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eta Markets 億滙每日新聞
退市風波加快中概股“回港”
中概股迴流香港的話題再度成為市場焦點。 這一趨勢的升溫源於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近期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提出,不排除要求中概股在美國退市的可能性。 作為回應,香港特區政府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於4月13日明確表態,已指示香港證監會和港交所做好充分準備,強調香港必須成為中概股迴流的首選上市地。 這一系列動態使得中概股迴流的路徑選擇、企業準備情況以及由此帶來的港股市場投資機會,都成為市場高度關注的熱點話題。
從實際操作層面來看,中概股迴流港股主要存在三種路徑:第一種是通過私有化從美國退市后重新申請在香港上市; 第二種是在香港進行二次上市(secondary listing),這種方式流程相對簡單,所需時間較短,且可獲得多項合規要求的豁免; 第三種則是選擇在香港雙重主要上市(dual primary listing),這種方式雖然需要完全遵守香港所有的上市規則,但最大的優勢在於可以納入港股通,吸引內地投資者參與。 阿裡巴巴、網易、京東等頭部中概股,早年間就已經率先在香港完成了二次上市或雙重主要上市,為其他中概股提供了可借鑒的案例。
港股IPO「寒冬」已過
市場數據顯示,港股IPO市場自2024年下半年以來持續回暖。 根據德勤的最新統計,2025年第一季度,香港交易所共迎來15隻新股上市,累計集資額達182億港元,分別較去年同期增長25%和287%。 更值得關注的是,港交所收到的上市申請和處理中的申請個案數量也較去年同期顯著增加,這表明港股市場正在吸引越來越多的資金和企業,市場活力正在持續增強。 以阿裡巴巴為例,該公司於2024年8月由二次上市轉為雙重主要上市后,於同年9月成功納入港股通,這一轉變不僅顯著提升了其在港股市場的交易活躍度,還為其帶來了大量的內地投資者。
針對當前的市場環境,有分析指出,美國對中概股的監管壓力並非新近出現,過去幾年已經多次提及,這對港股市場而言實際上是挑戰與機遇並存。 一方面,中概股回歸將直接增加港交所的上市企業數量和整體交易量; 另一方面,這也將進一步提升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和市場影響力。 港股100強研究中心顧問余豐慧也表示,在中美關稅摩擦升級的背景下,香港憑藉其獨特的制度優勢,正日益成為中概股規避地緣政治風險的首選之地。
市場人士普遍認為,自2024年9月以來,中國資產的重估進程已經開始,這一趨勢有望在未來持續。 港交所行政總裁陳翊庭近期透露,交易所正在從兩個方面推進人工智慧技術的應用:一方面是提高內部工作效率,另一方面是通過人工智慧增強港交所的變現能力。 同時,港交所也在積極推進將REITs納入滬深港通,以及將人民幣股票交易櫃檯納入港股通等創新舉措,這些都將進一步提升香港市場的吸引力和競爭力。
中概股迴流趨勢下的投資機會
對於投資者而言,中概股回歸潮帶來的投資機會值得密切關注。 Moneta Markets 億滙認為,隨著更多優質中概股企業回歸港股,投資者將擁有更豐富的投資選擇,市場的整體流動性和活躍度也將得到顯著提升。 尤其要提醒投資者關注與內需相關的農業、食品飲料、醫藥等板塊的投資機會,同時也要重視高科技領域國產替代帶來的長期投資價值。 不過建議投資者在參與港股投資時,需要密切關注政策變化和市場動態,做好充分的風險評估和資產配置。
展望未來,隨著中美在地緣政治和經濟領域的博弈持續,中概股回歸香港市場的趨勢預計將進一步加速。 這一進程不僅將為香港資本市場帶來歷史性的發展機遇,也將深刻影響全球資本市場的格局演變。 對於企業、投資者和市場監管者而言,都需要準確把握這一趨勢帶來的機遇與挑戰,共同推動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建設邁向新高度,香港資本市場正在成為連接中國企業與全球投資者的重要橋樑。
其他數據、會議及事件概覽
中國經濟數據:初步核算,一季度中國國內生產總值(GDP)為31.8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5.4%; 3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5.9%; 3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實際增長7.7%,三項數據均高於市場預期。
美國經濟數據:本週三將公佈3月核心零售銷售等經濟數據。
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加拿大3月物價漲幅意外放緩至2.3%,比前一個月低0.3個百分點。 英國、歐元區將於周三公佈3月數據,紐西蘭將於周三公佈第一季度數據,日本將於周五公佈3月數據。
白宮表示,美國總統川普簽署了一項行政命令,對美國依賴進口加工關鍵礦物及其衍生產品的國家安全風險展開調查。
英偉達發佈8-K檔稱,公司日前收到美國政府通知,H20晶元和達到H20記憶體頻寬、互連頻寬等的晶元向中國等國家和地區出口需要獲得許可證。
中國浙江省多家國有大行近期集中上調車貸提前還款最低期限。 具體包括,3年期滿1年改成滿1.5年,5年期滿2年改為滿3年,未達到最低期限提前還款將收取相應違約金。
(請注意: Moneta Markets 億滙資訊目前僅針對非中國大陸區域的華文投資機構和個人,且僅提供參考價值,不具備任何現實層面指導意義。 )
#中概股 #香港 #港股 #中美角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