在比较适合做定投,或者分批布局。 (2) 信创 信创从去年十一之后就很热,信创现在在市场上没有直接的ETF,相关性非常高的是我们的软件ETF(515230)。 信创其实业绩还没有释放出来,去年业绩也就是个位数。信创去年四季度在二级市场涨了20%多,有一点透支。但是今年的话,基本面是很有可能跟上来的。因为信创分成政府信创和企业信创,政府前面三年都在抗疫,没时间、没精、没钱来搞信创。现在随着公共卫生防控告一段落了,那未来政府就有时间、有精力去搞政府信创了。然后企业信创也很积极,还在持续的加入。企业信创在各个行业都会出现,就是百花齐放的一个局面。 所以2023年,大概率能够看到整个信创产业包括软件行业的业绩有所改善。而且还有政策的强力支撑。大家如果想去投信创,可以关注软件ETF(515230),相关度还是很高的。如果你觉得信创的波动大,想搞一个稳一点的,可以考虑计算机ETF(512720)、通信ETF(515880)。这两个的波动都比软件ETF要小一点,但也不是没有波动。是风险资产就一定会有波动的,大家要根据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去。 (3)军工 说到自主可控,军工肯定也是首当其冲。军工这几年业绩向好,缺点就是大家老是觉得不够透明。又不让我去调研,然后也不够透明,过往还老是炒概念,所以资本市场有的时候不太喜欢军工。 去年军工被压的很惨,2023年军工的估值以及基本面应该是能够看到投资机会的。不过波动也是比较大的。所以建议大家还是分批或者做做定投,军工板块长线肯定还是向好的,而且现在已经不光光是说我们国内的武器装备行情了,比如之前研发的东西现在都要生产,然后都要给装备上。我们会看到,海外的一些国家他们的军费开支也在提升,我们国家一直都是在7%左右。有一些处在和平状态的国家也开始提升军费开支。所以军工我们觉得还是非常重要的。2023年军工ETF(512660)也是值得关注的。 (4)碳中和 碳中和刚才说过了,2023年应该来说基本面是好的。碳中和这个大的方向问题肯定也不大,然后就是小小的波动会放大。因为今年出口可能会往下走一走,但是我们也会看到像光伏它的上游也在降价,然后技术也有创新,降本增效等等也都有,所以前景也不差。就是有一点小小的波动可能会放大,所以大家要有这个心理预期。 就是这个东西还是好的,不过可能海外需求扰动会使得它波动有点放大。可以关注碳中和50ETF(159861)、新能源车ETF(159806)、绿电ETF(159669)。 3、 周期板块 有色的话,2023年我们也比较看好。因为美元掉头之后,有色、黄金这些都会有表现。但是有色其实它有一块是来自于新能源车的需求。新能源车的问题刚才前面讲过了,基本面还是好的就是有点小波动。可以关注有色60ETF(159881)、矿业ETF(561330)。 煤炭也有可能不会有这么高的一个涨幅,应该还是会有阶段性的行情,可能要从用电高峰那个时候开始。今年煤炭收益可能不会有前面三年那么高。 房地产还是值得关注的,大家可以继续看一下房地产的发展进程,有可能上半年涨的会比下半年要好一些,因为要使经济企稳,政策上肯定是上半年先出。家电、建材在2023年可能也会跟着房地产产业链有表现的机会。可以关注家电ETF(159669)、建材ETF(159745)。 4、金融板块 金融板块我觉得可能成不了全年主线。因为金融板块它有一个大的帽子叫做“服务实体经济”。其中的证券行业有可能有阶段性行情。 说了这么多,一个结论就是权益资产2023年应该是有所表现的。建议大家在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范围之内,可以适当的增加权益资产的配置。不管是A股、港股甚至美股都有机会。美股方面就是美国加息到头以后也有可能会迎来反弹的机会。 商品我们比较看好黄金。随着美元加息到头,黄金也还是有机会的。可以关注黄金基金ETF(518800)。 债券建议大2023年的时候可以稍微小心一下。因为经济复苏的时候债券它有可能就会进入一个震荡调整阶段,赔率也比较低。 (来源:界面AI) 声明:本条内容由界面AI生成并授权使用,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AI技术战略支持为有连云。
lg
...
有连云
2023-01-16
在岸人民币兑美元收复6.70关口,为去年7月以来首次
go
lg
...
