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X168财经报社(香港)讯 据香港《南华早报》最新报道,有明显迹象表明,外商投资企业在中国的黄金时代即使没有结束,也已经失去了光芒,生态系统看起来更像是一个限制增长的镀金笼子。
(来源:南华早报)
近年来,外国企业在中国经济中所占的份额以及相关性和盈利能力不断下降。它们已经从中国发展热潮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包括引进外部技术和管理知识,变成了#中国经济#边缘似乎越来越无足轻重的部门。
2023年,中国外国实体的工业产出同比仅增长1.4%,低于国有企业5%的增速,这是复苏不平衡的一个明显迹象。
其中许多集中在经济更有活力的沿海地区的企业,甚至出现了负增长。 而在拥有中国最大外资企业总部集群的上海,2023年全年外资工业产值下降5.4%,而国有企业增长5.3%。
1月至11月,在南方制造业重镇广东,外资制造业收缩1.7%,而国有企业则增长7.3%。
随着地缘政治冲突和贸易争端开始蔓延,失衡的迹象在#新冠疫情#爆发之前就已经显现出来。
2018年,外国制造商的产出增长了4.8%,而国有企业的产出增长了6.2%,这是自2013年以来外国企业在这方面首次落后于国有企业。
2021年是唯一的例外,因为外国产出的恢复速度略快于国有企业产出,而2020年的比较基数较低,当时疫情导致商业和生产陷入困境。
如今,与国有企业相比,大量外国企业在#中国经济#复苏中相对落后,国有企业的竞争力增强,而外国企业则更容易受到北京加强国家安全控制的影响。
上海中欧国际工商学院(CEIBS)经济学教授朱天表示,因此,在阴暗的商业环境中,问题不断盘旋,外国公司不仅想知道它们可能会在多大程度上因国有部门的扩张而被边缘化或缓解,而且更根本的是,一个更加内向的中国是否仍然需要或欢迎他们的投资。
“外资企业被国有企业超越的原因可能是国有企业和外资企业受到的政策影响截然不同。 一些政策可能有利于国有企业,却损害了其他企业的利益,”
朱天:说“外资企业更容易受到市场波动和周期的影响,还有信心下降的因素……外资企业和私营企业的增长速度低于国有企业,不符合市场经济规范。”
私营经济“困难重重”
事实上,中国的私营经济也面临着类似的问题。 近年来,当国有部门的份额逐渐上升时,就会受到挤压。
尤其是中小型外国企业,在过去的一年里,由于国家经济复苏的坎坷和地缘政治的复杂性,其增长逐渐放缓。
据当地媒体报道,总部位于美国的中型网络安全公司趋势科技于11月决定剥离其中国业务,其位于江苏省南京市的研究中心裁减了至少70名研究人员。
一名自称为该公司员工在微博上表示:“我们被告知要离开,因为当大公司和政府机构更喜欢国产产品和杀毒软件时,销售额下降了,正如采购通知中所见。”
另一位人士表示:“公司并没有抱太大希望。”
江苏是中国吸收外国直接投资最多的省份之一,去年外国工业产值仅增长了0.8%,而国有企业产值增长了6.4%。
外资疑虑不减
尽管去年经济增长乐观,但北京仍面临着促进强劲经济增长、创造足够就业机会、解决多年来未见的低需求和疲弱预期的严峻挑战。
中国欧盟商会会长Jens Eskelund指出,外国企业都是以利润为动机的,只有在有需求时才会进行投资。但对于国有企业来说,“情况就会有所不同”。
他表示:“并不是外国公司停止了投资,而是因为他们看不到以前看到的增长,他们想知道是否还会寻找底部,或者是否会在2024年看到稳定,” “许多因素表明我们不会看到显着、快速的反弹。”
相比之下,国有企业通常被赋予政治承诺,以缓冲其经营所在关键行业的影响或引领复苏。
全球物流巨头JAS中国业务首席执行官Marco Civardi表示,近年来,在中国的外国公司经历了比新冠疫情之前更具挑战性和复杂性的商业环境。
常驻上海的Civardi表示:“我们正在不断调整战略,将中国视为机遇。中国经济增长已进入新常态。消费、房地产市场、股市和贸易方面的逆风并未减弱。”
多个外国商会表示,多年来,尽管北京做出了崇高承诺,但在解决长期存在的问题上却几乎没有取得进展,这些商会的成员仍然受到国家和数据安全法合规、跨境数据流动和市场准入障碍等问题的困扰、以及政策的不可预测性和法律解释和执行的局部偏差。
与此同时,北京方面力求在高科技领域实现自力更生,加上更加内向的决策基调以及在地缘政治复杂性加剧的情况下对国家安全的重视,导致外国企业情绪疲软且谨慎。
中国商务部外资司司长朱冰在本月早些时候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国务院2017年公布的24条政策措施中承诺的措施和批准率超过60%。八月已经实施,其调查显示外国公司的反应“极其积极”。
中国最高经济规划机构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还誓言要进一步筛选所谓的负面清单。该清单列出了限制或禁止外商投资的领域,旨在消除制造业的所有准入壁垒。
商务部门还表示,商务部将更好地利用在线门户网站,供外国企业提出投诉,特别是中小企业,因为它们的困境和担忧通常不会受到重视。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Pan Yuanyuan去年在北京的一次研讨会上表示,中国应该通过吸引更多外国中小企业来加速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