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X168财经报社(香港)讯 据香港《南华早报》最新报道称,一项新的调查显示,尽管多重阻力和不确定性削弱了中国作为投资目的地的吸引力,但随着竞争的加剧提高了门槛,且中国市场的吸引力大到无法回避,大多数德国企业仍计划留下来。
(来源:南华早报)
中国德国商会周三(1月24日)发布的2023/24年度商业信心调查显示,54%的受访企业认为,与其他市场相比,中国的投资吸引力正在下降。
尽管有降低风险的呼声,但仍有同等比例的人计划在未来两年增加投资。
日益收紧且不稳定的监管环境削弱了外国商界对华信心。
德国商会华北分会执行董事Jens Hildebrandt表示:“如果我们现在询问企业,我会说,这些企业比10月份的情况要稍微不那么乐观。”
三分之一的受访者认为“法律不确定性”是最重大的监管挑战。
报告显示,超过一半参与公共采购,即向中国政府和国有企业销售商品和服务的公司均遇到了障碍,例如缺乏透明度和“购买中国产品”政策。
由于缺乏透明度和经济复苏疲弱导致外资大量外流,中国政府正在寻求恢复信任。
据中国商务部称,尽管2023年新设外商投资企业数量增长40%,总数达到53,766家,但以人民币计价的实际使用外资同比下降8%,至三年来新低1.1万亿元。
调查还指出,在华德企在此期间面临一系列挑战,包括来自本土企业的竞争加剧、市场准入不平等、经济逆风和地缘政治风险。
中国德国商会(华南和西南地区)主席Ulf Reinhardt表示:“去年对在华经营的德企来说是一次现实检验,” “当前的监管环境削弱了德企的竞争力,而这些企业决心取得成功并利用中国市场的创新潜力。”
主席还补充,德企认为市场增长将取决于解决关键的结构性问题。
报告指出,尽管83%的受访企业认为中国经济正面临下行轨道,但其中64%的企业认为“经济放缓是暂时的”,并预测将在未来一到三年内反弹。
“中国市场的潜力依然存在,但中国市场的吸引力正在发生变化,在中国盈利不再像过去那么容易,因为市场发生了变化。 机遇依然存在,挑战和风险也同样存在。”
德国一直是中欧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随着中国企业在工业和汽车领域竞争力的增强,德国企业的创新门槛也随之提高。
报告显示,在汽车行业,11%的公司将其中国竞争对手视为创新领导者,58%的公司预计这些公司将在未来五年内担当这一角色。
“供应链多元化”策略
然而,鉴于在中国经营的风险不断上升,包括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和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近一半的受访企业表示,他们已采取措施加强风险管理。
这些步骤包括建立独立于中国的供应链、在中国境外设立更多业务,以及在中国本地化研发业务。
最后,中国德国商会呼吁中国政策制定者采取促进公平竞争、增强投资者信心的措施,为外国企业创造真正公平的竞争环境。
“需要建立信任,这样投资才能再次发生,我们需要的是提高法律确定性和透明度。”
“简化跨境数据传输很重要,但在法律法规中语言模糊的其他领域也是如此。知识产权保护也是另一个不会消失的话题。”
该报告10月份对机械和工业设备、汽车和商业服务等行业的566家会员公司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91%的公司计划继续在中国开展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