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日,即明天,懂王说是美国的解放日。
然而,对于全球投资者来说,有可能是“受难日”。
因为他的关税政策,已经在全球资本市场掀起了巨浪,逼得全球股市都进入了下跌模式,美股自己还是最惨的一个,反之,避险之王的黄金价格,则节节攀升。
不管你信不信,反正市场走势已经说明一切。
避险,依然是当下的市场整体风格。
而且,即便已经下跌了不少,然而站在这个时点,市场神经依然高度紧绷。
因为懂王最终的全球关税政策如何,依然迷雾重重,但它也是影响市场涨跌最重要也是最关键的因素,没有之一。
说实话,这个问题真的无法提前判断。
相信大家对于懂王各种烟雾弹的作风已经很清楚了,今天说东,明天说西,后天再来一个南,最后结果是北。
如果你没有定力,一定会被他绕晕,然后很容易糊里糊涂地做了一些不知所谓的交易,运气好可以获得一些盈利,但更多的时候,应该是亏损的概率高一点。
就像昨晚,美股大跌,但最后因为特朗普说的“友好”言论,又硬生生地拉了回来,但盘后、夜盘,又继续开启下跌模式。
很明显,涨跌全靠特朗普,真不是一句虚话。
对于关税政策,也有一些投行给出了自己的看法。
比如高盛,给了两条基线:
1)给全球加13%的关税,25年标普500 eps增7%,对应标普500 到6200点,这是偏中性的情况,如果按这个走势,当天VIX下降,全球股市、TLT大概率会以反弹为主,短期对黄金不利
2)给全球加18%的关税,25年标普500 eps 增3%,对应标普500 到 5900点,这是偏悲观的情况,如果按这个走势,当天美元指数拉升,继续压制全球股市,且实质压制美股25Q2-Q3业绩,TLT走势不确定,黄金中长期配置价值更高。
但整体而言,悲观的论调目前还是占主流,比如穆迪已将美国经济衰退的概率从15%上调至40%,而高盛则将其预测值从20%提高至35%。
彭博的统计数据显示,消费者面临的通胀恐慌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严重,长期通胀预期如今已达到三十多年来的最高水平,自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消费者从未像现在这样担忧长期通胀问题。
以上这些,在我们的圈子已经第一时间做出提示:
现在,全球投资者都很担心,特朗普激进的关税政策,是否会把全球经济拖入一轮衰退中。
这种担忧并非没有道理。
理由是特朗普异常坚定的关税理念,他将美国的很多重大问题,都归结为外国在经济领域占美国便宜,既然如此,反击的理由就是要外国把他们占到的便宜都吐出来,加征关税就是最好的武器。
同时,特朗普这个是天生的交易者,身上也有种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气势,有些人喜欢把这种气势当做“匪气”,但实际上,也可以称之为坚持。
另外,现在的美国经济数据并不差,一定程度上也助长了特朗普的肆无忌惮。
然而,加征关税肉眼可见的,是有商品出口到美国的企业利润会下降,美国消费者购买进口商品的价格又会涨上去,结果可以是两边都不讨好。
至于长期是否如特朗普所愿,就只能看后面了。
总之短期来看,全球经济很难不受这个利空影响。
不管怎样,也不管是投资者还是实体企业经营者,凡事还是往坏的方向多想一点好,充分计算风险,做好准备,也只有这样,当狂风暴雨来临时,自己才不至于束手无策。
整体而言,美股风险偏好仍在不断下降,所以下跌依然是大的趋势,各种技术指标也在证明这一点,除非关税政策真的很温和。
对于美股的整体策略,我们在圈子里也有所提示:
具体分为两种:
第一,上调中性情况的概率为60%:
特朗普政策持续压力,纳指下跌4%,回落到16668点,对应24年9月6日;
第二,维持底线思维(悲观情况)概率30%:
特朗普政策压力超出预期,指数大幅下探10%,跌到15700点,类似于2022年1月到3月14日,纳指下跌21%。之后反弹16%,但4月后再次下跌,跌到10月,再跌30%才见底,而且反复磨底3个月,直到23年初才重回上涨。
至于交易层面:
可以考虑用vix来做对冲。
关于港股层面,表现其实并不算差,但是如果美股不止跌,接连定价风险的话,那港股也会被影响到,但如果港股继续走低,可以考虑逐步做一些布局,至于标的,以核心大票,尤其是科技票为主,分批次低吸即可。
这里有一个长线高低切换的逻辑有必要提及一下。
先说港股,从2021年高位回调,已经过去了3年多,中间虽然有过一些反弹,也一度被寄以厚望,但总是持续不了多久,反观美股,2022年是低迷了一年,但23、24年连续走出大牛市。
港股的走势,经历过投资者都会心有余悸,但好处在于,经过3年多的风险计价,基本把能够想到的各种利空因素都反应完了,没有更差的了,只要出现边际改善,就会迎来比较长时间的修复,甚至上升行情。
这是港股的底气!
至于美股,因为长牛了2年,进入回撤其实也很正常,即使再牛,也会有需要调整的一天,这种调整即使没有特朗普掀起的贸易战,也会出现,只是程度会温和一些。
所以,今年全年来看,港股的上涨动力和可持续性,要更高一些。相反,美股则有可能继续陷入调整。
至于A股,有自己的特点,走势不至于像美股那么低迷,但上涨动力也没有港股那么强。
像过去几个月被疯炒的科技股,大概率会跟随美股进行回调,如果业绩不好,回调幅度会更深一些,回调结束之后,再看看港美股科技股的走势,做适当的映射。
对于特朗普掀起的关税风暴,到目前为止看到的结果,其中一个是全球的风险偏好都在急剧下降,股市普跌,黄金普涨。
悲观地看,这种局面真不知道何时会结束。
但是乐观一点看,这也可能会砸出一些黄金坑。
像美股,本身就有“牛长熊短”的特性,从2000年至今的20多年,美股只有两次熊市持续时间比较长,一次是2000-2002年的互联网泡沫破裂,另一次就是2022年的高通胀+强加息。
其余的,比如2008年金融危机、2020年3月疫情爆发,持续的时间都比较短,当然美联储的强力救市,也是导致熊市持续时间短的重要原因。
每一次大级别的下跌,哪怕持续时间几个月,后面会有一个长达数年的牛市等着你,这几乎已经成了一个定律。
底层的支撑,一个是强大的美国经济,一个就是优质的公司,还有一个,是美元的地位。
这一次会不会完美复制?
我不敢说,但我还看不到有什么东西能够打破这个定律,所以不管如何,美股的投资者,都需要留意美股的反弹甚至反转的可能性。
而对于港A的投资者,也没有必要过多担心,即使贸易战阴云密布,但过去几年的低迷,大部分利空因素都已经计价,换句话说,现在还能有那些日子那么惨吗?
这点信心,应该有!
现在唯一欠缺的,可能是宏观经济数据的改善了,因为估值修复暂告一段落,后面更多的是要基本面驱动了。
恰逢业绩期,所以大家需要留意公司的业绩,业绩好的,回调也到位的,可以继续上,至于业绩低、甚至毫无业绩而估值又还高高在上的,坚决下。
更多关于近期全球股市的机会和风险点,请扫下面二维码,加小助理,获取更详实的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