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数字财富领导者

人形机器人行业观察:天工Ultra夺冠半马;宇树科技回应摔倒争议

2025-04-20 15:36:08
金融界
金融界
关注
0
0
获赞
粉丝
喜欢 0 0收藏举报
— 分享 —
摘要:4月19日,全球首场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在北京亦庄落幕。在这场技术与耐力的极限测试中,深圳优必选科技与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联合研制的“天工Ultra”以2小时40分42秒的成绩夺冠,成为赛事焦点。与此同时,宇树科技因客户改装机器人参赛引发争议,迅速作出回应

4月19日,全球首场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在北京亦庄落幕。在这场技术与耐力的极限测试中,深圳优必选科技与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联合研制的“天工Ultra”以2小时40分42秒的成绩夺冠,成为赛事焦点。与此同时,宇树科技因客户改装机器人参赛引发争议,迅速作出回应,强调机器人性能与使用者操作密切相关。这场赛事不仅展现了人形机器人的运动潜力,也揭示了产业链协同与技术适配的挑战。

天工Ultra:运动能力突破背后的技术攻坚

作为赛事冠军,“天工Ultra”身高1.8米,体重55公斤,以全电驱动系统为核心,搭载“慧思开物”通用具身智能平台。其最大配速达12公里/小时,通过无线领航技术与多模态传感器实现自主路径规划,并在比赛中完成多次电池快换,保障长续航能力。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总经理熊友军表示,此次赛事仅展示了其运动能力的一小部分,团队正在推进更多创新技术的研发。

赛事过程中,“天工Ultra”一度在17公里处跌倒,经工程师紧急修复后继续完赛,体现出硬件可靠性与快速响应能力。优必选技术团队称,此次比赛验证了仿真训练与实际场景的衔接效果,尤其在关节导热、风冷散热等结构设计上取得突破。业内认为,人形机器人的长距离运动能力已接近人类水平,为其未来进入工业与家庭场景奠定了基础。

值得注意的是,赛事主办方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由优必选、小米等企业共同持股,其技术路径与产业协同模式或为中国机器人行业提供范本。而深圳作为人形机器人产业高地,已形成从核心部件到整机集成的完整链条,优必选、乐聚等企业的参与进一步凸显区域技术优势。

宇树科技争议背后:技术适配与商业化路径之争

赛事中,一台外形酷似宇树科技G1的机器人因多次摔倒引发讨论。宇树科技迅速回应称,未直接参与比赛,但客户使用其整机并自行改装算法、电池等模块参赛,导致性能表现不一。据披露,争议机器人所属的“城市之间科技队”对G1进行了适赛化改造,包括调整电池仓结构、更换手部材料等,其算法系统亦由团队独立开发。

宇树科技强调,G1自2024年量产以来已销往全球,客户可在无官方支持下自主开发应用,此次事件反映的是“非标使用”下的技术适配问题,而非产品缺陷。业内人士指出,此类开放模式既能推动技术迭代,也可能因调试门槛导致市场认知偏差。宇树进一步表示,当前重心在于筹备人形机器人格斗直播项目,未来将继续鼓励客户探索多元场景。

与此同时,其他参赛机器人表现各异:广州高擎机电的“小海”虽未在3.5小时内完赛,但全程无故障完成15公里;乐聚机器人“夸父”凭借模型预测控制算法实现30分钟稳定奔跑。这些案例折射出行业技术路线的多样性,也表明运动控制、续航与散热仍是人形机器人规模化落地的关键挑战。

结语

首届人形机器人半马赛事既是技术实力的试金石,也是产业链协作的缩影。天工Ultra的夺冠印证了中国企业在全尺寸人形机器人领域的领先地位,而宇树科技的争议则揭示了商业化进程中技术开放与标准化的平衡难题。随着政策支持与场景拓展,人形机器人产业或将在运动控制、能源管理等核心环节加速突破,推动“人机共生”愿景走向现实。

敬告读者:本文为转载发布,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FX168财经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细微删改。
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