币升值。鉴于中国优化调整疫情防控政策,
中
国
经
济
动能迅速重启,人民币汇率的走升是大势所趋,同时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的幅度将进一步扩大
lg
...
金融界
2023-01-16
离岸人民币兑美元自去年7月以来首次涨破6.7关口
go
lg
...
币升值。鉴于中国优化调整疫情防控政策,
中
国
经
济
动能迅速重启,人民币汇率的走升是大势所趋,同时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的幅度将进一步扩大
lg
...
金融界
2023-01-16
FX168早自习:拜登正面临“最严重政治危机”本周聚焦美联储经济状况褐皮书
go
lg
...
报1921.70美元/盎司。 交易员对
中
国
经
济
复苏的信心增强,美国通胀再度降温,国际油价有望录得数月来表现最好的一周。周五(1月13日)国际油价上涨接近2%,布油登上85美元/桶大关。西德克萨斯中质(WTI)原油交易价格上行1.50美元,涨幅1.92%,现报79.89美元/桶。布伦特(OIL0)原油交易价格上行1.30美元,涨幅1.55%,现报85.33美元/桶。 周一(1月16日)关注重点: 美国适逢马丁路德金纪念日假期休市 2023年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年会召开,至1月20日 23:00 加拿大12月成屋销售 更多重要事件请点击此处
lg
...
Cherry
2023-01-16
中信证券:金铜价格出现超预期上涨 看好黄金和铜板块的配置价值
go
lg
...
明当前商品交易跟多由宏观因素主导,同时
中
国
经
济
复苏的强劲预期亦刺激铜价大涨。 ▍美联储加息预期再弱化,金价受益劲升。 1月12日,美国劳工部数据显示12月美国CPI同比上涨6.5%,环比下降0.1%,这是自2021年10月以来最低的同比涨幅,也是两年半以来首次环比下降,12月核心CPI同比上涨5.7%,创出2021年12月以来最低水平,美元指数则下破103关口。美国通胀数据如期回落,市场对美联储后续加息预期不断弱化,对金价形成显著提振。 ▍央行购金量大增,黄金作为储备资产价值凸显。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公布数据,2022年12月,中国官方储备中黄金数量为6464万盎司,11-12月央行已增持200万盎司黄金。为应对美元快速升值和全球金融资产价格的大幅波动,2022年全球央行购金量创出历史新高,作为金价上涨最有效的风向标之一,央行购金行为有望持续推动金价上行,本轮金价有望突破前高。 ▍预计2023年电力投资保持强劲,支撑铜消费增长。 2022年1-11月,我国电源基本建设投资完成额累计同比增长28.3%,电网投资累计同比增长2.6%,电源投资的大幅增长反映了风电、光伏、储能等领域的快速发展。电力作为我国最大的铜消费领域,占比超过40%。我们预计清洁能源转型对电源投资和对应铜消费的拉动作用在2023年将继续发力。过去两年国内部分地区的“限电”事件也有望各地政府加大电源电网投资力度。以四川省为例,2022—2025年期间,四川计划新增装机规模5065万千瓦,年均增长约9.6%。 ▍加息周期中库存持续走低对铜价形成显著支撑。 尽管市场对2023年铜供需格局存在分歧,但预计铜的低库存状态将在2023年延续。且考虑到2022年海外处于加息周期,铜的融资属性大幅削弱,低库存数据更能真实反映铜行业供给偏紧的态势。预计低库存叠加地缘政治冲突引发的供给扰动将继续刺激2023年铜价上行。 ▍风险因素: 美国后续就业和通胀水平超预期;美联储加息程度超预期;美元指数超预期走强;国内经济复苏不及预期;铜供应增长超预期。 ▍投资策略: 2023年以来金铜价格的快速上涨反映出当前商品价格由宏观要素而非基本面主导,美联储加息预期弱化带来的市场风险偏好回升以及地缘政治冲突造成的避险情绪使得金铜等货币属性强的商品表现强劲。当前金价上涨趋势已经确立,价格有望突破前高。同时我们看好国内电力投资强劲增长对铜的需求拉动以及低库存效应下价格易涨难跌的趋势。铜金价格的超预期上涨有望消除市场此前对相关板块股票估值的压制,看好黄金和铜板块的配置价值。
lg
...
