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夜中概股的调整,把港股吓得不轻。
恒生科技指数开盘就跌4个点,但随着小米、理想汽车等科技股拉升,跌幅逐渐收窄。
迄今,在阿里巴巴、腾讯等科技股带动下,港股今年涨幅冠绝全球,外资将资金和报告砸向这个聚集中国主要科技股的市场。
涨的越多,越来越多人开始担心高度问题。
外资说,不用慌,24000!
凭什么?
美股有“M7”,而我们有自己的“科技十杰”。
早盘,A港股同步低开高走,逐渐收复失地,收盘时上证指数微跌0.8%,恒生指数跌1.36%,恒生科技指数跌1.65%。
盘面上,大型科技股普遍跌幅收窄,尤其是小米转涨近3%,再创历史新高,腾讯、阿里巴巴、美团、京东、百度跌幅在5%以内,阿里巴巴曾一度大跌近8%。
板块方面,机器人概念股、半导体、汽车股拉升回暖明显,微创机器人大涨超12%,中芯国际 、华虹半导体、高伟电子均上涨;理想汽车领衔汽车股上涨。
受微软关停两个数据中心影响,昨夜中概科技股均经历了大幅调整,港股科技股今天也集体走弱。但随后跌幅明显收窄,恒生科技指数最多时候大跌超4%,但一度转涨。
变盘动力来自汽车股。港股汽车股表现明显较强,对大盘起到了支撑作用。港股汽车指数一度逆市飙升超1%。
理想汽车涨近12%,雅迪控股、小鹏汽车、吉利汽车、蔚来、小米集团等跟涨。
消息面上,理想汽车官博2月25日发布消息称,理想首款纯电SUV i8官图信息发布。新车采用了与去年发布的理想首款纯电汽车 MEGA 相同的设计语言,包括前脸、大灯造型和车尾,前半部分的轮廓酷似“子弹头”。
根据理想汽车的产品规划,到2025年,理想汽车将推出包括5款增程车型、1款超级旗舰(MEGA)和5款纯电车型。理想i8属于6座纯电大车,支持5C快充加超低能耗等特性。除理想i8之外,理想i6、i7、i9 后续也将逐步亮相。
此外,小米汽车近期也释放消息,舜宇光学科技涨2.64%。即将在2月27日晚7点举办小米SU7 Ultra的发布会,并宣布在发布会开始时关闭小订通道;同日亮相的还有小米手机 15 Ultra。
根据此前曝光的消息,全新的小米15 Ultra将配备一块全等深四曲面OLED屏幕,分辨率达到2K级别,支持120Hz刷新率,并集成多种护眼技术;背部镜头模组则将延续小米一贯的圆形设计,配备徕卡四摄,包含5000万像素主摄、5000万直立长焦、2亿像素潜望长焦以及5000万像素超广角。
硬件上,该机将搭载骁龙8至尊版旗舰平台,内置6000mAh大电池,支持90W有线快充和满血版无线充电。并且还将支持双卫星通讯技术,标配天通卫星通话,顶配版在此基础上支持北斗卫星消息。
另一则重磅消息来自特斯拉自动驾驶传闻入华,或进一步改变国内智能驾驶竞争格局。
昨晚有消息指出,特斯拉公司正在为中国客户准备软件更新,以提供类似于美国市场上“完全自动驾驶”(FSD)的驾驶辅助功能。今早据特斯拉消息,该公司发布软件更新。其中包括:城市道路Autopilot自动辅助驾驶(优化现有NOA自动辅助导航驾驶)等功能。
DeepSeek概念股多数继续维持跌势,第四范式、金山云、美图公司均走低。但国内AI的迭代并未止步,尤其DeepSeek上周预告的“开源周”,今天是第二天,更是惊喜连连。
在“开源周”的第二日,DeepSeek开源了DeepEP通信库。DeepSeek表示,这是第一个用于MoE(专家)模型训练和推理的开源EP通信库。
“高效、优化的全员沟通;节点内和节点间均支持NVLink和RDMA(远程直接内存访问,一种通信技术);用于训练和推理预填充的高吞吐量内核;用于推理解码的低延迟内核;原生FP8调度支持;灵活的GPU(图形处理器)资源控制,实现计算与通信重叠。”DeepSeek如此介绍DeepEP的特点。
阿里巴巴的大模型团队也有重要动作。
通义千问团队推出QwQ-Max-Preview深度思考模型,并支持联网搜索,展现出超强的通用能力,不仅现场锐评了最新的《哪吒2》电影,还能写代码、做数学题,并可以胜任创意写作、游戏开发等开放性任务。
这款模型会在不久后开源,目前已在通义千问的新官网上线,仅需点击聊天框左下角的“深度思考(QwQ)”按钮即可体验。
通义千问团队计划在不久的将来以Apache 2.0许可协议开源发布QwQ-Max以及Qwen2.5-Max。此外,通义千问计划面向全球用户推出Qwen Chat App,并开源更适合端侧的小尺寸推理模型。
今天港股低开高走的表现,证明资金做多港股的趋势仍在。
