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X168财经报社(香港)讯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承诺保持经济开放,坚持“开放则兴,封闭则衰”立场,11月单方面允许6国免签入境后,新政策刺激12月激增39%游客访华。周四(12月7日),中国与新加坡寻求建立30天相互免签证旅行安排以促进人员流动。
据Business Times报道,新加坡和中国正在寻求建立相互的30天签证安排,因为两国都试图将旅行推回到或超越新冠疫情前的水平。周四,新加坡副总理黄循财在中国天津举行的第十九届双边合作联委会(JCBC)上表示,两国之间的人员流动一直在改善,航班连通性已接近新冠疫情前的水平。#中国经济#
(来源:The Business Times)
他说道:“我们希望在直航连接方面达到新冠疫情前的水平,甚至超越新冠疫情前的水平,新的免签证安排旨在支持这一目标。”
黄循财补充称,建立这一新的旅行安排还将“巩固新加坡和中国金融关系的基石。这是黄循财首次与中国国务院副总理丁薛祥共同主持新加坡和中国的JCBC。这也是新加坡总理李显龙与习近平会面后,两国于4月正式将关系升级为“全面、高质量、面向未来的伙伴关系”以来的首次会面。
据彭博社此前报道,中国12月1日起允许法国、德国和意大利等国公民免签入境。该国还将取消对来自西班牙、荷兰和马来西亚游客的入境签证要求。此举自今年12月1日起生效,持续至2024年11月30日,将允许来自这些国家的休闲、商务和家庭旅客在中国停留最多15天,无需签证。
中国外交部最近强调新政策的积极影响,出入境数据显示,12月前三天,来自法国、德国、意大利、荷兰、西班牙和马来西亚的近18000名旅客中,约有7000人通过免签证进入中国。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表示,12月前三天,这些国家的游客数量比11月最后一天日均增长39%。他也提到,中国商务部将继续致力于进一步调整签证政策,改善跨境旅行条件。
新冠疫情爆发后,中国暂时停止对文莱、日本和新加坡公民提供免签证入境。尽管文莱和新加坡于7月恢复了免签证入境,但日本却没有享受同样的待遇。在此期间,中国当局宣布恢复对新加坡和文莱公民免签入境,方便他们入境。此外,两国还恢复了15天免签入境选项,促进出行更加顺畅。
如今,中国寻求进一步扩大新加坡旅行签证,将关系推上更高楼层。
除一众欧洲国家,马来西亚在最新开放政策下特别显眼。
马来西亚驻北京大使诺曼·穆罕默德(Norman Muhamad)在12月1日表示,马来西亚已邀请习近平访华,该国还寻求将中国游客数量增加到每年500万人次,以推动经济增长。
(来源:Reuters)
路透社报道称,中国和马来西亚明年将庆祝双边建交50周年,马来西亚最近宣布中国游客将可以免签旅行30天,此举与泰国类似。
该国政府数据显示,今年截至6月的六个月内,马来西亚接待498540名中国游客,这一数字几乎是大流行前水平的1/3。相比之下,泰国预计今年将有340至350万名中国游客。
诺曼补充说:“由于我们正在寻求更多来自中国的投资,马来西亚的免签证旅行也将有助于中国投资者来马来西亚寻找机会。”马来西亚今年的经济增长预计将达到政府4%的目标,部分原因是旅游业的强劲增长。
“我们希望习主席同意访问马来西亚,”他补充道。
中国外交部发布的照片显示,本周早些时候,中国外交部长王毅在纽约与马来西亚外长赞布里·阿卜杜勒·卡迪尔(Zambry Abdul Kadir)握手致意。
今年上半年,中国的外资流入和流出为840万人次,与疫情爆发前的2019年的9.77亿人次形成鲜明对比。
11月,中国还与哈萨克斯坦签署了免签旅行协议,并于11月10日正式生效。该协议最初于同年5月签署,允许两国公民前往对方领土旅游、商务或旅行。无需初次申请签证即可获得医疗服务。
此外,预计到2023年底,中国旅游业将对国民经济做出1.48万亿元的巨大经济贡献。这一预测比2022年的数字增长超过150%,去年该行业的贡献为1.48万亿元人民币,约合5830亿美元。该行业的增长凸显了该国加强旅游业的努力,以及其对整体经济格局的积极影响。
香港《南华早报》报道称,中国的免签证开放促使人们呼吁进行更广泛的政策转变,此举被视为具有经济意义。在中国单方面对多个国家实施免签政策后,专家呼吁制定更广泛的政策,以进一步展现诚意。
“扩大开放措施将提振信心、鼓励投资,”文章中提到。#2024宏观展望#
(来源:SCMP)
习近平在刚过去的亚太经合组织(APEC)峰会期间强调,坚持开放导向。亚太发展的经验告诉世界,“开放则兴,封闭则衰”。
他继续补充说:“我们要维护自由开放的贸易投资,支持并加强以世界贸易组织为核心的多边贸易体制,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反对将经贸问题地缘化、武器化、泛安全化。”
在11月5日向第六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的致函,习近平指出,世界经济复苏动力不足,需要各国团结合作,中国永远是全球发展的重要机遇。他表示,中国将坚定不移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