金融界
2023-01-16
【预见2023】陈凯丰:美联储今年会降息,美股科技股将迎来反弹,新旧能源替代将加快
go
lg
...
民营企业大多处在高度竞争性行业。另外,
中
国
经
济
周期和其他国家不一样,存在逆周期问题。包括疫情 ,现在中国刚刚放开,各国已经进入常态甚至进入衰退了。经济周期不一样,可以作为课题来研讨。 至于对于外资新引力,今年美国加息已经来到尾声,继续加息空间已经非常有限,甚至很有可能迎来降息。经验显示,这种情境下美元会迎来贬值趋势,华尔街经理也都在做准备。人民币对美元汇率,除了美国方面原因,中国因素当然也是很大一块。接下来,一定要看国内货币政策走向。这涉及两边利差的情况,资金的基本原则是寻求收益更高的地方。 需求减少30%!美国办公楼价格今年将暴跌,中国房价短期看涨长期看跌 金融界:中美两国2023年房价走势怎样? 陈凯丰:美国房价问题非常复杂,除了住宅还有个办公楼。美国今年办公楼价格会暴跌,全美各地办公楼都有大量空置,这和疫情以后流行搞弹性上班有关。很少有公司要求员工一周5天在办公室上班,一般一周去3-4天,很多公司搞弹性办公桌,100个员工以前是100个桌子,现在只留50个桌子,自然会导致办公楼需求至少降30%。例如,脸书在纽约有巨大的办公楼,最近腾空退租了。 美国各地住宅情况不一样,有的地方会跌多一些,有地方跌少一些 。2022年其实很多地方已经跌了10%,涨得比较多的佛罗里达州今年可能至少要跌10%,纽约以前就没涨现在也很难跌下去。 至于中国房价,今年变化不会太大。房地产最大的终端需求是人口,人口老龄化加深,就业人口、劳动人口开始下降,房地产需求实际上是减少的。参考日本经验,长期来看房价很难再涨上去。 中国2023年疫情结束重启经济,会有一波需求上升,可能带来一轮通货膨胀。是否很严重,很难说,但通胀肯定是有的。房地产作为实物资产,通胀上升对其是个好事情。政策支持买房,也是支持房价上升的因素。所以短期会有一波上升,中长期是看跌趋势。
lg
...
金融界
2023-01-16
40年来最低!
中
国
经
济
增长“快触及1976年最慢速度” 经济学家:不要全怪罪新冠肺炎
go
lg
...
FX168财经报社(香港)讯
中
国
经
济
增长被视为40年来最低,快要触及1976年最慢的速度。据外媒调查,中国2022年GDP同比增长2.7%,远低于2021年超过8%的增长率。经济学家指出,不要全怪罪于新冠肺炎的出现,强调“
中
国
经
济
的三驾马车,投资、消费与出口”都面临下行压力。 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公布之前,分析师表示,在大流行和房地产危机的双重危机后,预计中国2022年的经济增长将是40年来最弱的增长之一。接受法新社采访的10位专家预测,中国GDP平均同比增长2.7%。 这也可能是中国自1976年收缩1.6倍以来的最慢速度,不包括2019年底武汉出现新冠病毒后的2020年。 北京为自己设定2022年约5.5%的增长目标,但这一目标被政府的“新冠清零”政策破坏了,该政策抑制了制造业活动和消费。 严格的封锁、隔离和强制性大规模测试促使主要枢纽的制造设施和企业突然关闭,像是世界上最大的iPhone工厂所在地郑州,并在全球供应链中引起反响。在执行了世界上最严厉的新冠措施三年后,中国于2022年12月初突然放松了对大流行的限制。 中国正在与激增的新冠病例作斗争,这些病例已经使医院和医务人员不堪重负。这可能会反映在2022年第四季度的增长中,该增长也将于周二与零售、工业生产和就业等一系列其他指标一起公布。 “第四季度相对困难,”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学家Zhang Ming说。“无论是以消费还是投资衡量,增长都在放缓。” 2022年12月,中国出口创下疫情爆发以来的最大跌幅,同比收缩9.9%,而11月消费出现亏损,投资放缓。“
中
国
经
济
