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皮秀,张之尧近期对鹏辉能源进行研究并发布了研究报告《短期利润承压,新品+出海提供增长潜力》,给予鹏辉能源增持评级。
鹏辉能源(300438) 事项: 公司发布2024年年报及2025年一季报。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9.61亿元,同比增长14.83%;归母净亏损2.52亿元,同比由盈转亏,主要由于锂电池市场价格竞争激烈。公司计划不派发现金红利,不送红股,不以公积金转增股本。2025年第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6.90亿元,同比增长5.83%;归母净亏损0.45亿元。 平安观点: 储能电池市场竞争激烈,公司收入和毛利承压。根据公司2024年业绩预告文字内容,2024年碳酸锂价格下跌和市场竞争两方面因素影响下,公司储能锂电产品单位售价降幅较大,从而影响了收入和毛利。年报业绩数据来看,1)营收端: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9.61亿元,同比增长14.83%。根据公司年报,InfoLink统计2024年全球储能电芯出货规模314.7GWh,同比增长60%。公司营收增速低于此值,主要由于储能锂电池单价降幅较大,以及市场竞争加剧等原因。2025年第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6.90亿元,同比增长5.83%。2)毛利率:2024年,公司销售毛利率为12.80%,较2023年(16.51%)减少3.71个pct。2025年第一季度,公司销售毛利率为14.19%,同环比有所回升。 计提减值影响2024年利润。1)费用和支出:2024年公司销售、管理、研发、财务四大费用率合计为11.62%,较上年同期减少0.08pct(销售费用会计政策发生变化,已追溯调整),费用率基本持平,费用控制良好。2024年,由于材料降价和市场竞争导致产品降价,公司计提了较大金额的存货跌价准备,2024年公司资产减值损失4.12亿元,占营收的比重为5.18%(2023年同期占比为2.98%)。由于个别客户信用问题,公司计提了较大金额坏账准备,2024年信用减值损失1.01亿元,占营收的比重为1.27%(2023年同期占比为0.46%)。计提资产减值损失和信用减值损失对2024年利润造成较大影响。2025年第一季度,公司四费率合计13.5%,资产和信用减值损失与营收之比分别为5.50%和0.83%,减值 iFinD,平安证券研究所 损失对一季度利润亦有一定影响。2)净利率:2024年公司销售净利率-4.06%(2023年同期为+0.96%),同比由盈转亏;2025年第一季度,公司销售净利率-2.73%,受资产减值损失影响,一季度仍处于亏损状态。 公司储能业务布局扎实,积极开展新品研发,后续仍有增长潜力。公司在储能电芯、特别是小储环节实力优良。根据公司2024年年报,高工产业研究院(GGII)、InfoLink、储能领跑者联盟(EESA)统计,公司2024年位居全球储能锂电池出货量TOP9、中国工商业储能系统(交流测)出货量TOP2、中国企业全球户用储能电池出货量TOP3。公司保持高质量研发创新,2024年在固态电池技术、风鹏600Ah+大电芯技术、大圆柱全极耳平台技术、高比能电池技术、储能系统集成技术和钠离子电池技术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固态电池领域,公司攻克氧化物基固态电池核心技术,产品兼具宽温域、针刺不起火等特性,产业化进程提速下,未来3-5年有望实现与液态电池成本持平。2024年,公司积极拓展海外布局,不断提升公司在全球储能市场的品牌力和市场力,已在美国、德国、日本、新加坡、印尼、印度、土耳其、西班牙、智利等地设立9大海外办事处,同时越南产品集成基地已稳步投产,辐射东南亚地区市场,全球交付能力不断提升。2025年,公司将持续三大业务板块并线发展:做强储能,做优消费,做细动力,加强储能全球布局,拓展消费和动力新兴行业/细分市场,增长后劲足。 投资建议:公司作为全球领先的锂电池制造商之一,聚焦储能电池赛道,实力优良。考虑到公司第一季度业绩为亏损,且国内新能源入市、海外贸易政策等因素导致需求存在不确定性,我们下调公司2025/2026年归母净利润预测为1.4/2.5亿元(前值为4.0/5.2亿元),新增2027年归母净利润预测3.2亿元,对应4月24日收盘价PE分别为82.5/45.9/36.0倍。公司储能锂电池业务布局扎实,三大业务板块规划清晰,加强现有市场布局的同时,在固态电池、大电芯等具有发展前景的技术方向稳步推进;全球储能电池市场有望继续增长,新兴市场潜力较大,公司储能电芯和工商储产品具有市场竞争力,我们仍认可公司长期价值,看好公司后续脱困后的增长潜力,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1.全球储能需求增长不及预期的风险。国内大储、工商储项目收益模式仍在探索中,收益的持续性存在不确定性,若后续年度储能项目商业回报不及预期,相关市场装机增速可能受到影响;海外市场方面,若欧美电池产业链相关政策产生变化,国内企业海外储能业务开展可能受到影响。2.电芯价格竞争加剧的风险。碳酸锂价格下降、招标企业集中采购模式的普及等因素下,国内储能电池出货价格持续下降,公司国内业务毛利率可能受到影响。3.应收账款坏账的风险。随着公司销售规模扩大,公司应收账款规模随之增加,应收账款存在潜在的坏账风险。
最新盈利预测明细如下:
该股最近90天内共有1家机构给出评级,买入评级1家。
以上内容为证券之星据公开信息整理,由智能算法生成(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不构成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