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数字财富领导者

中银策略:“W”市场底渐行渐近

2022-10-16 21:35:58
金融界
金融界
关注
0
0
获赞
粉丝
喜欢 16 0收藏举报
— 分享 —
摘要:核心结论   估值韧性,海外紧缩放缓临界点,国内政策预期带动风险偏好,A股的“W”市场底渐行渐近。   观点回顾      01市场热点思考   在5月中期策略的时候,我们根据盈利趋势判断A股年内市场节奏将延续“U”型,但市场的实际估值波动要比预期的剧烈。在经历5,6月快速回弹后,来自海外的冲击导致指数出现二次探底的走势。考虑到今年下半年,乃至明年上半年国内实际GD

  核心结论

  估值韧性,海外紧缩放缓临界点,国内政策预期带动风险偏好,A股的“W”市场底渐行渐近。

  观点回顾

  

“W”市场底渐行渐近

  01市场热点思考

  在5月中期策略的时候,我们根据盈利趋势判断A股年内市场节奏将延续“U”型,但市场的实际估值波动要比预期的剧烈。在经历5,6月快速回弹后,来自海外的冲击导致指数出现二次探底的走势。考虑到今年下半年,乃至明年上半年国内实际GDP触底回升,PPI持续下行的有利指数上行的宏观条件仍然具备,特别是四季度盈利正贡献对指数有明显支撑。市场指数估值端虽然仍有一定不确定性,但考虑到全市场接近6.5%的估值低位,除非出现更猛烈预期外的外部冲击,否则A股估值抵抗下跌的韧性较足。当前处于海外紧缩放缓的临界点,一旦得到确认将产生较大的估值弹性。同时,国内政策预期对风险偏好的带动也会对估值产生积极的作用。因此,从市场节奏看,A股的“W”市场底渐行渐近。

  在市场大概率见底的判断下,反攻的结构就尤为重要。考虑到这次市场见底后的上涨的时间和幅度较年中的反弹更佳,风格和行业的选择上要兼顾盈利的持续性和估值成长空间。在9月市场加速下跌的过程中,“茅指数”和“宁组合”都遭遇到美债利率波动率放大带来的估值冲击。相对来讲,“宁组合”下跌幅度更大,背后的原因是成长性溢价的松动。随着龙头股宁德时代3季报业绩超预期,短期业绩预期发生逆转,股价也随之出现见底迹象。我们认为,“宁组合”以及特征相似的“硬科技”有更强的超跌修复空间和成长性溢价,在反攻中结构选择的优先级要更高。

  行业上,上周计算机和医药两个行业表现较为抢眼。细分来看,信创和生物技术、医疗设备都是偏成长性行业,短端业绩都有超预期的表现。具体来看,信创国产化,在外部不确定性背景下,产业链安全,自主可控的重要性上升。渗透率角度,当前在党政和金融、电信行业渗透率最高,未来有进一步提升空间。建议关注办公软件、国产EDA公司,服务器/CPU,操作系统/数据库等方向。中银医药团队近期报告判断医药估值再平衡接近尾声,看好医疗器械板块前景。我们认为医药板块已具备成为反攻主线的条件。主要依据是:1)行业估值已低于2019年1月4日的历史最低值,反弹一触即发;2)医疗板块业绩保持较快增长,龙头公司药明康德三季报业绩预告向好,体现较高的成长持续性;3)医保局集采政策边际缓和,医疗器械国产替代趋势明显。综上,随着3季报窗口临近,市场会将注意力回到短期业绩增长上,估值在底部,业绩超预期的板块和个股会得到更多资金青睐。

  02大势及风格

  内外利好刺激,节后市场底部回温。节后一周市场在内外部利好因素的刺激下迎来情绪回温。国内方面,9月社融数据总量及结构均超出此前市场预期;此外新能源、医疗器械行业均迎来不同程度的政策利好,宁德时代、药明康德为代表的行业龙头三季度业绩也纷纷预喜。前期调整导致的赛道股估值逼近历史低位叠加行业基本面预期的回温使得市场配置情绪被点燃。海外方面,9月美国通胀数据的落地也使得此前被紧缩预期困扰的市场迎来了预期兑现后的阶段性情绪回温。

