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数字财富领导者

A股有望三个月内反超港股!

2025-02-24 16:10:13
格隆汇
格隆汇
关注
0
0
获赞
粉丝
喜欢 0 0收藏举报
— 分享 —
摘要:阿里巴巴权重占比较高的ETF迎来上涨涨

继港股大涨后,高盛认为A股有望三个月内反超港股。

DeepSeek推动中国科技资产价值重估的叙事备受关注,港股领跑全球权益市场。

自1月低点以来,MSCI中国指数已上涨26%,其中以恒生科技指数为代表的中概互联网板块上涨了31%,而A股仅温和上涨7%。

高盛的A-H市场轮动模型表明,未来三个月内,市场领导权可能会发生轮动,预计A股将有2%的超额回报。

过去三个月,A股与H股的回报差距扩大至15%,达到历史范围的99%分位数,这是自2018年以来第二大回报差距,仅次于2022年11月至2023年2月期间MSCI中国指数超过沪深300指数的30%的超额回报。

高盛指出,历史上,A股与H股的3个月相对回报通常在±10%范围内波动,当相对回报超出这一范围时,有很高的概率发生反转。历史经验显示,当A股与H股的回报差距超过15%时,有95%的概率发生逆转。

在考虑的六个关键宏观和市场因素(经济增长、宏观经济政策、法规/地缘政治、公司基本面、估值和流动性/情绪)中,高盛认为A股的估值较低、潜在的宏观经济政策刺激是追赶上涨的关键驱动因素:

MSCI中国和沪深300的市盈率分别为11.5倍和13.1倍,AH估值溢价已从三个月前的34%收窄至14%,如果反弹至过去一年的平均水平,这表明A股的估值重估空间约为10%。

除了估值优势外,支持性的国内政策也将利好A股表现,即将召开的“两会”将重申扩张性财政政策立场,并提供更多实施细节,这可能推动A股回报超过H股,因为A股对政策声明的敏感性更高,且行业分布更广泛。

同时,A股受全球资金流向影响较小,如果国内散户投资者参与度提高,将有利于A股反弹。

基于以上分析,高盛维持对中国A股和H股的超配评级,但预计A股有望迎来追赶反弹,缩小与H股的收益差距。

具体来看,高盛认为,小盘股可能表现更佳,科创50、创业板指数和中证1000等小型股指数,由于对人工智能相关行业的敞口更高,且散户持股比例较高,有望从情绪改善中受益。

高盛进一步指出,大盘股指数中,新推出的中证A500指数可能优于沪深300指数,因为前者对科技和创新行业的敞口更高。

尽管整体偏好A股,但高盛认为恒生科技指数成分股可能继续受益于人工智能带来的盈利上调。

高盛仍增持中国A股和H股,分析师表示,从基本面和流动性的角度来看,人工智能的发展将继续使H股受益。他们认为A股有追赶的空间,将能够缩小与H股的回报差距。

随着全球基金增加在中国的配置,H股可能继续受到青睐。高盛指出,从资金流向看,全球对冲基金目前对中国股票的配置为8.2%,虽较上月提高约1%,但仍低于去年10月9.8%的峰值水平。全球主动型基金对中国的配置仍处于6%左右的历史低位,这意味着海外资金仍有进一步加仓的空间,可能继续支撑H股表现。

这波DeepSeek点燃的科技股投资浪潮,港股和A股有一个很大的区别在于港股的AI含量很高。

根据国金证券研究所测算,恒生指数和恒生综合指数的“AI含量”分别为34.9%、29.6%,在内地市场的代表性指数,中证800、沪深300、甚至是创业板指,数字都只有5%左右。

从港股资金面来看,港股通为代表的南向资金大幅流入香港市场,成为“增量流动性”的重要来源。

2024年南向资金累计净流入8078.64亿港元,是2023年流入规模的2.5倍,创下港股通开通以来全年净流入纪录。

2025延续了这个势头,南下资金继续大幅买入港股。

近期流入速度明显加快,上周南向资金净买入512.12亿港元,相比前一周暴增135%。

从资金流向看,南下资金买入港股非常集中,资金扫货集中在少数股票。其中,热门股票净买入高达280亿,占到了总买入金额的55%。具体而言,资金买入集中在阿里巴巴,中国移动、中芯国际等少数公司。

(本文内容均为客观数据信息罗列,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其中阿里巴巴上周获得资金大幅买入,净流入高达173亿港币,占全周总净流入的1/3,占热门股净买入比例超60%。

在资金推动下阿里巴巴股价持续飙升,年内阿里巴巴权重占比较高的ETF也迎来了暴涨。

从今年整体情况看,南下资金持续扫货港股,截止目前净买入高达年内累计净买入2034.03亿港元,其中前10大净买入公司如下:

南向资金在港股市场的话语权逐渐提升。港股通在港股市场的影响力逐年增大,港股通持股市值占比自2020年末的4.5%上升至2024年末的10.3%,截至2025年2月14日,港股通持股市值占比10.7%。

港交所市场2024年日均成交额为1318.27亿港元,南向资金日均成交额481.94亿港元,南向资金成交额占港股总成交额的36%左右。

截至2025年2月14日,港股市场中,港股通持股市值占比10.7%,中资中介机构持股市值占比8.2%,香港本地中介机构持股市值占比3.2%,国际中介机构持股市值占比43.3%。上述四类中介机构合计持股市值占比65.3%,其余34.7%的港股市值由个人投资者、公司法人、政府等主体持有。

港股是个多元化的市场,内资、港资、外资三足鼎立,这种混搭让港股既要看基本面、也要看中国经济、还要看全球局势。

敬告读者:本文为转载发布,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FX168财经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细微删改。
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