的三驾马车在第四季度都面临着比较明显的下行压力,”他继续解释。 三驾马车是一个经济学名词,指经济学上对投资、消费、出口的比喻。从支出角度看,GDP是最终需求─投资、消费、净出口这三种需求之和。 Rabobank分析师Teeuwe Mevissen附和Zhang的观点,称在2022年12月放松健康限制后,最后一个季度“几乎肯定会出现下滑,因为新冠病毒的快速传播”。他指出,这将使需求和供应状况都变得更糟。 Mevissen也特别点出,房地产行业的问题仍在拖累经济增长。自中国在2020年开始打击过度借贷和猖獗的投机以来,该行业连同建筑业占中国GDP的1/4以上,一直在遭受苦难。 此次监管收紧标志着恒大开始出现财务担忧,这家曾经的中国房地产第一大企业现在被巨额债务所扼杀。此后,许多城市的房地产销售下滑,许多开发商都在为生存而挣扎。 然而,中国政府似乎正在采取更加和解的方式来振兴这一关键部门。2022年11月,中国宣布促进“平稳健康”发展的措施,包括对负债开发商的信贷支持和对购房者延期支付贷款的援助。 一些分析师将这些措施视为乐观的理由,汇丰银行的分析师Jing Liu警告说:“过渡阶段可能会很坎坷,因为该国可能需要应对激增的病例和日益紧张的卫生系统。”他预测,近期经济会放缓。 但是,经过三年的新冠清零限制,“中国的重新开放进程已经开始”,她说。世界银行预测中国GDP将在2023年反弹至4.3%,但仍低于预期。 不要全怪罪于新冠肺炎 科法斯亚太区首席经济学家Bernard Aw表示,新冠肺炎不是唯一拖累消费的因素。他继续补充,“有充分理由对2023年的强劲复苏持谨慎态度,尤其是消费,新冠清零限制并不是家庭支出疲软的唯一原因”。 中国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继续落后于大流行前的标准,2022年前九个月的年增长率仅为3.2%,而2020年至2021年为5.1%,2013年至2019年为7.5%。 中国家庭的储蓄水平创历史新高,2022年第三季度家庭储蓄率达到GDP的40.3%,而且他们中的大多数人似乎不打算动用这些储蓄。中国人民银行(PBOC)最近的一项调查显示,储蓄意愿依然强劲,这对未来的消费来说并不是一个好兆头。 在受住房和金融资产表现不佳以及就业前景疲软拖累的净财富下降的背景下,可以看出这种对储蓄而非支出的强烈偏好。失业率正在上升,青年工人(16至24岁)的失业率仍高达17.1%。 全球经济放缓预计将限制出口导向型制造企业的招聘意向,这一趋势因最近PMI就业指数恶化而强化,为近三年来的最低水平。持续的房地产低迷也对建筑和相关行业的就业前景造成压力。 随着家庭债务水平在 十年内翻了一番,杠杆消费的任何空间都将受到限制。 中国2023年增长依赖内需 出口是大流行期间
中
国
经
济
增长的重要驱动力,2022年商品贸易顺差创历史新高。然而,由于其他主要经济体也预测增长低于平均水平,预计2023年对中国制造商品的外部需求将大大减弱甚至经济衰退。 外资回笼也需要时间,新冠清零和疲软的增长前景抑制了外国资本投资计划,特别是那些依赖中国消费者的计划。另外,供应链问题还导致一些跨国公司考虑将其生产基地从中国转移出去。 在没有外部需求支持经济活动的情况下,中国国内增长动力需要弥补不足。中国决策者同意这一点,2022年12月年度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后,会议宣读称,中国将在2023年着力扩大内需,优先恢复消费,提高居民收入,鼓励更多民间资本参与国家重点项目建设。北京还表示,对科技公司的打压已经放松,并表示将支持它们的增长和创造就业机会。 但存在的风险是,尽管采取了政策措施并重新开放,中国仍可能无法看到预期的经济增长。随着全球经济预计将在2023年急剧下滑,中国又一年低于平均水平的GDP增长将加剧这种阴霾。
lg
...
小萧
2023-01-16
1月16日国内四大证券报纸、重要财经媒体头版头条内容精华摘要
go
lg
...