  市场已在底部区域,拐点仍需耐心等待。往后看,我们认为虽然市场上行拐点短期难以看到,但当前点位来看下行空间和风险已有一定程度释放。从表征市场情绪的股债风险溢价指标来看,当前已经处于2009年以来均值+一倍标准差水平线上,这意味着当前市场情绪处于2009年以来的低位。下半年以来,压制市场情绪的更多来源于政策不确定性及内需复苏的悲观预期,往后看,随着宏观政策逐步明朗化以及信用环境的逐步回温,市场风险偏好有望迎来底部回温。但也应注意到,海外市场风险犹存,或会对A股造成阶段性冲击:通胀韧性犹在,加息进程与利率终点或仍存在超预期可能,随之而来的衰退也可能会对海外市场构成二次冲击。因此年内市场虽然下行空间有限,但也不宜过早抢跑,仍需耐心等待上行拐点。10月起,市场将会进入今年最后一轮业绩窗口,三季报及明年业绩高增方向将会成为市场资金配置主要方向。

  

“W”市场底渐行渐近

  03中观与行业

  国庆后第一周,得益于全球市场风险偏好短暂提升以及国内金融数据,部分行业利好驱动下,主要一级行业除受疫情外溢和疫情防控趋严影响的消费类行业外,开启明显反弹,高景气成长行业在反弹中弹性更优,此前逐步转向均衡的结构特征有所收敛(上周两者相对全A表现分别录得1.7%,-2.1%),跷跷板效应仍保持延续。

  市场风险偏好上行阶段,细分行业中自主可控,医药,电新以及国庆期间价格明显上行且兼具弱市防御特征的生猪养殖板块赚钱效应更加突出。成交额占比方面,交投热度重新转向科技成长大类,金地稳方向有所回落,其中计算机行业成交额占比在突发事件催化下大幅提升,建筑/建材/地产/交运等行业成交额占比有所回落。

  

“W”市场底渐行渐近

  

“W”市场底渐行渐近

  三季度业绩预告说明性有所降低,但结构性景气细分方向仍清晰。截至2022年 10 月 15 日晚,三季报业绩预告披露截止,两市共计329家上市公司发布三季度业绩预告/快报/报告(292/20/17家),整体披露率为6.6%。预告数据中,我们总结几点特征:

  1)新上市公司披露预告比例较高,2022年度新上市公司74家,占比22.5%,上市不满3年公司数量133家,占比40.4%。

  2)发布预告/快报公司中,盈利预喜公司占比较高,其中预增/略增占比分别为54%/27%,整体预喜率为89.1%,预忧率10.2%。

  3)由于深交所业绩预告相关信披要求修改,取消季度业绩预告强制性披露要求,在此背景下,于截止日前发布2022年三季度预告/快报公司数量较过往年份大幅降低,业绩预告所反映的市场整体业绩增速说明性有所降低。

  4)预增披露较为集中的细分行业方向仍相对较为清晰,主要集中在上游资源中的油气/煤/铝、中下游中的医药板块医疗器械/中药,新能源中的锂矿/锂电化学品/电池/光伏等。

  

“W”市场底渐行渐近

  三季报整体业绩较中报或仍能实现小幅改善。当前市场对于三季度经济与A股整体业绩增速边际变化方向存在一定争议,部分投资者认为三季度盈利增速环比逊于二季度,主要基于1-8月工业企业利润累计同比增速(-2.1%)较1-6月累计数据(1.0%)继续下行。我们认为三季度整体经济与全A非金融盈利增速仍有望小幅好于二季度。尽管从整体营收端视角来看,无论是从1-8月工业企业营收累计同比增速视角,还是我们此前基于名义GDP低弹性所拟合的全A非金融累计营收增速预测视角来看,全A非金融三季度累计营收增速较二季度下行是大概率事件,但考虑国内及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在22年6月份开始见顶回落,三季度整体毛利率改善仍有助于支撑全A非金融业绩抵抗下滑,全A非金融三季度业绩端增速较二季度的表现或好于营收端。