更底层的影响因素,不外乎以下三点:
首先,估值上,尽管已经经历了一波上涨,但对比历史,不管是恒生指数,还是恒生科技指数,都还处在相对低的位置。
其中,恒生指数的市盈率(TTM)为10.24倍,处于过去10年54.6%的历史分位点,恒生科技指数的市盈率(TTM)为24.23倍,处于发布以来27.62%的历史分位点。
远落后于美股科技股集中地--纳斯达克,42.71倍的市盈率(TTM),过去10年77.39%的历史分位点。
这也可以部分解释,为何纳斯达克指数在高位调整了3个月,都没能突破,而港股却在过去一个月多上涨了这么多。
其次,是大家熟知的,DS的出现,使得中国在AI技术上实现了重大突破,资本看到了一个新的中国自主可控的科技发展新范式逐步成为现实,于是纷纷发出重估中国科技股的看法。
更大的一个理由,是上面开了一个重要的企业座谈会。
这个会议的重要性,一般人未必能切身感受得到,但资本却不一样,因为他们比谁都清楚,只要给予科技公司更多的自主,以中国科技公司的能力,能够成就很多事情的。
这个会议对于恢复企业和资本的信心,起到了重要作用。
尽管港股有冲高盘整的迹象,但只要这三点底层因素在,港股的长线向好趋势就在。
港股和A股的上涨,让众多外资大行集体改口,看多中国资产。
特别是此前看法悲观的大摩,都主动放弃看跌观点,选择跟随华尔街同行的步伐,预测中国技术突破将推动更可持续的上涨,预计MSCI中国指数到2025年底将达到77点,比之前的目标高出 22%。
摩根士丹利还将恒生中国企业指数的目标从6970电上调至8600点,并将恒生指数的目标从19400点上调至24000点。
而比大摩早的是,高盛上调了MSCI中国指数的目标至85点,摩根大通、瑞银、杰富瑞等,都发布了看涨观点。
出于对中国科技企业良好的预期,市场也正在形成一些堪比美股科技七姐妹的概念--中国版的“M7”、中国版的“科技十杰”。
虽然不同版本的公司数量不同,甚至入选股也有差别,但共通点事,那些频繁被提及的公司,大部分都在港股上市,如腾讯、阿里巴巴、比亚迪、中芯国际、小米集团、美团等,这些都是港股科技的核心资产,也是投资者们始终绕不开的公司。
如果想一键布局港股科技核心资产,可以看看。
港股科技30ETF(513160)是当前全市场唯一一只跟踪恒生港股通中国科技指数的产品,近25个交易日涨超40%。该ETF布局港股AI产业链上游半导体、中游互联网大模型企业、下游消费电子和传媒企业,聚焦港股AI龙头,前十大成份股占比超75%,锐度和弹性或较高。
与恒生科技指数不同,恒生港股通中国科技指数要求所有成份股均处于互联互通范围内。
恒生港股通中国科技指数基本面表现优异,截至2024Q3,恒生港股通中国科技指数的ROE约为13.22%,高于同类指数。
自去年9月底行情启动以来,恒生港股通中国科技指数涨幅超80%,跑赢恒生科技和恒生指数。
从交易层面看,资金在积极做多中国科技股。
彭博此前就有报道,凭借DeepSeek的技术突破,全球对冲基金以数月来最快速度涌入中国股市,推动在岸与离岸市场总市值增长超1.3万亿美元。
高盛近期也指出,从资金流向看,全球对冲基金目前对中国股票的配置为8.2%,虽较上月提高约1%,但仍低于去年10月9.8%的峰值水平。全球主动型基金对中国的配置仍处于6%左右的历史低位,这意味着海外资金仍有进一步加仓的空间,可能继续支撑H股表现。
南下资金方面,截止目前,年内累计净买入2391.72亿港元,其中前10大净买入公司如下:
值得注意的是,南向资金在港股市场的话语权逐渐提升。
例如,港股通持股市值占比自2020年末的4.5%上升至2024年末的10.3%,截至2025年2月14日,占比进一步提升至10.7%;过去一年,南向资金成交额占港股总成交额的比例,上升到36%左右。
这有助于减少外围资金变化对港股的冲击,增加港股市场的稳定性,也有助于港股公司的价值发现。
随着全球以AI为代表的技术革命如火如荼发展,以及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换挡提速,高科技在当中始终扮演着最重要的推力角色。
港股市场上,集中了一大批中国最优质的科技公司,这些公司的大多数,都身处全球最前沿的科技领域,如AI、半导体、新能源、自动驾驶、创新药等等。
拉长时间看,这些公司将成为推动中国乃至全球发展的重要力量,值得投资者持续关注。(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