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X168财经报社(欧洲)讯 亿万富翁马斯克(Elon Musk)领导下,特斯拉采取了降价应对中国市场竞争,刺激今年第二季交付量超出预期。但在这场电动车激烈角逐战中,中国国内多家企业似乎沦为牺牲品。截至2020年底,中国只有不到20个电动汽车品牌实现盈利。
据咨询公司Alixpartners称,在中国现有的137个电动汽车品牌中,到2020年底,只有19个品牌能够实现盈利,其余品牌要么退出该行业,要么进行整合,要么争夺较小的市场份额。
(来源:Bloomberg)
持续近两年的价格战给一些中国电动汽车制造商的利润率带来了压力,而且随着比亚迪和特斯拉等主导企业寻求巩固其主导地位,这种价格战可能会持续下去。
Alixpartners驻上海董事总经理Stephen Dyer在周三(7月10日)吹风会上表示:“只要比亚迪这样的大公司仍然有毛利率,就还有进一步价格战的空间。”
Alixpartners数据显示,尽管中国汽车的平均售价在过去一年下跌了13.4%,但汽车制造商的平均利润率将从2022年的6.3%,上升至2023年的7.8%。制造商通过压榨供应商和快速将新车型推向市场来降低成本。
该机构指出,到2030年底,中国汽车制造商将占据全球汽车市场的33%,以及新能源汽车销量的45%。不过,鉴于欧盟征收额外的临时关税,该咨询公司将中国在欧洲汽车市场的份额预测从15%下调至12%。
Alixpartners从简报中得出的其他结论是,中国汽车制造商占据优势的方式包括承担风险并快速行动,在升级之前先满足最低安全和监管要求,大部分升级可以在交付后通过软件更新完成。
此外,中国制造商可以分离硬件和软件开发,建立独立的新能源汽车品牌,并获得融资和地方政府支持。还有是国家层面对电池和材料技术的投资,早期让供应商参与,并且在某些情况下利用垂直整合。
最后则是通过组织结构和加班文化提高效率,传统汽车制造商的工人每月最多加班20小时,而中国新能源汽车制造商的员工每月加班时间最多可达140小时。
《经济学人》(The Economist)报道,中国与西方的电动汽车贸易战升温,但马斯克领导下的特斯拉却以某种方式逃脱了最糟糕的情况。
(来源:The Economist)
今年5月,作为针对中国科技广泛攻击的一部分,美国对中国电动汽车征收了100%的关税。7月2日,加拿大就其所谓的中国在电动汽车行业的“不公平贸易行为”展开磋商。两天后,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征收37.6%的临时关税生效。
7月10日,在对欧洲白兰地发起反倾销调查的象征性举措几天后,中国商务部称不会坐以待毙。中国商务部表示,将研究欧盟的关税是否对自由贸易构成壁垒。
文章提到,在中国拥有大量业务的西方汽车公司担心自己会卷入这场竞争,它们可能会成为这场日益激烈的冲突中早先受害者的牺牲品。中国政府机构已被要求撤下IBM、微软和甲骨文等美国公司生产的软件和硬件,表面上是出于国家安全考虑。
另外,一些官员甚至被告知不要购买苹果的iPhone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