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人的报道说,和美国的关税战不是中国领导人习近平唯一关心的事情。

在北京,春日的暖意已经吸引人们排队光顾提供户外用餐的餐馆,时尚购物区也变得更加拥挤。
36岁的投资者贾先生表示,他并不在意美国的关税。他站在朋友的纸杯蛋糕店外说,特朗普加征的关税表明美国被中国的崛起所威胁。
他说,美国的力量正在衰退,“说实话,现在这个世界,你能感觉到霸权真的很难实现。”
贸易战在中国无处不在。国家媒体正在大力宣传习近平对“多边主义和国际贸易规则”的支持。新闻播报中不断强调习近平在访问东南亚期间“创造发展机遇”和支持“区域经济一体化”,以应对“让美国再次伟大”式的保护主义。
中国警告其他国家,如果屈服于美国的施压而对中国征收关税,中国将进行报复。有迹象表明,中国这种“软硬兼施”的策略正在奏效。4月22日报道称,本周日本首相石破茂将递交一封致习近平的信,旨在维持中日贸易关系的稳定。
然而,对中国领导人而言,更重要的是国内局势。
一位前美国高级情报官员表示,中美关系以及与世界的关系,“并不在他彻夜难眠的事务清单前列”。这其中一部分考量涉及贸易战对中国国内经济的影响,另一部分虽不被广泛注意却至关重要:就在经济正面临前所未有的逆风之际,习近平对高层官员持续进行的反腐和忠诚整肃行动,也在引发动荡。
官员们抓住了一些显示中国具备抗关税能力的数据。4月16日,他们宣布中国第一季度同比增长5.4%,高于预期,也超出了全年5%左右的增长目标。这个数据受到刺激政策和关税前出口“抢跑”的支撑。根据彭博社的数据,截至4月20日的一周内,处理的集装箱数量同比增长了10%。
尽管如此,经济学家仍预计经济将大幅放缓。根据高盛的一项调查,货运活动的指标显示未来将出现下滑。在“解放日”之前,瑞银预测2025年增长为4%。如今预计为3.4%,前提是关税保持不变。
中共领导人对社会稳定高度敏感,习近平将密切关注出口和工业放缓如何影响本已脆弱的公众信心。有迹象显示出不安。摩根士丹利在本月关税升级后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中国各大城市中44%的2000多名受访者担心自己或家人可能失业,许多人将原因归咎于加征的关税。
这是自2020年疫情期间该银行开始进行此类调查以来的最高比例。
就中美谈判实力对比而言,国内信心的减弱必须与美国那边的混乱相权衡。4月22日有消息称,财政部长贝森特在一次私人会议中安抚投资者,表示中美之间最终会达成贸易协议。
尽管如此,习近平眼下很可能会推出更多刺激措施,以支撑消费。
“我们有能力也有信心应对外部挑战,”一位统计部门官员说。
政治局将在4月下旬召开会议,届时可能会出台更多刺激住房、消费和工业的措施。
在这次政治局会议上,习近平的另一个国内重点也可能浮现:对军方永无止境的整肃。政治局一名成员自3月初以来未公开露面。他是中央军委副主席何卫东,是军队第三号人物。他缺席了4月初在北京举行的一次植树活动,当时习近平和其他军委成员都在场。
4月8日至9日举行的一场外交会议上,国家电视台未见他身影。另一位副主席张又侠与其他政治局成员出席了会议。如果何卫东已被整肃,他将是自1967年以来被免职的军委中军衔最高的现役军官。
这将显示习近平的军方整肃行动远未结束。
2023年10月,时任国防部长李尚福被打击。2024年11月,海军上将、政治工作部负责人苗华被立案调查。3月,军委反腐机构高级成员、陆军中将唐勇被撤销全国人大常委顾问职务。
这类震荡并非小事件,解放军是中共的核心组成部分。根据美国情报界说法,整肃可能削弱了解放军的作战能力。
要理解中国,必须关注贸易战带来的经济影响与党内高层动荡之间的互动。在某种情况下,贸易战可能迫使中国推动经济自由化,减少国家主导投资,转向刺激消费,放松对创业者的限制,同时加强与邻国的关系。但在更偏执的环境下,中国可能会转向民族主义,以动员公众。这种倾向已经显现。
4月15日,中国情报部门负责人陈一新警告称,中国必须“坚决打赢这场全面的反霸权战争”。中国大陆针对台湾的“灰色地带”威慑行动也在高强度进行。
对习近平来说,比起外部世界,甚至比起国内局势,最重要的可能还是他自己的地位和历史定位。这将在2027年中共下次党代会上决定,许多分析人士预计他届时将谋求连任第四个任期。
接下来的24个月,或许将是他面临的最大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