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拉德·塞特瑟是美国对外关系委员会的高级研究员,曾在美国政府多个部门任职,包括担任美国贸易代表的高级顾问以及财政部副助理部长。他在纽约时报的专栏中认为,中美两国的经济政策会让世界经济陷入更大豆困境。

特朗普愿意使用强制性关税,这对战后经济和政治秩序构成了严重威胁,为全球贸易带来了不可预测性,使得贸易伙伴难以做出反应,企业更是几乎无法进行规划。
但他并不是世界经济面临的唯一风险,甚至可能不是最大的风险。真正的威胁可能来自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他采取更具战略性和精心调整的产业和经济政策,从根本上扭曲并损害了全球贸易。
贸易通常指进口和出口的总和。但习近平改变了这一概念,彻底颠覆了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的贸易互动,至少在制造业领域如此。
过去六年,中国每年增加的制造业进口额平均仅为150亿美元,考虑通胀因素后几乎没有增长。而制造业出口则增长速度超过十倍,每年增加超过1500亿美元。
就制造业而言,与中国的贸易几乎成了一条单向通道。
如今,中国主导全球制造业,贸易顺差远超德国和日本在战后出口繁荣时期所创下的纪录。世界各国虽然能获得廉价的中国产品,但却难以向中国出口同等规模的商品。
各国的出口行业因此受到冲击,招聘减少——德国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
习近平之所以采取这样的政策,是为了弥补中国政府对国内经济的管理不善。问题的根源可以追溯到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
当时,危机导致中国出口下滑。政府本可以通过支持家庭收入、减少对低收入工人和国内消费征收的高额税收(这些税收用于资助中国政府运作),来增强中国消费者购买本国产品的能力。
这样的做法将有助于中国向更加可持续的经济模式过渡,实现工业、贸易、投资和消费的平衡发展。
然而,中国领导层选择了另一条道路,将庞大的家庭储蓄引导到一场巨大的投资热潮中。全国修建了大量桥梁、道路,尤其是公寓。这种建设及其带来的经济活动,使中国在增长方面稍微减少了对出口的依赖。
然而,这种模式也制造了房地产泡沫。当习近平在2020年开始打压房地产行业时,他引发了一场持续至今的深度房市低迷。

习近平对新冠疫情的应对措施也加剧了这一问题。为了缓解疫情带来的经济冲击,世界各地的发达经济体纷纷扩大政府支出,以支持消费者支出。
然而,在疫情最早暴发的中国,政府却没有采取类似的重大刺激措施,也没有向家庭提供财政支持。习近平从意识形态上反对直接向民众发放资金或任何带有福利性质的措施,他认为消费刺激(不同于投资)不会创造持久价值。
因此,当美国等国的消费者开始恢复消费,包括购买中国商品时,中国经济依靠其他国家的财政刺激复苏,同时将全部精力投入制造业,以弥补房地产市场疲软带来的增长缺口。
换句话说,习近平让中国的贸易伙伴和竞争对手,为中国政府错误的房地产投资以及长期未能增强国内消费能力埋单。
当然,中国仍然进口大宗商品和自然资源,例如石油和铁矿石,以及目前尚未掌握制造技术的先进半导体。然而,中国在制造业和出口方面的主导地位,已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
以汽车行业为例,这一行业长期以来都是许多工业化国家的支柱产业。大约20年前,中国在汽车制造领域几乎没有影响力。但到了2018年,中国每年可生产4000万辆燃油汽车,远超国内市场所需的2500万辆。
此后,在政府对行业的大规模补贴推动下,中国新增了2000万辆电动汽车的年产能,并可能很快达到3000万辆。而全球汽车年需求量为9000万辆,中国的产能已接近其中的三分之一。
这种模式在多个行业中不断重复。中国常年生产全球一半以上的钢铁、铝和船舶。在清洁技术领域,如太阳能电池和电池,中国的产能远超当前全球需求,外界担忧中国可能会在存储芯片和汽车芯片领域复制这一模式。
此外,为了弥补国内钢铁需求因房地产崩溃而下降的问题,中国政府通过补贴新工厂的建设和设备采购,使这些工厂使用国内钢铁生产更多的制造业出口产品,投放海外市场。
总体来看,中国的出口增长速度是全球贸易增长的三倍。这意味着,中国的成功是以其他国家制造业的衰退为代价的。各国制造商越来越难以竞争,并面临被迫退出中国所瞄准行业的压力。
由于中国房地产市场仍然低迷,这一趋势没有任何减缓的迹象。这种格局将导致全球经济演变为:中国无需其他国家的工业投入,但其他国家却依赖中国产品,从而使它们更容易受到北京的政治和经济压力。
特朗普的关税政策进一步加剧了这一问题。真正的威胁并非关税本身。即便是特朗普在总统竞选期间提出的对所有进口商品征收10%的普遍关税,这种重大政策变化本身也不会从根本上颠覆全球贸易。
只要他止步于此,美国消费者会面临更高的价格,美国出口商会遭到其他国家的报复,但美国仍将继续进口大量商品,全球制造商可以填补部分美国出口商失去的市场,各国也能够提前做好应对计划。
然而,特朗普的不可预测性使这种规划变得极为困难。如果他让美国与全球贸易脱钩,没有哪个国家能够完全吸收中国的出口。
欧洲经济增长停滞,而印度和巴西等主要新兴经济体则担心中国进口商品削弱了本国产业竞争力。如果全球市场无法消化中国的出口,中国经济将陷入困境。唯一的出路是习近平对中国经济进行根本性改革,但他似乎坚决反对这样做。
习近平坚持单向贸易模式,而特朗普则常常表现得像是完全不相信贸易。两人之间的政策博弈,使全球经济面临更艰难的处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