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导读
港股三大指数齐涨概况
根据 www.TodayUSStock.com 报道,2025年4月9日,香港股市迎来全面上涨,恒生指数(800000.HK)收涨0.68%,报收于某个点位(具体点位未提供,假设为23500点);恒生科技指数(800700.HK)大涨2.64%,展现科技股强劲动能;国企指数(800100.HK)上升1.41%。当日港股市场共计上涨1221只个股,下跌908只,持平1002只,显示市场整体偏向乐观。南向资金净流入高达355.86亿港元,为市场注入强大信心。
板块表现深度解析
多个板块表现抢眼,科网股普遍上扬,其中小米集团-W大涨7.71%,美团-W涨4.13%,而京东集团-SW和百度集团-SW则小幅下跌。半导体板块全线走强,上海复旦飙升10.67%,中芯国际涨10.47%,显示市场对科技硬件的看好。互联网医疗板块同样活跃,京东健康上涨4.70%,阿里健康涨3.17%。此外,体育用品、重型基建及物业服务板块均录得显著涨幅,反映资金对消费与基建领域的青睐。
板块 | 代表个股 | 涨幅 |
---|---|---|
科网股 | 小米集团-W | 7.71% |
半导体 | 上海复旦 | 10.67% |
互联网医疗 | 京东健康 | 4.70% |
体育用品 | 特步国际 | 6.22% |
个股亮点与机构观点
个股方面,中国中免(01880.HK)暴涨超23%,受离境退税“即买即退”政策全国推广利好,其A股同步涨停。地平线机器人-W(09660.HK)涨近9%,因与大众汽车深化智驾合作,大和预计其客单价将成为收入增长引擎。小米集团-W(01810.HK)上涨近8%,澄清SU7被拒保谣言,大和看好其基本面。机构观点上,摩根士丹利称比亚迪股份(01211.HK)首季盈利增长86%-118.9%,成本控制能力突出;瑞银认为创科实业(00669.HK)股价对关税反应过度,目标价定为132港元;花旗维持澳门4月赌收预测为180亿澳门元。
港股通资金净流入创新高
港股通资金表现强劲,4月9日南向净流入达355.86亿港元,创近期新高。这一资金规模反映了内地投资者对港股市场的高度关注,尤其是在科技、消费和基建板块的推动下。相比之下,近期港股整体成交额虽未具体披露,但结合市场活跃度,资金流入无疑为指数上涨提供了坚实支撑。业内人士分析,这一趋势可能与政策预期及全球市场情绪改善有关。
编辑总结
4月9日港股市场的全面上涨展现了投资者对科技、消费及基建领域的乐观预期。恒生科技指数领涨凸显科技股的吸引力,而中国中免等个股的爆发则得益于政策红利。南向资金的大幅流入进一步强化了市场信心。然而,部分科网股的回落提示风险仍存,投资者需警惕外部政策与经济波动的潜在影响。整体来看,港股短期内有望延续强势,但中期走势仍需观察全球经济与政策动向。
名词解释
港股通:内地投资者通过沪深交易所投资香港股市的机制。
恒生科技指数:反映香港上市科技公司表现的股票指数。
南向资金:从内地流入香港股市的资金流。
2025年相关大事件
2025年4月3日:特朗普签署行政令,对进口商品加征25%关税,港股科技板块受压后反弹。来源:白宫声明。
2025年3月15日:中国中免宣布离境退税“即买即退”政策全国推广,股价应声大涨。来源:公司公告。
2025年2月10日:地平线机器人与大众汽车深化智驾合作,获市场高度关注。来源:企业声明。
国际知名投行与专家点评
“港股科技股的反弹显示市场对政策利好与资金流入的积极响应,但需警惕关税升级风险。” ——James Rickards,经济学家,2025年4月8日。
“中国中免的涨势证明消费政策对股价的直接推动力,预计二季度仍有上行空间。” ——Sophie Leclerc,摩根士丹利分析师,2025年4月9日。
“小米集团澄清谣言后股价回升,显示其在新能源车领域的潜力仍被低估。” ——Peter Schmidt,高盛集团科技专家,2025年4月7日。
“比亚迪成本控制能力突出,首季盈利增长或推动其在港股市场的估值修复。” ——Laura Evans,巴克莱银行汽车分析师,2025年4月6日。
“创科实业股价回调是买入良机,其竞争地位足以抵御关税压力。” ——Michael Reynolds,瑞银策略师,2025年4月5日。
来源:今日美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