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医药板块明显回暖。消息面上,2月20日,两份重磅文件《关于完善药品价格形成机制的意见》和《关于医保支持创新药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的征求意见稿流出,核心包括增设创新药专属丙类目录、鼓励商保参与创新药支付、允许企业自主定价等,机构认为政策利好叠加AI医疗+创新药的双轮驱动,将推动医药情绪逆转。
今日,港药回调引资金狂潮!热门ETF方面,港股通创新药ETF(159570)七连阳后首次回调,跌幅2.17%,成交额超大幅放量,盘中已超3.2亿创上市新高!资金面上,盘中获净流入超1.2亿元,连续第16日“吸金”,近60日更是净流入近4亿元!
截至2月21日,基金规模已达10.72亿元,规模、份额双双创历史新高,近3个多月以来基金规模翻倍!
指数成分股多数飘绿:CXO多数下跌,药明生物、药明康德、药明合联均跌超9%,康龙化成、泰格医药跌近7%。其他热门个股中,晶泰控股跌超6%,信达生物跌超4%,康方生物、百济神州跌超2%。上涨方面,石药集团、中国生物制药涨超1%。
【机构:一手抓AI医疗,一手抓创新主线】
华福证券表示,《关于医保支持创新药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第二稿传出,丙类目录与商业报销共振,利好创新药高质量长期发展。2024年3月,创新药首次被纳入高层工作报告。2025年2月20日,重磅文件《关于完善药品价格形成机制的意见》征求意见稿和《关于医保支持创新药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第二轮征求意见稿在网络流传,核心内容包括:1)鼓励商业健康保险扩大创新药投资;2)允许企业自主定价,稳定企业预期;3)增设创新药专属目录即丙类目录,与商业报销联用。推动多层次医保体系,允许医保个人账户购买商保。对比此前第一版,第二版征求意见稿进一步厘清市场重点关注的商保丙类目录方面相关政策,短期可落地性和可指导性明显增强。
华福证券认为,医药情绪明确逆转,重点关注具备全球FIC/BIC潜力的优质创新药资产,有望持续迎来全面价值重估。医药板块4年的调整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政策压制,从全产业链条鼓励创新、到支持商保再到价格形成机制的政策,说明了政策缓和开始转向,医药当前位置值得重视。当前,估值+配置双重触底已经明确,AI主题的持续拉动和拓面下,整个医药板块热度持续升温,2025年必须重视医药板块的配置。
华福证券指出,当前位置中短期推荐【AI医疗+创新线】两手抓:
1)AI+医疗:优先考虑海外映射+数据壁垒及应用场景能逻辑自洽的方向;
2)创新主线:创新药及CXO为首的创新主线依旧是医药最明确的长期主线,商保险等政策持续催化下,推荐持续重点关注;
3)一季度业绩:临近市场关注一季度业绩预期,在当前医药高热度下,亮眼的业绩表现有望得到放大,重点关注业绩强势或困境反转标的。(来源:华福证券20250223《医药生物医药情绪逆转:一手抓AI医疗,一手抓创新主线》)
【关注中国硬核创新药力量,新质生产力代表,认准港股通创新药ETF(159570)】
港股通创新药ETF(159570)100%布局创新药产业链,前十大权重合计占比近70%,龙头属性突出!
港股通创新药ETF(159570)特点鲜明:
更纯粹的创新药(高达84%的创新药权重占比,全市场医药类指数中最高);
最低估的创新药(截至2月21日,指数市销率处于近5年37%分位点);
底层资产是港股,可以T+0交易!
关注中国硬核创新药力量,新质生产力代表,认准港股通创新药ETF(159570),场外联接(A类:021030;C类:021031)!
风险提示: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文中个股仅作为指数成份股客观展示,不代表任何投资建议。投资人应当阅读《基金合同》等法律文件,了解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港股通创新药ETF(159570)属于中等风险等级(R3)产品,适合经客户风险等级测评后结果为平衡型(C3)及以上的投资者。标的指数并不能完全代表整个股票市场。标的指数成份股的平均回报率与整个股票市场的平均回报率可能存在偏离。以上产品投资于境外证券市场,基金净值会因为所投资证券市场波动等因素产生波动。境外投资产品风险包括市场风险、汇率风险等。本文出现信息只作为参考,投资人须对任何自主决定的投资行为负责。本文中的任何观点、分析及预测不构成对阅读者任何形式的投资建议。
以上内容与数据,与界面有连云频道立场无关,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