  三季度中下游结构性景气变化趋势清晰。从工业企业利润数据的结构变化中可见,1-8月累计利润同比数据较前值下滑主要由上游利润下行所贡献,而中下游制造业则出现不同程度改善。采矿业累计利润同比下滑幅度较大,制造业下滑幅度较小,电热燃水门类边际有明显改善。细分来看,上游原材料与加工业中,煤炭开采洗选/石油煤炭加工业等下滑幅度较大。中下游制造业中,车辆购置税减征政策及内生改善推动的汽车制造业利润改善幅度最大,此外,交运设备制造业/计算机通讯电子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电气机械等都存在明显改善。基于景气趋势和利润结构变化趋势两个角度综合来看,得益于成本端压制改善的高景气中游制造业仍是值得重点关注的方向。此外,必需消费板块如农林牧渔/医药等仍具有在弱市中平抑组合波动及贡献中长期阿尔法的远端盈利韧性和较高的业绩确定性。

  

“W”市场底渐行渐近

  

“W”市场底渐行渐近

  

“W”市场底渐行渐近

  9月新能源汽车销售旺盛,出口也未受明显冲击。此前,市场较为担心新能源汽车产销、出口可能会受到《削减通胀法案》等海外制裁的影响,但从9月的数据来看,新能源汽车销量与动力电池装车量均维持高增速,同比分别达98.1%、101.6%,而出口情况来看,9月新能源汽车出口延续二季度以来的高增速,增速达97.4%,而动力电池出口来看,9月我国动力电池出口量 6.8GWh,环比增长 256%,较7月也增长240%,行业整体延续高景气。

  

“W”市场底渐行渐近

  美对华出口管制升级,重申半导体设备投资机会。10月7日,美国商业部工业和安全局发布了对华先进半导体新一轮出口管制措施,此次管制是美国近年来范围最大的管制措施,具体内容包括禁止高端芯片对华出口、对生产先进芯片的设备出口进行管制、限制美国人为中国芯片企业服务等,再度强化“国产替代”必要性,重申半导体设备投资机会。

  信创有望进一步受益于政策支持。中美摩擦加剧之下,保障网络安全、关键环节“自主可控”重要性愈加凸显。当前党政领域信创已初步完成,但信创行业仍有望受到政策进一步支持,向能源、电力、电信等行业领域迈进,具备更广阔的市场空间。

  

“W”市场底渐行渐近

  信创产业链重点关注国产化率提升空间较大的中间件、应用软件及景气向好的信息安全。信创产业链中,当前CPU、操作系统和存储国产化率较低,仅不足5%,中间件、应用软件国产化率约为30%-40%,而数据库、信息安全国产化率已相对较高,分别约为50%、65%,重点关注国产化率提升空间较大、我国企业具备较强竞争力的中间件、应用软件。近期信息安全产品收入同比不断提升,关注景气度向好的信息安全行业。

  

“W”市场底渐行渐近

  坚守成长主线,关注配置机会。三季度成长板块业绩潜力逐渐释放,而当前多数成长行业8月底以来均有较大幅度回调,如新能源汽车、储能、CRO、半导体等,并且多数成长行业当前估值水平和交易热度也相对较低,关注其配置机会。

  重点关注:1)海外冲击有限,景气上行的新能源汽车、风电、储能;2)中美摩擦加剧下受益的信创(中间件、应用软件、信息安全)、半导体设备、国防军工;3)需求端旺盛,行业受到持续拉动的海缆、VR。

  

“W”市场底渐行渐近

  04一周市场总览、组合表现及热点追踪

  

“W”市场底渐行渐近

  

“W”市场底渐行渐近

  

“W”市场底渐行渐近

  

“W”市场底渐行渐近

  

“W”市场底渐行渐近

  密集政策支持催化市场需求扩容,医疗器械迎来配置良机。

  早在上月初,国家医保局再次明确关于创新医疗器械暂不纳入集采。在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第4955号建议的答复中,医保局对未来医疗器械集中带量采购的政策方向以及下一步的工作重点进行了阐述,对后续医疗器械政策面提供了重要指引。文件强调,要建立医疗器械领域以市场为主导的价格形成机制,既要反映产品价值和供求关系,也要综合考虑其同类医疗器械价格、临床疗效、健康收益和国际同类产品使用情况等因素,从而形成创新医疗器械的合理价格。此次文件同时明确后续集采主要针对的是成熟品种,创新器械尚难以实施带量方式。品种方面,集中带量采购重点是将部分临床用量较大、临床使用较成熟、采购金额较高、市场竞争较充分的医用耗材纳入采购范围。对于创新医疗器械而言,由于临床使用尚未成熟、使用量暂时难以预估,尚难以实施带量方式。医保局明确指出:要在集中带量采购之外留出一定市场为创新产品开拓市场提供空间。

