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8日晚间,东方盛虹(000301.SZ)发布了2024年度报告及2025年一季度财报。2024年东方盛虹实现营业收入1376.75亿元,年末总资产规模达2043.12亿元,展现出较强的经营实力与资产规模优势。
截至2024年末,东方盛虹的丙烯腈、EVA、MMA产能均保持行业领先地位,核心产品竞争优势明显;公司聚焦炼化下游高新产品研发与生产,多个新能源新材料项目投产落地。
2025年一季度,东方盛虹延续了稳健的发展态势。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03.09亿元,归母净利润3.41亿元,同比增长38.19%。值得注意的是,盛虹石化集团有限公司、盛虹(苏州)集团有限公司等股东于2025年已完成部分增持,反映出股东对公司未来发展前景的信心。
总资产增超14%至2043.12亿元,经营现金流、货币资金充沛
2024年,东方盛虹紧跟高端化、数智化、低碳化的行业发展趋势,全力推进战略新兴产业转型。公司围绕新能源材料、高性能新材料、低碳绿色产业,持续构建“1+N”产业格局,即以核心原料平台为基础,延伸出新能源、新材料、电子化学、生物技术等多元化产业链条。
在这一战略指引下,东方盛虹全年实现营业收入1376.75亿元,连续第二年突破千亿元大关;总资产达到2043.12亿元,较2023年末增长14.24%,规模实力进一步增强。
制作:金融界上市公司研究院;数据来源:东财Choice
从财务数据来看,2024年,东方盛虹合同负债达24.85亿元,与2023年相比提升9.33%,这表明其化工等相关产品的市场需求比较旺盛,订单相对充足。同时,东方盛虹的经营性现金流净额达104.75亿元,同比增长25.55%;货币资金达到136.36亿元,同比增长36.23%,资金储备充足,为后续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
“1+N”产业布局,EVA、丙烯腈等多个化工产品产能稳居行业龙头
2024年,东方盛虹依托炼化一体化、醇基多联产、丙烷产业链项目,搭建起“大化工”综合化学原材料供应平台,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1+N”产业布局。从经营产品来看,主要涵盖石化及化工新材料、炼油产品和涤纶丝三大类。
制图:“1+N”发展战略规划下的产业链矩阵,来源:东方盛虹年度报告
在这三类板块中,石化及化工新材料表现尤为突出,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804.20亿元,占东方盛虹总营业收入的58.41%。该类产品以原油、甲醇、丙烷为核心原料,借助大炼化、MTO、PDH等主体装置,先生产乙烯、丙烯等烯烃产品,再以烯烃为中间产物,进一步加工成丙烯腈、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EVA)、环氧乙烷(EO)及其下游衍生产品。
EVA正是东方盛虹众多产品中的“明星”。EVA凭借高透明度、强耐久力、出色黏着力、低熔点以及易加工等特性,广泛应用于光伏、发泡、电线电缆、热熔胶等领域。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光伏新增装机容量达277.57GW,同比增长28.3%,光伏产业的蓬勃发展为EVA市场带来广阔空间。东方盛虹作为国内少数同时掌握光伏级EVA自主核心生产技术的企业,旗下控股子公司斯尔邦石化在EVA行业的市场份额和技术实力上均处于行业领先地位。截至2024年底,斯尔邦石化EVA产能达每年50万吨,且全部可用于生产光伏级EVA粒子,产品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除EVA外,东方盛虹在其他石化及化工新材料领域同样实力强劲。截至2024年末,公司丙烯腈总产能达每年104万吨,MMA产能达每年34万吨,均稳居行业龙头。
此外,在聚烯烃POE领域,东方盛虹自2022年9月建成每年800吨POE中试装置并成功产出合格产品后,正全力推进首套大规模POE工业化装置建设,目前每年10万吨POE工业化装置建设工作持续推进,致力于打造“EVA+POE”的光伏新材料产业布局,巩固自身在化工新材料领域的优势地位。
东方盛虹的炼油产品板块同样表现稳健,2024年实现营收278.57亿元,毛利率维持在21.74%的较高水平。全年炼油产品产量426.01万吨,销量424.74万吨,产销基本平衡。
这一成绩得益于盛虹炼化一体化项目的“少油多化,分子炼油”创新理念。该项目配备每年1600万吨炼化一体化装置、每年240万吨甲醇制烯烃(MTO)装置及每年70万吨丙烷脱氢(PDH)装置,实现“油头”“煤头”“气头”三种烯烃制取工艺全覆盖,产品以国内市场为主,市场竞争力突出。
积极构建绿色产业链,研发费用逐年稳步增长
在“双碳”目标的驱动下,石油石化行业在持续推动绿色变革。东方盛虹以“低碳、零碳、负碳”三位一体的战略布局,构建起贯穿上下游的绿色产业链,持续丰富绿色产品矩阵。
在聚酯化纤领域,东方盛虹推出创新产品——“reocoer芮控”碳捕集纤维。该产品通过先进的碳捕集技术,将工厂排放的二氧化碳“变废为宝”:先将二氧化碳捕捉并转化为绿色乙二醇,再与精对苯二甲酸(PTA)聚合制成碳捕集纤维,大幅降低生产过程中的碳排放。
凭借这一绿色技术,聚酯化纤板块的经营主体国望高科成功获评国家级“绿色工厂”。不仅如此,在石化及化工新材料板块,斯尔邦石化、虹港石化同样跻身国家级“绿色工厂”行列,彰显东方盛虹在绿色制造领域的实力。
绿色低碳的背后,是东方盛虹对科技创新的持续加码。2024年,公司研发投入高达8.32亿元,同比增长23.94%。目前,东方盛虹拥有640项专利(其中发明专利229项),研发团队规模达3797人。这些技术成果和人才储备,为公司绿色低碳转型提供了支撑。
制作:金融界上市公司研究院;数据来源:东财Choice
展望未来,东方盛虹将以差异化、技术创新、高附加值、绿色环保为方向,深耕新能源、新材料和绿色低碳产业。同时,公司将积极拥抱人工智能浪潮,通过强化AI基础设施建设、深化产业场景应用,在石化炼化、新能源新材料、高端纺织等领域探索“新质生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