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能源转型与碳中和目标的双重驱动下,汽车行业新能源化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近年来乘用车新能源渗透率“狂飙”式增长也验证着这一观点。然而,在关乎国家经济命脉的商用车领域,仍在探索新能源化的最佳路径。由于商用车使用场景复杂多样,纯电动在续航里程、低温性能衰减以及氢燃料电池成本高昂的局限性被格外放大。在这一背景下,甲醇能源凭借其清洁、经济、储运便捷等优势,正成为商用车新能源化的破局关键。
其实,甲醇在汽车领域的应用并不是近些年才崭露头角。作为甲醇技术的先行者,吉利已深耕甲醇领域20载,旗下远程新能源商用车近年来通过战略性构建醇氢生态,在商用车新能源领域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发展道路,醇氢电动产业生态的风口已来。
4月25日,正值上海车展期间,远程新能源商用车与博世商用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充分发挥在新能源商用车领域的资源与技术优势,围绕醇氢电动技术研发、核心系统集成及全球化市场布局展开深度合作,共同构建醇氢电动生态体系。此次合作也标志着远程商用车继与采埃孚、沈阳金杯等企业联手后,进一步整合行业顶尖资源,推动甲醇全产业链商业化落地。
博世入局醇氢生态,远程“朋友圈”再添技术巨头
此前,博世发布的《双碳目标下绿色甲醇在交通领域的应用场景》白皮书中就提到,绿色甲醇是极具竞争力的交通运输行业实现碳中和的有效路径。在能源转型与碳中和的全球浪潮下,甲醇赛道正迎来历史性拐点。随着博世、采埃孚等国际巨头加速布局甲醇技术领域,“油转醇”时代已进入产业化爆发期,绿色甲醇技术的研发与应用持续加速。
博世作为全球知名的汽车技术供应商,在汽车零部件研发和生产方面拥有强大的实力。博世目前已量产多种应用在甲醇燃料商用车发动机的配套产品,通过产品硬件结合软件功能的协同开发,助力甲醇发动机在可靠性、动力性、经济性和环保性上实现全面提升。此次合作之后,双方也将在能源生态建设领域紧密合作,在市场上互为生态合作伙伴。这不仅助力远程醇氢电动技术进一步增强市场竞争力,也是扩容醇氢电动产业生态“全球朋友圈”的重要一步。就在今年下半年,双方联合开发的首批1000台新能源商用车计划投放国内和海外市场,进一步加速产品的全球推广。
这一合作并非远程商用车首次与国际头部供应商深度绑定。去年6月底,远程商用车即与德国汽车零部件巨头采埃孚首次签署战略合作协议。结合双方分别作为主机厂与零部件供应商的优势形成有效的技术互补,共同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醇氢电动为核心的全系列新能源商用车产品。随着合作关系的持续深化,数月后,双方又进一步签署了合作备忘录,合作扩展至系统性的场景化解决方案,满足用户多元化需求。
全产业链布局提速,甲醇经济“中国模式”成型
从"硬件赋能"到"软硬协同",远程已在醇氢生态建设上积极布局,其合作伙伴也已覆盖能源巨头、整车及零部件企业与地方政府,打通了覆盖甲醇全产业链的生态体系。
沈阳金杯的转型是远程生态协同的典型案例。远程与沈阳金杯合作,将远程新能源技术的导入,助力金杯品牌焕新,还计划在 2025 年推出针对辽沈地区特别定制的醇氢电动车型。考虑到我国北方地区冬季寒冷且漫长,纯电动车续航衰减严重,冬季不敢开空调的情况屡见不鲜。而醇氢电动在寒区兼顾经济性、适用性与舒适性的综合优势,通过醇氢电动客车在大庆、天津的实际运营表现,每公里较纯电动节省0.2元,续航里程可达600公里,车辆温度维持在20-25℃,为北方寒区商用车新能源化提供了可复制的样板。
围绕甲醇制备端,远程在阿拉善参与打造的年产50万吨绿色甲醇示范项目,带动当地丰富的风光电资源的同时,未来全部达产后预计年减碳75万吨。在加注网络端,远程与中石化、中石油合作改造的甲醇加注站已经在多地运营。截至2025年3月,远醇旗下的“远醇”品牌在全国重点区域和重点路线已经建设600多个甲醇加注站,预计到2027年底,全国将建成4000个甲醇加注站,实现加甲醇像加油一样便捷。
此次引入博世,从技术开发到终端应用的产业链韧性将得到进一步强化,助力远程醇氢生态的技术实力和商业化进程持续强化。博世在白皮书中预测,以甲醇增程架构为核心动力单元的车辆,综合燃料使用成本进一步降低至柴油直驱车辆的60%-67%。这一数据不仅印证了醇氢电动路线的经济性优势,也预示了远程的醇氢生态或将成为商用车新能源渗透率突破的关键推手。
从采埃孚到博世,从金杯到“两桶油”,远程的醇氢生态“朋友圈”正以技术为纽带,撬动一场贯穿能源、交通、制造的产业革命。在这场甲醇经济的全球化竞速中,中国凭借全产业链自主可控的优势,已率先跑出“场景定义产品、生态赋能商业”的创新路径,或许正是甲醇时代全面来临的序章。
以上内容与数据,与界面有连云频道立场无关,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