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港股科技板块经历短暂震荡调整,但南向资金却依然逆势加码,释放强烈看多信号。
为什么这么说?
首先是南向资金年内净流入超4270亿港元,创历史同期新高,其中单日最高净买入近300亿港元,释放出明确的“回调即机会”信号。
然后是外资机构密集发声:高盛称国际投资者对中资股兴趣达4年峰值,摩根士丹利上调盈利预期,中信建投直言“港股牛市将延续”。
——港股市场无疑正迎来“内外共振”的黄金窗口期。
总结来说,2025年开年以来港股市场呈现两大特征:
1.科技主线韧性凸显:
尽管短期调整频繁,但以腾讯、小米、小鹏为代表的科技龙头业绩持续超预期。例如,腾讯2024Q4净利润同比激增30%,小米汽车业务毛利率突破20%,小鹏MONA M03车型销量占比超50%。
这些数据验证了科技股的盈利修复逻辑,也为相关港股ETF提供了基本面支撑——如同时布局“中国十大科技股”的港股科技50ETF(159750),在年内高涨约30%后近日接连在20日、30日均线处整固,后续向上突破的概率非常大。
2.红利资产配置需求激增:
在美联储降息预期、国内无风险收益率下行至1.7%的背景下,一只港股红利ETF显示出不断增强的“吸金”力度——港股红利低波ETF(520550)凭借7.13%的股息率、低波动特性(港股少有的同时兼具6%以上股息率与20%以下年化波动率的红利ETF)及月月分红机制,成为资金避险的首选。
此次内外资共同“唱多”港股的共识在于:港股科技股的成长性与红利股的防御性,可以共同构成当前市场的“最优解”,如果我们采取哑铃策略——即同时配置高成长性与高稳定性的资产组合——绝大概率能够成为应对市场波动的一大利器。
后续大家可以通过配置港股科技50ETF(159750)提供AI技术周期下的成长爆发力、港股红利低波ETF(520550)稳定现金流平滑组合波动,来发挥哑铃策略的协同作用。按照数据计算,如果两者按6:4比例配置,组合夏普比率可提升至2.5以上,抗风险能力显著增强。
操作步骤上建议大家维持一个动态调整节奏:
港股科技50ETF(159750)逢低布局:短期回踩20日均线(3月28日溢价率回落至1%)或是建仓良机;
港股红利低波ETF(520550)长期持有:利用其T+0交易机制灵活操作,同时关注每月分红再投资,增强复利效应。
哑铃比例动态调整:若市场风险偏好提升,可适度提高港股科技50ETF(159750)占比至7成;若避险情绪升温,则增配港股红利低波ETF(520550)至5成以上。
港股市场的每一次回调,都是对投资者认知的考验,与大家共勉。
作者:山雨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