展信心不减、动作不断。专家认为,当前,
中
国
经
济
增长预期增强,为外资企业发展提供新机遇。外资加码中国市场,加快投资布局,体现出外资企业敏锐的市场嗅觉,以及深耕中国市场的信心和决心。 强信心、扩需求、定任务 地方奏响稳经济“协奏曲” 近期,北京、上海、浙江、四川等地密集召开两会,在公布2022年地方发展成绩单的同时,加紧谋划2023年地方稳经济任务单。随着稳经济的地方路线图逐渐明晰,各地促发展的合力不断增强,多位专家表示,2023年
中
国
经
济
全面恢复值得期待。 新能源基建火热 多家公司签大单 记者梳理发现,中标项目涵盖光伏、风电等多个类型,中标金额从亿元到百亿元级别。按照国家能源局设立的目标,2023年新增风光装机将达1.6亿千瓦,同比增长超33%。多位受访人士认为,新能源基建投资高景气度在2023年有望延续。 大宗交易观察机构动向 创新医药领域备受青睐 从个股累计大宗交易成交额排名来看,截至1月15日,恒瑞医药以25.85亿元的总成交额位居第一,已超去年全年大宗交易成交额;此外,药明康德的累计大宗交易成交额亦较高,居于第三位。有业内人士表示,目前市场对医药行业整体保持乐观态度,中长期来看,持续看好创新药和创新器械细分板块。 上海证券报 31个省区市锚定2023年经济发展目标航速 记者梳理发现,除京津两地外,其余地区今年经济增长目标均不低于5%,且半数以上地区设定的目标增速超过5.5%。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地方已传递出拼经济搞建设、奋力推进高质量发展的积极信号。各地强调以政策的强度和工作的力度稳增长、稳预期、强信心。 内外利好共振 今年A股可更乐观一点 在经历了开年首周的快速拉升后,上周A股市场整体高位盘整。行业板块从普涨转为快速轮动,前期领涨的新能源及大消费主线均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回撤,由金融、信创板块接力“领跑”。机构观点认为,高频数据验证与基本面预期形成改善正反馈,各类投资者增配A股已成共识。短期来看,节前最后一周交易,市场或有调整,但春节后市场的修复趋势已高度明确。 多只基金去年四季度调仓路径曝光 保持高仓位运行 提高组合均衡度 基金2022年四季报渐次披露,公募的投资底牌逐渐亮相,多位百亿级基金经理的调仓路径随之曝光。去年四季度,市场较为震荡,基金经理的打法颇为相似——逢低捡拾筹码,增强组合进攻性,保持高仓位运作。展望后市,基金经理普遍较为乐观,预计2023年
中
国
经
济
将逐步复苏,代表未来发展方向的优质成长企业将持续涌现,当前时点权益资产配置价值较高。 新版人身险产品“负面清单”再扩容 增额终身寿险、养老年金迎多条“禁令” 记者获悉,银保监会人身险部近日在业内下发《人身保险产品“负面清单”(2023版)》。“负面清单”(2023版)较上一版扩容,备受关注的增额终身寿险、养老年金、慈善赠药相关条款的部分表述被纳入“负面清单”,险企产品设计中不得使用。 证券时报 地方稳投资量质兼备 多渠道确保资金来源 在扩大国内需求同时,各地积极发挥投资的关键作用。从近期各地出炉的投资目标来看,无论投资增速还是年内计划投资额度都有详细部署。投向上,基建领域仍是重点,同时,工业技改、产业项目成为多地部署稳投资的亮点。专家认为,在政策加力、产业转型升级紧迫性提升等多重因素作用下,新一轮产业投资周期有望开启。 北京今年经济增长设定4.5%以上 支持北交所扩大交易规模 报告提出,2023年北京地区生产总值预期增长4.5%以上,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要支持北交所扩大交易规模;用好政府专项债,在清洁能源等领域再发行一批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项目;并全面推动城市副中心高质量发展,保持千亿元以上投资强度,实现三大文化设施建设投用。 公募参与定增热情高涨 投资者不可盲目“抄作业” 近期A股市场企稳,不少未解禁的定增项目浮盈比例不断提升。进入2023年以来,公募基金参与定增的热情持续高涨。公募基金在选择定增标的时,往往会选择业绩确定性高,以及短期估值、价格合理的公司或行业。不过,要提醒的是,公募基金参与定增往往能获得比当时市价低的成本,投资者不可盲目跟风参与定增股的炒作。 ETF份额大幅增长 芯片与军工主题成新宠 近期,一些此前热门的成长主题ETF份额迎来大幅增长。数据显示,截至1月13日,超两成ETF迎来份额净增长,其中芯片、军工主题备受资金青睐。过去几年,我国ETF市场发展迅猛,成交活跃,已成为资金的重要配置工具。 证券日报 九日内四组央企专业化整合密集落地 2023年有望打造更多“新样板” 1月14日,中国三峡集团与中交集团水利电力建设资源专业化整合项目签约仪式在北京举行。经协商一致,中国三峡集团将所属中国水利电力对外有限公司划转中交集团。