  

“W”市场底渐行渐近

  财政贴息贷款释放医疗器械市场需求。9月7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对包括医院在内的机构的设备购置和更新改造新增贷款实施阶段性鼓励政策,专项再贷款额度2000亿元以上,银行以不高于3.2%利率投放中长期贷款,中央财政为贷款主体贴息2.5%,贴息后企业实际贷款利率不高于0.7%。各省市积极推进,截至10月7日,目前各地已公开披露贷款合同金额约300亿元,其中北京重点高校、医院签订设备更新改造贷款合同金额124亿元,已进入贷款审批程序或已签订贷款意向协议的金额近170亿元。

  中央及地方卫健委配套政策逐步推进展开。为响应国常会的决定,近日卫健委发布通知,拟使用财政贴息贷款更新改造医疗设备,并拟于近期发布配套政策,进一步明确使用财政贴息贷款更新改造医疗设备在医院端落地实施的政策。相关财政贴息贷款原则上对所有公立和非公立医疗机构全面放开,每家医院贷款金额不低于2000万。贷款使用方向也包括了诊疗、临床检验、重症、康复、科研转化等各类医疗设备购置。截至9月30日,浙江、江苏、安徽等已上报约180亿元的设备采购需求。根据10月11日已公开数据,各地已落地贴息金额约191.55亿元。此前在2021年7月,国家发改委、国家卫健委等部委共同编制了《“十四五”优质高效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其中强调十四五期间要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提高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与保障能力,此次引入财政贴息贷款支持医疗设备更新改造将成为医疗新基建进一步推进的重要一环。

  财政贴息贷款将促进医疗新基建保持长期高位水平。2022年,国内公共医疗预算、公立医院预算事业收入、国内医疗卫生项目数量和投资总额等指标显著提升。本次中央财政贴息贷款再次体现了国家对医疗新基建的重视,医疗新基建投入有望在整个“十四五”期间维持高位水平,行业高景气度有望持续。同时财政贴息覆盖全面,众多细分医疗设备迎来需求激增,财政支持将直接推动医疗设备采购及更新换代需求,基层医院诊疗水平有望全面提升。具体设备层面,符合医院发展方向的高价值营收的中大型设备、与服务功能相匹配的相关设备以及顶级三甲医院或国家区域医学中心对超高端设备采购的需求都将刺激近期医疗器械市场的需求端扩容。

  政策支持将使医疗器械全产业链逐步收益,行业公司已积极落实补贴方案。医疗新基建带来的行业景气度将有望在医疗器械细分领域逐步渗透,基础医疗设备、配套耗材、医疗信息化智能化以及相关产业链上游将有望逐步受益。各大国产医疗器械厂商反应迅速,相继发布针对政府贴息支持医疗新基建改造项目的整体解决方案。包括行业龙头迈瑞医疗在内的大型医疗设备企业已经在国庆长假前完成了一轮需求摸底,迈瑞在本周披露的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中透露,“除了今年上半年发行规模创新高的医疗专项债和医院自有资金以外,贴息贷款将成为医疗设备采购的另一重要资金来源。截至10月上旬全国已上报超过2000亿元的医疗设备贷款需求,预计和迈瑞产品相关的贷款需求将超过200亿元,极大提升了业绩目标达成的确定性”。

  财政贴息贷款推进医疗新基建建设,医疗器械更新换代扩增海量市场需求。我们认为此次财政贴息贷款支持医疗设备更新改造将成为医疗新基建进一步推进的重要一环,医疗新基建投入有望在较长时间内维持高位水平。2022年国内公共医疗预算、公立医院预算事业收入、国内医疗卫生项目数量和投资总额等指标显著提升。上月国常会及卫健委提出的财政贴息贷款计划再次体现了国家对医疗新基建的重视,此次医疗新基建的浪潮将给国产医疗器械行业带来显著的业绩增量,根据Frost&;Sullivan的估算,国内医疗器械市场规模将在明年达到万亿级别。医疗新基建投入有望在整个“十四五”期间维持高位水平,行业高景气度有望持续。

1. 欢迎转载,转载时请标明来源为FX168财经。商业性转载需事先获得授权,请发邮件至:media@fx168group.com。
2. 所有内容仅供参考,不代表FX168财经立场。我们提供的交易数据及资讯等不构成投资建议和依据,据此操作风险自负。
go