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9日,沪鸽口腔(Huge Dental Limited)向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递交招股书,拟在联交所主板上市,让我们看看公司的投资价值如何。
一、沪鸽口腔:中国最大的口腔印模制取材料制造商
沪鸽口腔是一家专注于口腔材料领域的企业,致力于为全球口腔医疗从业者提供创新、高质量、经济的解决方案。公司的产品种类丰富,涵盖了口腔临床类产品、口腔技工类产品及口腔数字化产品,这些产品广泛应用于牙科核心专业领域的多个场景,如修复科、种植科、牙体牙髓科、正畸科及儿牙科等,能够充分满足客户多样化的临床需求。在口腔临床类产品方面,公司提供印模制取材料、玻璃离子材料、树脂黏接材料等;口腔技工类产品包括活动修复材料、固定修复材料等;口腔数字化产品则主要聚焦于持续开发中的口腔扫描仪、3D打印机及3D打印材料。
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沪鸽口腔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按2023年销售收入计算,公司是中国最大的口腔印模制取材料制造商,同时也是中国最大的口腔临床类材料制造商之一,在国内制造商中,其拥有的CE标志或FDA批准的口腔临床类材料数量最多。在细分产品领域,如弹性体印模材料及合成树脂牙等,公司更是超越了进口知名品牌,在2023年销售收入排名中位居榜首。此外,公司的产品获得了全球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认证,其中包括26项FDA认证产品、28项CE认证产品以及15项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认证产品,这充分彰显了公司在国内外市场的强大影响力和产品的卓越品质。
二、多元业务模式驱动增长
沪鸽口腔构建了多元化的业务模式,以实现产品的广泛销售和市场覆盖。公司采用经销商模式和直销模式相结合的方式,其中经销商模式在公司销售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借助经销商的渠道资源,公司能够更高效地将产品推向市场,提高销售及市场份额,同时降低营销成本。在2022年、2023年以及截至2024年9月30日止九个月,公司通过经销商实现的销售收入分别占总收入的76.1%、76.7%及78.3%。公司直接面向口腔医疗机构和技工所进行销售,这有助于公司与终端客户建立紧密联系,更好地了解客户需求,从而优化产品和服务。
从收入结构来看,公司的收入主要来源于口腔材料产品的销售,其中口腔临床类产品和口腔技工类产品是收入的主要贡献者。以2023年为例,口腔临床类产品收入达到194,600,000元,占比约54.4%;口腔技工类产品收入为152,600,000元,占比约42.7%。尽管口腔数字化产品目前在收入中占比相对较小,但随着公司对该领域研发投入的增加和市场的逐步拓展,其未来增长潜力不容小觑。
三、财务数据表现强劲
在财务表现上,沪鸽口腔呈现出良好的增长态势。从收入和盈利数据来看,公司的收入从2022年的人民币2.8亿元增长27.7%至2023年的人民币3.6亿元,净利润也从2022年的人民币0.64亿元增加38.0%至2023年的人民币0.88亿元元。在2024年同期对比中,公司收入从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九个月的人民币2.67亿元增长13.7%至人民币3.04亿元,净利润从人民币0.73亿元增加6.6%至人民币0.78亿元。这种增长趋势主要得益于公司产品在市场上的认可度不断提高,销量持续增加,以及公司有效的市场拓展策略和成本控制措施。
在毛利率和净利率方面,沪鸽口腔同样表现出色。2022年公司整体毛利率为54.9%,2023年提升至57.0%。其中,口腔临床类产品毛利率在2023年达到53.5%,这主要得益于公司与更具竞争力的供应商合作,降低了印模制取材料的单位成本;口腔技工类产品毛利率保持相对稳定,2023年为63.5%。净利率方面,2022年为22.9%,2023年提升至24.7%。这些数据表明公司在成本控制和盈利能力方面具备较强的优势,能够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同时,实现良好的盈利水平。
四、核心竞争力构筑坚实壁垒
沪鸽口腔在竞争激烈的口腔材料市场中脱颖而出,凭借的是其强大的核心竞争力。公司是中国国内厂商中持有二类和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数量最多的口腔材料公司之一,这一优势使其能够提供广泛且高质量的产品,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公司的产品涵盖了口腔医疗的多个领域,从临床应用到技工制作,再到数字化产品,形成了完整的产品矩阵。这种多元化的产品布局不仅体现了公司的研发实力,也使其在市场上具有更强的抗风险能力。
公司的产品质量卓越,在国内外市场都获得了高度认可。其弹性体印模材料和合成树脂牙在中国市场排名第一,在全球市场中,弹性体印模材料也位列国内品牌榜首。公司拥有专业的研发团队,截至2024年9月30日,研发团队有93名员工,其中超过30%持有硕士或博士学位。这些研发人员具备深厚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经验,为公司的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提供了坚实的保障。公司不断加大研发投入,积极探索新技术、新材料,致力于为客户提供更优质、更具创新性的产品。
五、行业前景广阔,机遇与挑战并存
全球口腔医疗器械市场正处于快速增长阶段。市场规模方面,从2019年到2023年,全球口腔医疗器械市场规模由378亿美元以4.0%的复合年增长率增长至443亿美元,预计在2023年至2030年期间,将以9.5%的复合年增长率继续增长,到2030年有望达到837亿美元。中国口腔医疗器械市场的增长更为迅猛,2019年至2023年,市场规模从人民币434亿元以8.8%的复合年增长率增长至人民币607亿元,预计2030年将达到人民币1,667亿元。这一增长主要得益于人口老龄化加剧,口腔疾病患者数量增加;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对口腔健康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以及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推动了口腔医疗器械市场的需求增长。
在竞争格局方面,全球及中国口腔临床类材料市场长期被知名国外制造商主导,如3M、Dentsply Sirona等企业凭借先发优势和技术壁垒占据了较大的市场份额。不过,近年来中国的口腔材料企业逐渐崛起,沪鸽口腔便是其中的佼佼者。公司通过持续的研发投入,突破了多项技术难题,成功开发出一系列可与国外领先产品相媲美的口腔材料。凭借具有竞争力的定价策略和完善的经销渠道,沪鸽口腔在国内市场逐步扩大份额,并积极拓展海外市场,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
六、估值分析:估值面临压力
在上市前,2023年,公司的投资者通过向长华收购山东沪鸽现有股份的方式进行投资,包括初辉元景、南京暾智、日照高鑫、湖北通瀛及广州海汇等,按照其支付的代价计算,沪鸽的估值最高为17.70亿元人民币。
而在二级市场,沪鸽口腔的已上市可比公司包括登士柏西诺德(DENTSPLY SIRONA)、Envista Holdings等,它们尚未实现盈利,其PE平均倍数为1.223倍,按照这一倍数计算,沪鸽口腔的估值应为4.8亿元人民币,相对上市前融资的估值较低。而港股上市的时代天使、现代牙科的PS倍数分别5.3、1.1倍,按照17.70亿元人民币的估值计算,沪鸽的PS倍数达到4.49倍,仅略低于时代天使的估值。如果按照较高的估值上市,公司上市后的股价则会面临一定的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