记者梳理后发现,从1月6日国资委举办中央企业新能源智慧运维服务合作项目集中签约仪式开始,九日内有四组央企专业化整合落地。 旅游行业加速回暖 人才短缺亟待解决 近年来,旅游业发生了很多变化,对于相关人才也衍生出了新的需求。一方面,在需求回暖的背景下,导游、地接等人才的短缺会造成较大影响,这种现象更多出现在出境游市场。另一方面,旅客对于本地游要求更为个性化和精细化,相关消费持续升级,对旅游业工作人员也提出更高要求。 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多点开花” 专家:注重开展企业融通创新 1月14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消息,国务院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近日印发《助力中小微企业稳增长调结构强能力若干措施》提出,2023年培育100家左右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 券商经纪业务迎新规 专家:机构佣金价格战有望被遏制 证监会于近日发布的《证券经纪业务管理办法》将于今年2月28日起施行。据悉,《办法》按照“回归本源、丰富内涵、加强规制、有序发展、保护客户”的思路,从经纪业务内涵、客户行为管理、具体业务流程、客户权益保护、内控合规管控、行政监管问责等六个方面作出规定。 人民日报 加快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正当其时 近日,证监会启动了新一轮推动提高上市公司质量3年行动。上市公司是资本市场的基石,更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推动力。当前,加快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正当其时,能为持续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巩固“基本盘”、增加“动力源”。 第一财经 金融支持地产四大方向明晰 多项结构性工具将发布 “最近我们在研究推出另外几项结构性工具,主要重点支持房地产市场平稳运行,包括保交楼贷款支持计划、住房租赁贷款支持计划、民企债券融资支持工具等,届时出台后我们会另外再作一些详细披露和发布。”1月13日,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央行货币政策司司长邹澜介绍。 国家再出重磅政策支持中小微企业 加大专精特新培育力度 针对当前中小微企业面临的生产经营困难和结构升级难题,国务院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近日印发《助力中小微企业稳增长调结构强能力若干措施》,提出了15项具体举措,进一步推动稳增长稳预期,着力促进中小微企业调结构强能力。 经济参考报 年报预告释放盈利改善信号 经济复苏趋势明显 A股上市公司2022年年报预告正密集披露中。整体来看,业绩预喜股占据多数,多家上市公司经营稳健显韧性,上市公司释放盈利改善信号。机构普遍预计,稳经济政策持续发力,经济复苏将是2023年的主旋律,上市公司盈利也有望回升。 百余家A股公司获基金调研 高景气行业受重点关注 2023年以来,A股、港股市场持续回暖,包括家用电器、食品饮料、电力设备等在内的多个板块明显上涨。为“备战”新年投资,众多公募基金也马不停蹄地开启了上市公司调研,新年以来共有160家A股上市公司获得基金公司调研,多位知名基金经理参与其中。从调研领域来看,大消费、电子、电力设备等高景气行业受到重点关注,不少热门公司近段时间股价表现亮眼。 (文章来源:东方财富研究中心)
lg
...
东方财富网
2023-01-16
上一页
1
•••
889
890
891
892
893
•••
1000
下一页
24小时热点
中国军方突发重磅消息!英国金融时报独家:中国国防部长因腐败被调查
lg
...
特朗普离全面关税更近一步:小心市场风向突变!法国政府传垮台危机,今日久等PCE
lg
...
特朗普、中东停火与俄乌都有大消息!金价重挫后大幅反弹 如何交易金价?
lg
...
FX168日报:特朗普语出惊人、这一货币暴跌!黄金变脸的原因在这 特朗普刚刚做重要宣布
lg
...
特朗普突传重磅!彭博独家爆料:特朗普团队准备宣布TA为美国贸易代表
lg
...
最新话题
更多
#SFFE2030--FX168“可持续发展金融企业”评选#
lg
...
14讨论
#链上风云#
lg
...
47讨论
#美国大选#
lg
...
1329讨论
#VIP会员尊享#
lg
...
1513讨论
#比特币最新消息#
lg
...
625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