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全球半导体产业的快速发展,国产存储芯片企业正以迅猛的势头加速布局海外市场。这一趋势不仅体现了中国在集成电路领域的崛起,也反映了全球市场对高性价比存储产品的需求日益增长。根据海关总署的统计,2024年中国集成电路出口额达到1595亿美元,同比增长17.4%,成为机电产品类别中单一出口价值最高的产品。其中,存储芯片作为集成电路的重要品类,其出口规模持续扩大,成为推动中国半导体出口增长的重要力量。
国产存储芯片的海外布局,首先得益于中国制造的成本优势。联芸科技存储事业部副总经理金烨曾指出,全球约70%的固态硬盘(SSD)都是在中国制造完成后再出海的。这一数据充分表明,中国在全球存储产业链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通过本土制造与海外市场的紧密结合,国产存储芯片企业不仅能够降低生产成本,还能快速响应全球市场的需求变化。
在国际贸易新形势和人工智能市场的推动下,东南亚、中东以及欧洲等地区逐渐成为国产存储芯片的重要出口地。这些地区的产业结构和技术更新速度与中国存在一定差异,为国产存储芯片提供了巨大的市场机遇。例如,东南亚和中东地区的互联网客户和运营商的技术水平相较于中国落后约五年,且对价格敏感度较低,这使得国产存储芯片在这些地区更容易打开市场。此外,欧洲市场的传统工业发达,尤其是汽车产业对存储芯片的需求旺盛,国产企业通过网络通信厂商等相关产品进行布局,进一步拓展了市场份额。
然而,尽管海外市场整体较为容易入局,但竞争同样激烈。有厂商表示,在海外市场,最担心的不是遇到国际品牌,而是遇到国内同行。这种“内卷”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国产存储芯片企业在海外市场的竞争压力。此外,海外市场还存在专利“抄袭”问题,这给国产企业的技术创新和知识产权保护带来了挑战。
为应对这些挑战,国产存储芯片企业采取了多种策略。例如,英韧科技通过与国际大厂合作,在研发层面与客户达成早期合作,为其进入海外市场奠定了先天优势。目前,英韧科技的消费级产品已覆盖30多个国家和地区,企业级产品通过直供戴尔中国等跨国厂商,形成了差异化的出海模式。此外,江波龙在2023年收购了巴西存储巨头SMART Modular,整合后成为其巴西子公司Zilia,进一步提升了其在海外市场的竞争力。
总体而言,国产存储芯片加速布局海外市场,既是机遇也是挑战。随着全球市场对存储芯片需求的持续增长,国产企业有望通过技术创新、成本优势和差异化策略,进一步扩大在全球市场的份额。然而,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复杂的国际环境,国产企业仍需不断提升自身实力,以应对未来的不确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