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数字财富领导者

银行股破净现象解析与估值提升策略探讨

2025-04-01 07:39:54
金融界
金融界
关注
0
0
获赞
粉丝
喜欢 0 0收藏举报
— 分享 —
摘要:近年来,A股市场银行板块长期处于破净状态,引发了监管机构和投资者的广泛关注。截至2024年3月27日,42家A股上市银行中,除招商银行外,其余银行股均处于破净状态,民生银行市净率甚至低至0.33。这一现象不仅反映了市场对银行股的低估,也揭示了银行业在经济周期、

近年来,A股市场银行板块长期处于破净状态,引发了监管机构和投资者的广泛关注。截至2024年3月27日,42家A股上市银行中,除招商银行外,其余银行股均处于破净状态,民生银行市净率甚至低至0.33。这一现象不仅反映了市场对银行股的低估,也揭示了银行业在经济周期、行业特性及政策环境等多重因素下的困境。

破净现象的成因与影响

银行股破净并非我国独有现象。日本、欧洲及部分美国银行也曾长期处于市净率偏低或破净状态。以日本为例,自20世纪90年代经济泡沫破裂后,日本银行业受低利率、老龄化及息差收窄的困扰,市净率从2014年的1倍跌至2020年的0.4倍。此外,经济增速放缓带来的风险事件,如2023年硅谷银行事件,也对银行估值造成显著冲击。

在我国,银行股破净的成因主要与息差收窄、盈利能力承压及市场对资产质量的担忧有关。尽管监管部门对不良贷款的认定愈发严格,但市场对银行资产透明度的疑虑依然存在,导致估值折价。此外,银行业盈利模式同质化、对利息收入依赖度高,也限制了其估值提升的空间。

估值提升策略的国际经验

面对破净困境,海外市场主要通过三类模式进行市值管理:一是加强回购和分红等资本运作,如摩根大通和美国银行通过大幅回购显著推高股价;二是通过轻资本与多元化经营进行战略转型,如摩根大通非息收入占比超50%,降低了对息差的依赖;三是通过金融监管政策协同,优化净资产收益率,如日本金融厅要求企业ROE达8%以上,倒逼银行优化资本配置。

我国银行业的应对措施

为响应2024年11月证监会发布的《上市公司监管指引第10号——市值管理》,多家A股上市银行纷纷发布估值提升计划。交通银行、平安银行等银行通过稳定现金分红、强化投资者关系管理、优化信息披露等措施,试图改善市场表现。例如,交通银行计划未来三年每年度现金分红率不低于30%,并适时实施一年多次分红。平安银行则通过优化资产结构、强化风险管理,保持资产质量稳定。

此外,银行业普遍强调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性,践行高质量发展,推动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这些举措不仅有助于提升银行的社会价值,也为估值修复提供了长期支撑。

估值提升的挑战与展望

尽管银行股估值提升计划密集出台,但短期内市场信心的恢复仍需时间。宏观经济环境、利率政策及市场预期等因素,仍是影响银行股估值的关键变量。从长期来看,银行板块的估值修复仍有赖于经济复苏、盈利能力及资产质量的改善。

综上所述,银行股破净现象是经济周期、行业特性与政策环境综合作用的结果。我国银行业在借鉴国际经验的基础上,需通过短期分红与股东增持、中期轻资本转型、长期治理改革与政策协同,重建估值逻辑,走出一条符合自身特点的差异化路径。

敬告读者:本文为转载发布,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FX168财经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细微删改。
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