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数字财富领导者

陈四清:大、中、小银行在普惠领域的服务对象高度趋同,行业“内卷”严重,差异化竞争不足

2025-02-22 15:29:36
金融界
金融界
关注
0
0
获赞
粉丝
喜欢 0 0收藏举报
— 分享 —
摘要:“亚布力中国企业家论坛第25届年会”于2025年2月21日-23日召开。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工商银行原董事长陈四清出席并演讲。陈四清在演讲中表示,在大多数行业,中小企业的融资形势并不乐观。目前我国登记在册的5500多万户民营企业中,绝大多数是中

“亚布力中国企业家论坛第25届年会”于2025年2月21日-23日召开。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工商银行原董事长陈四清出席并演讲。

陈四清在演讲中表示,在大多数行业,中小企业的融资形势并不乐观。目前我国登记在册的5500多万户民营企业中,绝大多数是中小企业,有效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问题,对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

他指出,普惠小微贷款增速已连续三年下降,去年以来的不良暴露和劣变呈现出一定的加速度;大、中、小银行在普惠领域的服务对象高度趋同,行业“内卷”严重,差异化竞争不足。这些情况说明,金融服务中小企业的当务之急,仍是需要找到风险收益匹配的发展模式;这种模式的构建,需要政府端、企业端、银行端共同发力。

对此,需要解决三方面问题:

第一,通过数字技术更好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

第二,推动大型金融机构向平台化服务商转型;

第三,着力构建中小企业良好融资生态。

以下为演讲实录:

大家好!很高兴参加本次亚布力中国企业家论坛年会。本次年会围绕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与新方法开展探讨交流,意义十分重要。

最近一段时间,DeepSeek引爆了新一轮人工智能热潮。我们在感到振奋的同时,对背后的投融资问题也十分关注。数据显示,去年全球人工智能领域融资总额达1004亿美元,同比增长近80%;我国人工智能初创企业筹集的资金52亿美元,为美国的7%。2024年新增的人工智能独角兽企业中,小型化趋势更加明显,大部分企业的员工数量低于300人,最少的只有不到20人。这意味着,我们需要把目光更多地聚焦到中小企业上。

事实上,除了人工智能领域,在大多数行业,中小企业的融资形势并不乐观。根据世界银行的数据,全球有超过41%的中小企业无法获得融资;在我国,这一比例为25%,虽然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但总的融资缺口仍高达3.8万亿元。目前我国登记在册的5500多万户民营企业中,绝大多数是中小企业,有效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问题,对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

为解决这一难题,从中央到地方,从监管部门到金融机构,各方都作了很多努力。2024年末,我国普惠小微贷款余额超32万亿元,五年间增长超4倍,总量和增速均居全球前列;2024年新发放的普惠小微贷款平均利率较2018年下降超30%。同时我们也看到,普惠小微贷款增速已连续三年下降,去年以来的不良暴露和劣变呈现出一定的加速度;大、中、小银行在普惠领域的服务对象高度趋同,行业“内卷”严重,差异化竞争不足。这些情况说明,金融服务中小企业的当务之急,仍是需要找到风险收益匹配的发展模式;这种模式的构建,需要政府端、企业端、银行端共同发力。

第一,通过数字技术更好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传统上认为,解决金融机构与企业间的信息不对称,需要更多地依靠资本市场。但德国、日本的金融体系以间接融资为主,却能通过“管家银行”、“转贷”等模式为中小型科创企业提供较好支持。总结其中规律,重要的一点在于推动商业银行由单一“资金流”向全方位“信息网”升级,将金融服务内嵌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发挥各类主体“信息支点”的价值,建立充分的信息网络,促进资金流、信息流高效融通,缓解信息不对称问题。我国银行业资产占金融机构总资产的比重超过90%,可以通过数字技术赋能,促进政府部门、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担保机构等实现更好协同,畅通从信息到信任、再到信用的传导链条,更好服务中小企业。其中,如何营造更加公平良好的信用环境,如何实现政府公共数据与银行信贷模型之间的有效结合,如何推动政银企共建AI治理框架、平衡技术发展与社会利益,是有待解决的课题。

第二,推动大型金融机构向平台化服务商转型。中小企业数量多、分布散、信贷需求额度相对较小,大型金融机构依靠传统的信贷管理模式进行服务,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财力,经济性不高。未来,需要以平台化、数字化、精细化为方向,形成集约化、批量化、智能化的运营管理体系,优化生产要素组合,降低为中小企业提供金融服务的边际成本。比如,加强数据的全口径采集、全链条核验和全周期估值,将海量数据转化为可记录、可存储、可追踪的信息流,在更加精准评估风险的同时,为中小企业提供针对性更强的金融解决方案。再如,将金融服务深度融入住房、交通、教育、医疗、养老等场景,通过分析企业在场景中的表现,敏锐感知其金融需求,精准提供金融服务。总之,依托数字技术和数据优势、信息优势,大型金融机构有条件把自身打造成为平台化服务商,为中小企业提供覆盖更广、成本更低、便利性更高的金融服务。

第三,着力构建中小企业良好融资生态。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题,除了技术上的赋能、银行端的发力,关键还在于形成良好融资生态。在金融内部,需要增强银行与非银机构之间的联动,统筹发挥好股、债、贷、保等金融功能,针对不同行业类型、不同生命周期的中小企业特点,量身定制金融产品,满足多元化融资需求。在社会层面,可以搭建更多线上线下对接平台,促进银企面对面交流、点对点互选,更有针对性地打通投融资断点堵点。比如,大型银行可以联接政府、企业、行业协会等各方资源,以资金为杠杆,引导供应链“链主”企业,通过订单牵引、技术扩散、资源共享等方式,减少链上企业的资金占用,缓解中小企业融资压力。同时,还要做好面向中小企业的跨境金融服务。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积极融入全球市场,甚至在创立之初就具备了国际化基因。但目前的跨境金融服务体系更多是面向大型跨国企业设计的,还不能很好适配中小企业的需求。下一步,可以推动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加强与平台企业合作,根据中小企业特点,设计出灵活度更高、针对性更强的跨境金融产品,帮助中小企业稳妥应对汇率、贸易等风险,更好参与全球竞争。

各位嘉宾、朋友们,为广大中小企业提供高质量融资服务,关系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关系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在政府、企业、金融机构的共同努力下,通过科技和数据的赋能、服务模式的创新、融资生态的构建,中小企业融资环境一定会不断改善,民营经济发展一定会更有保障,中国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未来一定会更加美好!

谢谢大家!

敬告读者:本文为转载发布,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FX168财经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细微删改。
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